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9552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所述方法的数据接收方法以及用于所述方法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所述方法的数据接收方法以及用于所述方法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9552A
CN109429552A CN201780016837.7A CN201780016837A CN109429552A CN 109429552 A CN109429552 A CN 109429552A CN 201780016837 A CN201780016837 A CN 201780016837A CN 109429552 A CN109429552 A CN 109429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si
terminal
resource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68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9552B (zh
Inventor
郭莹宇
卢勋东
呂贞镐
吴振荣
金润善
贾羲燉
裵泰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027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112897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260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14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9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9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9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95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04B7/0421Feedback systems utilizing implicit feedback, e.g. steered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技术,其是IoT技术与用于支持超出4G系统的较高数据发射速率的5G通信系统的融合,以及一种用于所述通信技术的系统。本发明能够基于5G通信技术和IoT相关技术来应用于智能服务(例如,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健康护理、数字教育、零售企业、安全性与安全相关服务等)。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基站进行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用于向终端发射数据的发射时间间隔(TTI)与预先配置的发射时间间隔参考值进行比较;如果用于数据发射的发射时间间隔短于发射时间间隔参考值,则确定用于示出被分配给数据发射的频率资源的资源分配类型;并且基于所确定的资源分配类型来生成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所述方法的数据接收 方法以及用于所述方法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与支持16到32个非预编码(类别A)CSI-RS的FD-MIMO和eFD-MIMO相关的技术。
另外,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由终端用于在应用使用多载波的多址方案(诸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非周期性参考信号测量无线电信道状态、基于所测量的无线电信道状态生成信道状态信息(CSI)并且将其报告给基站的方法。
另外,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使用小于1ms的发射时间间隔发射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在4G通信系统商业化之后呈增长趋势的无线数据业务需求,已经致力于开发改进的5G通信系统或准5G通信系统。出于这个原因,5G通信系统或准5G通信系统已经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期LTE系统。为了实现高数据速率,已经考虑在超高频率(毫米波)频带(例如,如60GHz频带)中实施5G通信系统。为了在超高频率频带中减轻无线电波的路径损耗并且增大无线电波的传送距离,已经讨论用于5G通信系统的波束形成、大规模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形成和大型天线技术。另外,对于5G通信系统中的系统网络改进,已经针对演进小小区、高级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云RAN)、超密度网络、装置到装置通信(D2D)、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MP)和接收干扰消除做出技术开发。另外,在5G通信系统中,已经开发出对应于高级编码调制(ACM)系统的混合FSK与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对应于高级连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和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
另一方面,因特网(其是人类生成并消费信息的以人为中心的连接性网络)现在正演进成物联网(IoT),其中分布式实体(诸如物品)交换并处理信息。已经出现作为通过与云服务器连接的IoT技术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组合的万物联网(IoE)。由于IoT实施需要诸如感测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性技术等技术要素,最近已经研究用于机器到机器连接的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TC)等等。此类IoT环境可以提供通过收集并分析在连接物品当中生成的数据来对人类生活创造新价值的智能因特网技术(IT)服务。IoT可以通过现有信息技术(IT)与各种行业之间的衔接和组合来应用于多种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健康护理、智能家电和高级医疗服务。
因此,已经做出各种尝试来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例如,已经通过对应于5G通信技术的用于波束形成、MIMO和阵列天线的技术来实施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2M)通信和机器类型通信(MTC)技术。作为如上所述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云无线电接入网络(云RAN)将是5G技术与IoT技术之间的衔接的示例。
最近,在FD-MIMO中,随着码本大小增大,终端应当报告的PMI开销也已经增大。因此,与相关技术中的开销相比,终端计算开销和反馈开销增大,并且这可能致使终端的负担增大。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减小终端负担并且解决可能由于用于减小负担的方法而发生的问题的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版本13FD-MIMO中,随着码本大小增大,终端应当报告的PMI开销也已经增大。具体地,在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下,PUCCH有效负荷的大小是有限的,并且因此,已经需要一种用于通过减小PMI开销来匹配有效负荷的方法。在现有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下,已经使用码本子采样,通过码本子采样移除重复波束群组以减小码本大小,或者减小用于补偿具有不同可选波束和极化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的同相次数。在现有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下,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相比,能够在不限制码本大小的情况下针对所有情况报告PMI。然而,如果增大码本大小来支持FD-MIMO,则与相关技术中的开销相比终端计算开销和反馈开销会增大,并且这可能造成终端的负担也增大。因此,在现有宽带CQI报告模式中,PMI开销的此类增大能够通过以与现有子带CQI报告模式中所使用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引入用于第一PMI的报告时间来解决。如果用于子带CQI配置的periodicityFactor用于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则配置使用PMI/RI报告、widebandCQI和subbandCQI字段间接配置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变得不可能。
另一方面,本公开包括提供一种由终端用于在FD-MIMO系统中基于非周期性CSI-RS来测量参考信号、生成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发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具体地说,本公开可以包括基站向终端通知用于高效非周期性CSI-RS发射和准确信道状态信息获取的额外非周期性CSI-RS配置信息。另外,本公开可以包括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其中基站根据配置信息向终端发射参考信号,终端基于这个参考信号来生成并报告信道信息,并且基站接收信道信息。
另外,在支持短发射时间间隔(TTI)的LTE或LTE-A系统中,必须在相应TTI处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数据发射执行资源分配,并且必须减小传送资源分配信息的控制信息的位数目以降低短TTI的控制信息开销。
【问题解决方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进行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将用于向终端发射数据的发射时间间隔(TTI)与预定TTI参考值进行比较;如果用于发射数据的TTI小于TTI参考值,则确定用于通知被分配于发射数据的频率资源的资源分配类型;以及基于所确定的资源分配类型来生成控制信息。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中,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进行的数据接收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控制信息;将从基站发射的控制信息的发射时间间隔(TTI)与预定TTI参考值进行比较;如果控制信息的TTI小于TTI参考值,则识别控制信息的资源分配类型;以及基于识别的结果来接收数据。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中,一种基站包括收发器,其被配置为向/从终端发射/接收数据;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将用于向终端发射数据的发射时间间隔(TTI)与预定TTI参考值进行比较,如果用于发射数据的TTI小于TTI参考值,则确定用于通知被分配于发射数据的频率资源的资源分配类型,并且基于所确定的资源分配类型来生成控制信息。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中,一种终端包括收发器,其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控制信息或数据;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将从基站发射的控制信息的发射时间间隔(TTI)与预定TTI参考值进行比较,如果控制信息的TTI小于TTI参考值,则识别控制信息的资源分配类型,并且基于识别的结果来接收数据。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中,一种由终端进行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CSI-RS配置信息;从基站接收反馈配置信息;从基站接收CSI-RS并估计信道状态;基于反馈配置信息来确定反馈信息;以及以基于反馈配置来确定的反馈时序发射所确定的反馈信息。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中,一种由基站进行的非周期性CSI-RS发射方法包括配置至少一个非周期性CSI-RS的第一操作;在所配置的CSI-RS中配置待激活或去激活的资源的第二操作;触发非周期性CSI-RS的第三操作;以及将非周期性CSI-RS发射到基于第一操作、第二操作或第三操作来确定的非周期性CSI-RS资源。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对用于配置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的第一PMI报告时间进行配置的方法以及用于配置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的对应方法,并且因此,能够平滑地执行对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的配置。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包括多个天线的基站和终端中改进参考信号的发射效率,并且因此,能够预期增大系统吞吐量。为此,基站能够向终端分配至少一个非周期性参考信号资源,并且终端能够基于此来生成并报告符合基站的意图的信道状态信息。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由缩短TTI终端进行的发射/接收方法,现有终端和缩短TTI终端能够高效地共存于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使用不少于几十个发射天线发射数据的FD-MIMO系统的图;
图2A是示出LTE系统中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的图;
图2B是示出LTE系统中的RI和wCQI的反馈时序的图;
图2C是示出LTE系统中的RI、sCQI和wCQI的反馈时序的图;
图2D是示出LTE系统中的在PTE=0的情况下的反馈时序的图;
图2E是示出LTE系统中的在PTE=1的情况下的反馈时序的图;
图2F是示出LTE系统中的CSI-RS发射方法的图;
图2G是示出本公开所提出的具有三种类型的报告时间点的报告方法的图;
图2H是示出其中终端针对PUCCH格式3在第一报告时间点处基于发射方法来支持对基站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的图;
图2I是示出其中终端针对此类PUCCH格式3在第一报告时间点处基于发射方法来支持对基站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的图;
图2J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次序的流程图;
图2K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次序的流程图;
图2L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2M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3A是示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所应用于的FD-MIMO系统的图;
图3B是示出对应于1个子帧和1个资源块(RB)的无线电资源的图,其中无线电资源是能够在LTE/LTE-A系统中在下行链路上调度的最小单元;
图3C是示出在基站发射8个CSI-RS的情况下用于第n个和第(n+1)个PRB的CSI-RSRE映射的示例的图;
图3D是示出BF CSI-RS操作的示例的图;
图3E是示出非周期性CSI-RS发射/接收和对应CSI报告的示例的图;
图3F是示出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动态端口定数目操作场景的示例的图;
图3G是示出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动态端口定数目操作场景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3H是示出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通过较高层信令进行的CSI-RS资源配置的图;
图3I是示出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通过较高层信令进行的CSI-RS资源配置的图;
图3J是示出在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情况下基站的操作的图;
图3K是示出基于非周期性CSI-RS的终端的操作的图;
图3L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3M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4A是示出作为在LTE系统中在下行链路上发射数据或控制信道所在的无线电资源区的时频域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4B是示出作为在相关技术中在LTE-A系统中在上行链路上发射数据或控制信道所在的无线电资源区的时频域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4C是解释在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0处配置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的图;
图4D是示出基站使用第(3-1)实施例、第(3-2)实施例和第(3-3)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资源分配类型0、1或2向终端传送资源分配信息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4E是示出第一类型终端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通过根据DCI格式辨别资源分配类型发现实际发射数据的资源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F是示出第一类型终端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通过根据DCI格式辨别资源分配类型发现实际发射数据的资源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G是示出基站使用第(3-5)实施例和第(3-6)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0或1向终端传送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4H是示出第一类型终端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通过辨别资源分配类型发现实际发射数据的资源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I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以及
图4J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发射和接收PMI和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其中终端测量并向基站报告信道质量(无线电信道状态)以便在应用使用多载波的多址方案(诸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作为混合MIMO系统进行操作。
当前移动通信系统已经逃离最初的面向语音的服务提供系统,并且已经被开发为高速且高质量的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以便提供数据服务和多媒体服务。为此,若干标准化组织(诸如3GPP、3GPP2和IEEE)正在着手处理采用使用多载波的多址方案的第3代演进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最近,已经开发出各种移动通信标准(诸如3GPP长期演进(LTE)、3GPP2超移动宽带(UMB)和IEEE 802.16m)以基于使用多载波的多址方案来支持高速且高质量的无线分组数据发射服务。
现有第3代演进移动通信系统(诸如LTE、UMB和802.16m)是基于多载波多址方案,并且使用各种技术(诸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多天线)、波束形成、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方法以及信道敏感调度方法)以便改进发射效率。如上所述的各种技术通过经由用于根据信道质量等聚集从若干天线发射的发射功率、调整被发射的数据量并且选择性地向具有良好信道质量的用户发射数据的方法改进发射效率来改进系统容量性能。由于此类技术主要地基于基站(BS)(或演进节点B(eNB))与终端(或用户设备(UE)或移动台(MS))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来进行操作,所以eNB或UE必须测量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信道状态,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上述eNB意指位于预定地点的下行链路发射和上行链路接收装置,并且一个eNB针对多个小区执行发射/接收。在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个eNB呈几何分布,并且所述多个eNB中的每一者针对多个小区执行发射/接收。
现有第3代和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诸如LTE/LTE-A)使用MIMO技术来使用多个发射/接收天线发射数据以扩展数据传送速率和系统容量。MIMO技术使用多个发射/接收天线在空间上分离并发射多个信息流。所述多个信息流的此类空间分离和发射被称为空间复用。一般来说,空间复用能够应用于多少信息流可以依据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天线数目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空间复用能够应用于多少信息流被称为对应发射的秩。在直到LTE/LTE-A版本12的标准中所支持的MIMO技术的情况下,相对于分别提供八个发射/接收天线的情况支持空间复用,并且支持最多为八的秩。相反,本公开所提出的技术应用于的FD-MIMO系统已经从使用八个发射天线的现有LTE/LTE-A MIMO技术演进,并且对应于使用32个或更多个发射天线的情况。FD-MIMO系统被称为使用不少于几十个发射天线发射数据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1是示出FD-MIMO系统的图。
在图1中,基站发射设备100通过不少于几十个发射天线发射无线电信号。如表示为110,所述多个发射天线被部署为在其之间维持最小距离。最小距离可以对应于(例如)被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波长的一半。一般来说,如果在发射天线之间维持对应于无线电信号的波长的一半的距离,则从相应发射天线发射的信号受在其之间具有低相关性的无线电信道影响。如果被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频带为2GHz,则距离变成7.5cm,并且如果频带变成高于2GHz,则距离变短。
在图1中,部署在100中的不少于几十个发射天线用于向一个或多个终端发射信号120。可以向所述多个发射天线应用适当预编码以同时向所述多个终端发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终端可以接收一个或多个信息流。一般来说,根据终端所拥有的接收天线的数目和信道状态确定一个终端能够接收的信息流的数目。
为了有效地实施FD-MIMO系统,终端必须准确地测量信道状态和干扰大小并且使用所测量的数据向基站发射有效信道状态信息。已经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基站使用所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其相对于下行链路的发射向什么终端执行发射、其以什么数据发射速度执行发射以及其应用什么预编码。FD-MIMO系统具有大量发射天线,并且如果应用相关技术中的LTE/LTE-A系统的用于发射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则必须向上行链路发射大量控制信息,从而造成上行链路开销问题。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时间、频率和功率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如果较大量资源被分配给参考信号,则待被分配给业务信道(数据业务信道)发射的资源被减小,从而造成待发射的绝对数据量也被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改进信道测量和估计性能,但待发射的绝对数据量被减小,并且因此,整个系统容量性能可能会相当恶化。因此,为了从整个系统容量的角度得到最佳性能,必须在用于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用于业务信道发射信号的资源之间进行适当分配。
图2A是示出作为能够在LTE/LTE-A系统中执行下行链路调度的最小单元的由一个子帧和一个RB构成的无线电资源的图。
如图2A所示的无线电资源由时间轴上的一个子帧和频率轴上的一个RB构成。无线电资源由频域中的12个子载波和时域中的14个OFDM符号构成以总共具有168个固有频率和时间位置。在LTE/LTE-A中,图2A中的固有频率和时间位置中的每一者被称为资源元素(RE)。
从如图2A所示的无线电资源,可以如下发射不同种类的多个信号。
小区特定RS(CRS):针对属于一个小区的所有终端周期性地发射的参考信号。多个终端可以共同使用所述CRS。
解调参考信号(DMRS):针对特定终端发射的参考信号。仅在向对应终端发射数据的情况下发射所述DMRS。DMRS可以由总共八个DMRS端口构成。在LTE/LTE-A中,端口7到14对应于DMRS端口,并且相应端口维持正交性,使得使用CDM或FDM在其之间不发生干扰。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发射到下行链路的数据信道。PDSCH由基站用来向终端发射业务,并且其是使用未从图2B的数据区向之发射参考信号的RE来发射的。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针对属于一个小区的终端发射的参考信号。CSI-RS用于测量信道状态。可以向一个小区发射多个CSI-RS。
其它控制信道(PHICH、PCFICH和PDCCH):这些控制信道用于提供终端接收PDSCH或发射用于针对上行链路数据操作HARQ的ACK/NACK所必要的控制信息。
除了上述信号之外,在LTE-A系统中,可以配置静音以使得能够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在对应小区的终端中接收其它基站所发射的CSI-RS。可以在能够发射CSI-RS的位置中应用静音,并且一般来说,终端通过跳过对应无线电资源来接收业务信号。在LTE-A系统中,静音可以称为零功率CSI-RS作为另一个术语。这是因为归因于静音的特性,将静音应用于CSI-RS的位置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不发射发射功率。
参看图2A,可以根据发射CSI-RS的天线的数目使用指示为A、B、C、D、E、F、G、H、I和J的位置的若干部分来发射CSI-RS。另外,静音可以应用于指示为A、B、C、D、E、F、G、H、I和J的所述位置的所述若干部分。具体地,可以根据发射天线端口的数目向2、4和8个RE发射CSI-RS。在图2A中,如果天线端口数目为2,则向半个特定图案发射CSI-RS,而如果天线端口数目为4,则向整个特定图案发射CSI-RS。如果天线端口数目为8,则使用两个图案发射CSI-RS。相反,总是以一个图案为单位执行静音。也就是说,静音可以应用于多个图案,但如果静音的位置不与CSI-RS的位置重叠,则其无法应用于一个图案的仅一部分。然而,仅在CSI-RS的位置与静音的位置重叠情况下,静音能够应用于一个图案的仅一部分。
在发射用于两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下,在时间轴上连接在一起的两个RE发射相应天线端口的信号,并且相应天线端口的信号通过正交码来彼此区别开。另外,如果发射用于四个天线端口的CSI-RS,则使用添加到用于所述两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两个RE以相同方法额外地发射用于所述两个天线端口的信号。以相同方式执行用于八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发射。
在蜂窝系统中,应当发射参考信号以测量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在3GPP高级长期演进(LTE-A)系统的情况下,终端使用从基站发射的CRS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测量基站与终端自身之间的信道状态。信道状态基本上具有应当考虑的若干必要因素,并且下行链路中的干扰量包括在其中。下行链路中的干扰量包括属于相邻基站的天线所生成的干扰信号和热噪声,并且对于终端确定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为重要的。作为一个示例,如果具有一个发射天线的基站向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终端发射信号,则终端应当通过从自基站接收的参考信号确定能够通过下行链路接收的每符号能量以及待在接收对应符号的扇区中同时接收的干扰量来确定Es/Io。所确定的Es/Io被转换为数据发射速度或对应于数据发射速度的值,并且以CQI的形式报告给基站以使得基站能够确定基站将在下行链路中以什么数据发射速度向终端执行数据发射。
在LTE-A系统中,终端将关于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信息反馈到基站,使得反馈信息能够用于基站的下行链路调度。也就是说,终端测量基站发射到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并且将从所测量的参考信号提取的信息以LTE/LTE-A标准中所定义的形式反馈到基站。在LTE/LTE-A中,终端反馈给基站的信息被如下简单地分类为三个种类。
秩指示符(RI):终端能够在当前信道状态下接收的空间层的数目。
