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997B - 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1997B
CN109391997B CN201710661789.9A CN201710661789A CN109391997B CN 109391997 B CN109391997 B CN 109391997B CN 201710661789 A CN201710661789 A CN 201710661789A CN 109391997 B CN109391997 B CN 1093919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signal
interference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17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1997A (zh
Inventor
赵培尧
王昭诚
徐凯
庄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6617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199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8599 priority patent/WO20190249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1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1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中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包括:第一基站生成第一参数,并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参数,第二基站在接收到第一参数后,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DDA0001370760690000011
、且在PRBfn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则根据位于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DDA0001370760690000012
在PRBfn上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其中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通过引入波束维度来表征各个时频资源单元的小区间干扰情况,使得第二基站能够根据第一参数来确定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因而有助于降低小区间的干扰,从而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为实现最大化系统频谱效率,频率复用因子为1,即LTE系统中所有的基站采用相同的频带与终端设备通信。并且LTE系统中,基站和终端设备使用全向天线,因此当两个或多个基站同时使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分别服务各自服务小区的终端设备时,将会造成小区间干扰。
为了降低小区间干扰,引入了小区间干扰协作机制。具体的,基站间通过交换相对窄带发射功率(relative narrowband transmit power,RNTP)参数,来降低小区间干扰,其中RNTP参数中记录了基站使用各个PRB向该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发射功率。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位于小区A中,终端设备2位于小区B中,基站A的服务小区为小区A,基站B的服务小区为小区B,小区A和小区B互为相邻小区,对于终端设备1来说,基站A为服务基站,基站B为相邻基站。若基站B接收到基站A发送的RNTP参数,并确定该RNTP参数中记录了基站A使用PRB1向终端设备A发送信号时的发射功率为高功率,则基站B将不在PRB1上调度小区B边缘的终端设备(如终端设备2),这是由于基站B在调度小区B边缘的终端设备时所采用的发射功率较高,若在高功率的PRB上调度小区B边缘的终端设备时将造成小区A和小区B间的干扰较大,因此为了降低了小区间干扰,基站B可以基于该RNTP参数在PRB1上调度小区B中靠近中心位置的终端设备,在其它低功率的PRB或者未使用的PRB上调度小区B边缘上的终端设备。
然而,由于在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引入了波束赋型技术,使得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具有定向传输的特性,若依然采用LTE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协作机制,则容易造成较大的性能损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有助于降低性能的损失。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生成第一参数,并向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11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引入波束维度来表征各个时频资源单元的小区间干扰情况,因而有助于提高反映各个时频资源单元上干扰情况的准确性,以及有助于提高网络容量,并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报告,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所述干扰测量报告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所述干扰波束为P个发送波束中与所述终端设备中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匹配的发送波束;然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报告,生成所述第一参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提高生成的第一参数的准确性,以及有助于简化生成第一参数的实现方式。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21
其中,α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Ws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n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thres为预设阈值,f()用于表示函数关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衡量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实现方式。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α满足下列关系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22
其中,wT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的转置,H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H1为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1为所述干扰波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简化衡量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实现方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23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
所述第二基站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24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则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25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基站能够根据第一参数来确定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有助于降低小区间的干扰,从而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最大发射功率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1
其中,Pmax为所述最大发射功率;pthres为预设发射功率阈值;β为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表征的所述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SIR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允许的最低信干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确定最大发射功率的方式。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基站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7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本小区的第二终端设备,其中k不在1≤p≤P的范围内且k为正整数,则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8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其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所指示的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10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9
相关性最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降低小区间的干扰,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相同的终端设备,也可以为不同的终端设备。
基于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11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12
的相关性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2
其中,K为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3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4
的相关性,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5
为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36
的共轭转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发送波束间相关性的实现方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干扰测量上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生成干扰测量报告,并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干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干扰测量报告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所述干扰波束与所述终端设备中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相匹配。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有助于提高第一基站生成第一参数的准确性,因而有助于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间交互第一参数来降低小区间的干扰,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基于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并根据确定的所述接收波束,确定所述干扰波束。然后终端设备生成干扰测量报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降低干扰测量报告的信令开销。
示例的,用于指示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为基站标识、波束标识和干扰强度,其中基站标识用于标识第二基站,波束标识用于标识干扰波束,干扰强度为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
基于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41
其中,Ws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n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thres为预设阈值,f()用于表示函数关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衡量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实现方式。
