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从内部对刀具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冷却效果、提升加工效率、延长刀具寿命、提高加工精度、节省加工成本的内藏式永磁同步电主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藏式永磁同步电主轴,其包括有钢筒,所述钢筒的前端设有前轴承组件,所述钢筒的后端设有后轴承组件,所述钢筒内固定有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内穿设有中空的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前轴承组件和后轴承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内穿设有中空的拉杆,所述转子组件的前端用于安装中空的刀柄,所述拉杆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刀柄且二者的内部通道相互连通,所述钢筒的后端固定有背盖,所述转子组件的后端延伸至所述背盖内,所述背盖的后端设有油缸组件,所述油缸组件包括有中空的活塞杆,所述拉杆的后端穿过所述活塞杆,所述油缸组件的后端设有旋转接头座,所述旋转接头座内穿设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内开设有贯穿于其上下两端的气液孔,所述旋转接头的后端裸露于旋转接头座之外,所述旋转接头的前端与所述拉杆的后端相连接,并且所述气液孔与所述拉杆的内部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气液孔内加载压缩空气或者冷却液时,该压缩空气或者冷却液经由所述拉杆的内部通道传输至刀柄内。
优选地,所述油缸组件与所述旋转接头座之间固定有后盖,所述后盖内设有中空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旋转接头和拉杆,且所述气液孔、所述连杆的内部通道和所述拉杆的内部通道依次连通。
优选地,所述连杆的前端插接于所述拉杆的后端,所述连杆的后端形成有八角形插接部,所述旋转接头的前端开设有八角形插孔,所述八角形插接部插设于所述八角形插孔内且二者紧密配合。
优选地,所述拉杆与刀柄之间由后至前依次设有前端连接杆、撑杆和内冷管,所述前端连接杆、撑杆和内冷管均呈中空状,所述前端连接杆的后端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前端连接杆的前端和内冷管的后端分别插设于所述撑杆内,所述前端连接杆与所述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内冷管与所述撑杆滑动连接,且所述内冷管的内部通道与所述刀柄的内部通道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前端连接杆的前端固定有中空的基米螺丝,所述基米螺丝与所述撑杆的内壁相螺合。
优选地,所述撑杆的前端开口内固定有滑套和U形密封圈,所述U形密封圈位于所述滑套的后端,且所述U形密封圈抵接于所述滑套与所述撑杆的内壁之间,所述内冷管依次穿过所述滑套和所述U形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滑套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锥状开口,所述U形密封圈的前端开设有第二锥状开口。
优选地,所述前轴承组件包括有前轴承外套、前轴承座和前轴承,所述前轴承外套与所述钢筒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前轴承座位于所述前轴承外套内侧,所述前轴承夹设于所述前轴承座与所述转子组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前轴承外套的前端面固定有防尘环,所述转子组件的前端固定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环环绕于所述防尘盖且二者之间设有缝隙。
优选地,所述防尘盖的前端形成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向外延伸至所述防尘环的前方,所述防尘环上设有位移感应器,所述位移感应器的感应端朝向所述台阶部。
