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86984B -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86984B
CN109386984B CN201811227635.XA CN201811227635A CN109386984B CN 109386984 B CN109386984 B CN 109386984B CN 201811227635 A CN201811227635 A CN 201811227635A CN 109386984 B CN109386984 B CN 1093869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refrigerant
pipeline
outdoo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276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86984A (zh
Inventor
颜利波
杨国忠
王命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2763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86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86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6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86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86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包括:主循环流路,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喷气增焓压缩机、换向装置及室外换热器;喷气增焓流路,包括室外过冷器和室外辅节流装置,过冷器具有主路和辅路,主路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冷媒输出管相连通,主路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相连,主路的第二端口或第一端口通过第三管路与辅路的入口相连,辅路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喷气口相连通,室外辅节流装置设置在第三管路上。本申请通过使用喷气增焓压缩机技术并增加室外过冷器和室外节流装置,使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增加了制冷喷气增焓功能,从而提高了该系统高温制冷时的能力。

Description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高温环境下,存在排气过热度高、高温制冷能力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空调室外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用于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所述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包括多个空调室内机和连接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多个空调室内机的冷媒分配装置,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主循环流路,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喷气增焓压缩机、换向装置及室外换热器,且所述主循环流路的两端分别通过冷媒输出管和冷媒输入管与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入口和出口相连通;和喷气增焓流路,包括室外过冷器和室外辅节流装置,所述过冷器具有主路和辅路,所述主路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冷媒输出管相连通,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或第一端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辅路的入口相连,所述辅路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喷气口相连通,所述室外辅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用于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空调室外机,通过使用喷气增焓压缩机技术并增加室外过冷器和室外节流装置,为空调室外机增加了喷气增焓流路,使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增加了制冷喷气增焓功能,从而提高了室外机出口的过冷度,降低了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提高了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高温制冷时的能力。
具体而言,现有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因空调室外机侧回气管只有低压气态冷媒,无法为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喷气口提供中压气态冷媒,因而很难在压缩机喷气口实现喷焓,故而喷气增焓技术目前还只应用于热泵和三管制热回收系统中,尚未出现具有喷气增焓功能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而本申请通过对空调室外机进行改进,使得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具备了制冷喷气增焓功能,从而满足了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高温室外环境温度下的使用要求,提高了制冷的舒适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空调室外机包括主循环流路和喷气增焓流路,主循环流路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喷气增焓压缩机、换向装置及室外换热器,主循环流路的一端通过冷媒输出管与冷媒分配装置的入口相连通,向冷媒分配装置输送冷媒,冷媒分配装置对进出多个空调室内机的冷媒进行分配,再将换热后的冷媒通过冷媒输入管送回空调室外机,最终完成循环;在冷媒流动的过程中,主循环流路上的各个部件及喷气增焓流路上的各个部件相应配合,使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实现其制冷制热功能(如纯制冷模式、纯制热模式、主制冷模式、主制热模式等)。
其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在空调室外机增加了室外过冷器和室外辅节流装置,且室外过冷器的主路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空调室外机的冷媒输出管相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相连,主路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还通过第三管路与辅路入口相连,辅路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喷气口相连,且室外辅节流装置设置在第三管路上,因而制冷运行(包括纯制冷模式以及主制冷模式)时从室外换热器输出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在经过室外过冷器主路时会分成两路(可以是直接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主路和辅路,也可以是先经过室外过冷器主路,然后再分成两路),一路经室外辅节流装置进入室外过冷器辅路,与主路冷媒换热形成中压气态冷媒,中压气态冷媒会直接流向压缩机喷气口,而另一路会经过室外过冷器主路过冷后到达冷媒输出管,经冷媒分配装置进入制冷内机,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流回压缩机回气口,从而使压缩机回气口的压力低于压缩机喷气口的压力,进而实现压缩机的喷气增焓。换言之,本申请相当于在现有的空调室外机的回气管(即冷媒输入管)上增加了室外过冷器和室外辅节流装置,使制运冷运行时室外换热器输出的一部分高压冷媒能够变成中压气态冷媒直接回到压缩机的喷气口,从而实现喷气增焓,提高高温制冷能力;且由于室外换热器输出的液态冷媒经过过冷后才进入内机,因而提高了室外机输出的液态冷媒的过冷度,进而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提高高温制冷运行时系统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冷媒输入管和冷媒输出管上分别设有截止阀,分别对应于现有技术中的低压阀和高压阀;且本申请中的高压冷媒、中压冷媒、低压冷媒只是示意空调运行过程中冷媒循环流路中不同位置处冷媒压力的相对高低,并没有具体的数值大小的限制。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室外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管路上设有能够控制其通断的第一控制阀。
在第四管路上设置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能够控制第四管路的通断,从而实现第四管路的选择性通断,这样,在制冷运行等系统不需要喷气增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控制阀将第四管路断开,防止对系统的其他功能造成影响,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阀为电磁阀。
采用电磁阀作为第一控制阀,既能够有效控制第四管路的通断,又便于配合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当然,第一控制阀不局限于电磁阀,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阀门,只要能够控制第四管路的通断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按照由所述主路的第一端口流向所述冷媒输出管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还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按照由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指向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在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单向阀,且第一单向阀按照由室外过冷器主路的第一端口流向冷媒输出管的方向单向导通,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且第二单向阀按照由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流向室外过冷器的第二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保证了制冷运行时室外换热器输出的高压液态冷媒能够先流向室外过冷器,然后分别进入压缩机喷气口和冷媒分配装置,从而实现制冷喷气增焓;同时,保证了只有室外过冷器输出的冷媒流向冷媒输出管,而冷媒输出管的冷媒不能流向室外过冷器,从而避免了制热运行时压缩机排至冷媒输出管的高压冷媒的一部分进入室外过冷器而影响系统的制热能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路的第一端口还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冷媒输入管相连,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还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喷气增焓流路还包括室外主节流装置,所述室外主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上。
室外过冷器的主路的第一端口还通过第五管路与冷媒输入管相连,同时主路的第二端口还通过第六管路与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相连,且第六管路上设有室外主节流装置,这使得两管制热回收系统也具备了制热喷气增焓功能,从而采用喷气增焓技术实现了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低温强热技术的应用的突破(现有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尚未有低温强热机型),满足了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更低室外环境温度下的使用要求,提高了制热的舒适性。
