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6696A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管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管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6696A
CN109716696A CN201780046428.1A CN201780046428A CN109716696A CN 109716696 A CN109716696 A CN 109716696A CN 201780046428 A CN201780046428 A CN 201780046428A CN 109716696 A CN109716696 A CN 109716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rminal
transmission
base station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64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6696B (zh
Inventor
卢勋东
郭莹宇
吕贞镐
吴振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16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6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6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6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会聚支持超越第四代(4G)系统的更高数据速率的第五代(5G)通信系统和物联网(IoT)技术的通信方法和系统。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基于5G通信技术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智能服务,诸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联网汽车、医疗保健、数字教育、智能零售、安全和安保服务。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管理混合自动重传(HARQ)过程的方法包括:确认对应于第一服务的第一数据和对应于第二服务的第二数据是否彼此冲突。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与所述第二数据彼此冲突,则基于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索引和物理资源块(PRB)的数目确定是否翻转新数据指示符(NDI),以及根据所确定的结果重新发送所述NDI和所述第一数据。

Description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管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各种实施例涉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针对数据通信和应急通信的 共存管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满足自部署4G通信系统以来增长的对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已经努 力开发改进的5G或准5G(pre-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准5G通信系统也 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考虑在更高频率(毫米波)频带(例如60GHz 频带)中实现5G通信系统以便获得更高的数据速率。为降低无线电波的传播 损耗并增加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了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 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大规模天线技术。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高级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 (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 通信、协调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正在进行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 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FSK和QAM调 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以及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 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代码多址(SCMA)。
作为在其中人类生成和消费信息的以人为中心的连接网络的互联网现 在正在向物联网(IoT)发展,其中,在IoT中,分布式实体(诸如物件)在没有 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交换和处理信息。作为通过与云服务器连接的IoT技术和 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结合的万物互联网(IoE)已经出现。作为技术要素,对于IoT 实施,需要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 技术”和“安全技术”,最近已研究了传感器网络、机器对机器(M2M)通信、机 器类通信(MTC)等。这样的IoT环境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服务,其通过收集和分析在连接物件之间产生的数据来为人类生活创造新的价值。通过现 有的信息技术(IT)与各种工业应用之间的融合和结合,IoT可应用于包含智 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 智能家电和先进医疗服务等的多个领域。
与此一致的是,已经进行了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的各种尝试。 例如,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类通信(MTC)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的技术 可以通过波束成形、MIMO和阵列天线来实现。作为上述大数据处理技术的 云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应用也可以被认为是5G技术和IoT技术之间的 融合的示例。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讨论的不足,首要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于通过提供在异构服务 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共存的方法,管理能够满足依据每个服务的要求并有效使 用频率-时间资源的HARQ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目标不限于上述目标。也就是说,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通过以下描述清楚理解上面没有提到的其它目标。
本公开各种实施例关注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管理混合 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的方法,包括:确认对应于第一服务的第一数据 和对应于第二服务的第二数据是否彼此冲突;如果确定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之间彼此冲突,则基于调制和编码方案(下文中,MCS)索引和物理资源块(下 文中,PRB)的数目确定是否翻转(toggle)新数据指示符(下文中,NDI);以及 根据所确定的结果重发NDI和第一数据。
第一服务可以是增强移动宽带(eMBB)服务或者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 (mMTC)服务,而第二服务可以是超可靠低延迟通信服务。
所述重发可包括:如果MCS索引大于第一阈值并且PRB的数目大于第 二阈值,则在翻转NDI后重发第一数据,如果MCS索引小于第一阈值并且 PRB的数目小于第二阈值,则在不翻转NDI的情况下重发第一数据。
所述重发可包括:如果使用MCS索引计算的代码块的数目(下文中,CB) 和PRB的数目大于第三阈值,则在翻转NDI后重发第一数据,如果使用 MCS索引计算的CB和PRB的数目小于第三阈值,则在不翻转NDI的情况 下重发第一数据。
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彼此冲突,则向终 端发送第二数据并从终端接收对于第一数据的NACK。
本公开各种实施例关注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管理HARQ过程的 基站,包括:收发器,其发送/接收信号;控制器,其执行控制以确认对应于 第一服务的第一数据和对应于第二服务的第二数据是否彼此冲突;如果确定 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彼此冲突,则基于MCS索引和PRB数目确定是否翻转 NDI;并根据确定结果重发NDI和第一数据。
本公开各种实施例关注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管理 HARQ过程的方法,包括:如果对应于第一服务的第一数据和对应于第二服 务的第二数据彼此冲突,则从基站接收第二数据并对其进行检测;如果基站 基于MCS索引和PRB的数目确定是否翻转NDI,则根据确定结果接收NDI 和第一数据。
本公开各种实施例关注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管理HARQ过程 的终端,包括:收发器,其发送/接收信号;控制器,其执行控制以如果对应 于第一服务的第一数据和对应于第二服务的第二数据彼此冲突则从基站接 收第二数据并对其进行检测,如果基站基于MCS索引和PRB的数目确定是 否翻转NDI,则根据来自基站的确定结果接收NDI和第一数据。
本公开各种实施例关注提供一种基站的数据发送方法,包括:向终端发 送包含第一类型数据的至少一个代码块的第一传输块;生成指示在终端中是 否组合第一传输块中包含的代码块的指示符;以及向终端发送指示符,其中 所述指示符可指示在终端中第一传输块中包含的至少一个代码块是否需要 与先前传输或重发的传输块组合。
本公开各种实施例关注提供一种基站的数据接收方法,包括:从基站接 收包含第一类型数据的至少一个代码块的第一传输块;从基站接收指示符, 所述指示符指示在终端中是否组合第一传输块中包含的代码块;并基于指示 符组合所述第一传输块,其中,所述指示符可指示在终端中第一传输块中包 含的至少一个代码块是否需要与先前传输或重发的传输块组合。
