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2760B - 上行反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上行反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2760B
CN109412760B CN201710710840.0A CN201710710840A CN109412760B CN 109412760 B CN109412760 B CN 109412760B CN 201710710840 A CN201710710840 A CN 201710710840A CN 109412760 B CN109412760 B CN 1094127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nak signal
bits
nak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108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2760A (zh
Inventor
朱剑驰
梁林
杨姗
佘小明
陈鹏
毕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108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127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12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2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2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2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反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接收到的LTE系统的下行数据和NR系统的下行数据,分别生成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对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以生成联合ACK/NAK信号,联合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上行发送联合ACK/NAK信号。该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资源使用率,有效地解除下行的调度限制,实现LTE系统和NR系统在下行的灵活调度与发送。

Description

上行反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行反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5G NR(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新无线接入技术)在3GPP的标准研究与定义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3GPP已决定支持基于双连接架构的非独立NR部署。
为避免上行交调干扰,在单位调度单元内,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采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的方式选择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或NR的频谱发送信号。
相关技术在非独立NR部署的情况下,在调度单元内采用TDM方式发送NR的上行ACK/NAK(Acknowledge/Non-Acknowledge,确认/不确认)信号或LTE的上行ACK/NAK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发现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NR和LTE不能实现在每个下行帧的灵活发送,使得下行调度出现限制,从而导致下行吞吐量的下降以及时延的增加。针对上述问题中,本发明人提出了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除下行调度限制的上行反馈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反馈方法,包括:根据接收到的LTE系统的下行数据和NR系统的下行数据,分别生成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对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以生成联合ACK/NAK信号,所述联合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上行发送所述联合ACK/NAK信号。
可选地,对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进行绑定。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预定位置处补充至少一个比特,以形成第三ACK/NAK信号,所述第三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将所述第三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小于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ACK/NAK信号中的比特进行“与”运算,以形成第四ACK/NAK信号,所述第四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将所述第四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可选地,在各上行单位调度单元中通过预设频段发送所述联合ACK/NAK信号,所述预设频段通过静态或半静态的方式决定。
可选地,在所述LTE系统和所述NR系统中,根据所述联合编码的规则分别解码所述联合ACK/NAK,并根据解码结果进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反馈装置,包括:反馈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LTE系统的下行数据和NR系统的下行数据,分别生成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联合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以生成联合ACK/NAK信号,所述联合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和反馈信号发送模块,用于上行发送所述联合ACK/NAK信号。
可选地,所述联合编码为对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进行绑定。
可选地,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可选地,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预定位置处补充至少一个比特,以形成第三ACK/NAK信号,所述第三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将所述第三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可选地,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小于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ACK/NAK信号中的比特进行“与”运算,以形成第四ACK/NAK信号,所述第四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将所述第四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可选地,所述反馈信号发送模块在各上行单位调度单元中通过预设频段发送所述联合ACK/NAK信号,所述预设频段通过静态或半静态的方式决定。
可选地,联合解码模块,用于在所述LTE系统和所述NR系统中,根据所述联合编码的规则分别解码所述联合ACK/NAK,并根据解码结果进行HARQ进程。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反馈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装置中的指令,执行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上行反馈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上行反馈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通过将LTE系统和NR系统的ACK/NA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以形成联合ACK/NAK信号,并在各上行单位调度单元中发送。提高了资源使用率,从而有效地解除了下行的调度限制,实现了LTE系统和NR系统在下行的灵活调度与发送。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上行反馈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联合编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上行反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示出本发明的上行反馈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上行反馈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该方法包括三个步骤:步骤110生成反馈信号,步骤120联合编码以及步骤130发送联合反馈信号。
如图1所示,在步骤110中,根据接收到的LTE系统的下行数据和NR系统的下行数据,分别生成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
例如,UE可以接收LTE系统和NR系统的下行数据,对下行数据进行解码后,针对LTE系统和NR系统分别生成上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作为反馈信号。为了充分利用上行资源,下面对上述两个ACK/NA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以生成一个联合ACK/NAK信号。
在步骤120中,对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以生成联合ACK/NAK信号。联合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这样可以保持联合编码过程对LTE基站透明。从而可以保证LTE基站对LTE系统的ACK/NAK信号进行有效解码,降低LTE基站的升级改造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进行级联以形成联合编码。