预编码器矩阵指示符(PMI):终端在当前信道状态下偏爱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符。
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终端能够在当前信道状态下接收数据的最大数据速率。CQI可以由SINR替代,所述SINR能够类似于最大数据速率、最大误差校正代码速率和调制方法以及每频率数据效率来使用。
RI、PMI和CQI具有彼此关联的含义。作为一个示例,LTE/LTE-A中所支持的预编码矩阵通过秩来不同地定义。因此,不同地分析当RI具有值“1”时的PMI值X和当RI具有值“2”时的PMI值X。另外,假设即使在终端确定CQI的情况下,终端报告给基站的PMI值X已经被应用于基站。也就是说,终端向基站报告RI_X、PMI_Y和CQI_Z的情况对应于终端报告其能够在秩为RI_X且预编码为PMI_Y的状态下接收对应于CQI_Z的数据速率的情况。如上所述,终端在计算CQI时假设终端相对于基站执行什么发射方案,并且因此其能够当以对应发射方案执行实际发射时获得最佳性能。
在LTE/LTE-A中,以如下四个反馈模式(或报告模式)中的一者配置终端的周期性反馈,这取决于其中包括什么信息:
·报告模式1-0(没有PMI的宽带CQI):RI、宽带CQI(wCQI)
·报告模式1-1(具有单个PMI的宽带CQI):RI、wCQI、PMI
·报告模式2-0(没有PMI的子带CQI):RI、wCQI、子带CQI(sCQI)
·报告模式2-1(具有单个PMI的子带CQI):RI、wCQI、sCQI、PMI
用于四个反馈模式的相应信息的反馈时序由传送到较高层信号的Npd、NOFFSET,CQI、MRI和NOFFSET,RI的值确定。在反馈模式1-0中,wCQI的发射周期为Npd,并且使用子帧偏移值NOFFSET,CQI来确定反馈时序。另外,RI的发射周期为Npd·MRI,并且偏移为NOFFSET,CQI+NOFFSET,RI
图2B是示出在Npd=2、MRI=2、NOFFSET,CQI=1和NOFFSET,RI=-1的情况下的RI和wCQI的反馈时序的图。在图2B中,每个时序指示子帧索引。
反馈模式1-1具有与反馈模式1-0的反馈时序相同的反馈时序,但在以wCQI发射时序一起发射wCQI和PMI的点上不同于反馈模式1-0。
在反馈模式2-0中,用于sCQI的反馈周期为Npd,并且偏移值为NOFFSET,CQI。另外,用于wCQI的反馈周期为H·Npd,并且偏移值为NOFFSET,CQI,其是与sCQI的偏移值相同的偏移值。此处,定义为H=J·K+1的K被作为较高层信号来传送,并且J是根据系统带宽来确定的值。
例如,用于10MHz系统的J值被定义为3。因而,每H次sCQI发射发射wCQI一次来替代其。另外,RI的周期为MRI·H·Npd,并且偏移为NOFFSET,CQI+NOFFSET,RI
图2C是示出针对Npd=2、MRI=2、J=3(10MHz)、K=1、NOFFSET,CQI=1且NOFFSET,RI=-1的情况的RI、sCQI和wCQI的反馈时序的图。
反馈模式2-1具有与反馈模式2-0的反馈时序相同的反馈时序,但在以wCQI发射时序一起发射PMI的点上不同于反馈模式2-0。
上述反馈时序对应于CSI-RS天线端口数目为四个或更少个的情况,并且在终端被分配有用于八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下,不同于上述反馈时序,应当反馈两个种类的PMI信息。相对于8个CSI-RS天线端口,反馈模式1-1再次被划分成两个子模式。在第一子模式中,与第一PMI信息一起发射RI,并且与wCQI一起发射第二PMI信息。此处,用于wCQI和第二PMI的反馈周期和偏移被定义为Npd和NOFFSET,CQI,并且用于RI和第一PMI信息的反馈周期和偏移值被分别定义为MRI·Npd和NOFFSET,CQI+NOFFSET,RI。此处,如果假设对应于第一PMI的预编码矩阵为W1,并且对应于第二PMI的预编码矩阵为W2,则终端和基站共享关于终端所偏爱的预编码矩阵已经被确定为W1W2的信息。
在用于8个CSI-RS天线端口的反馈模式2-1中,添加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TI)信息的反馈。与RI一起反馈PTI,并且其周期和偏移被分别定义为MRI·H·Npd和NOFFSET,CQI+NOFFSET,RI。如果PTI为0,则反馈所有第一PMI、第二PMI和wCQI,并且以相同时序一起发射wCQI和第二PMI。周期为Npd,并且偏移被给出为NOFFSET,CQI。另外,第一PMI的周期为H'·Npd,并且偏移为NOFFSET,CQI。此处,H'作为较高层信号来传送。相反,如果PTI为1,则与RI一起发射PTI,一起发射wCQI和第二PMI,并且以单独时序额外反馈sCQI。在这种情况下,不发射第一PMI。PTI和RI的周期和偏移与在PTI为0的情况下的值相同,并且sCQI被定义为具有周期Npd和偏移NOFFSET,CQI。另外,使用周期H·Npd和偏移NOFFSET,CQI反馈wCQI和第二PMI,并且H被定义为CSI-RS天线端口数目为4的情况。
图2D和图2E是示出在相对于Npd=2、MRI=2、J=3(10MHz)、K=1、H'=3、NOFFSET,CQI=1且NOFFSET,RI=-1的情况PTI=0且PTI=1的情况下的反馈时序的图。
在LTE/LTE-A中,终端不仅支持周期性反馈,而且还支持非周期性反馈。如果需要获得特定终端的非周期性反馈信息,则基站通过针对待执行特定非周期性反馈的对应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配置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所包括的非周期性反馈指示符来执行对应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如果在第n个子帧上接收到被配置为执行非周期性反馈的指示符,则对应终端通过在第(n+k)个子帧上的数据发射中包括非周期性反馈信息来执行上行链路发射。此处,k是在3GPP LTE版本11中所定义的参数。在频分双工(FDD)期间,k为4,并且在时分双工(TDD)期间,k如在表1中定义。
[表1]在TDD UL/DL配置中的用于每个子帧号n的K值
如果配置非周期性反馈,则反馈信息如同周期性反馈那样包括RI、PMI和CQI,并且根据反馈配置,可以不反馈RI和PMI。另外,CQI可以包括wCQI和sCQI两者,或者可以仅包括wCQI信息。
在LTE/LTE-A中,针对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提供码本子采样功能。在LTE/LTE-A中,通过PUCCH将终端的周期性反馈发射到基站。由于能够通过PUCCH一次发射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所以各种反馈对象(诸如RI、wCQI、sCQI、PMI1、wPMI2和sPMI2)可以通过子采样在PUCCH上发射,或者两个或更多个种类的反馈信息可以一起编码并且在(联合编码)PUCCH上发射。作为一个示例,如果终端配置八个CSI-RS端口,则在PUCCH模式1-1的子模式1中报告的RI和PMI1可以被联合编码,如表2a中所描述。基于表2a,由3个位构成的RI和由4个位构成的PMI1被联合编码为总共5个位。
在PUCCH模式1-1的子模式2中,如在表2b中,由4个位构成的PMI1和由另外4个位构成的PMI2被联合编码为总共4个位。由于所述子采样水平高于子模式1的子采样水平(在子模式1的情况下,4→3,并且在子模式2的情况下,8→4),所以无法报告更多预编码索引。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基站配置八个CSI-RS端口,则在PUCCH模式2-1中报告的PMI2可以如在表2c中进行子采样。参看表2c,如果相关联RI为1,则PMI2被报告为4个位。然而,如果相关联RI为2或更多,则应当一起额外报告用于第二码字的差分CQI,并且能够知道PMI2被子采样并且报告为2个位。在LTE/LTE-A中,有可能针对总共六个种类的周期性反馈(包括如上所述的表2a、2b和2c中的那些种类)应用子采样或联合编码。
[表2a]:用于PUCCH模式1-1子模式1的RI和i1的联合编码
[表2b]:用于PUCCH模式1-1子模式2的RI、i1和i2的联合编码
[表2c]:PUCCH模式2-1码本子采样
如上所述,为了有效地实施FD-MIMO系统,需要终端准确地测量信道状态和干扰大小,使用此生成有效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向基站报告所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已经接收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站确定其相对于下行链路发射向什么终端执行发射、其以什么数据发射速度执行发射以及其使用信道状态信息应用什么预编码。在FD-MIMO系统的情况下,由于其中存在大量发射天线,所以可以考虑二维(2D)天线阵列,并且因此,能够实际上应用的天线阵列的形状可以非常多样化。因此,不适合按照原样将考虑仅多达八个一维(1D)阵列发射天线来设计的用于LTE/LTE-A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发射/接收方法应用于FD-MIMO系统。为了优化FD-MIMO系统,必须定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天线阵列形状的新码本。
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一种由基站进行的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将关于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发射到终端;测量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向终端发射用于根据测量的结果生成反馈信息的反馈配置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发射到终端;以及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的反馈时序接收从终端发射的反馈信息。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中,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从终端接收反馈信息的基站包括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向/从终端发射/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将关于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发射到终端,测量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向终端发射用于根据测量的结果生成反馈信息的反馈配置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发射到终端,并且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的反馈时序接收从终端发射的反馈信息。
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中,一种由终端进行的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射反馈信息的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关于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测量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从基站接收用于根据测量的结果生成反馈信息的反馈配置信息;从基站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测量所接收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生成反馈信息;以及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的反馈时序将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中,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向基站发射反馈信息的终端包括:通信单元,其被配置为向/从基站发射/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关于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测量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从基站接收用于根据测量的结果生成反馈信息的反馈配置信息,从基站接收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测量所接收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并且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的反馈时序将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
一般来说,在FD-MIMO系统的情况下,其中存在大量发射天线,并且应当发射与此成比例的CSI-RS。作为一个示例,在LTE/LTE-A中使用8个发射天线的情况下,基站通过将对应于8端口的CSI-RS发射到终端来测量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发射对应于8端口的CSI-RS的过程中,基站应当在一个RB中使用由8个RE(诸如图2B的A和B)构成的无线电资源。在将此类LTE/LTE-A类型CSI-RS发射应用于FD-MIMO的情况下,应当将与发射天线数目成比例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给CSI-RS。也就是说,如果在基站中提供128个发射天线,则基站应当在一个RB中使用总共128个RE发射CSI-RS。此类CSI-RS发射方案能够提高天线之间的信道测量的准确度,但对减少无线电数据发射/接收所必要的无线电资源具有反作用,因为其需要过多无线电资源。因此,在具有大量发射天线的基站(诸如FD-MIMO)中,考虑到此类优点和缺点,可以在发射CSI-RS的过程中考虑以下两种方法。
·CSI-RS发射方法1:通过向CSI-RS分配与天线数目一样多的无线电资源的发射方法
·CSI-RS发射方法2:通过将CSI-RS分成多个维度的发射方法
图2F示出了CSI-RS发射方法1和2。
参看图2F,操作FD-MIMO的基站由总共32个天线构成。在图2F中,2f-01表示使用CSI-RS发射方法1的通过分配与天线数目一样多的无线电资源的发射方法。在2f-01中,32个天线被表示为A0到A3、B0到B3、C0到C3、D0到D3、E0到E3、F0到F3、G0到G3以及H0到H3。在2f-01中,32个天线发射一个二维(2D)CSI-RS,并且用于在所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测量天线的信道状态的2D-CSI-RS由如上表示的32个天线端口构成。这种方法能够通过为天线分配所有无线电资源来提高信道信息的准确度,但对资源效率不是有效的,因为其针对控制信息或数据使用相对大量的无线电资源。
在图2F中,2f-02将使得终端能够针对大量发射天线执行信道测量的方法表示为分配相对少量的无线电资源,但使用CSI-RS发射方法2,信道信息的准确度相对较低。这是通过将整个CSI-RS分为N个维度的发射方法,并且作为一个示例,如果基站的发射天线被2D布置为如图1所示,则CSI-RS被2D分开以进行发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CSI-RS被作为水平CSI-RS来操作(或可以称为第一CSI-RS)以用于在水平方向上测量信道信息,并且另一个CSI-RS被作为垂直CSI-RS来操作(或可以称为第二CSI-RS)以用于在垂直方向上测量信道信息。在图2F中,2f-02中的32个天线以与2f-01相同的方式被表示为A0到A3、B0到B3、C0到C3、D0到D3、E0到E3、F0到F3、G0到G3以及H0到H3。通过图2F的32个天线,发射两个CSI-RS。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在水平方向上测量信道状态的H-CSI-RS由如下八个天线端口构成。
·H-CSI-RS端口0:通过组合天线A0、A1、A2和A3来获得
·H-CSI-RS端口1:通过组合天线B0、Bl、B2和B3来获得
·H-CSI-RS端口2:通过组合天线C0、C1、C2和C3来获得
·H-CSI-RS端口3:通过组合天线D0、D1、D2和D3来获得
·H-CSI-RS端口4:通过组合天线E0、E1、E2和E3来获得
·H-CSI-RS端口5:通过组合天线F0、F1、F2和F3来获得
·H-CSI-RS端口6:通过组合天线G0、G1、G2和G3来获得
·H-CSI-RS端口7:通过组合天线H0、H1、H2和H3来获得
如上所述,通过组合多个天线生成一个CSI-RS端口意指天线虚拟化,其通常通过多个天线的线性组合来执行。另外,用于在竖直方向上测量信道状态的V-CSI-RS由如下四个天线端口构成。
·V-CSI-RS端口0:通过组合天线A0、B0、C0、D0、E0、F0、G0和H0来获得
·V-CSI-RS端口1:通过组合天线A1、Bl、C1、D1、E1、F1、G1和H1来获得
·V-CSI-RS端口2:通过组合天线A2、B2、C2、D2、E2、F2、G2和H2来获得
·V-CSI-RS端口3:通过组合天线A3、B3、C3、D3、E3、F3、G3和H3来获得
如上所述,如果多个天线被2D布置为M×N(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则能够使用N个水平CSI-RS端口和M个垂直CSI-RS端口测量FD-MIMO信道。也就是说,在使用两个CSI-RS的情况下,能够针对M×N个发射天线使用M+N个CSI-RS端口掌握信道状态信息。如上所述,使用较小数目的CSI-RS端口掌握关于较大数目的发射天线的信息对减小CSI-RS开销为重要的。如上所述,使用M×N=K个CSI-RS掌握关于FD-MIMO发射天线的信道信息,并且即使在使用两个CSI-RS的情况下,此类接入也可以按相同方式来应用。在本公开中,已经做出关于采用CSI-RS发射方法1的解释,并且应当注意,即使在使用CSI-RS发射方法2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相同方式使用扩展和应用。
为了支持所述多个天线,能够支持CSI-RS端口捆绑现有2、4、8端口CSI-RS。此类CSI-RS端口支持可以依据对应方法是使用非预编码(NP)CSI-RS用于以与现有2、4、8端口CSI-RS相同的方式发射宽波束CSI-RS还是使用波束形成(BF)CSI-RS用于使用天线上的波束形成减小CSI-RS开销而有所不同。为了支持对应NP CSI-RS和BF CSI-RS,用于现有1、2、4、8个CSI-RS端口或CSI-RS资源的CSI-RS端口位置可以被捆绑。以下表2d描述用于此类NP和BF CSI-RS的配置。
[表2d]:用于NP CSI-RS和BF CSI-RS发射的CQI报告配置、CSI过程配置以及CSI-RS相关配置信息
使用所述字段,在NP CSI-RS中使用一个子帧中的用于现有CSI-RS的位置支持8、12、16或更多个CSI-RS端口。在CSI-RS-ConfigNZP-EMIMO中配置对应字段。使用此,终端能够掌握并且接收用于CSI-RS资源的位置。另外,在BF CSI-RS中,可以具有不同CSI-RS端口数目、子帧和码本子集限制的各个CSI-RS资源使用csi-RS-ConfigNZPIdListExt-r13和csi-IM-ConfigIdListExt-r13来捆绑以用作BF CSI-RS。在NP CSI-RS中,新2D码本是支持2D天线所必要的,并且这可以依据用于维度的天线、过取样因子和码本配置而有所不同。
在解释本公开的过程中,使用以下缩略词。
·RI:指示通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同时对终端向基站报告的2D-CSI-RS应用预编码来获得或者通过预定规则确定的秩的秩指示符
·i1:指示通过向2D-CSI-RS应用2D预编码来获得并且由终端向基站报告的基于信道获得的最佳预编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指示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选择的波束群组。
·i11:在第一维度中从2D-CSI-RS选择的波束群组。其可以是W1位有效负荷的部分位。
·i12:在第二维度中从2D-CSI-RS选择的波束群组。其可以是W1位有效负荷的部分位。
·i2:指示通过向2D-CSI-RS应用2D预编码来获得并且由终端向基站报告的基于信道获得的最佳预编码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指示补偿具有与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选择的波束群组选出的波束的极化不同的极化的天线之间的相位差所需要的同相。
·CQI:在假设同时应用2D预编码的情况下所生成的终端可支持数据速率。
2D码本的结构可以如在以下方程式中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W11和W12由PMI的i11和i12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此类方程式可以直接在码本中表达,或可以间接出现。另外,以与i11/i12相同的方式,W2由i2选择。以下表2e-a到表2e-d示例性地使用此类2D码本结构表达秩1 2D码本。
[表2e-a]: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
[表2e-b]: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
[表2e-c]: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
[表2e-d]:用于使用天线端口15到14+P的1层CSI报告的码本
上述表中所需要的N1、N2、O1和O2config等于表2d中的codebookConfigN1、codebookConfigN2、codebookOverSamplingRateConfig-O1、codebookOverSamplingRateConfig-O2和codebookConfig。在这种情况下,N1和N2是用于指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中所支持的天线数目的参数,并且O1和O2是用于指示此类预编码器分别被多精密地配置的过取样因子。CodebookConfig是用于支持针对各种类型的天线阵列优化的波束群组形状的参数,并且“1”是不支持波束群组的配置,但i1支持仅一个波束和同相选择。配置2具有用于支持具有低角度扩展的2D类型信道的正方形波束群组,并且配置3具有用于支持具有高角度扩展的2D类型信道的呈棋盘形式的宽波束群组形状。配置4用以支持1D类型波束群组,并且具有水平长波束群组形状。在版本13FD-MIMO中,具有三个现有报告时间点的子带信道状态报告能够延伸到全带和子带以支持基于码本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图2G是示出对应操作的图。
通过分析码本的PMI位,用于i2(W2)报告的位小于4个位,并且因此能够使用现有信道状态报告方法。然而,在i11/i12的情况下,PMI位相对于所支持的N1、N2、O1、O2和CodebookConfig而增大,如在以下表2f中。
[表2f]:2D码本的PMI开销分析
(N1,N2) (O1,O2)组合
(8,1) (4,-),(8,-)
(2,2) (4,4),(8,8)
(2,3) {(8,4),(8,8)}
(3,2) {(8,4),(4,4)}
(2,4) {(8,4),(8,8)}
(4,2) {(8,4),(4,4)}
+k:用于秩3和4的额外位
+k:用于秩3和4的额外位
通过基于上表的识别,能够识别到i1在(N1,N2,O1,O2)=(2,4,8,8)并且Config为1的情况下最大化,并且应当发射10个位。在用于现有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CCH格式2的情况下,用于信道编码的Reed-Muller代码能够被发射多达13个位,而在扩展CP的情况下,应当支持2个位的HARQ ACK/NACK,并且实际上能够在正常CP状态下发射的有效负荷大小为11个位。对于使用此类PUCCH格式2的CSI发射,使用发射功率控制(TPC)字段发射ACK/NACK资源指示符(ARI)信息,并且在CSI发射的情况下,不同于能够通过预先配置的信息知道对应PUCCH发射所需要的信息的HARQ ACK/NACK发射,不可能通过DCI传送ARI信息,并且因此,应当预先配置用于对应发射的资源。这通过表2d中的cqi-PUCCH-ResourceIndex和cqi-PUCCH-ResourceIndexP1变得可能。
在表2f的i1(W11/W12)个位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到两者的总和不超过11个位。因此,为了解决这点,如上文参考图2D和图2E所描述,将现有子带中所使用的CSI报告实例应用于宽带。在这种情况下,报告时间点可以与如上文参考图2D和图2E所描述的方法中的报告时间点相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其能够通过不应用或最低程度地应用可能使性能恶化的子采样来执行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因此,如图2G所示,能够分开用于i11/i12的宽带PMI报告时间点。在宽带报告的情况下,这种方法需要额外报告实例,并且使用更多上行链路资源以便使基站接收信道状态报告。因此,如果基站配置长报告周期以便减小上行链路资源量,则系统性能可能恶化。
如上文参考图2D和图2E所描述,此类结构在宽带CQI报告模式中以与子带CQI报告模式的报告结构相同的方式需要RI报告时间、第一PMI(i1)报告时间以及第二PMI(i2)和CQI报告时间,并且因此,即使在宽带CQI报告模式中,也需要第一PMI(i1)的周期配置。此类RI报告时间通过仅CQI周期和RI周期配置参数来如下配置,因为不同于子带报告,不存在子带数目。
第二PMI(i2)和CQI报告时间能够参考现有宽带模式报告来配置。
以下方法有可能作为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
·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1:在标准中指定固定值。
·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2:在widebandCQI字段中引入与子带的periodicityFactor相同的periodicityFactor。
·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3:参考subbandCQI字段的periodicityFactor字段。
·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4:使用与MRI配置相等的值。
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1是一种用于将PMI报告时间固定为一个值的方法。用于使用现有peridocityFactor的第一PMI周期配置的可能多个值为2和4,并且与所配置的自由度相比,实际上准许的自由度并不高。因此,如果PMI报告时间被固定为2或4(其是现有支持值)或一个其它值,则能够在不需要额外RRC配置的情况下配置第一PMI报告时间。然而,这种方法具有如下缺点,即失去第一PMI报告时间的自由度,并且因此,基站配置的自由度降级。如果通过配置方法1将第一PMI报告时间固定为2,则其能够如下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2可以改变为4或另一个固定数字,并且如果在其中在按照原样维持H'参数的状态下配置'TM9/TM10的终端中,配置CSI报告类型并将对应值配置为类别A(非预编码CSI-RS),则标准中的“对应值为2”的定义具有相同作用。
另外,即使在这种方法中,数字2也可以改变为4或另一个数字。
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2是将与子带的periodicityFactor相同的periodicityFactor引入到宽带CQI字段。这种方法是最简单且能够灵活配置的方法,并且能够如在表2h中引入配置。
[表2g]:用于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2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配置字段
能够在其中配置TM9/TM10的终端中配置CSI报告类型并将对应值配置为类别A(非预编码CSI-RS)的情况下配置对应字段,并且这种方法具有如下缺点,即通过添加新periodicityFactor参数增大RRC信令开销。
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3是一种用于参考subbandCQI字段的periodicityFactor字段配置宽带CQI报告模式的第一PMI报告时间的方法。为此,第一PMI报告时间可以如下定义。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结合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配置来配置第一PMI报告时间。表2h展示LTE版本13中所支持的可配置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
[表2h]: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
不同于表2h中所描述的模式,模式1-0、1-1、2-0和2-1能够根据反馈类型(宽带/子带)和PMI报告/不报告(无PMI/单个PMI)来配置。在操作TM8、TM9和TM10的情况下,不同于通过RRC字段配置准确模式值并且通过此进行对应报告模式的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进行操作以根据表2d的PMI/RI报告配置以及是否要配置widebandCQI和subbandCQI字段来选择模式。例如,如果配置PMI/RI报告并且还配置subbandCQI字段,则终端将此辨识为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2-1的配置。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不配置PMI/RI报告,但配置widebandCQI字段,则终端将此辨识为模式1-0的配置。
用于配置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3中所使用的subbandCQI字段的periodicityFactor字段的方法需要widebandCQI字段和subbandCQI字段配置两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使用现有方法配置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在类别A(非预编码CSI-RS)被配置为解决这点的情况下,如果总共配置widebandCQI和subbandCQI两个字段,则可以理解成配置widebandCQI模式,而如果仅配置subbandCQI字段,则可以理解成配置subbandCQI模式。为此,在其中配置TM9/TM10的终端中配置CSI报告类型并将对应值配置为类别A(非预编码CSI-RS)的情况下,如果配置widebandCQI和subbandCQI两者,则可以定义为配置widebandCQI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配置字段可以如下表达。
[表2i]:用于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3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配置字段
在上述示例中,虽然字段名称或字段配置结构可以有所不同,但能够同时配置widebandCQI字段和subbandCQI字段,这不同于现有配置。另外,在其中如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信道状态报告模式配置来配置TM9/TM10的终端中配置CSI报告类型并将对应值配置为类别A(非预编码CSI-RS)的情况下,其可以是一种用于放置直接模式配置字段的方法。
