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8780A - 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8780A
CN109428780A CN201710760648.2A CN201710760648A CN109428780A CN 109428780 A CN109428780 A CN 109428780A CN 201710760648 A CN201710760648 A CN 201710760648A CN 109428780 A CN109428780 A CN 109428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oadband access
broadband
accessed
equipment
sp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06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8780B (zh
Inventor
花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7606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878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3356 priority patent/WO201904237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8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8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8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82Utilisation of link capac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measures in reaction to resource unavailability
    • H04L47/746Reaction triggered by a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1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neighbour cel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该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包括:接收宽带接入设备上报的该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当该宽带利用率超过预设值时,获取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的身份标识;将该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该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本发明可以一方面提高宽带接入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网络异常情况的发生,提高用户的网络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和NFV(Network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网元设备从专业化朝着通用化演进。传统网元设备从专业化朝着通用化演进主要要解决两个解耦:控制与转发的解耦、软件与硬件的解耦。
BNG(Broadcast Network Gateway,广播网络网关)作为传统的宽带接入网关设备,在用户宽带接入业务和场景中非常重要。对BNG设备在用户接入上的主要要求是用户认证、接入控制、流量调度等。随着各种互联网业务的层出不穷,对BNG设备支持的用户的会话数要求不断提高、对用户接入带宽不断提高、尤其对BNG设备对外提供业务开放,可编程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这些因素,BNG设备非常有必要基于SDN/NFV的架构实现前面提到的两个解耦,对在不同终端设备上产生的流量分别进行管控。
目前对于控制与转发的解耦、软件与硬件的解耦是用户来监控解耦条件和时机,并由用户来手动操作进行切换解耦,需要过多的人为参与,增加用户的工作量,并且可能会由于解耦不及时导致网络崩溃等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可以在宽带接入设备负荷过大时,自行调度,避免网络异常情况的发生,提高用户的网络质量。
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宽带接入设备上报的该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
当该宽带利用率超过预设值时,获取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的身份标识;
将该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该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
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装置,该装置包括:
宽带利用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宽带接入设备上报的该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
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当该宽带利用率超过预设值时,获取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的身份标识;
自动切换模块,用于将该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该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
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时实现上述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
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监控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当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超过预设值时,自动将该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若干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切换为从该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使得当宽带接入设备的负荷过大时,可以自动识别并自动切换,以实现对终端设备产生的流量进行分流监控,可以避免网络异常情况的发生,提高用户的网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该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使用环境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使用场景中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该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使用环境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使用场景中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量监测的调度装置的示范性结构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量监控的调度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控制面的服务器,适用于上行链路,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至S103。