也可以对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进行绑定(Bundling)以形成联合编码,即可以对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如“与”运算)。具体可以通过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实现两个ACK/NAK信号的绑定。
图2示出本发明的联合编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1201中,获取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
在步骤1202中,判断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则对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步骤1203)。
例如,第一ACK/NAK信号为“1111”(即为ACK信号,确认收到下行数据),第二ACK/NAK信号为“1110”(即为NAK信号,不确认收到下行数据)。联合编码后生成的联合ACK/NAK信号为“1110”(即为NAK信号,不确认收到下行数据)。
如果不相同,则判断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是否大于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步骤1204)。
如果大于,则在第二ACK/NAK信号的预定位置处补充至少一个比特,以形成第三ACK/NAK信号(步骤1205)。并保证第三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然后,将第三ACK/NAK信号和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步骤1206)。
例如,第一ACK/NAK信号为“1111”,第二ACK/NAK信号为“10”。可以根据二者的长度差值,在第二ACK/NAK信号的预定位置处(例如可以是起始比特之前)填充两个“1”,以生成第三ACK/NAK信号“1110”。此时第三ACK/NAK信号与第一ACK/NAK信号长度相同,进行每比特的逻辑“和”运算后得到联合ACK/NAK信号为“1110”。
如果小于,则对第二ACK/NAK信号中的比特进行“与”运算,以形成第四ACK/NAK信号(步骤1207)。并保证第四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然后,将第四ACK/NAK信号和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步骤1208)。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ACK/NAK信号为“1111”,第二ACK/NAK信号为“11111110”。将第二ACK/NAK信号相邻位的比特匹配为比特对,并对比特对中的比特进行“与”运算。从而得到第四ACK/NAK信号为“1110”。也可以将第二ACK/NAK信号中间隔位的比特匹配为比特对,并对比特对中的比特进行“与”运算,这样得到的第四ACK/NAK信号也为“1110”。将第四ACK/NAK信号和第一ACK/NAK信号进行“与”运算,得到联合ACK/NAK信号为“111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ACK/NAK信号为“1111”,第二ACK/NAK信号为“111110”。即第二ACK/NAK信号比第一ACK/NAK信号为“1111”多2位。可以对第二ACK/NAK信号中任意3个比特进行“与”运算,得到与第一ACK/NAK信号长度相同的第四ACK/NAK信号。例如,可以对第二ACK/NAK信号的后3位进行“与”运算,得到第四ACK/NAK信号“1110”。将第四ACK/NAK信号和第一ACK/NAK信号进行“与”运算,得到联合ACK/NAK信号为“1110”。
步骤1201-1207为图1中的步骤120的一个实施例,下面可以继续执行图1中的步骤130。
在步骤130中,上行发送联合ACK/NAK信号。例如,可以在各上行单位调度单元中通过预设频段发送联合ACK/NAK信号。预设频段可以是LTE系统或NR系统的上行频段,可以通过静态或半静态的方式决定采用哪个上行频段。例如,采用的上行频段信息可以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或广播信道等方式进行通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LTE系统和NR系统中,根据联合编码的规则分别解码联合ACK/NAK,并根据解码结果进行HARQ进程。例如,第一ACK/NAK信号为ACK信号,第二ACK/NAK信号为NAK信号,则联合编码后生成的联合ACK/NAK信号为NAK信号。LTE系统和NR系统解码后确定此时情况为不确认收到下行数据,则LTE系统和NR系统重传下行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联合编码将LTE系统和NR系统的ACK/NAK信号聚合为一个联合ACK/NAK信号,并通过一个上行信道进行发送。从而提高了资源使用率,解除了下行调度限制,实现了LTE系统和NR系统下行的灵活调度与发送。
图3示出本发明的上行反馈装置3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如图3所示,上行反馈装置3包括反馈信号生成模块31、联合编码模块32和反馈信号发送模块33。
反馈信号生成模块31根据接收到的LTE系统的下行数据和NR系统的下行数据,分别生成第一确认/不确认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
联合编码模块32对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以生成联合ACK/NAK信号,联合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例如,联合编码可以为对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进行绑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联合编码模块32对第一ACK/NAK信号和第二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大于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联合编码模块32在第二ACK/NAK信号的预定位置处补充至少一个比特,以形成第三ACK/NAK信号。第三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联合编码模块32将第三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小于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联合编码模块32对第二ACK/NAK信号中的比特进行“与”运算,以形成第四ACK/NAK信号。第四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将第四ACK/NAK信号和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反馈信号发送模块33上行发送联合ACK/NAK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信号发送模块33在各上行单位调度单元中通过预设频段发送联合ACK/NAK信号,预设频段通过静态或半静态的方式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联合解码模块34。在LTE系统和NR系统中,联合解码模块34根据联合编码的规则分别解码联合ACK/NAK,并根据解码结果进行HARQ进程。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联合编码将LTE系统和NR系统的ACK/NAK信号聚合为一个联合ACK/NAK信号,并通过一个上行信道进行发送。从而提高了资源使用率,解除了下行调度限制,实现了LTE系统和NR系统下行的灵活调度与发送。
图4示出本发明的上行反馈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上行反馈装置4包括:存储器41以及耦接至该存储器41的处理器42,处理器42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41中的指令,执行本发明中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上行反馈方法。
存储器41例如可以包括系统存储器、固定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等。系统存储器例如存储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数据库以及其他程序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行反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了避免遮蔽本发明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发明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发明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上行反馈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长期演进LTE系统的下行数据和新无线接入技术NR系统的下行数据,分别生成LTE系统的第一确认/不确认ACK/NAK信号和NR系统的第二ACK/NAK信号;
对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以生成联合ACK/NAK信号,所述联合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LTE系统的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
上行发送所述联合ACK/NAK信号;
所述联合编码包括:
对LTE系统的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NR系统的所述第二ACK/NAK信号进行绑定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反馈方法,其中,所述绑定处理包括: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反馈方法,其中,所述绑定处理包括: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预定位置处补充至少一个比特,以形成第三ACK/NAK信号,所述第三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
