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0610A - 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10610A CN109410610A CN201811175274.9A CN201811175274A CN109410610A CN 109410610 A CN109410610 A CN 109410610A CN 201811175274 A CN201811175274 A CN 201811175274A CN 109410610 A CN109410610 A CN 1094106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section
- green wave
- green
- phase difference
- di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7—Controlling traffic signals
- G08G1/081—Plural intersections under common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信号控制中干线绿波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包括如下步骤:1)收集交叉口的数量、干线绿波速度和各交叉口之间的距离;2)计算最佳周期和绿信比,并寻找初始周期;3)计算正向距离和反向距离;4)以首交叉口为基准,计算给定绿波速度下的间隔时间;5)调整各交叉口的相位差,以达到最大绿波带宽。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在干线多交叉口实际情况下,在任意拟定的绿波带速度下的各交叉口的最佳相位差及相对应的正向反向绿波宽度,具有易于实施,更符合车辆行驶规律及准确求解绿波开始于绿灯起始条件下的使干道绿波带宽最大的协调控制配时方案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信号控制中干线绿波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城市道路网干道的交叉口基本实现了信号控制技术,然而各交叉口单独控制的单点控制模式会造成车辆在交叉口处的频繁停车,导致路网运行效率低下和出行延误增大等交通问题,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把一条干线上的相邻交叉口的交通信号统一加以协调控制,从而减少干线上车流的交通延误和停车,对于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绿波交通”是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所谓“绿波交通”,就是指车流沿某条主干道行驶过程中,连续得到一个接一个的绿灯信号,畅通无阻地通过沿途所有交叉口,这种连续绿灯信号“波”是通过对沿线交叉口统一配时的优化协调设计来实现的。
目前市场上的调节方法并不多,例如中国专利CN 103632555B中公开了一种基于绿波带宽度最大化的干道绿波协调控制配时方法,该方法具备能够准确求得使干道双向绿波带宽最大的协调控制配时方案,更易于实际使用,但是实际上驾驶员通常在绿灯起始即起步,并不在绿波带范围内,然后在下一个交叉口依旧红灯停车,严重时会迫使后继的绿波带车辆的减速行驶,从而降低绿波带的效果,使得绿波的通行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具备使干线绿波宽度最大化、计算简便、易于工程应用的干道绿波协调控制等优点,解决了实际上驾驶员通常在绿灯起始即起步,并不在绿波带范围内,然后在下一个交叉口依旧红灯停车,严重时会迫使后继的绿波带车辆的减速行驶,从而降低绿波带的效果,使得绿波的通行效果大打折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使干线绿波宽度最大化、计算简便、易于工程应用的干道绿波协调控制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该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干线上交叉口的数量N,干线绿波带速度V,干线上各交叉口之间的距离(从本交叉口的停车线到下一交叉口的停车线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交叉口的距离)参数Disti;
2)计算基于现有车流量和交叉口几何参数的情况下的单点控制最佳周期 Ci和绿信比Gi,设干线上首尾交叉口的距离为Dist,则理想情况下的行驶时间T=Dist/V,取各交叉口的周期最大值C0=max(Ci),并从此值开始,寻找2T/C 近似为某整数的C,这个C默认为当前干线的公共周期;
3)第一个交叉口为首交叉口,计算随后的交叉口离首交叉口的距离,记为正向距离Forwardi;以最后一个交叉口为首交叉口,依次计算其它交叉口离最后一个交叉口的距离,记为反向距离Backwardi;
4)不失一般性,可以设首个交叉口的绿波相位差为零,并以此为基础,可以计算得到按设定的行驶速度经过其它交叉口的间隔时间ForwardTi;
