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7432A - 数据编解码 - Google Patents

数据编解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7432A
CN109417432A CN201680087377.2A CN201680087377A CN109417432A CN 109417432 A CN109417432 A CN 109417432A CN 201680087377 A CN201680087377 A CN 201680087377A CN 109417432 A CN109417432 A CN 109417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decoding
encoded
signal
deco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73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7432B (zh
Inventor
欧纽尔凯·伊斯坎
许文
罗纳尔多·伯恩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9417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7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7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source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5Transmission of coding parameters to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ther detection of signalling, e.g. detection of TFCI explicit signa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解析接收到的消息的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使用具有预定义的解码参数集的信道解码方案来对所述消息的第一部分进行解码,以形成第一数据块;然后使用所述具有解码参数的信道解码方案来对所述消息的第二部分进行解码,所述解码参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内容。

Description

数据编解码
本发明涉及数据编解码。
在典型的现代通信系统中,考虑操作因素,发射器形成信号的方式可能随操作因素改变,所述操作因素包括发射器正在使用的信道的预期特点、需要解码的传输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所需的数据速率等。一些可以改变的因素示例包括编码方案、纠错编码量和消息长度。为了使接收器正确解析信号,接收器需要知道发射器所使用的参数。如果发射器能够改变其参数,则发射器和接收器需要调整各自的参数以便交换消息。一些系统通过单独的信道交换参数。该信道通常称为控制信道。定义参数的数据通常称为控制信息、控制消息或控制数据。控制数据的长度可以是几字节,等等。
通常,定义交换参数的数据大小要小于待传输的用户消息。用户消息通常称为净荷。用户消息的数据通过数据(或净荷)信道进行传输。通过与数据信道分离的控制信道发送控制数据时,通常分别对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进行编解码。
众所周知,通道代码的性能通常随着消息长度的减小而减弱。便于说明起见,考虑具有BPSK调制和特定目标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的AWGN信道。图1示出了码率为1/2的情况下针对不同消息长度获取BLER为0.01所需的SNR的估计。可以看出,随着消息长度的减小,所需SNR会增大。换而言之,通过较长的信道代码来降低比特传输成本。由此可见,由于控制消息大小通常较小,因此,如果对控制消息和净荷数据分别进行编解码,则传送控制数据的每比特成本(例如,依据获取目标BLER所需的SNR)通常高于传送净荷数据的每比特成本。
如上所述,已知的编码机制是分配单独的信道来传输控制消息和净荷数据。将控制消息和净荷数据分别进行编解码。例如,在LTE协议中,使用涡轮(Turbo)码来对净荷进行编码。可以使用多种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MCS的当前选择通过具有单独信道代码的控制信道来发送信号,该代码即为卷积码(convolutional code,CC)。在对控制消息进行解码之后,接收器可以开始对净荷进行解码。若不对控制消息进行解码,接收器就不知道使用哪个编码调制方案进行净荷传输。
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是双重的。首先,接收器需要运行两个解码过程:一个用于控制信道,一个用于实际净荷。其次,由于控制消息通常包含少量信息,并且FEC方案在块长度较短时效果不佳,所以可用资源的使用效率低。
提高性能的一种方法是将净荷数据和控制数据联结并对它们一起编码。但是,在这种方法中,通常只能传输与净荷数据相关的控制消息,而不能传输与之联结的净荷数据。例如,控制消息可能涉及一些未来的净荷数据。否则,需要控制数据的内容来对控制数据本身进行解码。
这将有利于能够更有效地发送控制数据。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解析接收到的消息的信号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使用具有预定义的解码参数集的信道解码方案来对所述消息的第一部分进行解码,以形成第一数据块;然后使用所述具有解码参数的信道解码方案来对所述消息的第二部分进行解码,所述解码参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内容。
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所述内容的一个或多个解码参数可以是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的指示符、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速率适配方案、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打孔方案、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调制阶数、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的差错检测方案和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冻结比特集。
在所述信道解码方案中,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解码可以独立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解码。然后,在对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进行解码之间可以丢弃解码过程的至少部分状态数据,并且在需要时可以很容易地在对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进行解码之间暂停解码。