基于第三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α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42
其中,wT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的转置,H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H1为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1为所述干扰波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简化衡量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实现方式。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基站,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处理模块用于生成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Txp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收发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参数。
基于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生成所述第一信号之前,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报告,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所述干扰测量报告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所述干扰波束为P个发送波束中与所述终端设备中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匹配的发送波束;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测量报告,生成所述第一参数。
基于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43
其中,α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Ws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n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thres为预设阈值,f()用于表示函数关系。
基于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α满足下列关系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51
其中,wT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的转置,H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H1为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1为所述干扰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对应于硬件设备中的处理器,收发模块对应于硬件模块中的收发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基站,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和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的信息,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的程序。
还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基站,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52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处理模块用于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53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则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54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基于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最大发射功率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55
其中,Pmax为所述最大发射功率;pthres为预设发射功率阈值;β为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SIR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允许的最低信干比。
基于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56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本小区的第二终端设备,其中k不在1≤p≤P的范围内且k为正整数,则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57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其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所指示的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61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62
相关性最大。
基于第五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63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64
的相关性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65
其中,K为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66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67
的相关性,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68
为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69
的共轭转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对应于硬件设备中的处理器,收发模块对应于硬件模块中的收发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基站,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和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的信息,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的程序。
还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处理模块用于生成干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干扰测量报告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所述干扰波束与所述终端设备中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相匹配;收发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干扰测量报告。
基于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生成干扰测量报告之前,确定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并根据确定的所述接收波束,确定所述干扰波束。
基于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610
其中,Ws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n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thres为预设阈值,f()用于表示函数关系。
基于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α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611
其中,wT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的转置,H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H1为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1为所述干扰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六方面以及第六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对应于硬件设备中的处理器,收发模块对应于硬件模块中的收发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和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的信息,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提供的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
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实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提供的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的程序。
还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提供的任一可能设计的技术方案。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任一可能设计提供的第一基站、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或者第五方面任一可能设计提供的第二基站和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或者第六方面任一可能设计提供的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LTE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场景示意图;
图2为采用波束赋型技术的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参数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小区间干扰测量上报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上报干扰测量报告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参数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参数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参数中指示符指示的小区间干扰的干扰强度小于预设阈值条件下小区间干扰的累积分布函数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场景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图8所示的通信场景终端设备可达速率的累积分布函数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参数的示意图;
图17a和图17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8a和图18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9a和图19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互换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由于在通信系统中引入波束赋型技术后,使得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具有定向传输的特性,即当基站的发送波束与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匹配时,终端设备才能够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信号。以如图2所示的通信场景为例,基站A的发送波束1与终端设备A的接收波束1匹配,基站B的发送波束2与终端设备B的接收波束2匹配,当基站A通过发送波束1在PRB1上向终端设备A发送信号的同时,基站B通过发送波束2在PRB1上向终端设备B发送信号,若基站B的发送波束2与终端设备1的接收波束1相匹配的情况下,当终端设备A位于基站A的服务小区的边缘,终端设备B位于基站B的服务小区的边缘,则基站B通过发送波束2在PRB1上向终端设备B发送的信号对基站A通过发送波束1在PRB1上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信号造成的干扰较大;但是若基站B的发送波束2与终端设备1的接收波束1不匹配的情况下,无论基站B通过发送波束2在PRB1上向终端设备B发送信号时使用多大的信号发射功率,也无论终端设备B在基站B的服务小区的什么位置,终端设备A在基站A的服务小区的什么位置,基站B通过发送波束2在PRB1上向终端设备B发送的信号不能对基站A通过发送波束1在PRB1上向终端设备A发送的信号造成干扰,因此,这种情况下基站A和基站B是能够复用PRB1的。