具体地,制热运行(包括纯制热模式以及主制热模式)时从冷媒输入管流回空调室外机的冷媒在经过室外过冷器主路时会分成两路(可以是直接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主路和辅路,也可以是先经过室外过冷器主路,然后再分成两路),一路经室外辅节流装置进入室外过冷器辅路,与主路冷媒换热形成中压气态冷媒,中压气态冷媒会直接流向压缩机喷气口,而另一路会经过室外主节流装置进行节流降压后再进入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然后流回压缩机回气口,从而使压缩机回气口的压力低于压缩机喷气口的压力,进而实现制热运行时压缩机的喷气增焓。换言之,本申请相当于在现有的空调室外机的回气管(即冷媒输入管)上增加了室外过冷器、室外辅节流装置和室外主节流装置,使制热运行(包括纯制热模式以及主制热模式)时系统的节流功能的至少一部分在空调室外机侧进行,这样冷媒输入管处的冷媒压力会高于室外换热器出口的压力,成为中压冷媒,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的低压冷媒;中压冷媒在经过室外过冷器主路时会分成两路,一路经室外辅节流装置进入室外过冷器然后到达压缩机喷气口,另一路经室外主节流装置进入室外换热器然后到达压缩机回气口,则通过合理调节室外主节流装置和室外辅节流装置的开度及第六管路和第三管路的粗细即可使压缩机喷气口的压力大于回气口的压力,从而实现制热喷气增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有主管路,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在所述主管路处交汇。
主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有主管路,第六管路与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及第二管路与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在主管路处交汇,形成主管路的两条并联支路,这样制热运行时室外换热器输出的液态冷媒能够经第二管路进入室外过冷器,制冷运行时室外过冷器输出的液态冷媒能够进入室外主节流装置节流降压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从而保证了室外过冷器与室外主节流装置及室外换热器的良好配合。
进一步地,对于主路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三管路与辅路的入口相连的方案而言,第三管路与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也在主管路处交汇,这样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及第六管路相并联,保证了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时经过室外过冷器的冷媒都能够分成两路,进而保证制冷喷气增焓和制热喷气增焓均能够实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五管路上还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按照由所述冷媒输入管流向所述主路的第一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在第五管路上设置第三单向阀,且第三单向阀按照由冷媒输入管流向室外过冷器的主路的第一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保证了制冷运行时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冷媒只能流向室外换热器,而不能经室外主节流装置流向室外过冷器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损失或者串气等不良现象,从而保证了系统制冷功能(包括纯制冷模式、主制冷模式)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外主节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节流元件;或者,所述室外主节流装置包括多个相并联的节流元件;或者,所述室外主节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节流元件和分流电磁阀,所述至少一个节流元件和所述分流电磁阀相并联。
室外主节流装置(以及室外辅节流装置)主要起到节流降压功能,其具体形式不受限制。比如:可以仅包括一个节流元件,也可以包括多个相并联的节流元件,也可以是节流元件与分流电磁阀(即:起到分流作用的电磁阀,避免所有冷媒均进入节流元件)的并联组合等,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且节流元件的形式也不受限制,比如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等均可以,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都能够实现节流降压功能,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具体形式及数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及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四通阀、第四单向阀、第五单向阀、第六单向阀和第七单向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七管路与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分别通过第八管路和第九管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分别通过第十管路和第十一管路与所述冷媒输入管及所述冷媒输出管相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通过第十二管路与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八管路上,且按照由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第五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九管路上,且按照由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流向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第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十管路上,且按照由所述冷媒输入管流向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第七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十一管路上,且按照由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流向所述冷媒输出管的方向单向导通。
换向装置包括四通阀和多个单向阀,四通阀和多个单向阀相配合,实现了空调室外机各个管路的选择性通断以及单向导通等功能,进而保证了系统制冷、制热等各个功能的正常实现。
纯制热运行时,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第一控制阀打开,系统的冷媒流向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喷气增焓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经第七管路到达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由四通阀的第三端口流出,经第十一管路及第七单向阀到达冷媒输出管;然后进入冷媒分配装置分配后进入各个空调室内机冷凝放热,再经冷媒分配装置以中压两相冷媒的形式回到冷媒输入管;中压两相冷媒经第五管路、第三单向阀到达室外过冷器主路入口,经室外过冷器时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经第三管路到达室外辅节流装置节流降压,然后到达室外过冷器辅路入口,进入辅路与流经主路的冷媒换热生成中压气态冷媒,然后经第四管路、第一控制阀到达压缩机的喷气口,进入压缩机压缩腔;另一路冷媒过冷后经第六管路到达室外主节流装置节流降压,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随后经第九管路、第五单向阀到达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由四通阀的第四端口流出,经第十二管路回到压缩机的回气口。
纯制冷运行时,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第一控制阀关闭,系统的冷媒流向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喷气增焓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经第七管路到达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由四通阀的第二端口流出,经第八管路、第四单向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后变成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经第二管路、第二单向阀到达室外过冷器,然后分成两路,一路经室外过冷器过冷后经第一管路、第一单向阀到达冷媒输出管,另一路经室外辅节流装置进入室外过冷器辅路然后变成中压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喷气口;冷媒输出管输出的过冷冷媒进入冷媒分配装置分配后进入各个空调室内机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再经冷媒分配装置到达冷媒输入管;低压气态冷媒经第十管路、第六单向阀到达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从四通阀的第四端口流出经第十二管路回到压缩机的回气口。
主制热运行时,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第一控制阀打开,系统的冷媒流向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喷气增焓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经第七管路到达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由四通阀的第三端口流出,经第十一管路及第七单向阀到达冷媒输出管;然后进入冷媒分配装置分配后进入制热运行的空调室内机冷凝放热,变成中压两相冷媒,中压两相冷媒进入冷媒分配装置过冷后会分成两路,一路冷媒会经节流元件流向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另一路冷媒会进入制冷运行的空调室内机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然后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两路冷媒汇合后以中压两相冷媒的形式到达冷媒输入管;中压两相冷媒经第五管路到达室外过冷器,然后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经第三管路到达室外辅节流装置节流降压,然后到达室外过冷器辅路入口,进入辅路与流经主路的冷媒换热生成中压气态冷媒,然后经第四管路、第一控制阀到达压缩机的喷气口,进入压缩机压缩腔;另一路冷媒经室外过冷器主路过冷后通过第六管路到达室外主节流装置节流降压,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随后经第九管路、第五单向阀到达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由四通阀的第四端口流出,经第十二管路回到压缩机的回气口。
主制冷运行时,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第一控制阀关闭,系统的冷媒流向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喷气增焓压缩机的排气口排出,经第七管路到达四通阀的第一端口,由四通阀的第二端口流出,经第八管路、第四单向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后变成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经第二管路、第二单向阀到达室外过冷器,然后分成两路,一路经室外过冷器过冷后经第一管路、第一单向阀到达冷媒输出管,另一路经室外辅节流装置进入室外过冷器辅路然后变成中压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喷气口;进入冷媒分配装置的冷媒经气液分离后,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经节流降压进入制冷运行的空调室内机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分离出的气态冷媒会进入制热运行的空调室内机冷凝放热,回到冷媒分配装置过冷后再进入制冷内机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两路低压气态冷媒汇合后到达冷媒输入管;然后低压气态冷媒经第十管路、第六单向阀到达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从四通阀的第四端口流出经第十二管路回到压缩机的回气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位于所述喷气增焓流路的室外主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之间。
