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91494B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91494B
CN109391494B CN201710677029.7A CN201710677029A CN109391494B CN 109391494 B CN109391494 B CN 109391494B CN 201710677029 A CN201710677029 A CN 201710677029A CN 109391494 B CN109391494 B CN 1093914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fault information
typ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70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91494A (zh
Inventor
张小俊
陈启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21101821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37540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77029.7A priority patent/CN109391494B/zh
Priority to EP18843735.4A priority patent/EP3661125B1/en
Priority to KR1020207006748A priority patent/KR102364803B1/ko
Priority to JP2020507659A priority patent/JP7026776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8/092947 priority patent/WO201902928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391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494A/zh
Priority to US16/784,741 priority patent/US1129692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91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91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86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the notification, e.g. enhancement of specific meta-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14Monito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81Configuration of trigger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4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recovering from a failure of a protocol instance or entity, e.g. service redundancy protocols, protocol state redundancy or protocol service re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57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 H04J2203/006Fault tolerance and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73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J2203/0082Interaction of SDH with non-ATM protocols
    • H04J2203/0085Support of Ether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实现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故障信息的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从而可以在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通报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IEEE)下属的 802.3工作组所定义的802.3标准以太网(Standard Ethernet,StdE)的相关标准在业界被广泛引用。标准以太网以其原理简单、便于实现同时又价格低廉的优势受到厂商的极大欢迎。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带宽颗粒差异越来越大,标准以太网的端口与实际应用需求的偏差也越来越大。很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主流的应用需求带宽不属于任何一种现有以太网标准速率,比如:50Gb/s的业务如果用100GE端口来承载存在资源浪费,而200Gb/s的业务目前还没有对应的以太网标准颗粒可以承载。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光互联网论坛(Optical Internet Forum,OIF)发布了灵活以太网 (Flexible Ethernet,FlexE),FlexE是一种支持多种以太网MAC层速率的通用技术。通过将多个100GE(Physical,PHYs)端口绑定,并将每个100GE端口在时域上以5G为颗粒划分为20个时隙,FlexE可支持以下功能:绑定,将多个以太网端口绑定为一个链路组以支持速率大于单个以太网端口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业务;子速率,通过为业务分配时隙支持速率小于链路组带宽或者小于单个以太网端口带宽的MAC业务;通道化,通过为业务分配时隙支持在链路组中同时传输多个MAC业务,例如在2x 100GE链路组中支持同时传输一个150G和两个25G的MAC业务。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以太网设备1101和第二以太网设备1201,其中,第一以太网设备1101包括介质相关端口(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MDI)1102(图中为表述清楚写为MEDIUM1102)、物理层、媒介无关接口(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MII)1107、协调子层(ReconciliationSublayer, RS)1108、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1109和上层(Upperlayer) 1110。其中,第一以太网设备1101的物理层可以包括物理媒介相关子层(PhysicalMedium Dependent,PMD)1104、物理媒介接入子层(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PMA)1105和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CS)1106。上层(Upper layer)1110中可以包括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和传输控制协议(Transfer ControlProtocol,TCP)层等。相应地,第二以太网设备1201包括介质相关端口(Medium DependentInterface,MDI) 1202(图中为表述清楚写为MEDIUM1202)、物理层、MII1207、RS1208、MAC层1209和上层(Upper layer)1210。其中,第二以太网设备1201的物理层可以包括PMD1204、PMA1205 和PCS1206。上层(Upper layer)1210中可以包括IP层和TCP层等。
IEEE 802.3标准文档81.3.4章节定义40GE/100GE标准以太网协议中的本地故障信息 (Local Fault,LF)和远端故障信息(Remote Fault),其中,本地故障信息可以是指远端 RS和本地RS之间发生故障(英文可以为Faults detected between the remote RS andthe local RS),远端故障信息可以是当RS检测到LF时由RS生成RF(RF signal originatedat RS when RS detects LF)。在协议中规定了本地RS与远端RS子层协商链路故障状态的机制,以及基于LF和RF的64b/66bit Block的发送和处理机制。
如图1所示,从第二以太网设备1201发送信息至第一以太网设备1101的链路发生故障,第一以太网设备1101中的物理层(比如PMD1104)检测到链路故障,PMD1104、PMA1105或PCS1106会生成LF并上送给上层功能单元,直至RS1108接收到LF。RS1108若检测到PCS1106通过MII1107端口上送的LF,则停止上层MAC数据流往PCS1106的下插,并向PCS1106持续下插RF,发往第二以太网设备1201。若第一以太网设备1101至第二以太网设备1201的发送链路完好,则RF可以抵达第二以太网设备1201。
第二以太网设备1201的RS1208检测到RF,停止上层MAC数据流往PCS1206的下插,并向PCS1206持续下插Idle控制块流(可以参见IEEE 802.3-2015 Section 6中81.3.4章节), Idle控制块流从第二以太网设备1201发往第一以太网设备1101,由于从第二以太网设备 1201发往第一以太网设备1101的发送链路出现故障,因此Idle控制块流并不会抵达第一以太网设备1101。
通过上述示例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可以在以太网设备中通过传输LF和RF实现故障协商,而以太网设备中的RS可以终结故障信息并停止MAC层数据流的发送。基于已经提出的灵活以太网协议,将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势在必行,而目前针对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还没有故障信息的传输方案。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通信方案用于实现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故障信息的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实现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故障信息的传输。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且由于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因此通过传输第二故障信息的方式既可以在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通报故障,也可以为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奠定基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包括:若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或者;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如此,可以避免因为数量较少的故障信息导致的误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二端口获得第三故障信息;其中,第三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四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如此,可以在灵活以太网网络内部传输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在灵活以以太网网络外部传输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从而可以根据故障信息的类型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还是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包括若获得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三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或者;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二预设码块间隔。如此,可以避免因为数量较少的故障信息导致的误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三端口获得第五故障信息;其中,第三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五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或者第二类型故障信息;通过第四端口发送第五故障信息;其中,第四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如此,在灵活以太网网络内部可以透传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和第二类型故障信息,进而可以在灵活以太网网络内部传输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在灵活以以太网网络外部传输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从而可以根据故障信息的类型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还是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五端口获得第六故障信息;其中,第五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六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五端口配置备用链路;启用第五端口对应的备用链路。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将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的情况通过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和第二类型故障信息进行区分,从而避免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触发保护倒换功能的情况;而且可以更加准确的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内部的故障信息触发保护倒换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包括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至少两个第二故障信息;其中,至少两个第二故障信息中的任两个第二故障信息之间间隔至少一个码块。如此,可以灵活设置第二故障信息的发送频率,比如将第二故障信息的发送频率设置的小于第一故障信息的发送频率,则可以节省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的传输路径的带宽。举个例子,比如第一故障信息为远端故障信息,第二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远端故障信息为持续发送,占用带宽较大,设置间隔一定数量的码块发送一个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则可以节省带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第二端口获得第三故障信息;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四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三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端口获得第三故障信息,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由于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因此通过传输第二故障信息的方式既可以在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通报故障,也可以为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奠定基础;第三也可以兼容标准以太网协议网络中通过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传输通报故障的方案。
