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2773B - 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 Google Patents

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2773B
CN109412773B CN201811275240.7A CN201811275240A CN109412773B CN 109412773 B CN109412773 B CN 109412773B CN 201811275240 A CN201811275240 A CN 201811275240A CN 109412773 B CN109412773 B CN 1094127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node
asymmetric
duplex communication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752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2773A (zh
Inventor
赵育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752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127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12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2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2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2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确定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发送所述信令帧。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快速为适于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建立全双工通信,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发挥带内全双工通信优势。

Description

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背景技术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全双工兴趣组(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 802.11 Full Duplex Topic Interest Group,简称IEEE802.11FD TIG)引入了无线带内全双工(In-band Full Duplex,简称IFD)概念,允许IEEE802.11系统(例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系统)进行全双工通信。
无线带内全双工可以分为对称全双工和非对称全双工两种。对WLAN而言,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和站点(STAtion,简称STA)之间的全双工通信为对称全双工通信时,AP和STA均具有全双工能力。AP和STA之间的全双工通信为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时,AP具有全双工能力,同时进行收发。例如,AP从STA A接收分组的同时,向STA B发送分组。
在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中,如果存在一对或多对适合进行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那么快速通知AP和/或配对节点以传输数据,现有技术并未给出相关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为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建立连接,以提高传输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确定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发送所述信令帧。
可选的,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在发送所述信令帧之前,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的请求发送帧。
可选的,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在发送所述信令帧之前,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的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
可选的,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所述请求发送帧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发送所述信令帧包括:向所述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
可选的,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信令帧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另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可选的,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OFDMA的配对节点或下行OFDMA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可选的,所述配对节点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MU-MIMO的配对节点或下行MU-MIMO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接收方法,包括: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从所述信令帧中提取所述起始同步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在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之前,还包括:如果当前节点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则发送请求发送帧。
可选的,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在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之前,还包括:如果当前节点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则发送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
可选的,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所述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包括:如果当前节点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或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则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
可选的,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信令帧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另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可选的,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OFDMA的配对节点或下行OFDMA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可选的,所述配对节点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MU-MIMO的配对节点或下行MU-MIMO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确定模块,适于确定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发送模块,适于发送所述信令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适于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提取模块,适于从所述信令帧中提取所述起始同步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上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确定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发送所述信令帧。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发送节点(例如,AP)可以在得到适于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之后,通过所述信令帧快速通知所述配对节点进行全双工通信,以发挥全双工通信优势,得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进一步,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在发送所述信令帧之前,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的请求发送帧。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改进现有技术中的清除发送帧快速通知各个配对节点以快速建立通信。
进一步,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信令帧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另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所述信令帧中指示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进而可以快速建立通信。
进一步,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OFDMA的配对节点或下行OFDMA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所述信令帧中指示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进而可以快速建立通信。进一步,还可以一并利用OFDMA技术提高频谱效率。