5)先假定最后一个交叉口的相位差为其间隔时间,并假定反向行驶的初始时刻也为ForwardTN,即BackwardTN=ForwardTN;
6)基于当前设定的绿波带速度V和当前各交叉口与最后一个交叉口的距离Backwardi,计算各交叉口的反向绿波起始时间BackwardTi;
7)综合各交叉口的绿时长、正向绿波起始时间ForwardTi、反向绿波起始时间BackwardTi,计算在此情况下本交叉口的最佳相对相位差Diffi和此时的交叉口绿波宽度GWi;
a)令反向绿波起始时间与正向绿波起始时间之差并除以交叉口周期为 gap,即可令gap=(BackwardTi-ForwardTi)%C;
b)若gap小于当前交叉口的绿时长,则可设定当前交叉口相位差为正向绿波时间除以周期的余数,即Diffi=ForwardTi%C,此条件下,正向绿波宽为 gap,反向绿波宽为Gi-gap;
c)若gap<C-Gi,则当前交叉口不满足双向绿波条件,必须重新设定,若 gap>C-Gi,则正向绿波宽可设定为wid1,相应地可求得当前交叉口的相位差为Diffi=(ForwardTi-(Gi-wid1))%C,此时,正向绿波宽为wid1=gap-(C-Gi),反向绿波宽为gap;
8)求得所有交叉口的相位差Diffi和正向绿波宽wid1、反向绿波宽wid2 后,令总体绿波宽wid=min(wid1,wid2),保存当前的绿波宽度wid;
9)减少最后一个交叉口的相位差DiffN=DiffN-1,并再次重复过程7)、8),重新计算新的绿波宽度,并与以前所得的绿波宽度比较,保留较大值,一直重复此过程GN次;
10)调整绿波带速度值,并重复4)至9)过程,以求得最大的绿波宽度,可以根据需要在设定限速值附近3~5km/h范围内进行求解,以解得最大的绿波宽度wid和相应的各交叉口的相对相位差Diffi。
优选的,所述步骤4~6)根据绿波带速度和交叉口间距计算正向和反向绿波带起始时间;所述步骤7)根据正向和反向的绿波带起始时间计算各交叉口的相位差;所述步骤10)在设定绿波带附近寻找最佳绿波带所对应的交叉口相位差。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传统的干线绿波控制数解法不易于工程实施,未考虑车辆在交叉口绿灯亮即起步,且起始车流密集的实际情况,未考虑机动车行驶过程中的实际延误,将交叉口的车辆通行理想化为所有时刻随机到达,造成实际绿波控制效果不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可以满足干线多交叉口实际情况下,在任意拟定的车辆行驶速度条件下的各交叉口的最佳相位差及相对应的正向反向绿波宽度,具有易于实施,更符合实际车辆行驶规律及准确求解绿波开始于绿灯起始条件下的使干道绿波带宽最大的协调控制配时方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时距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时距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时距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该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干线上交叉口的数量N,干线绿波带速度V,干线上各交叉口之间的距离(从本交叉口的停车线到下一交叉口的停车线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交叉口的距离)参数Disti;
2)计算基于现有车流量和交叉口几何参数的情况下的单点控制最佳周期 Ci和绿信比Gi,设干线上首尾交叉口的距离为Dist,则理想情况下的行驶时间T=Dist/V,取各交叉口的周期最大值C0=max(Ci),并从此值开始,寻找2T/C 近似为某整数的C,这个C默认为当前干线的公共周期;
3)第一个交叉口为首交叉口,计算随后的交叉口离首交叉口的距离,记为正向距离Forwardi;以最后一个交叉口为首交叉口,依次计算其它交叉口离最后一个交叉口的距离,记为反向距离Backwardi;
4)不失一般性,可以设首个交叉口的绿波相位差为零,并以此为基础,可以计算得到按设定的行驶速度经过其它交叉口的间隔时间ForwardTi;
5)先假定最后一个交叉口的相位差为其间隔时间,并假定反向行驶的初始时刻也为ForwardTN,即BackwardTN=ForwardTN;
6)基于当前设定的绿波带速度V和当前各交叉口与最后一个交叉口的距离Backwardi,计算各交叉口的反向绿波起始时间BackwardTi;
7)综合各交叉口的绿时长、正向绿波起始时间ForwardTi、反向绿波起始时间BackwardTi,计算在此情况下本交叉口的最佳相对相位差Diffi和此时的交叉口绿波宽度GWi;
a)令反向绿波起始时间与正向绿波起始时间之差并除以交叉口周期为 gap,即可令gap=(BackwardTi-ForwardTi)%C;
b)若gap小于当前交叉口的绿时长,则可设定当前交叉口相位差为正向绿波时间除以周期的余数,即Diffi=ForwardTi%C,此条件下,正向绿波宽为gap,反向绿波宽为Gi-gap;