该通信方法中还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用于根据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控制收发器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送,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通信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包括相应的功能模块,分别用于实现以上方法中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5为基于图4所示系统架构的一种故障信息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6为基于图4所示系统架构的另一种故障信息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图4所示系统结构的另一种故障信息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0x4B的66bit block码块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码块的故障清除信息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码块的本地故障信息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码块的远端故障信息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码块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码块的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码块的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通信设备1301包括两种类型的端口,分别为第一类型端口和第二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通信设备1301 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类型端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类型端口,比如图2所示第一类型端口1401、第一类型端口1402、第一类型端口1403、第二类型端口1501、第二类型端口1502和第二类型端口1503。第一类型端口对应包括接口和物理层,第一类型端口的物理层包括PMD、PMA和PCS。第二类型端口包括接口、物理层和灵活以太网协议层(英文也可以称为FlexE shim),第二类型端口的物理层包括PMD、PMA和PCS。第一类型端口和第二类型端口中的接口具体是指电缆的连接口。可选地,第一类型端口物理层之上还包括其它层,比如MAC层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型端口中不包括RS。可选地,第二类型端口灵活以太网协议层之上还包括其它层,比如MAC层等等。图2中仅仅示意性仅画出第一类型端口的物理层以及第二类型端口的物理层和灵活以太网协议层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端口可以是仅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的端口,这种情况下第一类型端口仅能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可选地,第一类型端口也可以是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这两种协议类型的端口,这种情况下,第一类型端口是指当前使用的协议是标准以太网协议的端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类型端口可以是仅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的端口,这种情况下第二类型端口仅能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可选地,第二类型端口也可以是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这两种协议类型的端口,这种情况下,第二类型端口是指当前使用的协议是灵活以太网协议的端口。举个例子,比如第一端口可以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若第一端口在一个时间段内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则可以在该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的时间段内称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的端口,若第一端口在一个时间段内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则可以在该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的时间段内称第一端口为第二类型的端口。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三类型端口,第三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且第三类型端口中依次包括接口、物理层和RS,以及其它上层功能单元,比如MAC层等等。第三类型端口比如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以太网设备1101和第二以太网设备1201中的包括RS的端口。可选地,第三类型端口可以是仅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的端口,这种情况下第三类型端口仅能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可选地,第三类型端口也可以是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这两种协议类型的端口,这种情况下,第三类型端口是指当前使用的协议是标准以太网协议的端口。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301中还包括故障信息处理模块,故障信息处理模块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比如图2中的故障信息模块1601、故障信息模块1602和故障信息模块1603。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故障信息处理模块可以设置在第一类型端口的一侧,比如设置在第一类型端口的物理层的上层中,或者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类型端口的一侧,比如可以设置在第二类型端口的物理层的上层。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类型端口和第二类型端口连接的链路上设置故障信息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故障信息处理模块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比如可以根据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生成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也可以根据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生成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等等。
如图2所示,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包括交换单元1701,各个端口可以通过交换单元1701连接。交换单元1701在通信设备2102、通信设备2103、通信设备2104中也可以称为1.5层灵活以太网协议交换单元。1.5层可以是灵活以太网协议涉及到的数据传输层,可位于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7层模型的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层。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物理层之上,或者物理层以上,或者物理层的上层等等概念均是指在模型中位于物理层上面的层,比如可以是灵活以太网协议中的1.5层灵活以太网协议层,再比如可以是MAC层等等。端口之间有的关联关系,端口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是预先配置的。比如在图2中可以设置第一类型端口1401与第二类型端口1501有关联关系,也就是说,第一类型端口1401与第二类型端口1501连接,且第一类型端口1401 获得的信息(该信息默认为需要发送出去的信息;获得的信息可以是收到的其它设备发送的信息,或者是第一类型端口1401生成的信息)都要通过第二类型端口1501发送出去,而第二类型端口1501获得的信息(该信息默认为需要发送出去的信息;获得的信息可以是收到的其它设备发送的信息,或者是第一类型端口1501生成的信息))都要通过第一类型端口1401发送出去。
可选地,一个端口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端口连接,但是可能有某些连接关系未处于工作状态,举个例子,比如图2中,第一类型端口1401和第二类型端口1501连接,且第一类型端口1401和第二类型端口1502也连接,但是第一类型端口1401和第二类型端口1502 的连接当前也未处于工作状态,仅第一类型端口1401和第二类型端口1501的连接当前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第一类型端口1401获得的信息都要通过第二类型端口 1501发送出去,而第二类型端口1501获得的信息都要从第一类型端口1401发送出去,这种情况下可以称第一类型端口1401与第二类型端口1501有关联关系,而第一类型端口1401 和第二类型端口1502的连接处于未激活状态,可以称未激活状态或者称关联未激活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端口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处于工作状态的关联关系。若在下一个时间段内第一类型端口1401和第二类型端口1502的连接当前也处于工作状态,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第一类型端口1401获得的信息都要通过第二类型端口1502发送出去,而第二类型端口1502获得的信息都要从第一类型端口1401发送出去,则在该下一个时间段可以称第一类型端口1401和第二类型端口1502之间有关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下文的两个端口之间有关联关系可以是指这两个端口之间存在连接,且连接处于工作状态,如该示例所解释的内容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型端口,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类型端口,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类型端口。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三类型端口。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设备若包括两种类型(为第一类型端口和第二类型端口)的端口,则第一类型端口和第二类型端口之间可以有关联关系、同一种类型的端口(比如两个第一类型端口,或者两个第二类型端口)之间可以有关联关系,比如图3 中第一类型端口1401和第二类型端口1501有关联关系,第一类型端口1402和第一类型端口1403有关联关系,第二类型端口1502和第二类型端口1503有关联关系。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通信设备2101、通信设备2102、通信设备2103、通信设备2104和通信设备2105。其中,通信设备2101的第三类型端口2201与通信设备2102的第一类型端口 2202连接,通信设备2102的内部第一类型端口2202和第二类型端口2203有关联关系;通信设备2102的第二类型端口2203与通信设备2103的第二类型端口2204连接,通信设备 2103的内部第二类型端口2204和第二类型端口2205有关联关系;通信设备2103的第二类型端口2205与通信设备2104的第二类型端口2206连接,通信设备2104的内部第二类型端口2206和第一类型端口2207有关联关系;通信设备2104的第一类型端口2207与通信设备2105的第三类型端口2208连接。
图4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各个通信设备中包括的端口仅仅是示意,通信设备2101、通信设备2102、通信设备2103、通信设备2104和通信设备2105中的任一个设备都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端口、至少一个第二类型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三类型端口中的至少一项,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比如,通信设备2101和通信设备2105可以只包括第三类型端口,这种情况下,通信设备2101和通信设备2105也可以称为以太网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侧设备;可选地通信设备2101和通信设备2105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端口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类型端口等。通信设备2103中可以仅包括第二类型端口,可选地通信设备2103 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端口和/或至少一个第三类型端口等。通信设备2102和通信设备2104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型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类型端口,从而可以用于将第一类型端口传输的信息通过第二类型端口传输。可选地通信设备2102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类型端口。
可选地,图4中所示的系统架构中,通信设备2102和通信设备2104可以称为PE节点,英文可以写为provider edge,是指运营商网络边缘与用户连接的网络设备,该PE节点上可配置网络之间或网络内设备之间的端口(Network to Network interface,NNI)和用户侧端口,用户侧端口即网络与用户连接的部分的端口(User network interface,UNI)。可选地,用户侧端口可以是第一类型端口,网络之间或网络内设备之间的端口可以是第二类型端口。通信设备2103英文可以称为provider,为运营商网络内的网络设备,可以称为P节点,该P节点上可以仅配置NNI的网络端口。可选地,通信设备2102和通信设备2104之间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2103,也就是说两个PE节点中的每个PE节点连接P节点和以太网设备,两个PE节点之间可以包括至少一个P节点,在这种系统架构下,可以将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信息通过灵活以太网协议进行传输,从而可以更加快速高效的传输数据,实现在标准以太网网络架构下复用灵活以太网协议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通信设备2101和通信设备2105中的第三类型端口中包括RS,为了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可选地,可以在通信设备2102、通信设备2103和通信设备2104中的第一类型端口和第二类型端口中不配置RS。本申请实施例中端口之间可互相传输数据,可选地,端口与端口之间可以包括两种类型的链路,一种类型的链路用于从一个端口发送信息至另一个端口,另一种类型的链路用于使该一个端口接收该另一个端口发送的信息。比如,第三类型端口2201和第一类型端口2202之间可以包括两种类型的链路,可以分别称为第一类型链路和第二类型链路,第一类型链路用于传输从第三类型端口 2201发送至第一类型端口2202的信息,第二类型链路用户传输从第一类型端口2202发送至第三类型端口2201的信息。具体实施中,可选地,第一类型链路和第二类型链路可以是一对光纤,分别用于接收和发送,也就是说一对光纤中的一根可以称为第一类型链路,另一根可以称为第二类型链路。
图5示例性示出了基于图4所示系统架构的一种故障信息传输路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标准以太网协议中引入FlexE网络后,若在从通信设备2101至通信设备2102的链路上发生故障,比如第三类型端口2201向第一类型端口2202发送信息的链路发生故障,第一类型端口2202检测到链路故障后,第一类型端口2202的物理层会生成本地故障信息(Local Fault,LF)。第一类型端口2202检测到链路故障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第一类型端口2202在预设时长内未收到信息。由于第一类型端口中没有RS,且通信设备2102、通信设备2103、通信设备2104中的第一类型端口和第二类型端口都没有RS,因此第一类型端口2202生成的LF会传输至通信设备2102的1.5层交换单元,交换到第二类型端口2203,由于第二类型端口也无RS,因此LF信息经过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传输,会一直透传至通信设备2105的第三类型端口2208的RS。也就是说,第一类型端口2202生成的LF会沿着第二类型端口2203、第二类型端口2204、第二类型端口2205、第二类型端口2206、第一类型端口2207,最终传至第三类型端口2208的RS。第三类型端口2208的RS在检测到LF 信息时,可以停止第三类型端口2208的MAC层的数据发送,并生成RF信息,持续下插到第三类型端口2208的PCS层。该RF信息也沿着第一类型端口2207、第二类型端口2206、第二类型端口2205、第二类型端口2204、第二类型端口2203、第一类型端口2202一直传输至第三类型端口2201的RS中,第三类型端口2201的RS在检测到RF信息时,则停止第三类型端口2201的MAC层的数据发送,生成Idle控制块,持续下插到第三类型端口2201 的PCS层。
通过图5所示的示例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端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所生成的故障信息(比如LF和/或RF)会在灵活以太网协议的网络内部传输,由于现有技术中第一类型的端口所生成的LF的频率较高,且RF会持续传输,因此第一类型端口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所生成的故障信息占用了较大比例的带宽。基于这个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且由于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而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的传输方式占用的传输路径的带宽较大,因此通过传输第二故障信息的方式既可以在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通报故障,也可以节省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的传输路径的带宽。