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使用格栅解码和/或滑窗解码对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进行解码这些方法适用于不是所有的编码参数都已知时的解码操作。
所述接收器可以存储所述预定义的解码参数集。然后,这些解码参数可以在需要时用于解码。
所述预定义的解码参数集可以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速率适配方案、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打孔方案、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调制阶数、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差错检测方案和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冻结比特集。这些解码参数对解码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可能有用。
所述信道解码方案可以是以下项中的一项:卷积解码、低密度奇偶校验解码、Wi-Turbo解码、连续消除极化解码和连续消除列表极化解码。这些信道解码方案适用于已知控制信息的数量有限时的解码操作。
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可以在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之前。这样使得在所述第二部分之前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解码变得有效。
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是所述消息的引导部分。这样可以如同所述第二部分一样对所述消息的其余部分进行编码。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对数据信号进行编码以形成消息的信号编码器,所述信号编码器存储预定编码参数集并且用于将所述消息形成为:根据所述预定编码参数进行编码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定义进一步编码的参数的数据;以及根据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对第二部分进行编码;所述编码器用于通过编码方案对所述消息进行编码,所述编码方案允许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解码独立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解码。
所述编码器用于通过编码方案对所述消息进行编码,从而使得需要了解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才能允许对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进行解码。然后,只要从所述第一部分提取控制信息,所述接收器就可以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解码。
所述信号编码器可以用于选择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所述信号编码器可以用于对所述消息进行编码时选择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然后,所述信号编码器可以调整这些编码参数以适应当前情况。
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可以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速率适配方案、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打孔方案、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调制阶数、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差错检测方案,以及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冻结比特集。然后,可以调整这些参数以适应当前情况。
所述信号编码器可以用于使得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之前进行传输。这样使得在所述第二部分之前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解码变得有效。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文所述的信号编码器和上文所述的信号接收器的通信系统,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解析由所述信号编码器形成的消息。
根据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解析接收到的消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具有预定义的解码参数集的信道解码方案来对所述消息的第一部分进行解码,以形成第一数据块;然后,使用所述具有解码参数的信道解码方案来对所述消息的第二部分进行解码,所述解码参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内容。
根据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数据信号进行编码以形成消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存储预定编码参数集;以及
将所述消息形成为:根据所述预定编码参数进行编码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定义进一步编码的参数的数据;以及根据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对第二部分进行编码;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编码方案对所述消息进行编码,所述编码方案允许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解码独立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解码。
现将参照附图以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Polyanskiy、Poor和Verdú于2010年5月在IEEE信息理论学报第56卷第5期上发表的“有限块长机制中的信道编码率(Channel coding rate in the finiteblocklength regime)”中给出的有限长度边界上的高斯近似来针对不同的消息长度获取目标BLER所需的SNR。
图2示出了卷积LDPC码的基偶校验矩阵。
图3示出了Wi-Turbo码的交织函数f(j)。
图4为发射器/接收器架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发射器结构。
图6示出了接收器结构。
下文将要描述的编码机制涉及在单个消息中一起传输需要解码(或者至少需要有效解码)的净荷和控制数据。消息的原始内容或文字内容表示一个码字,该码字在被正确解码时会产生原始净荷和控制数据。对消息进行编码,使得即使接收器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对净荷进行有效解码,或者根本无法对净荷进行有效解码,控制数据也可以被有效解码。只要控制数据被解码,就可以用于对净荷进行解码。
