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2983B -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2983B
CN106792983B CN201710001565.5A CN201710001565A CN106792983B CN 106792983 B CN106792983 B CN 106792983B CN 201710001565 A CN201710001565 A CN 201710001565A CN 106792983 B CN106792983 B CN 1067929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base station
rate
service request
smal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15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2983A (zh
Inventor
张兴
谭一鸣
谢剑辉
张佳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li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7100015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929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92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2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2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29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4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user or terminal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moving direction,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其中,属性特征包括: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在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到达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该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或者小基站。综合考虑用户的属性特征,即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将用户接入到最合适的基站中,减少切换次数,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减少网络能量消耗、提高网络能量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控制层面与业务层面分离的架构下,无线通信网络中不仅部署有宏基站,而且在宏基站的基础上密集部署小基站。
传统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的接入控制方法,宏基站只负责控制平面,即对用户进行接入控制、承载管理、以及连接管理等;而实际的数据传输都由小基站负责。基站周期性的广播基站参考信号,用户端测量下行信号质量,计算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一步通过RSRQ=N*RSRP/RSSI,计算用户的接收功率;
其中,N为用户端测量系统频宽内资源块的数目;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是指天线端口port0上包含参考信号OFDM符号上的功率的线性平均。用户不断地根据接收功率对当前服务基站和邻近基站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然后选取信号质量较好的基站,进而将用户接入到该基站,如此实现用户的接入控制。
现有的接入控制方法仅从接收功率最大的角度判断用户的接入,使得根据这种接入控制方法控制用户接入网络时,不能满足用户接入基站的需求,进而网络能量消耗高、网络能量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以减少网络能量消耗、提高网络能量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其中,所述属性特征包括: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
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
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二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小基站。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宏基站。
可选的,所述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包括:
通过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的信令交互,获取所述用户的所述属性特征。
可选的,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多个小基站之间的距离,将多个小基站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簇,其中,多个所述小基站在同一个所述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
将所述簇中的,与所述宏基站有直接回传链路的所述小基站作为所述簇的候选小基站簇头;
在所述候选小基站簇头中的候选小基站,与所述宏基站的回传容量大于预设门限时,与所述簇内的所有小基站的平均距离最小的所述候选小基站为所述簇的小基站簇头。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包括:
在所述用户的移动速率大于移动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所述宏基站。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包括:
在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小于所述业务请求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所述宏基站;
所述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二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小基站,包括:
在所述移动速率大于所述移动速率门限,且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大于或等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所述小基站簇头;
在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大于所述业务请求速率门限,且所述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所述小基站簇头;
在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大于所述业务请求速率门限,且所述匹配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匹配度门限时,将所述用户接入到信噪比最高的小基站。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其中,所述属性特征包括: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
第一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