进一步,在标准以太网协议中引入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后,第二类型端口的物理层在检测到故障后也会生成本地故障信息(比如LF)。比如FlexE ImplementationAgreement 1.0 规范约定,在FlexE端口(即第二类型端口)上检测到信息失效(链路故障)、灵活以太网协议组开销帧(英文可以称为FlexE Group Overhead Frame)同步锁定失败、高误码率、属于同一个灵活以太网协议组(英文可以称为FlexE Group)的多个PHY的对齐失败、在属于同一个FlexE Group但不同灵活以太网协议物理端口上接收到的灵活以太网协议组开销帧 (英文可以称为FlexE Group Overhead Frame)中的PHY映射表、PHY编号、FlexE Group 编号字段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或多个PHY之间的接收时钟偏差过大,该FlexE物理端口(第二类型端口)上的所有灵活以太网协议客户(英文可以称为FlexE Client)都持续下插以太网LF故障信息。
可选地,可以在配置有第二类型端口的通信设备上配置保护倒换功能,保护倒换功能英文可以称为protection switching,也称为自动保护倒换(Automatic ProtectionSwitching, APS),具体可以是指数据流量的传输因故障或人工干预的方式从一条工作路径切换到对应该工作路径的保护路径(比如从工作链路切换至备用链路)。通信设备中若配置有保护倒换功能,则在检测到LF时开启保护倒换功能。灵活以太网协议中配置保护倒换功能是为了提供灵活以太网协议下的自愈机制,即若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内部出现故障,可以通过保护倒换功能实现自愈。
图6示例性示出了基于图4所示系统架构的另一种故障信息传输路径示意图,如图6 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设备之间可以包括至少一条链路,比如通信设备2103和通信设备2104之间包括两条链路,分别为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以及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2之间的链路。再比如通信设备2103和通信设备2104之间包括两条链路,分别为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303之间的链路(此示例图中未示出)。
在一个时间段内可选地通信设备2103和通信设备2104之间只有一条链路处于工作状态,也可以称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链路为工作链路,当前未处于工作状态的链路称为备用链路。比如在一个时间段内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处于工作状态,即通信设备2103和通信设备2104之间所需要传输的数据都通过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进行传输,则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称为工作链路,当前未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2 之间的链路称为备用链路;在下一个时间段内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2之间的链路处于工作状态,则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2之间的链路称为工作链路,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称为备用链路。
由于通信设备中若配置有保护倒换功能,则在检测到LF时开启保护倒换功能,如图6 所示,在通信设备2104上配置保护倒换功能,比如在通信设备2103和通信设备2104之间设置两条链路,分别为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以及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2之间的链路。当前工作链路为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可选地,保护倒换功能可以配置在第二类型端口的物理层之上。可选地,保护倒换功能可以在每个第二类型端口的灵活以太网协议层配置。
一种可能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在图6中,若通信设备2103和通信设备2104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比如第二类型端口2205向第二类型端口2206发送信息的链路出现故障,则第二类型端口2206的物理层会生成LF,第二类型端口2206的灵活以太网协议层(图中标识为FlexE shim)接收到LF,则启动保护倒换功能,即启用第二类型端口2206对应的备用链路。也就是说将工作链路从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切换至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2之间的链路,即启用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2之间的链路作为工作链路,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变更为备用链路。进一步的第二类型端口2204与第二类型端口2301之间有关联关系,而第二类型端口2204和第二类型端口2205的连接处于未激活状态。可见,当灵活以太网协议内部有故障时,灵活以太网协议启用备用链路可以继续进行工作,这个能力也可以称为灵活以太网协议的自愈能力。当启用第二类型端口2205的备用链路的情况下,第二类型端口2302不会再因为第二类型端口2205向第二类型端口2206发送信息的链路出现故障而收到LF。
另一种可能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若第三类型端口2201向第一类型端口2202 发送信息的链路发生故障,第一类型端口2202检测到链路故障后,第一类型端口2202的物理层会生成LF,LF会传输至通信设备2104,通信设备2104检测到LF后,会触发保护倒换功能,即将第二类型端口2206对应的链路切换至备用链路,也就是说将工作链路从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切换至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2之间的链路,即启用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2之间的链路作为工作链路,第二类型端口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变更为备用链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类型端口2202的物理层在继续生产LF,因此即使在通信设备2104启动保护倒换功能后仍然会收到LF,这种情况下通信设备2104可能会继续启用保护倒换功能,即将工作链路再从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2之间的链路切换至第二类型端口 2205和第二类型端口2206之间的链路。可见,由于通信设备收到的LF信息是第一类型端口之间发生故障时生成的,因此该LF即使在通信设备2104启动自动保护倒换功能后仍旧发送通信设备2104,结果导致反复倒换工作链路,出现倒换震荡的情况。也就是说,灵活以太网协议下的保护倒换功能本来是针对灵活以太网协议内部的故障信息实现自愈功能,但是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外的故障信息一旦进入灵活以太网协议,可能会使通信设备误以为该故障信息是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内的故障信息,从而引起返回倒换工作链路,出现倒换振动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且还可以通过第二故障信息将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指示出来,从而可以为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图7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3101至步骤3102。
步骤3101,通信设备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可选地,通信设备包括多个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端口为多个第一类型端口中的、且与至少一个第二类型端口有关联关系的第一类型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端口可以是仅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的端口,也可以是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这两种协议类型的端口,这种情况下,第一类型端口是指当前使用的协议是标准以太网协议的端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类型端口可以是仅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的端口,也可以是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这两种协议类型的端口,这种情况下,第二类型端口是指当前使用的协议是灵活以太网协议的端口。示例可参见上述图2所示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102,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可选地,该步骤的通信设备可以是上述图2至图6中包括两种类型端口的通信设备,比如可以是上述图2至图6中的通信设备2102和通信设备2104。在步骤3102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有关联关系,即第一端口获得的信息都通过第二端口传输出去,第二端口获得的信息都从第一端口传输出去。可选地,通信设备包括多个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端口为多个第二类型端口中的、且与至少一个第一类型端口有关联关系的第二类型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通信设备通过第一类型端口获得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情况下,若需要通过第二类型端口发送出去,则通过第二类型端口发送第二类型故障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且由于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因此通过传输第二故障信息的方式既可以在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通报故障,也可以为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通信方法,图8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3401至步骤3402。
可选地,执行步骤3401至步骤3402的通信设备和执行步骤3101和步骤3102的通信设备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通信设备,这种情况下,执行步骤3401至步骤3402的通信设备中包括的第一端口与执行步骤3101和步骤3102的通信设备中的第一端口为不同的两个端口,执行步骤3401至步骤3402的通信设备中包括的第二端口与执行步骤3101和步骤3102的通信设备中的第二端口为不同的两个端口。可选地,执行步骤3101至步骤3102的通信设备可以是通信设备2102,执行步骤3401至步骤3402的通信设备可以是的通信设备2104,这种情况下,执行步骤3101至步骤3102的通信设备中的第一端口可以是第一类型端口2202,执行步骤3101至步骤3102的通信设备中的第二端口可以是第二类型端口2203;执行步骤 3401至步骤3402的通信设备中的第一端口可以是第一类型端口2207,执行步骤3401至步骤3402的通信设备中的第二端口可以是第二类型端口2206。
可选地,执行步骤3401至步骤3402的通信设备也可以是上述执行步骤3101和步骤3102 的通信设备,这种情况下,执行步骤3401至步骤3402的通信设备中包括的第一端口与执行步骤3101和步骤3102的通信设备中的第一端口可以为不同的两个端口也可以为相同的两个端口,执行步骤3401至步骤3402的通信设备中包括的第二端口与执行步骤3101和步骤3102的通信设备中的第二端口可以为不同的两个端口也可以为相同的两个端口。这种情况下,步骤3401和步骤3402可以在上述步骤3101和步骤3102之后执行,也可以在步骤 3101和步骤3102之前执行。
步骤3401,通信设备通过第二端口获得第三故障信息;根据第三故障信息;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三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可选地,通信设备包括多个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端口为多个第二类型端口中的、且与至少一个第一类型端口有关联关系的第二类型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通信设备通过第二类型端口获得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的情况下,若需要通过第一类型端口发送出去,则通过第一类型端口发送第一类型故障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型端口可以是仅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的端口,也可以是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这两种协议类型的端口,这种情况下,第一类型端口是指当前使用的协议是标准以太网协议的端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类型端口可以是仅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的端口,也可以是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这两种协议类型的端口,这种情况下,第二类型端口是指当前使用的协议是灵活以太网协议的端口。示例可参见上述图2所示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402,通信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四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可选地,该步骤的通信设备可以是上述图2至图6中包括两种类型端口的通信设备,比如可以是上述图2至图6 中的通信设备2102和通信设备2104。在步骤3102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有关联关系,即第一端口获得的信息都通过第二端口传输出去,第二端口获得的信息都从第一端口传输出去。可选地,通信设备包括多个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端口为多个第一类型端口中的、且与至少一个第二类型端口有关联关系的第一类型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端口获得第三故障信息,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由于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因此通过传输第二故障信息的方式既可以在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通报故障,也可以为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奠定基础;第三也可以兼容标准以太网协议网络中通过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传输通报故障的方案。
基于图7和图8所描述的通信方法,下面进一步对上述图7和图8中的几种可能的设计进行阐述,下面的方法项实施例均适用于上述图7和图8所描述的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是持续传递的66bit block,因此会占用了传输路径的带宽。而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在灵活以太网协议内传输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可以灵活设置第二故障信息的发送频率,比如将第二故障信息的发送频率设置的小于第一故障信息的发送频率,则可以节省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的传输路径的带宽。举个例子,比如第一故障信息为远端故障信息,第二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远端故障信息为持续发送,占用带宽较大,设置间隔一定数量的码块发送一个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则可以节省带宽。进一步,可将节省的网络带宽用于承载其他业务,包括统计复用等),还由于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因此可以避免由于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误触发保护倒换功能。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采用FlexE组网的情况下,既可以支持标准以太网802.3规范的基于本地故障信息和/或远端故障信息进行链路(英文也可以称为LINK)协商(IEEE 802.3章节81.3.4),也可以保证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内自愈机制的正确实施。