控制数据和净荷可以基本上同时进行编码,或者其中一个可以基本上在另一个之后进行编码。
较方便的是,根据相同的高级编码方案对控制数据和净荷数据进行编码。可以使用该编码方案的默认、固定或预定参数对控制数据进行编码。这些参数可以由编码器和解码器存储。编码器可以自适应地选择要用于对净荷数据进行编码的参数,以便提高吞吐量和/或解码准确度,等等。这些参数可以在控制数据中传送。可以选择高级编码方案本身以便接收器对消息的一部分(即控制数据)进行解码而不是对整个消息进行解码。
这些机制可能涉及通过某些类别的信道代码对净荷数据和控制数据进行编码并随后进行解码,这些信道代码允许从接收到的码字中检索部分信息而不需要对整个码字进行解码。部分或完全定义净荷的信道编码方案的控制数据在与净荷相同的码字中进行编码。可用于对未包含在码字中的净荷进行解码的任何参数可以由接收器预先确定并存储和/或由接收器通过试错来确定。支持这种方法的一个解码方案示例是使用滑窗解码。
该方法实施例可以提供若干优点。首先,由于包含控制数据的消息/码字也包含净荷,所以该消息/码字比仅包含控制数据的消息长。因此,就每比特能量而言,传输控制数据的成本比通过单独的控制信道传输控制数据的成本低。其次,该方法允许对携带信道编码参数的控制消息进行编码,以对该同一码字内的码字的一部分进行解码。这意味着参数可以及时传送,从而能够快速适配编码参数。第三,如果对控制消息使用差错检测码(例如,CRC),则能够检测传输错误并及时响应。如果控制数据没有被正确解码,则接收器可以发送一个非确认(non-acknowledgement,NACK)消息,而不需要对码字的其余部分进行解码,该NACK消息可以作为重传请求,等等。第四,如果对控制数据使用差错检测码,则码字其余部分的解码可以在控制数据被正确解码的情况下得到改进。例如,根据解码后的控制消息将软解码的L值设置为+/–无穷大。
为了能够对消息的两个部分使用同一高级编码方案,优选允许使用预定参数对控制数据进行可靠解码的编码方案。否则,接收器可能需要尝试多次选择用于对控制数据进行解码的参数,直到找到合适的参数为止。将对优选编码方案的一些示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所有编码方案都具有恢复消息数据的对应解码方案。
卷积码
当使用卷积码对数据进行编码时,如果接收到对应于k+t个格栅(trellis)段的编码比特,则可能对卷积编码数据的第k个比特进行解码,其中,t是回溯长度。其原因是后面的数据仅略微影响前面数据的解码。一般而言,t是卷积码的约束长度的几整数倍,例如,10至15。可以分配消息块的前kc个比特来携带控制消息。只要已经接收到消息的kc+t个格栅段,就可以恢复控制数据,即使尚未接收到整个消息。控制数据可以使用接收器已知的固定打孔模式等进行编码。
当使用卷积编码时,用于对可以携带在控制数据中的净荷数据进行解码的参数示例是以下项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a、消息长度,
b、用于净荷其余部分的打孔方案,
c、用于净荷其余部分的调制阶数。
这些项中的每一项可以针对携带控制数据的消息的这部分预先确定。定义每个预定参数的数据可以由接收器存储以用作用于对控制数据进行解码的默认编码参数。
LDPC卷积码
LDPC卷积码也称为空间耦合LDPC码(Spatially Coupled LDPC code,SC-LDPC)。
通过耦合较小的LDPC码来构建SC-LDPC码。这些SC-LDPC码有一个对角结构的奇偶校验矩阵。(参见申请人的共同代决专利申请,其发明名称为“具有时延控制前向纠错的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atency-Controlled Forward ErrorCorrection)”(参考编号84682927PCT01;P48561WO))。奇偶校验矩阵的结构允许使用滑窗解码器。通过选择合适的解码器窗口长度,可以对码字的一部分进行解码而无需处理码字的其余部分。
当使用LDPC卷积编码时,用于对可以携带在控制数据中的净荷数据进行解码的参数示例是以下项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a、消息长度,
b、耦合长度,
c、码字长度,
d、用于码字净荷部分的速率适配参数(例如,打孔和/或扩展模式),
差错检测比特(例如,用于CRC机制)。
这些项中的每一项(除了差错检测比特外)可以针对携带控制数据的消息的这部分预先确定。定义每个预定参数的数据可以由接收器存储以用作用于对控制数据进行解码的默认编码参数。
在提供差错检测比特(例如,用于CRC机制)的情况下,这些项可用于支持拒绝消息的决定,例如,通过接收器传输关于消息的NACK,以及接收器传输关于消息的重传请求。如果针对控制数据恢复的差错检测比特与由接收器通过部分或全部恢复的控制数据计算的CRC不匹配,则接收器可以终止其对消息的解码。
Wi-turbo码
Wi-turbo码是允许使用窗口解码器的交织器(窗口交织器)的turbo码(参见申请人的共同待决专利申请,其发明名称为“窗口交织Turbo(Wi-Turbo)码(Window-Interleaved Turbo(Wi-Turbo)Codes)”(参考编号P48522WO))。图3示出了Wi-turbo码的交织函数f(j)。类似于卷积LDPC码,在该方案中,可以对包含在码字中的控制消息进行解码,而不需要处理整个码字。
当使用Wi-turbo编码时,用于对可以携带在控制数据中的净荷数据进行解码的参数示例是以下项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a.消息长度,
b.用于码字其余部分的速率适配参数(例如,打孔模式),
c.差错检测比特(例如CRC),用于支持以上述方式针对迭代解码进行早期差错检测和/或早期硬判决。
这些项中的每一项(除了差错检测比特外)可以针对携带控制数据的消息的这部分预先确定。定义每个预定参数的数据可以由接收器存储以用作用于对控制数据进行解码的默认编码参数。
极化码
如果使用连续消除(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或SC–列表解码器来进行解码,则极化解码器需对传输的序列逐位进行估计。也就是说,首先对第一个比特做出决定,然后对第二个比特做出决定,以此类推(参见:E.Arikan,“信道极化:一种用于对称二进制输入无记忆信道的容量可达码的构造方法”,IEEE信息理论学报,第55卷,第7期,第3051至3073页,2009年7月)。因此,使用极化码编码的码字的前kc个非冻结比特可以用于传输控制数据,并且即使整个码字还不能被解码,控制数据也可以被解码。
当使用极化编码时,用于对可以携带在控制数据中的净荷数据进行解码的参数示例是以下项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a、针对码字的净荷部分的冻结比特组,
b、用于如上所述的早期差错检测以及以及早期消除解码列表中的错误路径的差错检测比特(例如CRC)。
这些项中的每一项(除了差错检测比特外)可以针对携带控制数据的消息的这部分预先确定。定义每个预定参数的数据可以由接收器存储以用作用于对控制数据进行解码的默认编码参数。
图4至6示出了用于实施上述方法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图4为发射器/接收器架构示意图。发射器1包括净荷数据的源2。例如,源2可以是键盘或触摸屏等用户界面输入设备。将来自源2的数据传送给处理器3,处理器3将该数据打包以供传输。将作为净荷数据进行传输的数据块传送给编码器4。编码器选择用于对净荷数据进行编码的任何非默认参数并形成表示这些参数的控制数据。然后,编码器对控制数据和净荷数据进行编码以形成码字。控制数据根据预定义的默认参数集进行编码。净荷数据根据包含在控制数据中的参数进行编码。将码字传送给将码字作为消息进行传输的发射器前端5。在本示例中,消息通过无线信道7从天线6传输。在接收器8上,在向接收器前端10提供输入的天线9处接收消息。应当说明的是,该观念并不限于无线信道,而且还适用于任何通信系统。将接收器前端接收的消息数据传送给解码器11。解码器11使用存储的默认解码参数在消息中对控制数据进行解码。较方便的是,控制数据包含在消息的引导部分中。解码器从控制数据中提取其它解码参数并使用这些参数对消息的净荷部分进行解码。较方便的是,净荷部分出现在控制数据部分之后。将所恢复的净荷数据传送给处理器12,处理器12对接收到的数据执行任何必要的处理,然后将数据传送给消费者13。消费者可以是显示器或扬声器等。每个设备1、8可能既可以充当发射器又充当接收器。
