CN109441537A -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41537A
CN109441537A CN201811222950.3A CN201811222950A CN109441537A CN 109441537 A CN109441537 A CN 109441537A CN 201811222950 A CN201811222950 A CN 201811222950A CN 109441537 A CN109441537 A CN 109441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dam body
coal column
column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229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41537B (zh
Inventor
姚强岭
郝琪
汤传金
李学华
杨书懿
王伟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8112229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41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41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1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41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1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03Dams, e.g. for ventil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属于矿业工程及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具有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问题。该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不同含水率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步骤二,建立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变形及应力分布模型;步骤三,建立煤体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模型;步骤四,建立煤柱坝体弹塑性变形模型,获得煤柱坝体宽度计算方。本发明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的数据计算量小,能够提高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中的可靠性及计算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业工程及水利工程的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内蒙、山西、陕西、新疆、宁夏等西部省份是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而省份位于我国干旱-缺水带和半干旱-少水带,水资源是制约该区域煤炭开采和保障生态安全的主导因素,并起基础配置作用。在生态脆弱的西部矿区,实现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并重,是当前西部矿区煤炭开采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已有学者提出利用煤炭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储水,利用采空区两侧巷道和回撤巷道的煤柱坝体、以及在巷道中建造的人工挡水坝共同构筑成煤矿地下水库。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边界煤柱、人工坝体和存储及用水设施等共同组成了地下水库系统。类似于地表水库,坝体的稳定性对于地下水库稳定性起着决定作用。地下水库坝体由采空区边界安全煤柱与人工坝体连接而成,而边界安全煤柱是地下水库坝体的主体部分,作为水库坝体主体部分,煤柱坝体既要确保煤炭安全开采,也要保障水库的长期安全有效运行。而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受力较为复杂,煤柱受到上覆岩层压力、矿压、水压、矿震等的作用,因此坝体稳定性的研究显得更加复杂。此外,煤柱坝体稳定性会受水的影响。水的侵入,使得煤柱的力学特性发生弱化,煤柱的强度降低,煤柱坝体稳定性受到极大影响。
现有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和技术主要依靠现场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实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计算量大,且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在实际的地下水库建设中,迫切需要一种可靠性及计算精度高,且数据计算量小的煤柱坝体合理计算方法,以便为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方法简单、合理可靠、准确的考虑上覆岩层压力作用、水压作用以及受水影响下强度弱化作用的煤柱坝体设计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和技术主要依靠现场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实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不同含水率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获得水作用下煤样损伤演化特征参数;
步骤二:根据地质条件以及所述损伤演化特征参数,建立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变形及应力分布模型,分析煤柱内破坏区、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分布范围以及应力分布规律;
步骤三:对煤样受压破坏进行塑性软化特征分析,得到煤体弹性阶段、塑性软化阶段和塑性流变阶段的强度计算公式,建立煤体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模型;