然而,采用LTE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协作机制,当基站A在通过发送波束1在PRB1上向终端设备A发送信号时,若基站A向终端设备A发送信号时的信号发射功率大于某一阈值时,则将PRB1标记为高功率物理资源块,在PRB1被基站A标记为高功率物理资源块后,若终端设备B为基站B的服务小区中处于边缘的终端设备,无论基站B的向终端设备B发送信号所采用的发送波束是否与终端设备A接收基站A发送的信号所采用的接收波束是否匹配,基站B不再PRB1上调度终端设备B,因此当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较多时,由于LTE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协作机制不能准确的反映采用波束赋型技术的通信系统中PRB上小区间干扰的情况,容易造成较大的性能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引入波束维度来表征各个物理资源块上的小区间干扰的情况,有助于提高反映各个物理资源块上小区间干扰情况的准确性,以及有助于提高网络容量,并且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采用波束赋型技术进行定向传输的通信系统中,其中该通信系统可以为NR系统,还可以为LTE系统、长期演进高级(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系统、增强的长期演进技术(enh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eLTE)等通信系统,也可以扩展到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以及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等相关的蜂窝系统中,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通信系统架构可以如图3所示,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图3中所示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的个数。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为用于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终端设备还可以为无线终端,其中,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或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无线终端还可以为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基站(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等),或者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基站还可用于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其中,在采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通信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中的基站称之为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称之为节点B(node B)、LTE系统中的基站称之为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NR系统中的基站称之为通用型基站(genernal node B,gNB)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时频资源单元指的是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在时频域上的资源单位。示例的,时频资源单元可以为PRB或者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的发送波束与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相匹配指的是,基站的发送波束与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对准或对齐。
下面以时频资源单元为PRB的情况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当时频资源单元为其它时频资源时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与时频资源单元为PRB时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包括:
步骤400,第一基站生成第一参数,其中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第一信号为第一基站在PRB fn上发送的信号,第二信号为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091
在PRB 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参数可称之为增强的相对窄带发射功率(enhanced relative narrowband Tx power,eRNTP)参数,还可称之为其它名称,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进行限定。
其中,N为PRB的个数,具体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能够在该N个PRB分别调度各自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例如,若频率复用因子为1,即通信系统中所有基站采用相同的频带与终端设通信,则N可以为通信系统中PRB的个数,P为发送波束的个数,具体的,P个发送波束为第二基站的发送波束。
当N取值为4,P取值为4时,其第一参数可以如图5所示。其中发送波束记为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01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02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03
PRB记为f1、f2、f3和f4
步骤401,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参数。
示例的,第一基站可以通过X2接口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参数,还可以第一基站还可以通过新的自定义接口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一参数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
步骤402,第二基站在接收到第一参数后,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04
且在PRB fn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则根据位于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05
在PRB fn上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小区间干扰指的是相邻小区间的干扰,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与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可以互为相邻小区,对于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来说,第一基站为服务基站,第二基站为相邻基站;对于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来说,第一基站为相邻基站,第二基站为服务基站。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和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也可以不互为相邻小区,但是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距离不是很远、存在共用的PRB,且能够相互发送第一参数。当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在地理位置上距离很远时,则可能就不存在小区间干扰,在该种情况下无需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如图6所示,小区间干扰测量上报的方法,包括:
步骤600,终端设备生成干扰测量报告,终端设备位于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干扰测量报告中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第一基站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干扰波束与终端设备中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相匹配,
步骤601,终端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向第一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也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条件触发后,终端设备向第一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示例的,其中当终端设备周期性向第一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时,该周期可以为一个小区间干扰协作(inter-cell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ICIC)周期,当该周期小于一个ICIC周期时,第一基站可以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平均值来指示一个ICIC周期中小区间的干扰情况;某些特定的条件可以为终端设备接收波束切换,例如当终端设备由于移动或者遮挡等情况下可能造成接收波束的切换,在这种情况下小区间干扰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触发终端设备进行小区间干扰测量并向第一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
具体的,干扰波束为P个发送波束中与终端设备中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匹配的发送波束。
第一基站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报告后,根据干扰测量报告,生成第一参数。
示例的,用于指示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第一基站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可以为基站标识、波束标识和干扰强度,其中基站标识用于标识第二基站,波束标识用于标识干扰波束,干扰强度即为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第一基站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
可选的,干扰强度可以定义为:第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与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的比值的函数,其中干扰强度表示为如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11
其中,α干扰强度,Ws为第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n为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thres为预设阈值,f()用于表示函数关系。
具体的,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12
其中Wn=|wTH1Tx1|、Ws=|wTHTx|,wT为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的转置,H为第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Tx为第一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H1为第二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Tx1为干扰波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f()还可以为其它函数关系表达式,例如,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13
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进行限定,此外当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14
