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4265B - 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4265B
CN109394265B CN201811202221.1A CN201811202221A CN109394265B CN 109394265 B CN109394265 B CN 109394265B CN 201811202221 A CN201811202221 A CN 201811202221A CN 109394265 B CN109394265 B CN 1093942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crawler
detection system
lifting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22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4265A (zh
Inventor
李涛
付洪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ife New 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2022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42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4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4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4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4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combined acquisition of different diagnostic modal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33Features or image-related aspects of imaging apparatus classified in A61B5/00, e.g. for MRI, optical tomography or imped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 A61B5/0035Features or image-related aspects of imaging apparatus classified in A61B5/00, e.g. for MRI, optical tomography or impedance tomograph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imaging apparatus in a room adapted for acquisition of images from more than one imaging mode, e.g. combining MRI and optical tomograph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0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the apparatus being movable or portable, e.g. handheld or mounted on a trolle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1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combined acquisition of different diagnostic modalities, e.g. combination of ultrasound and X-ray acquisitio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包括外部框架系统、以及设置在外部框架系统内部的传送系统、X光检测系统、检测支撑辅助系统、CT检测系统、B超检测系统、核磁检测系统、操作系统、控制系统;本发明将多种造影设备集成化,使得病人能够最快速度在流程化检测中得到详实的综合检测报告,而无需医生进行会诊就能准确判断出病人的病因和情况,能够最大程度的缓解地震中余震对检测设备带来的损害,使得就地开展检测成为了可能,能够保证病人第一时间得到检测诊断。本发明将急救处理和检测连成了链条,可以在检测后对病患进行一些简单但是关键有效的处理,能够保证病患最大程度无需进行多次移动或转移。

Description