第一PMI报告时间配置方法4是使用与MRI相同的值。如上所述,MRI是用于定义RI报告时间的参数。如上文在第一PMI配置方法1中所描述,如果使用一个固定值,则第一PMI配置的自由度降级。为此,可以结合RI报告周期使用固定值,并且这种情况可以如在以下方程式中表达。
另外,使用现有方程式来使H'等于MRI也可以是一种可能表达方法,并且可以具有相同效果。这种方法可以如在以下方程式中表达。
如上所述,可以联合执行不仅参考并使用直接MRI值而且根据MRI值使H'值不同。例如,这种方法可以如在以下数学表达式中表达。
H’=2,如果MRI≤4
H’=4,如果8≤MRI≤32
虽然上述数学表达式是基于现有periodicityFactor值2和4,但还可以使用除2和4之外的值,并且应当注意,至于关于MRI的条件,不仅能够使用通过将现有MRI值一分为二来获得的上述值,而且还能够使用其它条件。如上述配置方法,在其中配置TM9/TM10的终端中配置CSI报告类型、将对应值配置为类别A(非预编码CSI-RS)并且当前模式是宽带CQI报告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上述条件。根据这种方法,第一PMI报告周期能够根据RI报告周期灵活地改变而不需要用于引入新RRC参数的开销,并且因此能够确保自由度。另外,在存在许多终端需要对应信道状态报告、上行链路资源为不充足的或者信道状态没有频繁改变的情况下,长RI报告周期被配置为分开使用以便减小报告量,并且因此,还结合MRI值使用H'值可以是有效的。
在子带报告模式的情况下,其可以参考现有RI报告、第一PMI报告以及第二PMI和CQI报告时间点来使用,并且在第一PMI报告时间处,不同于相关技术,发射包括i11/i12的1i。对于第二PMI和CQI报告,在子带CSI报告中,用于报告子带位置的额外信息是必要的,并且因此,应当在用于i2的报告中考虑额外子采样。在此类子采样的情况下,不支持基础群组的codebook config 1被设置为具有不必要的小i2大小,并且因此,仅针对对应于Config2、3、4的部分信道状态报告参考子采样。这个子采样表对应于以下表2j。
[表2j]:用于8Tx的码本子采样
为了计算对应PMI位最大数目的增大以支持最多支持32个CSI-RS端口的eFD-MIMO,具有i1为最大值的(N1,N2,O1,O2)可以被预测为(N1,N2,O1,O2)=(2,8,8,8)。通过此,码本的大小可以使用用于计算现有码本中的PMI位数目的方法来预测。如果通过转换为与config 2、3和4相比需要相对较大i11/i12个位的config 1来计算i11/i12个位,则包括i11=4+1个位(用于在秩3/4处通知波束群组类型的额外位)和i12=6个位的最多11个位变得必要。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按照原样使用利用PUCCH格式2的报告。然而,如果O1和O2具有大于8的值,则其可能具有大得多的值,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对于报告有必要进行码本子采样。然而,与仅支持RI/i1和i2/CQI(在子模式1中,并且在子模式2中RI和i1/i2/CQI)两个报告时间点的版本12宽带报告模式相比,用于使用PUCCH格式2报告信道状态的方法需要三个报告时间点来使用i2/CQI报告发现关于所有最终使用的RI/i1/i2/CQI的信息,并且因此增大子帧间相依性。考虑到PUCCH发射的准确传送的概率不是100%,不恰当地传送全部信息的概率变高。具体地,考虑到RI和i1报告对破译i2/CQI信息至关重要的事实,并且为此,多条i2/CQI信息参考一条RI/i1信息,其重要性变高。另外,如果在版本13LTE中支持通过未授权频带的发射,并且通过版本14LTE准许终端的上行链路发射,则通过先听后讲(LBT)的发射时间点的安全性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因此,可以在预定报告时间处不发射RI/PMI信息。另外,如果未发射信息是RI/i1,则可以不通过后续发射传送有效信息。因此,需要能够通过较少报告时间点进行传送的新方法,并且为此,能够一次发射更多位的PUCCH格式3/4/5可以用于发射单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已经引入PUCCH格式3以针对eCA中所必要的若干CC发射HARQ ACK,并且能够使用支持多达11个位的Reed-Muller代码来支持多达11个位的HARQ ACK/NACK。如果HARQ ACK/NACK超过11个位,则能够使用利用两个Reed-Muller代码的双RM支持其多达22个位。由于仅针对HARQ ACK/NACK发射或附随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使用PUCCH格式3,则不存在预定资源,如PUCCH格式2中的那些预定资源。因此,单独资源配置对于支持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为必要的,其中不通过PUCCH格式3对HARQ ACK/NACK进行多路复用。以下表2k例示用于对应资源配置的字段。
[表2k]:用于PUCCH格式3的资源配置
在表2k中,用于Format3的资源能够通过cqi-PUCCH-Format3-ResourceIndex和cqi-PUCCH-Format3-ResourceIndexP1来配置。可以在PUCCH格式字段的format3字段中而不是在CQI-ReportPeriodic字段中支持此类字段。表2l例示指示此类配置的字段。
[表2l]:用于PUCCH格式3的资源配置
可以使用咬尾卷积码(TBCC)发射PUCCH格式4和5。使用QPSK调制,格式5通过正交序列被分别发射到两个终端。因此,由于使用代码速率1/3在144个RE上发射1个RB,所以能够发射最多96个位(1个RB配置基础)和48个位的PUCCH格式4和5(在格式4的情况下,能够配置多个RB)能够发射与通过将96个位乘以RB数目来获得的数目一样多的位。用于此类PUCCH格式4和5的资源能够使用以下表2l和表2m来配置。
[表2m]:用于PUCCH格式4和5的资源配置
此类基于PUCCH格式3、4、5的报告可以在配置CSI报告类型、将对应值配置为类别A(非预编码CSI-RS)并且其中配置TM9/TM10的终端处于宽带CQI报告模式时应用。另外,3、4和5的仅一部分可以用于单个小区的信道状态报告。然而,与格式3/4/5相比,PUCCH格式2发射较小数目的位,并且因此,解码性能和单个发射中的可支持覆盖范围变高。因此,在基站配置为使得终端能够以所需格式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其可以根据情形使用较好格式执行发射。为此,基站可以提供配置以供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终端的用于单个小区的PUCCH格式(其能够由基站配置)可以是格式3/4/5的全部或一部分。例如,也许有可能仅支持使用上述格式3/4/5当中的格式3的信道状态报告。作为用于单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报告量,基于具有最大信息量的PUSCH 3-2,类别A发射包括RI在内的最多124个位,以便发射RI、宽带第一PMI、宽带第二PMI、子带第二PMI和子带差分CQI。在基于PUCCH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下,与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SCH报告模式3-2相比,相应带宽部分(其通过捆绑若干子带来限定子带群组)仅报告关于选定子带的信息。此类带宽部分可以如在表2n中根据系统带宽配置来配置。
[表2n]:子带大小(k)和带宽部分(J)对下行链路系统带宽
如能够在如上所述的表2n中识别,不同于用于发射关于最多13个子带的信息的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在100个RB的情况下),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仅需要关于最多四个带宽部分的信息,并且因此,最多四条信息为必要的。因此,一次发射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最大量为69个位,其小于不包括PTI 69个位的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最大量。在使用PUCCH格式4发射此类信息的情况下,其能够如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那样一次发射。然而,由于有可能在一次发射所有信息的情况下使用PUSCH执行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所以其效用可能会降低,并且此类报告可能不匹配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从而获得粗糙信息。出于类似原因,可以相同方式不支持PUCCH格式5。
作为另一个示例,除了PUCCH格式2之外,可以仅支持PUCCH格式3和5。如上所述,在使用PUCCH格式4发射此类信息的情况下,其能够如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那样一次发射。然而,在PUCCH格式5的情况下,能够一次发射宽带CQI模式的所有信息,但无法一次发射子带CQI模式的所有信息。另外,大量此类信息在接收整个信息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时间延迟。因此,在使用格式5的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仅两次报告传送整个信息,所以能够执行高效发射,并且能够改善系统性能。另外,作为另一种方法,宽带CQI模式的信息可以由格式3支持,并且子带CQI模式的信息可以由格式5支持。
作为又一个示例,除了PUCCH格式2之外,可以仅支持PUCCH格式5。在PUCCH格式3的情况下,虽然可能信息量增大到22个位,但与现有信息相比,减小报告时间点的效果由于相差11个位而相对较低。另外,在PUCCH格式4的情况下,能够一次发送所有信息,并且此类方法能够使用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来支持。因此,能够高水平地减少报告时间点,并且作为又一种方法,可以仅支持能够展示与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差异的格式5。
作为又一个示例,除了PUCCH格式2之外,可以仅支持PUCCH格式4。如上所述,在PUCCH格式4的情况下,能够一次发射所有信息,并且因此,能够最高水平地减少报告时间点。虽然能够如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那样一次发送所有信息,但这种情况由于PUCCH的特性而具有比PUSCH的覆盖范围宽的覆盖范围,并且信息量也小于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信息量。因此,在应用此类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最高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于一个小区针对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使用PUCCH格式4,则发射变成可能的,除非配置多个RB,并且因此,对于此类操作,可以额外配置仅使用一个RB的startingPRB-format4字段。另外,在用于单个小区的信道状态报告期间通过对应配置进行基于PUCCH格式4的发射的情况下,numberOfPRB-format 4可以总是被视为0(总是使用一个PRB)。另外,为了使若干终端分别使用它们,能够由终端配置偏移,并且能够通过由终端在startingPRB-format4中应用所述偏移来发射用于单个小区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
至于如上文参考示例所描述的基于PUCCH格式3/4/5的报告,为了便于解释起见,已经直接提到PUCCH格式3/4/5,但实际配置和标题可以不同于如上文提到的那些配置和标题。例如,可以使用另选周期性CSI报告、增强型CSI报告和高级CSI报告等术语。另外,即使在待下文描述的使用PUCCH格式3/4/5的信道状态报告方法的情况下,仍可以配置和使用此类术语。用于配置如上述示例中所描述的PUCCH格式使用的可行方法如下。
·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CCH格式配置方法1:这种方法通过直接字段来配置。
·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CCH格式配置方法2:这种方法通过资源配置来间接配置。
·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CCH格式配置方法3:这种方法通过对应发射或频带特性的帧结构来配置。
·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CCH格式配置方法4:这种方法在配置PMI/RI报告时配置。
·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CCH格式配置方法5:这种方法在配置子带CQI模式时配置。
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CCH格式配置方法1是通过直接字段的配置方法。以下表2o和2p对应于用于PUCCH格式配置方法1的配置示例。
[表2o]:用于PUCCH格式配置方法1的配置示例1
[表2p]:用于PUCCH格式配置方法1的配置示例2
如上所述,表2o的配置方法是能够直接配置对应格式以便配置对应PUCCH格式的方法。此类配置方法可以在准许多个格式(也就是说,格式4和格式5)而非准许一个PUCCH格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使用。表2l的配置方法是提供相应字段,并且这种方法能够在支持3/4/5格式中的一者而非选择若干格式中的一者的情况下更有价值地使用。
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CCH格式配置方法2是通过资源配置的间接配置方法。如表2k和2l中所例示和描述,为了支持基于PUCCH格式3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用于此的资源配置是必要的。因此,如果此类资源被配置给终端,则终端可以执行基于PUCCH格式3的对应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以相同方式,在PUCCH格式4和5的情况下,可以在用于现有多小区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资源中额外配置用于单小区报告的资源。
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CCH格式配置方法3是通过对应发射或频带特性的帧结构的配置方法。在版本13中,通过LAA支持未授权频带中的下行链路数据发射。为了使用此类频带,需要通过LBT等保护可发射频带。因此,如果在由基站预定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时间处在未授权频带中执行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则可以不发射特定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如果此类信息是RI或宽带第一PMI信息,则依据此的在较低报告时间处的信息变得无意义。因此,子帧之间的相依性在未授权频带中变得更重要。因此,在对应小区或CC在未授权频带中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其可以被配置为使用PUCCH格式3/4/5的全部、部分或一者而没有任何特殊配置字段来针对单个小区执行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此类未授权频带条件可以被不同地表达,诸如在配置LTE的帧结构类型3的情况下。
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CCH格式配置方法4是在配置PMI/RI报告时的配置方法。如上所述,在TM 8/9/10中,对应周期性或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能够通过PMI/RI报告配置来配置。
PMI报告是其中根据CSI-RS端口数目的增大而最大程度地增大报告所需要的开销的部分。因此,如果不配置PMI/RI报告,则可以降低使用PUCCH格式3/4/5的信道状态报告的必要性。因此,在其中配置'TM9/TM10的终端中配置CSI报告类型并将对应值配置为类别A(非预编码CSI-RS)的状态下,如果不配置PMI/RI报告,则总是使用PUCCH格式2,而如果配置PMI/RI报告,则能够使用PUCCH格式3/4/5执行报告。
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PUCCH格式配置方法5是在子带CQI模式下的配置方法。在支持子带CQI模式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2-0和2-1的情况下,多个带宽部分所选择的信息应当如上所述分别在若干报告时间处发射,并且因此用于传送信息的时间延迟变大。因此,在此类子带CQI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捆绑并一次发射此类信息,能够减小时间延迟,并且能够改善系统性能。另外,由于在使用此类PUCCH格式3/4/5的情况下时间延迟得以减小,所以PTI报告可以不是必要的。
可以组合使用如上所述的格式配置方法1到5。例如,在方法4的PMI/RI报告配置期间,使用PUCCH格式3/4/5的报告可以通过配置方法1或2来配置,或在方法3的未授权频带配置期间,使用PUCCH格式3/4/5的报告可以通过配置方法1或2来配置。另外,在方法5的子带报告模式配置期间,使用PUCCH格式3/4/5的报告还能够通过配置方法1或2来配置。另外,用于配置方法1或2的条件可以通过组合方法3、4和5来配置。例如,如果PMI/RI报告和未授权频带全部通过方法3/4来配置,则使用PUCCH格式3/4/5的报告通过方法1或2来配置也是可行的。另外,如果PMI/RI报告和子带报告模式全部被配置,则使用PUCCH格式3/4/5的报告通过方法1或2来配置也是可行的。所述格式配置方法的此类组合可以帮助配置,使得其能够仅在使用对应PUCCH格式3/4/5的报告对于单个小区为确实必要的情况下使用。
如上所述,PUCCH格式3能够一次发射22个位的信息。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在多个报告时间点处发射的信息能够被集中并且在一个发射时间处发射。为此,现有RI和宽带第一PMI报告能够被集中并发射。
·用于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发射方法1:一起发射RI/宽带第一PMI(i1)。
·用于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发射方法2:
一起发射RI/宽带第一PMI(i1)/宽带第二PMI(i2)/CQI。
用于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发射方法1是用于一起发射RI/宽带第一PMI(i1)的方法。
图2H是示出终端基于用于此类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点处的发射方法来支持对基站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的图。
准许多达22个位的PUCCH格式3能够一次发送RI和i1而不进行码本子采样。另外,由于预期此类方法需要约15个位,所以其具有如下优点,即其能够根据CSI-RS端口的增加而外延地处理i1的额外增大。然而,与发射PUCCH格式2的情况相比,不存在一次发射的大量信息,并且因此,可以较少改善系统性能。另外,在宽带CQI模式的情况下,仅宽带i2和宽带CQI保持作为待额外发射的信息,并且因此,对应操作可能不适合于宽带报告,但可以适合于子带CQI模式。在子带CQI模式中,在第二报告时间处,能够一次发射宽带i2和宽带CQI以及子带i2和子带CQI。因此,通过捆绑并发射此类信息,用于子带报告的时间延迟能够被最小化。因此,为了支持本公开中所提出的发射方法1,应当定义新PUCCH报告类型。另外,在第二报告时间处,捆绑宽带和子带与仅捆绑子带可以共存,并且为此,报告时间点可以被划分成三个报告时间点。
用于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发射方法2是用于一起发射RI/宽带第一PMI(i1)/宽带第二PMI(i2)/CQI的方法。
图2I是示出其中终端基于用于此类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点处的发射方法来支持对基站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的图。
如上所述,在用于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发射方法2中,能够一起发射RI、i1和i2CQI。预期此类方法总体上需要23到24个位。因此,对于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报告,子采样是必要的。用于发射方法2的可行码本子采样方法为如下。
·用于发射方法2的子采样方法1:码本配置的O1和O2仅在生成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时受到限制。
·用于发射方法2的子采样方法2:在使用时移除重复波束群组。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子采样方法是用于仅在生成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时限制码本配置的O1和O2的方法。即使在实际码本配置中(O1,O2)配置值较大,诸如(8,8),仍能够通过将对应值限制为(4,4)来执行子采样。此类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即子采样能够通过对应码本所支持的配置来执行。另外,所述方法仅应用于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并且在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下,具有较高准确度的报告能够使用具有高过取样因子的码本来执行。
第二子采样方法是用于移除i1的重复波束群组的方法。码本中的波束群组是通过i1来选择的。在这种情况下,此类波束群组可以包括四个波束,并且为了改善系统性能,两个相等波束可以包括在相邻波束群组中。因此,如果移除重复波束,则能够高效地执行过取样,同时降低性能恶化。
另外,可以同时应用如上所述的两种方法。如果码本的i2个位比PUCCH格式3中所准许的位大两个位或更多个位,则仅一种过取样方法可能是不够的。因此,如果复合应用上述方法,则能够减少更多位。另外,在Codebook Config 2-4的情况下,由于i1个位比Codebook Config 1的位小一个位,但i2个位比Codebook Config 1的位大最多2个位,所以报告所需要的开销可以大一个位。因此,还有可能将子采样方法1应用于所有CodebookConfig,并且将子采样方法2应用于基于Codebook Config 2-4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
如果在本公开中所提出的用于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发射方法2时配置宽带CQI模式,则发射宽带报告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并且因此仅一个报告时间点为必要的。然而,由于应当额外发射子带相关信息,所以在子带CQI模式的情况下第二报告时间点为必要的。如上所述,由于宽带信息全部在第一报告时间处发射,所以对应于若干子带或带宽部分的信息可以被捆绑并且分别在若干时间点处发射。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PUCCH格式3的可能位,一起发射的子带或带宽部分的数目可以为2。
考虑到在使用PUCCH格式4报告单个小区的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支持多达96个位的PUCCH格式4的特性,所有信息能够在考虑到带宽部分的情况下在一个报告时间处发射。这是一次发射RI/宽带第一PMI(i1)/宽带第二PMI(i2)/宽带CQI/子带第二PMI(i2)/子带CQI。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于现有的分别在若干时间点处报告的PUCCH,如在使用PUSCH的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中执行一次性发射,并且因此,使得宽带CQI和子带CQI的第一码字的CQI如现有PUCCH那样为4位CQI并且将第二码字的CQI用作3位差分CQI可能不是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以与基于PUSCH的报告相同的方式,所有码字的宽带CQI可以用作4位CQI,并且子带的CQI可以相对于所有码字应用作为2位差分CQI。以下表2q和2r例示此类3位差分CQI和2位差分CQI表。
[表2q]:将空间差分CQI值映射到偏移水平(3位)
空间差分CQI值 偏移水平
0 0
1 1
2 2
3 ≥3
4 ≤-4
5 -3
6 -2
7 -1
[表2r]:将空间差分CQI值映射到偏移水平(2位)
子带差分CQI值 偏移水平
0 0
1 1
2 ≥2
3 ≤-1
在PUCCH格式5中,以与用于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发射方法2相同的方式,能够一次发射宽带信息,但一次发射所有子带信息是不可行的。因此,在基于PUCCH格式5的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下,以与用于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发射方法2相同的方式,报告时间可以仅在子带CQI报告模式的情况下被划分成两个报告周期。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报告时间处,能够一次发射RI/宽带第一PMI(i1)/宽带第二PMI(i2)/宽带CQI/PTI,并且在第二报告时间处,能够一次发射用于所有带宽部分的子带第二PMI/子带CQI。用于PUCCH格式5的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发射方法2在下行链路带宽为20MHz(100RB)的情况下用于4个带宽部分的报告为必要的点上不同于用于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发射方法2,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根据4个报告的必要性,约44个位的开销为必要的。因此,在基于PUCCH格式3的发射方法中,有可能发射所有带宽部分的信息,其中应当在多个时间点处发射子带报告,而在基于PUCCH格式5的发射方法中,必须定义新PUCCH报告类型以用于发射RI/宽带第一PMI(i1)/宽带第二PMI(i2)/宽带CQI/PTI(对此能够通过仅一个报告发射所有带宽部分的信息)以及用于带宽部分的子带第二PMI(i2)/子带CQI。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发射PTI。这是因为由于能够在一个报告时间处发射所有子带的信息而延迟不大,并且因此,能够展示足够良好的系统性能,即使不使用PTI执行划分发射。在使用PTI的情况下,在PTI=0的情况下仅执行第一报告,并且在PTI=1的情况下能够同时执行第一报告和第二报告。
在用于PUCCH格式3的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发射方法2和用于PUCCH格式5的发射方法中,如上所述,在宽带CQI模式下定义一个报告时间点并且在子带CQI模式下定义两个发射报告时间点可为必要的。在此类报告中,宽带CQI模式的报告时间点可以如下表达。
另外,发射多个子带第二PMI/子带CQI的第二报告时间点可以如下表达。
对于Npd的配置,可以使用表2s。
[表2s]:将ICQI/PMI映射到用于FDD或用于FDD-TDD的Npd和NOFFSET.CQI以及主要小区帧结构类型1
用于在子带CQI报告模式下配置第一报告时间点的可能方法为如下。
·第一报告时间配置方法1:使用偏移和为在第二报告时间处的报告周期的倍数的周期来配置第一报告时间。
·第一报告时间配置方法2:使用为在第二报告时间处的报告周期的倍数的周期来配置第一报告时间。
·第一报告时间配置方法3:使用与第二报告时间相同的周期和偏移来配置第一报告时间。
第一报告时间配置方法1是使用偏移和为在第二报告时间处的报告周期的倍数的周期的配置方法。在第一报告时间处的报告可以使用基于第二报告时间点的偏移和周期的倍数来定义。使用PUCCH格式5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方法包括长时间不改变的信息,诸如RI和宽带第一PMI。因此,为此,可以定义以下报告时间点。
在这种情况下,对应MRI可以使用以下表2t来指示。
[表2t]:在配置RI报告时将IRI映射到MRI和NOFFSET.RI
然而,在此类情况下,应当长期接收宽带第二PMI和宽带CQI的报告,并且因此,使用比子带信息的周期长的周期发射此类信息可以是有利的。因此,在向对应终端调度整个频带的情况下,系统性能可能由于延迟而恶化。
第一报告时间配置方法2是用于使用为在第二报告时间处的报告周期的倍数的周期没有偏移地配置第一报告时间点的方法。此类报告时间点可以如下表达。
另外,以下表达式具有相同效果。
如果不存在PTI,则报告时间点可以使用如上两个方程式中的一者来定义,而如果存在PTI,则报告时间点可以在PTI=0的情况下使用H'以及在PTI=1的情况下使用H来定义。
如上所述,H'可以通过RRC信令的periodicityFactor来配置,并且可以具有值2或4。另外,H可以在基于PUCCH格式3的发射期间捆绑并发射两个带宽部分的情况下如下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J是带宽部分的数目。
在PUCCH格式5基础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所有带宽部分的信息能够通过一个报告来报告,并且可以如下表达。
H=K+1
在这种情况下,K是能够通过RRC配置的值,并且可以具有值1到4。
在使用报告时间点执行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的情况下,不存在偏移,并且第一报告时间点和第二报告时间点总是彼此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报告时间点的信息是通过较长周期传送的信息,并且由于这个信息具有高优先级,所以应当丢弃第二报告时间点的信息的报告。
第一报告时间配置方法3是使用偏移和与第二报告时间点的周期相同的周期的配置方法。在使用上述方法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方法中,宽带CQI报告包括在第一报告中,并且由于宽带CQI是用于掌握对应终端的整个信道状态的重要信息,所以其可以基于具有与子带信息的周期相同的水平的周期来操作。为此,可以定义以下报告时间点。
在这种情况下,偏移可以如在表2u中指示。
[表2u]:在配置RI报告时将IRI映射到NOFFSET.RI
图2J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次序的流程图。