c)若gap<C-Gi,则当前交叉口不满足双向绿波条件,必须重新设定,若 gap>C-Gi,则正向绿波宽可设定为wid1,相应地可求得当前交叉口的相位差为Diffi=(ForwardTi-(Gi-wid1))%C,此时,正向绿波宽为wid1=gap-(C-Gi),反向绿波宽为gap;
8)求得所有交叉口的相位差Diffi和正向绿波宽wid1、反向绿波宽wid2 后,令总体绿波宽wid=min(wid1,wid2),保存当前的绿波宽度wid;
9)减少最后一个交叉口的相位差DiffN=DiffN-1,并再次重复过程7)、8),重新计算新的绿波宽度,并与以前所得的绿波宽度比较,保留较大值,一直重复此过程GN次;
10)调整绿波带速度值,并重复4)至9)过程,以求得最大的绿波宽度,可以根据需要在设定限速值附近3~5km/h范围内进行求解,以解得最大的绿波宽度wid和相应的各交叉口的相对相位差Diffi。
所述步骤4~6)根据绿波带速度和交叉口间距计算正向和反向绿波带起始时间;所述步骤7)根据正向和反向的绿波带起始时间计算各交叉口的相位差;所述步骤10)在设定绿波带附近寻找最佳绿波带所对应的交叉口相位差。
本发明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举例说明如下:
设某城市有七个交叉口需要设计成双向绿波带,不失一般性,可假定其交叉口代号为C1、C2、C3、C4、C5、C6、C7,其中第一个交叉口为C1,最后一个交叉口为C7,经过调研分析并优化后,拟定的干线绿波的公共周期为108 秒,各交叉口之间的距离、协调相位绿时长、协调相位绿信比如下表所示。
序号 | 交叉口 | 与前一交叉口距离(米) | 绿时长(秒) | 绿信比 |
1 | C1 | 0 | 60 | 55.56% |
2 | C2 | 450 | 60 | 55.56% |
3 | C3 | 500 | 37 | 34.26% |
4 | C4 | 340 | 60 | 55.56% |
5 | C5 | 410 | 40 | 37.04% |
6 | C6 | 630 | 69 | 63.89% |
7 | C7 | 380 | 60 | 55.56% |
可以很方便地求得在干线设定速度为60km/h、50km/h、30km/h等不同条件下的各交叉口信号控制的最佳相位差,比如假定干线绿波设定速度为 60km/h,在±5km/h范围内求解最佳绿波,则可以计算得到双向绿波的参数配置为
序号 | 交叉口 | 与前一交叉口距离(米) | 绿时长(秒) | 绿信比 | 相位差(秒) |
1 | C1 | 0 | 60 | 55.56% | 0 |
2 | C2 | 450 | 60 | 55.56% | -7 |
3 | C3 | 500 | 37 | 34.26% | 59 |
4 | C4 | 340 | 60 | 55.56% | 47 |
5 | C5 | 410 | 40 | 37.04% | 3 |
6 | C6 | 630 | 69 | 63.89% | 43 |
7 | C7 | 380 | 60 | 55.56% | 62 |
其对应的时距图如附图2所示(行车速度为55km/h时取得最大绿波带,正向反向的绿波带宽均为23秒)
假定干线绿波设定速度为50km/h,在±5km/h范围内求解最佳绿波,则可以计算得到双向绿波的参数配置为
序号 | 交叉口 | 与前一交叉口距离(米) | 绿时长(秒) | 绿信比 | 相位差(秒) |
1 | C1 | 0 | 60 | 55.56% | 0 |
2 | C2 | 450 | 60 | 55.56% | 0 |
3 | C3 | 500 | 37 | 34.26% | 66 |
4 | C4 | 340 | 60 | 55.56% | 54 |
5 | C5 | 410 | 40 | 37.04% | 10 |
6 | C6 | 630 | 69 | 63.89% | 49 |
7 | C7 | 380 | 60 | 55.56% | 64 |
其对应的时距图如附图3所示(行车速度为52km/h时取得最大绿波带,正向反向的绿波带宽均为25秒)
假定干线绿波设定速度为30km/h,在±5km/h范围内求解最佳绿波,则可以计算得到双向绿波的参数配置为
序号 | 交叉口 | 与前一交叉口距离(米) | 绿时长(秒) | 绿信比 | 相位差(秒) |
1 | C1 | 0 | 60 | 55.56% | 0 |
2 | C2 | 450 | 60 | 55.56% | 47 |
3 | C3 | 500 | 37 | 34.26% | 4 |
4 | C4 | 340 | 60 | 55.56% | 47 |
5 | C5 | 410 | 40 | 37.04% | 3 |
6 | C6 | 630 | 69 | 63.89% | 43 |
7 | C7 | 380 | 60 | 55.56% | 104 |
其对应的时距图如附图4所示(行车速度为28km/h时取得最大绿波带,正向绿波带宽为27秒,反向绿波带宽为26秒)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可以满足干线多交叉口实际情况下,在任意拟定的车辆行驶速度条件下的各交叉口的最佳相位差及相对应的正向反向绿波宽度,具有易于实施,更符合实际车辆行驶规律及准确求解绿波开始于绿灯起始条件下的使干道绿波带宽最大的协调控制配时方案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