将第单四向阀的出口设置在室外主节流装置与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之间,确保了制冷运行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不会经室外主节流装置进入室外换热器,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压力损失,提高了系统的制冷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十二管路上还设有第一气液分离器。
在第十二管路上设置第一气液分离器,能够对流回压缩机回气口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从而防止液态冷媒流回压缩机回气口产生液击现象,进而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冷媒输出管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控制阀在纯制冷模式下处于关闭状态。
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冷媒输出管相连通,且第二控制阀在纯制冷模式下处于关闭状态,则对于至少部分空调室内机制热运行(即纯制热运行、主制热运行、主制冷运行)的情况下,通过打开第二控制阀,能够使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的一部分直接进入冷媒分配装置,然后进入制热内机冷凝放热,从而减小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到达制热内机过程中的压力损失,提高了系统的制热能力。优选地,第二控制阀为电磁阀。
具体地,对于纯制热运行和主制热运行的情况而言,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会分成两路,分别经四通阀和第二控制阀进入冷媒分配装置,这相当于增加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的流通面积,因而减小了室外侧高温高压冷媒的压力损失;对于主制冷运行的情况而言,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也会分成两路,一路经四通阀进入室外换热器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然后经室外过冷器到达冷媒输出管,另一路则经第二控制阀到达冷媒输出管,两路冷媒混合成两相冷媒进入冷媒分配装置;经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冷媒进入制冷内机蒸发吸热,而经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进入制热内机冷凝放热,换热后的液态冷媒还可以经冷媒分配装置过冷后再进入制冷内机换热,由于进入制热内机的冷媒没有经过节流装置等的节流作用,因而也减小了进入制热内机的冷媒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多个空调室内机,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相并联;冷媒分配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多个空调室内机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空调室外机及所述多个空调室内机,并对进出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冷媒进行分配。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空调室外机,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分配装置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第二气液分离器、主过冷器、主节流装置、多个制冷单向阀、多个制热单向阀、多个制冷电磁阀和多个制热电磁阀;其中,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冷媒分配器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侧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所述主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出口与所述主过冷器的辅路入口之间,所述主过冷器的辅路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气侧出口通过多个所述制热电磁阀分别与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端相连通,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端分别通过多个所述制热单向阀连接至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且多个所述制热单向阀按照由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端流向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出口通过多个所述制冷单向阀分别连接至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端,且多个所述制冷单向阀按照由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出口流向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端的方向单向导通;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端分别通过多个所述制冷电磁阀连接至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
冷媒分配装置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主过冷器、主节流装置、多个制热电磁阀、多个制冷电磁阀、多个制热单向阀和多个制冷单向阀,这些部件相配合,实现了冷媒分配装置内及各个空调室内机内的各个管路的选择性通断以及单向导通等功能,进而保证了系统制冷、制热等各个功能的正常实现。
纯制热运行时,多个制热电磁阀打开,多个制冷电磁阀关闭,空调室外机输出的冷媒流向为:冷媒输出管输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从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气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气态冷媒经多个制热电磁阀分别进入多个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换热后冷凝成高压液态冷媒,然后经过内机电子膨胀阀,变成中压两相冷媒;然后经过多个制热单向阀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进入主过冷器过冷后从主路出口流出,然后经主节流装置、主过冷器的辅路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回到空调室外机的冷媒输入管。此过程中,主节流装置的开度维持全开,以尽量减小阻力,尽量减小中压两相冷媒的压力损失,保证到达室外过冷器主路入口处的两相冷媒的压力足以实现后续的喷气增焓。
纯制冷运行时,多个制冷电磁阀打开,多个制热电磁阀关闭,空调室外机输出的冷媒流向为:冷媒输出管输出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从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到达主过冷器主路入口,进入主过冷器过冷后,从主路出口流出的液态冷媒分成两路,一路经主节流装置节流降压经主过冷器辅路吸热后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从主路出口流出的另一路冷媒经多个制冷单向阀进入多个空调室内机,先流经内机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然后进入室内换热器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后,经多个制冷电磁阀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
主制热运行时,与制热运行空调室内机对应的制热电磁阀打开,制冷电磁阀关闭,与制冷运行空调室内机对应的制冷电磁阀打开,制热电磁阀关闭,空调室外机输出的冷媒流向为:冷媒输出管输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从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气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气态冷媒经制热电磁阀进入制热内机,与制热内机的室内换热器换热后冷凝成高压液态冷媒,然后经其内机电子膨胀阀,变成中压两相冷媒,然后经过与其对应的制热单向阀到达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经主过冷器过冷后变成高压液态冷媒,高压液态冷媒分为两路,一路经与制冷运行空调室内机对应的制冷单向阀进入与其对应的制冷内机,先经过制冷内机的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制冷内机的室内换热器蒸发吸热,变成中压气态冷媒,然后经与其对应的制冷电磁阀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经主过冷器过冷后的另一路冷媒则经主节流装置节流后进入主过冷器的辅路,变成中压两相冷媒后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
主制冷运行时,与制热运行空调室内机对应的制热电磁阀打开,制冷电磁阀关闭,与制冷运行空调室内机对应的制冷电磁阀打开,制热电磁阀关闭,空调室外机输出的冷媒流向为:冷媒输出管输出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从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气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气态冷媒经与制热内机对应的制热电磁阀进入制热内机,与制热内机的室内换热器换热后冷凝成高压液态冷媒,然后经其内机电子膨胀阀,变成中压两相冷媒,然后经过与其对应的制热单向阀到达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与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汇合;从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与制热内机排出的高压液态冷媒汇合后到达主过冷器主路入口,进入主过冷器过冷后,从主路出口流出的液态冷媒分成两路,一路经主节流装置节流降压经主过冷器辅路吸热后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从主路出口流出的另一路冷媒经与制冷内机对应的制冷单向阀进入制冷内机,先流经制冷内机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然后进入制冷内机的室内换热器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后,经多个制冷电磁阀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分配装置还包括分流支路,所述分流支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制热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之间的任意节点,所述分流支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且所述分流支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第三控制阀。
在冷媒分配装置中额外设置分流支路,且分流支路的一端连接至制热单向阀的出口与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之间的任意节点,分流支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这样,对于纯制热运行和主制热运行的情况,由制热单向阀流出的中压两相冷媒,只有一部分进入主过冷器进行过冷,而另一部分冷媒则直接通过分流支路到达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从而能够减少中压两相冷媒的压力损失,提高到达室外过冷器入口处的两相冷媒的压力,进而提高压缩机的喷气增焓效果,进一步提高低温制热效果。优选地,第三控制阀为电磁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支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流支路相并联。