本公开各种实施例关注提供一种发送数据的基站,包括: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用于执行控制以向终端发送包含第一类型数据的至少一个代码块的 第一传输块,生成指示在终端中是否组合第一传输块中包含的代码块的指示 符,并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符,其中,所述指示符可指示在终端中第一传输 块中包含的至少一个代码块是否需要与先前传输或重发的传输块组合。
本公开各种实施例关注提供一种接收数据的终端,包括: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用于执行控制以从基站接收包含第一类型数据的至少一个代码块的 第一传输块;接收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在终端中是否组合第一传输块中 包含的代码块;并基于指示符组合第一传输块,其中,所述指示符可指示在 终端中第一传输块中包含的至少一个代码块是否需要与先前传输或重发的 传输块组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管理HARQ过程的方法和装置可提供在异构服务 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共存的方法以满足依据每一服务的要求,从而降低传输时 间的延迟并有效使用频率-时间资源。
在进行以下的详细描述之前,阐述本专利文件中使用的某些词汇和短语 的定义可能是有利的:术语“包含”和“包括”及其派生词,意指包含而不是限 制;术语“或”是包容性的,意指和/或;短语“与…相关联”和“与之相关联”及 其衍生词可以意味着包括、包括在其中、与之互连、包含、包含于其中、连 接到或与…相连、耦接到或与…耦接、可与…通信、与…合作、交错、并置、 接近、绑定至或与…绑定、具有、具有…的属性等;术语“控制器”意指控制 至少一个操作的任何设备、系统或其部分,这种设备可以用硬件、固件或软 件或其中至少两个的某种组合来实现。应当注意,与任何特定控制器相关联 的功能可以是集中的或分布式的,无论是本地的还是远程的。
此外,以下描述的各种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实现或支持, 每个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形成并且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 术语“应用”和“程序”指的是适于以合适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实现的一个或 多个计算机程序、软件组件、指令集、过程、函数、对象、类、实例、相关 数据或其一部分。短语“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包括任何类型的计算机代码, 包括源代码、目标代码和可执行代码。短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由计 算机访问的任何类型的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硬盘驱动器、压缩盘(CD)、数字视频盘(DVD)或任何其它类型的存 储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排除了传输暂时性的电信号或其它信号的 有线、无线、光学或其它的通信链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其中可 以永久地存储数据的介质和其中可以存储且以后覆写数据的介质,诸如可重 写光盘或可擦除存储器设备。
贯穿本专利文件提供了对某些词语和短语的定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不是大多数情况),这些定义适用于这些被定 义的单词和短语的先前和将来的使用。
有益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用于管理HARQ过程的方法和装置可提供在异构 服务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共存的方法以满足根据每一服务的要求,从而减少传 输延迟并有效使用频率-时间资源。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将会对本公开及其优点有更全面的理解, 其中,相似的参考编号表示相似的部分:
图1图解作为其中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下行链路中发送数据信道或控制 信道的无线资源区的频率时间域的基本结构;
图2图解作为其中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上行链路中发送数据信道或控制 信道的无线资源区的频率时间域的基本结构;
图3图解在频率时间资源中分配被视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服务的 eMBB、URLLC和mMTC的数据的外观的示例;
图4图解其中在频率时间资源中分配被视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服务的 eMBB、URLLC和mMTC的数据的另一外观的示例;
图5图解在LTE/LTE-A中添加CRC到传输块和代码块;
图6图解向代码块和奇偶校验码块添加CRC的过程;
图7图解不同类型服务之间冲突的情况;
图8图解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其中在基站的数据重发中由于与紧急通信 相关的服务而导致生成NACK的情况。
图9图解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依据调制和编码方案索引和物理资源块数 目的代码块映射的示例;
图10图解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管理HARQ的方法;
图12图解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终端的管理HARQ的方法;
图12图解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终端的管理HARQ的方法;
图13图解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终端的管理HARQ的方法;
图14图解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管理HARQ的方法;
图15图解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终端的管理HARQ的方法;
图16图解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和
图17图解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
具体实现方式
以下讨论的图1至图17以及用于描述本专利文件中的本公开的原理的 各种实施例仅通过示例的方式,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定本公开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公开的原理可以在任何适当布置的系统或设备中 实现。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本公开示范实施例的过程中,将省略对本公开所属领 域公知以及不直接与本公开相关的技术内容的描述。省略非必要描述的原因 是使本公开主旨更清楚。
出于同样原因,在附图中,一些组件被夸大、省略或者示意性图解。而 且,每个组件的尺寸不确切地反映其真实尺寸。在每个附图中,相同或相应 的组件通过相同的参考编号来表示。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及其方法的各种优 点和特性将变得清楚。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被 实现为各种形式。所述实施例会使本公开的公开是完整的,并且被提供使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易于理解本公开的范围。因此,本公开将由所附权利要求 来定义。贯穿描述,相似的参考编号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理解,处理流程图以及流程图的组合的每个框可由 计算机程序指令执行。由于计算机程序指令可安装在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 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中,所以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 理装置的处理器运行的这些指令可创建执行流程图的框中描述的功能的方 式。由于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 的计算机可用或可读存储器中以便实现特定方案中的功能,所以计算机可用 或可读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制造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的框 中描述的指令方式的产品。由于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安装在计算机或其他可 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所以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执行一系 列操作步骤以创建由计算机执行的过程以由此运行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 据处理装置也可提供用于执行流程图的框中描述的功能。
另外,每个框可指示包含执行特定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的 模块、部分或代码中的一些。而且,应注意,在一些可替代实施例中,框中 提到的功能发生而不考虑顺序。例如,有时依据相应的功能,顺序图解的两 个框实际上可同时执行,或者以相反的顺序执行。