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灾害灾难中,一般来说现场死亡率是和灾后死亡率持平甚至是更低。特别是大型地震后,因为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被破坏,会导致急救无法在第一时间开展,就算救护人员能第一时间到达,但是大型医疗救援设备往往会延后到达,而地震灾害中不但讲求灾后救援的黄金72小时,在医疗救援上也有黄金72小时的说法,这就在客观条件上要求我们在灾后救援设备到达之后要能够就地迅速开展救援,以弥补人员和设备在运输途中所耽搁的宝贵救援时间。目前的大型地震灾害救设备大多是较为齐全的,已经具备了现场急救和转移的功能,但是对于高精密检测设备的需求却一直难以满足,主要是因为高精密检测设备一来是体积较大,二来是因为工作条件十分苛刻,而且在工作流程上较为繁琐,极为费时。但是在大型地震灾害中,人们受到的创伤大多还是内在创伤,例如骨折、内脏受损等,而这些创伤一般来说无法用医生的肉眼或者经验来准确判断,这样一来不但对现场手术提出了更高的难度,而且很容易耽误病人的最佳急救时机。所以地震灾后检测设备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中之重,人们为此还提出了大量的配套医疗简化方案和流程。
造影设备就是检测设备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它能够提供实时客观可靠的医疗判据供医生做出最精准的判断。但是目前的急救造影设备却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通病:(1)大部分的造影设备分开工作,而地震灾害后许多病人都是综合病情,单靠一种造影设备提供的数据无法形成准确判断,而大会诊又是时间条件不允许的,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医生判断失误;(2)当前的检测设备因大多是高精密仪器,因为大型地震之后常伴随有十分频繁的余震,而余震到来的时候很容易导致仪器晃动而无法进行检测诊断甚至损坏仪器,这样一来甚至会导致部分仪器需要后撤到安全区域,而导致病人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诊断错过黄金救援时间;(3)当前急救检测装置的运输条件上较为苛刻,特别单体吨位较大无法空运;(4)当前的急救检测设备无法和急救手术设备形成一体化链条,经常需要对病患进行移动或转移,而大型地震后的病患常因骨折和内脏损伤伴随内出血现象,这样是不利于治疗的;(5)当前的设备在对于医生的保护上尚显不足,因为灾后病患数目的急剧上升,使得检测量大幅上升,而医生在短时间内暴露在大量检测辐射中很容易对医生的健康造成损害;(6)目前的灾害发生地医疗检测流程十分繁琐,而且经常因为现场条件导致检测顺序难以统一协调,这样的情况不但容易在检测过程中对病人产生二次伤害和对设备产生损害,而且很容易导致设备利用率低,而已存在的同类型设备缺少匹配的流程解决系统,使得前述问题会被进一步放大,甚至需要花费宝贵的人力资源进行专门协调;而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开发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成为了当前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包括外部框架系统、以及设置在外部框架系统内部的传送系统、X光检测系统、检测支撑辅助系统、CT检测系统、B超检测系统、核磁检测系统、操作系统、控制系统;
所述外部框架系统包括车厢、底盘、转向架、车轮、升降架一、牵引钩、处理集成模块、垫板一、门一、门二、垫板二、密封卷帘门、支撑固定机构;所述底盘设置在车厢底部,车厢前端设置有转向架和升降架一,车厢底部设有车轮,转向架底部设置有车轮,升降架一上设置有牵引钩,处理集成模块设置在车厢顶部,车厢一侧设有门一、门二、密封卷帘门,门一下端设有垫板一,车厢后端设有后门,后门下端设有垫板二,车厢两侧设有多个支撑固定机构;
传送系统包括主履带、卡座、分流履带、分支履带、汇总履带;所述卡座设置在主履带上,所述主履带一端与分流履带连接,分流履带两端分别与分支履带连接,分支履带末端与汇总履带连接;
所述X光检测系统包括X光发射器、X光信号接收器,所述X光发射器、X光信号接收器分别设置在主履带两侧;
所述检测支撑辅助系统包括支撑杆、椅座、固定带、上椅背、下椅背、椅腿;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卡座上,所述椅座设置在支撑杆顶部,椅座两侧连接有固定带,椅座两端铰接有上椅背和下椅背,椅腿分别设置在椅座四角;
CT检测系统包括探测器一、机架一、CT信号发射头、探测器二;所述探测器一设置在分支履带一侧,所述机架一设置在探测器一上,CT信号发射头设置在机架一上并位于分支履带正上方,探测器二设置在机架一一端,
所述B超检测系统包括机箱、升降架二、升降机臂、信号发射器、B超机、导线、B超探头,所述机箱设置在汇总履带一侧,升降架二设置在机箱顶部,升降机臂滑动设置在升降架二上,升降机臂一端连接有B超机,B超探头放置B超机上并通过导线与B超机,信号发射器设置在机箱一侧;
所述核磁检测系统包括机架二、升降机构、核磁舱,机架二设置在分支履带一侧,升降机构设置在机架二上,升降机构下端连接有核磁舱;
所述操作系统包括走道、显示屏、信号接收器、手套箱、卷帘门、观察窗、手套、轨道槽、滑动杆、旋转架、放置篮;所述走道设置在汇总履带另一侧,信号接收器设置在走道一端,信号接收器上设置有显示屏,走道上设置有多个手套箱,手套箱一侧设置有卷帘门,手套箱一侧中部设有观察窗和两个手套,走道中部两侧设有轨道槽,滑动杆设置在轨道槽上,旋转架设置在滑动杆上,旋转架上设置有多个放置篮;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室、椅子、控制台,所述控制室设置在分支履带另一侧,控制室内设置有椅子和控制台。
