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9317A - 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和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和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9317A
CN109429317A CN201710760439.8A CN201710760439A CN109429317A CN 109429317 A CN109429317 A CN 109429317A CN 201710760439 A CN201710760439 A CN 201710760439A CN 109429317 A CN109429317 A CN 109429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wave beam
access node
control plane
node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04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9317B (zh
Inventor
付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604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9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9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9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9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9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和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其中,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包括:在由休眠模式进入苏醒模式后,接收下行管理消息;确定下行管理消息指示的覆盖波束标识信息;判断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是否与预存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在判定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触发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上行同步,或者为该标识信息增加用于避免上行不同步的保护时间间隔,故能降低标识信息上报的发送时延、降低资源开销,且只需使用较低功耗。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和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和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5G NR(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第五代新无线通信)技术采用了大规模天线阵列,具体采用波束赋型(beam forming)技术来覆盖通信小区,具体地,波束赋型技术通过条件各天线的相位使信号进行有效叠加,也即通过更强的信号增益来克服路径损耗。
具体地,波束赋型技术的实质是控制无线载波信号聚焦,也即使用模拟波束赋型、数字波束赋型、混合波束赋型等多种方法形成一个指向性波束(beam),RRC(Radio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管理)状态包括RRC_IDLE和RRC_CONNECTED状态,为了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终端设备可配置一个非连续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周期,终端设备在DRX周期内处于休眠模式。
相关技术中,使用了DRX的终端设备会周期性地处于on-off状态,在on状态时终端设备监听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可能存在的下行数据,在off状态时终端设备处于休眠状态,不监听PDCCH,也不接受动态调度的数据。
如果终端设备在处于off状态时移出了原来的发送波束,进入到新的发送波束覆盖范围,在终端设备恢复到on状态后,如果基站设备仍然通过原来的发送波束给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终端设备将接收不到该下行数据,而此时基站设备也无法及时确定终端设备处于哪个波束的覆盖范围,也无法确定形成哪个发送波束才能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案,终端设备在由休眠模式进入苏醒模式后,通过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并且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其中,控制面通常是低频工作,而数据面通常是高频工作,也即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实时传输终端设备上报的标识信息,不仅能及时指示基站设备覆盖波束发生变化,并且能够降低通信功耗,其中,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包括:在由休眠模式进入苏醒模式后,接收下行管理消息;确定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指示的覆盖波束标识信息;判断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是否与预存标识信息是否相同;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基站设备包括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和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并且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其中,控制面通常是低频工作,而数据面通常是高频工作,也即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实时传输终端设备上报的标识信息,不仅能及时指示基站设备覆盖波束发生变化,并且能够降低通信功耗,其中,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其中,低频控制面是指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无线控制面连接,使用低频无线信道,高频数据面是指终端设备与高频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无线数据面连接,使用高频无线信道,回传链路是指控制面接入节点设备与数据面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通常为有线链路或微波链路。
具体地,终端设备处于DRX模式时,且从off(duration)状态进入到on(duration)状态,首先需要监听覆盖波束的时间同步信息和广播信息,解析确定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覆盖波束是否发生变化,在确定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不同时,需要及时与基站设备协商确定新的覆盖波束,进而提高接入效率和数据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支持5G NR的终端设备可以将控制面接入低频信道,但是在高频信道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同样面临功率衰减严重的问题,而本申请恰恰是终端设备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传输其获取的新的覆盖波束的标志信息,覆盖范围广且功率衰减低。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包括:在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控制面信道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后,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在检测到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切换至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覆盖波束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并且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其中,控制面通常是低频工作,而数据面通常是高频工作,也即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实时传输终端设备上报的标识信息,不仅能及时指示基站设备覆盖波束发生变化,并且能够降低通信功耗。
其中,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所述预设控制面信道的功率衰减低于所述预设数据面信道的功率衰减。