第二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二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小基站。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三接入模块,用于在控制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宏基站。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的信令交互,获取所述用户的所述属性特征。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小基站之间的距离,将多个小基站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簇,其中,多个所述小基站在同一个所述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将所述簇中的,与所述宏基站有直接回传链路的所述小基站作为所述簇的候选小基站簇头;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候选小基站簇头中的候选小基站,与所述宏基站的回传容量大于预设门限时,与所述簇内的所有小基站的平均距离最小的所述候选小基站为所述簇的小基站簇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考虑到用户的移动性需求的差距,充分满足高速率用户的需求,降低其切换次数,并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业务需求和终端接收能力是否匹配,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网络中能量消耗,使得网络中能效效率得到提升。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综合考虑用户移动性、用户业务需求情况以及用户终端接收能力与业务需求的匹配情况,减少用户切换次数,并降低网络中能量消耗,提高网络能量效率。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分布场景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对网络能效的影响效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针对将用户接入网络的接入控制方法,单纯地从接收功率最大的角度判断用户的接入,仅考虑了网络链路的性能。没有考虑用户本身的特性以及用户请求业务的特性等,不能将用户接入到最合适地基站,不能为用户提供最合适地服务基站为其服务。
本发明实施例接入的网络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不仅要考虑到网络链路的性能,还需要考虑用户本身的特性以及用户请求业务的特性,进而将用户接入到与用户最匹配的、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优服务的基站,最终实现减少网络能量消耗、提高网络能量效率的目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1对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包括:
步骤101,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其中,属性特征包括: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
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的主要性能之一—用户的移动特性,是判断切换频率的重要指标,而频繁切换是网络基站密集部署中造成掉话率和会话中断的主要原因,同时,频繁的切换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信令交互开销,还会极大地造成网络能耗上升,所以用户的移动特性是接入控制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用户的移动特性通过移动速率进行评价。
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服务中,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请求业务的速率也是影响网络提供服务的重要方面,由于宏基站与用户的平均距离较远,用户通过宏基站得到的服务的平均速率,相比较通过小基站热点范围内的服务速度更低。所以业务请求速率高的用户应该接入到小基站,业务请求速率较低的用户可以接入到宏基站,如此使得根据用户请求业务的具体情况,将用户接入到合适地基站,通过与用户的业务匹配的基站为用户服务。但是现有的接入控制方法没有考虑业务请求速率的影响,就会将业务请求速率高的用户接入到宏基站,而又将业务请求速率低的用户接入到小基站,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考虑业务请求速率的影响,根据用户请求业务的特性,将用户接入到与其请求业务匹配的基站中。
另外,现有的接入控制方法中仅从功率的角度出发,即仅仅考虑到网络链路传输能力,但是网络的传输能力并不等于用户可以接收的能力。由于用户终端的形态多样性,用户终端的分辨率以及处理能力等都各有差异,例如,高清显示器与普通手机终端对于同一视频请求的内容播放能力差异很大。所以在将用户接入网络时,还需要考虑到用户终端的接收能力与具体业务的匹配度。
本发明实施例综合考虑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根据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将用户接入到最合适地基站,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在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减少网络能量消耗、提高网络能量效率的目的。
步骤102,在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
步骤103,在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匹配度,到达第二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小基站。
,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属性特征,即不同用户的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通过控制层面的控制,将用户有选择地将用户接入到基站,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是宏基站或者小基站。
针对具体的用户,接入到哪个基站的选择过程,是根据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匹配度,与预设条件的关系进行的,具体的预设条件可以是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匹配度达到门限值。例如:当用户移动速率高时,将用户接入到宏基站,以减少将用户接入到小基站时,用户频繁的切换导致的掉话率以及能量消耗。
当用户业务请求速率高时,将用户接入到小基站;如此避免将业务请求速率高的用户,接入到距离用户平均距离较远的宏基站,用户得到的平均吞吐量小以及服务速度低的问题。
用户终端的接收能力强时,将用户接入到能够提供强服务的基站,当用户终端的接收能力较弱时,就可以将用户接入到与其接收能力相匹配的基站中,如此就可以避免接受能力较弱的用户占用性能更优的基站。因为即使将该用户接入到性能优的基站中,受限于其自身的接受能力,用户也不能享受到更优的服务,如此使得其他具有较强接收能力的用户也不能享受到优质服务,会造成整个网络资源浪费,使得能量效率较低。
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综合考虑用户的属性特征,即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将用户接入到最合适的基站中,减少切换次数,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减少网络能量消耗、提高网络能量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获取用户的属性特性,之前,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宏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是基于C/U plane(控制层面/用户层面)分离的架构提出的方法,其中,用户层面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也可以称为业务层面。在C/U分离的场景中,控制层面对用户进行接入控制、承载控制和连接管理等,而具体的数据传输服务是在业务层面进行的。在将用户接入网络时,可以首先在控制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宏基站,然后根据用户具体的属性特征,再选择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宏基站或者小基站,如此可通过控制层面将用户从宏基站卸载至小基站,形成宏基站与小基站异构部署的场景,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流量压力和用户服务接入请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通过标准的随机接入流程,将用户在控制层面接入到宏基站,具体的可以为根据用户和各个宏基站之间的信噪比进行选择,选择信噪比最优的宏基站将用户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的一个重点就是考虑了用户的属性特征,即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获取用户的属性特性,包括:
通过宏基站与用户的信令交互,获取用户的属性特性。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在控制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宏基站,而用户的接入通过控制层面完成,则通过宏基站与用户的信令交互,即可获得用户的属性特征。具体的可以通过用户主动向宏基站发送自身的属性特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需要进行将用户接入网络时,宏基站向用户发送请求用户的属性特征的请求消息,进而获得用户的属性特征。
同时,通过宏基站与用户的信令交互,还可以获得用户移动的方向以及用户的位置信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用户移动的方向以及用户的位置信息计算得到用户的移动速率。具体的可以通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或基站天线定位等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宏基站与用户的信令交互,获取用户的属性特性只是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的一种可实现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任何可以获取用户的属性特性的方式都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不对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的方式进行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匹配度,到达第二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小基站,之前,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还包括:
第一步,根据多个小基站之间的距离,将多个小基站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簇,其中,多个小基站在同一个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分布场景图,参照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宏基站与小基站的分布以及从多个小基站中选择小基站簇头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网络环境中,有多个宏基站201,每个宏基站201覆盖下又有多个小基站203,这里以一个宏基站201作为示例进行说明,网络中多个宏基站与示例中描述的该宏基站的部署是类似的。
将处在同一个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多个小基站根据距离远近,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簇,例如小基站之间的间距低于100米,则将这些基站划分到同一个簇内。
第二步,将簇中的,与宏基站有直接回传链路的小基站作为簇的候选小基站簇头。
将所有的小基站都划分、归属到对应的簇内,然后针对所有的簇,选出所有簇的簇头,即小基站簇头。为每个簇选择小基站簇头,首先选择出多个候选小基站簇头,再从候选小基站簇头中选择出最终的小基站簇头。候选小基站簇头的选择,将簇内的小基站是否有直接回传链路作为条件进行选择,其中,回传链路指的是小基站与宏基站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的链路。依次判断簇中的各个小基站与宏基站是否有直接回传链路,如果小基站与宏基站有直接回传链路,则将该小基站作为该簇的候选小基站簇头。因为与宏基站有直接回传链路的小基站可以有多个,所以选择出的候选小基站簇头可以是多个。
第三步,在候选小基站簇头中的候选小基站,与宏基站的回传容量大于预设门限时,与簇内的所有小基站的平均距离最小的候选小基站作为簇的小基站簇头。
因为选择出的候选小基站簇头可以是多个,所以要确定一个小基站簇头,还需要根据限制条件,从多个候选小基站簇头进行选择。具体的从多个候选小基站簇头中选择一个小基站簇头的过程,首先是计算候选小基站簇头中的候选小基站,与宏基站的回传容量;当候选小基站簇头中的候选小基站,与宏基站的回传容量大于预设门限时,计算该候选小基站与簇内的所有小基站的平均距离,选择与簇内的所有小基站的平均距离最小的候选小基站作为簇的小基站簇头。例如图2所示,小基站簇头202为根据上述过程选择出的小基站簇头。
本发明实施例选择的小基站簇头,是在满足候选小基站簇头条件时,与簇内其他小基站距离更近的小基站,如此使得该小基站簇头与其他小基站交互时延更短,更有利于小基站之间的协作调度,以及将用户接入到该小基站簇头可以兼顾用户接入到宏基站与用户接入到小基站的优势。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包括:
在用户的移动速率大于移动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宏基站。
因为频繁的切换次数会产生掉话率和切换失败率的增加、网络中断、大量的信令交互开销的问题、以及还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消耗。而用户在接入网络的切换次数是由用户的移动特性决定的,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首先考虑用户的移动特性。将移动速率超过移动速率门限的用户率先接入宏基站,保证移动速率高的用户在大范围内移动的时候,仍保持与单个宏基站在较长时间内的稳定连接,有效地降低切换的概率,提升网络的切换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除了考虑用户的移动特性,还考虑了用户的其它属性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除了考虑用户的移动特性,还考虑了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的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具体的,在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或者在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匹配度,到达第二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小基站,包括:
第一方面,在移动速率大于移动速率门限,且业务请求速率大于或等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小基站簇头。
第二方面,在业务请求速率小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宏基站。
第三方面,在业务请求速率大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且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小基站簇头。
第四方面,在业务请求速率大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且匹配度大于或等于匹配度门限时,将用户接入到信噪比最高的小基站。
结合小区内小基站的部署情况以及覆盖情况,进行RAC(resource accesscontrol,无线网络接入控制)。用户移动性高且用户请求的业务是高请求速率业务时,将该用户接入到小基站簇头。根据上述小基站簇头选择的过程可知,小基站簇头不仅有宏基站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而且有距离用户更近的小基站的特点。同时,用户走动、跑动、骑车,开车不同的情况时,用户的移动速率对应的则不相同,例如可以是如3km/h,10km/h,18km/h,30km/h或者40km/h甚至更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网络中宏基站以及小基站的部署情况以及覆盖情况,根据不同的场景设置移动速率门限,例如可以是30km/h;当移动速率大于移动速率门限时,则称该用户为高移动性用户。