S101、接收宽带接入设备上报的该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该宽带利用率为宽带接入设备或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自身检测到的数据,以表示该宽带接入设备或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自身的负荷状态。宽带利用率可以是宽带接入设备上报的一个百分比的数值,也可以是0~1之间的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宽带接入设备可以是广播网络网关中的端口(即BNG-U:Broadcast Network Gateway-User Plane),也可以是虚拟广播网络网关的端口(即vBNG-U:Virtual Broadcast Network Gateway-User Plane)。
S102、当该宽带利用率超过预设值时,获取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的身份标识。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该宽带利用率的预设值可以由程序员预先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对应的宽带接入设备的不同性能进行不同大小,例如可以设置为为80%,也可以设置为90%。
在本实施例中,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与上述的宽带接入设备可以互为主备,即也可以把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当做宽带接入设备,也可以把该宽带接入设备当做备用宽带接入设备来使用,如果将该宽带接入设备定义为第一宽带接入设备,将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定义为第二宽带接入设备,则也可以将该宽带接入设备看作是第二宽带接入设备,将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看作是第一宽带接入设备。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的身份标识可以是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的设备名称,还可以预先给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设置的编号或者是其它能够表示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唯一性的标识。
S103、将该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该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步骤S103还包括:向所述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发送指令,指示该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为每个终端设备分配的IP(Internet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地址。在该实施例中,指示该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为每个终端设备分配的IP地址的步骤触发条件是在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请求IP地址的广播消息时指示,即在收到终端用户发送的请求IP地址的广播消息时,向所述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发送指令,指示该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为每个终端设备分配的IP地址。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并不直接向服务器端发送广播消息,而是向所有与该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的带宽接入设备及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发送请求IP地址的请求消息,由当前接入该终端设备的带宽接入设备将该广播消息发送给本端控制面的服务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宽带接入端口可以是千兆端口,也可以是万兆端口。千兆端口对应的千兆位以太网相对于原有的快速以太网提供了一条最佳的路径,是改善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骨干连接和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连接的可靠、经济的途径,网络设计人员能够建立有效使用高速、关键任务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备份的高速基础设施,网络管理人员将为用户提供对Internet、Intranet、城域网与广域网的更快速的访问。万兆设备具有更高的带宽(10G)和更远的传输距离(最长传输距离可达40公里),革命性地大幅度提升了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在企业网中采用万兆以太网可以最好地连接企业网骨干路由器,这样大大简化了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性能。能更好的满足网络安全、服务质量、链路保护等多个方面需求。
本实施例通过监控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当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超过预设值时,自动将该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切换为从该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使得当宽带接入设备的负荷过大时,可以自动识别并自动切换,以实现对终端设备产生的流量进行分流监控,可以避免网络异常情况的发生,提高用户的网络质量。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2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该方法在包括上述步骤S101和S102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103进一步包括:每次将所述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其中一个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当所述宽带利用率超过所述预设值时,循环本步骤,直至检测到所述宽带利用率未超过所述预设值。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步骤S103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201、S202及S203:
S201、将该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其中一个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该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进入步骤S202;
S202、判断宽带利用率是否超过预设值,若是,则跳转至步骤S201,否则,跳转至步骤S203;
S203、结束。
本实施例通过将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一个一个切换至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直到上述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在预设的范围之内,可以提高流量调度的精确性和和适度,避免一次将过多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切换至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致使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的负载过高有需要重新进行调度带来的不必要的操作。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在包括上述步骤S101、S102及S103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步骤S301及S302。
