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2432B - 错位式拔杆机 - Google Patents
错位式拔杆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392432B CN109392432B CN201811386646.2A CN201811386646A CN109392432B CN 109392432 B CN109392432 B CN 109392432B CN 201811386646 A CN201811386646 A CN 201811386646A CN 109392432 B CN109392432 B CN 1093924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pulling
- cross beam
- wheels
- cot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5/00—Harvesting of standing cro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棉杆收获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错位式拔杆机,包括机架、悬挂连接件、起拔组件和皮带传动组件,机架的前部设有悬挂连接件,对应悬挂连接件后方下侧位置的机架上沿左右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一组起拔组件,每组起拔组件均包括两个沿前后向间隔分布的起拔轮,每个起拔轮的外侧均设有与其对应的皮带传动组件;将皮带本体与对应起拔轮接触在一起而形成的前部夹角称为拔杆入口,每组起拔组件中的两个拔杆入口在左右方向上均有间距。本发明可使进入两个拔杆入口内的棉花秸秆保持前后错位分布,从而可有效避免相邻两行棉花秸秆在起拔过程产生干涉,使两行棉花秸秆的拔取均能独立作业,不易折断,且回收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棉杆收获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错位式拔杆机。
背景技术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的之一,其种植区域涵盖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新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不同,各棉区的棉花种植特点也有所不同,据统计2016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5064.2万亩,全国棉花产量534.3万吨,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为2488万亩,新疆棉花产量达到359.4万吨,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9.1%,产量却己经达到全国的66.4%,在全国棉花产业有重要的地位。按照每亩地生产出400公斤棉花秸秆计算,每年棉秆产量约为2000万吨。
棉花秸秆传统的利用模式是:棉花秸秆被直接粉碎还田,棉花秸秆粉碎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和蓄水保墒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棉花秸秆表层非常坚硬,棉花秸秆的根部木质化较高,粉碎还田的棉秆不宜腐烂,培肥地力效果不佳,并且严重影响下茬播种效果,不同程度地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同时棉花秸秆有黄萎病可以经过土传病害,带到下一年,其余剩余大部分秸秆未被利用而被付之一炬。
然而,由于棉杆自身的特性,使其能够应用于造纸和纺织行业,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将棉花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的方式对棉花秸秆的利用率有限,无法实现棉杆自身效益的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在此基础上,针对棉花秸秆的回收利用也开发有相应的棉杆回收设备,大体包括有铲切式、提拔式和联合作业式,这些设备能够将棉杆进行收获,使其能够再利用,然而,其在收获过程中,往往易将地膜同步翻起,从而使地膜与棉杆混合,不易分离,影响棉杆的再利用效率。尤其是这些设备大都用于较宽行距的棉杆收获,受到设备结构和尺寸的约束,无法应用于窄行棉花秸秆的收获,尤其是无法用于新疆区域内的棉杆收获。