1.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其特征在于:该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干线上交叉口的数量N,干线绿波带速度V,干线上各交叉口之间的距离(从本交叉口的停车线到下一交叉口的停车线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交叉口的距离)参数Disti;
2)计算基于现有车流量和交叉口几何参数的情况下的单点控制最佳周期Ci和绿信比Gi,设干线上首尾交叉口的距离为Dist,则理想情况下的行驶时间T=Dist/V,取各交叉口的周期最大值C0=max(Ci),并从此值开始,寻找2T/C近似为某整数的C,这个C默认为当前干线的公共周期;
3)第一个交叉口为首交叉口,计算随后的交叉口离首交叉口的距离,记为正向距离Forwardi;以最后一个交叉口为首交叉口,依次计算其它交叉口离最后一个交叉口的距离,记为反向距离Backwardi;
4)不失一般性,可以设首个交叉口的绿波相位差为零,并以此为基础,可以计算得到按设定的行驶速度经过其它交叉口的间隔时间ForwardTi;
5)先假定最后一个交叉口的相位差为其间隔时间,并假定反向行驶的初始时刻也为ForwardTN,即BackwardTN=ForwardTN;
6)基于当前设定的绿波带速度V和当前各交叉口与最后一个交叉口的距离Backwardi,计算各交叉口的反向绿波起始时间BackwardTi;
7)综合各交叉口的绿时长、正向绿波起始时间ForwardTi、反向绿波起始时间BackwardTi,计算在此情况下本交叉口的最佳相对相位差Diffi和此时的交叉口绿波宽度GWi;
a)令反向绿波起始时间与正向绿波起始时间之差并除以交叉口周期为gap,即可令gap=(BackwardTi-ForwardTi)%C;
b)若gap小于当前交叉口的绿时长,则可设定当前交叉口相位差为正向绿波时间除以周期的余数,即Diffi=ForwardTi%C,此条件下,正向绿波宽为gap,反向绿波宽为Gi-gap;
c)若gap<C-Gi,则当前交叉口不满足双向绿波条件,必须重新设定,若gap>C-Gi,则正向绿波宽可设定为wid1,相应地可求得当前交叉口的相位差为Diffi=(ForwardTi-(Gi-wid1))%C,此时,正向绿波宽为wid1=gap-(C-Gi),反向绿波宽为gap;
8)求得所有交叉口的相位差Diffi和正向绿波宽wid1、反向绿波宽wid2后,令总体绿波宽wid=min(wid1,wid2),保存当前的绿波宽度wid;
9)减少最后一个交叉口的相位差DiffN=DiffN-1,并再次重复过程7)、8),重新计算新的绿波宽度,并与以前所得的绿波宽度比较,保留较大值,一直重复此过程GN次;
10)调整绿波带速度值,并重复4)至9)过程,以求得最大的绿波宽度,可以根据需要在设定限速值附近3~5km/h范围内进行求解,以解得最大的绿波宽度wid和相应的各交叉口的相对相位差Diff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6)根据绿波带速度和交叉口间距计算正向和反向绿波带起始时间;所述步骤7)根据正向和反向的绿波带起始时间计算各交叉口的相位差;所述步骤10)在设定绿波带附近寻找最佳绿波带所对应的交叉口相位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75274.9A CN109410610B (zh) | 2018-10-10 | 2018-10-10 | 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75274.9A CN109410610B (zh) | 2018-10-10 | 2018-10-10 | 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10610A true CN109410610A (zh) | 2019-03-01 |
CN109410610B CN109410610B (zh) | 2021-06-11 |
Family
ID=65466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75274.9A Active CN109410610B (zh) | 2018-10-10 | 2018-10-10 | 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410610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05695A (zh) * | 2021-04-13 | 2021-08-03 | 东南大学 | 多周期长度双向干线绿波控制方法 |
CN113763730A (zh) * | 2020-06-05 | 2021-12-07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绿波带宽利用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4093177A (zh) * | 2021-10-26 | 2022-02-25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绿波轨迹特征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设计方法 |