步骤四:将煤柱坝体边缘到其内部深处,划分成破坏区、塑性区和弹性区,建立煤柱坝体弹塑性变形模型;开展煤柱极限平衡分析,得到煤柱坝体非弹性区宽度计算方法,从而得到煤柱坝体宽度计算方法。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做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煤体弹性阶段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σ1=λσ3c
式中:σ1-煤体的最大主应力;σ3-煤体的最小主应力;σc-弹性阶段煤体的单轴抗压强度,MPa;λ-应力系数, -有效内摩擦角,°。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塑性软化阶段的煤体强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煤体在塑性软化阶段的单轴抗压强度,MPa;-塑性变形;Sm-软化模量,MPa。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塑性流变阶段的煤体强度计算公式为:
σ1=λσ3r
式中:σ1-煤体的最大主应力;σ3-煤体的最小主应力;λ-应力系数, -有效内摩擦角,°;σr-残余强度,MPa。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地下水库一侧煤柱的非弹性区宽度x0的计算公式为:
巷道一侧煤柱非弹性区宽度x0’的计算公式为:
上述两式中:K1-地下水库一侧垂直应力集中系数;K2-巷道一侧垂直应力集中系数;H-煤层埋深,m;γ-覆岩容重,kN·m-3;λ-应力系数;M-煤层厚度,m;f-煤层与顶底板界面处的摩擦系数;p-静水压力,Mpa;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软化模量,MPa;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软化模量,MPa;Sg-塑性区煤体应变梯度;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残余强度;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残余强度;-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单轴抗压强度;
最终获得煤柱坝体宽度计算公式为:
W=x0+kM+x0',
式中,x0为地下水库一侧煤柱的非弹性区宽度,m;x0'为巷道一侧煤柱非弹性区宽度,m;k-调整系数,≥2;M-煤层厚度,m。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区、塑性区和破坏区的特征分别用所述弹性阶段、塑性软化阶段和塑性流变阶段来表征。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开展所述煤柱极限平衡分析时,作如下假设:煤体为均匀、连续的;煤体为各向同性的;将煤柱当成平面应变模型进行分析。
进一步地,进一步作如下假设:对于在塑性变形阶段的煤体,此刻煤层和顶、底板接触面间的粘结力极小,忽略不计。
进一步地,进一步作如下假设:煤层与顶、底板界面的摩擦系数一致;在煤层、煤层底板和煤层顶板间应力连续传递;由于沿着煤柱高度水压的变化较小,认为煤柱坝体地下水库一侧所受水压的作用是均匀的,仅考虑受静水压力作用。
进一步地,在步骤一之前,进行现场调研,在地下水库煤柱坝体采集煤岩样品并制成标准试样,对所述标准试样进行无损浸水试验,获得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煤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设计方法,基于上覆岩层压力作用、水压作用以及受水影响下强度弱化作用对煤柱坝体宽度共同作用规律,充分考虑地下水库煤柱坝体所处的实际情况,确定煤柱坝体最优的煤柱留设尺寸,为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提供有益参考。该设计方法简单易行,数据计算量小,且能较为准确地对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给出量化的结果,计算精度高,有利于保障地下水库煤柱坝体的安全性,对地下水库的安全建设和运营有指导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实施例中的煤柱弹塑性变形及应力分布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煤样全应力应变曲线;
图3为实施例中的煤样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模型;
图4为实施例中的煤柱坝体弹塑性变形模型图。
附图标记:
图1中:x1,x1'-破坏区;x2,x2'-塑性区;x0,x0'-非弹性区;a-弹性区;γ-上覆岩层容重;H-采深;K1-地下水库一侧垂直应力集中系数;K2-巷道一侧垂直应力集中系数;W-煤柱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进行不同含水率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获得水作用下煤样损伤演化特征参数。
在实验室内利用岩石万能伺服试验机对不同含水率煤岩样品进行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实验,得到不同含水率煤岩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获得水作用下煤样损伤演化特征参数,即获得不同含水率煤岩样品的单轴抗压强度、残余强度及软化模量。
在进行不同含水率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前,结合煤矿地下水库所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现场调研,在地下水库煤柱坝体采集煤岩样品,将所取煤样加工成标准试样作为待测煤岩样品,对标准试样进行无损浸水试验,得到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煤岩样品。
步骤二:根据地质条件以及水作用下煤样损伤演化特征参数,建立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变形及应力分布模型,分析煤柱内破坏区、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分布范围以及应力分布规律。
根据步骤一中获得的地下水库地质条件以及水作用下煤样损伤演化特征参数,建立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变形及应力分布模型,分析煤柱内破坏区、塑性区和弹性区分布范围以及应力分布规律,非弹性区包括破坏区和塑性区,具体的,如图1所示,地下水库煤柱坝体两侧均已采空,煤柱由边缘到内部依次发育有破坏区x1,x1'、塑性区x2,x2'和弹性区a,破坏区x1,x1'和塑性区x2,x2'合称为非弹性区x0,x0'。在煤柱破坏区内,煤体产生显著位移,强度大幅度降低,所承受的载荷低于原始应力;塑性区x2,x2'承载着的应力大于原始应力,为煤柱的主要承载部分;塑性区与弹性区的分界处,垂直应力达到了最大值;水库侧煤柱还受水压作用,故而,煤柱坝体两侧的应力集中系数是不同的;煤柱两边支撑应力峰值之间的部分为其弹性区a,非弹性区x0,x0'包裹着弹性区a,并受非弹性区x0,x0'的约束,弹性区的存在及其宽度是煤柱保持稳定性的关键。