S301、更新存储的第一集合及第二集合,该第一集合存储有该宽带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该第二集合存储有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存储在本端控制面的服务器的列表并不限于上述的第一集合和第二集合,本端存储的列表与控制的宽带接入设备的个数一一对应,当本端控制面服务器控制的宽带接入设备有多个时,存储有对应宽带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的集合也可以为多个。其中,上述的第一集合及第二集合中的“集合”包括但不限于列表、数组、队列等等。
S302、向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发送该终端设备已上线的消息。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可以是该终端设备的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码,该终端设备所使用的手机号码等等,备用宽带接入设备在收到该终端设备已上线的消息时,更新存储在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中的用户上线列表。
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向该宽带接入设备发送该终端设备已在其它宽带接入设备上上线的消息,该宽带接入设备在收到该终端设备已在其它宽带接入设备上上线的消息时,更新存储在该宽带接入设备中的用户上线列表,将对应的用户终端设备在该列表中删除。
本实施例通过对存储在本端服务器中的列表进行同步地更新,有利于更好的对各个备用宽带接入设备及宽带接入设备进行管理和调配。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该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使用环境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该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使用环境中,包含的网元和网络模块有用户设备、BNG/vBNG-C(BNG/vBNG Control Plane)模块、BNG/vBNG-U(BNG/vBNG User Plane)模块、CR(Core Router:核心路由器)模块、AAA模块、接入网络,还包括控制面封装/解封装模块、资源调度策略模块。
其中,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验证、授权和记账)是一个能够处理用户访问请求的服务器程序,提供验证授权以及帐户服务的服务器。
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住宅网关(Residential Gateway,简称为RG)、用户侧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简称为CPE)、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为PC)、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简称为VoIP)、网络电视(InternetProtocol Television,简称为IPTV)、机顶盒(Set Top Box,简称为STB)、综合接入设备(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简称为IAD)等等。
BNG/vBNG-C模块包含BNG的控制面和vBNG的控制面,主要是进行宽带用户接入的协议协商、用户认证、接入控制、用户管理等,还包括BNG/vBNG的前池Forward pool。BNG/vBNG-U模块包含BNG的转发面和vBNG的转发面,主要负责用户流量的转发和控制,负责对用户相关的流策略的执行。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使用场景中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户流量资源灵活调度的处理方案包括以下步骤S501~S504:
S501,BNG/vBNG-U实时监控与CR互联链路状态,并向BNG/vBNG-上报与CR互联链路的带宽利用率。BNG/vBNG-U转发池形成备份关系,用户表项由BNG/vBNG-C控制面统一下发到互为主备关系的BNG/vBNG-U,主用和备用BNG/vBNG-U用户接入端口的用户表项实时同步。BNG/vBNG-U将自身与CR互联端口的带宽资源消耗情况统计实时上报给BNG/vBNG-C;
S502,BNG/vBNG-C流量资源策略模块根据设置的带宽利用率阈值高值Pmax、阈值低值Pmin调度BNG/vBNG-U接入用户。BNG/vBNG-C根据预先设置的带宽利用率阈值(Pmax、Pmin)策略来进行BNG/vBNG-U的接入端口主备状态切换;
S503,当BNG/vBNG-U与CR互联链路带宽利用率达到Pmax值时,BNG/vBNG-C流量资源策略模块将对应BNG/vBNG-U端口接入的用户调度至其他带宽资源充足的备份BNG/vBNG-U。Pmax为阈值高值,当BNG/vBNG-U与CR互联端口带宽利用率超过Pmax值时,BNG/vBNG-C向对应BNG/vBNG-U执行用户流量调度策略,将对应BNG/vBNG-U部分用户接入端口设置为备用,将用户调度至链路带宽资源充足的备用BNG/vBNG-U端口进行接入;
S504,当BNG/vBNG-U与CR互联链路带宽利用率降低到Pmin值时,BNG/vBNG-C流量资源策略模块将取消对应BNG/vBNG-U端口接入的用户调度。当对应执行用户流量调度策略的BNG/vBNG-U与CR互联端口带宽利用率低于Pmin值时,BNG/vBNG-C撤销对应BNG/vBNG-U的用户流量调度策略。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时序图,下面结合图6进一步详细描述各个细化的步骤:
上述步骤S501进一步包括:BNG/vBNG-U将自身与CR互联端口的带宽利用率情况统计上报给BNG/vBNG-C。
上述步骤S502进一步包括:BNG/vBNG-C预先设置的链路带宽利用率阈值(Pmax、Pmin),对超过Pmax值的BNG/vBNG-U-1执行调度策略,将BNG/vBNG-U-1的部分主用端口置为备用,撤销BNG/vBNG-U-1对应接入端口的用户路由,将对应BNG/vBNG-U-2的备份端口置为主用,发布对应端口的用户路由,用户流量切换至BNG/vBNG-U-2。
上述步骤S503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一至步骤四:
步骤一、BNG/vBNG-U上送控制报文的隧道为VxLAN隧道。在BNG/vBNG-U需要进行隧道的封装;
步骤二、BNG/vBNG-C通过VxLan隧道收到从BNG/vBNG-U-1以及BNG/vBNG-U-2发送过来的控制报文,解封装;
步骤三、BNG/vBNG-C根据流量策略调度模块内的策略,只回应BNG/vBNG-U-2上切换为主用端口发送过来的控制报文;
步骤四、BNG/vBNG-C通过openflow向BNG/vBNG-U-2主用端口下发用户表项,接入后续的用户。
上述步骤S504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1)至步骤(3):
(1)BNG/vBNG-C收到BNG/vBNG-U-1与CR互联端口带宽利用率统计;
(2)当利用率低于阈值Pmin值时,BNG/vBNG-C取消对BNG/vBNG-U-1的调度策略,将BNG/vBNG-U-1部分端口恢复为主用;
(3)BNG/vBNG-U-1的接入用户继续从本地进行接入。
本实施例的使用场景实现了BNG/vBNG转发面用户流量灵活调度,当转发面与CR互联链路发生故障或转发面之间用户接入严重不均时,可以确保转发面上联CR的链路不会产生拥塞,保证业务的可靠性。本技术的优势是自适应,对周边网络没有额外的要求;本技术实现了转发池之间的用户流量灵活调度,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该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使用环境示意图,在图7中,首先定义S的具体实施例S1、S2,S1、S2为转发面池化热备场景:其中调度组模块S1包括了两个转发面设备,分别为BNG/vBNG-U-1、BNG/vBNG-U-2,语法表达为S1(BNG/vBNG-U-1&P1、BNG/vBNG-U-1&P2),P1和P2分别为用户接入端口;其中调度组模块S2包括了两个转发面设备,分别为BNG/vBNG-U-2、BNG/vBNG-U-3,语法表达为S2(BNG/vBNG-U-2&P3、BNG/vBNG-U-3&P4);L1~L6为转发面与CR互联的上行网络侧接口,转发面需要将L1~L6的端口状态以及带宽利用率实时上报给控制面;
