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868A -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1868A
CN109391868A CN201811161415.1A CN201811161415A CN109391868A CN 109391868 A CN109391868 A CN 109391868A CN 201811161415 A CN201811161415 A CN 201811161415A CN 109391868 A CN109391868 A CN 109391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headset
attitude data
preset condi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blue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14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1868B (zh
Inventor
龚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614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918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1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8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6214 priority patent/WO202006304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1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该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当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判断该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接触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本申请通过分别检测蓝牙耳机的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并在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均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以实现蓝牙耳机的自动解锁,简化解锁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电子产品之一。并且,用户经常会通过与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耳机听音乐、看视频或玩游戏等,但是,目前,耳机打开、关闭等操作需要用户手动控制,过程繁琐,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解锁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当所述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判断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所述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接触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所述蓝牙耳机解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解锁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所述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解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接触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解锁所述蓝牙耳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蓝牙模块;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蓝牙模块和所述存储器耦接;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该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当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判断该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接触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从而通过分别检测蓝牙耳机的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并在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均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以实现蓝牙耳机的自动解锁,简化解锁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用于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解锁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保存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耳机解锁方法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子设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为用户提供方便,开始支持播放音频数据,例如,播放音频、播放视频、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等。其中,电子设备的音频架构和计算机的音频架构类似,主要是由处理器和内置音频CODEC(编解码器)来完成。具体地,处理器接收音频数据的输入后,转化成I2S信号,并传输至CODEC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进行播放。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可以与外接音频播放设备连接,通过所述音频播放设备播放音频数据,具体地,该音频播放设备可以接收电子设备传输过来的音频数据,并将音频数据进行播放,其中,该音频播放设备可以包括耳机、音箱以及车载设备等。而在诸多情况下,电子设备与外接的音频播放设备需要使用网络才能进行数据传输,例如,电子设备与音频播放设备需要使用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或电子设备与音频播放设备需要使用蓝牙(Bluetooth,BT)连接进行数据传输等,可选的,在通常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蓝牙与音频播放设备连接,并通过蓝牙将音频数据传输至音频播放设备进行播放。
具体地,目前的电子设备100一般都有蓝牙(Bluetooth,BT)模块,其中,蓝牙模块可以是指集成蓝牙功能的芯片基本电路集合,用于无线网络通讯。进一步地,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蓝牙模块与蓝牙设备(如蓝牙耳机、蓝牙音箱等音频播放设备,投影仪、电视机等视频播放设备)进行蓝牙连接,其中,以蓝牙耳机为例,如图1所述,在一种情况下,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蓝牙耳机510以及第二蓝牙耳机520,电子设备100分别与第一蓝牙耳机510和第二蓝牙耳机520基于前述的无线通信协议建立通信链路。再者,还可以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直接与第一蓝牙耳机510基于前述的无线通信协议建议通信链路,然后第一蓝牙耳机510再和第二蓝牙耳机520基于前述的无线通信协议建议通信链路。其中,无线通信协议可以包括Wlan协议、蓝牙协议或者ZigBee协议等。
但是,目前的蓝牙耳机,在加锁状态下解锁使用时,需要用户手动进行解锁,解锁过程中繁琐,用户体验不佳。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通过分别检测蓝牙耳机的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并在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均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以实现蓝牙耳机的自动解锁,简化解锁过程,提升用户体验。其中,具体的耳机解锁方法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耳机控制方法用于通过分别检测蓝牙耳机的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并在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均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以实现蓝牙耳机的自动解锁,简化解锁过程,提升用户体验。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耳机解锁方法应用于如图6所示的耳机解锁装置200以及配置有所述耳机解锁装置200的电子设备100(图7)。下面将以电子设备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当然,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所应用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电子设备、车载设备、网关等,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下面将针对图3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耳机解锁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的状态至少可以包括加锁状态、解锁状态、关机状态、开机状态、休眠状态或者其中几种状态的组合,例如,加锁且关机状态、加锁且关机状态、解锁且开机状态、加锁且关机状态等,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地,当该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表示蓝牙耳机的多个功能按键或功能按钮不可操作,以防止用户误触以及防止蓝牙耳机未经用户允许被他人使用;当该蓝牙耳机处于解锁状态时,表示蓝牙耳机的多个功能按键或功能按钮可操作,以方便用户对蓝牙耳机的功能进行调节,例如,调高音量、调低音量等;当该蓝牙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表示蓝牙耳机当前可以被使用;当该蓝牙耳机处于关机状态时,表示蓝牙耳机当前不可被使用;当该蓝牙耳机处于休眠状态时,表示蓝牙耳机当前处于待工作状态。