在该技术方案中,功率衰减是指信号在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传输过程中功率的耗散,终端设备能在较长时间内驻留在同一个低频控制面节点覆盖范围内,同时保持与该控制面节点设备的时间同步。终端通过低频控制面信道发送波束标识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上行同步,或者为该标识信息增加用于避免上行不同步的保护时间间隔,故能降低标识信息上报的发送时延、降低资源开销,且只需使用较低功耗。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将该波束标识通过两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传输给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回传链路通常是微波链路或者有线链路,能够保证较高的传输质量,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提高终端设备在覆盖波束切换过程的连接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携带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承载于时间同步信息和/或广播信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义下行管理消息携带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承载于时间同步信息和/或广播信息中,其中,时间同步信息包括主同步信息和/或辅同步信息,能够满足终端设备的时间同步需求,而广播信息的传输是基于点对多点的传输模式的,有利于降低下行传输的数据总量,上述两种承载传输方案均能进一步地降低控制面的功耗和频谱资源占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为每次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设备最后一次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义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为每次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设备最后一次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可以减少数据储存量和内存占用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在由休眠模式进入苏醒模式后,接收下行管理消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指示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是否与预存标识信息是否相同;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基站设备包括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和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并且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其中,控制面通常是低频工作,而数据面通常是高频工作,也即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实时传输终端设备上报的标识信息,不仅能及时指示基站设备覆盖波束发生变化,并且能够降低通信功耗,其中,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其中,低频控制面是指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无线控制面连接,使用低频无线信道,高频数据面是指终端设备与高频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无线数据面连接,使用高频无线信道,回传链路是指控制面接入节点设备与数据面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通常为有线链路或微波链路。
具体地,终端设备处于DRX模式时,且从off(duration)状态进入到on(duration)状态,首先需要监听覆盖波束的时间同步信息和广播信息,解析确定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覆盖波束是否发生变化,在确定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不同时,需要及时与基站设备协商确定新的覆盖波束,进而提高接入效率和数据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支持5G NR的终端设备可以将控制面接入低频信道,但是在高频信道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同样面临功率衰减严重的问题,而本申请恰恰是终端设备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传输其获取的新的覆盖波束的标志信息,覆盖范围广且功率衰减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控制面信道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后,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切换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切换至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覆盖波束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并且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其中,控制面通常是低频工作,而数据面通常是高频工作,也即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实时传输终端设备上报的标识信息,不仅能及时指示基站设备覆盖波束发生变化,并且能够降低通信功耗。
其中,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还包括:所述预设控制面信道的功率衰减低于所述预设数据面信道的功率衰减。
在该技术方案中,功率衰减是指信号在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传输过程中功率的耗散,终端设备能在较长时间内驻留在同一个低频控制面节点覆盖范围内,同时保持与该控制面节点设备的时间同步。终端设备通过低频控制面信道发送波束标识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上行同步,或者为该标识信息增加用于避免上行不同步的保护时间间隔,故能降低标识信息上报的发送时延、降低资源开销,且只需使用较低功耗。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将该波束标识通过两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传输给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回传链路通常是微波链路或者有线链路,能够保证较高的传输质量,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提高终端设备在覆盖波束切换过程的连接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还包括: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携带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承载于时间同步信息和/或广播信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义下行管理消息携带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承载于时间同步信息和/或广播信息中,其中,时间同步信息包括主同步信息和/或辅同步信息,能够满足终端设备的时间同步需求,而广播信息的传输是基于点对多点的传输模式的,有利于降低下行传输的数据总量,上述两种承载传输方案均能进一步地降低控制面的功耗和频谱资源占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还包括: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为每次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设备最后一次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义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为每次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设备最后一次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可以减少数据储存量和内存占用率。
另外,终端设备通常可以是手机、无线Wi-Fi(Wireless Fidelity)接入设备、蓝牙、电脑和服务器集群等,基站设备在上行信道中执行从几个终端设备中接收波束成形和在下行信道中执行对几个终端设备发射波束成形。
本发明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案的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包括:步骤S102,在由休眠模式进入苏醒模式后,接收下行管理消息;步骤S104,确定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指示的覆盖波束标识信息;步骤S106,判断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是否与预存标识信息是否相同;步骤S108,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步骤S110,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基站设备包括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和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并且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其中,控制面通常是低频工作,而数据面通常是高频工作,也即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实时传输终端设备上报的标识信息,不仅能及时指示基站设备覆盖波束发生变化,并且能够降低通信功耗,其中,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其中,低频控制面是指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无线控制面连接,使用低频无线信道,高频数据面是指终端设备与高频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无线数据面连接,使用高频无线信道,回传链路是指控制面接入节点设备与数据面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通常为有线链路或微波链路。