分流支路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分流支路相并联,能够进一步减少由制热单向阀流出的中压两相冷媒进入主过冷器的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中压两相冷媒的压力损失,进一步提高到达室外过冷器处的两相冷媒的压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压缩机的喷气增焓效果,进一步提高低温制热效果。优选地,分流支路的数量为两个,这样既满足了喷气增焓的需求,又简化了产品的管路布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所述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所述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所述主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至最大,且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导通所述分流支路。
对于纯制热运行的情况,将冷媒分配装置的主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至最大,同时控制第三控制阀导通分流支路,这样既减少了进入主过冷器的冷媒流量,又减少了经过主过冷器的冷媒的压力损失,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中压两相冷媒的压力损失,进一步提高了到达室外过冷器第一端口处的两相冷媒的压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压缩机的喷气增焓效果,进一步提高低温制热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内机管路噪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分配装置还包括辅过冷器和辅节流装置,所述辅过冷器的主路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侧出口与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之间,所述辅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辅过冷器的主路出口与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之间,所述辅过冷器的辅路设置在所述主过冷器的辅路出口与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之间。
在第二气液分离器与主过冷器之间设置辅过冷器和辅节流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主过冷器主路输出的液态冷媒的过冷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制冷能力。
其中,主节流装置和辅节流装置也主要起到节流降压功能,其具体形式不受限制。比如:可以仅包括一个节流元件,也可以包括多个相并联的节流元件,也可以是节流元件与分流电磁阀(即:起到分流作用的电磁阀,避免所有冷媒均进入节流元件)的并联组合等,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且节流元件的形式也不受限制,比如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等均可以,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都能够实现节流降压功能,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具体形式及数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及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纯制热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纯制冷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主制热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主制冷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压缩机,11排气口,12回气口,13喷气口,201第一单向阀,202第二单向阀,203第三单向阀,204第四单向阀,205第五单向阀,206第六单向阀,207第七单向阀,208四通阀,209第一控制阀,210第二控制阀,30室外换热器,401第一管路,402第二管路,403第三管路,404第四管路,405第五管路,406第六管路,407第七管路,408第八管路,409第九管路,410第十管路,411第十一管路,412第十二管路,413冷媒输入管,414冷媒输出管,415主管路,50室外过冷器,61室外主节流装置,62室外辅节流装置,70第一气液分离器,80冷媒分配装置,81第二气液分离器,82主过冷器,83主节流装置,841制热电磁阀,842制冷电磁阀,843制热单向阀,844制冷单向阀,85辅过冷器,86辅节流装置,87分流支路,88第三控制阀,90空调室内机,91室内换热器,92电子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用于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包括多个空调室内机90和连接空调室外机与多个空调室内机90的冷媒分配装置80,空调室外机包括:主循环流路和喷气增焓流路。
具体地,主循环流路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喷气增焓压缩机10、换向装置及室外换热器30,且主循环流路的两端分别通过冷媒输出管414(图中A管)和冷媒输入管413(图中B管)与冷媒分配装置80的入口和出口相连通;喷气增焓流路包括室外过冷器50和室外辅节流装置62,过冷器具有主路和辅路,主路的第一端口(图中a口)通过第一管路401与冷媒输出管414相连通,主路的第二端口(图中b口)通过第二管路402与室外换热器30的输出端相连,主路的第二端口或第一端口通过第三管路403与辅路的入口(图中d口)相连,辅路的出口(图中c口)通过第四管路404与喷气增焓压缩机10的喷气口13相连通,室外辅节流装置62设置在第三管路403上。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空调室外机,通过使用喷气增焓压缩机10技术并增加室外过冷器50和室外节流装置,为空调室外机增加了喷气增焓流路,使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增加了制冷喷气增焓功能,从而提高了室外机出口的过冷度,降低了压缩机10的排气过热度,提高了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高温制冷时的能力。
具体而言,现有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因空调室外机侧回气管只有低压气态冷媒,无法为喷气增焓压缩机10的喷气口13提供中压气态冷媒,因而很难在压缩机10喷气口13实现喷焓,故而喷气增焓技术目前还只应用于热泵和三管制热回收系统中,尚未出现具有喷气增焓功能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而本申请通过对空调室外机进行改进,使得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具备了制冷喷气增焓功能,从而满足了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高温室外环境温度下的使用要求,提高了制冷的舒适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空调室外机包括主循环流路和喷气增焓流路,主循环流路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喷气增焓压缩机10、换向装置及室外换热器30,主循环流路的一端通过冷媒输出管414与冷媒分配装置80的入口相连通,向冷媒分配装置80输送冷媒,冷媒分配装置80对进出多个空调室内机90的冷媒进行分配,再将换热后的冷媒通过冷媒输入管413送回空调室外机,最终完成循环;在冷媒流动的过程中,主循环流路上的各个部件及喷气增焓流路上的各个部件相应配合,使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实现其制冷制热功能(如纯制冷模式、纯制热模式、主制冷模式、主制热模式等)。
其中,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在空调室外机增加了室外过冷器50和室外辅节流装置62,且室外过冷器50的主路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管路401与空调室外机的冷媒输出管414相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二管路402与室外换热器30的输出端相连,主路的两个端口中的一个还通过第三管路403与辅路入口相连,辅路出口通过第四管路404与喷气增焓压缩机10的喷气口13相连,且室外辅节流装置62设置在第三管路403上,因而制冷运行(包括纯制冷模式以及主制冷模式)时从室外换热器30输出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在经过室外过冷器50主路时会分成两路(可以是直接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主路和辅路,也可以是先经过室外过冷器50主路,然后再分成两路),一路经室外辅节流装置62进入室外过冷器50辅路,与主路冷媒换热形成中压气态冷媒,中压气态冷媒会直接流向压缩机10喷气口13,而另一路会经过室外过冷器50主路过冷后到达冷媒输出管414,经冷媒分配装置80进入制冷内机,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流回压缩机10回气口12,从而使压缩机10回气口12的压力低于压缩机10喷气口13的压力,进而实现压缩机10的喷气增焓。换言之,本申请相当于在现有的空调室外机的回气管(即冷媒输入管413)上增加了室外过冷器50和室外辅节流装置62,使制运冷运行时室外换热器30输出的一部分高压冷媒能够变成中压气态冷媒直接回到压缩机10的喷气口13,从而实现喷气增焓,提高高温制冷能力;且由于室外换热器30输出的液态冷媒经过过冷后才进入内机,因而提高了室外机输出的液态冷媒的过冷度,进而能够降低压缩机10的排气过热度,提高高温制冷运行时系统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冷媒输入管413和冷媒输出管414上分别设有截止阀,分别对应于现有技术中的低压阀和高压阀;且本申请中的高压冷媒、中压冷媒、低压冷媒只是示意空调运行过程中冷媒循环流路中不同位置处冷媒压力的相对高低,并没有具体的数值大小的限制。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实施例一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四管路404上设有能够控制其通断的第一控制阀209,如图1和图2所示。
在第四管路404上设置第一控制阀209,第一控制阀209能够控制第四管路404的通断,从而实现第四管路404的选择性通断,这样,在制冷运行等系统不需要喷气增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控制阀209将第四管路404断开,防止对系统的其他功能造成影响,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优选地,第一控制阀209为电磁阀。
采用电磁阀作为第一控制阀209,既能够有效控制第四管路404的通断,又便于配合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当然,第一控制阀209不局限于电磁阀,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阀门,只要能够控制第四管路404的通断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管路401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201,第一单向阀201按照由主路的第一端口流向冷媒输出管414的方向单向导通;第二管路402上还设有第二单向阀202,第二单向阀202按照由室外换热器30的输出端指向主路的第二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如图1和图2所示。
在第一管路401上设置第一单向阀201,且第一单向阀201按照由室外过冷器50主路的第一端口流向冷媒输出管414的方向单向导通,第二管路402上设有第二单向阀202,且第二单向阀202按照由室外换热器30的输出端流向室外过冷器50的第二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保证了制冷运行时室外换热器30输出的高压液态冷媒能够先流向室外过冷器50,然后分别进入压缩机10喷气口13和冷媒分配装置80,从而实现制冷喷气增焓;同时,保证了只有室外过冷器50输出的冷媒流向冷媒输出管414,而冷媒输出管414的冷媒不能流向室外过冷器50,从而避免了制热运行时压缩机10排至冷媒输出管414的高压冷媒的一部分进入室外过冷器50而影响系统的制热能效。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主路的第一端口还通过第五管路405与冷媒输入管413相连,主路的第二端口还通过第六管路406与室外换热器30的输入端相连,喷气增焓流路还包括室外主节流装置61,室外主节流装置61设置在第六管路406上。