步骤三:对煤样受压破坏进行塑性软化特征分析,得到煤体弹性阶段、塑性软化阶段和塑性流变阶段的强度计算公式,建立煤体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模型。
煤体在载荷作用下的破坏特征较为复杂,是逐渐破坏的过程,在受到载荷作用时,煤样会发生变形、屈服,所受应力达到峰值应力后,煤样呈现出显著的塑性软化特征。为方便进行塑性软化特征分析,将图2所示的煤样全应力应变曲线简化成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模型,在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模型中,将煤体破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弹性阶段、塑性软化阶段和塑性流变阶段,如图3所示。
其中,煤体弹性阶段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σ1=λσ3c
式中:σ1为煤体的最大主应力;σ3为煤体的最小主应力;σc为弹性阶段煤体的单轴抗压强度,MPa;λ为应力系数, 为有效内摩擦角,°。
在煤体的塑性软化阶段内,采用软化模量Sm来表征煤体软化程度。在煤体的塑性软化阶段,其内聚力C发生明显减弱,而煤体的内摩擦角基本不发生变化。故而在塑性软化阶段,内摩擦角为一恒定量;对于煤体内聚力C而言,其取值受塑性变形的影响。最终,塑性软化阶段的煤体强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是煤体在塑性软化阶段的单轴抗压强度,MPa;为塑性变形;Sm为软化模量,MPa。
基于Mohr—Coulomb准则可知,处于弹塑性阶段的煤体,其强度计算公式为:
煤体处于塑性流变阶段时,其强度会逐渐降低至其残余强度σr,此时的煤体强度计算公式为:
σ1=λσ3r
式中:σr为残余强度,MPa。
在获得的上述煤体弹性阶段、塑性软化阶段和塑性流变阶段的强度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完成煤体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模型的建立。
步骤四:将煤柱坝体边缘到其内部深处,划分成破坏区、塑性区和弹性区,建立煤柱坝体弹塑性变形模型;开展煤柱极限平衡分析,得到煤柱坝体非弹性区宽度计算方法,从而得到煤柱坝体宽度计算方法。
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受力较为复杂,煤柱受到上覆岩层压力、水压、矿震等的作用,因此坝体稳定性的研究显得更加复杂。本发明将考虑上覆岩层压力及水压作用,进行煤柱坝体弹塑性区分析。将煤柱坝体边缘到其内部深处,划分成破坏区、塑性区和弹性区,其中破坏区内应力低于原岩应力,塑性区内应力大于原岩应力。运用弹塑性理论,结合步骤三,将煤体的弹性区、塑性区和破坏区的特征分别用煤体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模型中的弹性阶段、塑性软化阶段和塑性流变阶段来表征。同时,开展煤柱极限平衡分析时,作如下假设:
①煤体为均匀、连续的;
②煤体为各向同性的;
③将煤柱当成平面应变模型进行分析
④对于在塑性变形阶段的煤体,此刻煤层和顶、底板接触面间的粘结力极小,忽略不计;
⑤煤层与顶、底板界面的摩擦系数一致;
⑥在煤层、煤层底板和煤层顶板间应力是可以连续传递的;
⑦由于沿着煤柱高度水压的变化较小,认为煤柱坝体地下水库一侧所受水压p的作用是均匀的,在此仅考虑受静水压力作用;
基于上述假设,在煤柱坝体边沿非弹性区内任取宽度为dx的单元体,该单元体在平行于煤层顶底板方向的挤压力作用下会向采空区方向压出,而煤层与顶底板交界面上的摩擦力会阻止该单元体的压出,图4示出了该单元体的受力状态,开展此单元体的煤柱极限平衡分析。
该单元体的受力平衡方程为:
x-M(σx+dσx)+2σyfdx=0
式中:f-煤层与顶底板界面处的摩擦系数,
煤柱非弹性区宽度:在破坏区,煤体的强度为:
σ1=λσ3r
实际上,煤柱坝体的两侧均为临空面,σy要远大于σx,可将σ1换为σy,将σ3换为σx,此时,破坏区煤体的强度如下所示:
σy=λσxr
地下水库一侧边界条件,当x=0时,σx=p,p为地下水库一侧煤柱所受静水压力,且令得到破坏区煤体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在塑性区内,煤体的受压变形特征是近乎于线性变化的,得到下列计算公式:
式中:Sg-塑性区煤体应变梯度;x0-地下水库一侧煤柱非弹性区宽度,m;x-煤体边缘与应变点之间的距离,m。
进一步获得塑性区煤体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假设在煤体的破坏区和塑性区的交界处应力没有发生突变,是连续传递的。那么,若煤体边缘与应变点之间的距离x与煤体破坏区宽度x1刚好相等,此刻交界处应力相等,从而得到煤体塑性区宽度的计算公式:
得到塑性区的应力σy的计算公式为:
当煤体边缘与应变点之间的距离x刚好等于x0时(即弹性区和非弹性区交界处),此刻煤柱上方的所受应力相等,σy=K1γH,K1-地下水库一侧垂直应力集中系数;H-煤层埋深,m;γ-覆岩容重,kN·m-3。因而得到以下关系式:
得到地下水库一侧煤柱的非弹性区宽度x0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K1-地下水库一侧垂直应力集中系数;H-煤层埋深,m;γ-覆岩容重,kN·m-3;λ-应力系数;M-煤层厚度,m;f-煤层与顶底板界面处的摩擦系数;p-静水压力,Mpa;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软化模量,MPa;Sg-塑性区煤体应变梯度;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残余强度;-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单轴抗压强度;
巷道一侧煤体破坏区边界条件为,当x=0时,σx'=0,且令此时破坏区煤体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在塑性区,同样可以得到:
依据破坏区煤体强度的分析,同样可以得到塑性区内煤体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塑性区的应力σy':
令x=x0'时,σy'=K2γH,K2-巷道一侧垂直应力集中系数;H-煤层埋深,m;γ-覆岩容重,kN·m-3,从而得到:
转化后得到巷道一侧煤柱非弹性区的宽度x0',计算公式为:
式中:K2-巷道一侧垂直应力集中系数;H-煤层埋深,m;γ-覆岩容重,kN·m-3;λ-应力系数;M-煤层厚度,m;f-煤层与顶底板界面处的摩擦系数;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软化模量,MPa;Sg-塑性区煤体应变梯度;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残余强度;-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单轴抗压强度;