具体地,终端设备处于DRX模式时,且从off(duration)状态进入到on(duration)状态,首先需要监听覆盖波束的时间同步信息和广播信息,解析确定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覆盖波束是否发生变化,在确定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不同时,需要及时与基站设备协商确定新的覆盖波束,进而提高接入效率和数据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支持5G NR的终端设备可以将控制面接入低频信道,但是在高频信道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同样面临功率衰减严重的问题,而本申请恰恰是终端设备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传输其获取的新的覆盖波束的标志信息,覆盖范围广且功率衰减低。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包括:步骤S202,在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控制面信道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后,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步骤S204,在检测到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切换至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覆盖波束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并且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其中,控制面通常是低频工作,而数据面通常是高频工作,也即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实时传输终端设备上报的标识信息,不仅能及时指示基站设备覆盖波束发生变化,并且能够降低通信功耗。
其中,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所述预设控制面信道的功率衰减低于所述预设数据面信道的功率衰减。
在该技术方案中,功率衰减是指信号在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传输过程中功率的耗散,终端设备能在较长时间内驻留在同一个低频控制面节点覆盖范围内,同时保持与该控制面节点设备的时间同步。终端设备通过低频控制面信道发送波束标识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上行同步,或者为该标识信息增加用于避免上行不同步的保护时间间隔,故能降低标识信息上报的发送时延、降低资源开销,且只需使用较低功耗。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将该波束标识通过两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传输给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回传链路通常是微波链路或者有线链路,能够保证较高的传输质量,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提高终端设备在覆盖波束切换过程的连接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携带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承载于时间同步信息和/或广播信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义下行管理消息携带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承载于时间同步信息和/或广播信息中,其中,时间同步信息包括主同步信息和/或辅同步信息,能够满足终端设备的时间同步需求,而广播信息的传输是基于点对多点的传输模式的,有利于降低下行传输的数据总量,上述两种承载传输方案均能进一步地降低控制面的功耗和频谱资源占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还包括: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为每次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设备最后一次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义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为每次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设备最后一次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可以减少数据储存量和内存占用率。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300,包括:通信单元302,用于在由休眠模式进入苏醒模式后,接收下行管理消息;确定单元304,用于确定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指示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判断单元306,用于判断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是否与预存标识信息是否相同;所述通信单元302还用于: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所述通信单元302还用于: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基站设备包括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和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并且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其中,控制面通常是低频工作,而数据面通常是高频工作,也即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实时传输终端设备上报的标识信息,不仅能及时指示基站设备覆盖波束发生变化,并且能够降低通信功耗,其中,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其中,低频控制面是指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无线控制面连接,使用低频无线信道,高频数据面是指终端设备与高频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无线数据面连接,使用高频无线信道,回传链路是指控制面接入节点设备与数据面接入节点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通常为有线链路或微波链路。
具体地,终端设备处于DRX模式时,且从off(duration)状态进入到on(duration)状态,首先需要监听覆盖波束的时间同步信息和广播信息,解析确定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覆盖波束是否发生变化,在确定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不同时,需要及时与基站设备协商确定新的覆盖波束,进而提高接入效率和数据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支持5G NR的终端设备可以将控制面接入低频信道,但是在高频信道进行上行数据发送时同样面临功率衰减严重的问题,而本申请恰恰是终端设备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传输其获取的新的覆盖波束的标志信息,覆盖范围广且功率衰减低。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400,包括:通信单元402,用于在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控制面信道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后,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切换单元404,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切换至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覆盖波束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并且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其中,控制面通常是低频工作,而数据面通常是高频工作,也即通过低频的控制面来实时传输终端设备上报的标识信息,不仅能及时指示基站设备覆盖波束发生变化,并且能够降低通信功耗。