作为一种方式,可以对蓝牙耳机的状态进行检测,当检测到该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电子设备作为响应获取该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具体地,该蓝牙耳机可以包括耳机本体和姿态检测模块,该姿态检测模块设置于该耳机本体内,因此,可以通过设置于该蓝牙耳机内的姿态检测模块进行第一姿态数据的检测获取。其中,该姿态检测模块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等可以进行姿态检测的传感器,以陀螺仪为例,根据所述陀螺仪的定轴性以及蓝牙耳机相对于陀螺仪转轴方向的已知的预设姿态,当蓝牙耳机的姿态与预设姿态之间出现差别,产生俯仰、偏航或横滚的某一方向的运动时,因为该陀螺仪的转轴保持方向不变,检测到蓝牙耳机相对于转轴的角度关系与预设姿态相对于转轴的角度关系发生变化,则可以确定蓝牙耳机的姿态变化,确定蓝牙耳机当前姿态,作为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并获取该第一姿态对应的第一姿态数据。
步骤S120:当所述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
进一步地,在获取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后,继续对蓝牙耳机的姿态进行检测,以判断该蓝牙耳机的姿态是否发生变化。同样的,可以通过设置于蓝牙耳机本体内的姿态检测模块对蓝牙耳机的姿态进行检测,作为一种方式,可以实时对蓝牙耳机的姿态进行检测,可以间隔预设时长对蓝牙耳机的姿态进行检测,也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规则对蓝牙耳机的姿态进行检测,例如,根据用户手动配置的间隔时长等对蓝牙耳机的姿态进行检测,可选的,为了保证蓝牙耳机的快速反应,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实时对蓝牙耳机的姿态进行检测。
其中,当检测的结果表征该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也就是说,当检测的结果表征该蓝牙耳机的姿态与第一姿态数据对应的姿态不同时,则电子设备作为响应检测该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具体地,该第二姿态数据可以通过设置于该蓝牙耳机内的姿态检测模块进行检测获取,以陀螺仪为例,根据所述陀螺仪的定轴性以及蓝牙耳机相对于陀螺仪转轴方向的已知的预设姿态,当蓝牙耳机的姿态与预设姿态之间出现差别,产生俯仰、偏航或横滚的某一方向的运动时,因为该陀螺仪的转轴保持方向不变,检测到蓝牙耳机相对于转轴的角度关系与预设姿态相对于转轴的角度关系发生变化,则可以确定蓝牙耳机的姿态变化,确定蓝牙耳机当前姿态,作为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并获取该第二姿态对应的第二姿态数据。
另外,该蓝牙耳机还可以包括接触传感器,该接触传感器设置于该耳机本体上,其中,所述接触传感器可以设置于耳机本体的外表面,当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时,该接触传感器与用户耳部接触产生接触信号。具体地,当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设置于耳机本体上的接触传感器检测接触参数,可以理解的,该接触参数可以由接触传感器和用户的手部接触产生、可以由接触传感器和用户耳部接触产生、可以由接触传感器和用户脸部接触产生等,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该接触参数至少可以包括接触面积和接触点,也就是说,该接触参数可以为接触面积、可以为接触点、也可以同时包括接触面积和接触点,其中,该接触点用于表征接触传感器的接触位置。因此,可以通过接触传感器检测蓝牙耳机与用户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或接触点。
步骤S130:判断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所述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预先设置并存储有第一预设条件,该第一预设条件用于作为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的判断依据,因此,在获取该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后,进一步获取该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将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与第一预设条件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作为一种方式,该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包括当蓝牙耳机从被握持移动到用户耳部时的姿态变化,该姿态变化可以包括偏移角度变化,例如,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包括蓝牙耳机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下的偏移角度差值,可以将该偏移角度差值与第一预设条件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预先设置并存储有第二预设条件,该第二预设条件用于作为接触参数的判断依据,因此,在获取该接触参数后,将该接触参数与第二预设条件进行比较,以判断该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作为一种方式,该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包括当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时,接触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包括当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时,接触传感器检测到的接触位置点,因此,在获取该接触参数后,获取该接触参数中的接触面积和/或接触点,再将该接触面积和/或接触点与第二预设条件进行比较,以判断该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步骤S140:当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接触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所述蓝牙耳机解锁。
其中,若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至少表征该蓝牙耳机从握持高度移动到用户耳部高度,或从握持角度变化到安放于用户耳部时的角度,即可以认为该蓝牙耳机当前安放于用户耳部;若接触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至少表征该检测到的接触参数与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时的接触参数一致,即可以认为该蓝牙耳机当前安放于用户耳部。可以理解的,通过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两个不同的方面,均表征该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时,可以确定该蓝牙耳机当前安放于用户耳部,即该用户期望使用该蓝牙耳机,因此,将蓝牙耳机解锁,可以实现蓝牙耳机的自动解锁,简化解锁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方法,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该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当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判断该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接触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从而通过分别检测蓝牙耳机的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并在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均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以实现蓝牙耳机的自动解锁,简化解锁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耳机解锁方法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该自营姿态数据包括第一偏移角度,第二姿态数据包括第二偏移角度。下面将针对图4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耳机解锁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当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是否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连接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首先对该蓝牙耳机是否与电子设备处于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与蓝牙耳机之间的连接状态可以包括处于连接状态和没有处于连接状态,其中,没有处于连接状态包括非连接状态和连接中状态。作为一种方式,可以通过查看电子设备的状态值的方式来判断电子设备和蓝牙耳机之间是否处于连接状态,具体地,当电子设备连接蓝牙耳机时,返回第一状态值,当电子设备断开蓝牙耳机的连接时,返回第二状态值,从而可以通过检测第一状态值和第二状态值的方式确定电子设备是否与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作为另一种方式,Android系统在连接蓝牙耳机或断开蓝牙耳机的时候都会发送广播,所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监听广播的方式,确定电子设备是否与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