考虑到地下水库煤柱坝体稳定的基本要求,即在煤柱内部区域须有足够宽度的弹性区a,弹性区a的宽度需至少为煤柱高度的两倍。由此得到煤柱坝体宽度计算公式:
W=x0+kM+x0'
式中,x0为地下水库一侧煤柱的非弹性区宽度,m;x0'为巷道一侧煤柱非弹性区宽度,m;k为调整系数,≥2;M为煤层厚度,m。
下面以西部矿区麻地梁煤矿(5号煤)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宽度求取为例,对本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取样地点的地质概况等因素,确定计算公式所选取的基准值见表1。
表1计算公式所选取的基准值表
通过不同含水率煤样力学参数测试,得到煤样单轴抗压强度和残余强度,如表2。
表2不同含水率煤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残余强度表(单位:MPa)
跟据实施例中的上述计算步骤,得到地下水库一侧煤柱的非弹性区宽度x0和巷道一侧煤柱非弹性区宽度x0’的计算结果为:
令弹性区的宽度为煤柱高度的2倍,即k值取2,从而,最终得到煤柱坝体宽度为:
W=x0+kM+x0'
=5.05+2×5+3.87
=18.92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不同含水率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获得水作用下煤样损伤演化特征参数;
步骤二:根据地质条件以及所述损伤演化特征参数,建立地下水库煤柱坝体变形及应力分布模型,分析煤柱内破坏区、塑性区和弹性区的分布范围以及应力分布规律;
步骤三:对煤样受压破坏进行塑性软化特征分析,得到煤体弹性阶段、塑性软化阶段和塑性流变阶段的强度计算公式,建立煤体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模型;
步骤四:将煤柱坝体边缘到其内部深处,划分成破坏区、塑性区和弹性区,建立煤柱坝体弹塑性变形模型;开展煤柱极限平衡分析,得到煤柱坝体非弹性区宽度计算方法,从而得到煤柱坝体宽度计算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煤体弹性阶段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σ1=λσ3c
式中:σ1-煤体的最大主应力;σ3-煤体的最小主应力;σc-弹性阶段煤体的单轴抗压强度,MPa;λ-应力系数, -有效内摩擦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塑性软化阶段的煤体强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煤体在塑性软化阶段的单轴抗压强度,MPa;-塑性变形;Sm-软化模量,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塑性流变阶段的煤体强度计算公式为:
σ1=λσ3r
式中:σ1-煤体的最大主应力;σ3-煤体的最小主应力;λ-应力系数, -有效内摩擦角,°;σr-残余强度,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地下水库一侧煤柱的非弹性区宽度x0的计算公式为:
巷道一侧煤柱非弹性区宽度x0’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K1-地下水库一侧垂直应力集中系数;K2-巷道一侧垂直应力集中系数;H-煤层埋深,m;γ-覆岩容重,kN·m-3;λ-应力系数;M-煤层厚度,m;f-煤层与顶底板界面处的摩擦系数;p-静水压力,Mpa;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软化模量,MPa;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软化模量,MPa;Sg-塑性区煤体应变梯度;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残余强度;为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残余强度;-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地下水库一侧煤体的单轴抗压强度;
最终获得煤柱坝体宽度计算公式为:
W=x0+kM+x0',
式中,x0为地下水库一侧煤柱的非弹性区宽度,m;x0'为巷道一侧煤柱非弹性区宽度,m;k-调整系数,≥2;M-煤层厚度,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区、塑性区和破坏区的特征分别用所述弹性阶段、塑性软化阶段和塑性流变阶段来表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开展所述煤柱极限平衡分析时,作如下假设:
煤体为均匀、连续的;
煤体为各向同性的;
将煤柱当成平面应变模型进行分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作如下假设:
对于在塑性变形阶段的煤体,此刻煤层和顶、底板接触面间的粘结力极小,忽略不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作如下假设:
煤层与顶、底板界面的摩擦系数一致;
在煤层、煤层底板和煤层顶板间应力连续传递;
由于沿着煤柱高度水压的变化较小,认为煤柱坝体地下水库一侧所受水压的作用是均匀的,仅考虑受静水压力作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之前,进行现场调研,在地下水库煤柱坝体采集煤岩样品并制成标准试样,对所述标准试样进行无损浸水试验,获得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煤样。
CN201811222950.3A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 Active CN109441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2950.3A CN109441537B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2950.3A CN109441537B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1537A true CN109441537A (zh) 2019-03-08
CN109441537B CN109441537B (zh) 2020-12-04

Family

ID=65547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2950.3A Active CN109441537B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4153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0205A (zh) * 2022-04-08 2022-06-0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端帮充填开采煤柱非弹性区宽度的计算方法