时,C、m的值可以相等,均等于10,也可以不相等,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定,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示例的,以图2所示的通信场景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如图7所示的下列方式生成并上报干扰测量报告。
步骤700,控制中心分别为基站A和基站B配置正交的下行参考信号,并通知基站A和基站B所采用的下行参考信号,其中在3GPP中控制中心对应于无线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er,RNC),在LTE中由于控制中心可以由eNodeB来实现,因此当控制中心为eNodeB时,可以由基站A分别为基站A和基站B配置正交的下行参考信号,并通知基站B所采用的下行参考信号。然后,基站A通知基站A的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需要测量的下行参考信号,在图2所示的通信场景中基站A通知基站A的服务小区的终端设备测量分别为基站A和基站B配置的下行参考信号。
步骤701,基站A的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进行小区间干扰的测量,具体的,基站A和基站B通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波束扫描,终端设备测量各个下行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波束与接收波速对的信道强度,并记录所有信道强度中大于预设阈值的发送波束与接收波束对,其中,发送波束与接收波束对包括基站A的发送波束与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对,以及基站B的发送波束与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对,示例的,在某个扫描时隙,若基站A和基站B分别采用发送波束Tx和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15
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终端设备采用接收波束Rx接收下行参考信号,则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18
其中,Rx T为接收波束的转置;y为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H为基站A通过发送波束Tx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s1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H1为基站B通过发送波束Tx1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s2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n为高斯白噪声。
利用下行参考信号的正交性,终端设备可以基于下列表达式估计发送波束Tx与接收波束Rx间的信道强度Ws,记为采用波束对<Rx,Tx>传输下行参考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s,以及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16
与接收波束Rx间的信道强度Wn,记为采用波束对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17
传输下行参考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s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1
其中,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2
表示下行参考信号s1的共轭转置,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3
表示下行参考信号s2的共轭转置。
终端设备记录所有波束对中传输下行参考信号时的信道强度中大于预设阈值Wthres时的波束对的信息,可选的,终端设备记录的所有波束对中传输下行参考信号时的信道强度中大于预设阈值Wthres时的波束对的信息包基站标识、发送波束标识、接收波束标识和信道强度,其中基站标识用于标识通过发送波束标识所标识的发送波束向接收波束标识所标识的接收波束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基站。
终端设备在波束扫描结束后,得到基站B采用哪些发送波束发送信号时可能会对于终端设备接收基站A发送的信号造成小区间干扰。
示例的,如图8所示,假设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4
为基站A的发送波束,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5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6
为基站B的发送波束,其中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包括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7
其中波束对中传输下行参考信号时的信道轻度中大于预设阈值Wthres时的波束对、以及信道强度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8
通过表1可以看出,终端设备通过小区间干扰测量,得到基站B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9
发送信号时可能会对于终端设备接收基站A发送的信号可能造成小区间干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采用最大接收信噪比准则选择最优波束对来传输信号,例如若G1<G2,G2>G5,则终端设备选择采用波束对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10
用于终端设备和基站A间下行数据的传输,即终端设备采用接收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11
而在表1中基站B中只有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12
与接收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13
相匹配,因此,基站B中的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14
为干扰波束,进一步的,当在相同的物理资源块上,若基站B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15
发送信号,则干扰基站A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其干扰强度可根据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16
来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仅示出了两个基站时小区间干扰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是用于如图9所示的三个基站时小区间干扰的场景,具体的,基站A的服务小区中终端设备在接收基站A的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17
通信时分别受基站B的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18
发送的信号和基站C的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19
发送的信号干扰,干扰强度如表2所示,Gk表示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20
对应的信道强度,其中k为1、2、3或4。
表2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221
然后终端设备生成干扰测量报告,其中为了节省信令开销,干扰测量报告中可只包括对基站A向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造成干扰的信息,例如干扰测量报告包括基站标识、波束标识和干扰强度,基站标识用于标识基站B,波束标识用于标识干扰波束。
步骤702,终端设备向基站A发送该干扰测量报告,基站A在接收到干扰测量报告后,以干扰测量报告中包括基站标识为基站B、波束标识为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31
和干扰强度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32
为例,若基站A在物理资源块f1上调度终端设备,则基站B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33
时发送的信号是对基站A在物理资源块f1上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造成的干扰,具体的第一参数中的指示符可以根据对干扰强度的量化得到,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在基站A中配置的第一参数中指示符的量化精度为c,其中c为正整数,当c取值为1时,第一参数中的指示符为1比特(bit)。例如若干扰强度α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特定阈值时,指示符为1,若干扰强度α小于预设的特定阈值时,指示符为0,则第一参数即为一个N×P的比特图,当c取值大于1时,干扰强度可采用预先规定的量化值进行量化,示例的当c取值为2时,量化表为{-∞,-10,-4,0}[dB],其中每个量化表中的每个量化值对应一个干扰强度的范围,当干扰测量报告中的干扰强度落入哪个干扰强度的范围中,则指示符取该干扰强度的范围对应的量化表中的量化值。当c取值为3时,量化表为{-∞,-15,-10、-8,-6,-4,-2,0}[dB]。
示例的,若c取值为1时,第一参数可以如图10所示。
示例的,如图11所示的场景,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位于基站A的服务小区中,其中基站A在PRB f1上调度终端设备1,基站A在PRB f2和f3上调度终端设备2,若基站B的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34
发送的信号对终端设备1与基站A之间的通信造成了干扰,基站B的发送波束Tx1发送的信号对终端设备2与基站A之间的通信造成了干扰,若终端设备在波束扫描阶段得到基站B的发送波束Tx1、Tx2、Tx3和Tx4,基站A和基站B共同能够调度的物理资源块为f1、f2、f3和f4,假设量化精度为1,则第一参数可以如图12所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A的服务小区的多个终端设备还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基站的进行干扰测量,生成干扰测量报告。基站A根据从各个终端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报告,分别生成针对各个基站的第一参数。示例的,当基站A的服务小区中存在同一物理资源块上调度多个终端设备的情况,可能针对不同的终端设备,小区间的干扰强度不同,则该物理资源块上小区间的干扰强度为多个终端设备对应的干扰强度中的最大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小区间干扰的测量可以采用任意波束训练算法,例如基站和终端设备间的联合搜索、单独搜索或多级搜索等。
具体的,联合搜索:基站和终端设备会扫描所有可能的波束对。通过该种搜索方式能够获得最准确的测量信息,但复杂度较高。在联合搜索中,终端设备测量采用各个波束对时,基站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参考信号时的信道强度,并记录所有信道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波束对,然后生成干扰测量报告。
单独搜索:首先固定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对基站的发送波束进行扫描,并选择使得信道增益最大的发送波束;随后,基站固定发送波束,对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进行扫描,来确定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需要注意的是,在该搜索方案中终端设备和基站的扫描顺序可以交换。与联合搜索方案相比,单独搜索方案只能够获得部分波束对的信息,有一定的性能损失,但同时它节省了波束扫描开销。
多级搜索:将基站和终端设备的波束划分为多级不同宽度的波束,首先对宽波束进行扫描,确定宽波束后,再对该宽波束覆盖范围内的窄波束进行扫描。在每一级中,可以采用上述联合搜索或单独搜索方案。以两级波束为例,假设若基站的发送波束的数量为M,终端设备的接收波束的数量为N,基站第一级宽波束数量为P,终端设备的第一级宽波束数量为Q,在每一级波束扫描中采用联合搜索方案,则第一级搜索中,需要P×Q;则第二级搜索中需要(M/P+N/Q)次扫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小区间干扰测量的方法与干扰测量中所采用的波束扫描的方法是独立的,采用任意一种波束扫描方法,终端设备可采用相同的方式测量信道强度,得到干扰测量报告。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干扰测量报告,因此有助于提高基站确定第一参数的准确性。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采用下列表达式确定最大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1
其中,Pmax为所述最大发射功率;pthres为预设发射功率阈值;β为位于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SIR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允许的最低信干比。