这里,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单元”表示软件或硬件组件,诸如 FPGA和ASIC,“~单元”执行任何功能。然而,“~单元”的含义不限于软 件或硬件。“~单元”可被配置在可寻址的存储介质中,也可被配置以再现一 个或多个处理器。因此,例如,“~单元”包括组件,诸如软件组件、面向对 象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以及处理器、函数、属性、过程、子例程、 程序代码段、驱动器、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 格、阵列和变量。在组件中提供的功能和“~单元”可被合并为更少的组件 和“~单元”,或者可被划分为更多的组件和“~单元”。另外,组件和“~单 元”也可以被实施为再现在设备或者安全多媒体卡内的一个或多个CPU。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如果确定对与本公开相关 的公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会模糊本公开的主旨,则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而且,以下术语考虑是本公开功能而定义的,可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目的和 实践等改变。因此,应基于贯穿本说明书的内容给出其定义。下文中,基站 是执行对终端的资源分配的主体,可以是eNode B、节点B、基站(BS)、无 线接入单元、基站控制器和网络节点中的至少之一。终端可包括能够执行通 信功能的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计算机或多媒 体系统。在本公开中,下行链路(DL)表示从基站发送到终端的信号的无线传 输通道,上行链路(UL)表示从终端发送到基站的信号的无线传输通道。而且, 下面本公开实施例以LTE或者LTE-A系统为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公开实 施例可应用到具有相似技术背景或信道形式的其他通信系统中。例如,可包 括LTE-A之后发展的5G移动通信技术(5G、新无线、NR)。而且,本领域技 术人员甚至可决定在并不太背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部分改变,将本 公开实施例应用到其他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从早期提供以语音为中心的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发 展为提供高速高质量的分组数据服务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像3GPP的高速 分组接入(HSPA)、长期演进(LTE)或者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E-UTRA)、 3GPP2的高速分组数据(HRPD)和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6e等通信系 统的通信标准。另外,5G或新无线(NR)通信标准正作为5G无线通信系统产 生。
作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代表示例,LTE系统已经在下行链路(DL)中采 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在上行链路(UL)中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 (SC-FDMA)方案。上行链路指用户(UE)或移动站(MS)通过其向基站(eNodeB 或者基站(BS))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链路,下行链路指基站通过其向终 端发送数据或控制信号的无线链路。上述多址方案一般分配并运行时频资源 以用于向每个用户发送数据或控制信息以避免时频资源彼此交叠。也就是说, 建立正交性,由此分开每个用户的数据或控制信息。
如果在初始传输时解码失败,LTE系统已采用在物理层中重发相应数据 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方案。如果接收器不能正确解码数据,则HARQ 方案可使接收器能够向发送器发送通知解码失败的信息(否定应答(NACK)) 以由此使发送器在物理层中重发相应的数据。接收器将由发送器重发的数据 与先前解码失败的数据组合,由此提高数据的接收性能。而且,当接收器正 确解码数据时,通知解码成功的信息(应答(ACK))被发送给发送器以便发送 器发送新数据。
图1图解了作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其中在下行链路中传输数据信道或 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区域的时频域的基本结构。
在图1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域,纵坐标表示频率域。在时域中的最小传 输单元是OFDM符号,其中,Nsymb个OFDM符号102被集在一起以形成一 个时隙106,两个时隙被集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子帧105。时隙的长度为0.5ms, 而子帧的长度为1.0ms。而且,无线帧114是由10个子帧组成的时间域分段。 在频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子载波,其中,整个系统传输带宽由总共NRB DL个子载波104组成。
在时频域中的资源的基本单元是资源元素(RE)112,RE 112可由OFDM 符号索引和子载波索引来表示。资源块(RB)10(或者物理资源块(PRB))通过在 时域中的Nsymb个连续OFDM符号102以及在频率域中的NRB个连续子载波 110来定义。因此,一个RB 108包括Nsymb×NRB个RE 112。
通常,数据的最小传输单元是RB单元。在LTE系统中,通常,Nsymb=7, NRB=12,NRB DL与系统传输带宽成正比。数据速率随分配给终端的RB的数 目成正比例增大。通过定义六个传输带宽来运行LTE系统。
在通过基于频率划分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而运行的FDD系统中,下行 链路传输带宽和上行链路传输带宽可彼此互不相同。信道带宽表示对应于系 统传输带宽的RF带宽。
下面的表1示出在LTE系统中定义的系统传输带宽和信道带宽之间的对 应关系。例如,具有10MHz的信道带宽的LTE系统被配置为50个RB的传 输带宽。
[表1]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在子帧的前N个OFDM符号内传输。通常, N={1,2,3}。因此,在每一子帧中N的数值根据要在当前子帧传输的控制信 息的数目变化。控制信息可包含表示控制信息在多少个OFDM符号上传输 的控制信道传输段指示符、有关下行链路数据或者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 HARQ ACK/NACK信号等等。
在LTE系统中,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从基站向终端发送有关下 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通过不同格式来定义DCI,因此, 可依据该DCI是否是有关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上行链路(UL)授权)和有 关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信息(下行链路(DL)授权),该DCI是否是具有小尺寸 控制信息的紧凑DCI,该DCI是否用于使用多天线的空间复用以及该DIC 是否用于功率控制等来定义DCI格式,并基于DCI格式应用和运行。
例如,作为有关下行链路数据的调度控制信息(DL授权)的DCI格式1 被配置为包含至少以下的控制信息:
-资源分配类型0/1标志:用于通知资源分配方案是类型0还是类型1。 类型0应用位图方案以资源块组(RBG)为单位分配资源。LTE系统中,调度 的基本单位是由时频域资源表示的RB,RBG被配置为多个RB,并且因而 成为类型0方案中的调度的基本单位。类型1在RBG内分配特定RB。
-资源块分配:通知为数据传输分配的RB,依据系统带宽和资源分配方 案来确定所代表的资源。
-调制和编码方案(MCS):通知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制方案和作为要发送的 数据的传输块尺寸。
-HARQ过程数:通知HARQ过程数。
-新数据指示符:通知HARQ初始传输或重传。
-冗余版本:通知HARQ冗余版本。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TPC)命令:通知作为上行链路 控制信道的PUCCH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
DCI经受信道编码和调制过程,接着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CCH)(与下文中所使用的控制信息可互换)或者增强 PDCCH(EPDCCH)(与下文中所使用的增强控制信息可互换)被传输。通常, 每一DCI可通过用被添加循环冗余码校验(CRC)的每一终端的特定无线网络 临时标识符(RNTI)(或终端标识符)独立加扰,经受信道编码,接着被配置为 要发送的独立PDCCH。在时域中,PDCCH在控制信道传输段期间被映射的 同时被发送。PDCCH频域中的映射位置通过每一终端的标识符ID来确定, 并在整个系统的传输带宽上扩展。
下行链路数据通过作为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物理信道的物理下行 链路共享信道(PDSCH)来传输。PDSCH在控制信道传输段之后发送,通过 PDCCH传输的DCI通知有关频域中的详细映射位置、调制方案等的调度信 息。
通过配置DCI的控制信息当中的由5比特组成的MCS,基站通知应用 于要发送给终端的PDSCH的调制方案以及要发送的数据尺寸(传输块尺寸 (TBS))。TBS对应于在针对纠错的信道编码被应用到基站要发送数据(传输块 (TB))之前的尺寸。
LTE系统支持的调制方案是正交相移键控(QPSK)、16正交幅值调制 (QAM)和64QAM。其中相应调制阶数Qm对应于2、4和6。也就是说,对 于QPSK调制,每符号2个比特,对于16QAM调制,每符号4个比特,对 于64QAM调制,每符号6个比特。
通过配置DCI的控制信息当中的由5比特组成的MCS,BS通知MS被 应用到要发送的PDSCH的调制方案以及要发送的传输块尺寸(TBS)。TBS 对应于在针对纠错的信道编码被应用到基站要发送数据(传输块(TB))之前的 尺寸。
LTE系统支持的调制方案是QPSK(正交相移键控)、16QAM(正交幅值调 制)和64QAM。其中各调制阶数(Qm)分别对应于2、4和6。也就是说,在 QPSK调制的情况下,每个符号2比特,在16QAM调制的情况下,每个符 号4比特,在64QAM调制的情况下,每个符号6比特。
图2图解作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上行链路中传输数据信道或控制信道 的无线资源区的时频域的基本结构。
参照图2,横坐标代表时域,纵坐标代表频域。在时域中的最小传输单 元是SC-FDMA符号202,Nsymb个SC-FDMA符号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时隙206, 两个时隙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子帧205。在频域中的最小传输单元是子载波, 其中整个系统传输带宽204由总共NRB DL个子载波组成。NRB DL的值与系统传 输带宽成正比。
在时频域中的资源的基本单元是资源元素(RE)212,可通过SC-FDMA 符号索引和子载波索引来定义。资源块对(RB对)208通过在时域中的Nsymb个连续SC-FDMA符号以及在频率域中的NRB个连续子载波定义。因此,一 个RB由Nsymb×NRB个RE组成。通常,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最小传输单元是 RB单元。PUCCH被映射到对应于1个RB的频率区域并为1个子帧发送。
在LTE系统中,定义作为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物理信道的PDSCH 或作为对应于PDCCH/EPDCCH的包含半持久调度释放(SPS释放)的HARQ ACK/NACK被发送至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的PUCCH或PUSCH的时间关系。 例如,在通过频分双工(FDD)操作的LTE系统中,对应于在第n-4子帧中传 输的PDSCH或者包含SPS释放的PDCCH/EPDCCH的HARQ ACK/NACK 在第n子帧被发送给PUCCH或者PUSCH。