将所述第三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行反馈方法,其中,所述绑定处理包括: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小于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ACK/NAK信号中的比特进行“与”运算,以形成第四ACK/NAK信号,所述第四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
将所述第四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上行反馈方法,其中,
在各上行单位调度单元中通过预设频段发送所述联合ACK/NAK信号,所述预设频段通过静态或半静态的方式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上行反馈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LTE系统和所述NR系统中,根据所述联合编码的规则分别解码所述联合ACK/NAK,并根据解码结果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
7.一种上行反馈装置,包括:
反馈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长期演进LTE系统的下行数据和新无线接入技术NR系统的下行数据,分别生成LTE系统的第一确认/不确认ACK/NAK信号和NR系统的第二ACK/NAK信号;
联合编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进行联合编码以生成联合ACK/NAK信号,所述联合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LTE系统的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
反馈信号发送模块,用于上行发送所述联合ACK/NAK信号;
所述联合编码为对LTE系统的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NR系统的所述第二ACK/NAK信号进行绑定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反馈装置,其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二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反馈装置,其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预定位置处补充至少一个比特,以形成第三ACK/NAK信号,所述第三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将所述第三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行反馈装置,其中,
所述联合编码模块在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小于所述第二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ACK/NAK信号中的比特进行“与”运算,以形成第四ACK/NAK信号,所述第四ACK/NAK信号的比特数与所述第一ACK/NAK信号的比特数相同,将所述第四ACK/NAK信号和所述第一ACK/NAK信号中相对应位置的比特进行“与”运算。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上行反馈装置,其中,
所述反馈信号发送模块在各上行单位调度单元中通过预设频段发送所述联合ACK/NAK信号,所述预设频段通过静态或半静态的方式决定。
12.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上行反馈装置,还包括:
联合解码模块,用于在所述LTE系统和所述NR系统中,根据所述联合编码的规则分别解码所述联合ACK/NAK,并根据解码结果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
13.一种上行反馈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装置中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反馈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反馈方法。
CN201710710840.0A 2017-08-18 2017-08-18 上行反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4127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0840.0A CN109412760B (zh) 2017-08-18 2017-08-18 上行反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0840.0A CN109412760B (zh) 2017-08-18 2017-08-18 上行反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2760A CN109412760A (zh) 2019-03-01
CN109412760B true CN109412760B (zh) 2021-11-26

Family

ID=65455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10840.0A Active CN109412760B (zh) 2017-08-18 2017-08-18 上行反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1276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11A (zh) * 2008-12-29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载波升级系统中反馈ack/nack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23219A (zh) * 2011-06-16 201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ack的反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301720A (zh) * 2015-05-14 2017-01-0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6246A2 (ko) * 2010-04-04 2011-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028176B2 (en) * 2015-03-14 2018-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across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511A (zh) * 2008-12-29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载波升级系统中反馈ack/nack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23219A (zh) * 2011-06-16 2011-10-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ack的反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301720A (zh) * 2015-05-14 2017-01-0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RQ-ACK bundling for MTC,R1-1610390;Ericsson;《3GPP TSG-RAN WG1 #86bis》;2016101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2760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08711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機器
US104993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data fra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976318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1852399B1 (ko) 시분할 복신 시스템에서 응답 신호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85551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US10972228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190627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 노드, 무선 디바이스 및 수행 방법
KR20170115049A (ko) 효율적인 ack/nack 송신
CN109716696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管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KR20180018188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디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EP3440790B1 (en) Radio-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WO201511445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l transmission feedback for mtc ue
US20150249525A1 (en)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US10516463B2 (en)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transmission time offset of a feedback message
US2014003866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Code Block
WO2014036904A1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传输信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9412760B (zh) 上行反馈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9008070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