室外过冷器50的主路的第一端口还通过第五管路405与冷媒输入管413相连,同时主路的第二端口还通过第六管路406与室外换热器30的输入端相连,且第六管路406上设有室外主节流装置61,这使得两管制热回收系统也具备了制热喷气增焓功能,从而采用喷气增焓技术实现了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低温强热技术的应用的突破(现有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尚未有低温强热机型),满足了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更低室外环境温度下的使用要求,提高了制热的舒适性。
具体地,制热运行(包括纯制热模式以及主制热模式)时从冷媒输入管413流回空调室外机的冷媒在经过室外过冷器50主路时会分成两路(可以是直接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主路和辅路,也可以是先经过室外过冷器50主路,然后再分成两路),一路经室外辅节流装置62进入室外过冷器50辅路,与主路冷媒换热形成中压气态冷媒,中压气态冷媒会直接流向压缩机10喷气口13,而另一路会经过室外主节流装置61进行节流降压后再进入室外换热器30蒸发吸热然后流回压缩机10回气口12,从而使压缩机10回气口12的压力低于压缩机10喷气口13的压力,进而实现制热运行时压缩机10的喷气增焓。换言之,本申请相当于在现有的空调室外机的回气管(即冷媒输入管413)上增加了室外过冷器50、室外辅节流装置62和室外主节流装置61,使制热运行(包括纯制热模式以及主制热模式)时系统的节流功能的至少一部分在空调室外机侧进行,这样冷媒输入管413处的冷媒压力会高于室外换热器30出口的压力,成为中压冷媒,而不是现有技术中的低压冷媒;中压冷媒在经过室外过冷器50主路时会分成两路,一路经室外辅节流装置62进入室外过冷器50然后到达压缩机10喷气口13,另一路经室外主节流装置61进入室外换热器30然后到达压缩机10回气口12,则通过合理调节室外主节流装置61和室外辅节流装置62的开度及第六管路406和第三管路403的粗细即可使压缩机10喷气口13的压力大于回气口12的压力,从而实现制热喷气增焓。
进一步地,主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有主管路415,第六管路406与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及第二管路402与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在主管路415处交汇,如图1和图2所示。
主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有主管路415,第六管路406与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及第二管路402与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在主管路415处交汇,形成主管路415的两条并联支路,这样制热运行时室外换热器30输出的液态冷媒能够经第二管路402进入室外过冷器50,制冷运行时室外过冷器50输出的液态冷媒能够进入室外主节流装置61节流降压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0,从而保证了室外过冷器50与室外主节流装置61及室外换热器30的良好配合。
进一步地,对于主路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三管路403与辅路的入口相连的方案而言,第三管路403与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也在主管路415处交汇,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第三管路403与第二管路402及第六管路406相并联,保证了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时经过室外过冷器50的冷媒都能够分成两路,进而保证制冷喷气增焓和制热喷气增焓均能够实现。
进一步地,第五管路405上还设有第三单向阀203,第三单向阀203按照由冷媒输入管413流向主路的第一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如图1和图2所示。
在第五管路405上设置第三单向阀203,且第三单向阀203按照由冷媒输入管413流向室外过冷器50的主路的第一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保证了制冷运行时压缩机10排出的高压冷媒只能流向室外换热器30,而不能经室外主节流装置61流向室外过冷器50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损失或者串气等不良现象,从而保证了系统制冷功能(包括纯制冷模式、主制冷模式)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室外主节流装置61包括至少一个节流元件。
可选地,室外主节流装置61包括多个相并联的节流元件。
可选地,室外主节流装置61包括至少一个节流元件和分流电磁阀,至少一个节流元件和分流电磁阀相并联。
室外主节流装置61(以及室外辅节流装置62)主要起到节流降压功能,其具体形式不受限制。比如:可以仅包括一个节流元件,也可以包括多个相并联的节流元件,也可以是节流元件与分流电磁阀(即:起到分流作用的电磁阀,避免所有冷媒均进入节流元件)的并联组合等,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且节流元件的形式也不受限制,比如毛细管、电子膨胀阀92等均可以,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都能够实现节流降压功能,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具体形式及数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及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换向装置包括四通阀208、第四单向阀204、第五单向阀205、第六单向阀206和第七单向阀207,四通阀208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七管路407与喷气增焓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相连通,四通阀208的第二端口分别通过第八管路408和第九管路409与室外换热器3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四通阀208的第三端口分别通过第十管路410和第十一管路411与冷媒输入管413及冷媒输出管414相连通,四通阀208的第四端口通过第十二管路412与喷气增焓压缩机10的回气口12相连通;其中,第四单向阀204设置在第八管路408上,且按照由四通阀208的第二端口流向室外换热器30的输入端的方向单向导通;第五单向阀205设置在第九管路409上,且按照由室外换热器30的输出端流向四通阀208的第二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第六单向阀206设置在第十管路410上,且按照由冷媒输入管413流向四通阀208的第三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第七单向阀207设置在第十一管路411上,且按照由四通阀208的第三端口流向冷媒输出管414的方向单向导通。
换向装置包括四通阀208和多个单向阀,四通阀208和多个单向阀相配合,实现了空调室外机各个管路的选择性通断以及单向导通等功能,进而保证了系统制冷、制热等各个功能的正常实现。
纯制热运行时,四通阀208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第一控制阀209打开,如图3所示,系统的冷媒流向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喷气增焓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排出,经第七管路407到达四通阀208的第一端口,由四通阀208的第三端口流出,经第十一管路411及第七单向阀207到达冷媒输出管414;然后进入冷媒分配装置80分配后进入各个空调室内机90冷凝放热,再经冷媒分配装置80以中压两相冷媒的形式回到冷媒输入管413;中压两相冷媒经第五管路405、第三单向阀203到达室外过冷器50主路入口,经室外过冷器60时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经第三管路403到达室外辅节流装置62节流降压,然后到达室外过冷器50辅路入口,进入辅路与流经主路的冷媒换热生成中压气态冷媒,然后经第四管路404、第一控制阀209到达压缩机10的喷气口13,进入压缩机10压缩腔;另一路冷媒过冷后经第六管路406到达室外主节流装置61节流降压,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0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随后经第九管路409、第五单向阀205到达四通阀208的第二端口,由四通阀208的第四端口流出,经第十二管路412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12。
纯制冷运行时,四通阀208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第一控制阀209关闭,如图4所示,系统的冷媒流向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喷气增焓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排出,经第七管路407到达四通阀208的第一端口,由四通阀208的第二端口流出,经第八管路408、第四单向阀204进入室外换热器30,在室外换热器30冷凝放热后变成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经第二管路402、第二单向阀202到达室外过冷器50,然后分成两路,一路经室外过冷器50过冷后经第一管路401、第一单向阀201到达冷媒输出管414,另一路经室外辅节流装置62进入室外过冷器50辅路然后变成中压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0喷气口13;冷媒输出管414输出的过冷冷媒进入冷媒分配装置80分配后进入各个空调室内机90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再经冷媒分配装置80到达冷媒输入管413;低压气态冷媒经第十管路410、第六单向阀206到达四通阀208的第三端口,从四通阀208的第四端口流出经第十二管路412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12。
主制热运行时,四通阀208的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连通,第二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第一控制阀209打开,如图5所示,系统的冷媒流向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喷气增焓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排出,经第七管路407到达四通阀208的第一端口,由四通阀208的第三端口流出,经第十一管路411及第七单向阀207到达冷媒输出管414;然后进入冷媒分配装置80分配后进入制热运行的空调室内机90冷凝放热,变成中压两相冷媒,中压两相冷媒进入冷媒分配装置80过冷后会分成两路,一路冷媒会经节流元件流向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另一路冷媒会进入制冷运行的空调室内机90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然后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两路冷媒汇合后以中压两相冷媒的形式到达冷媒输入管413;中压两相冷媒经第五管路405到达室外过冷器50,然后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经第三管路403到达室外辅节流装置62节流降压,然后到达室外过冷器50辅路入口,进入辅路与流经主路的冷媒换热生成中压气态冷媒,然后经第四管路404、第一控制阀209到达压缩机10的喷气口13,进入压缩机10压缩腔;另一路冷媒经室外过冷器50主路过冷后通过第六管路406到达室外主节流装置61节流降压,然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0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随后经第九管路409、第五单向阀205到达四通阀208的第二端口,由四通阀208的第四端口流出,经第十二管路412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12。