本发明公开的内藏式永磁同步电主轴中,所述旋转接头、拉杆和刀柄由上至下依次连通,该旋转接头可接入压缩空气和冷却液,当其接入压缩空气时,可以为刀柄上的刀具提供卸刀气流以及吹开灰尘的气流,当其接入冷却液时,可以利用冷却液直接对刀具进行冷却,相比现有技术中只能从外侧进行冷却的方式而言,本发明可直接从内部对刀具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冷却效果、延长刀具寿命,不仅提升了加工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加工精度、节省加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内藏式永磁同步电主轴,结合图1至图12所示,其包括有钢筒1,所述钢筒1的前端设有前轴承组件2,所述钢筒1的后端设有后轴承组件3,所述钢筒1内固定有定子组件4,所述定子组件4内穿设有中空的转子组件5,所述转子组件5的前后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前轴承组件2和后轴承组件3,所述转子组件5内穿设有中空的拉杆6,所述转子组件5的前端用于安装中空的刀柄7,所述拉杆6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刀柄7且二者的内部通道相互连通,所述钢筒1的后端固定有背盖8,所述转子组件5的后端延伸至所述背盖8内,所述背盖8的后端设有油缸组件9,所述油缸组件9包括有中空的活塞杆90,所述拉杆6的后端穿过所述活塞杆90,所述油缸组件9的后端设有旋转接头座10,所述旋转接头座10内穿设有旋转接头11,所述旋转接头11内开设有贯穿于其上下两端的气液孔12,所述旋转接头11的后端裸露于旋转接头座10之外,所述旋转接头11的前端与所述拉杆6的后端相连接,并且所述气液孔12与所述拉杆6的内部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气液孔12内加载压缩空气或者冷却液时,该压缩空气或者冷却液经由所述拉杆6的内部通道传输至刀柄7内。
上述内藏式永磁同步电主轴中,所述旋转接头11、拉杆6和刀柄7由上至下依次连通,该旋转接头11可接入压缩空气和冷却液,当其接入压缩空气时,可以为刀柄7上的刀具提供卸刀气流以及吹开灰尘的气流,当其接入冷却液时,可以利用冷却液直接对刀具进行冷却,相比现有技术中只能从外侧进行冷却的方式而言,本发明可直接从内部对刀具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冷却效果、延长刀具寿命,不仅提升了加工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加工精度、节省加工成本。
实际应用中,所述旋转接头11的入口可同时连接气源或者冷却液泵,工作时,只需择一地输入压缩空气或者冷却液即可。
关于所述旋转接头11与拉杆6之间的连接关系,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缸组件9与所述旋转接头座10之间固定有后盖13,所述后盖13内设有中空的连杆14,所述连杆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旋转接头11和拉杆6,且所述气液孔12、所述连杆14的内部通道和所述拉杆6的内部通道依次连通。
电主轴在拉刀过程中,所述活塞杆90在油缸组件9的驱动下向后移动,使得所述活塞杆90的前端与所述拉杆6脱开,用以避免活塞杆90随着所述拉杆6转动,此时借助所述拉杆6上套设的碟簧组件驱使所述拉杆6向后拉动,从而将刀柄7上的刀具拉紧。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14的前端插接于所述拉杆6的后端,所述连杆14的后端形成有八角形插接部140,所述旋转接头11的前端开设有八角形插孔,所述八角形插接部140插设于所述八角形插孔内且二者紧密配合。上述插接结构不仅有助于拆装,而且能够保证联动转动。
关于电主轴的前端,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6与刀柄7之间由后至前依次设有前端连接杆60、撑杆61和内冷管62,所述前端连接杆60、撑杆61和内冷管62均呈中空状,所述前端连接杆60的后端与所述拉杆6固定连接,所述前端连接杆60的前端和内冷管62的后端分别插设于所述撑杆61内,所述前端连接杆60与所述撑杆61固定连接,所述内冷管62与所述撑杆61滑动连接,且所述内冷管62的内部通道与所述刀柄7的内部通道相互连通。主轴夹刀时所述内冷管62向后移动,抵接于所述撑杆61的前端且二者相连通。
为了实现固定连接,所述前端连接杆60的前端固定有中空的基米螺丝63,所述基米螺丝63与所述撑杆61的内壁相螺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撑杆61的前端开口内固定有滑套64和U形密封圈65,所述U形密封圈65位于所述滑套64的后端,且所述U形密封圈65抵接于所述滑套64与所述撑杆61的内壁之间,所述内冷管62依次穿过所述滑套64和所述U形密封圈65。