参看图2J,在操作2j-01处,终端接收关于CSI-RS配置的配置信息。另外,终端可以基于所接收的配置信息来识别每个NP CSI-RS的端口数目、作为用于相应维度的天线数目的N1和N2、作为用于相应维度的过取样因子的O1和O2、用于配置一个subframe config和位置以发射多个CSI-RS的多个resource config、与码本子集限制相关的信息、与CSI报告相关的信息、CSI过程索引以及发射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此后,在操作2j-02处,终端基于至少一个2、4、8端口CSI-RS位置来配置一条反馈配置信息。在对应信息中,可以配置PMI/CQI周期和偏移、RI周期和偏移、宽带/子带以及子模式。在操作2j-04处,如果基于对应信息在一个子帧中接收多个CSI-RS,则终端基于此来估计基站天线与终端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在操作2j-04处,终端基于所估计的信道和在CSI-RS之间添加的虚拟信道来使用所接收的反馈配置生成反馈信息秩、PMI和CQI。在这种情况下,本公开中所提出的实施例中的一者用于生成对应信息,并且本公开中所提出的实施例当中的多个实施例可以被一起考虑,且这能够通过子模式配置来执行。此后,在操作2j-05处,终端根据基站的反馈配置以所确定的反馈时序向基站发射反馈信息以在考虑二维(2D)布置的情况下完成信道反馈生成和报告过程。
对于本公开中所提出的在这个时间处的时序,图2K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次序的流程图。
参看图2K,基站在操作2k-01处将用于测量信道的CSI-RS配置信息发射到终端。所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每个NP CSI-RS的端口数目、作为用于相应维度的天线数目的N1和N2、作为用于相应维度的过取样因子的O1和O2、用于配置一个subframe config和位置以发射多个CSI-RS的多个resource config、与码本子集限制相关的信息、与CSI报告相关的信息、CSI过程索引以及发射功率信息中的至少一者。此后,在操作2k-02处,基站向终端发射基于至少一个CSI-RS的反馈配置信息。在对应信息中,可以配置PMI/CQI周期和偏移、RI周期和偏移、宽带/子带以及子模式。此后,基站将所配置的CSI-RS发射到终端。终端估计用于相应天线端口的信道,并且基于此,估计用于虚拟资源的额外信道。在这种情况下,本公开中所提出的实施例中的一者用于生成对应信息,并且本公开中所提出的实施例当中的多个实施例可以被一起考虑,且这能够通过子模式配置来执行。终端确定反馈,并且生成并向基站发射对应PMI、RI和CQI。因此,基站在操作2k-03处以所确定的时序从终端接收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确定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
图2L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参看图2L,终端包括通信单元2l-01和控制器2l-02。通信单元2l-01向/从外部(例如,基站)发射/接收数据。此处,通信单元2l-01可以在控制器2l-02的控制下将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控制器2l-02控制配置终端的所有构成元件的状态和操作。具体地说,控制器2l-02根据从基站分配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另外,控制器2l-02根据从基站分配的时序信息控制通信单元2l-01执行将所生成的信道信息反馈到基站。为此,控制器2l-02可以包括信道估计单元2l-03。信道估计单元2l-03通过从基站接收的CSI-RS和反馈分配信息确定必要的反馈信息,并且基于反馈信息使用所接收的CSI-RS估计信道。虽然图2L展示终端由通信单元2l-01和控制器2l-02构成的示例,但根据本公开的终端不限于此,而是可以进一步根据终端所执行的功能来被提供各种配置。例如,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显示终端的当前状态的显示单元、从用户接收用于功能执行的信号的输入的输入单元以及存储终端所生成的数据的存储单元。另外,示出了信道估计单元2l-03包括在控制器中,但不限于此。控制器2l-02可以控制通信单元2l-01从基站接收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另外,控制器2l-02可以测量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且可以控制通信单元2l-01从基站接收用于根据测量的结果生成反馈信息的反馈配置信息。
另外,控制器2l-02可以测量通过通信单元2l-01接收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且可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另外,控制器2l-02可以控制通信单元2l-01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的反馈时序将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另外,控制器2l-02可以从基站接收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基于所接收的CSI-RS来生成反馈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2l-02可以选择用于基站的相应天线端口群组的预编码矩阵,并且可以进一步基于基站的天线端口群组之间的关系来选择一个额外预编码矩阵。
另外,控制器2l-02可以从基站接收CSI-RS,基于所接收的CSI-RS来生成反馈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2l-02可以选择用于基站的所有天线端口群组的一个预编码矩阵。另外,控制器2l-02可以从基站接收反馈配置信息,从基站接收CSI-RS,基于所接收的反馈配置信息和CSI-RS来生成反馈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2l-02可以接收对应于相应天线端口群组的反馈配置信息以及基于天线端口群组之间的关系的额外反馈配置信息。
图2M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参看图2M,基站包括控制器2m-01和通信单元2m-02。控制器2m-01控制构成基站的所有配置的状态和操作。具体地说,控制器2m-01向终端分配用于终端的信道估计的CSI-RS资源,并且将反馈资源和反馈时序分配给终端。为此,控制器2m-01可以进一步包括资源分配单元2m-03。另外,控制器分配反馈配置和反馈时序以防止来自若干终端的反馈相撞,并且接收并分析以对应反馈时序配置的反馈信息。通信单元2m-02向/从终端发射/接收数据、参考信号和反馈信息。此处,通信单元2m-02在控制器2m-01的控制下通过所分配的资源将CSI-RS发射到终端,并且从终端接收用于信道信息的反馈。
如上所述,示出了资源分配单元2m-03包括在控制器2m-01中,但不限于此。控制器2m-01可以控制通信单元2m-02向终端发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或生成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另外,控制器2m-01可以控制通信单元2m-02向终端发射用于根据测量的结果生成反馈信息的反馈配置信息。另外,控制器2m-01可以控制通信单元2m-02向终端发射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且接收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的反馈时序从终端发射的反馈信息。另外,控制器2m-01可以将反馈配置信息发射到终端,将CSI-RS发射到终端,并且从终端接收基于反馈配置信息和CSI-RS生成的反馈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2m-01可以发射对应于基站的相应天线端口群组的反馈配置信息以及基于天线端口群组之间的关系的额外反馈配置信息。另外,控制器2m-01可以将基于反馈信息波束形成的CSI-RS发射到终端,并且可以从终端接收基于CSI-RS生成的反馈信息。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具有拥有大量2D天线阵列的结构的发射天线的基站能够防止在发射CSI-RS中分配过多反馈资源并防止终端的信道估计复杂性增大,并且终端能够有效地测量用于大量发射天线的所有信道,并且配置并向基站报告反馈信息。
<第二实施例>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操作原理。在附图中,各个附图中相同附图标号表示相同构成元件。在描述本公开的过程中,本文中所并入的相关众所周知的功能或配置将在确定其会以不必要细节模糊本公开的主题的情况下不做详细描述。另外,稍后将描述的术语是在考虑到其在本公开中的功能的情况下定义的术语,但可以依据用户和操作者的意图或习惯而有所不同。因此,其应当基于本公开的整个描述的内容来定义。
本公开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并可以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下文所述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各种修改、等效物和/或替代方案。
另外,除非在描述中清楚地另有指示,否则应当理解单数表述(诸如“一”或“所述”)可以包括复数表述。因此,作为一个示例,“部件表面”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部件表面。
另外,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等”等序数的术语用于描述不同元件而不管其次序和/或重要性如何,并且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但不限于对应元件。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第二元件可以类似地称为第一元件。另外,术语“和/或”包括各个所描述的项目及其组合。
另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希望限制本公开。单数表述可以包括复数表述,除非特别描述。在本公开中,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具有”指定存在本公开中所提到的所述特征、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其组合,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其组合。
下文中,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基站是向终端执行资源分配的主体,并且可以是eNode B、节点B、基站(BS)、无线电连接单元、基站控制器和网络上的节点中的至少一者。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台(MS)、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计算机、能够执行通信功能的多媒体系统、包括通信功能的小型传感器、可穿戴装置或物联网。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下行链路(DL)是从基站发射到终端的信号的无线电发射路径,并且上行链路(UL)意指从终端发射到基站的信号的无线电发射路径。下文中,虽然例示LTE或LTE-A系统来解释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但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具有类似技术背景或信道类型的甚至其它通信系统。另外,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还可以在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判断而没有大大偏离本公开的范畴的范围内通过其部分修改应用于其它通信系统。
下文中,虽然本公开的所有实施例没有相互排斥,并且可以复合执行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但将出于方便解释起见分开描述各个实施例和示例。
<第(2-1)实施例>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应用使用多载波的多址方案(诸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射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其中终端测量信道质量(无线电信道状态)并且向基站通知测量的结果。
下文中,在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过程中,基于OFDM的无线通信系统(具体地,3GPP EUTRA标准)将是主要主题,但本公开的主要主旨能够在没有大大偏离本公开的范畴的范围内通过轻微修改应用于具有类似技术背景和信道类型的其它通信系统。
图3A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FD-MIMO系统的图。从LTE-A Pro引入的FD-MIMO系统已经从现有LTE/LTE-A MIMO技术演进,并且可以在其中使用多个发射天线,例如,八个或更多个发射天线。在图3A中,基站发射设备3a-00通过八个或更多个发射天线发射无线电信号。例如,如指示为3a-01,所述多个发射天线被部署为在其之间维持最小距离。最小距离可以对应于(例如)被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波长的一半。一般来说,如果在发射天线之间维持对应于无线电信号的波长的一半的距离,则从相应发射天线发射的信号受在其之间具有低相关性的无线电信道影响。如果被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频带为2GHz,则距离变成7.5cm,并且如果频带变成高于2GHz,则距离变短。
在图3A中,部署在基站发射设备3a-00上的八个或更多个发射天线用于向一个或多个终端发射信号3a-02。可以向所述多个发射天线应用适当预编码以同时向所述多个终端发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终端可以接收一个或多个信息流。一般来说,根据终端所拥有的接收天线的数目和信道状态确定一个终端能够接收的信息流的数目。
图3B是示出对应于一个子帧和一个资源块(RB)的无线电资源的图,所述无线电资源是能够在LTE/LTE-A系统中执行下行链路调度的最小单元。如图3B所示的无线电资源由时间轴上的一个子帧和频率轴上的一个资源块(RB)构成。如上所述的无线电资源由频域中的12个子载波和时域中的14个OFDM符号构成以总共具有168个固有频率和时间位置。在LTE/LTE-A中,图3B中的固有频率和时间位置中的每一者被称为资源元素(RE)。
在如图3B所示的无线电资源上,可以如下发射不同种类的多个信号。
1.小区特定RS(CRS):针对属于一个小区的所有终端周期性地发射的参考信号。多个终端可以共同使用所述CRS。
2.解调参考信号(DMRS):针对特定终端发射的参考信号。仅在向对应终端发射数据的情况下发射所述DMRS。DMRS可以由总共八个DMRS端口构成。在LTE/LTE-A中,端口7到14对应于DMRS端口,并且相应端口维持正交性,使得使用CDM或FDM在其之间不发生干扰。
3.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发射到下行链路的数据信道。PDSCH由基站用来向终端发射业务,并且其是使用未从图2的数据区向之发射参考信号的RE来发射的。
4.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针对属于一个小区的终端发射的参考信号。CSI-RS用于测量信道状态。可以向一个小区发射多个CSI-RS。在LTE/LTE-A系统中,一个CSI-RS可以对应于一个、两个、四个或八个天线端口。在LTE-A Pro系统中,一个CSI-RS可以对应于一个、两个、四个、八个、十二个或十六个天线端口,并且将来,其可以扩展到最多30个天线端口。
5.其它控制信道(PHICH、PCFICH和PDCCH):这些控制信道用于提供终端接收PDSCH或发射用于针对上行链路数据操作HARQ的ACK/NACK所必要的控制信息。
除了上述信号之外,在LTE-A/LTE-A Pro系统中,可以配置静音以使得能够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在对应小区的终端中接收其它基站所发射的CSI-RS。可以在能够发射CSI-RS的位置中应用静音,并且一般来说,终端通过跳过对应无线电资源来接收业务信号。在LTE-A/LTE-A Pro系统中,静音可以称为零功率CSI-RS作为另一个术语。这是因为归因于静音的特性,将静音同样应用于CSI-RS的位置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不发射发射功率。
参看图3B,可以根据发射CSI-RS的天线的数目使用指示为A、B、C、D、E、F、G、H、I和J的位置的若干部分来发射CSI-RS。另外,静音可以应用于指示为A、B、C、D、E、F、G、H、I和J的所述位置的所述若干部分。具体地,可以根据发射天线端口的数目向2、4和8个RE发射CSI-RS。在图3B中,如果天线端口数目为2,则向半个特定图案发射CSI-RS,而如果天线端口数目为4,则向整个特定图案发射CSI-RS。如果天线端口数目为8,则使用两个图案发射CSI-RS。相反,总是以一个图案为单位执行静音。也就是说,静音可以应用于多个图案,但如果静音的位置不与CSI-RS的位置重叠,则其无法应用于一个图案的仅一部分。然而,仅在CSI-RS的位置与静音的位置重叠的情况下,静音能够应用于一个图案的仅一部分。
如上所述,在LTE/LTE-A中,可以在一个CSI-RS资源上配置两个、四个或八个天线端口。在发射用于两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下,在时间轴上连接在一起的两个RE发射相应天线端口的信号,并且相应天线端口的信号通过正交码彼此区别开。另外,在发射用于四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情况下,除了用于两个天线端口的CSI-RS之外,使用两个额外RE以相同方法发射用于剩余两个天线端口的信号。以相同方式执行用于八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发射。
为了改善信道估计准确度,基站可以提升CSI-RS的发射功率。在发射用于四个或八个天线端口(AP)的CSI-RS的情况下,仅从预定位置中的CSI-RS RE发射特定CSI-RS端口,而不从相同ODM符号中的其它OFDM符号发射。图3C是示出在基站发射八个CSI-RS的情况下用于第n个和第(n+1)个PRB的CSI-RS RE映射的示例的图。参看图3C,如果在图3C中将用于AP 15或16的CSI-RS RE位置展示为格子图案,则在被指示为斜线图案的用于剩余AP 17到22的CSI-RS RE中不使用用于AP 15或16的发射功率。因此,如图3C中所指示,AP 15或16可以在第2子载波中使用待用于第3、第8和第9子载波的发射功率。与数据RE中所使用的AP 15的发射功率相比,此类自然功率提升使得通过第2子载波发射的CSI-RS端口15的发射功率能够被最高配置为高达6dB。根据当前2/4/8端口CSI-RS模式,自然功率提升0/2/6dB是可能的,并且通过此,相应AP能够通过完整功率利用发射CSI-RS。
另外,终端能够被分配CSI-IM(或干扰测量资源(IMR))连同CSI-RS,并且CSI-IM资源具有与支持4个端口的CSI-RS相同的资源结构和位置。CSI-IM是一种资源,其用于从一个或多个基站接收数据的终端准确地测量来自相邻基站的干扰。例如,如果需要测量在相邻基站发射数据时的干扰量以及在相邻基站不发射数据时的干扰量,则基站配置CSI-RS和两个CSI-IM资源,基站能够以其使得相邻基站总是在一个CSI-IM上发射信号而其使得相邻基站总是不在另一个CSI-IM上发射信号的方式有效地测量相邻基站所施加的干扰量。
在LTE-A/LTE_A Pro系统中,基站可以通过较高层信令向终端报告CSI-RS配置信息。CSI-RS配置信息包括CSI-RS配置信息的索引、CSI-RS中所包括的天线端口数目、CSI-RS的发射周期、发射偏移、CSI-RS配置信息、CSI-RS加扰ID以及QCL信息。具体地说,终端可以通过CSI-RS中所包括的CSI-RS配置和端口数目信息的组合来确定从什么RE发射CSI-RS。
在LTE-A/LTE-A Pro系统中,基站向终端发射用于测量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参考信号,并且终端使用基站所发射的CRS或CSI-RS测量基站与终端自身之间的信道状态。信道状态基本上具有应当考虑的一些必要条件,并且此处,其包括下行链路中的干扰量。下行链路中的干扰量包括属于相邻基站的天线所生成的干扰信号和热噪声,并且其在终端确定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时起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示例,如果具有一个发射天线的基站向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终端发射信号,则终端应当使用从基站接收的参考信号,确定能够通过下行链路接收的每符号能量以及待在接收对应符号的扇区中同时接收的干扰量,并且应当确定Es/Io。所确定的Es/Io被转换为数据发射速度或对应于数据发射速度的值,并且以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形式报告给基站以使得基站能够确定基站将在下行链路中以什么数据发射速度向终端执行数据发射。
在LTE-A/LTE-A Pro系统中,终端将关于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信息反馈到基站,使得反馈信息能够用于基站的下行链路调度。也就是说,终端测量基站发射到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并且将从参考信号提取的信息以LTE/LTE-A标准中所定义的形式反馈到基站。在LTE/LTE-A中,终端反馈给基站的信息被如下简单地分类为三个类型。
秩指示符(RI):终端能够在当前信道状态下接收的空间层的数目。
预编码器矩阵指示符(PMI):终端在当前信道状态下偏爱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符。
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终端能够在当前信道状态下接收数据的最大数据速率。CQI可以由SINR替代,所述SINR能够类似于最大数据速率、最大误差校正代码速率和调制方法以及每频率数据效率来使用。
RI、PMI和CQI具有彼此关联的含义。作为一个示例,LTE/LTE-A中所支持的预编码矩阵通过秩来不同地定义。因此,虽然当RI具有值“1”时的PMI值和当RI具有值“2”时的PMI值彼此相等,但其被不同地分析。另外,假设即使在终端确定CQI的情况下,终端已经向基站报告的秩值和PMI值也已经被应用于基站。也就是说,如果在终端已经向基站报告RI_X、PMI_Y和CQI_Z的情况下秩为RI_X并且预编码为PMI_Y,则其意味着终端能够接收对应于CQI_Z的数据速率。如上所述,终端在计算CQI时假设终端以什么发射方法向基站执行发射,并且因此,其能够在以对应发射方法执行实际发射时获得最佳性能。
可以按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类型反馈RI、PMI和CQI。如果基站希望获得特定终端的非周期性反馈信息,则基站通过针对待执行特定非周期性反馈的对应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配置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所包括的非周期性反馈指示符来执行对应终端的上行链路数据调度。如果在第n个子帧上接收到被配置为执行非周期性反馈的指示符,则对应终端通过在第(n+k)个子帧上的数据发射中包括非周期性反馈信息来执行上行链路发射。此处,k在频分双工(FDD)中为4,并且如在表3a中在时分双工(TDD)中定义。
[表3a]在TDD UL/DL配置中的用于每个子帧号n的k值
在拥有大型天线以执行信道信息生成和报告的基站的情况下,基站必须配置用于测量8个或更多个天线的信道的参考信号资源以将参考信号资源发射到终端。为此,在LTE-A Pro中,可以在一个CSI-RS资源中配置2、4、8、12或16个天线端口,并且将来,可以添加20、24、28和32个天线端口配置功能。具体地说,在LTE-A Pro版本13中,提供两种CSI-RS配置方法。
第一种方法对应于非预编码CSI-RS(用于类别A CSI报告的CSI-RS),并且基站能够向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CSI-RS图案,也就是说,4或8端口CSI-RS图案,并能够配置以通过聚合所配置的CSI-RS图案来接收8个或更多个CSI-RS端口。具体地说,{1,2,4,8}端口CSI-RS遵循现有映射规则,12端口CSI-RS被配置为三个4端口CSI-RS图案的聚合,并且16端口CSI-RS被配置为两个8端口CSI-RS图案的聚合。另外,在LTE/LTE-A版本13中,相对于12/16端口CSI-RS使用长度为2或4的正交叠加码(OCC)支持码分复用(CDM)-2或CDM-4。图3C的以上解释参考基于CDM-2的CSI-RS功率提升,并且根据以上解释,与用于基于CDM-2的12/16端口CSI-RS的完整功率利用的PDSCH相比,最多9dB功率提升是必要的。这意味着与在基于CDM-2的12/16端口CSI-RS的操作期间用于完整功率利用的现有硬件相比,高性能硬件是必要的。在LTE-A Pro版本13中,考虑到这点,已经引入基于CDM-4的12/16端口CSI-RS,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完整功率利用通过现有6dB功率提升变得可能。
第二种方法对应于波束形成(BF)CSI-RS(用于类别B CSI报告的CSI-RS),并且基站有可能通过向多个收发器单元(TXRU)施加特定波束来使终端将所述多个TXRU辨识为一个CSI-RS端口。如果基站预先知道终端的信道信息,则其可以向其TXRU仅配置适合于信道信息的波束所施加于的少量CSI-RS。作为另一个示例,基站可以向终端配置包括8个或更少个CSI-RS端口的多个CSI-RS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能够通过针对相应CSI-RS资源配置在不同方向上施加波束来执行CSI-RS端口的波束形成。图3D示出了BF CSI-RS操作的示例。参看图3D,基站3d-01可以向终端3d-05和3d-06配置在不同方向上波束形成的三个CSI-RS 3d-02、3d-03和3d-04。CSI-RS资源3d-02、3d-03和3d-04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SI-RS端口。终端3d-05可以相对于所配置的CSI-RS资源3d-02、3d-03和3d-04生成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可以通过CSI-RS资源指示符(CRI)向基站报告终端所偏爱的CSI-RS资源的索引。在图3D的示例中,如果终端3d-05偏爱CSI-RS资源指示符3d-03,则其可以向基站报告对应于3d-03的索引,而如果终端3d-06偏爱CSI-RS资源3d-02,则其可以向基站报告对应于3d-02的索引。
虽然CRI支持终端最偏爱的一个CSI-RS索引的报告,但这能够在将来扩展到终端3d-05所偏爱的多个CSI-RS索引的聚合。例如,如果终端3d-05最偏爱的两个CSI-RS资源是3d-03和3d-04,则3d-05能够直接报告对应CSI-RS资源的两个索引,或者能够报告指示由对应CSI-RS资源构成的集合的索引。这是为了使得各种应用可能,诸如支持具有信道的宽角度扩展或具有波束在各个方向上的高移动性的终端,或者支持选择从不同发射和接收点(TRP)发射的多个CSI-RS。
<第(2-2)实施例: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1>
至于直到LTE-A Pro版本13的CSI-RS,通过较高层信令或RRC信令确定半静态详细配置值,如上文在第(2-1)实施例中所描述。直到LTE-A Pro版本13的CSI-RS资源配置包括以下信息。
1.CSI-RS端口数目:一个CSI-RS资源中所包括的CSI-RS端口的数目
2.CSI-RS配置:指示CSI-RS RE的位置连同CSI-RS端口数目的配置值
3.CSI-RS子帧配置ICSI-RS:指示CSI-RS发射周期TCSI-RS和CSI-RS子帧ΔCSI-RS的配置值
4.CSI-RS功率提升因子PC:CSI-RS发射功率与PDSCH的比率的UE假设
5.加扰ID,nID
6.准共位(QCL)信息。
现有CSI-RS包括根据预定详细配置值确定的端口数目,并且被周期性地发射。因此,如果假设向波束形成CSI-RS应用UE特定波束形成,则需要与UE的数目一样多的CSI-RS资源配置,从而造成非常大的负担。另外,即使在向波束形成CSI-RS应用小区特定波束形成的情况下,基站的天线数目仍增大,并且如果波束宽度由于天线数目的此类增大而变窄,则需要大量CSI-RS资源配置。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并且使得高效CSI-RS资源分配可能,能够引入非周期性CSI-RS(Ap-CSI-RS)发射。如从一个终端看到,在非周期性CSI-RS中,CSI-RS可以不总是在所有配置资源上发射,而是CSI-RS可以仅在满足特定条件的资源上发射。
图3E是示出非周期性CSI-RS发射/接收和对应CSI报告的示例的图。参看图3E,基站可以向终端配置用于非周期性CSI-RS发射的CSI-RS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在考虑到可以不总是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那点的情况下向多个终端配置相同非周期性CSI-RS资源。这是为了通过操作预定数目的终端所共享的非周期性CSI-RS资源池来提高CSI-RS资源使用效率。基于CSI-RS配置信息,基站可以通过L1信令(诸如UL许可)触发对终端的非周期性CSI报告。根据基于非周期性CSI触发的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终端能够接收1)发射到子帧的非周期性CSI-RS,诸如非周期性CSI触发;2)发射到与上面已经发信号通知非周期性CSI触发的子帧最靠近的子帧的非周期性CSI-RS;3)发射到与在上面已经发信号通知非周期性CSI触发的子帧之后的子帧最靠近的子帧的非周期性CSI-RS;或4)从上面已经发信号通知非周期性CSI触发的子帧开始在预定时间之后(例如,在第I个子帧之后)发射的非周期性CSI-RS。此处,l可以被配置为小于k,如上所述。另外,l可以是预定值或通过较高层信令/L1信令指定的值。此后,终端可以基于所接收的非周期性CSI-RS来生成CSI,并且可以在第(n+k)个子帧上向基站报告CSI。此处,第n个子帧是包括非周期性CSI触发的子帧。如果终端遵循“4)用于接收从上面已经发信号通知非周期性CSI触发的子帧开始在预定时间之后(例如,在第I个子帧之后)发射的非周期性CSI-RS的方法”,则还有可能在第(n+k+l)个子帧上向基站报告所生成的CSI。这是为了确保用于CSI生成的终端处理时间。
作为用于操作非周期性CSI-RS资源池的详细方法,可以使用1)RRC信令+L1信令;2)RRC信令+MAC CE信令+L1信令;或3)RRC信令+MAC CE信令。RRC信令/MAC CE信令/L1信令具有呈RRC>MAC CE>L1的次序的高可靠性,并且需要呈L1<MAC CE<RRC的次序的低延迟时间。例如,通过RRC信令配置的信息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但需要非常长的接收时间,而通过L1信令配置的信息需要非常短的接收时间,但具有相对较低的可靠性。另外,由于在容量有限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DCI)上发射L1信令,所以可能增大信令成本。
如在第一示例中,在使用1)RRC信令+L1信令的情况下,基站通过RRC信令向终端配置N个CSI-RS资源,并且此后,使用L1信令在N个CSI-RS资源当中选择L(<N)个CSI-RS资源。在这种情况下,L1信令开销由N和L(N组合L)确定,并且例如,如果假设通过RRC配置N=8个CSI-RS资源并且通过L1信令选择L≤≤2个资源,则可能需要总共个位的非常大DCI有效负荷。
另一方面,如在第二示例中,在使用2)RRC信令+MAC CE信令+L1信令的情况下,有可能激活/去激活RRC发信号通知的CSI-RS资源当中的、通过MAC CE信令指定的特定CSI-RS资源并且执行其L1信令。通过此,基站能够获得CSI-RS资源配置延迟时间与DCI信令开销之间的适当权衡。例如,如果假设通过RRC配置N=8个CSI-RS资源,由MAC CE激活其当中的K=4个资源,并且接着通过L1信令选择L≤≤2个资源,则能够知道与如在第一示例中的DCI有效负荷相比,总共个位的所需DCI有效负荷得以减小。