主制冷运行时,四通阀208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连通,第一控制阀209关闭,如图6所示,系统的冷媒流向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由喷气增焓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排出,经第七管路407到达四通阀208的第一端口,由四通阀208的第二端口流出,经第八管路408、第四单向阀204进入室外换热器30,在室外换热器30冷凝放热后变成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经第二管路402、第二单向阀202到达室外过冷器50,然后分成两路,一路经室外过冷器50过冷后经第一管路401、第一单向阀201到达冷媒输出管414,另一路经室外辅节流装置62进入室外过冷器50辅路然后变成中压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0喷气口13;进入冷媒分配装置80的冷媒经气液分离后,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经节流降压进入制冷运行的空调室内机90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分离出的气态冷媒会进入制热运行的空调室内机90冷凝放热,回到冷媒分配装置80过冷后再进入制冷内机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两路低压气态冷媒汇合后到达冷媒输入管413;然后低压气态冷媒经第十管路410、第六单向阀206到达四通阀208的第三端口,从四通阀208的第四端口流出经第十二管路412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12。
进一步地,第四单向阀204的出口位于喷气增焓流路的室外主节流装置61与室外换热器30的输入端之间,如图1和图2所示。
将第单四向阀的出口设置在室外主节流装置61与室外换热器30的输入端之间,确保了制冷运行时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不会经室外主节流装置61进入室外换热器30,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压力损失,提高了系统的制冷能力。
进一步地,第十二管路412上还设有第一气液分离器70,如图1和图2所示。
在第十二管路412上设置第一气液分离器70,能够对流回压缩机10回气口12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从而防止液态冷媒流回压缩机10回气口12产生液击现象,进而提高了压缩机1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210,第二控制阀210的两端分别与排气口11和冷媒输出管414相连通,且第二控制阀210在纯制冷模式下处于关闭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
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210,第二控制阀210的两端分别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和冷媒输出管414相连通,且第二控制阀210在纯制冷模式下处于关闭状态,则对于至少部分空调室内机90制热运行(即纯制热运行、主制热运行、主制冷运行)的情况下,通过打开第二控制阀210,能够使压缩机10排气口1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的一部分直接进入冷媒分配装置80,然后进入制热内机冷凝放热,从而减小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到达制热内机过程中的压力损失,提高了系统的制热能力。优选地,第二控制阀210为电磁阀。
具体地,对于纯制热运行和主制热运行的情况而言,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会分成两路,分别经四通阀208和第二控制阀210进入冷媒分配装置80,如图3和图5所示,这相当于增加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的流通面积,因而减小了室外侧高温高压冷媒的压力损失;对于主制冷运行的情况而言,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也会分成两路,一路经四通阀208进入室外换热器30冷凝放热变成液态冷媒然后经室外过冷器50到达冷媒输出管414,如图4和图6所示,另一路则经第二控制阀210到达冷媒输出管414,两路冷媒混合成两相冷媒进入冷媒分配装置80;经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冷媒进入制冷内机蒸发吸热,而经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进入制热内机冷凝放热,换热后的液态冷媒还可以经冷媒分配装置80过冷后再进入制冷内机换热,由于进入制热内机的冷媒没有经过节流装置等的节流作用,因而也减小了进入制热内机的冷媒的压力损失。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控制阀,通过对制冷内机换热后的冷媒进行加热,然后将其送入第二气液分离器,或者直接送入制热内机冷凝放热,也能够实现主制冷运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室外机、多个空调室内机90和冷媒分配庄周。
具体地,多个空调室内机90相并联;冷媒分配装置80设置在空调室外机与多个空调室内机90之间,用于连接空调室外机及多个空调室内机90,并对进出多个空调室内机90的冷媒进行分配。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室外机,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实施例一
冷媒分配装置80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第二气液分离器81、主过冷器82、主节流装置83、多个制冷单向阀844、多个制热单向阀843、多个制冷电磁阀842和多个制热电磁阀841;其中,第二气液分离器81的入口与冷媒分配器装置的入口相连通,第二气液分离器81的液侧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主过冷器82的主路入口,主节流装置83设置在主过冷器82的主路出口与主过冷器82的辅路入口之间,主过冷器82的辅路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第二气液分离器81的气侧出口通过多个制热电磁阀841分别与多个空调室内机90的第一端相连通,多个空调室内机90的第二端分别通过多个制热单向阀843连接至主过冷器82的主路入口,且多个制热单向阀843按照由多个空调室内机90的第二端流向主过冷器82的主路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主过冷器82的主路出口通过多个制冷单向阀844分别连接至多个空调室内机90的第二端,且多个制冷单向阀844按照由主过冷器82的主路出口流向多个空调室内机90的第二端的方向单向导通;多个空调室内机90的第一端分别通过多个制冷电磁阀842连接至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如图1和图2所示。
冷媒分配装置80包括第二气液分离器81、主过冷器82、主节流装置83、多个制热电磁阀841、多个制冷电磁阀842、多个制热单向阀843和多个制冷单向阀844,这些部件相配合,实现了冷媒分配装置80内及各个空调室内机90内的各个管路的选择性通断以及单向导通等功能,进而保证了系统制冷、制热等各个功能的正常实现。
纯制热运行时,多个制热电磁阀841打开,多个制冷电磁阀842关闭,如图3所示,空调室外机输出的冷媒流向为:冷媒输出管414输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81,从第二气液分离器81的气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气态冷媒经多个制热电磁阀841分别进入多个空调室内机90,与空调室内机90的室内换热器91换热后冷凝成高压液态冷媒,然后经过内机电子膨胀阀92,变成中压两相冷媒;然后经过多个制热单向阀843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主过冷器82的主路入口,进入主过冷器82过冷后从主路出口流出,然后经主节流装置83、主过冷器82的辅路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回到空调室外机的冷媒输入管413。此过程中,主节流装置83的开度维持全开,以尽量减小阻力,尽量减小中压两相冷媒的压力损失,保证到达室外过冷器50主路入口处的两相冷媒的压力足以实现后续的喷气增焓。
纯制冷运行时,多个制冷电磁阀842打开,多个制热电磁阀841关闭,如图4所示,空调室外机输出的冷媒流向为:冷媒输出管414输出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81,从第二气液分离器81的液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到达主过冷器82主路入口,进入主过冷器82过冷后,从主路出口流出的液态冷媒分成两路,一路经主节流装置83节流降压经主过冷器82辅路吸热后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从主路出口流出的另一路冷媒经多个制冷单向阀844进入多个空调室内机90,先流经内机电子膨胀阀92节流降压,然后进入室内换热器91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后,经多个制冷电磁阀842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
主制热运行时,与制热运行空调室内机90对应的制热电磁阀841打开,制冷电磁阀842关闭,与制冷运行空调室内机90对应的制冷电磁阀842打开,制热电磁阀841关闭,如图5所示,空调室外机输出的冷媒流向为:冷媒输出管414输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81,从第二气液分离器81的气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气态冷媒经制热电磁阀841进入制热内机,与制热内机的室内换热器91换热后冷凝成高压液态冷媒,然后经其内机电子膨胀阀92,变成中压两相冷媒,然后经过与其对应的制热单向阀843到达主过冷器82的主路入口,经主过冷器82过冷后变成高压液态冷媒,高压液态冷媒分为两路,一路经与制冷运行空调室内机90对应的制冷单向阀844进入与其对应的制冷内机,先经过制冷内机的电子膨胀阀92节流降压后进入制冷内机的室内换热器91蒸发吸热,变成中压气态冷媒,然后经与其对应的制冷电磁阀842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经主过冷器82过冷后的另一路冷媒则经主节流装置83节流后进入主过冷器82的辅路,变成中压两相冷媒后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
主制冷运行时,与制热运行空调室内机90对应的制热电磁阀841打开,制冷电磁阀842关闭,与制冷运行空调室内机90对应的制冷电磁阀842打开,制热电磁阀841关闭,如图6所示,空调室外机输出的冷媒流向为:冷媒输出管414输出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81,从第二气液分离器81的气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气态冷媒经与制热内机对应的制热电磁阀841进入制热内机,与制热内机的室内换热器91换热后冷凝成高压液态冷媒,然后经其内机电子膨胀阀92,变成中压两相冷媒,然后经过与其对应的制热单向阀843到达主过冷器82的主路入口,与第二气液分离器81的液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汇合;从第二气液分离器81的液侧出口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与制热内机排出的高压液态冷媒汇合后到达主过冷器82主路入口,进入主过冷器82过冷后,从主路出口流出的液态冷媒分成两路,一路经主节流装置83节流降压经主过冷器82辅路吸热后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从主路出口流出的另一路冷媒经与制冷内机对应的制冷单向阀844进入制冷内机,先流经制冷内机电子膨胀阀92节流降压,然后进入制冷内机的室内换热器91蒸发吸热变成低压气态冷媒后,经多个制冷电磁阀842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
进一步地,冷媒分配装置80还包括辅过冷器85和辅节流装置86,辅过冷器85的主路设置在第二气液分离器81的液侧出口与主过冷器82的主路入口之间,辅节流装置86设置在辅过冷器85的主路出口与主过冷器82的主路入口之间,辅过冷器85的辅路设置在主过冷器82的辅路出口与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之间,如图1和图2所示。
在第二气液分离器81与主过冷器82之间设置辅过冷器85和辅节流装置86,能够进一步提高主过冷器82主路输出的液态冷媒的过冷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制冷能力。
其中,主节流装置83和辅节流装置86也主要起到节流降压功能,其具体形式不受限制。比如:可以仅包括一个节流元件,也可以包括多个相并联的节流元件,也可以是节流元件与分流电磁阀(即:起到分流作用的电磁阀,避免所有冷媒均进入节流元件)的并联组合等,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且节流元件的形式也不受限制,比如毛细管、电子膨胀阀92等均可以,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都能够实现节流降压功能,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具体形式及数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及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冷媒分配装置80还包括分流支路87,分流支路87的一端连接至制热单向阀843的出口与主过冷器82的主路入口之间的任意节点,分流支路87的另一端连接至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且分流支路87上设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第三控制阀88,如图2所示。