进一步,所述配对节点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MU-MIMO的配对节点或下行MU-MIMO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所述信令帧中指示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进而可以快速建立通信。进一步,还可以一并利用MU-MIMO技术提高无线传输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WLAN系统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典型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至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典型场景中的数据交互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技术方案没有给出快速实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的数据传输的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IEEE802.11 FD TIG集中于无线带内全双工通信。其中,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例如,AP与不同STA收发分组)是关键课题之一。
当前已提出一些非对称操作(asymmetric operation)的协议规范。但是,这些协议规范并未涉及如何通知合适的站点作为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节点以传输数据。
以图1为例,图1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系统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典型应用场景示意图。在该WLAN通信场景中,包含具备全双工通信能力的AP和具备半双工通信能力的节点STA1、节点STA2、节点STA3、节点STA4。节点STA2、节点STA4是一对合适的非对称全双工的配对节点(pair)。其中,节点STA2向AP发送数据,节点STA4从AP接收数据。相对地,由于节点STA1、节点STA2之间的路损未满足路损要求,节点STA2的发射信号会干扰节点STA1的接收信号,导致节点STA1、节点STA2无法形成合适的配对节点。之后,AP如何快速与节点STA2和STA4建立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目前的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相关技术方案暂未涉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确定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发送所述信令帧。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发送节点(例如,AP)可以在得到适于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之后,通过所述信令帧快速通知所述配对节点进行全双工通信,以发挥全双工通信优势,得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用于WLAN系统中具备全双工通信能力的发送节点一侧(例如,具备全双工通信能力的AP一侧)。具体而言,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确定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步骤S202,发送所述信令帧。
更具体而言,在步骤S201中,节点(例如,WLAN AP)可以在得到适于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之后,确定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信令帧至少可以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或者,所述信令帧至少可以包括:确认(ACKnowledgement,简称ACK)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或者,所述信令帧至少可以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在步骤S202中,可以发送所述信令帧以抢占信道资源,并可以在抢占到信道资源后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所述信令帧为可以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如果所述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称为AF-CTS帧,那么当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时,所述AF-CTS帧中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
在具体实施中,在AP得到配对节点之后,AP可以与配对节点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具体而言,在数据传输之前,如果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包含待发送的数据时,则可以向AP发送请求发送(Request To Send,简称RTS)帧。AP在收到RTS帧之后,如果发现所述第二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接收节点为适于进行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例如,所述第一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二接收节点互为配对节点,所述第一接收节点为1个节点),且AP存储有待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节点的数据,那么AP可以向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发送所述AF-CTS帧以进行数据传输,该AF-CTS帧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
作为一个变化实施例,在数据传输之前,如果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包含待发送的数据时,则可以向AP发送请求发送(Request To Send,简称RTS)帧。AP在收到RTS帧之后,如果发现所述第二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接收节点为适于进行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例如,所述第一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二接收节点互为配对节点,所述第一接收节点包括多个第三接收节点),且AP存储有待发送至各个第三接收节点的数据,那么AP可以在向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发送所述AF-CTS帧以进行数据传输时,该AF-CTS帧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各个第三接收节点进行下行链路(Down-Link,简称DL)OFDMA数据接收。
作为一个替代实施例,在具体实施中,如果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包含待发送的数据时,则可以向AP发送用于进行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假设该用于进行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称为AF-RTS帧,那么所述AF-RTS帧可以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
AP在收到所述AF-RTS帧之后,如果已知所述第二接收节点与所述第一接收节点为适于进行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且AP存储有待发送至所述第一接收节点的数据,那么AP可以向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发送所述AF-CTS帧以进行数据传输,该AF-CTS帧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以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
作为又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所述信令帧为可以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如果该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称为AF-RTS帧,那么当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所述AF-RTS帧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如果AP存储有待向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的数据,且AP已知所述第二接收节点与第一接收节点为适于进行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那么AP可以向所述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发送AF-RTS帧,以指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并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发送。
之后,收到AF-RTS帧的第二接收节点可以向AP反馈CTS帧。与此同时,接收到所述AF-RTS帧的第一接收节点如果有待发送数据,那么可以根据所述AF-RTS帧中的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确定向AP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并在所述起始时间发送数据。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第一接收节点包括多个第三接收节点。在具体实施中,如果AP存储有向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的数据,且AP已知所述第二接收节点与多个第三接收节点为适于进行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配对节点,那么AP可以向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和各个第三接收节点发送AF-RTS帧,以指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时,一并指示所述多个第三接收节点发送上行链路(Up-Link,简称UL)OFDMA数据。