新疆地区处于我国西北部,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区域,在新疆地区棉花种植产量大,且棉花收获基本以机采棉为主,机采方式的采收模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机采棉的种植模式“矮、密、早”的特点,加之超窄行种植,棉秸秆距离过近,采用上述设备用于棉花秸秆收获时,一次性收获两行会出现大量的折断及漏拔等现象,而分别回收两行又存在空间无法放置,存在收获效率低,且收获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错位式拔杆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棉花秸秆存在的易将地膜同步翻起,从而使地膜与棉杆混合,不易分离,影响棉杆的再利用效率,受到设备结构和尺寸的约束,无法应用于窄行棉花秸秆的收获,一次性收获两行会出现大量的折断及漏拔现象,分别回收两行又存在空间无法放置,收获效率低,且收获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错位式拔杆机,包括机架、悬挂连接件、起拔组件和皮带传动组件,机架的前部设有悬挂连接件,对应悬挂连接件后方下侧位置的机架上沿左右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一组起拔组件,每组起拔组件均包括两个沿前后向间隔分布的起拔轮,起拔轮安装于机架下侧的对应位置且能相对机架转动,每个起拔轮的外侧均设有与其对应的皮带传动组件;皮带传动组件包括皮带本体、主动轮和从动轮,每个皮带本体的外侧均与对应的起拔轮相接触,将皮带本体与对应起拔轮接触在一起而形成的前部夹角称为拔杆入口,每组起拔组件中的两个拔杆入口在左右方向上均有间距,每个皮带本体内均设有与其配合传动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各个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与机架连接在一起并能相对机架转动,机架上设有能驱动各个主动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每个皮带本体均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每个起拔轮均位于对应皮带本体的左侧或右侧。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机架可包括右侧板、左侧板、上悬挂梁、下悬挂梁、后横梁、前横梁、下横梁、前支腿和后支腿,左侧板和右侧板沿左右向间隔分布,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部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有上悬挂梁和下悬挂梁,上悬挂梁和下悬挂梁之间沿左右向分布有至少一个支撑竖杆,悬挂连接件包括上拉座、上悬挂座和下悬挂座,上悬挂梁的上部固定有上拉座,上拉座的前侧固定有上悬挂座,下悬挂梁的前侧沿左右向间隔固定有两个下悬挂座;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部由上至下依次后横梁、前横梁和下横梁,前横梁位于后横梁的前方,下横梁位于前横梁的前方,每组起拔组件中的两个起拔轮分别安装于下横梁和前横梁上,与安装在下横梁上的起拔轮对应的皮带传动组件中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安装在下横梁和前横梁上,与安装在前横梁上的起拔轮对应的皮带传动组件中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安装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上,起拔轮、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轴线均相互平行且均呈前高后低状倾斜;机架前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前支腿,机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后支腿,前支腿和后支腿的下端共面,将前支腿和后支腿的下端所在的平面称为参照面,参照面与皮带本体的最低点之间有间距。
上述机架上均可沿左右向间隔分布有两组起拔组件,右侧起拔组件中的前侧起拔轮称为前右轮,右侧起拔组件中的后侧起拔轮称为后右轮,前右轮位于后右轮的右方,与前右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左方,与后右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右方,左侧起拔组件中的前侧起拔轮称为前左轮,左侧起拔组件中的后侧起拔轮称为后左轮,前左轮位于后左轮的左方,与前左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右方,与后左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左方;对应前右轮和前左轮上方位置的下横梁上均连接有前连接体,每个前连接体上均连接有前弯角连杆,前弯角连杆的下端均设有与相应的起拔轮对应的从动轮,对应后右轮和后左轮上方位置的前横梁上均连接有后连接体,每个后连接体上均连接有后弯角连杆,后弯角连杆的下端均设有与相应的起拔轮对应的从动轮;每个主动轮的上部均设有主连接体,与前右轮和前左轮分别对应的两个主动轮均通过主连接体与前横梁连接在一起,与后右轮和后左轮分别对应的两个主动轮均通过主连接体与后横梁连接在一起。
上述驱动装置可包括齿轮泵和液压马达,每个主动轮的中部均设有能与其同步转动的主转轴,对应每个主动轮上方位置的机架上均安装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对应的主转轴传动连接在一起;机架上设有油箱和齿轮泵,齿轮泵的动力输入轴位于机架的前方,齿轮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齿轮泵的出油口分别与各个液压马达的进油口连接在一起。