在冷媒分配装置80中额外设置分流支路87,且分流支路87的一端连接至制热单向阀843的出口与主过冷器82的主路入口之间的任意节点,分流支路87的另一端连接至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这样,对于纯制热运行和主制热运行的情况,由制热单向阀843流出的中压两相冷媒,只有一部分进入主过冷器82进行过冷,而另一部分冷媒则直接通过分流支路87到达冷媒分配装置80的出口,从而能够减少中压两相冷媒的压力损失,提高到达室外过冷器50入口处的两相冷媒的压力,进而提高压缩机10的喷气增焓效果,进一步提高低温制热效果。优选地,第三控制阀88为电磁阀。
进一步地,分流支路8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流支路87相并联,如图2所示。
分流支路87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分流支路87相并联,能够进一步减少由制热单向阀843流出的中压两相冷媒进入主过冷器82的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中压两相冷媒的压力损失,进一步提高到达室外过冷器50处的两相冷媒的压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0的喷气增焓效果,进一步提高低温制热效果。
优选地,分流支路87的数量为两个,这样既满足了喷气增焓的需求,又简化了产品的管路布局。
其中,当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主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至最大,且控制第三控制阀88导通分流支路87。
对于纯制热运行的情况,将冷媒分配装置80的主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至最大,同时控制第三控制阀88导通分流支路87,这样既减少了进入主过冷器82的冷媒流量,又减少了经过主过冷器82的冷媒的压力损失,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中压两相冷媒的压力损失,进一步提高了到达室外过冷器50第一端口处的两相冷媒的压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0的喷气增焓效果,进一步提高低温制热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内机管路噪音。
下面结合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纯制热模式和纯制冷模式下采用喷气增焓技术的工作原理,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现有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尚未有低温强热机型,喷气增焓低温强热技术目前还只应用于热泵和三管制热回收系统中。两管制系统由于其外机侧回气管只有低压,很难在压缩机10喷气口13实现喷焓。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通过使用喷气增焓压缩机10技术,并在外机增加过冷器(即室外过冷器50)和节流元件(即室外主节流装置61和室外辅节流装置62),显著增加低温制热运行时冷媒循环量,在两管制热回收系统中达到扩展低温制热运行范围和显著提高制热能力的效果;同时,过冷器还可提高换热器出口过冷度,降低排气过热度,提升高温制冷时的能力。由此,实现在两管制系统中采用喷气增焓技术实现两管制热回收低温强热和高温制冷能力提升技术应用的突破,满足在更低室外环境温度下的使用要求,提高制热的舒适性,在高温环境下提高制冷能力,提高系统可靠性。
具体地,本申请在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外机低压侧增加节流元件组件(即室外主节流装置61),以提高系统外机侧压力,使得喷气口13压力大于回气压力,实现喷焓;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低压侧节流元件设置在低压阀与外换热器之间的回气管上;在该节流元件处设置过冷器(即室外过冷器50);在该过冷器支路入口与过冷器之间设置节流元件组件(即室外辅节流装置62),其中,节流元件组件可采用单个节流元件、多个节流元件并联或节流元件与电磁阀等并联组合等形式实现;过冷器支路从过冷器主路出口分出来;外换热器出口单向阀(即第二单向阀202)后与外机主阀(即室外主节流装置61)之间连接起来;在(室外)过冷器与高压阀之间设置单向阀(即第一单向阀201),仅允许(室外)过冷器出口冷媒流向高压阀。
进一步地,在冷媒分配装置80中增加电磁阀SVM2和SVM1(即两个第三控制阀88)。
如图2所示系统中,在两管制热回收室外机回气管增加(室外)过冷器,并在过冷器主路(EXVA和SV1,可以是多个节流元件并联组合)和辅路(EXVC)分别增加节流元件,主路通过节流元件(EXVA和SV1连到外换热器。辅路经过一个电磁阀(即第一控制阀209)后连到压缩机10喷气口13。
在冷媒分配装置80中增加电磁阀SVM2和SVM1,制热时,打开该阀,降低系统低压侧压降,提高系统能效和降低噪音。
制冷时,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从压缩机10出来,首先经过四通阀208ST1和单向阀DXF-3(即第四单向阀204)进入外换热器冷凝,冷凝后的高压液态冷媒经过单向阀DXF-7(即第二单向阀202)后,一部分冷媒进入过冷器b入口(即室外过冷器50的第二端口),另外一部分冷媒经过EXVC(即室外辅节流装置62)节流后从过冷器辅路d入口进入过冷器,从过冷器c出口流出,然后经过电磁阀SV8(即第一控制阀209)进入压缩机10喷焓口。从过冷器b入口进入过冷器冷凝成过冷的高压液态冷媒从过冷器a出口(即室外过冷器50第一端口)流出经过单向阀DXF-16(即第一单向阀201)从高压阀经过进入MS入口(即冷媒分配装置80入口),从MS气液分离器(即第二气液分离器81)液侧出口流出,经过MS第一过冷器(即辅过冷器85)和第二过冷器(即主过冷器82)过冷后,经过制冷单向阀844和内机电子膨胀阀92从液管进入内机,在内机蒸发换热后,形成的低压气态冷媒通过回气管低压阀回到外机,经过单向阀DXF-14(即第六单向阀206)和四通阀208ST1回到低压罐,再回到压缩机10吸气口。
制热时,高温高压气态冷媒从压缩机10出来,分别经过电磁阀SV6(即第二控制阀210)和四通阀208ST1及单向阀DXF-15(即第七单向阀207)两路到高压阀,再从高压阀通过高压管流到MS入口(即冷媒分配装置80入口),进入气液分离器(即第二气液分离器81),从气液分离器气侧出口经过制热电磁阀841从气管进入内机,在内机被冷凝成高压液态冷媒后,流过内机电子膨胀阀92,变成高压两相冷媒,流过MS的节流元件(即冷媒分配装置80的主节流装置83,开度维持全开,尽量减少阻力)回到低压管经过低压阀进入外机,经过单向阀DXF-9(即第三单向阀203)后进入过冷器主路入口(即室外过冷器50主路第一端口),从过冷器主路出口,出来后,冷媒一部分通过外机主节流元件EXVA和SV1(即室外主节流装置61)变成低压两相态冷媒进入外换热器吸热,然后经过四通阀208ST1回到低压罐,随后进入压缩机10回气口12;另外一部分冷媒通过节流元件EXVC(即室外辅节流装置62)后进入过冷器辅路入口,从过冷器辅路出口出来后,中压气态冷媒经过电磁阀SV8(即第一控制阀209)进入压缩机10压缩腔。
由此可知,本发明既能够解决多联机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因为环境温度低,导致低压低,回气密度小,冷媒循环量小,导致的制热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解决高温环境下排气过热度高,制冷能力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地,结合图7所示的焓压图进行解释,本发明可显著增加制热内机的能力,尤其是在低温工况下。其中,在相同的条件和频率下,普通制冷循环为:A-B-E’-F’-I’-A;本申请的带过冷器的喷气增焓系统的主路循环为:A-B-D-E-F-G-H-I-A(主路循环),喷焓流路循环为:C-D-E-F-G-I”-C。
具体地,图中C点所示为压缩机10喷气口13状态,主路冷媒先通过压缩机10低压腔进入压缩机10,被压缩到B点后,与C点喷入压缩机10的冷媒混合达到D状态,再继续压缩。从喷气口13(C点)喷入压缩机10的冷媒是中压冷媒,密度比回气口12(A点)的冷媒密度大的多,使得冷媒循环量大大增加,同时排气过热度降低(SH<SH’),可以增大压比,提高压缩机10做功,从而使得制热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由于过冷器提高了冷凝器出口的过冷度,降低了排气过热度,因而也提高了高温制冷时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空调室外机,通过使用喷气增焓压缩机技术并增加室外过冷器和室外节流装置,为空调室外机增加了喷气增焓流路,使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增加了制冷喷气增焓功能,从而提高了室外机出口的过冷度,降低了压缩机的排气过热度,提高了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高温制冷时的能力。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室外机,用于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所述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包括多个空调室内机和连接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多个空调室内机的冷媒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
主循环流路,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喷气增焓压缩机、换向装置及室外换热器,且所述主循环流路的两端分别通过冷媒输出管和冷媒输入管与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入口和出口相连通;和
喷气增焓流路,包括室外过冷器和室外辅节流装置,所述室外过冷器具有主路和辅路,所述主路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冷媒输出管相连通,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或第一端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辅路的入口相连,所述辅路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喷气口相连通,所述室外辅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
所述主路的第一端口还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冷媒输入管相连,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还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喷气增焓流路还包括室外主节流装置,所述室外主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上;
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连接有主管路,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相连的一端在所述主管路处交汇;
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四通阀、第四单向阀、第五单向阀、第六单向阀和第七单向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通过第七管路与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分别通过第八管路和第九管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分别通过第十管路和第十一管路与所述冷媒输入管及所述冷媒输出管相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通过第十二管路与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八管路上,且按照由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的方向单向导通;
所述第五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九管路上,且按照由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流向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所述第六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十管路上,且按照由所述冷媒输入管流向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所述第七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十一管路上,且按照由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流向所述冷媒输出管的方向单向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管路上设有能够控制其通断的第一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阀为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按照由所述主路的第一端口流向所述冷媒输出管的方向单向导通;