之后,收到AF-RTS帧的第二接收节点可以向AP反馈CTS帧。与此同时,接收到所述AF-RTS帧的各个第三接收节点如果有待发送数据,那么可以根据所述AF-RTS帧中的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确定向AP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并在所述起始时间发送UL OFDMA数据。
作为再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可以为2个。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时,所述信令帧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另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在具体实施中,假设所述信令帧称为AF-TRG帧,所述配对节点为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在此条件下,AF-TRG帧可以通知所述第一接收节点和所述第二接收节点进行数据交互。例如,AF-TRG帧可以通知所述第一接收节点向AP发送数据,并通知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来自AP的数据,或者,AF-TRG帧可以通知所述第一接收节点接收来自AP的数据,并通知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向AP发送数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无论第一接收节点还是第二接收节点,均可以根据所述AF-TRG帧中的起始同步信息确定数据发送和/或接收的起始时间,从而进行数据收发。
作为另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假设所述信令帧仍称为AF-TRG帧,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3个以上,在此条件下,AF-TRG帧可以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可以用于描述进行上行OFDMA的配对节点和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或者,AF-TRG帧可以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可以用于描述进行下行OFDMA的配对节点和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又或者,AF-TRG帧可以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可以用于描述进行上行OFDMA的配对节点和进行下行OFDMA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AF-TRG帧可以利用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同时通知多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该AF-TRG帧还指示每个配对节点是用于进行上行OFDMA还是进行下行OFDMA,此外,还可以包括每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以使各个配对节点顺利进行OFDMA操作。
作为一个变化例,假设所述信令帧仍称为AF-TRG帧,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3个以上,所述AF-TRG帧可以利用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同时通知其余多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还可以利用节点配置信息指示进行上行MU-MIMO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以进行MU-MIMO操作。或者,可以利用节点配置信息指示进行下行MU-MIMO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以进行MU-MIMO操作。又或者,可以利用节点配置信息指示进行上行MU-MIMO的配对节点和下行MU-MIMO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以进行MU-MIMO操作。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接收方法可用于接收节点一侧(例如,WLAN STA一侧)。具体而言,所述数据接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步骤S302,从所述信令帧中提取所述起始同步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实施中,在步骤S301中,节点(例如,WLAN STA)可以从发送节点(例如,AP)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可以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所述信令帧可以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
在具体实施中,在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之前,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可以向AP发送请求发送帧。或者,在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之前,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可以发送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可以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
作为又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所述信令帧可以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
在具体实施中,在AP发送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之后,所述第一接收节点或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将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还将反馈CTS帧或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CTS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其中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信令帧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另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OFDMA的配对节点或下行OFDMA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对节点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可以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MU-MIMO的配对节点或下行MU-MIMO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在步骤S302中,可以从所述信令帧中提取所述起始同步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以进行数据传输。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步骤S301至步骤S302可以视为与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所述步骤S201至步骤S202相呼应的执行步骤,两者在具体的实现原理和逻辑上是相辅相成的。因而,本实施例中涉及名词的解释可以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典型的应用场景对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WLAN系统中AP和站点之间的信令交互作进一步阐述。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典型场景中的数据交互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参考图4,节点STA_a与节点STA_b互为配对节点。
节点STA_a发送RTS(图未示出)或者发送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RTS(即为图中的AF-RTS)帧,AP接收到节点STA_a发送的RTS或AF-RTS后,根据已知的配对节点信息,可以确定在接收节点STA_a的数据时,向节点STA_b发送数据,此时,AP发送AF-CTS帧,该AF-CTS帧也可以同时带有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或是通知节点STA_b进行数据接收的信息。该AF-CTS帧携带的起始同步信息使得节点STA_b可以得知AP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之后,AP在接收节点STA_a发送数据的同时,向节点STA_b发送数据。进一步,AP在接收节点STA_b发送ACK帧的同时向节点STA_a发送ACK帧,完成一次数据交互。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AF-CTS帧也可以携带ACK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使得节点STA_b发送ACK帧的起始时间与AP向节点STA_a发送ACK帧的时间相同。或者,尽管所述AF_CTS帧未携带ACK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但是AP与用于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各个配对节点预先确定数据传输规则,使得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各个配对节点可以事先得知发送ACK帧的起始时间,以完成数据交互。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典型场景中的数据交互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节点STA_a与节点STA_b互为配对节点。为进行全双工通信,当AP有待发送至节点STA_a的数据时,AP可以向节点STA_a发送AF-RTS帧。