图5更详细地示出了编码器4。编码器4首先将控制数据比特和净荷数据比特联结在块20中。然后,使用所选高级编码方案将这些数据一起编码在块21中,但是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来编码两组数据。
图6更详细地示出了解码器11。复用器30将接收到的数据分成表示控制数据的部分和表示净荷数据的部分。这两个部分由解码器31使用存储的参数和/或从控制数据恢复的参数来解码。当控制数据包括CRC数据时,可以在框32中对控制数据进行差错检测。如果接收器在控制数据上计算的CRC与接收到的CRC值不匹配,则可以向发射器发送NACK消息。
例如,Wi-turbo码可以用作高级编码方案。控制数据可以使用默认打孔模式进行编码,而净荷数据可以使用由发射器选择的打孔模式进行编码。控制数据可以长度为64比特等。控制数据可以包括(a)消息长度和(b)净荷比特的打孔模式的指示。当在接收器处接收到消息时,首先提取对应于64个控制比特的通道输出。使用合适的解码器(在本示例中,可以是滑窗解码器)来对获取的值进行解码,该解码器可以对前64个比特进行解码,而不需要知道控制消息的内容。控制消息被解码后,对解码后的控制比特进行差错检测。如果这些比特被成功解码,则根据该信息调整解码器参数,并且对码字的其余部分进行解码,该信息包含净荷数据。在该步骤中,解码器也可以利用解码控制比特的硬判决来进一步提高码字的其余部分的解码性能。如果检测到差错,则不需要对码字其余部分进行解码,并且可能已经向发射器发送NACK。卷积码、卷积LDPC码和支持滑窗解码器的任何其它编码方案也可以使用相同的实施例。
再如,极化码可以用作信道码。针对极化码的连续消除(successivecancellation,SC)解码器(或SC列表解码器)将冻结比特集作为解码器参数。由于这种解码器的顺序结构,对于第j个比特的解码,只需要索引小于j的冻结比特。假设索引小于j的冻结比特集对接收器是已知的,则解码器可以对索引小于j的非冻结比特进行解码。利用此属性,可以在控制数据中定义大于j的冻结索引集。控制数据还可以包括CRC等支持差错检测机制的数据,这种控制数据可以在索引小于j的非冻结比特中传输。在接收器处,对前j个比特进行处理之后执行差错检测。如果检测到差错,则可以停止解码操作并且可以将先前的NACK发送给发射器。如果没有检测到差错,则从控制数据中提取码字其余部分的冻结比特集,并根据这些参数继续解码。如果在接收器处使用SC列表解码器,则也可以使用差错检测来从列表中移除不正确的部分码字,从而进一步提高码字其余部分的解码性能。
申请方在此单独公开本文描述的每一个体特征及两个或超过两个此类特征的任意组合。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普通知识,能够基于本说明书将此类特征或组合作为整体实现,而不考虑此类特征或特征的组合是否能解决本文所公开的任何问题;且不对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造成。本申请表明本发明的各方面可由任何这类单独特征或特征的组合构成。鉴于前文描述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25)

1.一种解析接收到的消息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使用具有预定义的解码参数集的信道解码方案来对所述消息的第一部分进行解码,以形成第一数据块;然后
使用所述具有解码参数的信道解码方案来对所述消息的第二部分进行解码,所述解码参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所述内容的解码参数是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的指示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所述内容的解码参数是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速率适配方案。
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所述内容的解码参数是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打孔方案。
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所述内容的解码参数是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调制阶数。
6.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所述内容的解码参数是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的差错检测方案。
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所述内容的解码参数是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冻结比特集。
8.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道解码方案中,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解码独立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解码。。
9.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使用格栅解码对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进行解码。
10.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使用滑窗解码对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进行解码。
11.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存储所述预定义的解码参数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义的解码参数集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速率适配方案、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打孔方案、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调制阶数、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差错检测方案和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冻结比特集。
13.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解码方案是以下项中的一项:卷积解码、低密度奇偶校验解码、Wi-Turbo解码、连续消除极化解码和连续消除列表极化解码。
14.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之前。
15.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是所述消息的引导部分。