上述起拔轮的外侧可设有橡胶层外圈,橡胶层外圈与相应的皮带本体接触。
本发明结构紧凑,布局合理,通过使每组起拔组件中的两个起拔轮沿前后向间隔分布,可使进入两个拔杆入口内的棉花秸秆保持前后错位分布,从而可有效避免相邻两行棉花秸秆在起拔过程产生干涉,使两行棉花秸秆的拔取均能独立作业,不易折断,且回收率高,还可使空间分布更合理,使窄行拔杆间距能满足两行棉花秸秆呈超窄行分布时的起拔作业,满足超窄行分布的棉花秸秆的收获作业,同时可使各个拔杆入口能保持同一水平高度,具有拔杆效果好,收获效率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在未安装右侧板状态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在安装右侧板状态下的俯视旋转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起拔轮,2为皮带本体,3为主动轮,4为从动轮,5为右侧板,6为左侧板,7为上悬挂梁,8为下悬挂梁,9为后横梁,10为前横梁,11为下横梁,12为前支腿,13为后支腿,14为支撑竖杆,15为上拉座,16为上悬挂座,17为下悬挂座,18为前连接体,19为前弯角连杆,20为后连接体,21为后弯角连杆,22为主连接体,23为液压马达,24为橡胶层外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中A向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右、左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错位式拔杆机包括机架、悬挂连接件、起拔组件和皮带传动组件,机架的前部设有悬挂连接件,对应悬挂连接件后方下侧位置的机架上沿左右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一组起拔组件,每组起拔组件均包括两个沿前后向间隔分布的起拔轮1,起拔轮1安装于机架下侧的对应位置且能相对机架转动,每个起拔轮1的外侧均设有与其对应的皮带传动组件;皮带传动组件包括皮带本体2、主动轮3和从动轮4,每个皮带本体2的外侧均与对应的起拔轮1相接触,将皮带本体2与对应起拔轮1接触在一起而形成的前部夹角称为拔杆入口,每组起拔组件中的两个拔杆入口在左右方向上均有间距,每个皮带本体2内均设有与其配合传动的主动轮3和从动轮4,各个主动轮3和从动轮4均与机架连接在一起并能相对机架转动,机架上设有能驱动各个主动轮3转动的驱动装置,每个皮带本体2均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每个起拔轮1均位于对应皮带本体2的左侧或右侧。
使用时,可将本发明与拖拉机配合使用,使拖拉机的车头朝向前侧,将本发明通过悬挂连接件安装于拖拉机的车尾,从而可通过拖拉机带动本发明向前移动,可通过拖拉机的输出轴向驱动装置提供动力,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相应的主动轮3转动,由此可使各个皮带本体2转动,由于每个皮带本体2均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且每个起拔轮1均位于对应皮带本体2的左侧或右侧,将皮带本体2与起拔轮1接触在一起而形成的前部夹角称为拔杆入口,将两者形成的后部夹角称为拔杆出口,每个皮带本体2的转动方向均为由拔杆入口向拔杆出口转动,各个拔杆入口应与待起拔的棉花秸秆行位置对应,拔杆入口的高度应高于地膜的高度;当拖拉机带动本发明向前移动时,对应行的棉花秸秆将从拔杆入口卡入对应的起拔轮1和皮带本体2中,并在皮带本体2的带动下向后上方被拔起,并将拔起的棉花秸秆从把杆出口送出,实现本发明对棉花秸秆的起拔作业;将每组起拔组件中的两个拔杆入口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称为窄行拔杆间距,通过使每组起拔组件中两个起拔轮1沿前后向间隔分布,可使进入两个拔杆入口内的棉花秸秆保持前后错位分布,从而可有效避免相邻两行棉花秸秆在起拔过程产生干涉,使两行棉花秸秆的拔取均能独立作业,不易折断,且回收率高,还可使空间分布更合理,从而可确保窄行拔杆间距能满足两行棉花秸秆呈超窄行分布时的起拔作业,也可使各个拔杆入口能保持同一水平高度,从而使得本发明对各行棉花秸秆的起拔作业均能位于最佳位置,使其具有良好的拔杆效果,尤其适用于新疆地区的棉花秸秆收获;对于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而言,棉花秸秆的行距间隔大都为宽行距和窄行距交替分布,两行棉花秸秆的窄行距可为10cm,两行棉花秸秆的宽行距可为66cm或68cm等,采用本发明可同步完成行距呈宽窄行分布的多行棉花秸秆收获,可大幅提高棉花秸秆的收获效率。本发明通过使皮带本体2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可通过其转动将位于拔杆入口的棉花秸秆向后上方拔起,并将拔起的棉花秸秆从把杆出口送出,连续性好,不易漏拔,且不易折断棉杆,具有良好的棉杆收获效果;其通过使拔杆入口高于地膜,可避免使地膜与棉花秸秆混合,使其收获的棉花秸秆能直接使用而无需进行地膜分离作业,可增强收获棉花秸秆的利用效率;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通过使每组起拔组件中的两个起拔轮1沿前后向间隔分布,可使进入两个拔杆入口内的棉花秸秆保持前后错位分布,从而可有效避免相邻两行棉花秸秆在起拔过程产生干涉,使两行棉花秸秆的拔取均能独立作业,不易折断,且回收率高,还可使空间分布更合理,使窄行拔杆间距能满足两行棉花秸秆呈超窄行分布时的起拔作业,满足超窄行分布的棉花秸秆的收获作业,同时可使各个拔杆入口能保持同一水平高度,具有拔杆效果好,收获效率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根据需求,可在机架下部沿左右向安装有多组起拔组件,由此可通过本发明同时完成多行棉花秸秆的起拔作业。