所述AF-RTS帧可以包含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使AP及节点STA_b可以同时发送数据帧,也使得AP及节点STA_a可以同时回复确认帧,同时包含通知节点STA_b发送数据的信息。节点STA_a接收到该AF-RTS后,可以向AP反馈用于进行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AF-CTS帧,该AF-CTS帧设置的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与节点STA_b在接收到AF-RTS帧之后得知的发送数据起始时间相同。之后,AP向节点STA_a发送数据时,也可以接收节点STA_b的数据。进一步,优选地,节点STA_b还可以从所述起始同步信息得知接收ACK帧的起始时间。AP可以接收节点STA_b发送的ACK帧,并向节点STA_a发送ACK帧,完成一次数据交互。需要说明的是,该AF-CTS帧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CTS帧替代,此时,所述起始同步信息可以为网络分配矢量(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简称NAV)。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AF_CTS帧未携带ACK帧的起始同步信息,此时AF-RTS中就带有数据帧和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或者AP与用于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各个配对节点预先确定数据帧的持续时长,使得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各个配对节点可以事先得知发送ACK帧的起始时间,以使节点STA_a可以与AP同步发送ACK帧,以完成数据交互。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典型场景中的数据交互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节点STA_a与节点STA_b互为配对节点。AP发送AF-TRG帧通知节点STA_a发送数据和节点STA_b接收数据,所述AF-TRG帧也可以同时带有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使AP与节点STA_a同步发送数据。之后AP与节点STA_a和节点STA_b进行一次数据交互(例如,AP从节点STA_a接收数据,同时向节点STA_b发送数据并在短帧间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简称SIFS)时间后,从节点STA_b接收ACK帧,且向节点STA_a发送ACK帧)。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AF-TRG帧也可以携带ACK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使得节点STA_b发送ACK帧的起始时间与AP向节点STA_a发送ACK帧的时间相同,或者,尽管所述AF_TRG帧未携带ACK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但是AP与用于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各个配对节点已预先确定数据传输规则,使得进行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各个配对节点可以事先得知发送ACK帧的起始时间。因而,在数据正确接收之后,AP与节点STA_b可以同步反馈ACK帧。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种典型场景中的数据交互的流程示意图。AP可以发送AF-TRG帧通知节点STA_a发送数据和节点STA_b接收数据的信息,并指定发送内容格式为确认帧加上数据帧的聚合包(例如,数据和/或ACK帧),所述AF-TRG帧可以同时带有数据和/或ACK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使AP及节点STA_a可以同时发送。之后AP与节点STA_a和节点STA_b进行一次数据交互(例如,AP从节点STA_a接收数据和/或ACK帧,同时向节点STA_b发送数据和/或ACK帧)。进一步,AP还可以继续发送AF-TRG帧抢占信道,以使AP与节点STA_a和节点STA_b再次进行数据交互。此时,AF-TRG帧携带的数据帧和/或ACK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使AP及节点STA_a可以同时发送。之后,AP可以从节点STA_b接收数据和/或ACK帧,同时向节点STA_a发送数据和/或ACK帧)。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帧和/或ACK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可以有效避免节点间发生信道冲突,数据帧和/或ACK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可以参考上述图4至图6中的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次数据交互可以是前一次数据交互的延续过程,例如,第二次数据交互为前一次数据接收节点向与之关联的发送节点反馈确认信息。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典型场景中的数据交互的流程示意图。节点STA_a与节点STA_b互为配对节点。AP发送AF-TRG帧通知节点STA_a发送数据和节点STA_b接收数据的信息,也可以同时带有各个ACK/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之后AP与节点STA_a和节点STA_b进行一次数据交互(例如,AP从节点STA_a接收数据和/或ACK帧,同时向节点STA_b发送数据和/或ACK帧)。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AF-TRG帧可以同时指定连续的两次数据交互(中间间隔SIFS),AP还可以与节点STA_a和节点STA_b进行第二次数据交互(例如,AP从节点STA_b接收数据和/或ACK帧,同时向节点STA_a发送数据和/或ACK帧)。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次数据可以是前一次数据交互的延续过程,例如,第二次数据交互为前一次数据接收节点向与之关联的发送节点反馈确认信息。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典型场景中的数据交互的流程示意图。在AP确定配对节点后,可以发送AF-TRG帧通知各个配对节点交互数据,AF-TRG帧也可以包含上行和/或下行OFDMA参与的STA以及各个STA分配使用的时频资源。或者,AF-TRG帧也可以包含上行和/或下行MU-MIMO参与的STA,以及各个STA分配使用的时频资源。之后,利用多用户OFDMA(Multi-User OFDMA,简称MU-OFDMA)或MU-MIMO技术,AP可以在与一组节点进行UL OFDMA或MU-MIMO传送的同时,与另一组节点进行DL OFDMA或MU-MIMO传送。
例如,AP与节点STA_a,节点STA_c进行UL OFDMA传送数据和/或ACK帧,同时也与节点STA_b,节点STA_d进行DL OFDMA传送数据和/或ACK帧。此后,还可以利用AF-TRG帧,将UL和DL分组的节点互换,完成另一次数据交互(例如,AP与节点STA_a,节点STA_c进行DLOFDMA传送数据和/或ACK帧,同时也与节点STA_b,节点STA_d进行UL OFDMA传送数据和/或ACK帧)。进一步细节可以参考图7的描述。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2(为简便,后续称为数据传输装置2)可用于实施图2、图4至图9所示数据传输方法技术方案,可应用于WLAN AP一侧。
具体而言,所述数据传输装置2可以包括:确定模块21和发送模块22。
更具体而言,所述确定模块21适于确定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发送模块22适于发送所述信令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信令帧可以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所述数据传输装置2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23,适于在发送所述信令帧之前,接收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的请求发送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信令帧可以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所述数据传输装置2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24,适于在发送所述信令帧之前,接收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的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信令帧可以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所述请求发送帧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此时,所述发送模块22可以包括:发送子模块221,适于向所述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信令帧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另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可以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OFDMA的配对节点或下行OFDMA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作为一个变化例,所述配对节点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可以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MU-MIMO的配对节点或下行MU-MIMO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关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2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2、图4至图9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数据接收装置,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数据接收装置3(为简便,后续称为数据接收装置3)可用于实施图3所示数据接收方法技术方案,可应用于WLAN STA一侧。具体而言,所述数据接收装置3可以包括:接收模块31和提取模块32。