CN115188185A (zh) * | 2022-06-22 | 2022-10-14 | 华南理工大学 | 适于车流速度分布区间的双向绿波最大带宽协调控制方法 |
CN115240443A (zh) * | 2022-05-12 | 2022-10-25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424460A (zh) * | 2022-08-10 | 2022-12-02 | 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道路绿波优化算法及系统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46841A1 (en) * | 2007-12-11 | 2009-06-1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raffic light |
CN102592465A (zh) * | 2012-01-17 | 2012-07-18 | 华南理工大学 | 过饱和下的干道双向动态协调控制方法 |
CN103794064A (zh) * | 2014-01-16 | 2014-05-14 | 同济大学 | 直观的主干道若干十字路口双向绿波带的实现方法 |
CN105139668A (zh) * | 2015-07-27 | 2015-12-09 | 东南大学 | 一种基于路段速度区间的城市干线双向绿波控制优化方法 |
CN106097736A (zh) * | 2016-08-19 | 2016-11-0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面向拥堵交叉口的双向红绿波协调控制方法 |
CN106448196A (zh) * | 2016-05-16 | 2017-02-22 | 江苏智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方案选择式的干线绿波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07316472A (zh) * | 2017-07-28 | 2017-11-03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 一种面向干道双向不同需求的动态协调控制方法 |
CN108346302A (zh) * | 2018-03-20 | 2018-07-31 |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
2018
- 2018-10-10 CN CN201811175274.9A patent/CN1094106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46841A1 (en) * | 2007-12-11 | 2009-06-1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raffic light |
CN102592465A (zh) * | 2012-01-17 | 2012-07-18 | 华南理工大学 | 过饱和下的干道双向动态协调控制方法 |
CN103794064A (zh) * | 2014-01-16 | 2014-05-14 | 同济大学 | 直观的主干道若干十字路口双向绿波带的实现方法 |
CN105139668A (zh) * | 2015-07-27 | 2015-12-09 | 东南大学 | 一种基于路段速度区间的城市干线双向绿波控制优化方法 |
CN106448196A (zh) * | 2016-05-16 | 2017-02-22 | 江苏智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方案选择式的干线绿波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06097736A (zh) * | 2016-08-19 | 2016-11-0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面向拥堵交叉口的双向红绿波协调控制方法 |
CN107316472A (zh) * | 2017-07-28 | 2017-11-03 |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 一种面向干道双向不同需求的动态协调控制方法 |
CN108346302A (zh) * | 2018-03-20 | 2018-07-31 |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63730A (zh) * | 2020-06-05 | 2021-12-07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绿波带宽利用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3763730B (zh) * | 2020-06-05 | 2023-01-24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绿波带宽利用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3205695A (zh) * | 2021-04-13 | 2021-08-03 | 东南大学 | 多周期长度双向干线绿波控制方法 |