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3101中,通信设备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可以是通信设备通过第一端口的物理层生成本地故障信息;或者可以是通信设备通过第一端口接收的远端故障信息。举个例子,比如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2202,图6中,第三类型端口2201发送信息至第一类型端口2202的链路出现故障,则第一类型端口2202的物理层生成本地故障信息。再比如,第一类型端口2202发送信息至第三类型端口2201的链路出现故障,则第三类型端口2201的物理层生成本地故障信息,第三类型端口2201的RS 检测到本地故障信息后,生成远端故障信息,该远端故障信息传输至第一类型端口2202。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定义两种类型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分布为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和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英文可以称为Client Service Fault,可以简写为CSF,下图9中为表达更加清晰,采用CSF来表示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英文可以称为Remote Client ServiceFault,可以简写为RCSF,下图9中为表达更加清晰,采用RCSF来表示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和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中的客户服务类型是一种比较上位的说法,具体可以是为客户服务的业务的相关内容;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和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中的客户服务类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不具有限定意义,仅仅用于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本地故障信息(英文简写LF)和远端故障信息(英文简写RF)从名字上进行区分。
可选地,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包括:根据第一故障信息生成第一故障信息对应的第二故障信息,并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故障信息为本地故障信息,则第一故障信息对应的第二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第一故障信息为远端故障信息,则第一故障信息对应的第二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也就是说,可选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为本地故障信息,则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对应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为远端故障信息,则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对应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相应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则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对应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为本地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则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对应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为远端故障信息。
可选地,根据第一故障信息生成第一故障信息对应的第二故障信息可以是新生成第二故障信息,也可以是在第一故障信息中增加指示信息生成的,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也就是说,根据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生成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对应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可以是新生成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也可以是在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中增加指示信息生成的,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可选地,上述步骤3102中,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包括:若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满足“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的条件下发送第二故障信息,通信设备可以持续检测获得的第一预设码块的数量,若检测到不满足“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的条件,则停止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如此,可以避免因为数量较少的故障信息导致的误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举个例子,第一66bit block控制块为上述第一预设码块,第一预设码块间隔为128个码块,第一数量阈值为4个,当在检测到4个第一66bit block(也可以称为第一66比特块) 控制块,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一66bit block控制块之间间隔不超过128个码块,则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具体检测过程中,可以在检测到第1个第一 66bit block控制块后,计数器记为第1个码块,后面128个block里面如果再检测到1个,计数器记为第2个,如果在后面128个block里面没有再检测到1个第一66bit block控制块,事件记录清零(即计数器清零);当下次再检测到第一66bit block控制块时重新将计数器从1开始计数;如此下来,连续累计检测到4个有效第一66bit block控制块(即计数器达到4),则认为获得了LF或RF信息。通信设备持续检测,在计数器的值不小于4的情况下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在计数器的值小于4的情况下停止发送第二故障信息,也就是说,相对应的,如果没有达到条件“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则可以认为故障清除,则不再发送第二故障信息。举个例子,比如通信设备在连续128个码块内没有检测到第一66bitblock控制块,则认为故障清除。
可选地,通信设备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包括: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一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则: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可选地,第一故障信息也可以是第一预设码块。也就是说,若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是第一故障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满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一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条件下发送第二故障信息,通信设备持续检测获得的第一故障信息的数量,若检测到不满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一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条件,则停止发送第二故障信息。
举个例子,第一66bit block控制块为上述第一预设码块,第一数量阈值为4个,在确定获得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所使用的时长不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比如获得连续4 个第一66bit block的时长不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则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可选地,通信设备持续检测获得的第一预设码块,若获得连续4个第一66bit block的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满足“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一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的条件,停止发送第二故障信息。
可选地,方法还包括通信设备通过第五端口获得第六故障信息;其中,第五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六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五端口配置备用链路;启用第五端口对应的备用链路。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在通信设备中配置了保护倒换功能,在通信设备在接收到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内的故障信息的情况下开启保护倒换功能,在接收到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外的故障信息的情况下不开启倒换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可以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因此当通信设备接收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时,则不开启保护倒换功能,当接收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时,则开启保护倒换功能。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将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的情况通过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和第二类型故障信息进行区分,从而避免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触发保护倒换功能的情况。可选地,启用第五端口对应的备用链路,可以是参照上述图6所示的通信设备2103和通信设备2104之间的启用备用链路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将故障信息从标准以太网协议网络传输进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则可以根据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生成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并在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传输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相应地,若将故障信息从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传输进标准以太网协议网络,则可以根据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生成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并在标准以太网协议网络传输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端口获得第三故障信息;其中,第三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四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如此,可以在灵活以太网网络内部传输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在灵活以以太网网络外部传输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从而可以根据故障信息的类型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还是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本申请实施例中故障信息是用于指示链路出现故障的信息,是一种上位的称呼,故障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和/或第二类型故障信息。
可选地,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包括:根据第三故障信息生成第三故障信息对应的第四故障信息,并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则第三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第三故障信息对应的第四故障信息为本地故障信息;第三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第三故障信息对应的第四故障信息为远端故障信息。
可选地,根据第三故障信息生成第三故障信息对应的第四故障信息可以是新生成第四故障信息,也可以是将第三故障信息中的指示信息去除后得到的,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也就是说,根据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生成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对应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可以是新生成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也可以是将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中的指示信息去除之后得到的,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可选地,通信设备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包括:若获得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二预设码块间隔。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满足“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二预设码块间隔”的条件下发送第四故障信息,通信设备持续检测获得的第二预设码块的数量,若检测到不满足“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二预设码块间隔”的条件,则停止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如此,可以避免因为数量较少的故障信息导致的误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举个例子,第二66bit block控制块为上述第二预设码块,第二预设码块间隔为128个码块,第二数量阈值为4个,当在检测到4个第二66bit block(也可以称为第二66比特块) 控制块,该第二66bit block控制块中可以承载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出现故障的指示信息。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二66bit block控制块之间间隔不超过128个码块,则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具体检测过程中,可以在检测到第1 个第二66bit block控制块后,计数器记为第1个码块,后面128个block里面如果再检测到1个,计数器记为第2个,如果在后面128个block里面没有再检测到1个第二66bitblock 控制块,事件记录清零(即计数器清零),当下次再检测到第二66bit block控制块时重新从 1开始计数;如此下来,连续累计检测到4个有效第二66bit block控制块,即计数器达到4,则认为获得了LF或RF信息。通信设备持续检测,在计数器的值不小于4的情况下通信设备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在计数器的值小于4的情况下停止发送第四故障信息,也就是说,相对应的,如果没有达到条件“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二预设码块间隔”,则可以认为故障清除,则不再发送第四故障信息。举个例子,比如通信设备在连续128个码块内没有检测到第二66bitblock控制块,则认为故障清除。