以图5为例,示例的,第二基站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2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1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则β的取值为指示符1,若指示符1为1,则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3
若指示符1为0,则Pmax为无穷大。由于当指示符1不为0时,第二基站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4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1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时的最大发射功率是受限的,若第一终端设备位于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的边缘,有可能第二基站调度第一终端设备的最小发射功率可能大于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5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1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时的最大发射功率,因此在该种情况下,则第二基站不能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6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1上调度第一终端设备。从而有助于降低小区间的干扰。但是当第一终端设备位于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的中心时,有可能第二基站调度第一终端设备的最小发射功率不大于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7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1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时的最大发射功率,则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基站可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8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1上调度第一终端设备。
由于在干扰测量的过程中,有可能第一参数中可能仅包括第二基站中的部分发送波束,当第二基站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9
且在PRB fn上调度本小区的第二终端设备,其中k不在1≤p≤P的范围内且k为正整数,则根据位于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10
在PRB fn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其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所指示的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11
与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12
相关性最大。
可选的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13
与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14
的相关性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15
其中,K为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16
与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17
的相关性,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18
为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19
的共轭转置。
以图5所示的第一参数为例,假设第二基站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20
其中若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21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22
相关性最大,则当在f2调度第二终端设备时,则根据指示符2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23
在PRB f2上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24
与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425
的相关性的计算方式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方式,现有技术中其它计算波束相关性的方式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此外,考虑两个相邻小区的场景,来验证通过相关性较大的发送波束的指示符确定调度第二终端设备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从而来降低小区间的干扰的可靠性。
具体的,以两个相邻小区的场景为例,基站的天线数Nt为16,终端设备的天线数Nr为4,均为均匀线性天线阵列,天线间距为半波长,在波束训练阶段,基站和终端设备均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码本,码本大小与天线相等。在下行数据传输阶段,基站的波束能够连续调整方向,波束形式为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1
其中θ为波束方向。当基站采用发送波束f发送信号时,会从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2
中选取与发送波束f相关性最大的发送波束,假设与波束f相关性最大的发送波束为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3
由于发送波束f与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4
不同,可能造成当基站采用发送波束f在PRB1上调度终端设备时不存在小区间干扰,而基站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5
在PRB1上调度终端设备时存在小区间干扰,从而使得不能基于第一参数中表征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6
小区间干扰情况的指示符来表征发送波束f的小区间的干扰情况。但是通过仿真验证上述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具体的,如图13所示,第一参数中指示符指示的小区间干扰的干扰强度小于预设阈值条件下,小区间干扰的累积分布函数,其中小区间干扰的干扰强度对预设阈值进行了归一化。从图13中可以看出,当发送波束f与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7
相关性最大时,当基站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8
时小区间的干扰强度小于预设阈值,则基站采用发送波束f时小区间干扰的干扰强度大于预设阈值发生的概率很小。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在波束扫描阶段进行干扰测量以外,还可以当第二基站采用某个发送波束发送参考信号时,终端设备即可以测量信号强度和干扰强度。对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基站能够通过第一参数来调度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终端设备,因而有助于降低小区间的干扰。
示例的,如图14所示的通信场景中,小区1、小区2和小区3互为相邻的小区,小区1为基站1的服务小区,小区2为基站2的服务小区,小区3为基站3的服务小区,其中各个小区的半径为200米(m),扇区大小为120度,基站1、基站2和基站3分别配备有16根天线,发送波束的数目为16,终端设备配备有4根天线,接收波束的数目为4,小区边缘终端设备接收信噪比为0dB,基站1、基站2和基站3分别能够打出两个发送波束同时同频服务两个终端设备,信道采用的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9
其中,Nt和Nr分别表示基站和终端设备天线数,Ncl和Nray分别表示多径数量和每条径内的子径数量,at和ar为基站和终端设备的天线响应向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10
表示终端设备侧第i条多径中第l子径的水平到达角,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11
表示基站侧第i条多径中第l子径的水平到达角,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12
表示终端设备侧第i条多径中第l子径的垂直到达角,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13
表示基站侧第i条多径中第l子径的垂直到达角,β为路径衰减。图15给出了基于图14所示的通信场景终端设备可达速率的累积分布函数,其中预设阈值Wthres为终端设备干扰测量阶段参数。从图15中可以看到,当Wthres=G/10与Wthres=G/4时终端设备可达速率的累积分布函数,其中G为终端设备所在服务小区的基站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累积分布函数相同的情况下,Wthres=G/10时终端设备的可达速率大于Wthres=G/4时的终端设备的可达速率,因而预设阈值的减小意味着终端设备上报较小的小区间干扰,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小区间干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与无ICIC方案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基于第一参数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进而提高网络容量。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时,位于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一基站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514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时的信号发射功率的大小,其中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例如当第一基站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61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时的信号发射功率大于预设阈值时,则位于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为比特1,当第一基站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62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时的信号发射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位于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为比特0,在这种设计下,第一基站发送给相邻基站的第一参数是相同的。
当位于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一基站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63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时的信号发射功率的大小时,第一基站根据发射功率信息可直接生成第一参数,无需终端设备进行干扰测量和上报。
示例的,当第一基站调度终端设备所能够使用的PRB分别为PRB1、PRB2、PRB3和PRB4,第一基站的发送波束包括Tx1、Tx2、Tx3和Tx4,若位于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为比特1,当第一基站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64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时的信号发射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时,位于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为比特0时,则第一参数可以如图16所示。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第一基站,该第一基站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的动作或功能。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第二基站,该第二基站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二基站的动作或功能。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或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