所述支撑固定机构包括升降机、升降柱、支撑爪;所述升降机设置在车厢侧面,升降柱设置在升降机上,升降柱下端连接有支撑爪。
进一步优化,所述垫板一、垫板二上设置有防滑带。
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爪为锯齿爪形。
进一步优化,所述卡座上设置有旋转台。
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杆为伸缩嵌套结构。
进一步优化,所述椅腿为伸缩嵌套结构,且椅腿一端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优化,所述核磁舱为半封闭结构。
进一步优化,所述处理集成模块上设置有信号处理器。
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室一侧设有观察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将多种造影设备集成化,使得病人能够最快速度在流程化检测中得到详实的综合检测报告,而无需医生进行会诊就能准确判断出病人的病因和情况,能够帮助病人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2)本发明能够最大程度的缓解地震中余震对检测设备带来的损害,使得就地开展检测成为了可能,能够保证病人第一时间得到检测诊断。
(3)本发明将检测设备模块化去重,使得检测设备能够以较小的吨位被空运,同时降低了运输条件,使得大部分的驳接车都能为其提供运力。
(4)本发明将急救处理和检测连成了链条,不但可以在检测后对病患进行一些简单但是关键有效的处理,而且能够保证病患最大程度无需进行多次移动或转移。
(5)本发明能够保证医生在进行大量检测的同时不因短时间内遭受大量检测辐射而导致健康受损,进而保证了医疗急救队伍能够高效有序的开展工作。
(6)本发明能够通过配套流程工作部件和相关布局,在无需借助人力资源的前提下使得检测设备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极大地简化了检测流程的复杂性和提高了容错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去除外部框架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X光检测系统及主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检测支撑辅助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传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CT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B超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核磁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操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操作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车厢1、底盘101、转向架102、车轮103、升降架一104、牵引钩105、处理集成模块106、垫板一107、门一108、门二109、垫板二1010、升降机1011、升降柱1012、支撑爪1013、密封卷帘门1014、主履带2、卡座201、分流履带202、分支履带203、汇总履带204、X光发射器3、X光信号接收器301、支撑杆4、椅座401、固定带402、上椅背403、下椅背404、椅腿405、探测器一5、机架一501、CT信号发射头502、探测器二503、机箱6、升降架二601、升降机臂602、信号发射器603、B超机604、导线605、B超探头606、机架二7、升降机构701、核磁舱702、走道8、显示屏801、信号接收器802、手套箱803、卷帘门804、观察窗805、手套806、轨道槽807、滑动杆808、旋转架809、放置篮8010、控制室9、椅子901、控制台9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1所示,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包括外部框架系统、以及设置在外部框架系统内部的传送系统、X光检测系统、检测支撑辅助系统、CT检测系统、B超检测系统、核磁检测系统、操作系统、控制系统;
所述外部框架系统包括车厢1、底盘101、转向架102、车轮103、升降架一104、牵引钩105、处理集成模块106、垫板一107、门一108、门二109、垫板二1010、密封卷帘门1014、支撑固定机构;所述底盘101设置在车厢1底部,车厢1前端设置有转向架102和升降架一104,车厢1底部设有车轮103,转向架102底部设置有车轮103,升降架一104上设置有牵引钩105,处理集成模块106设置在车厢1顶部,车厢1一侧设有门一108、门二109、密封卷帘门1014,门一108下端设有垫板一107,车厢1后端设有后门,后门下端设有垫板二1010,车厢1两侧设有多个支撑固定机构;所述垫板一107、垫板二1010上设置有防滑带。所述支撑爪1013为锯齿爪形。所述处理集成模块106上设置有信号处理器。
