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5387A - 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5387A
CN109425387A CN201710768935.8A CN201710768935A CN109425387A CN 109425387 A CN109425387 A CN 109425387A CN 201710768935 A CN201710768935 A CN 201710768935A CN 109425387 A CN109425387 A CN 109425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point
data
vertical shaft
monitor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89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继有
刘丙宇
何少春
李晓
康宇
李国力
何文权
范明
王智跃
曹春柱
田军
李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anggong Road And Bridg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nggong Road And Bridg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nggong Road And Bridg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nggong Road And Bridg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689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253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25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5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5/00Measuring height; Measuring distances transverse to line of sight; Levelling between separated points; Surveyors' lev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检测体系包括:S1:根据地铁车站明挖结构的监测和暗挖结构的监测,确定监测点;S2:在测点设置监测设备,定时获取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器;S3:数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数据分析结果,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S4: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施工进程。本发明能够准确确定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监测点,对施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的同步优化,避免事故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
背景技术
当前,一方面在监控量测方面,监控量测的意识不高。有很多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少作或不作监控量测,有时即便有出现危险的可能也置之不理,人为认定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最后导致隧道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这样导致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却很少的被应用于修改施工参数和调整施工措施及修改支护参数,使隧道设计、施工很难与监控量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监测仪器和测试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大多数监测仪器精度较低、环境适应能力差、自动化程度低、可操作性不强,一些传感器在埋入地下之后常会出现数据紊乱等质量问题,从而导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较低.同时,测试方法更新过慢,基本上是人工值守监测,这不仅会因监测人员的操作引起误差,还对其人身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需要一种综合、系统的监测来保障和指导施工,监测工作的成败与监测方法的选取及测点的布置直接相关。
⑴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①系统需要采用可靠的仪器。②应在监测期间保护好测点。
⑵多层次监测原则:①在监测对象上以位移为主,兼顾其它监测项目。②在监测方法上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巡检的方法。③在监测仪器选择上以机测仪器为主,辅以电测仪器。④分别在地表及临近建筑物与地下管线上方布点以形成具有一定测点覆盖率的监测网。
⑶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监测测点布置应合理,注意时空关系,控制关键部位。在具有不同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段稳定的标准是不同的。稳定性差的地段应重点进行监测,以保证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⑷方便实用原则:为减少监测与施工之间的干扰,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量应尽量做到方便实用。
⑸经济合理原则:系统设计时考虑实用的仪器,不必过分追求仪器的先进性,以降低监测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其结构要点在于:检测体系包括:S1:根据地铁车站明挖结构的监测和暗挖结构的监测,确定监测点;S2:在测点设置监测设备,定时获取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器;S3:数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数据分析结果,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S4: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施工进程。
作为优选的,步骤S1中的监测点包括地面沉降监测点、管线沉降监测点、竖井监测点、隧道监测点和建筑物监测点。
作为优选的,隧道监测点的数量少于竖井监测点的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随时掌握明挖基坑围护桩和支撑的位移、变形、受力情况,以及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化情况,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如超过规定限值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随时掌握暗挖段围岩和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形、受力情况,以及对地表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如超过规定限值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3、用监测数据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施工,使施工方案得以优化;
4、把监测数据用于优化设计,使支护结构的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5、积累施工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地面沉降测点布设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管线沉降测点布设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竖井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隧道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建筑物测点布设示意图;
图中:1-钢筋桩,2-路面沥青层,3-路面基层,4-土质层,5-管线,6-测点钢筋,7-钢管,8-竖井,9-隧道,10-第一监测点,11-第二监测点,12-第三监测点,13-第四监测点,14-第五监测点,15-地面沉降测点,16-顶部沉降测点,17-底部沉降测点,18-水平收敛测线,19-半圆头弯曲钢筋,20-地面沉降测点,21-地面沉降测点A,22-地面沉降测点B,23-地面沉降测点C,24-地面沉降测点D,25-地面沉降测点E。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所述的检测体系包括:
S1:根据地铁车站明挖结构的监测和暗挖结构的监测,确定监测点;
S2:在所述的监测点设置监测设备,定时获取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器,竖井的监测点布置及测量频率请参阅表1;
