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7344B - 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7344B
CN109387344B CN201811107403.0A CN201811107403A CN109387344B CN 109387344 B CN109387344 B CN 109387344B CN 201811107403 A CN201811107403 A CN 201811107403A CN 109387344 B CN109387344 B CN 109387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ge
earthquake
structural
judging
infl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74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7344A (zh
Inventor
郝则胜
邹华明
王嫘
张亚栋
裴红伟
赵娜
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Tech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Tech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Tech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1074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87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7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7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7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7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属于核安全级仪控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试验法鉴定周期长、投入人力多、花费多而分析法对抗震性能评估不可量化的问题。本发明公开的抗震分析方法,适用于激励相似、结构系统相似的结构件设计变更,根据相似性理论,结合数学公式量化了结构件设计变更对抗震结果的影响程度,使得判断核安全级仪控系统的结构件设计变更是否需要补充抗震鉴定试验的评估结论具有理论基础。由于该抗震分析方法不搭建工程样机、不进行实际的抗震试验,大大提高了鉴定效率,降低了可能投入的人力、时间、经济成本,可应用于验证结构件设计变更后设备是否仍能承受地震环境产生的振动载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核安全级仪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核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一般通过试验法进行设备鉴定,包括样机采购、样机装配、样机调试、抗震试验执行等工作,鉴定周期长、投入人力多、试验花费多。抗震鉴定后,核安全级仪控系统的结构件设计变更时有发生,如重新进行抗震试验,时间、经济成本投入巨大且严重影响项目进度。
目前,针对核安全级仪控系统的结构件设计变多采用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是否需要补充抗震鉴定,在界定变更对抗震鉴定结果的影响程度时,无法做到一个量化的标准。因此,需要一种评价变更对抗震鉴定结果影响程度的可度量的量化标准,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高效且费用低的抗震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试验法鉴定周期长、投入人力多、花费多而分析法对抗震性能评估不可量化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目标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发生变化的所有物理属性;
根据每种所述变化的物理属性,判断目标结构件发生的变更类型;
针对每种所述变更类型,分别对相应的变化的物理属性造成的抗震性能影响进行分析,并量化所述抗震性能影响;
将上述量化的抗震性能影响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不需要,判断结构件设计变更后抗震性能符合实际需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不搭建工程样机、不进行实际的抗震试验,即可获得科学的抗震性能结果,大大提高了鉴定效率,降低了人力、时间、经济成本。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核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经过初次抗震鉴定后,后续设计变更后再鉴定可以利用相似性原理,从数学角度量化变更对抗震性能的影响程度,证明发生变更的设备与已鉴定合格的设备抗震性能相似,即间接证明设计变更后原来的抗震鉴定结果仍然合格或者需要补充再鉴定试验。
基于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种变化的物理属性判断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包括如下步骤:
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所述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包括结构材料变更、涂层材料变更、结构变更、设备布局变更中的至少一种;
将每种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与上述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进行比较,判断目标结构件变更属于上述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中的具体种类。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目标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进行限定,上述四种变更类型是在大量试验研究基础上总结出的规律,几乎可以囊括所有变更类型,使用方便。将检测到的目标结构件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与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进行比较,也便于编程化实现,节省时间、人力、成本。
进一步,所述将每种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与上述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进行比较判断目标结构件变更属于上述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中的具体种类,包括如下步骤:
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结构材料,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结构材料变更;
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涂层材料,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涂层材料变更;
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主体结构、局部结构和附件结构的至少一种,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结构变更;
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设备布局,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设备布局变更。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给出了一种简单的判断原则,便于编程化实现,便于节省时间、人力、成本。
进一步,所述量化的抗震性能影响包括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
所述刚度影响因子为目标结构件变更部分的质量和主体结构的质量之比;
所述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或预设公式获取。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评价变更对鉴定结果影响程度的指标,即将固有频率变化和刚度影响因子结合。并且,通过引入刚度影响因子,可以量化固有频率,如果刚度影响因子很小,小于下限阈值,刚度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固有频率变化仅与变更前后设备质量有关。
进一步,所述根据每种变更类型分别对相应的变化的物理属性造成的抗震性能影响进行分析并量化所述抗震性能影响,包括如下步骤:
针对结构材料变更,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抗拉强度、密度、弹性模量,分析所述结构材料变更对目标结构件强度、固有频率造成的影响,并且,获取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作为抗震性能影响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针对涂层材料变更,判定不会对目标结构件抗震性能造成影响;