传送系统包括主履带2、卡座201、分流履带202、分支履带203、汇总履带204;所述卡座201设置在主履带2上,所述主履带2一端与分流履带202连接,分流履带202两端分别与分支履带203连接,分支履带203末端与汇总履带204连接;所述卡座201上设置有旋转台。
所述X光检测系统包括X光发射器3、X光信号接收器301,所述X光发射器3、X光信号接收器301分别设置在主履带2两侧;
所述检测支撑辅助系统包括支撑杆4、椅座401、固定带402、上椅背403、下椅背404、椅腿405;所述支撑杆4设置在卡座201上,所述椅座401设置在支撑杆4顶部,椅座401两侧连接有固定带402,椅座401两端铰接有上椅背403和下椅背404,椅腿405分别设置在椅座401四角;所述支撑杆4为伸缩嵌套结构。所述椅腿405为伸缩嵌套结构,且椅腿405一端设置有万向轮。
CT检测系统包括探测器一5、机架一501、CT信号发射头502、探测器二503;所述探测器一5设置在分支履带203一侧,所述机架一501设置在探测器一5上,CT信号发射头502设置在机架一501上并位于分支履带203正上方,探测器二503设置在机架一501一端,
所述B超检测系统包括机箱6、升降架二601、升降机臂602、信号发射器603、B超机604、导线605、B超探头606,所述机箱6设置在汇总履带204一侧,升降架二601设置在机箱6顶部,升降机臂602滑动设置在升降架二601上,升降机臂602一端连接有B超机604,B超探头606放置B超机604上并通过导线605与B超机604,信号发射器603设置在机箱6一侧;
所述核磁检测系统包括机架二7、升降机构701、核磁舱702,机架二7设置在分支履带203一侧,升降机构701设置在机架二7上,升降机构701下端连接有核磁舱702;所述核磁舱702为半封闭结构。
所述操作系统包括走道8、显示屏801、信号接收器802、手套箱803、卷帘门804、观察窗805、手套806、轨道槽807、滑动杆808、旋转架809、放置篮8010;所述走道8设置在汇总履带204另一侧,信号接收器802设置在走道8一端,信号接收器802上设置有显示屏801,走道8上设置有多个手套箱803,手套箱803一侧设置有卷帘门804,手套箱803一侧中部设有观察窗805和两个手套806,走道8中部两侧设有轨道槽807,滑动杆808设置在轨道槽807上,旋转架809设置在滑动杆808上,旋转架809上设置有多个放置篮8010;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室9、椅子901、控制台902,所述控制室9设置在分支履带203另一侧,控制室9内设置有椅子901和控制台。所述控制室9一侧设有观察窗。
所述支撑固定机构包括升降机1011、升降柱1012、支撑爪1013;所述升降机1011设置在车厢1侧面,升降柱1012设置在升降机1011上,升降柱1012下端连接有支撑爪1013。
本发明工作时:急救快速造影装置通过牵引钩105能够被常规的接驳车接驳运输,当达到灾害发生地时,可根据需要调整牵引钩105在升降架一104来使得接驳车和装置分离,空出运力提供给其他工作。同时因为模块化去重车头,也能够保证装置能被空运。转向架102、车轮103能够保障装置大范围运动,升降机1011、升降柱1012、支撑爪1013能够就地提供支撑点,保证装置在余震或者其他干扰因素中不会出现仪器损坏的情况,且底盘101所带自重能够辅助装置提高自身稳定性,处理集成模块106能够保证装置内的医护人员随时可以发送或接收信号。车厢1能够提供一个封闭的检测环境,以免外界磁场和电场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当开展救援时,将垫板一107、垫板二1010放下形成坡梯,其中门一108、门二109供医护人员进出装置。将病患以坐姿安置在椅座401上,其中上椅背403、下椅背404为病人提供依靠和为后续提供躺姿空间,固定带402能够保证病人在椅座401的稳定程度,医护人员推着病患依靠椅腿405从垫板一107上移动进入车厢1内,然后关闭密封卷帘门1014以保证整体车厢1为密闭空间,将支撑杆4卡入主履带2的卡座201上,并收缩椅腿405长度,此时病人在椅座401上由卡座201带动在履带上移动进入检测流程。首先对病人进行X光检测,主要检测病人体内是否存在严重的损伤和具体位置以及检测病人体内是否有大体积金属物质的存在。病人在主履带2上移动,到达X光发射器3一侧停止,由X光发射器3对病人照射X光,并由X光信号接收器301接收反馈信号,所有的反馈信号都将汇总到控制台902内以供医护人员参考讨论。同时通过卡座201和支撑杆4可以旋转病人的方向,以求在多个检测面下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当检测结果出来之后,若病人体内无较大体积的金属块,可由医护人员调整控制台902将病人从主履带2上通过分流履带202转移到靠核磁舱702的分支履带203上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同时医护人员调整上椅背403、下椅背404角度将病人由坐姿转换成躺姿,方便后续核磁共振检查,当病人到达核磁舱702下方时,通过升降机构701将核磁舱702降下以罩住病人对其进行检查。另一种情况是当病人体内有较大体积的金属块,可由医护人员调整控制台902将病人从主履带2上通过分流履带202转移到靠CT信号发射头502的分支履带203上进行CT扫描检查,此时可以选择病人是采用坐姿还是躺姿进行检查,当病人到达CT信号发射头502下方时,由医护人员控制控制台902使得CT信号发射头502对病人照射信号,同时信号被反馈到了探测器一5和探测器二503上。