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即用户请求服务的业务的速率,用户请求的服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应的请求的业务就是多种多样的。从速率角度出发,例如语音业务速率为12.8kbps,视频类的速率为360kbps。简单地可以将这些业务划分为低速率业务和高速率业务。例如,语音业务、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业务划分为低速率业务,宽带视频业务划分为高速率业务。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以设置业务请求速率门限,例如可以选择语音业务速率和视频类的速率的中间值,作为业务请求速率门限,进而根据该业务请求速率门限划分出高速率业务和低速率业务。将业务请求速率大于该业务请求速率门限的业务定义为高速率业务,将业务请求速率小于该业务请求速率门限的业务定义为低速率业务,具体的业务请求速率门限可以根据包括整个网络中宏基站以及小基站的负载在内的多个因素进行设置。
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用户实际的接收能力与具体业务需求的适应程度、以及用户实际的接收能力与基站提供服务的适应程度。例如,对于形态多样的用户终端,对应的分辨率与处理性能各有差异,如高清显示器与普通手机终端对于同一视频请求的内容播放能力差异很大。具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设置匹配度门限,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大于该匹配度门限时,称该用户为高匹配度用户,当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小于该匹配度门限时,称该用户为低匹配度用户。具体的设置匹配度门限,可以通过分别将用户接收能力与具体的业务进行量化,量化后的用户的接收能力与量化后地具体的业务之间,有一定的差值,该差值就可以称之为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具体的匹配度门限就可以是满足条件的差值,例如该差值为100kbps,则将匹配度门限设置为100kbps。
若用户移动性高且业务请求速率为低速率时,即用户的移动速率大于移动速率门限,且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小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则将该用户在业务层面直接接入宏基站。
若用户移动性高且业务需求速率为高速率时,即用户的移动速率大于移动速率门限,且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大于或等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则将该用户在业务层面选择直接接入小基站簇头。
若用户移动性低时,宏基站进一步通过信令交互获取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终端接收能力,进一步判断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
判断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若业务请求速率为低速率时,即业务请求速率小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则将用户在业务层面选择直接接入宏基站。
若业务需求速率为高速率业务,即业务请求速率大于或等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则进一步判断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若用户终端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低时,即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门限时,则将用户在业务层面,接入小基站簇头;若用户终端接收能力与业务匹配度高时,即匹配度大于或等于匹配度门限时,则将用户在业务层面,接入信噪比最高的小基站。其中,信噪比最高的小基站,计算该用户与所有小基站之间的信噪比,进而选择出信噪比最高的小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考虑到用户的移动性需求的差距,充分满足高速率用户的需求,降低其切换次数,并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业务需求和终端接收能力是否匹配,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网络中能量消耗,使得网络中能效效率得到提升。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通过综合考量用户移动性、用户业务需求情况以及用户终端接收能力与业务需求的匹配情况,减少用户切换次数,并降低网络中能量消耗,提高网络能量效率。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的优点,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说明。在该实例中,基于超蜂窝网络中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评估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对网络能效的影响,以此证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对网络能效的影响效果图,参照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中的场景都是基于普通城区的场景模型进行研究的。在本实例中,普通城区中共有19个三扇区宏蜂窝,19个宏蜂窝位于各个蜂窝中心,95个宏基站,每个宏基站中随机分布40个小基站。
如图3所示,图3中横坐标表示低速率业务占总业务比例,主纵坐标表示网络能效,次纵坐标表示网络能效提升百分比,其中,横坐标为30%、60%和90%处对应的表示网络能效的柱体,左边的柱体表示现有接入控制方法对应的网络能效、右边的柱体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对应的网络能效。可以发现无论网络中业务比例是什么情况,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都能够有效提升网络中的能量效率,随着低速率业务占总业务的比例的增加,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为网络带来的能效提升百分比也在上升,并且在低速率业务占总业务的比例为90%时,网络能效提升百分比最大,具体的网络能效提升百分比为69.05%。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能效,是一种高效的接入控制方法。另外,由于未来网络中小基站的超密集部署,由基站休眠带来的能量节省将会更多,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方法结合基站休眠策略将会带来的增益会愈加明显。本发明实施例不涉及结合基站休眠策略,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系统,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对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其中,属性特征包括: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
第一接入模块402,用于在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