进一步地,所述滑套64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锥状开口640,所述U形密封圈65的前端开设有第二锥状开口650。上述二锥状开口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插接内冷管62。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轴承组件2包括有前轴承外套20、前轴承座21和前轴承22,所述前轴承外套20与所述钢筒1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前轴承座21位于所述前轴承外套20内侧,所述前轴承22夹设于所述前轴承座21与所述转子组件5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前轴承外套20的前端面固定有防尘环23,所述转子组件5的前端固定有防尘盖24,所述防尘环23环绕于所述防尘盖24且二者之间设有缝隙。
实际应用中,所述防尘盖24的前端形成有台阶部240,所述台阶部240向外延伸至所述防尘环23的前方,所述防尘环23上设有位移感应器25,所述位移感应器25的感应端朝向所述台阶部240。在所述位移感应器25的作用下,有助于对防尘盖24和转子组件5的热伸缩状态进行检测,以便于对电主轴进行伸缩热补偿处理。
实施例二
目前,电主轴需内置电机定子组件,通常直接装配于主轴钢筒,通过钢筒内部的冷却通道冷却电机定子组件或定子组件外设有螺旋冷却回路的水冷套,冷却能力不足,前者S型竖方向冷却回路使主轴钢筒呈现沿圆周方向的温度梯度,后者呈现定子前后端(即轴向)的较大的温度梯度,在外形尺寸限制的情况下,螺旋型冷却回路无法在提升冷却液流量,冷却速率无法再进一步提升。
对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主轴的定子组件4,请参照图1、图13和图14,其包括有定子铁芯40,所述定子铁芯40的外侧设有冷却套42,所述冷却套42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环形的环形槽43,相邻两个环形槽43之间通过直槽44相连通,相邻两个直槽44交错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40的左右两侧,藉由所述直槽44和所述环形槽43的配合,令所述直槽44引入的冷却液向所述环形槽43的两侧流动。
上述定子组件4中,冷却液由电主轴的钢筒流入定子铁芯40一端的环形槽43,再通过直槽44分成一正一反流向通过下一个环形槽43,因多个直槽44分设于定子铁芯40的左右两侧,并且相邻两个直槽44交错设置,使得冷却液按照通常方式依次流过每一环形槽43,最终到达位于末端的环形槽再流回电主轴的钢筒,基于上述涉及,本发明通过双流向设计,使得冷却液流量加大,环形槽43所对应的位置温度更加均匀,使得入口处和出口处温度梯度更小,冷却面积大,进而提高了定子组件的冷却能力。
关于定子组件4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定子铁芯40的内壁嵌设有定子绕组41。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套42为钢套。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冷却套42套设于所述定子铁芯40的外侧,且所述冷却套42与所述定子铁芯40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45。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介质45为环氧树脂。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主轴,请参照图1、图13和图14,其包括有钢筒1,所述钢筒1内固定有以上所述的定子组件4。
其中,所述钢筒1的侧壁内开设有入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位于所述冷却套42上下两端的环形槽43分别连通于所述入液通道和出液通道。
实施例三
电主轴在使用过程中,电主轴的转子组件接口端面为单一平面,工作时,由于机床刀具防尘、防铁渣性能不是很优秀,存在污染刀柄接口面的情况,导致主轴夹刀精度下降,并且现有的电主轴内藏电机大多为异步电机,异步电机内置的铸铝转子由于铸铝工艺本身缺陷,容易产生铝条致密性不一,导致电机运行时容易产生抖动,物理相关参数稳定性差,导致主轴定向刚性弱和运转速度精度差,为主轴在低速使用大盘刀重切时,速度抖动,无法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和工件的表面光洁度、精度及刀具寿命。