更具体而言,所述接收模块31适于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提取模块32适于从所述信令帧中提取所述起始同步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信令帧可以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此时,所述数据接收装置3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模块33,在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之前,如果当前节点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则所述第一发送模块33适于发送请求发送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信令帧可以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此时,所述数据接收装置3可以包括第二发送摸34,在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之前,如果当前节点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则所述第二发送摸34适于发送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可以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所述接收模块31可以包括:接收子模块311,如果当前节点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或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则所述接收子模块311适于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信令帧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另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可以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OFDMA的配对节点或下行OFDMA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对节点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可以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MU-MIMO的各个配对节点或下行MU-MIMO的各个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关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3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更多内容,可以参照上述图3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图2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诸如非挥发性(non-volatile)存储器或者非瞬态(non-transitory)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图2、图4至图9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方法技术方案。具体而言,所述终端可以为WLAN网络中的接入点或站点。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发送所述信令帧至所述至少一个配对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在发送所述信令帧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的请求发送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在发送所述信令帧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的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所述请求发送帧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发送所述信令帧包括:
向所述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发送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信令帧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另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OFDMA的配对节点或下行OFDMA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节点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MU-MIMO的配对节点或下行MU-MIMO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8.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从所述信令帧中提取所述起始同步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在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之前,还包括:
如果当前节点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则发送请求发送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清除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在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之前,还包括:
如果当前节点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则发送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帧为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所述配对节点包括第一接收节点和第二接收节点,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收节点进行数据接收,所述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包括:
如果当前节点为所述第一接收节点或所述第二接收节点,则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请求发送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信令帧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另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节点的数量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OFDMA的配对节点或下行OFDMA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对节点为3个以上,所述信令帧还包括:节点配置信息以及第二指示信息,所述节点配置信息至少用于描述进行上行MU-MIMO的配对节点或下行MU-MIMO的配对节点,以及各个配对节点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其中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配对节点中的其余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15.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适于确定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发送模块,适于发送所述信令帧至所述至少一个配对节点。
16.一种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适于接收用于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信令帧,所述信令帧至少包括:数据帧的起始同步信息和/或确认帧的起始同步信息,以及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与所述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至少一个配对节点进行数据交互;
提取模块,适于从所述信令帧中提取所述起始同步信息和第一指示信息。
17.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或权利要求8至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8.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或权利要求8至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811275240.7A 2018-10-30 2018-10-30 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Active CN109412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5240.7A CN109412773B (zh) 2018-10-30 2018-10-30 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5240.7A CN109412773B (zh) 2018-10-30 2018-10-30 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2773A CN109412773A (zh) 2019-03-01
CN109412773B true CN109412773B (zh) 2021-08-06

Family

ID=65470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75240.7A Active CN109412773B (zh) 2018-10-30 2018-10-30 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127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4054B (zh) * 2021-12-30 2024-02-20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离式rts帧的非对等全双工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1251A (zh) * 2000-03-23 2003-10-22 西门子移动通讯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入信道安排