步骤S220:当所述蓝牙耳机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偏移角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该第一姿态数据至少可以包括第一偏移角度,其中,该第一偏移角度可以为蓝牙耳机在握持状态时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该第一偏移角度也可以为蓝牙耳机在握持状态时的轴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等,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230:当所述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偏移角度和接触参数。
同样的,该第二姿态数据至少可以包括第二偏移角度,其中,该第二偏移角度可以为蓝牙耳机在安放于用户耳部时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该第二偏移角度也可以为蓝牙耳机在安放于用户耳部时的轴线与竖直线之间的角度等。可以理解的,第一偏移角度和第二偏移角度均为蓝牙耳机相较于同一固定参照物的偏移角度。
步骤S240:判断所述第一偏移角度和所述第二偏移角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预先设置并存储有预设角度,其中,该预设角度用于作为该第一偏移角度和第二偏移角度的差值的判断依据,因此,在获取第一偏移角度和第二偏移角度之间的差值后,将该差值与预设角度进行比较,以判断该差值是否大于该预设角度。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预设角度可以为30°,当第一偏移角度和第二偏移角度之间的差值超过该预设角度30°时,则表征蓝牙耳机的角度有变化,可认为是用户拿起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当第一偏移角度和第二偏移角度之间的差值没超过该预设角度30°时,则表征幅度较小,用户没有将蓝牙耳机拿起安放于用户耳部,则继续对所述第二偏移角度进行获取以及对蓝牙耳机的姿态数据进行检测。
步骤S250:当所述第一偏移角度和所述第二偏移角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角度时,确定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的关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S260:基于所述接触参数获取接触面积。
其中,该接触参数至少可以包括接触面积和接触点,因此,可以从接触参数中获取该接触面积。
步骤S270:判断所述接触面积是否与预设面积一致,其中,所述预设面积为所述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时,所述蓝牙耳机与所述用户耳部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预先设置有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时,与用户耳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将该接触面积存储作为预设面积,可以理解的,该预设面积用于作为检测到的接触面积的判断依据,因此,在获取蓝牙耳机与用户之间的接触面积时,将该接触面积与预设面积进行比较,以判断该接触面积是否与预设面积一致,其中,接触面积和预设面积一致并不仅限于接触面积和预设面积完全一致,还可以包括该接触面积和预设面积的误差在预设范围内,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280:当所述接触面积与所述预设面积一致时,确定所述接触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步骤S290:当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接触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所述蓝牙耳机解锁。
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方法,相较于图3所示的耳机解锁方法,还在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检测蓝牙耳机是否与电子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当蓝牙耳机与电子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时,获取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当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判断第一偏移角度和第二偏移角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角度,当第一偏移角度和第二偏移角度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角度时,确定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的关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基于接触参数获取接触面积,判断接触面积是否与预设面积一致,当接触面积与预设面积一致时,确定接触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接触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相较于图3所述的耳机解锁方法,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偏移角度和第二偏移角度的差值判断蓝牙耳机的姿态变化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通过接触面积判断蓝牙耳机的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从而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其中,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下面将针对图5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耳机解锁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
步骤S320:当所述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
步骤S330:判断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所述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其中,步骤S310-步骤S33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步骤S110-步骤S130,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40:当所述第一蓝牙耳机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蓝牙耳机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或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分别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该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其中,该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可以视作一对蓝牙耳机,即该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可以分别作为左耳机和右耳机,例如,该第一蓝牙耳机作为左耳机且第二蓝牙耳机作为右耳机,或者该第二蓝牙耳机作为左耳机且第一蓝牙耳机作为右耳机等。
其中,分别对该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进行检测,并判断该第一蓝牙耳机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以及判断该第二蓝牙耳机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也就是说,检测该第一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判断该第一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检测第一蓝牙耳机的接触参数,判断该第一蓝牙耳机的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同时,检测该第二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判断该第二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检测第二蓝牙耳机的接触参数,判断该第二蓝牙耳机的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以理解的,当该第一蓝牙耳机同时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时,表征该第一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可以认为用户期望使用该第一蓝牙耳机,当该第一蓝牙耳机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或第二预设条件时,表征该第一蓝牙耳机没有安放于用户耳部,可以认为用户没有期望使用该第一蓝牙耳机;同样的,当该第二蓝牙耳机同时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时,表征该第二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可以认为用户期望使用该第二蓝牙耳机,当该第二蓝牙耳机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或第二预设条件时,表征该第二蓝牙耳机没有安放于用户耳部,可以认为用户没有期望使用该第二蓝牙耳机。
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结果表征第一蓝牙耳机同时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且第二蓝牙耳机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或第二预设条件时,可以认为第一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且第二蓝牙耳机没有安放于用户耳部。作为一种方式,检测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一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以及检测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其中,可以通过检测状态值或监听广播的方式对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的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50:当所述电子设备同时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时,将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所述第二蓝牙耳机解锁。