如在第三示例中,在使用3)RRC信令+MAC CE信令的情况下,有可能激活/去激活N个RRC发信号通知的CSI-RS资源当中的、通过MAC CE信令指定的K个CSI-RS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于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终端最终确定是否在没有L1信令的情况下通过MAC CE发射CSI-RS。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每个子帧的CSI-RS非周期性发射的指示是不可能的,但大大减小了DCI开销。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较高层信令配置非周期性CSI-RS是可能的。如上所述,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CSI-RS资源配置可以包括详细配置信息,诸如CSI-RS端口数目、CSI-RS配置、CSI-RS子帧配置、CSI-RS功率提升因子、加扰ID和准共位(QCL)信息。在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CSI-RS资源配置包括详细配置信息当中的CSI-RS子帧配置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非周期性CSI-RS接收方法当中的用于接收“2)发射到与上面已经发信号通知非周期性CSI触发的子帧最靠近的子帧的非周期性CSI-RS”或“3)发射到与在上面已经发信号通知非周期性CSI触发的子帧之后的子帧最靠近的子帧的非周期性CSI-RS”的方法。这是因为CSI-RS子帧配置包括关于非周期性CSI-RS可以被发射到的候选子帧的信息。
另一方面,如果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CSI-RS资源配置不包括详细配置信息当中的CSI-RS子帧配置,或包括CSI-RS子帧配置,但是用于(或由基站指示)忽视所述CSI-RS子帧配置,则CSI-RS资源配置不包括关于非周期性CSI-RS可以被发射到的候选子帧的信息。因此,在如上所述的非周期性CSI-RS接收方法当中,可以使用用于接收“1)发射到与非周期性CSI触发的子帧相同的子帧的非周期性CSI-RS”或“4)从上面已经发信号通知非周期性CSI触发的子帧开始在预定时间之后(例如,在第I个子帧之后)发射的非周期性CSI-RS”的方法。
在L1信令(UL DCI或UL许可)中,可以存在由一个位或多个位构成的非周期性CSI-RS触发。
在支持一位非周期性CSI-RS触发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触发/不触发改变用于分析DCI格式1或DCI格式4的CSI请求字段的方法。例如,如果不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CSI请求字段用以按与相关技术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指示由较高层配置的服务小区集合、CSI过程集合和CSI子帧集合当中的用于报告CSI的集合。相反,如果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CSI请求字段用以指示如表3b中所描述的多个CSI-RS资源候选者当中的、在其上面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CSI-RS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一个位的额外L1信令触发非周期性CSI-RS发射,所以除了“不触发非周期性CSI-RS和非周期性CSI”之外,CSI请求字段的所有码点还可以具有不同含义。作为另一个示例,如果支持一位非周期性CSI-RS触发,则能够通过较高层信令(RRC信令)指示用于分析DCI格式1或DCI格式4的CSI请求字段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CSI请求字段可以用以通过一位RRC信令指示如相关技术中的由较高层配置的服务小区集合、CSI过程集合和CSI子帧集合当中的用于报告CSI的集合,或者可以用以指示如表3c的示例中的所述多个CSI-RS资源候选者当中的、在其上面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CSI-RS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CSI请求字段包括用于非周期性CSI-RS触发的功能,所以至少一个码点可以具有“不触发非周期性CSI-RS和非周期性CSI”的含义。
[表3b]用于基于L1信令通过一位非周期性CSI-RS触发分析CSI请求字段的方法
[表3c]用于基于较高层信令通过一位非周期性CSI-RS触发分析CSI请求字段的方法
相反,在由多个位构成的非周期性CSI-RS触发的情况下,有可能包括报告待在什么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功能。表3b例示由两个位构成的非周期性CSI-RS触发字段。根据表3d的示例,在非周期性CSI-RS触发字段中,至少一个码点可以具有“不触发非周期性CSI-RS和非周期性CSI”的含义。另外,三个码点分别意指服务小区c中的非周期性CSI-RS触发以及相对于跨服务小区的通过较高层信令的用于第一CSI-RS集合和第二CSI-RS集合的非周期性CSI-RS触发。在这种情况下,相应CSI-RS与不同非周期性CSI-RS和非周期性CSI报告相关。即使在非周期性CSI触发字段由三个或更多个位构成的情况下,表3d也能够通过相似原理来扩展。可以通过新发射模式TM(例如,TM11)指定新表,如表3d。
[表3d]用于通过两位非周期性CSI-RS触发分析非周期性CSI-RS字段的方法
<第(2-3)实施例: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
在这个实施例中,将描述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中的动态端口定数目配置的示例。动态端口定数目意指可以在发射非周期性CSI-RS期间改变非周期性CSI-RS资源中所包括的CSI-RS端口的数目。作为一个示例,非周期性CSI-RS资源可以由动态CSI-RS资源聚合配置。
图3F是示出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动态端口定数目操作场景的示例的图。在图3F中,假设基站3f-01和3f-02中的每一者操作8个CSI-RS端口。
作为一个示例,在终端3f-03接收从基站3f-01发射的数据的情况下,基站3f-01可以在3f-04处通过L1信令执行非周期性CSI-RS发射和非周期性CSI触发。通过此,终端3f-03能够通过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方法类似的方法接收从非周期性CSI-RS资源3f-06发射的非周期性CSI-RS,并且生成并向基站报告用于由8端口CSI-RS构成的信道3f-05的CSI。
作为另一个示例,在终端3f-03同时从基站3f-01和3f-02接收数据(例如,如CoMPJT)的情况下,基站可以在3f-07处通过L1信令执行非周期性CSI-RS发射和非周期性CSI触发。在这种情况下,非周期性CSI-RS触发可以意指同时发射用于测量信道3f-08的非周期性CSI-RS资源3f-09和用于测量信道3f-10的非周期性CSI-RS资源3f-11。为了方便解释起见,图3F示出在不同子帧上配置3f-09和3f-11的情形,但不限于此。还有可能根据如上所述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非周期性CSI-RS触发方法在相同子帧中执行发射。终端可以接收非周期性CSI-RS 3f-09和3f-11,并且生成并报告用于每个CSI-RS资源的基于8端口CSI-RS的CSI(使用8Tx码本)。然而,终端还能够将3f-09和3f-11的CSI-RS辨识为一个CSI-RS资源(非周期性CSI-RS资源之间的聚合),并且生成并报告基于16端口CSI-RS的CSI(使用16Tx码本)。这是为了使终端使用具有大于单个基站的天线数目的大小的码本生成PMI,并且由于如上生成的PMI暗示性地不仅包括相应基站天线之间的相位差,而且还包括TRP 3f-01与TRP3f-02之间的相位差,所以能够解决CoMP JT中的CQI失配问题。
图3G是示出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动态端口定数目操作场景的另一个示例的图。将来,CRI可以扩展为具有指示由多个优选CSI-RS资源或多个CSI-RS资源构成的一个子集的功能。如果一个子集中所包括的CSI-RS资源的CSI-RS端口数目的总和彼此不同,则根据所选择的CSI-RS资源子集应用不同预编码方案是必要的。例如,可以采用如图3G所示的“一个小区”操作场景。在这种情况下,由宏eNB 3g-00发射覆盖范围RS(或CRS、覆盖范围CSI-RS或小区特定CSI-RS),但能够从不同TRP发射UE特定RS(或CSI-RS、UE特定CSI-RS或专用CSI-RS)3g-03到3g-06。也就是说,可以由UE特定RS辨别相应TRP。如果假设相应TRP具有应用不同波束的多个UE特定RS资源,则终端可以通过用于每个TRP的CRI向基站报告用于每个TRP的优选UE特定RS资源信息。例如,如果TRP 3g-01和3g-02在假设终端从所述多个TRP接收数据的情况下接收数据,则终端可以报告用于TRP 3g-01的CSI-RS e3g-03和3g-04中的优选一者,并且可以报告用于TRP 3g-02的CSI-RS 3g-05和3g-06中的优选一者。在这种情况下,基站能够参考终端的偏好来从多个CSI-RS资源选择性地发射非周期性CSI-RS。在所述多个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情况下,可以按与图3F的示例类似的方式执行详细配置和发射方法。
具体地说,可以基于动态端口配置或动态资源聚合针对非周期性CSI-RS配置考虑以下方法。
·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a: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较高层信令和一位L1信令的非周期性CSI-RS配置。在这个示例中,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通过较高层信令的CSI-RS资源配置如在图3H中所示。参看图3H,在考虑到非预编码CSI-RS、波束形成CSI-RS和混合CSI-RS的情况下,三个种类的较高层信令为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较高层信令可以包括如上文在实施例3-2中所描述的RRC信令和MAC CE信令。这意味着图3H中的称为KA、KB、KCA和KCB的CSI-RS资源或配置能够仅取决于RRC配置,但还能够通过MAC CE配置来激活/去激活。由于图3H是在RRC配置的第一考虑下准备的,但能够扩展到以与如实施例2-2中所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被配置为RRC/MAC CE聚合,所以将省略其详细解释。
-在非预编码CSI-RS的情况下,较高层信令可以包括信令信息,诸如3h-02。具体地说,3h-02包括用于配置8个或更多个CSI-RS端口的KA个CSI-RS配置以及一个其它详细配置信息3h-0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一位L1信令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这意味着从由3h-03指定的所有CSI-RS RE发射非周期性CSI-RS。
-在波束形成CSI-RS的情况下,较高层信令可以包括信令信息,诸如3h-05。具体地说,3h-05包括能够应用不同波束的KB个CSI-RS资源配置,并且CSI-RS资源配置3h-06中的每一者包括CSI-RS详细配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一位L1信令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其可以用于被理解为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于意指从由3h-06指定的所有CSI-RS RE发射非周期性CSI-RS。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非周期性CSI-RS的CRI报告是可能的,但归因于非周期性CSI-RS的CSI-RS开销减小效果会变小。采用第二种方法,使得非周期性CSI-RS仅在由终端通过3h-06预先报告的CRI指定的CSI-RS资源上发射。在这种情况下,CSI-RS开销减小效果被最大化,但通过非周期性CSI-RS的CRI报告变得困难。在第二种方法中,如果CRI指定多个CSI-RS资源,则一起指定的CSI-RS资源可以被辨识为单个CSI-RS资源。例如,当CRI指定两个8端口CSI-RS资源作为非周期性CSI-RS资源时,终端所采用的非周期性CSI-RS端口的数目变成16,其是两个CSI-RS资源中所包括的CSI-RS端口数目的总和。
-在混合CSI-RS的情况下,较高层信令可以包括信令信息,例如3h-07。具体地说,3h-07可以由包括用于配置多个CSI-RS端口的KCA个CSI-RS配置的3h-08和包括能够应用不同波束的KCB个CSI-RS资源配置的3h-09两个部分构成。作为一个示例,3h-08可以类似于3h-02,并且3h-09可以类似于3h-0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一位L1信令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其可以用于被理解为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于意指从由3h-08指定的所有CSI-RS RE发射非周期性CSI-RS。在这种情况下,由3h-09指定的CSI-RS端口在周期性CSI-RS资源上发射。第二种方法是使非周期性CSI-RS仅被发射到由3h-09指定的所有CSI-RS RE或由3h-09指定的所有CSI-RS资源当中的由CRI指定的部分。在混合CSI-RS的情况下,还有可能支持通过两位L1信令的非周期性CSI-RS触发。例如,相应位可以用于指示是否从由3h-08指定的CSI-RS资源发射非周期性CSI-RS以及是否从由3h-09指定的CSI-RS资源发射非周期性CSI-RS。
-在这个示例中,如果针对“所有CSI-RS资源”应用用于非周期性CSI-RS触发的L1信令,则能够针对每个CSI过程单独地支持L1信令。另外,如果针对“由CRI指定的CSI-RS资源”应用用于非周期性CSI-RS触发的L1信令,则L1信令能够应用于对应CSI-RS资源而不管CSI过程如何。
·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b: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较高层信令和由多个位构成的L1信令的非周期性CSI-RS配置。在这个示例中,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通过较高层信令的CSI-RS资源配置如在图3I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较高层信令可以包括如上文在实施例2-2中所描述的RRC信令和MACCE信令。这意味着图3I中的称为KA、KB、KCA和KCB的CSI-RS资源或配置能够仅取决于RRC配置,但还能够通过MAC CE配置来激活/去激活。由于图3I是在RRC配置的第一考虑下准备的,但能够扩展到以与如实施例2-2中所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被配置为RRC/MAC CE聚合,所以将省略其详细解释。
-参看图3I,在考虑到非预编码CSI-RS、波束形成CSI-RS和混合CSI-RS的情况下,三个种类的较高层信令是可能的。在这个示例中,有可能指定将通过L1信令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CSI-RS资源子集,并且可以通过较高层信令(诸如3i-02)向终端通知CSI-RS资源子集。在3i-02中,可以将至少一个CSI-RS资源分配给集合A到集合X,并且如果两个或更多个CSI-RS资源被分配给一个集合,则一起分配的CSI-RS资源可以被辨识为单个CSI-RS资源。例如,如果通过L1信令将集合A指定为非周期性CSI-RS资源,则终端所采用的非周期性CSI-RS资源的数目是集合A中所包括的所有CSI-RS资源中所包括的CSI-RS端口数目的总和。在实施例3-2中,通过MAC CE信令的激活/去激活是用于配置CSI-RS资源子集的详细示例中的一者。如果如在实施例3-2的第三示例中仅提供RRC和MAC CE配置并且不支持L1信令,则终端可以假设CSI-RS资源子集集合A到集合X中所包括的所有CSI-RS正被发射。
-在非预编码CSI-RS的情况下,较高层信令可以按与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a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包括信令信息,诸如3h-02。具体地说,3h-02包括用于配置8个或更多个CSI-RS端口的KA个CSI-RS配置3h-03以及一个其它详细配置信息3h-0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由多个位构成的L1信令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这意味着从对应RE发射非周期性CSI-RS来代替由3i-02指定的CSI-RS资源配置信息,同时忽视3h-02的部分配置信息。例如,如果通过2位L1信令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有可能参考表3b、3c、3d或3e发射非周期性CSI-RS。表3b至3d的目的为如上所述,并且在表3e的情况下,如果基站配置“00”,则终端能够使用在其上面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CSI-RS资源用于报告CRI而不聚合CSI-RS资源。作为另一种方法,还有可能通过由KA个位构成的L1信令执行对是否针对相应CSI-RS配置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信令。
[表3e]通过2位非周期性CSI-RS触发的非周期性CSI-RS字段分析方法
-在波束形成CSI-RS的情况下,较高层信令可以按与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a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包括信令信息,诸如3h-05。具体地说,3h-05包括能够应用不同波束的KB个CSI-RS资源配置,并且CSI-RS资源配置3h-06中的每一者包括CSI-RS详细配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由多个位构成的L1信令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其可以用于被理解为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由KB个位构成的L1信令执行对是否针对3h-06的相应CSI-RS资源配置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信令。这是最流畅的方法,但需要高L1信令开销。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由较少数目的位构成的L1信令参考3i-02的配置信息来接收非周期性CSI-RS配置信息,以便减小L1信令开销。作为一个示例,有可能使用非周期性CSI请求字段作为基于表3b、3c或3d的非周期性CSI-RS配置信息,或者引入如表3e中的新表。其详细解释与上述示例的详细解释类似,并且因此将被省略。
-在混合CSI-RS的情况下,较高层信令可以按与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a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包括信令信息,诸如3h-07。具体地说,3h-07可以由包括用于配置多个CSI-RS端口的KCA个CSI-RS配置的3h-08和包括能够应用不同波束的KCB个CSI-RS资源配置的3h-09两个部分构成。作为一个示例,3h-08可以类似于3h-02,并且3h-09可以类似于3h-05。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由多个位构成的L1信令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其可以用于被理解为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由(KCA+KCB)个或(1+KCB)个位构成的L1信令执行对是否针对3h-07的相应CSI-RS资源配置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信令。如果L1信令由(1+KCB)个位构成,则将3h-08中所包括的CSI-RS配置视为一个群组以确定是否使用非周期性CSI-RS发射。这是最流畅的方法,但需要高L1信令开销。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由较少数目的位构成的L1信令参考3i-02的配置信息来接收非周期性CSI-RS配置信息,以便减小L1信令开销。作为一个示例,有可能使用非周期性CSI请求字段作为基于表3b、3c或3d的非周期性CSI-RS配置信息,或者引入如表3e中的新表。其详细解释与上述示例的详细解释类似,并且因此将被省略。
·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c: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较高层信令和由多个位构成的L1信令的非周期性CSI-RS配置。在这个示例中,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通过较高层信令的CSI-RS资源配置如在图3H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较高层信令可以包括如上文在实施例2-2中所描述的RRC信令和MACCE信令。这意味着图3H中的称为KA、KB、KCA和KCB的CSI-RS资源或配置能够仅取决于RRC配置,但还能够通过MAC CE配置来激活/去激活。由于图3H是在RRC配置的第一考虑下准备的,但能够扩展到以与如实施例2-2中所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被配置为RRC/MAC CE聚合,所以将省略其详细解释。参看图3H,在考虑到非预编码CSI-RS、波束形成CSI-RS和混合CSI-RS的情况下,三个种类的较高层信令是可能的。在这个示例中,有可能以与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a的方式类似的方式使用一位或两位L1信令来触发非周期性CSI-RS。这个实施例与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a的不同之处在于,有可能在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详细配置信息当中重新配置“CSI-RS端口数目”,并且为此,现有L1信令(诸如如表3f-a或3f-b中的CSI请求字段)可以被再次使用,或者可以引入如表3f-c或3f-d中的用于此的新L1信令。
-表3f-a是表示当通过一位L1信令触发非周期性CSI-RS时的用于CSI请求字段的由终端进行的分析方法的表。以与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a的方式类似的方式,终端可以假设在用于非预编码CSI-RS的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在用于波束形成CSI-RS的CSI-RS资源当中的对应于最近报告CRI的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或者在用于UE特定波束形成CSI-RS的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在这种情况下,一个CSI-RS资源被配置给终端)。终端可以根据上述条件从相应CSI-RS资源配置识别CSI-RS配置。此后,终端能够根据基站所配置的CSI请求字段值知道有多少CSI-RS端口被发射到对应CSI-RS资源。例如,可以按如下方式分析CSI-RS端口数目,即如果CSI请求字段为00、01、10和11,则CSI-RS端口数目分别是1、2、4和8。此后,终端能够通过CSI-RS配置和CSI-RS端口数目的聚合分析发射非周期性CSI-R的RE位置。上述CSI请求字段分析方法是示例性的,并且还有可能执行各种数字的信令。作为一个示例,如果CSI请求字段为00,则能够再次使用现有CSI-RS资源配置中所包括的RRC发信号通知的CSI-RS端口的数目,并且如果CSI请求字段为01、10和11,则能够将CSI-RS端口数目分别分析为1、2和4。
[表3f-a]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c中的通过一位L1信令非周期性CSI-RS触发进行的CSI请求字段分析方法
-表3f-b是表示当CSI请求字段被配置为用于通过一位RRC信令进行非周期性CSI-RS触发的目的时的用于CSI请求字段的由终端进行的分析方法的表。以与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a的方式类似的方式,终端可以假设在用于非预编码CSI-RS的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在用于波束形成CSI-RS的CSI-RS资源当中的对应于最近报告CRI的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或者在用于UE特定波束形成CSI-RS的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在这种情况下,一个CSI-RS资源被配置给终端)。终端可以根据上述条件从相应CSI-RS资源配置识别CSI-RS配置。此后,终端能够知道是否在对应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并且如果是,则根据基站所配置的CSI请求字段值知道有多少CSI-RS端口被发射到对应CSI-RS资源。例如,如果CSI请求字段为00,则这意味着不发射非周期性CSI-RS。此外,如果CSI请求字段为01、10和11,则CSI-RS端口数目可以分别被分析为1、2和4。此后,终端能够通过CSI-RS配置和CSI-RS端口数目的聚合分析发射非周期性CSI-R的RE位置。上述CSI请求字段分析方法是示例性的,并且还可在表中定义特定数字或执行各种数字的RRC信令。作为一个示例,如果CSI请求字段为00,则这意味着不发射非周期性CSI-RS,并且如果CSI请求字段为01,则能够再次使用现有CSI-RS资源配置中所包括的RRC发信号通知的CSI-RS端口的数目。此外,如果CSI请求字段为10和11,则能够将CSI-RS端口数目分别分析为1和2。
[表3f-b]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c中的通过一位较高层信令非周期性CSI-RS触发进行的CSI请求字段分析方法
-作为另一种方法,可通过额外L1信令通知非周期性CSI-RS资源中所包括的CSI-RS端口的数目。表3f-c和表3f-d是表示通过2位L1信令配置非周期性CSI-RS端口的数目的示例的表。以与非周期性CSI-RS配置方法2a的方式类似的方式,终端可以假设在用于非预编码CSI-RS的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在用于波束形成CSI-RS的CSI-RS资源当中的对应于最近报告CRI的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或者在用于UE特定波束形成CSI-RS的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在这种情况下,一个CSI-RS资源被配置给终端)。终端可以根据上述条件从相应CSI-RS资源配置识别CSI-RS配置。此后,如果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终端能够根据如表3f-c或表3f-d中所呈现的CSI请求字段值知道有多少CSI-RS端口被发射到对应CSI-RS资源。根据表3f-c的示例,能够在非周期性CSI-RS字段表中预定根据非周期性CSI-RS字段值的CSI-RS端口数目。例如,可以按如下方式分析CSI-RS端口数目,即如果CSI请求字段为00、01、10和11,则CSI-RS端口数目分别是1、2、4和8。此后,终端能够通过CSI-RS配置和CSI-RS端口数目的聚合分析发射非周期性CSI-R的RE位置。上述CSI请求字段分析方法是示例性的,并且还有可能在表中定义特定数字或执行如表3f-d中的各种数字的RRC信令。作为一个示例,如果CSI请求字段为00,则能够再次使用现有CSI-RS资源配置中所包括的RRC发信号通知的CSI-RS端口的数目,并且如果CSI请求字段为01、10和11,则能够将CSI-RS端口数目分别分析为1、2和4。
-以与表3f-c和表3f-d的示例类似的方式,能够在考虑到周期性CSI-RS和非周期性CSI-RS共存的情况下使用表3f-e。通过表3f-e,可单独地开启/关闭基于周期性CSI-RS的非周期性CSI报告和基于非周期性CSI-RS的非周期性CSI报告。
[表3f-c]通过2位非周期性CSI-RS触发进行的周期性CSI-RS字段分析方法
[表3f-d]通过2位非周期性CSI-RS触发进行的周期性CSI-RS字段分析方法
[表3f-e]通过2位非周期性CSI-RS触发进行的周期性CSI-RS字段分析方法
<第(2-4)实施例:根据非周期性CSI-RS发射的速率匹配方法>
在LTE-A/LTE-A Pro系统中,终端能够通过经由识别非零功率(NZP)CSI-RS配置信息和零功率(ZP)CSI-RS配置信息识别PDSCH RE映射来执行速率匹配。在相关技术的周期性CSI-RS发射中,CSI-RS发射信息是半静态配置的,并且因此,用于速率匹配的额外信令是不必要的。相反,在引入本公开中所提出的非周期性CSI-RS发射的情况下,能够动态地改变CSI-RS发射/不发射以及部分CSI-RS配置信息,并且因此需要一种用于高效速率匹配的方法。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考虑非周期性CSI-RS的速率匹配方法,提供如下三个示例。
·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速率匹配方法1:
第一种方法是用于基于通过RRC信令的CSI-RS资源配置和ZP CSI-RS配置来执行速率匹配的方法。如上文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作为一种非周期性CSI-RS发射方法,由CSI-RS资源配置指定的相关技术中的CSI-RS子帧被视为非周期性CSI-RS资源池,并且通过L1信令(诸如UL许可)向终端通知上面待实际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子帧。第一种方法是用于在考虑到除了分配给终端自身的CSI-RS子帧之外的CSI-RS子帧将被分配给其它终端的事实的情况下执行速率匹配的方法。在使用第一种方法的情况下,简化了速率匹配机制,但是如果终端数目较小,则数据发射效率可能比其需要的更低。
·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速率匹配方法2:
-第二种方法是用于基于通过RRC信令的CSI-RS资源配置、ZP CSI-RS配置、通过L1信令的非周期性CSI-RS触发和CSI请求字段来执行速率匹配的方法。假设非周期性CSI-RS触发由一位L1信令确定。如果触发非周期性CSI-RS,如上所述,则终端可根据表3b到表3f-e分析非周期性CSI-RS配置信息。