进一步地,当BNG/vBNG-C控制面收到BNG/vBNG-U-1L1、L2端口故障或带宽利用率超过阈值高值Pmax时,判断BNG/vBNG-U-2上行L3、L4端口的带宽利用率情况,如果L3、L4带宽利用率足够,将进行备份转发面之间用户流量调度,也就是执行S1调度组策略,将BNG/vBNG-U-1P1端口置为备用,撤销P1端口接入用户的路由,将BNG/vBNG-U-2P2端口置为主用,发布P2端口接入用户的路由,用户流量切换至P2端口。其中,P1、P2端口用户接入路由一致,均为BNG/vBNG-C控制面下发的网段路由;
进一步地,当BNG/vBNG-C控制面收到BNG/vBNG-U-2L3、L4端口故障或带宽利用率超过阈值高值Pmax时,判断BNG/vBNG-U-3上行L5、L6的带宽利用率情况,如果L5、L6带宽利用率足够,将进行备份转发面之间用户流量调度,也就是执行S2调度组策略,将BNG/vBNG-U-2P3端口置为备用,将BNG/vBNG-U-3P4端口置为主用,用户流量切换至P4端口;
进一步地,S1、S2跨转发面用户流量调度,BNG/vBNG-U-1的P1端口相关VLAN-ID、端口ID、设备ID需要与BNG/vBNG-U-2P2端口保持一致,P1、P2端口可以设置逻辑端口ID、逻辑设备ID,用于用户信息精确绑定;BNG/vBNG-U-2的P3端口相关VLAN-ID、端口ID、设备ID需要与BNG/vBNG-U-3P4端口保持一致,P3、P4端口可以设置逻辑端口ID、逻辑设备ID,用于用户信息精确绑定。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使用场景中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使用场景包括以下步骤S801至步骤S805:
S801、BNG/vBNG-C控制面针对BNG/vBNG-U转发面设置端口利用率阈值。BNG/vBNG-C控制面针对不同的BNG/vBNG-U转发面设置相应的上联CR链路带宽利用率阈值,可以制定差异化的阈值策略;
S802、BNG/vBNG-U转发面实时向控制面上报自身与CR互联端口带宽利用率统计;
S803、用户接入不均或链路故障,使某BNG/vBNG-U转发面与CR互联端口带宽利用率超出控制面设置阈值。大量用户拨号接入或与CR互联的链路发生故障,使某BNG/vBNG-U转发面上行链路端口带宽利用率超出控制面设置阈值;
S804、BNG/vBNG-C控制面针对该BNG/vBNG-U生成调度组策略;
S805、该BNG/vBNG-U部分端口后续接入用户调度至池内其他备份转发面进行接入。该BNG/vBNG-U部分端口转为备用,撤销对应用户路由;后续接入用户调度至池内其他转发面进行接入,发布对应用户路由。
BNG转发与控制的解耦是一种趋势,转发与控制解耦后,控制面可以管理多个转发面,进行多个转发面之间用户、流量、资源的灵活调度,和单机相比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都能得到大幅的提升。本发明主要的目的是在BNG转发与控制解耦后,转发面采用传统硬件形态,控制面采用X86通用服务器,保持现有城域网架构不变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根据硬件转发面与CR互联链路带宽利用率在池化转发面中进行用户流量动态灵活调度的技术和方案。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上述步骤S101~S805的标号并不用于限定本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各个步骤的编号只是为了使得描述各个步骤时可以通用引用该步骤的标号进行便捷的指代,只要各个步骤执行的顺序不影响本实施例的逻辑关系即可。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量监测的调度装置的示范性结构框图,下面结合图9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量监控的调度装置,如图9所示,该流量监控的调度装置10包括:
宽带利用率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宽带接入设备上报的该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
身份标识获取模12,用于当该宽带利用率超过预设值时,获取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的身份标识;
自动切换模块13,用于将该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该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该宽带接入端口包括但不限于百兆端口、千兆端口、万兆端口等等。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自动切换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发送指令,指示该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向该若干终端设备发送为每个终端设备分配的IP地址。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自动切换模块还包括:
切换单元,用于将该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其中一个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该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
宽带利用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宽带接入设备上报的该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
循环单元,用于每次将所述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其中一个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当所述宽带利用率超过所述预设值时,循环本步骤,直至检测到所述宽带利用率未超过所述预设值。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流量监控的调度装置还包括:
列表更新模块,用于更新存储的第一集合及第二集合,该第一集合存储有该宽带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该第二集合存储有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向该备用宽带接入设备发送该终端设备已上线的消息。
其中上述第一集合及第二集合中的“第一”和“第二”的意义仅在于将两个列表加以区分,并不用于限定哪个集合的优先级更高或者其它的限定意义。
其中,该流量监测的调度装置中包括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或其组合来实现。进一步地,该流量监测的调度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以是用于实现对应功能的程序段。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时实现上述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服务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可以为服务器。参照图10,该服务器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输入装置和网络接口。其中,该服务器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存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考图1至8各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该服务器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服务器的运行。该内存储器中可储存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服务器的输入装置用于各个参数的输入,服务器的网络接口用于进行网络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服务器的限定,具体的服务器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另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中的步骤。