上述两种检测结果均会被反馈回控制台902以供医护人员参考,其中核磁共振检测较为全面,但是速度较慢,所能得到的检测结果较为详细,能够给医护人员提供最精准的检测结果,所以病人检测完核磁共振之后无需再进行其他检测,可直接进入汇总履带204进行下一步处理。而CT扫描检测速度快,但是检测局部细微区域的效果一般,例如其可以详细检测出骨折等病况,但是无法详细检测出内脏损伤情况,所以需要顺着汇总履带204进入到B超检测,当病患被移动到B超探头606下方时,医护人员可将病患调整为躺姿,然后处于手套箱803内的医护人员拿起B超探头606在病人周身移动检测是否有内脏损伤等情况,B超机604将检测信号顺着导线605传到B超探头606上,同时沿着相同线路将反馈信号传回。且升降机臂602可沿着升降架二601调整B超机604的高度以便医护人员操作。反馈信号一方面通过信号发射器603将信号传到信号接收器802,后传到显示屏801上供医护人员实时观察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也传回到控制台902以供医护人员诊断讨论。当医护人员完成B超检测或是核磁共振检测之后,病患通过汇总履带204被运送到轨道槽807边上的手套箱803之前,然后医护人员可以在手套箱803内用手套806对病人进行一些简单关键的处理操作,而处理所需的药物和工具可以通过从转动的放置篮8010内取得,同时滑动杆808可以带动旋转架809在轨道槽807上进行垂直移动,以方便医护人员在走道8上移动,卷帘门804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密闭的手套箱环境,以保证其不受到大量辐射,观察窗805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直观的观察窗口,控制室9主要提供给医护人员进行检测数据汇总和治疗方案讨论的。当病人完成全部的检测和处理之后,打开密封卷帘门1014将其顺着垫板二1010送出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框架系统、以及设置在外部框架系统内部的传送系统、X光检测系统、检测支撑辅助系统、CT检测系统、B超检测系统、核磁检测系统、操作系统、控制系统;
所述外部框架系统包括车厢(1)、底盘(101)、转向架(102)、车轮(103)、升降架一(104)、牵引钩(105)、处理集成模块(106)、垫板一(107)、门一(108)、门二(109)、垫板二(1010)、密封卷帘门(1014)、支撑固定机构;所述底盘(101)设置在车厢(1)底部,车厢(1)前端设置有转向架(102)和升降架一(104),车厢(1)底部设有车轮(103),转向架(102)底部设置有车轮(103),升降架一(104)上设置有牵引钩(105),处理集成模块(106)设置在车厢(1)顶部,车厢(1)一侧设有门一(108)、门二(109)、密封卷帘门(1014),门一(108)下端设有垫板一(107),车厢(1)后端设有后门,后门下端设有垫板二(1010),车厢(1)两侧设有多个支撑固定机构;
传送系统包括主履带(2)、卡座(201)、分流履带(202)、分支履带(203)、汇总履带(204);所述卡座(201)设置在主履带(2)上,所述主履带(2)一端与分流履带(202)连接,分流履带(202)两端分别与分支履带(203)连接,分支履带(203)末端与汇总履带(204)连接;
所述X光检测系统包括X光发射器(3)、X光信号接收器(301),所述X光发射器(3)、X光信号接收器(301)分别设置在主履带(2)两侧;
所述检测支撑辅助系统包括支撑杆(4)、椅座(401)、固定带(402)、上椅背(403)、下椅背(404)、椅腿(405);所述支撑杆(4)设置在卡座(201)上,所述椅座(401)设置在支撑杆(4)顶部,椅座(401)两侧连接有固定带(402),椅座(401)两端铰接有上椅背(403)和下椅背(404),椅腿(405)分别设置在椅座(401)四角;
CT检测系统包括探测器一(5)、机架一(501)、CT信号发射头(502)、探测器二(503);所述探测器一(5)设置在分支履带(203)一侧,所述机架一(501)设置在探测器一(5)上,CT信号发射头(502)设置在机架一(501)上并位于分支履带(203)正上方,探测器二(503)设置在机架一(501)一端,
所述B超检测系统包括机箱(6)、升降架二(601)、升降机臂(602)、信号发射器(603)、B超机(604)、导线(605)、B超探头(606),所述机箱(6)设置在汇总履带(204)一侧,升降架二(601)设置在机箱(6)顶部,升降机臂(602)滑动设置在升降架二(601)上,升降机臂(602)一端连接有B超机(604),B超探头(606)放置B超机(604)上并通过导线(605)与B超机(604),信号发射器(603)设置在机箱(6)一侧;
所述核磁检测系统包括机架二(7)、升降机构(701)、核磁舱(702),机架二(7)设置在分支履带(203)一侧,升降机构(701)设置在机架二(7)上,升降机构(701)下端连接有核磁舱(702);