其中,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终端设备在离开旧的覆盖波束且进入到新的覆盖波束后,其上行交互过程可能是不同步的,如果终端设备直接通过高频数据面向基站设备发波束标识的话,则需要先对新的波束进行上行同步,再发送波束标识或者对该波束标识额外增加保护时间,会造成切换延迟或增加资源开销,而终端设备与低频控制面是一直保持时间同步的,因此,可以及时通过低频控制面转发来上报标识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还包括:所述预设控制面信道的功率衰减低于预设数据面信道的功率衰减。
在该技术方案中,功率衰减是指信号在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传输过程中功率的耗散,终端设备能在较长时间内驻留在同一个低频控制面节点覆盖范围内,同时保持与该控制面节点设备的时间同步。终端设备通过低频控制面信道发送波束标识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上行同步,或者为该标识信息增加用于避免上行不同步的保护时间间隔,故能降低标识信息上报的发送时延、降低资源开销,且只需使用较低功耗。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将该波束标识通过两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传输给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回传链路通常是微波链路或者有线链路,能够保证较高的传输质量,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提高终端设备在覆盖波束切换过程的连接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还包括: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携带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承载于时间同步信息和/或广播信息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义下行管理消息携带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承载于时间同步信息和/或广播信息中,其中,时间同步信息包括主同步信息和/或辅同步信息,能够满足终端设备的时间同步需求,而广播信息的传输是基于点对多点的传输模式的,有利于降低下行传输的数据总量,上述两种承载传输方案均能进一步地降低控制面的功耗和频谱资源占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述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还包括: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为每次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设备最后一次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义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为每次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设备最后一次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可以减少数据储存量和内存占用率。
另外,终端设备通常可以是手机、无线Wi-Fi(Wireless Fidelity)接入设备、蓝牙、电脑和服务器集群等,基站设备在上行信道中执行从几个终端设备中接收波束成形和在下行信道中执行对几个终端设备发射波束成形。
实施例:
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在P1位置处控制面接入低频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BS2,数据面接入高频数据面接入节点设备BS1,且高频数据面接入节点设备BS1使用波束B1覆盖P1位置处的终端设备。
由于终端设备使用了DRX模式,在进入off状态之前存储了所使用的覆盖波束B1的标识信息,即为预存波束标识信息。
当处于Off状态时,终端设备由P1位置移动到了P2位置,且终端设备从off状态转变到on状态后,通过监听同步信道或者广播信道来获得当前所处位置的覆盖波束B2的波束标识。该波束标识与预存波束标识信息不同,则终端设备首先通过低频的控制面信道上报新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低频控制面接入节点设备BS2。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BS2将该波束标识通过两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传输给高频数据面接入节点设备BS1。高频数据面接入节点设备BS1收到该波束标识之后即可确定终端设备当前所处位置P2对应的覆盖波束B2,进而在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采用覆盖波束B2进行数据通信。在该方法中,由于终端设备能在较长时间内驻留在同一个低频控制面接入节点设备BS2的覆盖范围内,同时保持与该低频控制面接入节点设备BS2的时间同步,终端设备通过低频控制面信道发送波束标识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上行同步,或者为该标识信息增加用于避免上行不同步的保护时间间隔,故能降低标识信息上报的发送时延、降低资源开销,且只需使用较低功耗。
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BS2将该波束标识通过两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传输给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BS1,回传链路通常是微波链路或者有线链路,能够保证较高的传输质量,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提高终端设备在覆盖波束切换过程的连接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相关技术中提出的如何提高终端设备的接入效率,以及如何降低接入功耗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案,通过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并且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在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由于终端设备通过低频控制面信道转发波束标识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上行同步,或者为该标识信息增加用于避免上行不同步的保护时间间隔,故能降低标识信息上报的发送时延、降低资源开销,且只需使用较低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适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包括:
在由休眠模式进入苏醒模式后,接收下行管理消息;
确定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指示的覆盖波束标识信息;
判断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是否与预存标识信息是否相同;
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其中,基站设备包括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和所述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2.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适用于基站设备,所述基站设备包括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和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包括:
在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控制面信道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后,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在检测到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切换至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覆盖波束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控制面信道的功率衰减低于预设数据面信道的功率衰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携带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承载于时间同步信息和/或广播信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为每次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设备最后一次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