S3:所述的数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数据分析结果,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S4:根据所述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施工进程。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S1中的监测点包括地面沉降监测点、管线沉降监测点、竖井监测点、隧道监测点和建筑物监测点。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隧道监测点的数量少于竖井监测点的数量。
表1竖井监控量测表
注:B为人廊开挖宽度
地面沉降监测点
(1)地面沉降测点布设
请参阅图1,监测点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点,使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或地表的沉降情况,地表沉降监测点沿主体结构中心线每相距5m在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方向布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每个沉降监测断面对称布设5个测点。
根据地面沉降的一般规律,量测断面中部测点布置较密,外侧较稀。对于已硬化的路面,采用风钻打孔,水泥浆埋设钢筋桩1,钢筋桩1由上至下依次穿过路面沥青层2、路面基层3和土质层4,锚固长度大于100cm,露出地面0.5cm;对未硬化的路面或其它部位,用挖坑法埋设钢筋桩1,用水泥浆固定。钢筋桩1直径Ф10~Ф22mm,露出地面端磨圆。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水准测量方式测量。
(2)监测方法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高程系统和原有的高程系统保持一致。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水准路线闭合成环或附合到另一基准点上使用的仪器。
管线沉降监测点
(1)管线沉降测点布设
在暗挖通道沉降槽范围内,沿管线5纵向每10m布设一个测点。管线监测点做法请参阅图2。人工用洛阳铲竖直由上至下依次穿过路面沥青层2、路面基层3和土质层4掏孔至管线5上方,通过探孔将测点钢筋6(通常用Φ20mm的圆钢)埋设在管线5上方并引至地面,测点钢筋6外套Φ100的钢管7,测点钢筋6和钢管7之间用细沙填充。
(2)监测方法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高程系统和原有的高程系统保持一致。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水准路线闭合成环或附合到另一基准点上使用的仪器。
竖井监测点
沿竖井8的井口上相对设置两个第一监测点10,在两个第一监测点10的延长线上依次设有第二监测点11、第三监测点12、第四监测点13和第五监测点14,其中第一监测点10与第二监测点11之间距离和第二监测点11与第三监测点12之间距离均为10m,第三监测点12与第四监测点13之间距离和第四监测点13与第五监测点14之间距离均为15m。
建筑物监测点
请参阅图5,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19,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观测标志。
在地下工程中进行量测,绝不是单纯地为了获取信息,而是把它作为施工管理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手段,因此量测信息要达到以下目的:
1随时掌握明挖基坑围护桩和支撑的位移、变形、受力情况,以及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化情况,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如超过规定限值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随时掌握暗挖段围岩和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形、受力情况,以及对地表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如超过规定限值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3用监测数据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施工,使施工方案得以优化;
4把监测数据用于优化设计,使支护结构的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5积累施工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数。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所述的检测体系包括:
S1:根据地铁车站明挖结构的监测和暗挖结构的监测,确定监测点;
S2:在所述的监测点设置监测设备,定时获取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器,竖井的监测点布置及测量频率请参阅表2;
S3:所述的数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数据分析结果,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S4:根据所述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施工进程。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S1中的监测点包括地面沉降监测点、管线沉降监测点、竖井监测点、隧道监测点和建筑物监测点。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隧道监测点的数量少于竖井监测点的数量。
表2隧道监控量测表
注:B为人廊开挖宽度
地面沉降监测点
(1)地面沉降测点布设
请参阅图1,监测点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点,使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或地表的沉降情况,地表沉降监测点沿主体结构中心线每相距5m在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方向布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每个沉降监测断面对称布设5个测点。
根据地面沉降的一般规律,量测断面中部测点布置较密,外侧较稀。对于已硬化的路面,采用风钻打孔,水泥浆埋设钢筋桩1,钢筋桩1由上至下依次穿过路面沥青层2、路面基层3和土质层4,锚固长度大于100cm,露出地面0.5cm;对未硬化的路面或其它部位,用挖坑法埋设钢筋桩1,用水泥浆固定。钢筋桩1直径Ф10~Ф22mm,露出地面端磨圆。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水准测量方式测量。
(2)监测方法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高程系统和原有的高程系统保持一致。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水准路线闭合成环或附合到另一基准点上使用的仪器。
管线沉降监测点
(1)管线沉降测点布设
在暗挖通道沉降槽范围内,沿管线5纵向每10m布设一个测点。管线监测点做法请参阅图2。人工用洛阳铲竖直由上至下依次穿过路面沥青层2、路面基层3和土质层4掏孔至管线5上方,通过探孔将测点钢筋6(通常用Φ20mm的圆钢)埋设在管线5上方并引至地面,测点钢筋6外套Φ100的钢管7,测点钢筋6和钢管7之间用细沙填充。
(2)监测方法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高程系统和原有的高程系统保持一致。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水准路线闭合成环或附合到另一基准点上使用的仪器。
隧道监测点
隧道9的顶部设有顶部沉降测点16,底部设有底部沉降测点7,水平轴向设有水平收敛测线18,且隧道9竖直轴向上的地面设有地面沉降测点20,以地面沉降测点20为中心点,两侧依次对称设有地面沉降测点A21、地面沉降测点B22、地面沉降测点C23、地面沉降测点D24和地面沉降测点E25,其中地面沉降测点20与地面沉降测点A21之间距离和地面沉降测点A21与地面沉降测点B22之间距离均为10m,地面沉降测点B22与地面沉降测点C23之间距离、地面沉降测点C23与地面沉降测点D24之间距离和地面沉降测点D24与地面沉降测点E25之间距离均为20m。
建筑物监测点
请参阅图5,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长200~300mm,直径20~3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19,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观测标志。
在地下工程中进行量测,绝不是单纯地为了获取信息,而是把它作为施工管理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手段,因此量测信息要达到以下目的:
1随时掌握明挖基坑围护桩和支撑的位移、变形、受力情况,以及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化情况,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如超过规定限值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随时掌握暗挖段围岩和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形、受力情况,以及对地表周围环境的影响情况,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或预测值)进行比较,如超过规定限值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3用监测数据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施工,使施工方案得以优化;