所述第二管路上还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按照由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出端指向所述主路的第二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管路上还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按照由所述冷媒输入管流向所述主路的第一端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主节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节流元件;或者
所述室外主节流装置包括多个相并联的节流元件;或者
所述室外主节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节流元件和分流电磁阀,所述至少一个节流元件和所述分流电磁阀相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位于所述喷气增焓流路的室外主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输入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十二管路上还设有第一气液分离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冷媒输出管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控制阀在纯制冷模式下处于关闭状态。
10.一种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多个空调室内机,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相并联;
冷媒分配装置,设置在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多个空调室内机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空调室外机及所述多个空调室内机,并对进出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冷媒进行分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分配装置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第二气液分离器、主过冷器、主节流装置、多个制冷单向阀、多个制热单向阀、多个制冷电磁阀和多个制热电磁阀;
其中,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冷媒分配器装置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侧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所述主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出口与所述主过冷器的辅路入口之间,所述主过冷器的辅路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
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气侧出口通过多个所述制热电磁阀分别与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端相连通,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端分别通过多个所述制热单向阀连接至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且多个所述制热单向阀按照由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端流向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出口通过多个所述制冷单向阀分别连接至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端,且多个所述制冷单向阀按照由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出口流向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端的方向单向导通;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端分别通过多个所述制冷电磁阀连接至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分配装置还包括分流支路,所述分流支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制热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之间的任意节点,所述分流支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且所述分流支路上设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第三控制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支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流支路相并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以纯制热模式运行时,所述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的控制系统控制所述主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至最大,且控制所述第三控制阀导通所述分流支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分配装置还包括辅过冷器和辅节流装置,所述辅过冷器的主路设置在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的液侧出口与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之间,所述辅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辅过冷器的主路出口与所述主过冷器的主路入口之间,所述辅过冷器的辅路设置在所述主过冷器的辅路出口与所述冷媒分配装置的出口之间。
CN201811227635.XA 2018-10-22 2018-10-22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109386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7635.XA CN109386984B (zh) 2018-10-22 2018-10-22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7635.XA CN109386984B (zh) 2018-10-22 2018-10-22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6984A CN109386984A (zh) 2019-02-26
CN109386984B true CN109386984B (zh) 2020-11-06

Family

ID=65427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7635.XA Active CN109386984B (zh) 2018-10-22 2018-10-22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869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5991A (zh) * 2019-02-28 2019-06-2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防喷焓阀体堵塞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5574394A (zh) * 2022-11-09 2023-0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0299A (ja) * 1996-12-02 1998-06-19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CN104748239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05008820A (zh) * 2013-03-12 2015-10-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6352572A (zh) * 2016-08-19 2017-01-2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5939467U (zh) * 2016-08-19 2017-02-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7299635U (zh) * 2017-09-19 2018-05-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0299A (ja) * 1996-12-02 1998-06-19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CN105008820A (zh) * 2013-03-12 2015-10-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4748239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06352572A (zh) * 2016-08-19 2017-01-2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5939467U (zh) * 2016-08-19 2017-02-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7299635U (zh) * 2017-09-19 2018-05-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86984A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6986B (zh)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CN109386988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外机、控制方法及装置和存储介质
CN206919454U (zh) 用于空调装置的换热器及空调装置
CN111237928B (zh) 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
CN109386987B (zh)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CN109386985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210832604U (zh) 空调器
CN109386984B (zh) 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及其空调室外机
JP280452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9386989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09386983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CN106766332B (zh) 空调系统单元及空调系统
CN212006013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EP3734199B1 (en) Air-conditioner system
CN206514563U (zh) 空调系统单元及空调系统
CN21083226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177490U (zh) 空调器
CN205138011U (zh) 室外机冷媒管路系统、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9944563U (zh) 空调器
CN110207417B (zh) 空调系统
CN209944564U (zh) 空调器
CN207279844U (zh) 空调器
CN219103371U (zh) 空调系统
CN21117712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