对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主轴的转子组件5,结合图1、图15至图22所示,其包括有中空的转子芯50,所述转子芯50内穿设有中空的拉杆6,所述拉杆6前端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侧孔66,所述侧孔66与所述拉杆6的内部通道相连通,所述转子芯50的侧壁内开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L形孔51,所述L形孔51包括有横向孔52和纵向孔53,所述横向孔52与所述侧孔66一一对应,所述纵向孔53延伸至所述转子芯50的前端端面,所述转子芯50的前端用于安装刀柄7,所述拉杆6的内部通道用于接入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由所述拉杆6的前端吹向所述刀柄7的后端,再由所述刀柄7的周围向外吹出,当所述拉杆6向后移动时,所述侧孔66与所述横向孔52错开,以令所述拉杆6的内部通道与所述L形孔51的连接处关闭,当所述拉杆6向前移动时,所述侧孔66与所述横向孔52对齐,以令所述拉杆6的内部通道与所述L形孔51相互连通,所述拉杆6内的压缩空气依次经过侧孔66、横向孔52和纵向孔53吹向所述刀柄7的端面。
上述永磁同步电主轴的转子组件5中,所述拉杆6的后端用于接入压缩空气,当电主轴松刀时,所述拉杆6向前推动刀柄,此时,将侧孔66与所述横向孔52对齐,此时所述拉杆6、侧孔66、横向孔52和纵向孔53依次连通,使得气流可吹向所述刀柄7端面,进而去除刀柄7端面的灰尘等污染物,当电主轴拉刀时,所述拉杆6向后拉动刀柄,此时,将所述侧孔66与所述横向孔52错开,所述拉杆6与L形孔51之间的通道关闭。基于上述过程,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刀具的防尘、防铁渣性能,不仅有助于提高刀具精度,而且可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
关于侧孔66的优选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拉杆6与刀柄7之间由后至前依次设有前端连接杆60和撑杆61,所述前端连接杆60和撑杆61均呈中空状,所述前端连接杆60的后端与所述拉杆6固定连接,所述前端连接杆60的前端插设于所述撑杆61内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侧孔66贯穿于所述前端连接杆60的侧壁。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转子芯50的前端端面形成有多个凸台54,多个凸台54沿所述转子芯50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凸台54与所述L形孔51一一对应,且所述纵向孔53的前端开口位于所述凸台54的表面。上述凸台54的作用在于,可保证所述转子芯50的前端与刀柄7的端面之间形成一定的缝隙,特别是两凸台54之间的位置,即使不设置气孔也能吹去污染物,使得除尘、除杂物的效果更佳。
关于转子芯50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芯50上套设有铁芯套55、前平衡环56和后平衡环57,所述前平衡环56和后平衡环57分别与所述转子芯50固定连接,所述铁芯套55夹设于所述前平衡环56和后平衡环57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铁芯套55的侧壁内开设有4个弧形槽550,4个弧形槽550沿所述铁芯套55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弧形槽550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斜向槽551,所述弧形槽550和斜向槽551均贯穿于所述铁芯套55的前后两端,所述弧形槽550靠近所述铁芯套55的外侧壁,两个斜向槽551呈“八”形分布于所述弧形槽550的两侧,且所述弧形槽550和所述斜向槽551内均插设有永磁体58。进一步地,两个相邻的斜向槽551之间开设有矩形槽552。
上述结构中,所述永磁体装配后形成2对南北磁极,从一个磁极上看为拱形结构,均匀分布后,呈现出中间隆起的“W”形结构,此结构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磁极面积的最大化,保证磁极向外辐的磁通量达到最大化,其次,南北磁极中间的矩形槽将南北磁极磁感应线闭合回路隔开,进而形成磁桥,并且,弧形槽外弧与内弧之间的距离比矩形槽的宽度大,外弧圆周周长与外弧至铁芯套外圆之间的距离比例为10:1,同一磁极内,外弧圆周周长与两侧矩形槽的长度之和的比例为0.9:1至1.15:1之间,通过以上结构使电机的定转子在等气隙长度情况下获得接近正弦波气隙磁感应密度分布,从而达到电机功耗低、转矩脉动小、单位电流扭矩输出大的效果,使得主轴旋转更平稳、电机刚性更好、主轴加工的表面光洁度更高。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主轴,其包括有钢筒1,所述钢筒1内固定有定子组件4,所述定子组件4内穿设有上述结构的转子组件5。