在LTE系统中,下行链路HARQ已采用其中数据重传定时不固定的异 步HARQ方案。也就是说,如果从终端反馈回对由基站发送的初始传输数 据的HARQ NACK,则基站可基于调度操作而自由确定重传数据的重传定时。 终端执行对作为HARQ操作的解码所接收数据的结果的被确定为错误的数 据执行缓冲,并且接着执行与重传数据的组合。
如果终端在子帧n中接收到从基站发送的包含下行链路数据的PDSCH, 则包含下行链路数据的HARQ ACK或者NACK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通过 PUCCH或者PUSCH在子帧n+k中被发送给基站。此时,根据LTE系统的 FDD或时分双工(TDD)以及其子帧设置不同地定义k。例如,在FDD LTE系 统的情况下,k固定为4。在另一方面,在TDD LTE系统的情况下,k可根据子帧设置和子帧数改变。
在LTE系统中,和下行链路HARQ不同,上行链路HARQ已采用其中 数据传输时间固定的同步HARQ方案。也就是说,作为用于上行链路数据 传输的物理信道的PUSCH、在该PUSCH前面的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 PDCCH以及作为对应于该PUSCH的下行链路HARQACK/NACK被发送至 物理信道的物理混合指示信道(PHICH)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定时关系依据 以下规则而固定。
如果在子帧n接收到包含从基站发送的上行链路调度控制信息的 PDCCH或者下行链路HARQ ACK/NACK被发送至的PHICH时,则终端通 过PUSCH在子帧n+k中发送对应于该控制信息的上行链路数据。此时,根 据LTE系统的FDD或者TDD以及其子帧设置不同地定义k。例如,在FDD LTE系统的情况下,k固定为4。另一方面,在TDD LTE系统的情况下,k 可根据子帧设置和子帧数改变。
而且,如果在子帧i从基站接收到传送下行链路HARQ ACK/NACK的 PHICH,则该PHICH对应于由终端在子帧i-k中发送的PUSCH。此时,根 据LTE系统的FDD或者TDD以及其设置不同地定义k。例如,在FDD LTE 系统的情况下,k固定为4。另一方面,在TDD LTE系统的情况下,k可根 据子帧设置和子帧数改变。
基于LTE系统描述无线通信系统,但是本公开内容并不限于LTE系统, 而是可应用到诸如NR和5G之类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服务可分类为诸如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 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之类的类别。eMBB 可被认为是针对高容量数据高速传输的服务,mMTC可被认为是针对终端功 率最小化和多终端接入的服务,而URLLC可被认为是针对高可靠性低延迟 的服务。以上三种服务可用是在LTE系统或者在自LTE系统以来的诸如 5G/NR(新无线、下一代无线)之类的系统中的主要场景。
图3图解了被视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服务的eMBB、URLLC和mMTC 的数据在频率时间资源中被分配的外观示例,所述移动通信系统可表示5G 或NR系统。
图3示出其中在整个系统频带300中分配eMBB、URLLC和mMTC的 数据的外观。如果在特定频带分配和传输eMBB 301和mMTC 309时生成要 发送给终端的URLLC数据303、305和307,则提前分配eMBB 301和mMTC 309的部分被清空,URLLC数据303、305和307可被发送至该被清空的部 分。
在上述服务中的URLLC中,由于短延迟时间非常重要,所以URLLC 数据303、305和307在被分配给eMBB 301被分配至的资源的部分时可被 发送。根据实施例,用于URLLC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可短于用于 eMBB或者mMTC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
如果URLLC在被额外分配给eMBB 301被分配至的资源时被发送,则 可能不在冗余频率时间资源中发送eMBB数据,使得eMBB数据的传输性 能可能被降低。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于URLLC分配而导致发 生eMBB数据传输失败。
图4图解了其中被视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服务的eMBB、URLLC和 mMTC的数据在频率时间资源中被分配的另一外观示例。所述移动通信系统 可表示5G或NR系统。
图4中,整个移动频带400被分段,从而每个子带402、404和406可 用于传输服务和数据。子带可被提前分段并被通知给终端,或者基站可任意 划分子带并在没有有关子带的信息的情况下为终端提供服务。图4示出其中 第一子带402用于eMBB数据传输,第二子带404用于URLLC数据传输, 第三子带406用于mMTC数据传输的示例。根据实施例,用于URLLC传输 的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可短于用于eMBB或mMTC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
图5图了解在LTE/LTE-A中向传输块和代码块附加CRC。
下文中,传输块可与TB互换使用,代码块可与CB互换使用。另外, CRC附加表示循环冗余校验(CRC)附加。
在LTE/LTE-A中,根据发送的空间复用层的数目(NPRB)支持如下表2 中示出的TB尺寸(TBS)表。下表2可表示当空间复用层为1时可用的TBS 表的部分,以及当空间复用层等于或大于2时可用的3GPP TS 36.213的对应 TBS表。
[表2]
另外,参照下表3,可通过由DCI指示的调制和解码系统(下文中,MCS) 索引(IMCS)向终端通知ITBS。
[表3]用于PDSCH的调制和TBS索引表
如上所述,基站根据ITBS和NPRB确定TBS,基于所确定的TB和以 下公式1生成该传输块的CRC,并如图5 503所示将所生成的CRC添加在 该TB后面。
[式1]
gCRC24A(D)=[D24+D23+D18+D17+D14+D11+D10+D7+D6+D5+D4+D+1]
接着,在图5的步骤505中,TB 501和TB CRC 503被分为N个代码 块507、509、511和513(代码块段)。这里,通过TB尺寸、最大代码尺寸 (Z=6144)、CRC长度(L=24)确定N。接着,代码块的CRC基于相应代码块 和以下公式2来生成,并如图5的517、519、521和523添加在CB后面。
[式2]
gCRC24B(D)=[D24+D23+D6+D5+D+1]
接着,基站首先将所生成的代码块(CB)和CB CRC沿着频率轴映射到所 分配的虚拟RB(VRB)并将其发送。作为简单示例,如果所分配VRB的频率 基上的RE的数目等于由一个CB和CB CRC生成的RE的数目,则将如图6 的604进行资源映射。
图6图解将CRC添加到代码块和奇偶校验码块的过程。
在图6中,横坐标指示时间,纵坐标指示频率资源。图6是示意图,其 中CB和CRC之间的位置差值不代表它们被传输的实际RE。根据CB尺寸, 每一CB和CRC可在一到多个OFDM符号上发送。
参照图6,参考编号606和610表示与用于每一CB的现有信道码(第一 信道码)独立的用于纠正CB单元中的错误的附加信道码(外码、第二信道码)。 如果应用第二信道码,则基站可通过使用第二信道码将数据区域604中的相 同位置或者先前期望位置的符号进行编码来生成奇偶符号(步骤602)。所生 成的奇偶符号被映射到奇偶块606并被发送给终端。终端可在由奇偶块支持 的界限内纠正在数据区CB中的错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的服务可分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 机器类型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eMBB可被视为针对 高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的服务,mMTC可被视为针对终端功率最小化和多终 端接入的服务,而URLLC可被视为针对高可靠性低延迟的服务。以上三种 服务是在LTE系统或者自LTE系统以来的诸如5G/NR(新无线、下一代无线) 的系统中的主要场景。
当基站向任意终端在特定传输时间间隔(TTI)中调度对应于eMBB服务 的数据时,如果发生需要在该TTI中发送URLLC数据的情况,则不在其中 已经被调度和发送eMBB数据的频带中发送eMBB数据中的一些,URLLC 数据将在该频带中发送。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所调度的eMBB的终端和接收 所调度的URLLC的终端可以是同一终端或者可以是不同UE。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发生其中被提前调度和发送的eMBB数据中的一些 没有被发送,所以eMBB数据很有可能被损坏。因此,为了降低对eMBB 数据的损坏,有必要确定用于接收调度的eMBB的终端或者接收调度的 URLLC的终端的接收方法。以下所述的eMBB服务被称为第一类型服务, eMBB数据被称为第一类型数据。第一类型服务或者第一类型数据不限于eMBB,甚至可应用到要求高速数据传输或执行宽带传输的情况。而且,URLLC服务被称为第二类型服务,URLLC的数据被称为第二类型数据。第 二类型服务或者第二类型数据不限于URLLC,甚至可对应于要求低延迟或 者高可靠性传输的情况。而且,mMTC服务被称为第三类型服务,mMTC 数据被称为第三类型数据。第三类型服务或者第三类型数据不限于mMTC, 可对应于要求低速、宽覆盖率、低功耗或类似的情形。
为传输以上三种服务或者数据,用于每一类型的物理层信道的结构可以 是不同的。例如,传输时间间隔(TTI)长度、频率资源分配单元、控制信道结 构、数据映射方法等可以不同。
在本公开中,本公开的技术思想将基于以上三种服务和三种数据来描述, 但是本公开的技术思想不限于此,可被应用到更多种服务和相应的数据。
为描述在本公开中提出的方法和装置,可使用现有LTE或者LTE-A系 统中的术语“物理信道和信号”。然而,本公开的内容可应用到除LTE和 LTE-A系统以外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中。
如上所述,本公开定义第一类型服务、第二类型服务以及第三类型服务 的发送和接收操作或者终端和基站的发送和接收操作以用于数据传输,并一 起提出在相同系统内操作接收不同类型服务或数据调度的终端的详细方法。 在本公开中,第一类型终端、第二类型终端和第三类型终端的每一个是接收 第一类型服务、第二类型服务和第三类型服务或数据调度的终端。
下文中,在本公开中,上行链路调度授权信号和下行链路数据信号被称 为第一信号。另外,本公开中,用于上行链路调度授权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 以及用于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的HARQ ACK/NACK被称为第二信号。
在本公开中,如果在从基站发送到终端的信号中,期望从终端得到响应 的信号可以是第一信号,对应于第一信号的终端的响应信号可以是第二信号。 另外,在本公开中,第一信号的服务类型可属于eMBB、URLLC和mMTC 等的类别。
下文中,在本公开中,第一信号的TTI长度表示传输第一信号所花费的 时间长度。另外,在本公开中,第二信号的TTI长度表示产生第二信号所花 费的时间长度。另外,在本公开中,第二信号发送定时是有关终端何时发送 第二信号和基站何时接收第二信号的信息,被称为第二信号发送/接收时间。
下文中,在本公开中,如果假定基站在第n个TTI发送第一信号,终端 在第n+k个TTI中发送第二信号,则基站向终端通知第二信号的传输定时与 通知K值相同。