6.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适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在由休眠模式进入苏醒模式后,接收下行管理消息;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指示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是否与预存标识信息是否相同;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在判定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在预设控制面信道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触发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将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其中,基站设备包括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和所述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7.一种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适用于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控制面信道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后,所述控制面的接入节点设备通过回传链路发送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至数据面的接入节点设备;
切换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与预存标识信息不相同时,切换至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覆盖波束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8.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控制面信道的功率衰减低于预设数据面信道的功率衰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管理消息携带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承载于时间同步信息和/或广播信息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存标识信息为每次进入所述休眠模式前,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基站设备最后一次进行数据交互时的覆盖波束的标识信息。
CN201710760439.8A 2017-08-30 2017-08-30 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和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 Active CN109429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0439.8A CN109429317B (zh) 2017-08-30 2017-08-30 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和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0439.8A CN109429317B (zh) 2017-08-30 2017-08-30 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和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9317A true CN109429317A (zh) 2019-03-05
CN109429317B CN109429317B (zh) 2022-03-11

Family

ID=65503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0439.8A Active CN109429317B (zh) 2017-08-30 2017-08-30 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和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931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51135A1 (en) * 2014-06-02 2015-12-03 Andreas Schmidt Techniques for Exchanging Beamforming Information for a Dual Connection to User Equipment
CN105723752A (zh) * 2014-10-20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830483A (zh) * 2014-09-23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6341873A (zh) * 2015-07-08 2017-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374984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更新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51135A1 (en) * 2014-06-02 2015-12-03 Andreas Schmidt Techniques for Exchanging Beamforming Information for a Dual Connection to User Equipment
CN105830483A (zh) * 2014-09-23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配置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5723752A (zh) * 2014-10-20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341873A (zh) * 2015-07-08 2017-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6374984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更新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2-1707279 Higher layer implications of beamforming during random access"", 《3GPP TSG_RAN\WG2_RL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9317B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54515B2 (en) Energy saving operations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3002501A (zh) 一种移动中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US10111237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366224A (zh) 一种信令优化方法和设备
CN103209492A (zh)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3731900A (zh) 一种蜂窝异构网络下的用户接入模式选择方法
US10993149B2 (en) Operating a terminal device in a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792734B (zh)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基站及移动终端
CN102137430A (zh) 一种上报mbms业务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FR2792155B1 (fr) Procede de fourniture de services a des stations mobiles de radiocommunication, equipements de reseau et stations mobiles pour sa mise en oeuvre
CN102857983A (zh) 一种集群系统中听用户切换方法、网络侧和终端
CN101141796B (zh) 无线中继系统中的上行资源复用方法
CN116097807A (zh) 测量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3220684B (zh) 一种基于共小区信号覆盖的移动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080138B (zh) 小区接力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208935B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直放站
CN101854645A (zh) 监测基站同步状态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4994561B (zh) 一种广域物联网的通信管理方法及数据节点装置、基站装置
CN104333896A (zh) 微小区基站及其发送功率的调整方法和调整系统
Jaffry et al. Mobile cells assisting future cellular communication
CN106792983B (zh)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US919805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429317A (zh) 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和无线网络的通信装置
CN102457921A (zh) 一种小区频率切换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072639A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认知无线电体系架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