CN113205695B (zh) * | 2021-04-13 | 2022-02-18 | 东南大学 | 多周期长度双向干线绿波控制方法 |
CN114093177A (zh) * | 2021-10-26 | 2022-02-25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绿波轨迹特征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设计方法 |
CN114093177B (zh) * | 2021-10-26 | 2022-10-18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绿波轨迹特征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设计方法 |
CN115240443A (zh) * | 2022-05-12 | 2022-10-25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188185A (zh) * | 2022-06-22 | 2022-10-14 | 华南理工大学 | 适于车流速度分布区间的双向绿波最大带宽协调控制方法 |
CN115188185B (zh) * | 2022-06-22 | 2023-11-24 | 华南理工大学 | 适于车流速度分布区间的双向绿波最大带宽协调控制方法 |
CN115424460A (zh) * | 2022-08-10 | 2022-12-02 | 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道路绿波优化算法及系统 |
CN115424460B (zh) * | 2022-08-10 | 2024-02-09 | 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道路绿波优化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10610B (zh) | 2021-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10610A (zh) | 一种简便实用的双向绿波配时算法 | |
CN103000027B (zh) | 基于浮动车在拥堵状态下的智能交通诱导方法 | |
CN106781563B (zh) | 一种城市快速路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协调配时方法 | |
CN106297334B (zh) | 绿波协调控制下的干线路段划分方法 | |
CN104077919B (zh) | 一种需求车道组合相位的优化方法 | |
CN108335508A (zh) | 一种基于v2i的红绿灯绿波车速诱导方法及系统 | |
CN103632555B (zh) | 一种基于绿波带宽度最大化的干道绿波协调控制配时方法 | |
CN105551271A (zh) | 一种面向左右型错位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信号控制方法 | |
CN104332062B (zh) | 基于感应控制模式的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方法 | |
CN104036646A (zh) | 交叉口信号配时时段的划分方法 | |
CN113593258B (zh) | 基于车路协同的信号配时与车速动态协调控制优化方法 | |
CN107578630B (zh) | 一种道路平面交叉口次路远引的设置方法 | |
CN104074112B (zh) | 一种城市道路上下游交叉口潮汐车道及其设计方法 | |
CN103198673A (zh) | 一种控制站点停靠和路段行驶的公交绿波设置的控制系统 | |
CN105139668A (zh) | 一种基于路段速度区间的城市干线双向绿波控制优化方法 | |
CN1707544A (zh) | 城市路网交通流状态估计方法 | |
CN1987954A (zh) | 行人过街信号灯绿波自动控制方法 | |
CN104574544B (zh) | 一种与obu交易的方法及rsu | |
CN108122420A (zh) | 一种路中型动态公交专用道清空距离设置方法 | |
TWI704533B (zh) | 以起訖旅次樹劃分交通路網的方法 | |
CN109816999B (zh) | 一种自适应动态双向绿波协调控制算法 | |
CN106056907B (zh) | 地铁施工区道路交通控制方法 | |
CN103236169A (zh) | 城市干线公交站间双向分段绿波信号设置方法 | |
CN108230701A (zh) | 交通信号两维绿波模式控制方法 | |
CN104778839A (zh) | 基于视频检测器的城市道路下游分方向交通状态判别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