4把监测数据用于优化设计,使支护结构的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5积累施工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3)

1.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体系包括:
S1:根据地铁车站明挖结构的监测和暗挖结构的监测,确定监测点;
S2:在所述的监测点设置监测设备,定时获取监测数据,并将所述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器;
S3:所述的数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数据分析结果,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S4:根据所述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施工进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监测点包括地面沉降监测点、管线沉降监测点、竖井监测点、隧道监测点和建筑物监测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隧道监测点的数量少于竖井监测点的数量。
CN201710768935.8A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 Pending CN1094253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8935.8A CN109425387A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8935.8A CN109425387A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5387A true CN109425387A (zh) 2019-03-05

Family

ID=65504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8935.8A Pending CN109425387A (zh) 2017-08-31 2017-08-31 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2538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4436A (zh) * 2019-07-11 2019-09-27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地下暗涵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点及施工方法
CN112033355A (zh) * 2020-07-30 2020-12-04 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桩基托换中墩柱的沉降监测方法
CN113062773A (zh) * 2021-04-16 2021-07-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深部隧道装配式通风竖井的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及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2550A (zh) * 2013-08-20 2013-11-27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隧道顶管施工远程自动化监测方法
CN104564128A (zh) * 2014-12-10 2015-04-29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用变形监测方法
CN205242463U (zh) * 2015-11-28 2016-05-18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连墙的施工监测结构
CN106894821A (zh) * 2017-03-03 2017-06-27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始发、接收井及顶管施工的监测方法
CN106958460A (zh) * 2017-05-16 2017-07-18 山东大学 一种适用于隧道与地下工程监控量测信息的智慧感知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2550A (zh) * 2013-08-20 2013-11-27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隧道顶管施工远程自动化监测方法
CN104564128A (zh) * 2014-12-10 2015-04-29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用变形监测方法
CN205242463U (zh) * 2015-11-28 2016-05-18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地连墙的施工监测结构
CN106894821A (zh) * 2017-03-03 2017-06-27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始发、接收井及顶管施工的监测方法
CN106958460A (zh) * 2017-05-16 2017-07-18 山东大学 一种适用于隧道与地下工程监控量测信息的智慧感知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4436A (zh) * 2019-07-11 2019-09-27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地下暗涵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点及施工方法
CN110284436B (zh) * 2019-07-11 2023-09-29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地下暗涵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点及施工方法
CN112033355A (zh) * 2020-07-30 2020-12-04 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桩基托换中墩柱的沉降监测方法
CN113062773A (zh) * 2021-04-16 2021-07-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深部隧道装配式通风竖井的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4821B (zh) 一种始发、接收井及顶管施工的监测方法
KR101162918B1 (ko) 경사계를 이용한 지중변위 계측 방법
CN107747936B (zh) 一种在线监测地下单独空间地表沉降变形的方法
CN107402043A (zh) 半盖挖顺作法城市隧道施工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CN111101412B (zh) 铁路营业线沉降、位移监测方法
CN106556376B (zh) 一种监测地下空间及地下管线变形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8195346B (zh) 一种实时监测地下多层次空间地表沉降变形的方法
CN109425387A (zh) 一种竖井和隧道施工的综合监测体系
CN108225265A (zh) 一种软土路基变形远程综合监测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02877447B (zh) 一种浅部地层多点沉降实时监测装置与方法
CN110924457A (zh) 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8050988B (zh) 一种地下多层次空间地表地下智能实时全过程监测方法
CN109035068A (zh) 一种用于项目管理的综合平台
CN115988445A (zh) 基于无线传输的边坡分阶段组合监测的方法
CN111335904A (zh) 一种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施工监测方法
CN108457673B (zh) 新建隧道近接施工既有隧道洞内地质雷达探测保护方法
CN112187843A (zh) 一种基于bim深基坑基建风险自动监测的系统和方法
CN116446473A (zh) 一种超大基坑自动化施工监测和报警系统
Xie et al. Real-tim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for power tunnel
CN203274729U (zh) 软土地区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点
Zhu et 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with hybrid laser sensor networks and cloud computing for subway tunnels
Evseev et al. Remote instrumental monitoring of interchamber pillar stability
CN207775955U (zh) 一种试验桩工作机理与工艺效应综合检测系统
Clayto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onitoring network for surface subsidence at New Gold's New Afton block cave operation
CN108166544A (zh) 一种试验桩工作机理与工艺效应综合检测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