CN114936353A (zh) * 2022-05-31 2022-08-2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煤炭地下气化地表残余变形计算方法
CN115710881A (zh) * 2022-11-29 2023-02-2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地下水库人工坝体选型方法
CN114580205B (zh) * 2022-04-08 2024-04-2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端帮充填开采煤柱非弹性区宽度的计算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A015486B1 (ru) * 2009-04-24 2011-08-3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Белгорхимпром" (Оао "Белгорхимпром") Способ сооружения шахтной самоуплотняющейся гидроизоляционной перемычки
CN102767302A (zh) * 2012-07-23 2012-11-0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及其建造方法
CN204299622U (zh) * 2014-11-06 2015-04-29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挡水坝
CN106643610A (zh) * 2016-12-29 2017-05-1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煤体塑性区宽度的计算方法
CN107165633A (zh) * 2017-05-11 2017-09-15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一种阻隔邻空区瓦斯渗流的窄煤柱宽度确定方法
CN107503326A (zh) * 2017-09-15 2017-12-2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水库人工堤坝的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7882592A (zh) * 2017-11-29 2018-04-06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系数的测定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035743A (zh) * 2017-12-04 2018-05-15 贵州大学 回采巷道临界宽度的确定方法
CN108052709A (zh) * 2017-11-29 2018-05-1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系数测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A015486B1 (ru) * 2009-04-24 2011-08-3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Белгорхимпром" (Оао "Белгорхимпром") Способ сооружения шахтной самоуплотняющейся гидроизоляционной перемычки
CN102767302A (zh) * 2012-07-23 2012-11-07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地下水库及其建造方法
CN204299622U (zh) * 2014-11-06 2015-04-29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的人工挡水坝
CN106643610A (zh) * 2016-12-29 2017-05-1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煤体塑性区宽度的计算方法
CN107165633A (zh) * 2017-05-11 2017-09-15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一种阻隔邻空区瓦斯渗流的窄煤柱宽度确定方法
CN107503326A (zh) * 2017-09-15 2017-12-2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水库人工堤坝的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7882592A (zh) * 2017-11-29 2018-04-06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系数的测定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052709A (zh) * 2017-11-29 2018-05-1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系数测算方法
CN108035743A (zh) * 2017-12-04 2018-05-15 贵州大学 回采巷道临界宽度的确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国恩: "煤矿地下水库人工挡水坝安全性分析", 《中国煤炭》 *
白东尧等: "李家壕煤矿地下水库人工坝体稳定性研究", 《煤炭学报》 *
顾大钊等: "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动力响应与稳定性分析", 《煤炭学报》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0205A (zh) * 2022-04-08 2022-06-0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端帮充填开采煤柱非弹性区宽度的计算方法
CN114580205B (zh) * 2022-04-08 2024-04-2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端帮充填开采煤柱非弹性区宽度的计算方法
CN114936353A (zh) * 2022-05-31 2022-08-2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煤炭地下气化地表残余变形计算方法
CN114936353B (zh) * 2022-05-31 2024-04-0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煤炭地下气化地表残余变形计算方法