第二接入模块403,用于在移动速率、业务请求速率和匹配度,到达第二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小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系统,综合考虑用户的属性特征,即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将用户接入到最合适的基站中,减少切换次数,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减少网络能量消耗、提高网络能量效率。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三接入模块,用于在控制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宏基站。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系统中,获取模块401,进一步用于通过宏基站与用户的信令交互,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系统还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小基站之间的距离,将多个小基站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簇,其中,多个小基站在同一个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将簇中的,与宏基站有直接回传链路的小基站作为簇的候选小基站簇头。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在候选小基站簇头中的候选小基站,与宏基站的回传容量大于预设门限时,与簇内的所有小基站的平均距离最小的候选小基站为簇的小基站簇头。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系统中第一接入模块402,进一步用于在用户的移动速率大于移动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宏基站。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接入控制系统中第一接入模块402,包括:
第一接入子模块,用于在业务请求速率小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宏基站。
第二接入模块403,包括:
第二接入子模块,用于在移动速率大于移动速率门限,且业务请求速率大于或等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小基站簇头。
第三接入子模块,用于在业务请求速率大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且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小基站簇头。
第四接入子模块,用于在业务请求速率大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且匹配度大于或等于匹配度门限时,将用户接入到信噪比最高的小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是应用上述接入控制方法的系统,则上述接入控制方法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该系统,且均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其中,所述属性特征包括: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
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
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二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小基站;
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多个小基站之间的距离,将多个小基站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簇,其中,多个所述小基站在同一个所述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
将所述簇中的,与所述宏基站有直接回传链路的所述小基站作为所述簇的候选小基站簇头;
在所述候选小基站簇头中的候选小基站,与所述宏基站的回传容量大于预设门限时,与所述簇内的所有小基站的平均距离最小的所述候选小基站为所述簇的小基站簇头;
所述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包括:
在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小于所述业务请求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所述宏基站;
所述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二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小基站,包括:
在所述移动速率大于所述移动速率门限,且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大于或等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所述小基站簇头;
在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大于所述业务请求速率门限,且所述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所述小基站簇头;
在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大于所述业务请求速率门限,且所述匹配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匹配度门限时,将所述用户接入到信噪比最高的小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控制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宏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包括:
通过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的信令交互,获取所述用户的所述属性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包括:
在所述用户的移动速率大于移动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所述宏基站。
5.一种接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其中,所述属性特征包括:用户的移动速率、用户的业务请求速率和用户接收能力与业务的匹配度;
第一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一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宏基站;
第二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速率、所述业务请求速率和所述匹配度,到达第二预设条件时,在业务层面,将所述用户有选择地接入到小基站;
所述系统还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小基站之间的距离,将多个小基站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簇,其中,多个所述小基站在同一个所述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将所述簇中的,与所述宏基站有直接回传链路的所述小基站作为所述簇的候选小基站簇头;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候选小基站簇头中的候选小基站,与所述宏基站的回传容量大于预设门限时,与所述簇内的所有小基站的平均距离最小的所述候选小基站为所述簇的小基站簇头;
所述第一接入模块,包括:
第一接入子模块,用于在业务请求速率小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宏基站;
所述第二接入模块,包括:
第二接入子模块,用于在移动速率大于移动速率门限,且业务请求速率大于或等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小基站簇头;
第三接入子模块,用于在业务请求速率大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且匹配度小于匹配度门限时,在业务层面,将用户接入到小基站簇头;
第四接入子模块,用于在业务请求速率大于业务请求速率门限,且匹配度大于或等于匹配度门限时,将用户接入到信噪比最高的小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三接入模块,用于在控制层面,将所述用户接入到宏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接入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通过所述宏基站与所述用户的信令交互,获取所述用户的所述属性特征。