或者,假定当基站在第n个TTI中发送第一信号时,终端在第n+4+a个 TTI中发送第二信号,则基站向终端通知第二信号的传输定时与通知补偿值 a相同。代替n+4+a,补偿可被定义为诸如n+3+a和n+5+a。下文中,类似 地,甚至与本公开中描述的n+4+a值类似,可通过不同的方法定义补偿值。
本公开的内容可被应用到FDD和TDD系统。
下文中,在本公开中,上位指令是指使用物理层的下行链路数据信道从 基站向终端发送信号或者使用物理层的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从终端向基站发 送信号的方法。
图7图解在不同类型服务之间的冲突情况。
第二类型服务要求等于或小于10-6BLER的高可靠性以及等于或小于 1ms的低延迟。由此,存在有可能不知道是否在第一类型服务或第三类型服 务的频率时间资源被设置或调度时的定时在相应频时资源中发送第二类型 服务的情况。
例如,假定第一类型服务或者第三类型服务的TB如图7的700所示被 CB映射并被初始发送。如果第二类型服务需要在由图7的706所指示的时 间频率资源中发送,则基站发送第二类型服务,而不发送CB#4。因此,接 收到第一类型服务或第三类型服务的终端解码CB#4失败,并向基站报告对 应于NACK的第二信号。
如果接收到第二信号,则基站执行初始发送700的重发以执行HARQ。 如果接收到第一类型服务或第三类型服务的终端接收到重发704,则终端将 由于第二类型服务而导致不能通过CRC校验(解码失败)的CB#4 706与重发 的CB#4 708组合以在此尝试解码。
此时,与不能得到通过将由于信道状况导致不能通过CRC校验的CB#7 710与重发的CB#7组合的编码增益的情况不同,706包含并非终端目标的 数据的第二类型数据,因此,通过不执行组合,更有利于提高接收性能。
然而,由于以TB单元而不是以CB单元支持当前NACK的第二信号, 所以基站不能知道终端报告的NACK是由于与第二类型服务的冲突还是由 于信道状态而生成。另外,由于终端可以以CB单元执行CRC以了解每个 CB的解码是否成功,但是不了解第二类型服务是否被发送,因此不了解任 一CB的解码失败是什么情况。
图8图解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其中在基站的数据重传中由与紧急通信相 关的服务而导致生成NACK的情况。
图8中,假定其中在初始传输时由于信道状态而导致不能执行对某些 CB的解码的情形。下文中,存在以下情况,其中基站针对HARQ执行第一 重发,但是由于第二类型服务而导致在CB#4解码失败,于是基站进行第二 重发。在如图8所示的情况下,终端可了解对于每一CB的解码是否成功, 从而在CB#2的情形下,将跳过对第一重发的解码,在CB#7的情形下,将 通过组合而成功解码。另一方面,在CB#4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最优编码增 益,将执行由于信道导致解码失败发生的初始传输与第二重发部分的组合, 但不执行与由于与第二类型服务冲突而导致解码失败的第一重发部分的组 合。然而,该操作由于图7所述的原因而不被支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可考虑以下方法。
第一方法用于如果发生或预计发生与第二类型服务的冲突,则仅解码最 新的重传。可理解:初始传输或随后的重传之一被认为与第二类型服务冲突, 并且它们(初始传输和随后重传的数据)都被丢弃。
第二方法是用于将发生或预计发生与第二类型服务的冲突的初始传输 或重传从组合中排除的方法。
第三方法是用于在组合时将相应CB从其中发生或预计发生与第二类型 服务的冲突的初始传输或重传中排除的方法。
下文中,本公开将描述执行上述方法之一或上述方法的多种组合的特定 示例。下文中,在本公开中,基于多个示例描述所述示例,然而,所述示例 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所述示例中的至少一个可被同时或综合应用。
<第一示例>
将参考图9、10描述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基于根据条件 的新数据指示符(NDI)翻转的HARQ管理解决所述问题。作为基站翻转要重 传TB的NDI的第一方法,如果终端在与第二类型服务一起发送的TB中报 告了NACK,则基站可重新发送该TB并翻转相应NDI。
终端不知道NACK的原因是否是第二类型服务,但是基站能知道是否 发送所述至少第二类型服务,从而使得终端可根据条件翻转NDI以将重传的 TB识别为初始传输。该条件将在下面详细描述。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 终端将不组合重新发送的数据与由于第二类型服务而导致解码失败的数据。
如果第二类型服务的TB和第一类型(或第三类型)的TB由基站通过翻转 要发送的TB的NDI的第二方法一起发送,则基站可根据条件自动重发相应 的TB并翻转相应NDI,而不等待终端的ACK/NACK报告。在这种情况下, 开销可能增加,但是与第一方法相比,有可能执行快速重传。
如上所述,根据TBS表(MCS和NRPB函数)来确定在所分配的VRB中 的每一CB的资源分配。
图9图解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依据调制和编码方案索引以及物理资源 块的数目的代码块映射的示例。
例如,当设置了高调制和编码方案(下文中,MCS)索引或者设置了大物 理资源块(下文中,PRB)的数目(NPRB)时,生成大量的CB,如图9的900 所示,并且一个CB被分布在一个或小数量的OFDM符号中。
因此,如果在902的频率时间资源中发生与第二类型服务的冲突,则一 个CB中的许多部分丢失的概率高。这意味着相应CB的解码失败的概率高, 如果相应CB解码失败,则终端将为整个TB报告NACK。
另一方面,如果设置了低MCS索引或者设置了小NPRM,则生成少量 的CB,如图9的904所示,其中一个CB被分布在多个OFDM符号中。因 此,如果在频率时间资源906发生与第二类型服务的冲突,则在一个CB中 仅一部分丢失的概率高。这意味着相应CB的解码成功率高。因此,基站可 基于所设置的MCS索引和NPRB确定是否翻转NDI。
图10图解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管理HARQ的方法。
参照图10,终端从基站接收初始传输或者重传,解码该初始传输或者重 传,并根据解码结果向基站报告ACK或者NACK(S1000)。如果解码失败, 则基站从终端被报告NACK并确定由NACK指示的第一类型TB(或第三类 型TB)和第二类型传输是否彼此冲突(S1002)。
然而,如上所述,如果基站不等待终端的ACK/NACK报告,而是根据 特定条件自动重新发送相应的TB,并通过翻转相应的NDI来执行重传,则 基站可不等待终端的ACK/NACK报告。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1000可被省 略。
如果第一类型TB(或者第三类型TB)和第二类型传输彼此不冲突,则基 站可在不翻转NDI的情况下重新发送第一类型(第三类型)TB,以使终端可将 相应TB与重传组合(S1006)。
如果在步骤1002确定第一类型TB(或第三类型TB)和第二类型传输彼此 冲突,则基站可确定NDI是否基于分配给相应第一类型或第三类型TB的 MCS索引和PRB数而被翻转(S1004)。
如果分配给第一类型或第三类型TB的MCS索引和PRB数大于给定阈 值,则一个CB被分布在窄时间域中,从而基站可推测CB CRC由于在终端 中与第二类型服务的冲突而导致失败,从而翻转NDI,并且接着重新发送相 应TB(S1008)。
根据实施例,如果MCS索引大于第一阈值并且PRB的数量大于第二阈 值,则基站可在翻转NDI后重新发送第一数据,而如果MCS索引小于第一 阈值并且PRB的数量小于第二阈值,则基站可在不翻转NDI的情况下重新 发送第一数据。
根据另一实施例,如果使用MCS索引计算的代码块(CB)的数目和PRB 的数目大于第三阈值(例如,2),则基站可在翻转NDI后重新发送第一数据, 如果使用MCS索引计算的代码块(CB)的数目和PRB的数目为第三阈值,则 基站可在不翻转NDI的情况下重新发送第一数据。
通过将相应TB视为初始传输将允许终端不组合由与第二类型服务冲突 而导致的解码失败的部分。根据以上描述,如果MCS和PRB小于给定阈值, 则一个CB被分布在宽时间域中,使得基站将推断出由与第二类型服务的冲 突而导致的CB CRC检验将成功从而在不翻转NDI的情况下重新发送相应 TB(S1006)。通过将相应TB视为重传允许终端组合解码失败的部分。接着, 在步骤1000,如果基站被从终端报告ACK,则可确定相应TB的传输成功,该步骤结束。
将参照图11描述第二实施例。图11图解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例的终端 的管理HARQ的方法。
第二实施例描述基于终端实现的通过有条件组合来管理HARQ的方法。 终端可执行对第二类型服务传输的盲检测并基于该结果确定是否将提前接 收的初始传输或重传与之后接收的重传组合。
如果与相关于数据通信的第一服务对应的第一数据和与相关于紧急通 信的第二服务对应的第二数据在任一频率带宽中同时由终端调度,则终端可 从基站接收第二数据。终端可对第二数据执行盲检测,并根据盲检测结果组 合不与第二数据冲突的至少一个代码块。
第一服务可以是增强移动宽带(eMBB)或者超大机器类型通信(mMTC), 而第二服务可以是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
参照图11,终端可为所接收的TB确定ACK/NACK并向基站发送所确 定的ACK/NACK(S1100)。终端可对CB执行CRC校验(S1102)并对URLLC 执行盲检测(S1104)。如果根据盲检测结果没有检测到URLLC,则终端可组 合所有被NACK的CB(S11060)。如果根据盲检测结果检测到URLLC,则终 端可组合不与URLLC冲突的所有被NACK的CB(S1108)。
为了确定是否要发送第二类型服务,终端可在其中第二类型服务传输被 质疑的区域(其中产生NACK的CB被发送至的频率时间资源)和其他区域(通 过CRC检验的CB被发送至的频率时间资源)之间进行第二类型服务专用序 列或者参考信号检测、信噪比(SNR)对比、对数似然比对比或者相关性对比。
接着,如果在相应CB被发送至的频率时间资源中检测到第二类型服务 专用序列或者参考信号,或者所述对比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定参考,则考虑 由于与第二类型服务相应CB的冲突而导致终端不能执行解码。接着,终端 不执行与被确定为由于与第二类型服务冲突而引起解码失败的CB的组合, 以使相应TB提高解码成功率并避免不必要的额外重发。
基站可在第二类型服务的传输率较高时将同样的冗余版本应用到相应 的TB传输以使终端可易于作出比较。如果基站将相同的冗余版本应用到相 应TB的第A传输和第B传输,则两个传输的第N个CB CB#A_N和CB#B_N 包含相同数据,使得降低由于跳过组合而引起的性能退化,且更容易作出比 较。
将参考图12和13描述第三实施例。图12图解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 终端的管理HARQ的方法。
第三实施例通过经由1比特指示符在第二类型服务传输区域中的HARQ 冲刷/跳过而解决以上问题。本实施例假定环境第二类型服务可被发送至的频 率时间资源区可执行到终端的L1信令或高层(RRC)信令。
如果用于第一类型或第三类型服务传输的频率时间资源区1200大于 URLLC区1202,则与第二类型服务的冲突1204可能在某频率时间资源中发 生。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提供1比特L1信令或1比特RRC信令以用于指 示当执行对于初始传输或重发的重发时1206和1208的控制区域中是否发生 与第二类型服务的冲突1204(或第二类型服务是否被发送)。
例如,如果1比特L1信令或1比特RRC信令为“1”,则可表示第二类 型服务在与相应信令连接的TB被发送至的资源中发送。反之,如果1比特 L1信令或1比特RRC信令为“0”,则可表示第二类型服务不在该资源中发 送。
终端可确定是否将URLLC区1202的CB 1206与不属于URLLC区1202 的频率时间资源中发送的CB 1208组合。