CN115710881A (zh) * 2022-11-29 2023-02-2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地下水库人工坝体选型方法
CN115710881B (zh) * 2022-11-29 2023-06-0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地下水库人工坝体选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1537B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Enhancement of gas drainage efficiency in a special thick coal seam through hydraulic flushing
Zhiga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safe mining depth of anti-dip bedding slope in Changshanhao Mine
Yang et al. Study on presplitting blasting the roof strata of adjacent roadway to control roadway deformation
Li et al.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high-steep rock slopes in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ang et al. Fracture failure of consequent bedding rock slopes after underground mining in mountainous area
Li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urface subsidence and backfill material movement induced by underground mining
Zhai et al. Floor failure evolution mechanism for a fully mechanized longwall mining face above a confined aquifer
Chang et al. Effects of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nditions on crack propagation in high composite slope of deep open-pit mine
Ge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 response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Shi et al. Stability control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based on a compatible deformation model
CN109441537A (zh) 一种煤矿地下水库煤柱坝体设计方法
Wang et al.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a large metro station foundation pi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ydromechanical processes
CN109915139B (zh) 均衡能量诱发塑性破坏且防治动力破坏的硬煤层开采方法
Lou et al. A Control Approach of the Roof in No-Pillar Roadway Formed by Roof Cutting and Pressure Releasing
Wei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damage to rock surrounding an underground coal roadway excavation
Lai et al. Research of the backfill body compaction ratio based on upward backfill safety mining of the close-distance coal seam group
Zhang et al. Evolution law of coal seam abutment press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hallow buried complex strata: a case study
Wang et al. Study on influence laws of strata behaviors for shallow coal seam mining beneath Gully Terrain
Liao et 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overburden failure law of fully mechanized work face in steep coal seam
Wang et al. Research on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ctured Rock Mass Under Coupling of Heavy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Mining Unloading
Fu et al. An influence study of face length effect on floor stability under water-rock coupling action
Yang et al. Orthogon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ck mechanics parameters in stress field of shaft heading face
Yang et al. Evolution of Mining-Induced Stress in Downward Mining of Short-Distance Multiseam
Xie et al. Study on 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and grouting reinforcement repair of large-scale underground stopes
Li et al. Improvement of gas drainage efficiency via optimization of sealing depth of cross-measure boreho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