为了节省篇幅,装置部分的内容可以具体参见方法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7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基站1700,包括:处理模块1710a和收发模块1720a,其中处理模块1710a用于生成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65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收发模块1720a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1710a还用于在处理模块1720a生成所述第一信号之前,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报告,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所述干扰测量报告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所述干扰波束为P个发送波束中与所述终端设备中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匹配的发送波束;处理模块1720a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测量报告,生成所述第一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66
其中,α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Ws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n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thres为预设阈值,f()用于表示函数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α满足下列关系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71
其中,wT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的转置,H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H1为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1为所述干扰波束。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基站1700的硬件结构如图17b所示,包括处理器1710b、收发器1720b和存储器1730b。需要说明的是,处理模块1710a对应于第一基站1700硬件结构中的处理器1710b,收发模块1720a对应于第一基站1700硬件结构中的收发器1720b。其中,收发器1720b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存储器1730b可以用于存储第一基站1700出厂时预装的程序/代码,也可以存储用于处理器1710b执行时的代码等。
其中,处理器1710b可以采用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操作,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应注意,尽管图17b所示的第一基站1700的硬件结构中仅仅示出了处理器1710b、收发器1720b和存储器1730b,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第一基站1700还包含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其他器件。同时,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第一基站1700还可包含实现其他附加功能的硬件器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第一基站1700也可仅仅包含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器件或模块,而不必包含图17b中所示的全部器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盘、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如图18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基站1800,包括:处理模块1810a和收发模块1820a,其中收发模块1820a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72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处理模块1810a用于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73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则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74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最大发射功率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1
其中,Pmax为所述最大发射功率;pthres为预设发射功率阈值;β为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SIR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允许的最低信干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1810a还用于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2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本小区的第二终端设备,其中k不在1≤p≤P的范围内且k为正整数,则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3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其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所指示的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4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5
相关性最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6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7
的相关性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8
其中,K为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9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10
的相关性,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11
为发送波束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812
的共轭转置。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基站1800的硬件结构如图18b所示,包括处理器1810b、收发器1820b和存储器1830b。需要说明的是,处理模块1810a对应于第二基站1800硬件结构中的处理器1810b,收发模块1820a对应于第二基站1800硬件结构中的收发器1820b。其中,收发器1820b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存储器1830b可以用于存储第二基站1800出厂时预装的程序/代码,也可以存储用于处理器1810b执行时的代码等。
其中,处理器1810b可以采用通用的CPU,微处理器,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操作,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应注意,尽管图18b所示的第二基站1800的硬件结构中仅仅示出了处理器1810b、收发器1820b和存储器1830b,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第二基站1800还包含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其他器件。同时,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第二基站1800还可包含实现其他附加功能的硬件器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第二基站1800也可仅仅包含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器件或模块,而不必包含图18b中所示的全部器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盘、光盘、ROM或RAM等。
如图19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900,包括:处理模块1910a和收发模块1920a,其中处理模块1910a用于生成干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干扰测量报告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所述干扰波束与所述终端设备中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相匹配;收发模块1920a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干扰测量报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1910a还用于在生成干扰测量报告之前,确定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并根据确定的所述接收波束,确定所述干扰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91
其中,Ws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n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thres为预设阈值,f()用于表示函数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α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BDA0001370760670000192
其中,wT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的转置,H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H1为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1为所述干扰波束。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900的硬件结构如图19b所示,包括处理器1910b、收发器1920b和存储器1930b。需要说明的是,处理模块1910a对应于终端设备1900硬件结构中的处理器1910b,收发模块1920a对应于终端设备1900硬件结构中的收发器1920b。其中,收发器1920b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存储器1930b可以用于存储终端设备1900出厂时预装的程序/代码,也可以存储用于处理器1910b执行时的代码等。
其中,处理器1910b可以采用通用的CPU,微处理器,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操作,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应注意,尽管图19b所示的终端设备1900的硬件结构中仅仅示出了处理器1910b、收发器1920b和存储器1930b,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终端设备1900还包含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其他器件。同时,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终端设备1900还可包含实现其他附加功能的硬件器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终端设备1900也可仅仅包含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器件或模块,而不必包含图19b中所示的全部器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盘、光盘、ROM或RAM等。
如图2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2000,包括第一基站1700、第二基站1800和终端设备1900。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中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生成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11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所述N为通信系统中时频资源单元的个数,P为发送波束的个数,所述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12