16.一种对数据信号进行编码以形成消息的信号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编码器存储预定编码参数集并且用于将所述消息形成为:
根据所述预定编码参数进行编码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定义进一步编码的参数的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对第二部分进行编码;
所述编码器用于通过编码方案对所述消息进行编码,所述编码方案允许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解码独立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解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号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用于通过编码方案对所述消息进行编码,从而使得需要了解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才能允许对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进行解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信号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编码器用于选择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信号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编码器用于对所述消息进行编码时选择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包括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速率适配方案、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打孔方案、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调制阶数、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差错检测方案和用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冻结比特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号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编码器用于使得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之前进行传输。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编码方案是以下项中的一项:卷积编码、低密度基偶校验编码、Wi-Turbo编码、极化编码。
23.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编码器和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接收器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解析由所述信号编码器形成的消息。
24.一种解析接收到的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具有预定义的解码参数集的信道解码方案来对所述消息的第一部分进行解码,以形成第一数据块;然后
使用所述具有解码参数的信道解码方案来对所述消息的第二部分进行解码,所述解码参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内容。
25.一种对数据信号进行编码以形成消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存储预定编码参数集;以及
将所述消息形成为:
根据所述预定编码参数进行编码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定义进一步编码的参数的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进一步编码的参数对第二部分进行编码;
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编码方案对所述消息进行编码,所述编码方案允许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解码独立于所述消息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解码。
CN201680087377.2A 2016-10-26 2016-10-26 数据编解码 Active CN1094174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6/075855 WO2018077406A1 (en) 2016-10-26 2016-10-26 Data encoding and decod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7432A true CN109417432A (zh) 2019-03-01
CN109417432B CN109417432B (zh) 2023-10-20

Family

ID=57209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7377.2A Active CN109417432B (zh) 2016-10-26 2016-10-26 数据编解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7148B2 (zh)
EP (1) EP3526916A1 (zh)
CN (1) CN109417432B (zh)
WO (1) WO201807740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679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22902B2 (en) * 2020-01-21 2023-11-2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lossless source cod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7659A2 (en) * 2000-11-17 2002-05-22 NTT DoCoMo,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20050138530A1 (en) * 2000-12-14 2005-06-23 Wensheng Huang Data compression with incremental redundancy
EP1931072A2 (en) * 2006-12-08 2008-06-11 Fujitsu Lt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090319855A1 (en) * 2008-06-23 2009-12-24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42726B2 (en) * 2000-09-12 2007-07-10 Broadcom Corporation Parallel concatenated code with soft-in soft-out interactive turbo decoder