针对结构变更,如果是主体结构发生变化,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是局部结构或附件结构发生变化,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作为抗震性能影响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针对设备布局变更,获取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作为抗震性能影响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针对每一种类的变更,确定不同的处理原则,规范变更问题的处理方式,便于编程化实现。
进一步,所述根据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抗震需求,设置所述刚度影响因子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
将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与上述设置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变更部分是否对主体结构的刚度造成影响;如果造成影响,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如果没有造成影响,设置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的阈值;
将获得的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与上述设置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变更是否对设备动态特性造成影响;如果造成影响,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没有造成影响,判定结构件设计变更后抗震性能符合实际需求。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变更对结构固有频率影响的量化数值与设定阈值的关系,显而易见地评价变更对鉴定结果的影响程度。
进一步,所述设置的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的阈值为10%;
如果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超过10%,则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否则,判断结构件设计变更后抗震性能符合实际需求。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出固有频率的变化上限,任何变更对固有频率的影响均已此限值为准绳,可执行度高,结果可行性高。
进一步,所述设置的刚度影响因子的上限阈值设置为0.1,其下限阈值设置为0.01;
如果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小于0.01,判定变更部分对主体结构的刚度无影响;
如果上述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大于0.01且小于0.1,且变更部分的频率与主体结构的频率之比小于等于0.8或者大于等于1.25,判定定变更部分对主体结构的刚度无影响,否则,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如果上述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大于0.1,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出刚度影响因子的的上下限,任何变更对刚度的影响均已此限值为准绳,可执行度高,结果可行性高。
进一步,所述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通过如下预设公式获取:
Figure BDA0001808165290000051
式中,k1为变更前目标结构件的刚度,m1为变更前目标结构件的质量,k2为变更后目标结构件的刚度,m2为变更后目标结构件的质量。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抽象出变更对鉴定结果影响的两个主要因素,并指出刚度、质量与固有频率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进一步,针对结构材料变更,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抗拉强度、密度、弹性模量,分析所述结构材料变更对目标结构件强度、固有频率造成的影响,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抗拉强度;
将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抗拉强度与预设阈值1相比,判断结构材料变更是否对目标结构件强度造成影响;如果是,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否,执行下一步;
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部分的弹性模量和主体结构弹性模量;
将目标结构件变更部分的弹性模量和主体结构弹性模量之比与预设阈值2进行比较,判断结构材料变更是否对材料固有频率造成影响;如果是,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否,执行下一步;
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部分在变更前后的密度;
将目标结构件变更部分在变更前后的密度与与预设阈值3进行比较,判断结构材料变更是否对材料固有频率造成影响;如果是,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否,获取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作为抗震性能影响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指出影响结构强度的关键因素,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通过对质量、刚度的影响而影响固有频率。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根据每种变化的物理属性判断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的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根据每种变更类型分别对相应的变化的物理属性造成的抗震性能影响进行分析并量化抗震性能影响的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设计文件,获取目标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发生变化的所有物理属性。所述物理属性可根据不同的判定准则进行不同的划分。
S2.根据每种所述变化的物理属性,判断目标结构件发生的变更类型。每种变化的物理属性应对应一种变更类型。
S3.针对每种所述变更类型,分别对相应的变化的物理属性造成的抗震性能影响进行分析,并量化所述抗震性能影响。所述量化的抗震性能影响包括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
S4.将上述量化的抗震性能影响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不需要,判断结构件设计变更后抗震性能符合实际需求。
下面先介绍本实施例给出的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实施时,需要具备如下两个条件,即证明变更前后设备相似的两个基本要素:
1)激励相似。对于设备设计变更分析,通常待鉴定设备与已经通过鉴定的设备去承受相同的地振反应谱,即激励条件完全相同,满足激励相似性要求。
2)结构系统相似。即动态特性和可运行性相似,待鉴定设备与已经通过鉴定的设备可以进行比较。
如果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需要重新进行鉴定试验(即抗震再鉴定试验),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不可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施本实施例给出的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再鉴定分析方法),核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经过初次抗震鉴定后,后续设计变更后采用上述再鉴定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即利用相似性原理,证明发生变更的设备与已鉴定合格的设备抗震性能相似,即间接证明变更后设备抗震鉴定仍然合格。由于不搭建工程样机、不进行实际的抗震试验,大大提高了鉴定效率,降低了人力、时间、经济成本。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步骤S2中,根据每种变化的物理属性判断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包括如下步骤:
S21.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本实施例中,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包括结构材料变更、涂层材料变更、结构变更、设备布局变更,也可以采用其他变更类型,具体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
S22.将每种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与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进行比较,判断目标结构件变更属于上述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中的具体种类。例如,如果密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发生变化,则对应结构材料变更,也可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