如此处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本实施例通过监控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当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超过预设值时,自动将该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若干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切换为从该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使得当宽带接入设备的负荷过大时,可以自动识别并自动切换,以实现对终端设备产生的流量进行分流监控,一方面提高宽带接入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网络异常情况的发生,提高用户的网络质量。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介质中,并被该计算机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碟、优盘、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宽带接入设备上报的所述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
当所述宽带利用率超过预设值时,获取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的身份标识;
将所述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发送指令,指示所述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为每个终端设备分配的IP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的步骤还包括:
每次将所述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其中一个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当所述宽带利用率超过所述预设值时,循环本步骤,直至检测到所述宽带利用率未超过所述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更新存储的第一集合及第二集合,所述第一集合存储有所述宽带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二集合存储有所述备用宽带接入设备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
向所述备用宽带接入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已上线的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接入端口包括千兆端口或万兆端口。
6.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宽带利用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宽带接入设备上报的所述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
身份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宽带利用率超过预设值时,获取备用宽带接入设备的身份标识;
自动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切换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发送指令,指示所述备用带宽接入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为每个终端设备分配的IP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切换模块还包括:
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其中一个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
宽带利用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宽带接入设备上报的所述宽带接入设备的宽带利用率;
循环单元,用于每次将所述宽带接入设备中接入的其中一个终端设备的宽带接入端口自动切换为从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备用宽带接入设备进行接入,当所述宽带利用率超过所述预设值时,循环本步骤,直至检测到所述宽带利用率未超过所述预设值。
9.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的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中的步骤。
CN201710760648.2A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4287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0648.2A CN109428780B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CT/CN2018/103356 WO2019042379A1 (zh) 2017-08-30 2018-08-30 流量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0648.2A CN109428780B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8780A true CN109428780A (zh) 2019-03-05
CN109428780B CN109428780B (zh) 2022-05-06

Family

ID=65502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0648.2A Active CN109428780B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8780B (zh)
WO (1) WO201904237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153A (zh) * 2020-04-29 2020-08-11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流媒体调度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737806A (zh) * 2019-10-28 2021-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流量的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14079623A (zh) * 2020-08-04 2022-0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用户侧路由器传输能力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WO2022143818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处理方法、控制面网元、切换决策网元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6119B (zh) * 2020-02-29 202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删除用户设备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57800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Invent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cessing network traffic loading balance
CN102420731A (zh) * 2011-11-28 2012-04-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访问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735673A (zh) * 2013-12-19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捆绑链路的配置处理、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4811393A (zh) * 2014-01-27 2015-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组播报文复制处理方法、装置及开放流控制器