可选地,通信设备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包括:若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三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则: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可选地,第三故障信息也可以是第二预设码块。也就是说,若获得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三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是第三故障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满足“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三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的条件下发送第四故障信息,通信设备持续检测获得的第三故障信息的数量,若检测到不满足“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三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的条件,则停止发送第四故障信息。
举个例子,第二66bit block控制块为上述第二预设码块,第二数量阈值为4个,在确定获得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所使用的时长不大于第二预设时长,比如获得连续4 个第二66bit block的时长不大于第二预设时长,则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可选地,通信设备持续检测获得的第二预设码块,若获得连续4个第二66bit block的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则确定满足“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二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的条件,停止发送第四故障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三端口获得第五故障信息;其中,第三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五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或者第二类型故障信息;通过第四端口发送第五故障信息;其中,第四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如此,在灵活以太网网络内部可以透传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和第二类型故障信息,进而可以在灵活以太网网络内部传输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在灵活以以太网网络外部传输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从而可以根据故障信息的类型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还是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也就是说,若两个第二类型端口之间有关联关系,比如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之间有关联关系,即第三端口获得的信息都通过第四端口传输出去,第四端口获得的信息都从第三端口传输出去,且第三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四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则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可以透传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或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比如第三端口可以是上述图4至图6中的通信设备2103中的第二类型端口2204,第四端口可以是上述图4至图 6中的通信设备2103中的第二类型端口2205,第二类型端口2204和第二类型端口2205可以透传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或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再比如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还可以是上述图4至图6中通信设备2102中的两个第二类型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地,方法还包括:通过第六端口获得第七故障信息;其中,第六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七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通过第七端口发送第七故障信息;其中,第七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也就是说,若两个第一类型端口之间有关联关系,比如第六端口和第七端口之间有关联关系,即第六端口获得的信息都通过第七端口传输出去,第七端口获得的信息都从第六端口传输出去,且第六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七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则第六端口和第七端口可以透传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或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比如第六端口可以是上述图4中的通信设备2102中的第一类型端口3201,第七端口可以是上述图4中的通信设备2102中的第一类型端口3202,第一类型端口3201和第一类型端口3202可以透传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或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图4中第一类型端口3201和第一类型端口3202有关联关系,第一类型端口3201可以连接其它通信设备的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3202也可以连接其它通信设备的第一类型端口。
基于上述内容,为了进一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图9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图4所示系统结构的一种故障信息传输路径示意图,如图9所示,可以在通信设备中配置故障信息处理模块,比如在通信设备2102中的第一类型端口2202、第一类型端口3201和第一类型端口3202中的物理层上方配置故障信息处理模块,在通信设备2104中的第一类型端口2207的物理层上层配置故障信息处理模块。
若通信设备2101的第三类型端口2201发送信息至通信设备2102的第一类型端口2202 的链路出现故障,则第一类型端口2202的物理层生成本地故障信息(属于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图中示意性写为LF),可选地,通信设备2102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2获得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情况下,比如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发送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属于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图中示意性写为CSF)。比如可以通过故障信息处理模块来做,当故障信息处理模块接收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情况下,比如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故障信息处理模块发送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为“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或“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
举个例子说明“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的条件时,发送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比如,设置计数器,当检测到第一预设码块时,将计数器加1,当前计数器值为1,收到第二个第一预设码块时,若该第一预设码块与前一个相邻的第一预设码块之间的间隔不大于128个码块在,则将计数器加1;若该第一预设码块与前一个相邻的第一预设码块之间的间隔大于128个码块,则将计数器清零。预设第一数量阈值为4,则当计数器为不小于4的情况下,开始发送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可选地,可以是间隔一定数量的码块发送一个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当计数器为小于4的情况下,则不再发送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
进一步,第一类型端口2202生成的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沿着第二类型端口2203、第二类型端口2204、第二类型端口2205、第二类型端口2206传输(也可以称为透传)至通信设备2104。由于通信设备需要将第二类型端口2206传输的信息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7传输出去,因此通信设备2104根据获得的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可以在确定获得的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生成本地故障信息,并将本地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7传输至通信设备2105的第三类型端口2208。可选地,可以是通信设备2104中的故障信息处理模块根据获得的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生成本地故障信息。相对应地,通信设备2104在获得的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可以不再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7发送本地故障信息。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可以是“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或者“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二预设码块间隔”。
进一步,通信设备2105的通过第三类型端口2208获得本地故障信息后,可以在确定获得的本地故障信息满足条件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第三类型端口2208中的RS下发远端故障信息,可以是持续下发远端故障信息。相对应的,若通信设备2105确定获得的本地故障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不再下发远端故障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通信设备2104的第一类型端口2207在获得远端故障信息之后,确定获得的远端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通信设备2104生成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并通过第二类型端口2206发送。相应地,若通信设备2105确定获得的远端故障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通信设备2105不发送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通信设备2104通过第二类型端口2206发送的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沿着第二类型端口2205、第二类型端口2204、第二类型端口2203一直透传至通信设备2102。由于通信设备2102需要将第二类型端口2203获得的信息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2传输出去,因此通信设备2104根据在获得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的情况下,且确定获得的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2发送远端故障信息。相应地,若确定获得的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不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2发送远端故障信息。
基于图9所示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另外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若通信设备2101的第三类型端口2201发送信息至第一类型端口2202的链路出现故障,则第一类型端口2202的物理层生成本地故障信息,可选地,通信设备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情况下,且确定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相对应的,若通信设备2102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2获得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可以发送故障清除信息。
进一步,第一类型端口2202发出的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沿着第二类型端口2203、第二类型端口2204、第二类型端口2205、第二类型端口2206透传至通信设备2104。由于通信设备2104需要将第二类型端口2206传输的信息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7传输出去,因此通信设备2104根据获得的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确定获得的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生成本地故障信息,并将本地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7 传输至通信设备2105的第三类型端口2208。可选地,可以是通信设备2104中的故障信息处理模块根据获得的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生成本地故障信息。相对应的,若通信设备2102生成第一类型端口2202对应的故障清除信息,则故障清除信息也可以沿着第二类型端口2203、第二类型端口2204、第二类型端口2205、第二类型端口2206透传至通信设备2104,通信设备2104在确定收到故障清除信息的情况下停止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7 发送本地故障信息。
进一步,通信设备2105通过第三类型端口2208获得本地故障信息后,可以在确定获得的本地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第三类型端口2208中的RS下发远端故障信息,可以是持续下发远端故障信息。相对应的,若通信设备2105确定获得的本地故障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不再下发远端故障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通信设备2104的第一类型端口2207在收到远端故障信息之后,确定收到的远端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通信设备2104生成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并通过第二类型端口2206发送。相应地,若通信设备2105确定收到的远端故障信息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可以不发送远端故障信息或者发送故障清除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通信设备2104通过第二类型端口2206发送的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沿着第二类型端口2205、第二类型端口2204、第二类型端口2203一直透传至通信设备2102。由于通信设备2102需要将第二类型端口2203获得的信息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2传输出去,因此通信设备2104根据在收到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的情况下,且确定收到的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通过第一类型端口2202发送远端故障信息。相对应的,若生成第一类型端口2207对应的故障清除信息,则故障清除信息也可以沿着第二类型端口2205、第二类型端口2204、第二类型端口2203一直透传至通信设备2102,通信设备2102在确定收到故障清除信息的情况下停止发送远端故障信息或者发送故障清除信息给通信设备2101的第三类型端口2201。