优选地,步骤S22也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如下步骤:
S221.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结构材料,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结构材料变更;
S222.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涂层材料,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涂层材料变更;
S223.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主体结构、局部结构和附件结构的至少一种,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结构变更;
S224.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设备布局,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设备布局变更。
优选地,步骤S3中,量化的抗震性能影响包括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刚度影响因子设置为目标结构件变更部分的质量和主体结构的质量之比,假设变更部分质量为m1;主体结构质量为m,则刚度影响因子为λ
Figure BDA0001808165290000101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刚度影响因子满足一定的条件(下面有具体判据),可认为变更不会对目标结构件刚度造成影响,变更前后目标结构件刚度近似相等。
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可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或预设公式(公式(2)~公式(4))获取,也可通过试验获取。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是一种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动态特性由下列参数决定:
1)目标结构件的结构尺寸;
2)目标结构件质量,其质量分布和重心位置;
3)目标结构件结构载荷的传递特性和抗震激励的刚度;
4)目标结构件基础锚固强度及保证结构完整性和适当边界条件的刚度;
5)目标结构件与相邻物项的接口或连接附件,例如电缆和管道的接口。
上述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不再赘述。
优选地,步骤S3可进一步细化为:
S31.针对结构材料变更,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抗拉强度、密度、弹性模量,分析所述结构材料变更对目标结构件强度、固有频率造成的影响,并且,获取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作为抗震性能影响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以上结构参数(抗拉强度、密度、弹性模量、固有频率等)的差别或不相似程度必须限制在保证目标结构件组件之间具有大致相似的限度内,否则需要补充再鉴定试验。
S32.针对涂层材料变更,判定不会对目标结构件抗震性能造成影响。
S33.针对结构变更,如果是主体结构发生变化,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是局部结构或附件结构发生变化,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作为抗震性能影响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只有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满足后面所述阈值条件,才判定抗震性能符合实际需求,不需要补充鉴定试验,否则需要补充鉴定试验。
S34.针对设备布局变更,获取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作为抗震性能影响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判定依据同上。
优选地,上述步骤S31、S33、S34中,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包括如下步骤:
S311.根据抗震需求,设置所述刚度影响因子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所述上限阈值设置为0.1,下限阈值设置为0.01。
S312.将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与上述设置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变更部分是否对主体结构的刚度造成影响;如果造成影响,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具体地,如果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小于0.01,判定变更部分对主体结构的刚度无影响;如果上述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大于0.01且小于0.1,且变更部分的频率与主体结构的频率之比小于等于0.8或者大于等于1.25,判定定变更部分对主体结构的刚度无影响,否则,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上述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大于0.1,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其中,主体结构的固有频率已经通过初次鉴定试验的试验测试得到,变更部分的固有频率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或者预设公式计算得到,也可以通过试验测试的方法得到。
S313.如果没有造成影响(无影响),设置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的阈值,所述设置的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的阈值为10%。
S314.将获得的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与上述设置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变更是否对设备动态特性造成影响;如果造成影响,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没有造成影响,判定结构件设计变更后抗震性能符合实际需求。具体地,如果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超过10%,则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否则,判断结构件设计变更后抗震性能符合实际需求。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获取:
Figure BDA0001808165290000121
式中,k为变更前或后目标结构件的刚度,m为变更前或后目标结构件的质量。
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获取:
Figure BDA0001808165290000122
式中,k1为变更前目标结构件的刚度,m1为变更前目标结构件的质量,k2为变更后目标结构件的刚度,m2为变更后目标结构件的质量。
变更部分的频率与主体结构的频率之比也可采用上述公式(3)获取。
如果步骤S312判定变更对主体结构的刚度无影响,此时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1808165290000123
若变更前后主体结构固有频率变化小于10%,认为此项变更后设备结构动态特性与变更前的设备动态特性保持相似,变更前抗震鉴定结果适用于变更后的设备,否则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再鉴定分析方法),引入了子结构的概念,即变更部分,并设定了当子结构相对于主体结构的质量比是否满足一定关系时,忽略子结构刚度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并且,给出了评判变更前后产品动态特性相似的定量标准,即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超过10%,则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否则,判断结构件设计变更后抗震性能符合实际需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实施例2所述方法在目标结构件设计变更后进行再鉴定分析的实例。某盘台结构中的断路器在抗震鉴定后发生设计变更,设计变更信息见表1。
表1某盘台结构变更信息表
Figure BDA0001808165290000131
变更部分(断路器)采用塑料材料,判断属于结构材料变更,其弹性模量在1.5~2.5GPa范围内,相对于盘台主体材料碳钢200~210GPa来说较小,仅为百分之一左右,且变更部分质量占盘台整体质量比重不到千分之一,满足λ<0.01的条件,变更部分对于盘台整体刚度作用可以忽略。
对于变更前后,盘台固有频率的变化可由实施例2给出的公式(4)求得,断路器变更前后,盘台固有频率比值为:
Figure BDA0001808165290000141