CN101874360A (zh) * 2007-09-26 2010-10-27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用于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这种装置的通信系统
CN104158645A (zh) * 2014-08-28 2014-11-1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基于全双工接入点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CN105471571A (zh) * 2015-12-07 2016-04-06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点对多点带内全双工无线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方法
CN105577346A (zh) * 2014-10-31 2016-05-11 美国博通公司 带内全双工操作
US9755815B2 (en) * 2012-11-26 2017-09-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ndowing in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CN108173638A (zh) * 2018-01-26 2018-06-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无线通信中集中式同时同频全双工mac协议和方案
CN108696952A (zh) * 2017-02-28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建立无线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35785B2 (en) * 2012-09-14 2018-04-0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ll-duplex media access control using Request-to-Send signaling
US9419777B2 (en) * 2013-07-15 2016-08-16 Zte Corporation Full duplex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717760A (zh) * 2013-12-13 2015-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全双工传输建立和释放机制
US9240878B2 (en) * 2014-01-27 2016-01-19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ymmetric,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
US10425937B2 (en) * 2014-06-22 2019-09-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by full-duplex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991256B (zh) * 2015-01-29 2020-02-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控制、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1251A (zh) * 2000-03-23 2003-10-22 西门子移动通讯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入信道安排
CN101874360A (zh) * 2007-09-26 2010-10-27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用于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这种装置的通信系统
US9755815B2 (en) * 2012-11-26 2017-09-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ndowing in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CN104158645A (zh) * 2014-08-28 2014-11-1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基于全双工接入点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CN105577346A (zh) * 2014-10-31 2016-05-11 美国博通公司 带内全双工操作
CN105471571A (zh) * 2015-12-07 2016-04-06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点对多点带内全双工无线通信媒体接入控制方法
CN108696952A (zh) * 2017-02-28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建立无线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08173638A (zh) * 2018-01-26 2018-06-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无线通信中集中式同时同频全双工mac协议和方案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 In-band full duplexing in NR";HT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 R1-1612756 》;20161118;全文 *
"Deployment scenarios an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s for eIMTA";NTT DOCOMO;《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2 R1-130401 》;201302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2773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255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with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20190174484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response request frame and a response frame in a multi-user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665050C2 (ru) Способ много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й передачи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lan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US104766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CN104956751B (zh) 用于d2d通信的快速设备发现方法、ue及资源分配方法
EP3248410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lan multi-user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KR20200050848A (ko) Nr v2x 시스템에서 harq 피드백 절차 수행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3035767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nnel access
EP321192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sta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0819494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in full duplex system
EP3193473B1 (en) Parallel multiuser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primary node
CN111201824B (zh) 一种用于全双工通信的媒体接入控制
JP2018534841A (ja) 上りリンク多重ユーザ送信において確認応答信号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KR20210053798A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블록 ack의 송수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761748B1 (en)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30660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350837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端末
CN109412711B (zh) 非对称带内全双工通信的配对方法及装置、终端
KR20190113423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요청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071780A (zh) 用于60GHz NR U的多波束发送前侦听
CN109412773B (zh) 非对称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方法及装置、终端
EP3389312B1 (en) Determination of a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by an access point
WO2017016451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7286776B2 (ja) 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KR2020003675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그룹캐스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