基于图9所示的系统架构,若通信设备2104中配置有保护倒换功能,若第二类型端口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比如第二类型端口2205向第二类型端口2206发送信息的链路出现故障,则通信设备2104中的第二类型端口2206生成本地故障信息,通信设备2104启动第二类型端口2206对应的备用链路,比如启动图9中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2 实现通信设备2103和通信设备2104之间的连接。可见,如此,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标准以太网协议链路的故障和灵活以太网协议的链路的故障区分,因此即保留了标准以太网协议下的故障协商机制,也可基于保护倒换功能实现灵活以太网协议内部的自愈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图4中的第二类型端口对应的备用链路可以包括通信设备2103 与通信设备2104之间的第二类型端口2301和第二类型端口2303之间的链路,还可以包括通信设备2102的第二类型端口3301和通信设备2103的第二类型端口3302之间的链路,比如启用通信设备2102中第一类型端口2202和第二类型端口3301的关联关系,启用通信设备2103中第二类型端口3302和第二类型端口2301的关联关系,启用通信设备2104中第二类型端口2302和第一类型端口2207的关联关系。也就是说灵活以太网协议内部包括的备用链路可以替换良好以太网协议内部所有的工作链路,从而保证灵活以太网协议内部的自愈功能,比如图4中可以用“第一类型端口2202、第二类型端口3301、第二类型端口 3302、第二类型端口2301、第二类型端口2302、第一类型端口2207之间的链路”替换“第一类型端口2202、第二类型端口2203、第二类型端口2204、第二类型端口2205、第二类型端口2206、第一类型端口2207之间的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可以是发送至少两个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其中至少两个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中的任两个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之间间隔至少一个码块。可选地,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包括: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至少两个第二故障信息;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故障信息中的任两个第二故障信息之间间隔至少一个码块。如此,可以节省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的传输路径的带宽。
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0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0x4B的66bit block码块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0x4B码块的控制块格式(英文可以称为control blockformat)为 O0D1D2D3Z4Z5Z6Z7;同步头(英文也可称为synchronization header)为“10”;块类型区域 (英文可以称为block type field)为0x4B;之后的三个字节分别为D1字节、D2字节和D3 字节,在D3字节后为O码区域;最后28个比特为0x0000000。0x4B码块是标准以太网IEEE 802.3-2015标准文档图Figure 82-5中定义的一类控制码块。
上述示例中故障清除信息可以是指示客户侧正常的操作管理维护功能(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消息块,OAM消息块还可以包括网络中的误码检测、故障侦测、时延测量、路径发现等机制。故障清除信息的OAM消息块可以承载在0x4B 码块上。图1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码块的故障清除信息的示意图,当通信设备检测到如图10所示的消息块的情况下,具体来说,当通信设备检测到“10”同步头+第一个字节“0x4B”+第四个字节的前4个比特“0x06”+第二个字节和第三个字节的内容“0b00000101”“0b00000000”,则认为收到了故障清除信息。
图1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码块的本地故障信息的示意图,图1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码块的远端故障信息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地故障信息中,同步头为“10”,块类型区域为0x4B; D1字节为0x00、D2字节为0x00;D3字节为0x01,在D3字节后为O码区域为0x0;最后 28个比特为0x0000000。如图13所示,远端故障信息中,同步头为“10”,块类型区域为 0x4B;D1字节为0x00、D2字节为0x00;D3字节为0x02,在D3字节后为O码区域为0x0;最后28个比特为0x0000000。通过图12和图13可以看出,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通过D3字节进行区分。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可以用0x4B码块来承载。可选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可以是OAM消息块。图1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 码块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携带0x4B控制类型“0x4B”和O码区域的“0x6”,使用D1、D2字节承载特定消息块。如图14所示,使用 D1字节的前六位作为OAM消息类型字段,当D1字节中的第0至第5比特为“0b000001”可以表示该0x4B码块承载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也可以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信息 (ClientService,CS);使用D1字节的后2位(D1字节的第6至第7比特)和D2字节的前两位比特(D2字节的第0至第1比特)表示CSF、RCSF以及正常情况下承载业务(比如以太网服务,应为可以称为Ethernet service)的信息。举个例子,比如D1字节的第6至第7比特和D2字节的第0至第1比特为“1110”,则表示该0x4B码块承载RCSF;比如 D1字节的第6至第7比特和D2字节的第0至第1比特为“1111”,则表示该0x4B码块承载CSF;比如D1字节的第6至第7比特和D2字节的第0至第1比特为“0100”,则表示该0x4B码块承载正常的业务信息(比如以太网服务业务信息),也可以指示故障清除。也就是说,D1字节的第6至第7比特和D2字节的第0至第1比特为“0100”,可以表示该0x4B 码块承载故障清除信息。
图1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码块的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的示意图,图16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10所示0x4B 码块的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中,同步头为“10”,块类型区域为0x4B;D1字节为0b00000111、D2字节为0b11000000;D3字节为0x06,在D3字节后为O码区域为0x6;最后28个比特为0x0000000。如图16所示,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中,同步头为“10”,块类型区域为0x4B;D1字节为0b00000111、 D2字节为0b10000000;D3字节为0x06,在D3字节后为O码区域为0x6;最后28个比特为0x0000000。通过图14和图15可以看出,客户服务类型本地故障信息和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的O码区域为0x6,而图12和图13所示的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的O 码区域为0x0。
基于以上实施例以及相同构思,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通信设备4101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比如可设置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或电路。该通信设备可以实现如上图7和/或图8中所示的任一项或任多项对应的方法中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步骤。该通信设备4101可以包括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和至少两个端口。比如该通信设备4101可以包括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和至少一个第一类型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类型端口,比如可以是包括第一端口4102和第二端口4103。再比如,该通信设备4101可以包括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和至少两个第一类型端口,比如可以是包括第六端口4107和第七端口4108。再比如,该通信设备4101可以包括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和至少两个第二类型端口,比如可以是包括第三端口4104和第七端口4108。
在图17中示意性将第一端口至第七端口都示意出,可选地,同一个类型的两个端口可能是同一个端口,比如第四端口4105和第五端口4106可能是同一个端口,但为了清楚介绍本申请实施例,在图中画为两个端口。再比如,第一端口4102和第六端口4107可能是同一个端口,但为了清楚介绍本申请实施例,在图中画为两个端口。再比如,不同类型的两个端口有可能也是同一个端口,举个例子,比如第六端口4107和第三端口4104可能是同一个端口,该端口可以支持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当该端口当前使用标准以太网协议收发信息时,可以称该端口为第六端口4107,当该端口当前使用灵活以太网协议收发信息时,可以称该端口为第三端口4104,但为了清楚介绍本申请实施例,在图中画为两个端口。
可选地,在图17中,通信设备4101在实现上述图7中所示的任一项或任多项对应的方法中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步骤的情况下,上述图7中的第一端口可以是通信设备4101中的第一端口4102,上述图7中的第二端口可以是通信设备4101中的第二端口4103。可选地,在图17中,通信设备4101在实现上述图8中所示的任一项或任多项对应的方法中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步骤的情况下,上述图8中的第一端口可以是通信设备4101中的第一端口4102,上述图8中的第二端口可以是通信设备4101中的第二端口4103。可选地,通信设备4101 在实现上述图7和图8中所示的任一项或任多项对应的方法中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步骤的情况下,上述图7和图8中的第一端口可以是通信设备4101中的第一端口4102,上述图7和图8中的第二端口可以是通信设备4101中的第二端口4103。另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通信设备4101在实现上述图7和图8中所示的任一项或任多项对应的方法中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步骤的情况下,上述图7中的第一端口可以是通信设备4101中的第一端口4102,上述图7 中的第二端口可以是通信设备4101中的第二端口4103;上述图8中的第一端口可以是通信设备4101中的除第一端口4102之外的第一类型端口,上述图7中的第二端口可以是通信设备4101中的除第二端口4103之外的第二类型端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端口4102、第六端口4107和第七端口4108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中不配置RS,第二端口4103、第三端口4104、第四端口4105、第五端口4106 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中不配置RS。其余关于第一类型端口和第二类型端口的相关介绍可参加前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可以是分布式的,各个端口对应设置一个,如上述图2所示,集成在各个端口上,比如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包括图2中的第一类型端口1401中的故障信息处理模块1601、第一类型端口1402中的故障信息处理模块1602和第一类型端口1403中的故障信息处理模块1603。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可以是集中式的,各个端口共用一个,也就是说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可以独立出来,并与各个端口相连接。故障信息处理模块可以设置在第一类型端口的一侧,或者设置在第二类型端口的一侧,图中仅示出了设置在第一类型端口的一侧的示意。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若设置在第一类型端口一侧,可以设置在各个端口物理层以上;若设置在第二类型端口一侧,可以设置在各个端口物理层以上,或者设置在各个端口灵活以太网协议层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设备4101还包括交换单元4301,可选地该交换单元4301可以是上述图2中的交换单元1701,用于存储各个端口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可以更新各个端口之间的关联关系等等。相关介绍可以参见前述关于交换单元1701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口4102和第二端口4103之间有关联关系,第六端口 4107和第七端口4108之间有关联关系,第三端口4104和第四端口4105之间有关联关系。可选地,各个端口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的,该关联关系可以更新,比如根据用户输入的新的关联关系更新,或者根据内部的一些自愈机制的策略进行更新(比如上述内容中启用备用链路所带来的关联关系的更新)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端口4102,用于获得第一故障信息,比如可以是接收到其它端口发送的第一故障信息或者是第一端口4102的物理层生成的第一故障信息;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根据第一故障信息,生成第二故障信息;第二端口4103,用于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4102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端口4103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且由于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因此通过传输第二故障信息的方式既可以在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通报故障,也可以为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奠定基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用于若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一故障信息,生成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或者;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如此,可以避免因为数量较少的故障信息导致的误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基于上述内容以及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设备中的第二端口4103,用于获得第三故障信息;其中,第三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还用于根据第三故障信息,生成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四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一端口4102,还用于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端口获得第三故障信息,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由于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因此通过传输第二故障信息的方式既可以在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通报故障,也可以为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奠定基础;第三也可以兼容标准以太网协议网络中通过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传输通报故障的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用于若获得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三故障信息,生成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三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或者;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二预设码块间隔。如此,可以避免因为数量较少的故障信息导致的误操作,进一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基于上述所描述,通信设备4101在执行上述图7和/或图8所示的通信方法的实施例中还可能存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下面介绍通信设备4101在执行上述图7和/或图8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的其它的可选地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设备4101还包括第三端口4104,用于获得第五故障信息;其中,第三端口4104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五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或者第二类型故障信息;还包括第四端口4105,用于发送第五故障信息;其中,第四端口4105为第二类型端口。