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错位式拔杆机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所示,机架包括右侧板5、左侧板6、上悬挂梁7、下悬挂梁8、后横梁9、前横梁10、下横梁11、前支腿12和后支腿13,左侧板6和右侧板5沿左右向间隔分布,左侧板6和右侧板5的前部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有上悬挂梁7和下悬挂梁8,上悬挂梁7和下悬挂梁8之间沿左右向分布有至少一个支撑竖杆14,悬挂连接件包括上拉座15、上悬挂座16和下悬挂座17,上悬挂梁7的上部固定有上拉座15,上拉座15的前侧固定有上悬挂座16,下悬挂梁8的前侧沿左右向间隔固定有两个下悬挂座17;左侧板6和右侧板5的后部由上至下依次后横梁9、前横梁10和下横梁11,前横梁10位于后横梁9的前方,下横梁11位于前横梁10的前方,每组起拔组件中的两个起拔轮1分别安装于下横梁11和前横梁10上,与安装在下横梁11上的起拔轮1对应的皮带传动组件中的主动轮3和从动轮4分别安装在下横梁11和前横梁10上,与安装在前横梁10上的起拔轮1对应的皮带传动组件中的主动轮3和从动轮4分别安装在前横梁10和后横梁9上,起拔轮1、主动轮3和从动轮4的轴线均相互平行且均呈前高后低状倾斜;机架前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前支腿12,机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后支腿13,前支腿12和后支腿13的下端共面,将前支腿12和后支腿13的下端所在的平面称为参照面,参照面与皮带本体2的最低点之间有间距。通过一个上悬挂座16和两个下悬挂座17的设置可使本发明能实现三点定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前支腿12和后支腿13的设置可便于本发明的闲置放置,防止损伤皮带本体2;通过使后横梁9、前横梁10和下横梁1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呈错位分布可便于主动轮3、从动轮4和起拔轮1的安装,使其轴线均可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根据需求,两个前支腿12可均与上悬挂梁7和下悬挂梁8固定在一起,两个前支腿12还可固定于对应的左侧板6和右侧板5上;或/和,两个后支腿13可固定于对应的左侧板6和右侧板5上,后支腿13还可固定于对应的后横梁9和前横梁10上。
如附图1、2、3所示,机架上均沿左右向间隔分布有两组起拔组件,右侧起拔组件中的前侧起拔轮1称为前右轮,右侧起拔组件中的后侧起拔轮1称为后右轮,前右轮位于后右轮的右方,与前右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左方,与后右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右方,左侧起拔组件中的前侧起拔轮1称为前左轮,左侧起拔组件中的后侧起拔轮1称为后左轮,前左轮位于后左轮的左方,与前左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右方,与后左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左方;对应前右轮和前左轮上方位置的下横梁11上均连接有前连接体18,每个前连接体18上均连接有前弯角连杆19,前弯角连杆19的下端均设有与相应的起拔轮1对应的从动轮4,对应后右轮和后左轮上方位置的前横梁10上均连接有后连接体20,每个后连接体20上均连接有后弯角连杆21,后弯角连杆21的下端均设有与相应的起拔轮1对应的从动轮4;每个主动轮3的上部均设有主连接体22,与前右轮和前左轮分别对应的两个主动轮3均通过主连接体22与前横梁10连接在一起,与后右轮和后左轮分别对应的两个主动轮3均通过主连接体22与后横梁9连接在一起。由此可便于主动轮3、从动轮4和起拔轮1的安装,且便于将收获的棉花秸秆集中在一起,便于后续的收集作业。
如附图1、2、3所示,驱动装置包括齿轮泵和液压马达23,每个主动轮3的中部均设有能与其同步转动的主转轴,对应每个主动轮3上方位置的机架上均安装有液压马达23,液压马达23的输出轴与对应的主转轴传动连接在一起;机架上设有油箱和齿轮泵,齿轮泵的动力输入轴位于机架的前方,齿轮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齿轮泵的出油口分别与各个液压马达23的进油口连接在一起。在使用时,可将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与齿轮泵的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在一起,由此可通过拖拉机带动齿轮泵,为各个液压马达23提供动力源,实现对各个主动轮3的驱动作业。根据需求,与前右轮和前左轮对应的两个主动轮3相连接的液压马达23均可安装于前横梁10上,与后右轮和后左轮对应的两个主动轮3相连接的液压马达23均可安装于后横梁9上。