CN201710001565.5A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67929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1565.5A CN106792983B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1565.5A CN106792983B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2983A CN106792983A (zh) 2017-05-31
CN106792983B true CN106792983B (zh) 2019-11-12

Family

ID=58952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1565.5A Active CN106792983B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929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1204A1 (zh) * 2017-09-28 2019-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708137B (zh) * 2017-10-09 2020-12-15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密集异构网络多点协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CN112153679B (zh) * 2020-09-10 2023-10-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转网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1222A (zh) * 2012-04-25 2012-10-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小区接入方法、无线接入控制中心及系统
CN103327499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开曼晨星半导体公司 一种室内基站小区建立方法
CN104955112A (zh) * 2014-03-31 2015-09-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小小区的服务指示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51366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iggering transmission of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 hsup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7499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开曼晨星半导体公司 一种室内基站小区建立方法
CN102711222A (zh) * 2012-04-25 2012-10-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小区接入方法、无线接入控制中心及系统
CN104955112A (zh) * 2014-03-31 2015-09-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小小区的服务指示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2983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1346B (zh) 基于信号强度和负载估计的区间切换方法
CN100559734C (zh) 调整前向接入信道的发射功率和相应的移动电信网络
CN102655677B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远端射频单元分簇方法
EP2797366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US20050271009A1 (en) Frequency selection apparatus,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 multi-band frequency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KR101682266B1 (ko) 다수의 무선 네트워크들의 공존
Bae et al. Handover triggering mechanism based on IEEE 802.21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ith LTE and WLAN
CN102572863B (zh) 一种无线通信覆盖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72982A (zh) 一种用于异构车辆通信网络的多属性切换判决方法
CN101888679A (zh) 一种高速移动环境下车地通信多车载台协作小区切换方法
CN106792983B (zh)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657760A (zh) 一种基于邻居图算法的WiFi无缝切换方法
CN106301927B (zh) 基于车载异构网络的多属性垂直切换方法
MX2015002218A (es)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s que tiene red de 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 selectiva y metodos relacionados.
El-Amine et al. Location-Aware sleep strategy for Energy-Delay tradeoffs in 5G with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N108135007A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3692016B (zh) 一种支持铁路无线电业务自动分流的多模终端控制方法
CN104618934B (zh) 一种基于吞吐量预测的整体优化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08370537A (zh) 集线器设备搜索的系统和方法
CN105430693A (zh) 一种5g网络中基于业务特征的多用户切换方法
Sadek et al. Heterogeneous LTE/Wi-Fi architecture for ITS traffic control and infotainment
Wu et al. Reducing handoff delay of 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ased geographical fingerprint
CN101742585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切换基站的方法
Li et al. A speed-aware joint handover approach for clusters of D2D devices
CN107071911B (zh) 一种基于最大snr的虚拟小区载波分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4

Address after: 3rd Floor, Jialian Times Square, No. 6 Gulou South Street,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99

Patentee after: Jiali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876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Xitucheng Road No. 1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