例如,如果终端从基站接收到1比特L1信令或者1比特RRC信令,则 重发1206的先前传输与第二类型服务传输重叠,则终端可不对属于1206的 CB进行组合。另外,终端有可能执行对属于1208的CB的组合。作为另一 示例,如果终端从基站接收到1比特L1信令或者1比特RRC信令,则重发 1206的先前传输与第二类型服务传输重叠,则可能允许终端对所有属于1206 和1208的CB不进行组合。
图13图解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例的终端的管理HARQ的方法。参照图 13,终端可为从基站接收到的TB确定ACK/NACK并向基站发送所确定的 ACK/NACK(S1300)。
如果TB用于重传,则终端可读取从基站发送的用于组合的1比特指示 符以检查是否存在URLLC(S1302)。如果根据1比特指示符检查到不存在 URLLC,则终端可组合所有被NACK的CB(S1304)。如果根据1比特指示 符检查到发送了URLLC,则终端可组合没有与所发送的URLLC区域重叠 的区域中的所有被NACK的CB(S1306)。
将参考图14和15描述第四实施例。图14图解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 管理HARQ的方法。
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多比特指示符的对于每一CB或CB子集的HARQ 冲刷/跳过(HARQ flusing/skipping)信令而解决所述问题。
在第四实施例中,除了其中可以传输第二类型服务的频率时间资源区的 设置信息,基站还通过由多个比特组成的L1信令通知终端是否进行对于每 一CB或CB子集的组合。
图14是示出其中使用3比特L1指令的情况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可 能允诺发信号通知指示是否组合第一CB子集的第一比特、指示是否组合第 二CB子集的第二比特、指示是否组合第三CB子集的第三比特。以上可易 于变换为使用不同数目的位图的情况。如果TB在任意传输定时由多个CB 组成,则每一CB根据预定规则被映射到CB子集中的一个。
例如,如果在相应的传输定时,TB被分为总共N个CB,则由M个比 特组成的位图中的每一比特允许前(M-1)个比特中的每一比特指示是否组合 个CB,最后的第M比特指示是否组合N-(M-1)个CB。如 果如图14所示,在相应传输定时,TB被分为总共6个CB并支持总共3个 L1信令,则第一比特1400通知前两个CB 1410和1412是否与先前的传输 组合,第二比特通知接下来的两个CB 1414和1416是否与前前的传输组合, 第三比特1404通知最后两个CB 1418和1420是否与线前的传输组合。
在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用于指示是否与第二类型服务冲突的1比特信 令或位图信令在任何TB的重传时与上述含义相同,但是在TB的初始传输 时含义不同。这表示某些现有L1信令可被重新用于通知冲突是否发生。例 如,如果仅有一个传输块在重传情况下被传输,则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仅包含第一传输块的信息(MCS、NDI、冗余版本等)。此时,第二传输块的 载荷可重用于通知冲突是否发生。
图15图解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例的终端的管理HARQ的方法。
参照图15,终端可为从基站发送的TB确定ACK/NACK,并向基站发 送所确定的ACK/NACK(S1500)。
如果TB用于重传,则终端可读取从基站发送的用于组合的M比特指示 符(S1502)。终端可根据M比特指示符组合被NACK的CB(S1504)。具体地 说,如果M比特指示符的特定比特指示执行组合,则终端可将对应于该特 定比特的CB与先前传输的数据组合。
为了执行上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和基站的发送器、接收器和处理 器的每一个如图16和17所示。本公开第一到第四实施例描述执行发送/接收 操作的基站和终端的发送/接收方法确定其他服务和第二类型服务是否彼此 冲突并基于该冲突处理第二信号。为执行发送/接收方法,基站和终端的发送 器、接收器和处理器的每一个需要根据实施例来运行。
图16图解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的内部结构。如图16所示,根据本 公开实施例的终端可包括终端接收器1600、终端发送器1604和终端处理器 1602。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器1600和终端发射器1604总称为收发器。 收发器可从基站接收信号或向基站发送信号。信号可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 为此,收发器可包括:RF发送器,用于上变频并放大发送的信号的频率, RF接收器,用于低噪声放大接收的信号并下变频该频率等。
而且,收发器可通过无线信道接收信号并向终端处理器1602输出所接 收的信号,以及通过无线信道发送从终端处理器1602输出的信号。根据如 上所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终端处理器1602可控制一系列过程以运行终端 1500。例如,终端接收器1600可从基站接收包括第二信号发送定时信息的 信号,终端处理器1602可执行控制以解析第二信号发送时间。接着,终端 发送器1604可在上述定时发送第二信号。
图17图解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站的内部结构。如图17所示,本公开 的基站可包括基站接收器1701、基站发送器1705和基站处理器1703。
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接收器1701和基站发送器1705总称为收发器。 收发器可从终端接收信号或向终端发送信号。信号可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 为此,收发器可包括:RF发送器,用于上变频并放大所发送的信号的频率, RF接收器,用于低噪声放大所接收的信号并下变频该频率等。
而且,收发器可通过无线信道接收信号并向基站处理器1703输出所接 收的信号,以及通过无线信道发送从基站处理器1703输出的信号。根据如 上所述的本公开实施例,基站处理器1703可控制一系列过程以运行基站。 例如,基站处理器1703可执行控制以确定用于处理第二信号的方法,生成 要发送给终端的第二信号信息。接着,基站发送器1705向终端发送第二信 号信息,基站接收器1701根据第二信号执行初始传输和重传的组合。
而且,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基站处理器1703可执行控制以生成包含第 二信号处理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而且,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及附图仅作为特定示例被提 供以帮助本公开的理解,而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也就是说,对于本公开所 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基于本公开技术思想的其他变化示例并不 背离本公开的范围。而且,每一实施例可根据需要来组合和运行。例如,本 公开实施例1和2的一些或实施例3和4的一些可彼此组合以操作基站和终 端。另外,虽然以上实施例基于FDD LTE系统被呈现,但是基于本公开技 术思想的其它改变也适用于诸如TDD LTE和5G或NR之类的其它系统。
如上所述,在本公开中,上行链路授权信号和下行链路数据信号被称为 第一信号,用于上行链路调度授权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和用于下行链路数据 信号的HARQ ACK/NACK被称为第二信号。然而,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 类型仅作为特定示例被提供以便于描述本公开的技术内容和帮助理解本公 开,而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也就是说,很清楚: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也可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思想实践甚至其他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 号。
虽然利用示范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可以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暗示 各种变化和修改。可以理解,本公开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这样的 变化和修改。

Claims (14)

1.一种基站的数据发送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包含第一类型数据的至少一个代码块的第一传输块;
生成与在终端中的组合相关的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在终端中在所述第一传输块中包含的至少一个代码块是否需要与先前发送或重发的传输块组合;以及
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中,生成指示符包括:确定在终端中被映射到其中第一类型数据和第二类型数据彼此重叠的资源的代码块彼此不组合。
3.一种终端的数据接收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包含第一类型数据的至少一个代码块的第一传输块;
从基站接收与在终端中的组合相关的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在终端中在第一传输块中包含的至少一个代码块是否需要与先前发送或重发的传输块组合;以及
基于指示符执行第一传输块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中,被确定在终端中不组合的代码块是被映射到其中第一类型数据和第二类型数据彼此重叠的资源的代码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或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中,如果指示符为M比特并且代码块的数目为N,则指示符的M-1个比特的每一个指示是否组合个代码块,最后的第M比特指示是否组合个代码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或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中,所述指示符通过L1信令来传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或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中,第一类型数据是用于增强移动宽带(eMBB)服务或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服务的数据,而第二类型数据是用于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服务的数据。
8.一种发送数据的基站,包括:
收发器,其发送和接收信号;
处理器,其与所述收发器耦接,并且被配置为:
向终端发送包含第一类型数据的至少一个代码块的第一传输块;
生成与在终端中的组合相关的指示符,该指示符指示在终端中在第一传输块中包含的至少一个代码块是否需要与先前发送或重传的传输块组合;以及