为所述(n,p)位置上的指示符对应的发送波束;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参数,以使得所述第二基站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13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时,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14
在所述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生成所述第一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报告,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所述干扰测量报告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所述干扰波束为P个发送波束中与所述终端设备中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匹配的发送波束;
所述第一基站生成所述第一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干扰测量报告,生成所述第一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15
其中,α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Ws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n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thres为预设阈值,f()用于表示函数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满足下列关系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16
其中,wΤ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的转置,H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H1为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1为所述干扰波束。
5.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基站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1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所述N为通信系统中时频资源单元的个数,P为发送波束的个数,所述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2
为所述(n,p)位置上的指示符对应的发送波束;所述第二基站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3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则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4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发射功率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5
其中,Pmax为所述最大发射功率;pthres为预设发射功率阈值;β为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SIR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允许的最低信干比。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6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本小区的第二终端设备,其中k不在1≤p≤P的范围内且k为正整数,则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7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其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所指示的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8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9
相关性最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10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11
的相关性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12
其中,K为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13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14
的相关性,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15
为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16
的共轭转置。
9.一种干扰测量上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生成干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干扰测量报告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所述干扰波束与所述终端设备中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相匹配;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干扰测量报告,以使所述第一基站根据干扰测量报告,生成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17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所述N为通信系统中时频资源单元的个数,P为发送波束的个数,所述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218
为所述(n,p)位置上的指示符对应的发送波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生成干扰测量报告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确定的所述接收波束,确定所述干扰波束。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31
其中,Ws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n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thres为预设阈值,f()用于表示函数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32
其中,wΤ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的转置,H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H1为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1为所述干扰波束。
13.一种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生成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33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所述N为通信系统中时频资源单元的个数,P为发送波束的个数,所述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34
为所述(n,p)位置上的指示符对应的发送波束;
收发器,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第一参数,以使得所述第二基站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35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时,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36
在所述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生成所述第一信号之前,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干扰测量报告,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所述干扰测量报告中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所述干扰波束为P个发送波束中与所述终端设备中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匹配的发送波束;
所述处理器,生成所述第一参数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干扰测量报告,生成所述第一参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41
其中,α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Ws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n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thres为预设阈值,f()用于表示函数关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α满足下列关系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42
其中,wΤ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的转置,H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H1为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1为所述干扰波束。
17.一种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43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所述N为通信系统中时频资源单元的个数,P为发送波束的个数,所述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44
为所述(n,p)位置上的指示符对应的发送波束;
处理器,用于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45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所述第二基站的服务小区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则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46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发射功率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47
其中,Pmax为所述最大发射功率;pthres为预设发射功率阈值;β为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SIR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允许的最低信干比。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若采用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48
且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调度本小区的第二终端设备,其中k不在1≤p≤P的范围内且k为正整数,则根据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确定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49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其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所指示的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410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411
相关性最大。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第二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51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52
的相关性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53
其中,K为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54