断路器变更前后,主体结构固有频率变化小于10%,可认为盘台固有频率保持不变,其结构保持相似,判断原抗震试验结论适用于现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磁盘、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或随机存储记忆体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目标结构件设计变更后所有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
根据每种所述变化的物理属性,判断目标结构件发生的变更类型;
针对每种所述变更类型,分别对相应的变化的物理属性造成的抗震性能影响进行分析,并量化所述抗震性能影响;
其中,量化的抗震性能影响包括: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所述刚度影响因子为目标结构件变更部分的质量和主体结构的质量之比;所述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或预设公式获取;
所述针对每种变更类型分别对相应的变化的物理属性造成的抗震性能影响进行分析并量化所述抗震性能影响的步骤,包括:
针对结构材料变更,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抗拉强度、密度、弹性模量,分析所述结构材料变更对目标结构件强度、固有频率造成的影响,并且,获取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作为抗震性能影响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针对结构变更,如果是主体结构发生变化,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是局部结构或附件结构发生变化,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作为抗震性能影响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针对设备布局变更,获取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作为抗震性能影响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将上述量化的抗震性能影响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不需要,判断结构件设计变更后抗震性能符合实际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种变化的物理属性判断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包括如下步骤:
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所述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包括结构材料变更、涂层材料变更、结构变更、设备布局变更中的至少一种;
将每种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与上述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进行比较,判断目标结构件变更属于上述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中的具体种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每种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与上述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进行比较,判断目标结构件变更属于上述预设结构件可能变更类型中的具体种类,包括如下步骤:
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结构材料,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结构材料变更;
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涂层材料,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涂层材料变更;
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主体结构、局部结构和附件结构的至少一种,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结构变更;
如果所述发生变化的物理属性为设备布局,则判定目标结构件变更类型为设备布局变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种变更类型分别对相应的变化的物理属性造成的抗震性能影响进行分析并量化所述抗震性能影响,还包括:
针对涂层材料变更,判定不会对目标结构件抗震性能造成影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抗震需求,设置所述刚度影响因子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
将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与上述设置的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变更部分是否对主体结构的刚度造成影响;如果造成影响,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如果没有造成影响,设置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的阈值;
将获得的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与上述设置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变更是否对设备动态特性造成影响;如果造成影响,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没有造成影响,判定结构件设计变更后抗震性能符合实际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的变更前后固有频率变化的阈值为10%;
如果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超过10%,则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否则,判断结构件设计变更后抗震性能符合实际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的刚度影响因子的上限阈值设置为0.1,其下限阈值设置为0.01;
如果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小于0.01,判定变更部分对主体结构的刚度无影响;
如果上述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大于0.01且小于0.1,且变更部分的频率与主体结构的频率之比小于等于0.8或者大于等于1.25,判定变更部分对主体结构的刚度无影响,否则,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如果上述获得的刚度影响因子大于0.1,判定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8.根据权利要求1-3、5、6之一所述的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通过如下预设公式获取:
Figure FDA0002627498180000041
式中,k1为变更前目标结构件的刚度,m1为变更前目标结构件的质量,k2为变更后目标结构件的刚度,m2为变更后目标结构件的质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结构材料变更,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抗拉强度、密度、弹性模量,分析所述结构材料变更对目标结构件强度、固有频率造成的影响,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抗拉强度;
将目标结构件变更前后的抗拉强度与预设阈值1相比,判断结构材料变更是否对目标结构件强度造成影响;如果是,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否,执行下一步;
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部分的弹性模量和主体结构弹性模量;
将目标结构件变更部分的弹性模量和主体结构弹性模量之比与预设阈值2进行比较,判断结构材料变更是否对材料固有频率造成影响;如果是,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否,执行下一步;
获取目标结构件变更部分在变更前后的密度;
将目标结构件变更部分在变更前后的密度与预设阈值3进行比较,判断结构材料变更是否对材料固有频率造成影响;如果是,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如果否,获取变更前后的固有频率变化、刚度影响因子作为抗震性能影响评价指标,根据所述评价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补充抗震再鉴定试验。
CN201811107403.0A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 Active CN109387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7403.0A CN109387344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7403.0A CN109387344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7344A CN109387344A (zh) 2019-02-26
CN109387344B true CN109387344B (zh) 2020-10-02

Family