其中,当检测到该电子设备同时与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时,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耳机在进行数据交互或待进行数据交互,且与第二蓝牙耳机在进行数据交互或待进行数据交互,可以认为用户期望使用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因此,将第一蓝牙耳解锁以及将第二蓝牙耳机解锁。
步骤S360: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且与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将所述第一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
其中,当检测到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且与第二蓝牙耳机处于非连接状态时,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耳机在进行数据交互或待进行数据交互,且与第二蓝牙耳机没有进行数据交互,因此,可以认为用户在使用第一蓝牙耳机且没有使用第二蓝牙耳机,同时,该第一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机且第二蓝牙耳机没有安放于用户耳部,因此,可以解锁第一蓝牙耳机以供用户操作,并且保持第二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
步骤S370: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且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发起连接请求。
其中,当检测到电子设备与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且与第一蓝牙耳机处于非连接状态时,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与第二蓝牙耳机在进行数据交互或待进行数据交互,且与第一蓝牙耳机没有进行数据交互,同时,该第一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且第二蓝牙耳机没有安放于用户耳部,表征用户期望使用第一蓝牙耳机接收音频数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向第一蓝牙耳机发送连接请求,以尝试建立与第一蓝牙耳机之间的连接。
作为一种方式,该电子设备向第一蓝牙耳机发送蓝牙低功耗链路连接请求,作为一种方式,该电子设备通过SDP服务查询协议,查询该第一蓝牙耳机支持的应用协议和UUID,可以理解的,不同的蓝牙耳机支持的应用协议不同,有的蓝牙耳机只支持传统蓝牙协议,有的蓝牙耳机只支持蓝牙低功耗协议,有的蓝牙耳机同时支持蓝牙低功耗协议和传统蓝牙协议,因此,电子设备需要判断该第一蓝牙耳机支持的应用协议。当第一蓝牙耳机支持蓝牙低功耗协议时,或者该第一蓝牙耳机既支持传统蓝牙协议又支持蓝牙低功耗协议时,则确定为该第一蓝牙耳机支持蓝牙低功耗协议,该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发送蓝牙低功耗链路连接请求;当第一蓝牙耳机只支持传统蓝牙协议时,电子设备向第一蓝牙耳机发送传统蓝牙连接请求。
步骤S380: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建立连接成功时,将所述第一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方式,当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耳机建立连接成功时,表征该电子设备可以将音频数据传输至第一蓝牙耳机,并且,由于第一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耳部且第二蓝牙耳机没有安放于用户耳部,因此,可以将第一蓝牙耳机解锁以供用户操作,同时保持第二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
步骤S390: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建立连接失败时,将所述第二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
作为另一种方式,当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耳机建立连接失败时,表征电子设备不可以将音频数据传输至第一蓝牙耳机,因此,虽然第一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且第二蓝牙耳机没有安放于用户耳部,但是,为了保证用户的听音体验和可操作性,将第二蓝牙耳机解锁以供用户操作,且保持第一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
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方法,相较于图3所示的耳机解锁方法,还在第一蓝牙耳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且第二蓝牙耳机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或第二预设条件时,分别检测电子设备是否与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当电子设备同时与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时,将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解锁,当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且与第二蓝牙耳机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将第一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与第二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当电子设备与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且与第一蓝牙耳机处于非连接状态时,电子设备向第一蓝牙耳机发起连接请求,当连接成功时,将第一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第二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当连接失败时,将第二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第一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相较于图3所示的耳机解锁方法,本实施例在第一蓝牙耳机均满足预设条件且第二蓝牙耳机没有均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的连接状态,控制第一蓝牙耳机/或第二蓝牙耳机解锁,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耳机解锁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装置200的模块框图。耳机解锁装置200应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下面将针对图6所示的框图进行阐述,所述耳机解锁装置200包括:获取模块210、检测模块220、判断模块230以及解锁模块240,其中:
获取模块210,用于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210包括:
检测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是否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连接状态。
获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蓝牙耳机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
检测模块220,用于当所述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
判断模块230,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所述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包括第一偏移角度,所述第二姿态数据包括第二偏移角度,所述判断模块230包括:差值判断子模块、第一确定子模块、接触面积获取子模块、接触面积判断子模块以及第二确定子模块,其中:
差值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偏移角度和所述第二偏移角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角度。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偏移角度和所述第二偏移角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角度时,确定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的关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接触面积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接触参数获取接触面积。
接触面积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接触面积是否与预设面积一致,其中,所述预设面积为所述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时,所述蓝牙耳机与所述用户耳部之间的接触面积。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接触面积与所述预设面积一致时,确定所述接触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解锁模块240,用于当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接触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解锁所述蓝牙耳机。进一步地,所述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所述解锁模块240包括:连接状态检测子模块、第一解锁子模块、第二解锁子模块、连接请求发送子模块、第三解锁子模块以及第四解锁子模块,其中:
连接状态检测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蓝牙耳机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蓝牙耳机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或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分别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
第一解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同时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时,将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所述第二蓝牙耳机解锁。
第二解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且与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将所述第一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
连接请求发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且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发起连接请求。
第三解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建立连接成功时,将所述第一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
第四解锁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建立连接失败时,将所述第二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装置包括获取模块、检测模块、判断模块以及解锁模块,其中,获取模块用于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所述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解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接触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解锁所述蓝牙耳机,从而通过分别检测蓝牙耳机的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并在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均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以实现蓝牙耳机的自动解锁,简化解锁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形式的耦合。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请参阅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10、存储器120、蓝牙模块130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20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1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1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聊天记录数据)等。
蓝牙模块130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与两个蓝牙耳机之间的蓝牙连接,以及与两个蓝牙耳机之间的数据交互,其中,蓝牙模块1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集成在一起,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地,可以与蓝牙设备通过蓝牙协议5.0/4.2/4.1/2.1/2.0,也可以通过蓝牙低能耗技术(Bluetooh Low Energy,BLE)、蓝牙增强速率技术(Enhanced Data Rate,EDR)或者蓝牙基本速率(BaseRate,BR)等。其基本电路构成与WiFi模块类似,也可以由功率放大器、无线收发器、收发切换器、低噪声放大器以及天线等组成。该蓝牙模块130可以使用第一通信频段,其中,该第一通信频段可以是2.4GHZ。
请参阅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介质3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3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3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该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当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判断该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第一姿态数据和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接触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从而通过分别检测蓝牙耳机的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并在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均满足预设条件时将蓝牙耳机解锁,以实现蓝牙耳机的自动解锁,简化解锁过程,提升用户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耳机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
当所述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
判断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所述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当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接触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所述蓝牙耳机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包括第一偏移角度,所述第二姿态数据包括第二偏移角度,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偏移角度和所述第二偏移角度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角度;
当所述第一偏移角度和所述第二偏移角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角度时,确定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的关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接触参数获取接触面积;
判断所述接触面积是否与预设面积一致,其中,所述预设面积为所述蓝牙耳机安放于用户耳部时,所述蓝牙耳机与所述用户耳部之间的接触面积;
当所述接触面积与所述预设面积一致时,确定所述接触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包括:
当所述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是否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连接状态;
当所述蓝牙耳机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包括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蓝牙耳机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且所述第二蓝牙耳机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或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分别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
当所述电子设备同时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时,将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所述第二蓝牙耳机解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且与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将所述第一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连接状态且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处于非连接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发起连接请求;
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建立连接成功时,将所述第一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
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建立连接失败时,将所述第二蓝牙耳机解锁且保持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处于所述加锁状态。
8.一种耳机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蓝牙耳机处于加锁状态时,获取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姿态数据;