如此,在灵活以太网网络内部可以透传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和第二类型故障信息,进而可以在灵活以太网网络内部传输第二类型故障信息,在灵活以以太网网络外部传输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从而可以根据故障信息的类型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还是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设备4101还包括第五端口4106,用于获得第六故障信息;其中,第五端口4106为第二类型端口,第六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五端口4106 配置备用链路;启用第五端口4106对应的备用链路。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将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的情况通过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和第二类型故障信息进行区分,从而避免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触发保护倒换功能的情况;而且可以更加准确的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网络内部的故障信息触发保护倒换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端口4103,用于发送至少两个第二故障信息;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故障信息中的任两个第二故障信息之间间隔至少一个码块。如此,可以灵活设置第二故障信息的发送频率,比如将第二故障信息的发送频率设置的小于第一故障信息的发送频率,则可以节省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的传输路径的带宽。举个例子,比如第一故障信息为远端故障信息,第二故障信息为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远端故障信息为持续发送,占用带宽较大,设置间隔一定数量的码块发送一个客户服务类型远端故障信息,则可以节省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基于以上实施例以及相同构思,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该通信设备5300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比如可设置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或电路。该通信设备可以实现如上图7和/或图8中所示的任一项或任多项对应的方法中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步骤。该通信设备5300可以包括处理器5301、收发器5302、存储器5303和通信接口5304;其中,处理器5301、收发器5302、存储器5303和通信接口 5304通过总线5305相互连接。
总线5305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53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 SSD);存储器53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通信接口5304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入口,无线通信接口或其组合,其中,有线通信接口例如可以为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可以是光接口,电接口或其组合。无线通信接口可以为WLAN接口。通信接口5304可以是上述各个端口,比如第一类型端口和第二类型端口,再比如图17中第一端口4102、第二端口4103、第三端口4104、第四端口4105、第五端口 4106、第六端口4107和第七端口4108。
处理器53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530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可选地,存储器5303还可以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5301调用该存储器5303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可以控制收发器5302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送,可以执行上述方案中所示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其中可选的实施方式,使得通信设备5300实现上述方法中通信设备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并根据第一故障信息,控制收发器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收发器,用于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根据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且由于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因此通过传输第二故障信息的方式既可以在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通报故障,也可以为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奠定基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用于若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一故障信息,控制收发器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或者;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
基于上述内容以及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设备中处理器,还用于通过第二端口获得第三故障信息;其中,第三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根据第三故障信息,控制收发器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四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其中,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端口获得第三故障信息,根据第三故障信息,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由于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因此通过传输第二故障信息的方式既可以在标准以太网协议和灵活以太网协议联合组网中通报故障,也可以为区分灵活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和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奠定基础;第三也可以兼容标准以太网协议网络中通过第一类型故障信息传输通报故障的方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用于若获得的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根据第三故障信息,控制收发器通过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第三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或者;获得数量不少于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二预设码块间隔。
基于上述所描述,通信设备5300在执行上述图7和/或图8所示的通信方法的实施例中还可能存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下面介绍通信设备5300在执行上述图7和/或图8所示的通信方法中的其它的可选地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用于通过第三端口获得第五故障信息;其中,第三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五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或者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收发器,还用于通过第四端口发送第五故障信息;其中,第四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用于通过第五端口获得第六故障信息;其中,第五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第六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第五端口配置备用链路;启用第五端口对应的备用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故障信息,控制收发器通过第二端口发送至少两个第二故障信息;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故障信息中的任两个第二故障信息之间间隔至少一个码块。
基于以上实施例以及相同构思,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通信设备6101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通信设备,比如可以是图18中的通信设备5300、也可以是上述图17中的通信设备4101,也可以是上述图2和图3中的儿童鞋设备1301,也可以是上述图2至图6、以及图9中的通信设备,比如通信设备2102、通信设备2104。通信设备6101也可以称为分组承载设备。具体实施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6101可以在支持1.5层交换的网络设备上落地,通信设备(或者称网络设备)产品形态包括支持灵活以太网协议的端口的基于网络协议的无线电接入网(Internet Protocol RadioAccess Network,IPRA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盒式或框式交换机设备。本申请实施例落地产品的方案可以采用在已有的第二类型端口(也可以称为FlexE端口)芯片和标准以太网协议端口的PHY芯片之间增加一块FPGA来实现,比如增加的该FPGA实现上述故障信息处理模块所执行的方案,或者可以在第二类型端口(也可以称为FlexE端口)芯片内实现,比如在该芯片内实现上述故障信息处理模块所执行的方案,从而实现在66bit block数据流中插入和提取CSF和/或RCSF消息块以及插入和提取 LF和/或RF消息块的目的。
如图19所示,通信设备6101中可以包括主控交换板6104、接口板6102和接口板6103。其中,主控交换板6104可以是上述内容中的交换单元,比如图17中的交换单元4301、图 2中的交换单元1701。其它图中未示出交换单元或主控交换板,但各个端口通过主控交换板或交换单元连接。主控交换板6104中包括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交换网芯片6203,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交换网芯片6203可以是上述图18 中的处理器5301中的一部分。
如图19所示,接口板6102可以是用户侧接口板,可以包括用户侧接口芯片6201。用户侧接口芯片6201可以是上述第一类型端口,比如可以是图17中的第一端口4102,也可以是图9中的第一类型端口2202。用户侧接口芯片6201通过接口与主控交换板6104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侧接口芯片6201中可以集成故障信息处理模块6105,故障信息处理模块6105可以是分布式的,比如每个用户侧接口芯片上集成一个,也可以是集中式的,比如多个用户侧接口芯片中共用一个。故障信息处理模块6105可以是上述图17中的故障信息处理模块4201,也可以是上述图2中的故障信息处理模块1601、故障信息处理模块1602 和故障信息处理模块1603中的至少一个。
如图19所示,接口板6103可以是网络侧接口板,可以包括网络侧接口芯片6202。网络侧接口芯片6202可以是上述第二类型端口,比如可以是图17中的第二端口4103,也可以是图9中的第一类型端口2205。网络侧接口芯片6202通过接口与主控交换板6104连接。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生成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 (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所述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所述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所述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所述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所述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包括:
若获得的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一故障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或者,
获得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获得第三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故障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四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故障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包括:
若获得的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三故障信息,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所述第三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或者,
获得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二预设码块间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三端口获得第五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端口为所述第二类型端口,所述第五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或者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
通过第四端口发送所述第五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四端口为所述第二类型端口。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五端口获得第六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五端口为所述第二类型端口,所述第六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所述第五端口配置备用链路;
启用所述第五端口对应的所述备用链路。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故障信息,通过第二端口发送至少两个第二故障信息;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故障信息中的任两个第二故障信息之间间隔至少一个码块。
8.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第一端口获得第一故障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故障信息,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
所述收发器,用于通过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所述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所述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所述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所述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若获得的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一故障信息,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发送第二故障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或者,