所述操作系统包括走道(8)、显示屏(801)、信号接收器(802)、手套箱(803)、卷帘门(804)、观察窗(805)、手套(806)、轨道槽(807)、滑动杆(808)、旋转架(809)、放置篮(8010);所述走道(8)设置在汇总履带(204)另一侧,信号接收器(802)设置在走道(8)一端,信号接收器(802)上设置有显示屏(801),走道(8)上设置有多个手套箱(803),手套箱(803)一侧设置有卷帘门(804),手套箱(803)一侧中部设有观察窗(805)和两个手套(806),走道(8)中部两侧设有轨道槽(807),滑动杆(808)设置在轨道槽(807)上,旋转架(809)设置在滑动杆(808)上,旋转架(809)上设置有多个放置篮(8010);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室(9)、椅子(901)、控制台(902),所述控制室(9)设置在分支履带(203)另一侧,控制室(9)内设置有椅子(901)和控制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机构包括升降机(1011)、升降柱(1012)、支撑爪(1013);所述升降机(1011)设置在车厢(1)侧面,升降柱(1012)设置在升降机(1011)上,升降柱(1012)下端连接有支撑爪(10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一(107)、垫板二(1010)上设置有防滑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爪(1013)为锯齿爪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201)上设置有旋转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为伸缩嵌套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腿(405)为伸缩嵌套结构,且椅腿(405)一端设置有万向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磁舱(702)为半封闭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集成模块(106)上设置有信号处理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9)一侧设有观察窗。
CN201811202221.1A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 Active CN109394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2221.1A CN109394265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2221.1A CN109394265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4265A CN109394265A (zh) 2019-03-01
CN109394265B true CN109394265B (zh) 2021-04-20

Family

ID=65468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2221.1A Active CN109394265B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426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6430A (ja) * 2001-04-11 2002-10-22 Koshikai Kyobashi Kenshin Center 巡回移動式検診システム
CN102008378A (zh) * 2010-12-14 2011-04-13 吕洪光 一种新型医疗车
CN201959121U (zh) * 2010-12-14 2011-09-07 吕洪光 一种无动力医疗车
CN203341940U (zh) * 2013-06-28 2013-12-18 北京北铃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流动急救手术车
CN106473870A (zh) * 2016-12-02 2017-03-08 天津华海高圣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集成磁共振医疗车
CN206499619U (zh) * 2016-11-22 2017-09-19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右心声学造影辅助检查系统
CN108538348A (zh) * 2017-03-02 2018-09-14 河南省金拐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舱式流水线自动诊断系统
CN108573744A (zh) * 2017-03-10 2018-09-25 林星山 一种移动医疗设备
CN108618923A (zh) * 2017-03-24 2018-10-09 曾凡宇 一种检查医疗装置及检查医疗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6430A (ja) * 2001-04-11 2002-10-22 Koshikai Kyobashi Kenshin Center 巡回移動式検診システム
CN102008378A (zh) * 2010-12-14 2011-04-13 吕洪光 一种新型医疗车
CN201959121U (zh) * 2010-12-14 2011-09-07 吕洪光 一种无动力医疗车
CN203341940U (zh) * 2013-06-28 2013-12-18 北京北铃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流动急救手术车