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蓝牙耳机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检测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姿态数据和接触参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以及判断所述接触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解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姿态数据和所述第二姿态数据之间的关系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接触参数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解锁所述蓝牙耳机。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蓝牙模块;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蓝牙模块和所述存储器耦接;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161415.1A 2018-09-30 2018-09-30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3918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1415.1A CN109391868B (zh) 2018-09-30 2018-09-30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CT/CN2019/096214 WO2020063045A1 (zh) 2018-09-30 2019-07-16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1415.1A CN109391868B (zh) 2018-09-30 2018-09-30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868A true CN109391868A (zh) 2019-02-26
CN109391868B CN109391868B (zh) 2020-01-14

Family

ID=65419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1415.1A Active CN109391868B (zh) 2018-09-30 2018-09-30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91868B (zh)
WO (1) WO202006304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3045A1 (zh) * 2018-09-30 2020-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704717A (zh) * 2021-07-15 2021-11-26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及其加锁方法和解锁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0929A (zh) * 2012-08-15 2012-12-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60179328A1 (en) * 2014-12-23 2016-06-23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ntent thereof
CN106934262A (zh) * 2015-12-30 2017-07-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用户认证方法
CN107155005A (zh) * 2017-04-27 2017-09-1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腕式可穿戴装置亮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257409A (zh) * 2017-06-05 2017-10-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63185A (zh) * 2017-08-15 2018-0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错误解锁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08350A (zh) * 2017-12-28 2018-04-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80176673A1 (en) * 2016-12-15 2018-06-21 Gn Audio A/S Earphone with earphone housing and speaker hous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4018B (zh) * 2015-07-21 2023-05-26 杭州纳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电路、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耳机的使用方法
US10516930B2 (en) * 2016-07-07 2019-12-24 Bragi Gmb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nsors to control power status for wireless earpieces
CN106921803A (zh) * 2017-03-29 2017-07-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多媒体数据的播放方法及控制设备
CN109391868B (zh) * 2018-09-30 2020-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0929A (zh) * 2012-08-15 2012-12-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60179328A1 (en) * 2014-12-23 2016-06-23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ntent thereof
CN106934262A (zh) * 2015-12-30 2017-07-0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用户认证方法
US20180176673A1 (en) * 2016-12-15 2018-06-21 Gn Audio A/S Earphone with earphone housing and speaker housing
CN107155005A (zh) * 2017-04-27 2017-09-12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腕式可穿戴装置亮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257409A (zh) * 2017-06-05 2017-10-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63185A (zh) * 2017-08-15 2018-0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错误解锁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08350A (zh) * 2017-12-28 2018-04-1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3045A1 (zh) * 2018-09-30 2020-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704717A (zh) * 2021-07-15 2021-11-26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及其加锁方法和解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868B (zh) 2020-01-14
WO2020063045A1 (zh)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6877B (zh) 一种tws耳机的音频播放方法、装置及充电盒
CN110622123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装置
US111536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ve streaming
CN108920225A (zh) 远程辅助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CN107770760B (zh) 一种识别蓝牙设备的类型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391473B (zh) 一种提供及获取音视频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65419B (zh) 一种触发闹钟控制指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13526A (zh)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9358832A (zh) 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996305B (zh) 连接蓝牙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8881286A (zh) 多媒体播放控制的方法、终端、音箱设备和系统
CN109246123A (zh) 媒体流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9379490A (zh)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107389A (zh) 确定观看直播时长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134875A (zh) 音频播放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设备
CN109391868A (zh) 耳机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7911777B (zh) 一种耳返功能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144703A (zh) 一种多任务的处理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CN108848267A (zh) 音频播放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831578A (zh) 一种应用分享方法及终端
CN108319712A (zh) 获取歌词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5278625A (zh) 蓝牙多媒体包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04092657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080078B2 (en) Battery-less, noise-cancellation headset
CN108874554A (zh) 信息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