ID=65419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7403.0A Active CN109387344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873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4262B (zh) * 2021-09-29 2024-03-29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仪控机柜抗震性能验证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7634A (ja) * 2006-12-22 2007-06-14 Rikogaku Shinkokai 振動解析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3808480A (zh) * 2012-11-14 2014-05-21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核电站变压器瓦斯继电器抗震试验方法
CN104898512A (zh) * 2015-05-05 2015-09-09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厂核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设备鉴定样机的构建方法
CN107314879A (zh) * 2017-07-18 2017-11-03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三代核电站的抗震照明设备的抗震试验方法
CN107544478A (zh) * 2017-10-26 2018-01-05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在核电dcs鉴定中的模拟量自动测试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4140B (zh) * 2010-08-08 2012-08-29 顺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核电用干式变压器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47634A (ja) * 2006-12-22 2007-06-14 Rikogaku Shinkokai 振動解析の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3808480A (zh) * 2012-11-14 2014-05-21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核电站变压器瓦斯继电器抗震试验方法
CN104898512A (zh) * 2015-05-05 2015-09-09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核电厂核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设备鉴定样机的构建方法
CN107314879A (zh) * 2017-07-18 2017-11-03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三代核电站的抗震照明设备的抗震试验方法
CN107544478A (zh) * 2017-10-26 2018-01-05 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在核电dcs鉴定中的模拟量自动测试装置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分析方法在核安全级设备变更后再鉴定中的应用;赵娜等;《仪器仪表用户》;20171130;第24卷(第11期);第64-6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7344A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unnath et al. Nonlinear uniaxial material model for reinforcing steel bars
Ghobarah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ate of development
Eem et al. Large strain nonlinear model of lead rubber bearings for beyond design basis earthquakes
Brozovič et al. Envelope‐based pushover analysis procedure for the approximat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buildings
Rajab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Park–Ang damage index model for flexur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CN109387344B (zh) 一种用于结构件设计变更后再鉴定的抗震分析方法
Bonney et al.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frictional interface models
Kiamanesh et al. Effect of circular bolt pattern on behavior of extended end-plate connection
Staubach et al. Enhancement of a high‐cycle accumulation model by an adaptive strain amplitud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onopile foundations
Zsarnóczay et al. Using model error in response history analysis to evaluate component calibration methods
Zhong et al. Model updating method for hybrid simulation based on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Mahrenholtz et al. Shake table tests on suspended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anchored in cyclically cracked concrete
Cucuzza et al. Numerical models comparison for fluid-viscous dampers: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s through Genetic Algorithm
Bovsunovsky et al. Crack detection in beams by means of the driving force parameters variation at non-linear resonance vibrations
Chen et al. Large-scale shake table test verification of bridge condition assessment methods
Billah et al.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limit states for concrete bridge piers with high strength concrete and high strength steel reinforcement
Babazadeh et al. Semi-analytical simulation of plastic collapse mechanism of cracked continuous unstiffened plates used in ship structure under in-plane longitudinal compression
Anil et al. Bond‐slip model between anchored CFRP strip and concrete by using ANN
Lian et al. Accurate modeling of experimental strain-hardening characteristics for serie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KR102633067B1 (ko) 진동형 조합정현하중을 이용한 지진하중 모사방법
CN111338942A (zh) 一种软件多样性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Yue et al. A modified cumulative damage model for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under variable amplitude loadings
Bagheri et al.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Md et al. Development of low-cost base isolation technique using multi-criteria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asonry building
Kapustin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failure process for an experimental sample with a concentrator under plane bending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