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在终端中被映射到其中第一类型数据和第二类型数据彼此重叠的资源的代码块彼此不组合。
10.一种接收数据的终端,包括:
收发器,其发送和接收数据;
处理器,其与所述收发器耦接,并且被配置为:
从基站接收包含第一类型数据的至少一个代码块的第一传输块;
接收与终端中的组合相关的指示符,所述指示符指示在终端中在第一传输块中包含的至少一个代码块是否需要与先前发送或重传的传输块组合;以及
基于指示符组合所述第一传输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被确定为在终端中不组合的代码块是被映射到其中第一类型数据和第二类型数据彼此重叠的资源的代码块。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或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如果指示符为M比特,并且代码块的数目为N,则指示符的M-1个比特的每一个指示是否组合个代码块,最后的第M比特指示是否组合N-(M-1)个代码块。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或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指示符通过L1信令来传输。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或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类型数据是用于增强移动宽带(eMBB)服务或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服务的数据,而第二类型数据是用于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服务的数据。
CN201780046428.1A 2016-07-28 2017-07-21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管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716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96448A KR20180013171A (ko) 2016-07-28 2016-07-28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프로세스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6-0096448 2016-07-28
PCT/KR2017/007914 WO2018021768A1 (en) 2016-07-28 2017-07-2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6696A true CN109716696A (zh) 2019-05-03
CN109716696B CN109716696B (zh) 2023-01-03

Family

ID=61010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6428.1A Active CN109716696B (zh) 2016-07-28 2017-07-21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管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637613B2 (zh)
EP (1) EP3476072B1 (zh)
KR (1) KR20180013171A (zh)
CN (1) CN109716696B (zh)
WO (1) WO201802176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8616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915373A (zh) * 2022-03-28 2022-08-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ir-harq的scma加窗联合检测和译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13171A (ko) * 2016-07-28 2018-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프로세스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US10135591B2 (en) * 2016-08-19 2018-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URLLC communications in new radio
JP6921190B2 (ja) * 2016-09-30 2021-08-18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の送信および検出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9644071B (zh) * 2016-09-30 2022-04-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urllc中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35433B (zh) * 2016-12-15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8365929B (zh) * 2017-01-26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667173B2 (en) * 2017-02-13 2020-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retransmission repetition co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412733B2 (en) * 2017-02-17 2019-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based retransmission using mixed-duration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EP4135236B1 (en) 2017-03-08 2023-10-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54345B2 (en) * 2017-08-10 2020-02-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dicating retransmitted codeblock groups in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9030734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A SIZE OF TRANSPORT BLOCKS FOR CODE BLOCKS OF EQUAL SIZE
US11316611B2 (en) * 2018-02-16 2022-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pac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essages
US10615916B2 (en) 2018-04-06 2020-04-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transmission of failed transport blocks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1411693B2 (en) 2018-04-09 2022-08-09 Google Llc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uplink multiplexing assisted by shared grant-free transmission
US10680745B2 (en) * 2018-04-11 2020-06-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lind detection of preempted resources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EP3963778A1 (en) * 2019-05-03 2022-03-0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US11316616B2 (en) * 2020-02-21 2022-04-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straint-based code block interleaver for data aided receivers
CN111866933B (zh) * 2020-09-02 2022-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模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595693A (zh) * 2021-07-26 2021-11-02 大连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有效信噪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CN117859281A (zh) * 2021-08-21 2024-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处理基于竞争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2338A (zh) * 2010-02-02 2012-10-17 诺基亚公司 用于无线回程链路上的多个传输块的资源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314655A1 (en) * 2011-06-13 2012-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harq and network coding
CN103248454A (zh) * 2012-02-10 2013-08-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解码方法及解码装置、通信终端
CN104144043A (zh) * 2013-05-09 2014-11-1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合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206103T3 (es) 2000-05-17 2004-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odo arq (peticion automatica de retransmision) hibrido para transmision de datos en paquetes.