另一方面,即使不触发非周期性CSI-RS,终端也能够根据表3b到表3f-e分析非周期性CSI-RS配置信息,并且将对应CSI-RS资源辨识为非周期性ZP CSI-RS或非周期性干扰测量资源(IMR)。这是为了根据非周期性CSI-RS发射/不发射非周期性地执行速率匹配,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可在目前不存在用于另一终端的非周期性CSI-RS的情况下通知是否存在用于相应终端的非周期性CSI-RS,并且在其存在的情况下通知其存在于什么RE中。根据这个示例,当触发或不触发非周期性CSI-RS时,没有必要使CSI请求字段分析方法和非周期性CSI字段分析方法为相同的。例如,当触发周期性CSI-RS时,可以遵循表3b或表3f-a,并且如果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不必通知不存在非周期性CSI-RS,而如果不触发非周期性CSI-RS,则有必要向除了对应终端之外的其它终端通知不存在非周期性CSI-RS。
·用于非周期性CSI-RS的速率匹配方法3:
-第三种方法是用于基于通过RRC信令的CSI-RS资源配置、ZP CSI-RS配置、通过RRC信令的非周期性CSI-RS触发和CSI请求字段来执行速率匹配的方法。假设通过一位RRC信令确定用于非周期性CSI-RS触发的CSI请求字段的使用/不使用或非周期性CSI-RS字段的使用/不使用。此外,为了方便解释起见,假设CSI请求字段和非周期性CSI-RS字段两者均被发信号通知给终端。在这种情况下,非周期性CSI-RS字段为如表3f-e中所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CSI请求字段具有不是00的值,也就是说,如果触发非周期性CSI,则可以将非周期性CSI-RS字段分析为非周期性NZP CSI-RS资源信息。相反,如果CSI请求字段为00,也就是说,如果不触发非周期性CSI,则可使非周期性CSI-RS字段被分析为非周期性ZP CSI-RS资源或非周期性IMR信息。换句话说,通过综合分析CSI请求字段和非周期性CSI-RS字段,可不仅相对于NZP CSI-RS而且相对于ZP CSI-RS支持动态速率匹配。
应当注意,表3f-a到表3f-e中的示例的含义可以根据“较高层”的定义而改变。例如,如果较高层意指仅RRC信令,则上述表意指通过RRC信令的CSI-RS的列表,而如果较高层意指连同MAC CE信令,则上述表意指由MAC CE激活的CSI-RS资源。以类似方式,显然可以改变由L1信令指示的CSI-RS资源的含义。例如,如果较高层意指仅RRC信令,则通过L1信令调用的CSI-RS资源意指通过RRC信令的CSI-RS的列表,而如果较高层意指连同MAC CE信令,则通过L1信令调用的CSI-RS资源意指由MAC CE激活的CSI-RS资源。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情况下,已经参考图3J描述了基站的操作。图3J是示出在发射非周期性CSI-RS的情况下的基站的操作的图。参看图3J,基站在操作3j-01处通过RRC信令配置至少一个非周期性CSI-RS。此后,根据替代方案,如果必要,则基站在操作3j-02处对RRC配置的CSI-RS当中的、通过较高层(MAC CE)信令配置激活/去激活的资源进行配置。另外,在操作3j-03处,基站可以通过L1信令触发非周期性CSI-RS。此后,在操作3j-04处,基站在通过操作3j-01、3j-02和3j-03通知的非周期性CSI-RS资源上发射非周期性CSI-RS。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非周期性CSI-RS的终端的操作为如上文参考图3K所描述。图3K是示出基于非周期性CSI-RS的终端的操作的图。参看图3K,终端在操作3k-01处通过较高层(RRC)信令接收与非周期性CSI-RS相关的半静态配置信息。此后,根据替代方案如果必要,则终端在操作3k-02处接收RRC配置的CSI-RS当中的、待通过较高层(MAC CE)信令激活/去激活的资源的配置信息。此外,在操作3k-03处,终端可以基于在操作3k-01、3k-02和3k-03处接收的非周期性CSI-RS配置信息来在对应CSI-RS资源上接收非周期性CSI-RS。此后,终端基于在操作3k-04处接收的非周期性CSI-RS来生成CSI信息,并且以所确定的时序将这个信息报告给基站。
图3L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参看图3L,终端包括通信单元3l-01和控制器3l-02。通信单元3l-01向/从外部(例如,基站)发射/接收数据。此处,通信单元3l-01可以在控制器3l-02的控制下将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
控制器3l-02控制配置终端的所有构成元件的状态和操作。
具体地说,控制器3l-02根据从基站分配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另外,控制器3l-02根据从基站分配的时序信息控制通信单元3l-01执行将所生成的信道信息反馈到基站。为此,控制器3l-02可以包括信道估计单元3l-03。
信道估计单元3l-03通过从基站接收的CSI-RS和反馈分配信息确定必要的反馈信息,并且基于反馈信息使用所接收的CSI-RS估计信道。
虽然图3L展示终端由通信单元3l-01和控制器3l-02构成的示例,但根据本公开的终端不限于此,而是可以进一步根据终端所执行的功能来被提供各种配置。例如,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显示终端的当前状态的显示单元、从用户接收用于功能执行的信号的输入的输入单元以及存储终端所生成的数据的存储单元。
另外,示出了信道估计单元3l-03包括在控制器3l-02中,但不限于此。控制器3l-02可以控制通信单元3l-01从基站接收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另外,控制器3l-02可以测量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息,并且可以控制通信单元3l-01从基站接收用于根据测量的结果生成反馈信息的反馈配置信息。
另外,控制器3l-02可以测量通过通信单元3l-01接收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且可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生成反馈信息。另外,控制器3l-02可以控制通信单元3l-01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的反馈时序将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
另外,控制器3l-02可以接收从基站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射的CSI-RS,基于所接收的CSI-RS来生成反馈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l-02可以参考基站的天线端口群组之间的关系选择预编码矩阵。
另外,控制器3l-02可以接收从基站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射的CSI-RS,基于所接收的CSI-RS来生成反馈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l-02可以参考基站的所有天线端口群组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
另外,控制器3l-02可以从基站接收反馈配置信息,从基站接收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射的CSI-RS,基于所接收的反馈配置信息和CSI-RS来生成反馈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反馈信息发射到基站。
图3M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参看图3M,基站包括控制器3m-02和通信单元3m-01。
控制器3m-02控制构成基站的所有配置的状态和操作。具体地说,控制器3m-02向终端分配用于终端的信道估计的CSI-RS资源,并且向终端分配反馈资源和反馈时序。
为此,控制器3m-02可以进一步包括资源分配单元3m-03。另外,控制器分配反馈配置和反馈时序以防止来自若干终端的反馈相撞,并且接收并分析以对应反馈时序配置的反馈信息。
通信单元3m-01向/从终端发射/接收数据、参考信号和反馈信息。此处,通信单元3m-01在控制器3m-02的控制下通过所分配的资源将CSI-RS发射到终端,并且从终端接收用于信道信息的反馈。
如上所述,示出了资源分配单元3m-03包括在控制器3m-02中,但不限于此。
控制器3m-02可以控制通信单元3m-01向终端发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或生成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另外,控制器3m-02可以控制通信单元3m-01向终端发射用于根据测量的结果生成反馈信息的反馈配置信息。
另外,控制器3m-02可以控制通信单元3m-01向终端发射所述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且接收以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的反馈时序从终端发射的反馈信息。
另外,控制器3m-02可以将反馈配置信息发射到终端,将周期性或非周期性CSI-RS发射到终端,并且从终端接收基于反馈配置信息和CSI-RS生成的反馈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3m-02可以发射对应于基站的相应天线端口群组的反馈配置信息以及基于天线端口群组之间的关系的额外反馈配置信息。另外,控制器3m-02可以将基于反馈信息波束形成的CSI-RS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射到终端,并且可以从终端接收基于CSI-RS生成的反馈信息。
<第三实施例>
最初开发无线通信系统是为了提供面向语音的服务,但是已经发展成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其提供高速且高质量的分组数据服务,如多种通信标准,诸如3GPP高速分组接入(HSPA)、长期演进(LTE)或演进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LTE-advanced(LTE-A)、3GPP2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超移动宽带(UMB)和IEEE 802.16e。
在作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代表性示例的LTE系统中,下行链路(DL)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并且上行链路(UL)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方案。
上行链路意指终端(或用户设备(UE))或移动台(MS)向基站(BS)(或eNode B)发射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电链路,并且下行链路意指基站向终端发射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电链路。
根据上述多址方案,能够通过执行分配和操作来将相应用户的数据或控制信息彼此区分开,以防止用于载送每个用户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时频资源彼此重叠,也就是说,建立正交性。
LTE系统采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方案,其中如果在初始发射期间发生解码失败,则物理层重新发射对应数据。根据HARQ方案,如果接收器不能够准确地解码数据,则接收器可以发射用于向发射器通知解码失败的信息(否定确认(NACK)),并且发射器可以使物理层重新发射对应数据。
接收器可以将从发射器重新发射的数据与解码已经失败的先前数据进行聚合以提高数据接收性能。此外,如果接收器已经准确地解码数据,则接收器可以发射用于向发射器通知解码成功的信息(确认(ACK)),并且发射器能够发射新数据。
图4A是示出作为无线电资源区的时频域的基本结构的图,其中在LTE系统中下行链路在所述无线电资源区上发射数据或控制信道。
参看图4A,横轴表示时域,并且纵轴表示频域。在时域中,最小发射单元是OFDM符号,并且Nsymb个OFDM符号4a-02构成一个时隙4a-06,且两个时隙构成一个子帧4a-05。时隙的长度为0.5ms,并且子帧的长度为1.0ms。另外,无线电帧4a-14是由10个子帧构成的时域区。在频域中,最小发射单元是子载波,并且整个系统的发射带宽由总共NBW个子载波4a-04构成。
在时频域中,资源的基本单位是资源元素(RE)4a-12,其可以通过OFDM符号索引和子载波索引来表达。资源块(RB)(或物理资源块(PRB))4a-08可以由时域中的Nsymb个连续OFDM符号4a-02和频域中的NRB个连续子载波4a-10限定。
因此,一个RB 4a-08由Nsymb×NRB个RE 4a-12构成。一般来说,数据的最小发射单位为RB单元。在LTE系统中,通常Nsymb为7且NRB为12,并且NBW和NRB与系统发射频带的带宽成比例。另外,数据速率与调度给终端的RB的数目成比例地增大。
LTE系统限定并操作6个发射带宽。在操作以借助于频率区分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FDD系统的情况下,下行链路发射带宽和上行链路发射带宽可以彼此不同。
信道带宽表示对应于系统发射带宽的RF带宽。以下表4a表示LTE系统中所定义的系统发射带宽与信道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具有100MHz信道带宽的LTE系统可以具有由50个RB构成的发射带宽。
[表4a]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在子帧中的最初N个OFDM符号内发射。在一个实施例中,一般来说,N={1,2,3}。因此,根据待发射到当前子帧的控制信息的量,N值针对每个子帧而变化。控制信息包括指示通过多少个OFDM符号发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发射间隔指示符、关于下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以及HARQ ACK/NACK信号。
在LTE系统中,将关于下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从基站传送到终端。DCI定义各种格式。也就是说,DCI通过应用DCI格式来进行操作,所述DCI格式依据DCI是关于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UL许可)还是关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DL许可)、DCI是否为具有较小大小的控制信息的紧凑DCI、是否应用使用多个天线的空间复用以及DCI是否为用于功率控制的DCI而确定。
例如,作为关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控制信息(DL许可)的DCI格式1被配置为包括至少以下控制信息。
-资源分配类型0/1标记:这通知资源分配方案是类型0还是类型1。类型0通过应用位图方案来以资源块群组(RBG)为单位分配资源。在LTE系统中,调度的基本单位是被表达为时域和频域资源的RB,并且RBG由多个RB构成,且在类型0方案中变成调度的基本单位。类型1分配RBG中的特定RB。
-资源块指派:这通知被分配用于数据发射的RB。根据系统带宽和资源分配方案确定所表达的资源。
-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这通知用于数据发射的调制方案和作为待发射的数据的传送块的大小。
-HARQ过程数目:这通知HARQ的过程数目。
-新数据指示符:这通知HARQ初始发射或重新发射。
-冗余版本:这通知HARQ的冗余版本。
-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这通知用于作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UCCH的发射功率控制命令。
DCI经过信道编码和调制过程,并且在作为下行链路物理控制信道(或控制信息,在下文中,其将被混合使用)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或在增强型PDCCH(EPDCCH)(或增强型控制信息,在下文中,其将被混合使用)上发射。
一般来说,DCI被相对于每个终端独立地使用特定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或终端标识符)进行加扰,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信道编码,并且接着被配置为待发射的独立PDCCH。在时域中,在控制信道发射间隔期间映射并发射PDCCH。PDCCH的频域映射位置由每个终端的标识符(ID)确定,并且扩展到整个系统发射频带。
下行链路数据在作为用于下行链路数据发射的物理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发射。在控制信道发射间隔之后发射PDSCH,并且由通过PDCCH发射的DCI通知调度信息,诸如频域中的详细映射位置和调制方案。
通过构成DCI的控制信息当中的由5个位构成的MCS,基站向终端报告应用于待发射的PDSCH的调制方案和待发射的数据的传送块大小(TBS)。TBS对应于在用于误差校正的信道编码应用于预期由基站发射的数据(传送块(TB))之前的大小。
LTE系统所支持的调制方案可以是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调幅(16QAM)和64QAM,并且相应调制阶数(Qm)分别对应于2、4和6。也就是说,在QPSK调制的情况下,可以发射每符号2个位,并且在16QAM的情况下,可以发射每符号4个位。另外,在64QAM的情况下,可以发射每符号6个位。
图4B是示出作为无线电资源区的时频域的基本结构的图,其中在LTE-A系统中上行链路在所述无线电资源区发射数据或控制信道。
参看图4B,横轴表示时域,并且纵轴表示频域。在时域中,最小发射单元是SC-FDMA符号4b-02,并且NsymbUL个SC-FDMA符号构成一个时隙4b-06。另外,两个时隙构成一个子帧4b-05。在频域中,最小发射单元是子载波,并且整个系统的发射带宽4b-04由总共NBW个子载波构成。NBW可以具有与系统发射带宽成比例的值。
在时频域中,资源的基本单位是资源元素(RE)4b-12,其可以被定义为SC-FDMA符号索引和子载波索引。资源块对(RB对)4b-08被限定为时域中的NsymbUL个连续SC-FDMA符号和频域中的NscRB个连续子载波。因此,一个RB由(NsymbUL×NscRB)个RE构成。一般来说,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最小发射单位是RB单元。PUCCH映射到对应于1个RB的频域,并且针对一个子帧发射。
在LTE系统中,在作为用于下行链路数据发射的物理信道的PDSCH与作为发射对应于PDCCH/EPDDCH(包括半永久调度版本(SPS版本))的HARQ ACK/NACK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PUCCH或PUSCH之间定义时序关系。作为一个示例,在作为频分双工(FDD)进行操作的LTE系统中,在第(n-4)个子帧中发射的PDSCH或对应于PDCCH/EPDCCH(包括SPS版本)的HARQACK/NACK在第n个子帧中发射到PUCCH或PUSCH。
在LTE系统中,下行链路HARQ采用数据重新发射时间不固定的异步HARQ方案。也就是说,如果基站相对于由基站发射的初始发射数据从终端接收HARQ NACK的反馈,则基站通过调度操作自由地确定重新发射数据的发射时间。终端执行对数据(作为对用于HARQ操作的所接收数据进行解码的结果,所述数据被确定为错误的)的缓冲,并且接着执行错误数据与接下来重新发射数据的组合。
在LTE系统中,不同于下行链路HARQ,上行链路HARQ采用数据发射时间为固定的同步HARQ方案。也就是说,作为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发射的物理信道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作为先前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PDCCH以及作为发射对应于PUSCH的下行链路HARQACK/NACK的物理信道的物理混合指示符信道(PHICH)之间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时序关系通过以下规则来固定。
如果终端接收到PDCCH(所述PDCCH包括基站在子帧n中发射的上行链路调度控制信息)或PHICH(在所述PHICH中发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则终端在子帧n+k中通过PUSCH发射对应于控制信息的上行链路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LTE系统的FDD或时分双工(TDD)及其配置来不同地定义“k”。作为一个示例,在FDD LTE系统的情况下,“k”被固定为4。
此外,如果终端在子帧i中从基站接收载送下行链路HARQ ACK/NACK的PHICH,则PHICH对应于终端在子帧i-k中发射的PUSCH。在这种情况下,根据LTE系统的FDD或时分双工(TDD)及其配置来不同地定义“k”。作为一个示例,在FDD LTE系统的情况下,“k”被固定为“4”。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的重要性能基础之一是分组数据等待时间。为此,在LTE系统中,以具有1ms发射时间间隔(TTI)的子帧为单位执行信号发射/接收。如上所述进行操作的LTE系统可以支持具有短于1ms的发射时间间隔(TTI)的终端(缩短TTI/较短TTI UE)。预期缩短TTI UE适合于等待时间很重要的LTE语音(VoLTE)服务或诸如远程控制等服务。另外,缩短TTI UE被预期作为用于实现基于蜂窝的任务关键物联网(IoT)的装置。
在当前LTE/LTE-A系统中,基站和终端被设计为以具有1ms发射时间间隔的子帧为单位执行发射/接收。在存在以1ms发射时间间隔进行操作的基站和终端的环境中,必须定义与一般LTE/LTE-A终端的发射/接收操作区分开的发射/接收操作,以便支持以短于1ms的发射时间间隔进行操作的缩短TTI终端。因此,本公开提出了用于在相同系统中一起操作一般LTE/LTE-A终端和缩短TTI终端的详细方法。
相关技术中的用于LTE/LTE-A终端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包括类型0、类型1和类型2。类型0是用于限定资源块群组(RBG)并且传送用于指示被分配给终端的RBG的位图的方法。RBG是一组连续虚拟资源块(VRB),并且在类型0处的VRB以局部方式来限定且可以用作与物理资源块(PRB)相同的含义。
在类型0处所使用的RBG的大小对应于一个RBG中所包括的RB的数目,并且如在以下表4b中定义。
[表4b]
系统带宽 RBG大小(P)
≤10 1
11–26 2
27–63 3
64–110 4
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1限定P个RBG子集,向终端通知所述RBG子集中的一者,并且通过位图通知在一个RBG子集中分配给终端的VRB。所述一个RBG由P个连续VRB构成。如果p值被给定为0≤≤p<P,则第p个RBG子集包括来自第p个RBG的每第P个RBG。在类型1处,VRB以局部方式来限定,并且这可以用作与PRB相同的含义。
此外,另外1个位用于通知位图移位资源分配,使得位图能够指示RBG子集中的最后一个VRB。为了向终端通知RBG子集,使用个位,并且使用一个位来指示移位。此外,用于位图的位的数目被定义为
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2通知在分配连续VRB的过程中所分配的VRB的开始位置RBstart以及指示VRB的数目LCRBs的信息的资源指示值(RIV)。在的情况下,RIV值被定义为而在其它情况下,RIV值被定义为
相关技术中的用于LTE/LTE-A终端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包括类型0和类型1。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0通知在分配连续VRB的过程中所分配的VRB的开始位置RBstart以及指示所分配的VRB的数目LCRBs的信息的资源指示值(RIV)。在的情况下,RIV值被定义为而在其它情况下,RIV值被定义为
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1向终端通知关于两个资源块集合的信息,并且每个集合由一个或多个RBG构成。另外,RBG的大小为P,并且P如在表4b中所定义。用于资源分配的位的数目被确定为个位。此处,针对资源分配所传送的信息r被确定为并且M和N分别被定义为M=4且项s0和s1-1是被分配给终端的第一资源块的开始和最后RBG索引,并且s2和s3-1是被分配给终端的第一资源块的开始和最后RBG索引。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描述本公开的过程中,相关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将在确定其会以不必要细节模糊本公开的情况下被省略。另外,描述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是在考虑到其在本公开中的功能的情况下广泛使用的一般术语,但可以依据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的意图、习惯或新技术的出现而有所不同。因此,其应当基于本公开的整个描述的内容来定义。下文中,基站是向终端执行资源分配的主体,并且可以是eNode B、节点B、基站(BS)、无线电连接单元、基站控制器和网络上的节点中的至少一者。终端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台(MS)、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计算机或能够执行通信功能的多媒体系统。
在本公开中,下行链路(DL)是从基站发射到终端的信号的无线电发射路径,并且上行链路(UL)意指从终端发射到基站的信号的无线电发射路径。下文中,虽然在例示LTE或LTE-A系统的状态下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还可甚至将本公开的实施例应用于具有类似技术背景或信道类型的其它通信系统。
例如,在LTE-A之后开发的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可以包括在其中。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在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判断而没有大大偏离本公开的范畴的范围内通过其部分修改应用于其它通信系统。
下文中,缩短TTI终端可以被称为第一类型终端,并且正常TTI终端可以被称为第二类型终端。第一类型终端可以包括能够以1ms或短于1ms的发射时间间隔发射控制信息、数据或控制信息和数据的终端,并且第二类型终端可以包括能够以1ms发射时间间隔发射控制信息、数据或控制信息和数据的终端。
下文中,混合使用缩短TTI终端和第一类型终端,并且混合使用正常TTI终端和第二类型终端。另外,在本公开中,缩短TTI、较短TTI、缩短的TTI、较短的TTI、短TTI和sTTI具有相同含义,并且被混合使用。另外,在本公开中,正常TTI、正常的TTI、子帧TTI和遗留TTI具有相同含义,并且被混合使用。
下文中,缩短TTI发射可以被称为第一类型发射,并且正常TTI发射可以被称为第二类型发射。第一类型发射是以短于1ms的间隔发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或控制和数据信号的类型,并且第二类型发射是以短于1ms的间隔发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或控制和数据信号的类型。
另一方面,下文中,混合使用缩短TTI发射和第一类型发射,并且混合使用正常TTI发射和第二类型发射。第一类型终端可以支持第一类型发射和第二类型发射全部,或者可以仅支持第一类型发射。第二类型终端支持第二类型发射,但不能够执行第一类型发射。然而,出于在本公开中方便起见,“用于第一类型终端”可以针对第一类型发射进行分析。
在本公开中,下行链路中的发射时间间隔意指发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单位或发射数据信号的单位。例如,现有LTE系统的下行链路中的发射时间间隔变成为1ms时间单位的子帧。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中的发射时间间隔意指发送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的单位或发射数据信号的单位。现有LTE系统的上行链路中的发射时间间隔变成为与下行链路中的时间单位相同的1ms时间单位的子帧。
此外,在本公开中,缩短TTI模式对应于终端或基站以缩短的TTI为单位发射或接收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的情况,并且正常TTI模式对应于终端或基站以子帧为单位发射或接收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的情况。在本公开中,缩短的TTI的长度可以小于1ms。例如,缩短的TTI长度可以是2个OFDM符号或7个OFDM符号。
此外,在本公开中,缩短TTI数据意指以缩短的TTI为单位在PDSCH或PUSCH上发射或接收的数据,并且正常TTI数据意指以子帧为单位在PDSCH或PUSCH上发射或接收的数据。在本公开中,缩短TTI控制信号意指用于缩短TTI模式操作的控制信号,并且被称为sPDCCH。正常TTI控制信号意指用于正常TTI模式操作的控制信号。作为一个示例,正常TTI控制信号可以是现有LTE系统中的PCFICH、PHICH、EPDCCH或PUCCH。
在本公开中,相关技术中的LTE或LTE-A系统中的术语“物理信道”和“信号”可以与数据或控制信号混合使用。例如,虽然PDSCH是上面发射正常TTI数据的物理信道,但在本公开中其可以是正常TTI数据。另外,虽然sPDSCH是上面发射缩短TTI数据的物理信道,但在本公开中其可以是缩短TTI数据。类似地,在本公开中,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发射的缩短TTI数据可以被称为sPDSCH和sPUSCH。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定义了缩短TTI终端和基站发射/接收操作,并且提出了用于在相同系统中一起操作现有终端和缩短TTI终端的详细方法。
在本公开中,正常TTI终端指示以1ms或子帧为单位发射和接收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的终端。用于正常TTI终端的控制信息被发射以在映射到一个子帧中的最多3个OFDM符号的PDCCH上载送,或者被发射以在映射到整个子帧上的特定资源块的PDCCH上载送。
缩短TTI终端指示可以按与正常TTI终端相同的方式以子帧为单位或以小于子帧的单位发射和接收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的终端。另外,缩短TTI终端可以是仅支持以小于子帧的单位进行发射和接收的终端。
在本公开中,用于缩短TTI的下行链路控制信号可以被称为sPDCCH,并且可以与用于缩短TTI的PDCCH混合使用。在本公开中,用于缩短TTI的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可以被称为sPDSCH,并且可以与用于缩短TTI的PDSCH混合使用。
此外,在本公开中,用于缩短TTI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可以被称为sPUSCH,并且可以与用于缩短TTI的PUSCH混合使用。此外,在本公开中,用于缩短TTI的上行链路控制信号可以被称为sPUCCH,并且可以与用于缩短TTI的PUCCH混合使用。虽然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使用缩短的TTI的系统的发射/接收方法,但具有常规无线通信知识的人将明白,本公开还能够应用于用于在比相关技术中的LTE的时间短的时间中执行上行链路发射或下行链路HARQ反馈发射的发射/接收方法。