实施例四
电主轴在工作过程中,随着油缸的驱动作用,主轴内的拉杆会产生前进松刀、后退拉刀的动作,在松刀过程中,尤其是直连式BT40机械主轴,其液压松刀机构在主轴松刀时,松刀应力直接加载在主轴轴承上,此种情况下,主轴轴承寿命会受到影响,导致主轴精度下降。
对此,本实施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主轴的浮动松刀机构,结合图1、图23至图29所示,其包括有背盖8、中空的转子芯50、油缸组件9、油嘴80和气嘴,所述转子芯50的后端位于所述背盖8内,所述转子芯50的后端固定有限位盘500,且所述限位盘500向所述转子芯50的外侧凸出,所述转子芯50内穿设有拉杆6,所述油缸组件9包括有活塞91、环形的油缸底板92、油缸93、油缸套94和油缸盖95,所述油缸套94与所述背盖8固定连接,所述油缸93位于所述背盖8内,所述油缸93与所述背盖8滑动连接且二者之间密封,所述油缸底板92环绕于所转子芯50,且所述油缸底板92与所述油缸93固定连接,所述油缸底板92的内环端向内凹陷而形成有内台阶环920,所述内台阶环920与所述限位盘500的前端面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存在缝隙,所述油缸93的前端形成有向内弯折的内沿930,所述内沿930的前端面与所述限位盘500的后端面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存在缝隙,所述活塞91位于所述油缸93内且二者滑动连接,所述活塞91的中心处形成有活塞杆90,所述活塞杆90依次穿过内沿930和限位盘500,且所述活塞杆90的前端抵接于所述拉杆6的后端,所述油缸盖95盖合于所述油缸93的后端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油嘴80与所述活塞91后侧的空腔相连通,所述气嘴与所述活塞91前侧的空腔相连通。
当所述油嘴80接入液压油时,藉由该液压油施加的压力驱使所述活塞91、活塞杆90向前滑动抵达拉杆6端面,借助拉杆组件上的碟簧,使油缸组件向后移动(即浮动油缸原理)直至所述的油缸底板92的内台阶环920抵紧于所述限位盘500的前端面,限制油缸组件继续向后位移,此时油缸组件内部形成一正一反作用力,即活塞杆90向前作用力和油缸底板向后作用力,由于所述的活塞91还未被限位将继续向前移动,推动主轴拉杆6执行松刀动作,当所述气嘴接入压缩空气时,藉由该压缩空气施加的压力驱使所述活塞91和活塞杆90向后滑动,在活塞杆90脱开拉杆6端面时,油缸组件借助压缩空气使向下位移,使所述油缸底板92的内台阶环920与所述限位盘500的前端面脱开。
上述永磁同步电主轴的浮动松刀机构中,将油缸93与油缸套94设置为滑动连接结构,同时在所述转子芯50的后端设置有限位盘500,并使得所述油缸底板92的内台阶环920位于所述限位盘500的前面,所述油缸93的内沿930设于所述限位盘500的后侧,通过向油缸93内加载液压油来驱使所述活塞91、活塞杆90和拉杆6向前滑动,进而实现松刀动作,该过程中所述活塞91向前移动迫使油缸组件的油缸底板92反方向位移,使所述的油缸底板92内台阶环920抵紧于所述限位盘500的前端面,此时活塞杆90施加的推力通过限位盘500转移至油缸组件本身的油缸底板92上,油缸组件本体自形成一正一反作用力,相比现有技术而言,避免了松刀应力加载于前端轴承,不仅提高了主轴精度,而且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液压油的传导,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缸93的外侧壁开设有预设宽度的环形油槽931,所述油缸93的侧壁开设有油孔932,所述油孔932将所述环形油槽931与所述油缸93的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油缸套94覆盖于所述环形油槽931,所述油嘴80连通于所述环形油槽931。
进一步地,所述油嘴80固定于所述背盖8上,且所述油缸套94与所述环形油槽931之间通过贯穿于所述背盖8和所述油缸套94的导油通道81相连通。其中,所述环形油槽931的宽度大于导油通道81的端部开口,该环形油槽931的宽度的范围应当设置为,在主轴松刀和拉刀过程中,无论所述油缸93向前还是向后滑动,所述导油通道81的端部开口均应当在所述环形油槽931的覆盖范围之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油缸盖95上开设有避空凹口950,所述避空凹口950与所述油孔932对齐。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主轴,结合图1、图23至图29所示,其包括有以上所述的浮动松刀机构。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