US7376879B2 (en) * 2001-10-19 2008-05-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AC architect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supporting H-ARQ
US6901063B2 (en) * 2002-05-13 2005-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delivery in conjunction with a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1507352B1 (en) * 2003-08-14 2007-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ime monitoring of packet retransmissions during soft handover
DE60306519T2 (de) * 2003-08-14 2006-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Synchronisation von Basisstationen während Soft-Handover
KR101058729B1 (ko) * 2004-05-19 2011-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망을 이용하여 음성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음성 패킷 데이터를 효율적으로처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EP1832025A4 (en) * 2004-12-27 2011-01-05 Lg Electronics Inc SUPPORT OF A HYBRI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REQUIREMENTS IN A RADIO ACCESS SYSTEM WITH ORTHOGONAL FREQUENCY MULTIPLEX ACCESS
KR101298265B1 (ko) 2006-07-07 2013-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 수신 방법 및 패킷 전송 방법
US8937911B2 (en) * 2006-08-31 2015-01-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214711B2 (en) 2006-12-28 2012-07-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xt data indicator handling
KR101192625B1 (ko) * 2008-03-20 2012-10-18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모바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반영구적으로 할당된 패킷 전송 자원들에 대한 새 데이터 표시자 플래그
US20090276675A1 (en) * 2008-05-05 2009-11-05 Jussi Ojala Signaling of redundancy version and new data indication
EP2214340A1 (en) * 2009-01-30 2010-08-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HARQ operation for macro-diversity transmissions in the downlink
US8386875B2 (en) * 2009-08-07 2013-02-2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HARQ operations during transmission mode changes
EP2360866A1 (en) * 2010-02-12 2011-08-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ponent carrier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using resource assignments
US8848672B2 (en) * 2010-02-23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plink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KR101681148B1 (ko) * 2010-04-09 2016-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harq 운용 방법
WO2011154051A1 (en) * 2010-06-11 2011-12-15 Abb Research Ltd An energy efficient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a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EP2501057A1 (en) * 2011-03-17 2012-09-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Dynamic PUSCH deactivation/activation for component carriers of a relay node
EP2738966B1 (en) * 2011-07-25 2018-09-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745182B2 (ja) * 2011-11-23 2015-07-0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制御情報伝送/獲得方法及び装置
JP6239534B2 (ja) * 2012-03-05 2017-11-29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多重制御チャネルタイプにおける制御チャネルタイプの検出に対応するharq−ack信号送信
WO2013133576A1 (ko) * 2012-03-06 2013-09-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device to device, d2d) 통신을 위한 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017850A1 (ko) * 2012-07-25 2014-0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958349B2 (en) * 2012-10-25 2015-02-17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change of the TDD UL/DL configuration in LTE systems
CN104756570A (zh) * 2012-10-31 2015-07-01 美国博通公司 针对切换操作将来自多个harq处理的数据进行多路复用传输
US11357022B2 (en) 2014-05-19 2022-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tilizing thin control
US11057921B2 (en) * 2014-10-01 2021-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coverage for user equipments
WO2016060598A1 (en) * 2014-10-13 2016-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Harq feedback reporting based on mirrored information copied from resource-assignment message
EP3249993A4 (en) 2015-01-23 2018-03-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data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79665B2 (en) * 2015-01-29 2018-09-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s
KR20180034494A (ko) 2015-08-20 2018-04-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10841044B2 (en) * 2015-09-22 2020-11-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kipping an UL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313168B2 (en) * 2015-12-11 2019-06-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hanne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hannel
US11032031B2 (en) * 2016-01-18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LLR buffer and reordering buffer management
US11129152B2 (en) * 2016-02-04 2021-09-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0524237B2 (en) * 2016-03-07 2019-12-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signaling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services i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382169B2 (en) * 2016-04-01 2019-08-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ARQ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EP3226456B1 (en) * 2016-04-01 2020-06-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synchronous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KR20180135479A (ko) * 2016-04-20 2018-12-20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뉴 라디오에서의 물리 채널들
US10243642B2 (en) * 2016-04-22 2019-03-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KR101995435B1 (ko) * 2016-04-22 2019-07-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ack/nack 신호를 전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367677B2 (en) * 2016-05-13 2019-07-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2473313B1 (ko) * 2016-06-08 2022-12-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 서비스의 제어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4346116A3 (en) * 2016-06-15 2024-05-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US10362565B2 (en) * 2016-06-29 2019-07-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receiving uplink signal
US10541785B2 (en) * 2016-07-18 2020-0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durations
KR20180013171A (ko) * 2016-07-28 2018-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프로세스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55797B1 (ko) * 2016-08-09 2022-01-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660009B2 (en) * 2016-08-12 2020-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age and indication of HARQ packet transmissions and parameters for URLLC in NR
EP4135236B1 (en) * 2017-03-08 2023-10-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58394B2 (en) * 2017-03-10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indication channelization designs
US11219017B2 (en) * 2017-03-16 2022-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different ser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3603259B1 (en) * 2017-03-20 2021-05-26 Convida Wireless, LLC Scheduling and control in new radio using preemption indication
US10567142B2 (en) * 2017-03-23 2020-02-18 Apple Inc. Preemption indicators and code-block-group-based retransmission techniques for multiplexing different services on physical layer frames
CN110870238A (zh) * 2017-05-16 2020-03-06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灵活的重传过程缓冲管理
WO2018231854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Procedures, user equipments and base stations for code block group-based transmission
US10673566B2 (en) * 2017-09-07 2020-06-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termining DCI format
US10820342B2 (en) * 2018-02-13 2020-10-2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scheduling of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10680745B2 (en) * 2018-04-11 2020-06-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lind detection of preempted resources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WO2020067782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groupcast feedback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167088A1 (en) * 2019-02-15 2020-08-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of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2338A (zh) * 2010-02-02 2012-10-17 诺基亚公司 用于无线回程链路上的多个传输块的资源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314655A1 (en) * 2011-06-13 2012-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harq and network coding
CN103248454A (zh) * 2012-02-10 2013-08-1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解码方法及解码装置、通信终端
CN104144043A (zh) * 2013-05-09 2014-11-1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合并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等: "Punctured Scheduling for Low Latency Transmissions", 《3GPP TSG-RAN WG1 #85,R1-165381》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8616A (zh) * 2019-08-1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98616B (zh) * 2019-08-15 2022-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915373A (zh) * 2022-03-28 2022-08-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ir-harq的scma加窗联合检测和译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37613B2 (en) 2020-04-28
US20200259596A1 (en) 2020-08-13
WO2018021768A1 (en) 2018-02-01
US20180034596A1 (en) 2018-02-01
EP3476072A1 (en) 2019-05-01
KR20180013171A (ko) 2018-02-07
EP3476072B1 (en) 2022-08-31
CN109716696B (zh) 2023-01-03
EP3476072A4 (en) 2019-07-10
US11569943B2 (en)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6696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管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EP3673607B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equipment
KR10266620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및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12190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31410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harq-ack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2398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90095326A (ko)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542993B1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07584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 서비스간 공존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18188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디코딩 방법 및 장치
CN109845169B (zh) 发送和接收多个定时传输方案的方法和装置
KR10231577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시간 식별 방법 및 장치
CN113541869B (zh) 通信系统中的终端、基站及其执行的方法
CN109906575A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1118412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perating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0230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ata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447190A (zh) 用于harq-ack反馈的指示
CN109845174A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检测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16119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11615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harq-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242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1009370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승인 기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7737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타이밍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05179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승인 기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23006031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기적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