<第(3-1)实施例>
第(3-1)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0中配置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并且将参考图4C进行描述。在这个实施例中,能够在第(3-4)实施例中提供使用所述用于配置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的基站和终端的操作。
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资源分配类型0限定资源块群组(RBG),并且传送用于指示被分配给终端的RBG的位图。RBG是一组连续虚拟资源块(VRB),并且类型0中的VRB可以按局部方式来限定,且可以用作与物理资源块(PRB)相同的含义。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资源分配类型0中所使用的RBG的大小对应于一个RBG中所包括的RB的数目,并且可以如表4c中所定义。
[表4c]
系统带宽 RBG大小(P)
≤10 2
11–26 4
27–63 6
64–110 8
使用如上表4c中所定义的P,以P为单位捆绑VRB,且P个VRB构成每个RBG,并且从低频区开始依次给出RBG编号。RBG的总数目为并且因此,个位以位图的形式指示RBG是否已经被分配给特定第一类型终端。在这种情况下,RBG 0至RBGNRBG-1的分配/不分配被依次映射到位图的最高有效位(MSB)至最低有效位(LSB)。如果位图的特定位为1,则可以分析得到对应RBG被分配给第一类型终端。
RBG大小P可以根据TTI长度由变化值确定。例如,如果7OFDM符号单位为TTI,则可以使用表4c中所定义的P来配置资源分配类型0,并且如果1、2或3/4OFDM符号单位为TTI,则可以使用表4d中所定义的P来配置资源分配类型0。
[表4d]
表4d中所定义的P值可以如在表4e中那样定义和使用或者作为另一个值,并且重要的是P值大于相关技术中的LTE/LTE-A系统中的在表4b中所定义的P。
[表4e]
与相关技术中的方法相比,使用如上所述的表4c、4d和4e的缩短TTI发射的资源分配类型0可以减少用于资源分配的位数目。
图4C是示出在使用表4b的正常TTI、使用表4c的时隙TTI(7符号TTI)、使用表4d的3/4符号TTI和2符号TTI处根据系统频带进行资源分配所需要的位数目的图。如图4C所示,如果频带对应于100个RB,则能够看到,在使用表4c的时隙TTI处进行资源分配所需要的位数目小于在使用表4b的正常TTI处的位数目。
根据这个实施例的资源分配类型0所需要的位数目变得等于第(3-2)实施例中的资源分配类型1所需要的位数目。因此,基站应当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向终端通知资源分配类型是0还是1的一个位。鉴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对应位,如果对应位为0,则终端能够确定已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而如果对应位为1,则其能够确定已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1。
<第(3-2)实施例>
第(3-2)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1中配置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在这个实施例中,能够在第(3-4)实施例中提供使用所述用于配置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的基站和终端的操作。
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1限定P个RBG子集,向终端通知所述RBG子集中的一者,并且通过位图通知一个RBG子集中的被分配给终端的VRB。所述一个RBG由P个连续VRB构成。如果p值被给定为0≤≤p<P,则第p个RBG子集包括来自第p个RBG的每第P个RBG。在类型1处,VRB以局部方式来限定,并且这可以用作与PRB相同的含义。
此外,另外1个位用于通知位图移位资源分配,使得位图能够指示RBG子集中的最后一个VRB。为了向终端通知RBG子集,使用个位,并且使用一个位来指示移位。此外,用于位图的位数目被定义为P值可以被给出为表4b中所定义的P值,并且P’值可以被给出为表4c,4d或4e中所定义的P值。
根据这个实施例的资源分配类型1所需要的位数目变得等于如第(3-1)实施例中的资源分配类型0所需要的位数目。为此,基站应当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包括用于向终端通知资源分配类型是0还是1的一个位。鉴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对应位,如果对应位为0,则终端能够确定已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而如果对应位为1,则其能够确定已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1。
<第(3-3)实施例>
第(3-3)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2中配置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在这个实施例中,能够在第(3-4)实施例中提供使用所述用于配置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的基站和终端的操作。
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2通知通过以为单位捆绑连续分配的VRB得到的个VRB群组的开始位置RB'start,以及指示所分配的VRB群组的数目L'CRBs的信息的资源指示值(RIV)。如果被定义为则在的情况下,RIV值被计算为而在其它情况下,RIV值被计算为VRB可以按局部或分布方式映射到PRB。根据系统频带的值如在以下表4f中定义。
[表4f]
当使用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资源分配类型2配置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时,基站以上述方法计算RIV值,并且将所计算得的RIV值作为DCI的资源分配位值。
如果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盲解码已经成功,并且对应DCI格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2,则第一类型终端使用DCI的资源分配位来发现RIV值,并且如果发现RIV值,则其能够使用上述方程式通过反向操作发现所分配的分配VRB群组的开始点和长度。第一类型终端能够使用所发现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从所分配的VRB接收下行链路数据。
能够针对第一类型终端提供在第(3-1)实施例、第(3-2)实施例和第(3-3)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用于配置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并且包括资源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能够从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的PDCCH区发射,或者能够从不是PDCCH区的剩余子帧部分发射。
<第(3-4)实施例>
第(3-4)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其中基站为第一类型终端生成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并且第一类型终端接收所述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所述方法将参考图4D进行描述。
图4D是示出其中基站使用第(3-1)实施例、第(3-2)实施例和第(3-3)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资源分配类型0、1或2向终端传送资源分配信息的过程的流程图。
基站准备待发射到特定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4d-02)。如果对应终端是第一类型终端,则基站确定是否要执行对待调度的数据的第一类型发射(4d-04)。对是否要执行第一类型发射的确定可以通过来自终端的请求、通过经由基站在较高层网络中的信令或者通过基站的任选确定来执行。
如果通过确定(4d-04)确定不执行第一类型发射,则基站分配频率资源,并且使用相关技术中的用于正常TTI发射的资源分配类型0、1或2生成控制信息(4D-06)。
如果通过确定(4d-04)确定执行第一类型发射,则基站首先为第一类型发射分配频率资源(4d-08)。此后,基站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选择用于通知所分配的频率资源的资源分配类型(4d-10)。
以如下方式执行对资源分配类型的选择,即基站首先根据控制信息格式确定资源分配类型的候选者,并且最后且任选地在候选者当中选择一个资源分配类型(4d-10)。
作为一个示例,相关技术中的用于第二类型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1、2、2A、2B、2C或2D使用相关技术中的资源分配类型0或1,基站任选地选择两个类型中的一者,并且在待发射的DCI中包括用于向终端通知资源分配类型的一个位。如果用于通知资源分配类型是0还是1的一个位为0,则对应位可以变成0,而如果所述一个位为1,则对应位可以变成1。另外,基站和终端可以按反向方式预先确定对应位。相反,相关技术中的DCI格式1A、1B、1C或1D使用相关技术中的资源分配类型2。
以类似方式,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DCI格式1、2、2A、2B、2C或2D可以使用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资源分配类型0或1,而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DCI格式1A、1B、1C或1D可以使用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资源分配类型2。如果在选择资源分配类型的操作4d-10处根据控制信息格式和基站调度确定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则基站使用第(3-1)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配置资源分配位,并且生成DCI并将其传送到终端(4d-12)。如果在选择资源分配类型的操作4d-10处根据控制信息格式和基站调度确定使用资源分配类型1,则基站使用第(3-2)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使用资源分配类型1配置资源分配位,并且生成DCI并将其传送到终端(4d-14)。如果在选择资源分配类型的操作4d-10处根据控制信息格式和基站调度确定使用资源分配类型2,则基站使用第(3-3)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使用资源分配类型2配置资源分配位,并且生成DCI并将其传送到终端(4d-16)。即使基站的处理次序被改变,图4D的基站的过程仍将为可能的。
图4E是示出第一类型终端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通过根据DCI格式辨别资源分配类型发现实际发射数据的资源的方法的流程图。
终端在所确定的控制信息搜索区中根据发射模式执行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DCI盲解码(4e-02)。所述控制信息搜索区可以被上层发信号通知给RRC。
确定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DCI盲解码是否已经成功,并且以如下方式执行此类确定,即如果CRC解码已经在解码过程中成功,则确定DCI解码已经成功(4e-04)。如果盲解码在特定搜索区中尚未成功,则通过移动到另一个搜索区再次执行DCI盲解码。
如果盲解码已经成功,则根据与下行链路发射相关的DCI确定资源分配类型,并且通过对应DCI掌握资源分配信息(4e-10)。如果确定对应DCI格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4e-10),则通过根据本公开的第(3-1)实施例的资源分配位的分析掌握控制信息(4e-12)。如果确定对应DCI格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1(4e-10),则通过根据本公开的第(3-2)实施例的资源分配位的分析掌握控制信息(4e-14)。如果确定对应DCI格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2(4e-10),则通过根据本公开的第(3-3)实施例的资源分配位的分析掌握控制信息(4e-16)。
作为用于第一类型终端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通过辨别资源分配类型来发现实际上发射数据的资源的方法,可以执行图4F的流程图中所示出的操作。图4F是示出第一类型终端接收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通过根据DCI格式辨别资源分配类型发现实际发射数据的资源的方法的流程图。
终端在所确定的控制信息搜索区中根据发射模式执行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DCI盲解码(4f-02)。所述控制信息搜索区可以被上层发信号通知给RRC。
确定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DCI盲解码是否已经成功,并且以如下方式执行此类确定,即如果CRC解码已经在解码过程中成功,则确定DCI解码已经成功(4f-04)。如果盲解码在特定搜索区中尚未成功,则通过移动到另一个搜索区再次执行DCI盲解码。
如果盲解码已经成功,则确定已经成功解码的DCI是否对应于使用资源分配0或1的格式(4f-08)。如果对应DCI格式不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或1,而是使用资源分配类型2,则通过根据本公开的第(3-3)实施例的资源分配位的分析掌握控制信息(4f-16)。
如果对应DCI格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或1,则通过识别对应DCI中的指示资源分配类型的指示符位是0还是1来确定使用什么资源分配类型(4f-10)。如果指示资源分配类型的指示符位为0,则意味着对应DCI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而如果指示符位为1,则可以分析得到对应DCI使用资源分配类型1(4f-10)。
如果确定DCI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则通过根据本公开的第(3-1)实施例的资源分配位的分析掌握控制信息(4f-12)。如果确定DCI使用资源分配类型1,则通过根据本公开的第(3-2)实施例的资源分配位的分析掌握控制信息(4f-14)。图4E和图4F所示出的终端的掌握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过程甚至能够以反向处理次序来执行。
<第(3-5)实施例>
第(3-5)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将包括用于上行链路发射的调度信息的DCI格式中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配置为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0的方法。在这个实施例中,能够在第(3-7)实施例中提供使用所述用于配置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的基站和终端的操作。
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0通知通过以为单位捆绑连续VRB得到的个VRB群组的开始位置RB'start,以及指示所分配VRB群组的数目L'CRBs的信息的资源指示值(RIV)。如果被定义为则在的情况下,RIV值被计算为而在其它情况下,RIV值被计算为根据系统频带的值如在以下表4g中定义。
[表4g]
所定义的可以根据TTI长度而有所不同,并且可以根据上行链路系统频带使用不同值。另外,可以通过将配置成总是为1的值来计算RIV。
当使用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0配置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时,基站以上述方法计算RIV值,并且将所计算得的RIV值作为DCI资源分配位值。
如果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盲解码已经成功,并且对应DCI格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则第一类型终端使用DCI的资源分配位来发现RIV,并且如果发现RIV,则其能够使用上述方程式通过反向操作发现所分配的分配VRB群组的开始点和长度。终端能够使用所发现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执行上行链路数据发射。
<第(3-6)实施例>
第(3-6)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将包括用于上行链路发射的调度信息的DCI格式中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配置为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1的方法。在这个实施例中,能够在第(3-7)实施例中提供使用所述用于配置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的基站和终端的操作。
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1向终端通知关于两个资源块集合的信息,并且每个集合由一个或多个RBG构成。RBG的大小为P,并且P可以如表4b、4c、4d或4e中所定义。
用于资源分配的位数目被确定为此处,针对资源分配所传送的信息r被确定为并且M和N分别被定义为M=4且项s0和s1-1是被分配给终端的第一资源块的开始和最后RBG索引,并且s2和s3-1是被分配给终端的第一资源块的开始和最后RBG索引。
当使用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1配置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时,基站以上述方法计算r值,并且将所计算得的r值作为DCI资源分配位值。
如果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盲解码已经成功,并且对应DCI格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1,则第一类型终端使用DCI的资源分配位来发现r值,并且如果发现r值,则其能够使用上述方程式通过反向操作发现所分配的资源块的开始和最后RBG索引。终端能够使用所发现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执行上行链路数据发射。
<第(3-7)实施例>
第(3-7)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其中基站为第一类型终端生成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并且第一类型终端接收所述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所述方法将参考图4G和图4H进行描述。
图4G是示出基站使用第(3-5)实施例和第(3-6)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资源分配类型0或1向终端传送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过程的流程图。
基站执行用于特定终端的上行链路发射的调度(4g-02)。如果对应终端是第一类型终端,则基站确定是否要将调度执行为第一类型发射(4g-04)。对是否将调度执行为第一类型发射的确定可以通过来自终端的请求、通过经由基站在较高层网络中的信令或者通过基站的任选确定来执行。
如果通过确定(4g-04)确定不执行第一类型发射,则基站分配频率资源,并且使用相关技术中的用于正常TTI发射的资源分配类型0或1生成控制信息(4g-06)。
如果通过确定(4g-04)确定执行第一类型发射,则基站首先为作为第一类型发射的上行链路发射分配频率资源(4g-08)。基站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选择用于通知所分配的频率资源的资源分配类型(4g-10)。如果基站希望将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位配置为资源分配类型0,则其根据第(3-5)实施例使用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0配置资源分配位,并且通过将资源分配指示位配置为0来生成控制信息(4g-12)。
通知资源分配类型是0还是1的资源分配指示位由一个位构成,并且例如,在资源分配类型0的情况下,对应位可以变成0,而在资源分配类型1的情况下,对应位可以变成1。如果基站希望将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位配置为资源分配类型1,则其根据第(3-6)实施例使用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1配置资源分配位,并且通过将资源分配指示位配置为1来生成控制信息(4g-14)。即使基站的处理次序被改变,图4D的基站的过程仍将为可行的。
图4H是示出第一类型终端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通过辨别资源分配类型发现实际发射数据的资源的方法的流程图。终端在所确定的控制信息搜索区中根据发射模式执行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DCI盲解码(4h-02)。所述控制信息搜索区可以被上层发信号通知给RRC。
终端确定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DCI盲解码是否已经成功,并且以如下方式执行此类确定,即如果CRC解码已经在解码过程中成功,则终端确定DCI解码已经成功(4h-04)。如果盲解码在特定搜索区中尚未成功,则终端通过移动到另一个搜索区再次执行DCI盲解码。
如果盲解码已经成功,则终端识别与上行链路发射相关的DCI中的资源分配指示位(4h-10)。如果资源分配指示位为0,则终端确定对应DCI格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0,并且根据第(3-5)实施例通过使用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0分析资源分配位来掌握控制信息(4h-12)。如果资源分配指示位为1,则终端确定对应DCI格式使用资源分配类型1,并且根据第(3-6)实施例通过使用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类型1分析资源分配位来掌握控制信息(4h-14)。即使处理次序被改变,如图4H所示的终端的掌握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过程仍将是可行的。
<第(3-8)实施例>
第(3-8)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两个分开操作中向终端发射含有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方法。所述两个操作可以包括通知用于将整个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系统频带划分为较小单位的子带的信息的操作以及通知用于选择子带的信息的操作。
整个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系统频带可以是系统使用的所有频带,或者可以是待用于通过较高层信令通知的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从两个操作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传送的信息可以分别被称为缓慢DCI和快速DCI。缓慢DCI可以在一个子帧中发射一次,并且快速DCI可以在每个缩短TTI中发射一次。
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是通知用于将整个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系统频带划分为较小单位的子带的信息的操作。在所述操作处,为了通知子带频率分配信息,可以通知子带的开始和结束处的PRB索引,或者可以将构成子带的PRB索引配置为一组一个或多个位图。可以存在N个子带。
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操作是通知用于选择子带的信息的操作。第二操作传送用于向终端分配在第一操作处已经传送频率分配信息的N个子带当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的信息。用于分配子带的信息以诸如位图等方法以短发射间隔传送,并且可以与其它控制信息一起传送。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操作处的信息可以通过较高层信令传送到终端,或者可以被传送以按特定格式包括在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的PDCCH区中。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的PDCCH区可以对应于一个子帧的最前面的1、2、3或4个OFDM符号。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操作处的信息可以共同地传送到接入对应基站的所有第一类型终端,或者可以仅传送到所述第一类型终端。
<第(3-9)实施例>
第(3-9)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两个分开操作中向终端发射含有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DCI的方法。所述两个操作可以包括向终端通知整个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系统频带当中的待用于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的操作以及传送用于当待用于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被划分成X个子带时选择所述X个子带中的一者的信息的操作。
从两个操作处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传送的信息可以被称为缓慢DCI和快速DCI。缓慢DCI可以在一个子帧中发射一次,并且快速DCI可以在每个缩短TTI中发射一次。数字X可以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并且其可以根据待用于整个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系统频带或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的大小而改变,或者可以被预定为固定值,诸如1、2、4、8或16。另外,在预定用于将待用于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划分为X个子带的规则中,相应子带可以被确定为连续频带或具有固定距离的PRB集合。另外,基站可以预先对终端执行相应子带值的较高层信令。
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是向终端通知整个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系统频带当中的待用于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的操作。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操作处传送到终端的信息可以通过较高层信令来传送,或者可以按特定格式包括以在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的PDCCH区中传送。相关技术中的LTE系统的PDCCH区可以对应于一个子帧的最前面的1、2、3或4个OFDM符号。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操作处的信息可以共同地传送到接入对应基站的所有第一类型终端,或者可以仅传送到所述第一类型终端。
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操作是传送用于当根据预定规则将待用于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划分为X个子带时选择所述X个子带中的一者的信息的操作。
根据用于将待用于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划分为X个子带的规则,可将待用于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划分为X个子带,使得在每个子带中包括相同数目的PRB。
用于使每个子带中包括相同数目的PRB的方法能够向子带分配PRB,使得子带具有与比通过将待用于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除以X来获得的值小的数字的整数当中的最大数目一样多的PRB,或者与比通过将待用于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除以X来获得的值小的数字的整数当中的最大值大1的数目一样多的PRB。
另外,可以使用一种方法来从子带0到子带X-1交替地分配PRB,其中从待用于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中的具有最小PRB索引或最大PRB索引的PRB开始。所述划分规则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用于将待用于第一类型发射的频带划分为X个子带的方法可以与其各种修改一起应用。
<第(3-10)实施例>
第(3-10)实施例提供一种由第一类型终端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所使用的在第一类型终端具有发射时间间隔的一个或多个长度的情况下的操作方法。
将描述当第一类型终端执行发射时所支持的第一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第二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和第三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第一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第二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和第三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分别对应于一个子帧、一个时隙和两个符号。下文中,虽然将基于一个子帧由14个符号构成并且一个时隙由7个符号构成的事实做出解释,但可以稍微改变,并且能够根据此类改变容易地应用这个实施例。