如附图1、2、3所示,起拔轮1的外侧设有橡胶层外圈24,橡胶层外圈24与相应的皮带本体2接触。根据需求,橡胶层外圈24的外侧面可为光滑面,由此可对棉花秸秆起到保护作用,不易损伤棉花秸秆;橡胶层外圈24的外侧面也可为滚花面,由此可提高起拔轮1的起拔效率。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5)
1.一种错位式拔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悬挂连接件、起拔组件和皮带传动组件,机架的前部设有悬挂连接件,对应悬挂连接件后方下侧位置的机架上沿左右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一组起拔组件,每组起拔组件均包括两个沿前后向间隔分布的起拔轮,起拔轮安装于机架下侧的对应位置且能相对机架转动,每个起拔轮的外侧均设有与其对应的皮带传动组件;皮带传动组件包括皮带本体、主动轮和从动轮,每个皮带本体的外侧均与对应的起拔轮相接触,将皮带本体与对应起拔轮接触在一起而形成的前部夹角称为拔杆入口,每组起拔组件中的两个拔杆入口在左右方向上均有间距,每个皮带本体内均设有与其配合传动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各个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与机架连接在一起并能相对机架转动,机架上设有能驱动各个主动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每个皮带本体均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每个起拔轮均位于对应皮带本体的左侧或右侧,机架包括右侧板、左侧板、上悬挂梁、下悬挂梁、后横梁、前横梁、下横梁、前支腿和后支腿,左侧板和右侧板沿左右向间隔分布,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部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有上悬挂梁和下悬挂梁,上悬挂梁和下悬挂梁之间沿左右向分布有至少一个支撑竖杆,悬挂连接件包括上拉座、上悬挂座和下悬挂座,上悬挂梁的上部固定有上拉座,上拉座的前侧固定有上悬挂座,下悬挂梁的前侧沿左右向间隔固定有两个下悬挂座;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部由上至下依次后横梁、前横梁和下横梁,前横梁位于后横梁的前方,下横梁位于前横梁的前方,每组起拔组件中的两个起拔轮分别安装于下横梁和前横梁上,与安装在下横梁上的起拔轮对应的皮带传动组件中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安装在下横梁和前横梁上,与安装在前横梁上的起拔轮对应的皮带传动组件中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安装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上,起拔轮、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轴线均相互平行且均呈前高后低状倾斜;机架前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前支腿,机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后支腿,前支腿和后支腿的下端共面,将前支腿和后支腿的下端所在的平面称为参照面,参照面与皮带本体的最低点之间有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错位式拔杆机,其特征在于机架上均沿左右向间隔分布有两组起拔组件,右侧起拔组件中的前侧起拔轮称为前右轮,右侧起拔组件中的后侧起拔轮称为后右轮,前右轮位于后右轮的右方,与前右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左方,与后右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右方,左侧起拔组件中的前侧起拔轮称为前左轮,左侧起拔组件中的后侧起拔轮称为后左轮,前左轮位于后左轮的左方,与前左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右方,与后左轮配合的皮带传动组件位于其左方;对应前右轮和前左轮上方位置的下横梁上均连接有前连接体,每个前连接体上均连接有前弯角连杆,前弯角连杆的下端均设有与相应的起拔轮对应的从动轮,对应后右轮和后左轮上方位置的前横梁上均连接有后连接体,每个后连接体上均连接有后弯角连杆,后弯角连杆的下端均设有与相应的起拔轮对应的从动轮;每个主动轮的上部均设有主连接体,与前右轮和前左轮分别对应的两个主动轮均通过主连接体与前横梁连接在一起,与后右轮和后左轮分别对应的两个主动轮均通过主连接体与后横梁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错位式拔杆机,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包括齿轮泵和液压马达,每个主动轮的中部均设有能与其同步转动的主转轴,对应每个主动轮上方位置的机架上均安装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对应的主转轴传动连接在一起;机架上设有油箱和齿轮泵,齿轮泵的动力输入轴位于机架的前方,齿轮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齿轮泵的出油口分别与各个液压马达的进油口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错位式拔杆机,其特征在于起拔轮的外侧设有橡胶层外圈,橡胶层外圈与相应的皮带本体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错位式拔杆机,其特征在于起拔轮的外侧设有橡胶层外圈,橡胶层外圈与相应的皮带本体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86646.2A