CN106506457A (zh) * 2016-10-12 2017-03-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0818A (zh) * 2011-11-28 2012-04-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410582B (zh) * 2014-12-10 2017-10-1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电力通信网流量均衡方法
CN105991474A (zh) * 2015-05-18 2016-10-05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57800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Invent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cessing network traffic loading balance
CN102420731A (zh) * 2011-11-28 2012-04-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访问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735673A (zh) * 2013-12-19 2015-06-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捆绑链路的配置处理、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4811393A (zh) * 2014-01-27 2015-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组播报文复制处理方法、装置及开放流控制器
CN106506457A (zh) * 2016-10-12 2017-03-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7806A (zh) * 2019-10-28 2021-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流量的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12737806B (zh) * 2019-10-28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流量的迁移方法及装置
US11811635B2 (en) 2019-10-28 2023-1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etwork traffic mig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26153A (zh) * 2020-04-29 2020-08-11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流媒体调度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526153B (zh) * 2020-04-29 2023-03-07 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流媒体调度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079623A (zh) * 2020-08-04 2022-02-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用户侧路由器传输能力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4079623B (zh) * 2020-08-04 2023-07-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用户侧路由器传输能力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WO2022143818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处理方法、控制面网元、切换决策网元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42379A1 (zh) 2019-03-07
CN109428780B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8780A (zh) 一种流量监测的调度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0574528B2 (en) Network multi-source inbound quality of service methods and systems
US1007034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utilization of slices in a virtual network function environment
Velasco et al. An architecture to support autonomic slice networking
Hu et al. A survey o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and openflow: From concept to implementation
US109723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low-latency service flow
EP330688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reate and manage virtual private groups in a content oriented network
US20080181196A1 (en) Link aggregation across multiple chassis
CN105162704B (zh) Overlay网络中组播复制的方法及装置
US10225173B2 (en) Method to provide elasticity in transport network virtualisation
EP2362589B1 (en) Priority and source aware packet memory reservation and flow control
US20170310581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 and Management System
CN104468358A (zh)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系统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WO2019096140A1 (zh) 一种网络服务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297347B (zh) 一种负载均衡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630508B2 (en) Dynamic customer VLAN identifier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6716927A (zh) 自适应网络功能链
US11467922B2 (en) Intelligent snapshot generation and recovery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CN102971994A (zh) 在rsvp-te中的不同会话之间共享资源保留
CN10576341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控制器
CN112954069A (zh) 移动设备接入sd-wan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202930A (zh) 一种移动设备接入sd-wan网络方法、pop和系统
CN112583734A (zh) 一种突发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Gomes et al. Software-defined management of edge as a service networks
WO2016095142A1 (zh) 软件定义网络sdn中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