CN206499619U (zh) * 2016-11-22 2017-09-19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右心声学造影辅助检查系统
CN106473870A (zh) * 2016-12-02 2017-03-08 天津华海高圣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集成磁共振医疗车
CN108538348A (zh) * 2017-03-02 2018-09-14 河南省金拐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舱式流水线自动诊断系统
CN108573744A (zh) * 2017-03-10 2018-09-25 林星山 一种移动医疗设备
CN108618923A (zh) * 2017-03-24 2018-10-09 曾凡宇 一种检查医疗装置及检查医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4265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3335A2 (en) A CT scan security check device and method
DE102008037479A1 (de) Tragbares tomographisches Diagnostiksystem mit offener Gantry
US20120136196A1 (en) Mobile imaging unit with environmental containment
CN107050669A (zh) 一种影像引导下的放射诊断治疗装置
CA2993210A1 (en) Mobile screening apparatus
CN202154694U (zh) Ct检查系统
CN108095750A (zh) 具有台架和辐射防护舱的系统和操作医学成像装置的方法
CN107928702A (zh) 断层扫描辐射防护系统
CN109394265B (zh) 一种急救快速造影装置
CN105708415A (zh) 一种妇产科智能检查成像装置
CN204766209U (zh) 多功能转运床
CN213217125U (zh) 一种扫描床系统及ct系统
CN208822806U (zh) 一种ct检查床调节补偿装置
CN108042153A (zh) 辐射自动防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16512A (zh) 一种pet-ct检查床
CN116636313A (zh) 多轴医学成像
US8395120B2 (en) Bidirectional optical scanner assisting in mammography
CN110123564B (zh) 一种多功能医学影像检查床及其使用方法
CN208524890U (zh) 新型ct检查床
CN108042152A (zh) Ct射线自动防护系统
CN204931702U (zh) 一种医学影像用ct机
CN209984219U (zh) 一种胸部透视检查装置
CN107616804A (zh) 一种放射科数字肠胃机成像系统
CN109646041A (zh) 一种多向调节x线防护装置
CN209789879U (zh) 一种放射科ct用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5

Address after: No. 168, Jinshan Road, Luoxi Street, Linyi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276000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Runmeng Emergency Rescue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Shouguang people's Hospital, 1233 Jiankang street, Shouguang City,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2700

Patentee before: Li T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6

Address after: Room 108, Building 2, No. 69, Huoju Avenue,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400050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life new 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68, Jinshan Road, Luoxi Street, Linyi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276000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Runmeng Emergency Rescue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