在基站使用发射时间间隔的短长度向终端下载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情况下,控制信号可以包括关于待在第二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与第三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之间使用什么发射时间间隔的信息。所述信息可以由一个位或两个位构成。另外,一个位或两个位的关于待在第二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与第三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之间使用什么发射时间间隔的信息可以通过较高层信令预先传送到终端。
终端能够从自基站传送的控制信号或较高层信令信息掌握关于使用发射时间间隔的短长度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调度将使用什么发射时间间隔的信息,并且因此,终端能够使用所确定的频率资源和时间执行具有第二发射时间间隔或第三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的发射或接收。
为了执行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图4I和图4J中示出终端和基站的发射器、接收器和处理器。根据第(3-1)到(3-7)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基站和终端用于发射用于缩短TTI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的发射/接收方法,并且为了执行所述方法,基站和终端的接收器、处理器和发射器应当根据相应实施例进行操作。
具体地说,图4I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如图4I所示,根据本公开的终端可以包括终端接收器4i-00、终端发射器4i-04以及终端处理器4i-0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器4i-00和终端发射器4i-04可以共同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可以与基站发射/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为此,收发器可以由用于对发射信号的频率进行上变频转换和放大的RF发射器以及用于对接收信号的频率进行低噪声放大和下变频转换的RF接收器构成。另外,收发器可以通过无线电信道接收信号,并且可以将所接收的信号输出到终端处理器4i-02。收发器还可以通过无线电信道发射从终端处理器4i-02输出的信号。终端处理器4i-02可以控制根据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终端操作的一系列过程。
图4J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如图4J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可以包括基站接收器4j-01、基站发射器4j-05以及基站处理器4j-03。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接收器4j-01和基站发射器4j-05可以共同称为收发器。收发器可以与终端发射/接收信号。所述信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为此,收发器可以由用于对发射信号的频率进行上变频转换和放大的RF发射器以及用于对接收信号的频率进行低噪声放大和下变频转换的RF接收器构成。另外,收发器可以通过无线电信道接收信号,并且可以将所接收的信号输出到基站处理器4j-03。收发器还可以通过无线电信道发射从基站处理器4j-03输出的信号。基站处理器4j-03可以控制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用于基站操作的一系列过程。
例如,基站处理器4j-03可以进行控制以确定待调度的终端是第一类型终端还是第二类型终端,并且在第一类型终端的情况下基于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控制信息来生成控制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被配置为短于用于第二类型终端的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发射时间间隔的长度可以是1ms,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类型终端可以根据本公开按与第二类型终端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基站处理器4j-03可以进行控制以生成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包括资源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在这种情况下,所述DCI可以指示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控制信息。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基站处理器4j-03可以进行控制以基于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终端标识符来生成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此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基站处理器4j-03可以进行控制以使用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发射的资源分配类型来确定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基站处理器4j-03可以进行控制以生成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包括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基站处理器4j-03可以进行控制以将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改善控制信息映射到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改善控制信息能够映射到的资源块。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基站处理器4j-03可以进行控制以配置并发射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能够由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使用的资源块的数目,分配并向相应终端发射用于第一类型终端的资源,并且根据被分配给相应终端的资源发射控制信息和对应于控制信息的数据。
虽然已经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且已经使用特定表述,但这些仅用作一般含义以协助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获得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而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概念可作出各种修改。此外,根据情况,可以聚合操作相应实施例。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3-1、3-2和3-6的部分可以彼此聚合以作为基站和终端进行操作。

Claims (15)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进行的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将用于向终端发射数据的发射时间间隔(TTI)与预定TTI参考值进行比较;
如果用于发射所述数据的所述TTI小于所述TTI参考值,则确定用于通知被分配于发射所述数据的频率资源的资源分配类型;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资源分配类型来生成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资源分配是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资源分配类型包括:
如果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包括在预定第一格式集合中,则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确定为第一类型或第二类型;以及
如果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格式包括在预定第二格式集合中,则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确定为第三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格式包括在所述第一格式集合中的情况下的一个资源块群组(RBG)中所包括的资源块(RB)的数目大于在用于发射所述数据的所述TTI等于或大于所述TTI参考值的情况下的一个资源块群组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资源分配是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则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确定为第四类型或第五类型,并且
所生成的控制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所确定的资源分配类型的资源分配类型指示位。
5.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进行的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控制信息;
将从所述基站发射的所述控制信息的发射时间间隔(TTI)与预定TTI参考值进行比较;
如果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TTI小于所述TTI参考值,则识别所述控制信息的资源分配类型;以及
基于所述识别的结果来接收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资源分配是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情况下识别所述资源分配类型包括:
如果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包括在预定第一格式集合中,则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识别为第一类型或第二类型;以及
如果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格式包括在预定第二格式集合中,则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识别为第三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格式包括在所述第一格式集合中的情况下的一个资源块群组(RBG)中所包括的资源块(RB)的数目大于在用于发射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TTI等于或大于所述TTI参考值的情况下的一个资源块群组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数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资源分配是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则基于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资源分配类型指示位来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识别为第四类型或第五类型。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包括:
收发器,配置为向/从终端发射/接收数据;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将用于向终端发射数据的发射时间间隔(TTI)与预定TTI参考值进行比较,如果用于发射所述数据的所述TTI小于所述TTI参考值,则确定用于通知被分配于发射所述数据的频率资源的资源分配类型,并且基于所确定的资源分配类型来生成控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中在资源分配是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情况下,如果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包括在预定第一格式集合中,则所述控制器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确定为第一类型或第二类型,并且如果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格式包括在预定第二格式集合中,则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确定为第三类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在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格式包括在所述第一格式集合中的情况下的一个资源块群组(RBG)中所包括的资源块(RB)的数目大于在用于发射所述数据的所述TTI等于或大于所述TTI参考值的情况下的一个资源块群组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数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中如果资源分配是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则所述控制器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确定为第四类型或第五类型,并且生成包括用于指示所确定的资源分配类型的资源分配类型指示位的所述控制信息。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包括:
收发器,配置为从基站接收控制信息或数据;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将从所述基站发射的所述控制信息的发射时间间隔(TTI)与预定TTI参考值进行比较,如果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TTI小于所述TTI参考值,则识别所述控制信息的资源分配类型,并且基于所述识别的结果来接收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中在资源分配是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情况下,如果所述控制信息的格式包括在预定第一格式集合中,则所述控制器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识别为第一类型或第二类型,并且如果所述控制信息的所述格式包括在预定第二格式集合中,则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识别为第三类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中如果资源分配是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则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控制信息中所包括的资源分配类型指示位来将所述资源分配类型识别为第四类型或第五类型。
CN201780016837.7A 2016-03-31 2017-03-31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数据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Active CN1094295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26073.9A CN113891474A (zh) 2016-03-31 2017-03-31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所述方法的数据接收方法以及用于所述方法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39212 2016-03-31
KR20160039212 2016-03-31
KR10-2016-0068133 2016-06-01
KR20160068133 2016-06-01
KR1020160102763A KR20170112897A (ko) 2016-03-31 2016-08-12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모드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6-0102763 2016-08-12
KR10-2017-0008317 2017-01-17
KR1020170008317A KR20170113015A (ko) 2016-03-31 2017-01-17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모드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PCT/KR2017/003602 WO2017171507A1 (ko) 2016-03-31 2017-03-31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에 기반한 데이터 수신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장치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6073.9A Division CN113891474A (zh) 2016-03-31 2017-03-31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所述方法的数据接收方法以及用于所述方法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9552A true CN109429552A (zh) 2019-03-05
CN109429552B CN109429552B (zh) 2022-04-05

Family

ID=599661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6073.9A Pending CN113891474A (zh) 2016-03-31 2017-03-31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所述方法的数据接收方法以及用于所述方法的装置
CN201780016837.7A Active CN109429552B (zh) 2016-03-31 2017-03-31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数据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26073.9A Pending CN113891474A (zh) 2016-03-31 2017-03-31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所述方法的数据接收方法以及用于所述方法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79543A1 (zh)
CN (2) CN113891474A (zh)
WO (1) WO201717150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452A (zh) * 2019-07-29 202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2399575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31167A (ko) 2016-09-19 2018-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기준 신호, 제어 신호 및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47891A (ko) 2016-11-01 2018-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빔포밍 기반의 향상된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112034B (zh) * 2017-11-29 2023-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上报的触发方法及装置
CN110011711B (zh) * 2018-01-04 2021-06-2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预编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750499B (zh) * 2018-08-21 2021-12-21 美商Idac控股公司 無線傳輸/接收單元(wtru)功率控制方法及裝置
CN109714085B (zh) * 2019-01-23 2021-02-0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基于双极化mimo的下行noma传输方法
KR20210015532A (ko) * 2019-08-02 2021-0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14389661B (zh) * 2020-10-22 2022-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8750A (zh) * 2005-08-10 2008-08-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通信设备和系统的方法,通信设备和包括这种通信设备的系统
CN104684051A (zh) * 2014-03-07 2015-06-03 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LTE和LTE-Advanced系统在非满负载下的资源分配方法
WO2016029455A1 (zh) * 2014-08-29 2016-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24721A1 (en) * 2009-04-27 2010-11-0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Optimized resource allocation signaling on a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WO2012173385A2 (ko) * 2011-06-13 2012-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9438399B2 (en) * 2011-06-15 2016-09-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terminal therefor
EP3025540A4 (en) * 2013-07-26 2017-03-15 Intel IP Corporation Signaling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for user equipment assistan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8750A (zh) * 2005-08-10 2008-08-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通信设备和系统的方法,通信设备和包括这种通信设备的系统
CN104684051A (zh) * 2014-03-07 2015-06-03 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LTE和LTE-Advanced系统在非满负载下的资源分配方法
WO2016029455A1 (zh) * 2014-08-29 2016-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2)", 《3GPP TS 36.213 V12.5.0》 *
SAMSUNG: "Study on specification impact for downlink due to TTI shortening", 《3GPP TSG RAN WG1 MEEING #83,R1-156819》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452A (zh) * 2019-07-29 2021-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2312452B (zh) * 2019-07-29 2023-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2399575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399575B (zh) * 2019-08-15 2024-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474A (zh) 2022-01-04
EP3979543A1 (en) 2022-04-06
WO2017171507A1 (ko) 2017-10-05
CN109429552B (zh)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0607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reception method on basis of same and device for same
US118559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versity-based data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42955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所述方法的数据接收方法以及用于所述方法的装置
JP7206186B2 (ja) ダウンリンク及びアップリンク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獲得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7085983B2 (ja) 大規模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り当て装置及び方法
CN110582980B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分集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106865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for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2488581B1 (ko) 채널상태정보 보고를 위한 상향링크 컨트롤 정보 맵핑 방법 및 장치
US2020024516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beam-base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331127B1 (ko) 상향링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자원할당 및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CN104508988B (zh) 用在包括多个具有分布式天线的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参考信号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0178323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上报半永久性信道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US1145678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90024356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csi-rs 자원 반복 전송 지원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47891A (ko) 빔포밍 기반의 향상된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7523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에 기반한 데이터 수신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80022071A (ko) 다수의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프리코딩 정보 시그날링 방법 및 장치
KR20150070925A (ko) 전차원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방법 및 장치
KR20160041025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정보 생성 및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57467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추정 및 데이터 복호 방법 및 장치
KR20170123960A (ko) 다수의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신호 설정 및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120528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