与所述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55
的相关性,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56
为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57
的共轭转置。
2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生成干扰测量报告,其中所述干扰测量报告包括用于指示第二基站在第一时频单元通过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时频单元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的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服务小区中,所述干扰波束与所述终端设备中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相匹配;
收发器,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干扰测量报告,以使所述第一基站根据干扰测量报告,生成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N×P个指示符,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参数中(n,p)位置上的指示符用于表征第二信号干扰第一信号的强度,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一基站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第二基站通过发送波束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58
在时频资源单元fn上发送的信号,1≤n≤N,1≤p≤P,n、p、N、P分别为正整数;所述N为通信系统中时频资源单元的个数,P为发送波束的个数,所述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59
为所述(n,p)位置上的指示符对应的发送波束。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生成干扰测量报告之前,确定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并根据确定的所述接收波束,确定所述干扰波束。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所述干扰波束发送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的信号的强度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510
其中,Ws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n为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干扰波束发送信号时的信道强度,Wthres为预设阈值,f()用于表示函数关系。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α满足下列表达式:
Figure FDF00000159780700000511
其中,wΤ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所使用的接收波束的转置,H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为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发送波束,H1为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号时所使用的信道矩阵,f1为所述干扰波束。
CN201710661789.9A 2017-08-04 2017-08-04 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93919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1789.9A CN109391997B (zh) 2017-08-04 2017-08-04 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CT/CN2018/098599 WO2019024928A1 (zh) 2017-08-04 2018-08-03 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1789.9A CN109391997B (zh) 2017-08-04 2017-08-04 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997A CN109391997A (zh) 2019-02-26
CN109391997B true CN109391997B (zh) 2022-11-04

Family

ID=65233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1789.9A Active CN109391997B (zh) 2017-08-04 2017-08-04 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1997B (zh)
WO (1) WO20190249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3284B (zh) * 2022-04-27 2022-07-05 四川太赫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对准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78754B (zh) * 2022-07-08 2024-05-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受激干扰源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6562A (zh) * 2009-02-02 2012-02-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资源质量指示的协作式波束成形的调度算法
CN103167508A (zh) * 2011-12-15 2013-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3688583A (zh) * 2011-07-22 2014-03-26 阿尔卡特朗讯 波束协调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基站和用户终端
CN106685504A (zh) * 2015-11-09 2017-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协作方法、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06888042A (zh) * 2017-03-01 2017-06-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波束赋形的波束选取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74958B1 (ko) * 2010-03-05 2016-1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셀 간 간섭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1877775B1 (ko) * 2012-11-26 2018-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간 협업 통신을 위한 간섭 제거 코드를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042456A4 (en) * 2013-09-05 2017-07-12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sectorization of a spational region for parallel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CN105322989B (zh) * 2014-07-30 2021-10-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Mimo系统中的导频发送方法、测量方法及装置
WO2016054819A1 (zh) * 2014-10-11 2016-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657848B (zh) * 2014-12-03 2019-03-15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基于三维有源天线的混合网络的干扰协调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6562A (zh) * 2009-02-02 2012-02-1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资源质量指示的协作式波束成形的调度算法
CN103688583A (zh) * 2011-07-22 2014-03-26 阿尔卡特朗讯 波束协调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基站和用户终端
CN103167508A (zh) * 2011-12-15 2013-06-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6685504A (zh) * 2015-11-09 2017-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协作方法、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06888042A (zh) * 2017-03-01 2017-06-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波束赋形的波束选取方法及装置、基站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24928A1 (zh) 2019-02-07
CN109391997A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9315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obt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153774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US20200336194A1 (en) Joint beam report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1049851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261354B (zh) 具有发射限制的波束管理系统和方法
US20190363778A1 (en) Beam man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90296854A1 (e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7167503A1 (en)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20200076734A (ko) 빔 검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0199902A1 (zh) 一种选择接收波束的方法及装置
US1007522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beamforming dur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4501524A (zh) 用于测量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391997B (zh) 小区间干扰协调和测量上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40314011A1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CN114731658A (zh)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4257331B (zh) 卫星通信系统的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6637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73614A (zh) 一种csi上报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15550987A (zh)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优先级确定方法与装置、相关设备
JP2023504552A (ja) 高速モビリティ用のドップラースプレッドベースのビーム測定/報告
CN11475996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US10673656B2 (en)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in
CN115088225B (zh) 一种波束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1479325B (zh) 一种csi-rs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07113738B (zh) 一种发射功率调整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