US7437654B2 (en) * 2000-11-29 2008-10-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ub-packet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62278B2 (en) * 2005-12-29 2009-07-14 Intel Corporation Incremental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redundancy
GB2533412B (en) * 2014-12-19 2018-01-03 Blu Wireless Tech Limite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8476027B (zh) 2016-01-13 2022-04-01 杜塞尔多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窗口交织的turbo(wi-turbo)码
WO2017144111A1 (en) 2016-02-26 2017-08-31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atency-controlle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7659A2 (en) * 2000-11-17 2002-05-22 NTT DoCoMo,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20050138530A1 (en) * 2000-12-14 2005-06-23 Wensheng Huang Data compression with incremental redundancy
EP1931072A2 (en) * 2006-12-08 2008-06-11 Fujitsu Lt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090319855A1 (en) * 2008-06-23 2009-12-24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G SUN等: ""Application-Specific Accelerators for"", 《HANDBOOK OF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
YANG SUN等: ""Application-Specific Accelerators for"", 《HANDBOOK OF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1 January 2010 (2010-01-01)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679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848776B2 (en) 2020-01-22 2023-12-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spatially coupled co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77406A1 (en) 2018-05-03
EP3526916A1 (en) 2019-08-21
US11057148B2 (en) 2021-07-06
US20190253182A1 (en) 2019-08-15
CN109417432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86926B (zh) 用于计算接收信号误码率的方法和设备
JP6451955B2 (ja) 多段ソフト入力デコード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A2710773C (en) Decoding scheme using multiple hypotheses about transmitted messages
US1079772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versity bit-flipping decoding of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JP2009543420A (ja) 反復符号数的指標を用いた通信回線制御
JP2010537466A (ja) 改善された保護標識を有する保護された通信リンク
US11088780B2 (en) Low complexity blind detection of code rate
US10200149B2 (en) Parity frame
CN111480324B (zh) 用于检测相互干扰的信息流的装置和方法
CN106254030B (zh) 无速率Spinal码的双向编译码方法
CN101573872B (zh) 用于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79246A1 (en) Check bit concatenated polar codes
CN110233698B (zh) 极化码的编码及译码方法、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介质
CN109417432A (zh) 数据编解码
CN102148665A (zh) 一种lt码的译码方法
KR20150033863A (ko) 비이진 ldpc 부호를 사용하는 수신기에서 데이터를 복호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396826B2 (e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with selectable low latency or high throughput mode
CN114073024B (zh) 极性码的卷积预编码和解码
US8402338B2 (en) Method of error control
CN108540140B (zh) 一种极化码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13541871B (zh) 一种生成码字的方法及编解码器
EP236086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symbols
KR2024002888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블라인드 검출을 수행하는 수신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Kukieattikool et al. Variable‐rate staircase codes with RS component codes for optical wireless transmission
Stanfield The development of an error-correcting scheme for use with a six-tone HF mod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