CN109392432B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错位式拔杆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86646.2A CN109392432B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错位式拔杆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92432A CN109392432A (zh) | 2019-03-01 |
CN109392432B true CN109392432B (zh) | 2021-08-17 |
Family
ID=65474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86646.2A Active CN109392432B (zh) | 2018-11-20 | 2018-11-20 | 错位式拔杆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392432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46112A (ja) * | 1984-12-18 | 1986-07-03 | みのる産業株式会社 | 長杆作物用刈取機 |
US5924269A (en) * | 1996-11-22 | 1999-07-20 | Case Corporation | Narrow row corn head with staggered height gathering chains |
CN201789765U (zh) * | 2010-06-17 | 2011-04-13 | 新疆中收农牧机械公司 | 拔秆打捆清膜机 |
CN104041242B (zh) * | 2014-07-11 | 2016-02-10 |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拔秆机 |
CN208029481U (zh) * | 2018-01-18 | 2018-11-02 | 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拨禾链防堵死结构 |
CN108738716A (zh) * | 2018-06-07 | 2018-11-06 | 新疆农垦科学院 | 一种棉花秸秆起拔粉碎机 |
-
2018
- 2018-11-20 CN CN201811386646.2A patent/CN10939243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392432A (zh) | 2019-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18785Y (zh) | 多功能玉米联合收割机 | |
CN203851431U (zh) | 一种农用高效秸秆深埋机 | |
CN201533490U (zh) | 联合整地机 | |
CN109392432B (zh) | 错位式拔杆机 | |
CN201146694Y (zh) | 牵引式棉花收获机 | |
CN109463109B (zh) | 阶梯式拔秆机 | |
CN219352298U (zh) | 一种水稻旱直播机 | |
Ibrahim et al. | Developing a multi purpose digger for harvesting root crops | |
CN201160384Y (zh) | 堆铺式大豆割晒机 | |
CN213426835U (zh) | 一种深松灭草复合机 | |
CN205921936U (zh) | 一种新型农用翻土机 | |
CN209299751U (zh) | 裹挟式拔杆机 | |
CN212232162U (zh) | 一种根茎作物收割设备 | |
CN214126696U (zh) | 一种自动仿形的水稻行间推压式除草装置和除草装置组 | |
CN109463110B (zh) | 裹挟式拔秆机 | |
CN212034705U (zh) | 一种新型土层置换耕作设备 | |
CN209983048U (zh) | 单履带自走式深松施肥机 | |
CN2053012U (zh) | 烟田联合耕作机 | |
CN102007836B (zh) | 气吸式秸秆复合还田机 | |
CN202857248U (zh) | 气吸式免耕播种机 | |
CN111602582B (zh) | 一种培种土块成型设备 | |
EP0417957B1 (en) | Agricultural harvesting machine for root crops | |
CN112772122B (zh) | 一种芦笋采集收割装置 | |
CN201274640Y (zh) | 平地筑埂灭茬机 | |
CN200944737Y (zh) | 一种机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