获得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获得第三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故障信息,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四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若获得的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三故障信息,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所述第一端口发送第四故障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所述第三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或者,
获得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二预设码块间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第三端口获得第五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端口为所述第二类型端口,所述第五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或者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通过第四端口发送所述第五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四端口为所述第二类型端口。
13.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第五端口获得第六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五端口为所述第二类型端口,所述第六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所述第五端口配置备用链路;
启用所述第五端口对应的所述备用链路。
14.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故障信息,控制所述收发器通过第二端口发送至少两个第二故障信息;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故障信息中的任两个第二故障信息之间间隔至少一个码块。
1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端口,用于获得第一故障信息;
故障信息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故障信息,生成第二故障信息;
第二端口,用于发送第二故障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为第一类型端口,所述第一类型端口根据标准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所述第一故障信息为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包括本地故障信息和远端故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二端口为第二类型端口,所述第二类型端口根据灵活以太网协议传输信息;所述第二故障信息为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用于指示标准以太网协议对应的链路发生故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信息处理模块,用于:
若获得的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一故障信息,生成第二故障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获得的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一数量阈值;或者,
获得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一数量阈值的第一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码块间隔。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还用于:
获得第三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
所述故障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故障信息,生成第四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四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
所述第一端口,还用于:
发送第四故障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信息处理模块,用于:
若获得的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根据所述第三故障信息,生成第四故障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获得的所述第三故障信息的数量大于第二数量阈值;或者,
获得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二数量阈值的第二预设码块,且获得的任两个相邻的第二预设码块之间间隔不超过第二预设码块间隔。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端口,用于:
获得第五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端口为所述第二类型端口,所述第五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或者所述第二类型故障信息;
还包括第四端口,用于:
发送所述第五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四端口为所述第二类型端口。
20.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端口,用于:
获得第六故障信息;其中,所述第五端口为所述第二类型端口,所述第六故障信息为所述第一类型故障信息;所述第五端口配置备用链路;
启用所述第五端口对应的所述备用链路。
21.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用于:
发送至少两个第二故障信息;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故障信息中的任两个第二故障信息之间间隔至少一个码块。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CN201710677029.7A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3914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7029.7A CN109391494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202110182102.XA CN113037540A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0207006748A KR102364803B1 (ko) 2017-08-09 2018-06-26 통신 방법, 통신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JP2020507659A JP7026776B2 (ja) 2017-08-09 2018-06-26 通信方法、通信デバイス、および記憶媒体
EP18843735.4A EP3661125B1 (en) 2017-08-09 2018-06-26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18/092947 WO2019029286A1 (zh) 2017-08-09 2018-06-26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6/784,741 US11296924B2 (en) 2017-08-09 2020-02-07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7029.7A CN109391494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2102.XA Division CN113037540A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91494A CN109391494A (zh) 2019-02-26
CN109391494B true CN109391494B (zh) 2021-02-09

Family

ID=652728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2102.XA Pending CN113037540A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1710677029.7A Active CN109391494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2102.XA Pending CN113037540A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6924B2 (zh)
EP (1) EP3661125B1 (zh)
JP (1) JP7026776B2 (zh)
KR (1) KR102364803B1 (zh)
CN (2) CN113037540A (zh)
WO (1) WO20190292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2807B (zh) * 2017-12-26 2022-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中故障指示方法以及装置
CN111585778B (zh) * 2019-02-19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2448755A (zh) * 2019-08-30 2021-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通道1+1保护的实现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2532522B (zh) * 2019-09-19 2023-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13037578B (zh) * 2019-12-09 2022-10-04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捆绑口故障告警方法及装置
US11258752B2 (en) 2020-04-13 2022-02-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ddress resoluti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RIA) for a computing device
CN114384878A (zh) * 2021-12-31 2022-04-22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一种dcs系统网络故障后果的缓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6183B2 (ja) * 2003-02-27 2008-06-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警報転送方法及び広域イーサネット網
US7213178B1 (en) * 2003-05-30 2007-05-01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faults across a network
JP4786571B2 (ja) * 2007-03-02 2011-10-05 富士通テレコム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US8804534B2 (en) * 2007-05-19 2014-08-12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erworking between MPLS/IP and Ethernet OAM mechanisms
CN101351056B (zh) * 2008-09-05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98191A (zh) * 2009-08-27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汇聚节点联动切换方法及汇聚节点和系统
JP5553029B2 (ja) * 2011-01-11 2014-07-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及び障害の通知方法
JP5743809B2 (ja) * 2011-08-26 2015-07-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網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網管理方法
US9313093B2 (en) * 2012-11-14 2016-04-12 Ciena Corporation Ethernet faul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AU2014324729B2 (en) * 2013-09-26 2019-08-22 Five3 Genomics, Ll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viral-associated tumors
US9838290B2 (en) * 2015-06-30 2017-12-05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218823B2 (en) * 2015-06-30 2019-02-26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client multi-service and timing transparenc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612220A (zh) * 2015-10-27 2017-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的通道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6982105B (zh) * 2016-01-15 202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弹性以太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9832548B2 (en) * 2016-01-29 2017-11-28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behavior modification during restoration in optical networks
CN106911426B (zh) * 2017-02-16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37368A (ko) 2020-04-08
US11296924B2 (en) 2022-04-05
EP3661125B1 (en) 2022-04-06
JP2020530964A (ja) 2020-10-29
CN113037540A (zh) 2021-06-25
KR102364803B1 (ko) 2022-02-17
WO2019029286A1 (zh) 2019-02-14
CN109391494A (zh) 2019-02-26
EP3661125A4 (en) 2020-07-29
US20200177442A1 (en) 2020-06-04
EP3661125A1 (en) 2020-06-03
JP7026776B2 (ja) 2022-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1494B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13402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62329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KR102342286B1 (ko) Dcn 메시지 처리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시스템
US7394758B2 (en) Method for supporting SDH/SONET APS on Ethernet
JP6985492B2 (ja) 検出ブロック送信及び受信方法並びに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US2021027382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EP291135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low path negotiation in link aggregation group
CN109691031B (zh) 业务报文传输方法及节点设备
JP7163508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イーサネット通信方法と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US1180498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055293A (zh) 软件定义广域网中的选路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WO2022121638A1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01182B (zh) 流量转发方法和网络设备
EP202077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tilizing an objec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CN115277423A (zh) 业务部署方法、FlexE链路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