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72048A - 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72048A
CN109372048A CN201811523395.8A CN201811523395A CN109372048A CN 109372048 A CN109372048 A CN 109372048A CN 201811523395 A CN201811523395 A CN 201811523395A CN 109372048 A CN109372048 A CN 109372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air
intake vent
air intake
wind sco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233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淑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233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720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72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720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5/00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F5/02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digging trenches or ditches
    • E02F5/08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digging trenches or ditches with digging wheels turning round an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1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wheels turning round an axis, e.g. bucket-type whe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1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wheels turning round an axis, e.g. bucket-type wheels
    • E02F3/18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wheels turning round an axis, e.g. bucket-type wheels with the axis being horizontal and transverse to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1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wheels turning round an axis, e.g. bucket-type wheels
    • E02F3/22Component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1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wheels turning round an axis, e.g. bucket-type wheels
    • E02F3/22Component parts
    • E02F3/24Digging wheels; Digging elements of wheels; Drives for wheels
    • E02F3/241Digging wheels; Digging elements of wheels; Drives for wheels digging whe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1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wheels turning round an axis, e.g. bucket-type wheels
    • E02F3/22Component parts
    • E02F3/24Digging wheels; Digging elements of wheels; Drives for wheels
    • E02F3/246Digging wheels; Digging elements of wheels; Drives for wheels dr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发动机舱包括舱体,舱体用于容纳发动机和对所述发动机进行通风散热,舱体包括至少一个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设置于所述舱体底部和/或所述舱体后部,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舱体顶部。通过优化发动机舱的入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位置,避免噪声向发动机舱前侧和两侧辐射,同时噪声远离操作室。

Description

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舱、应用该发动机舱的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已经普遍用于各种施工现场。工程机械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噪声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噪声来源之一。例如双轮铣槽机,其动力舱内部的发动机和散热风扇等工作时会向外辐射噪声,过高的噪声不但会影响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长期工作在噪声过大的环境中,还会损害驾驶员听力,使驾驶员加速疲劳,从而对施工安全构成威胁。双轮铣槽机的施工地点通常位于城市地铁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居民生活区,过高的噪声也会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舱,该发动机舱通过优化发动机舱的入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位置,避免噪声向发动机舱前侧和两侧辐射,同时噪声远离操作室。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应用该发动机舱的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发动机舱,包括舱体,用于容纳发动机和对所述发动机进行通风散热,所述舱体包括至少一个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设置于所述舱体底部和/或所述舱体后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舱体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舱包括至少一个导风罩,各所述导风罩与一个入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导风罩设于所述舱体的对应的入风口处,用于将舱体外部的空气经对应的所述入风口导入舱体内部以对位于所述舱体内部的发动机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包括:
外风室,设于所述舱体的外侧,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风室的侧壁上用于接收所述舱体外部的空气的进风口;
内风室,设于所述舱体的内侧,与所述外风室通过对应的所述入风口连通,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风室的侧壁上用于向所述舱体的内部输出空气的排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朝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还包括导风部,设于所述导风罩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口之间,用于防止所述进风口的任意位置与所述排风口的任意位置直线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包括设于所述导风罩的内壁上的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的挡风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块所述挡风板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形成蛇形流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罩的内壁和/或所述导风部上的吸音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设于所述舱体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第一入风口和第二入风口;
所述至少一个导风罩包括与所述第一入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导风罩和与所述第二入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导风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舱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组成部分,各彼此连接的组成部分之间设置第一密封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一种动力装置,包括:
发动机舱,为所述的发动机舱;
发动机,位于所述发动机舱的舱体内;和
散热器,位于所述发动机舱的舱体内,用于为所述发动机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设于所述舱体的后部,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发动机的前侧上方,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舱体上位于所述散热器的正上方,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设于所述舱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前方的第一入风口;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设于所述舱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下方的第二入风口;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位于所述舱体后侧面上的第三入风口,所述第三入风口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以引入舱体外部的空气对所述发动机的上部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舱包括至少一个导风罩,各所述导风罩与一个入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导风罩设于所述舱体的对应的入风口处,用于将舱体外部的空气经对应的所述入风口导入舱体内部以对位于所述舱体内部的发动机进行散热,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导风罩包括与所述第一入风口对应的第一导风罩,所述第一导风罩的排风口朝向所述发动机;
所述至少一个导风罩包括与所述第二入风口对应的第二导风罩,所述第二导风罩的排风口朝向所述舱体的后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舱体顶部靠近所述第三入风口的区域相对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区域位置下沉。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一种工程机械,包括任一所述的动力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位于所述舱体后侧面上的第三入风口,所述第三入风口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以引入舱体外部的空气对所述发动机的上部进行散热,所述工程机械还包括设于所述舱体后部的配重,所述配重与所述发动机舱的后侧面之间设有吸音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程机械包括承载所述动力装置的转台,所述发动机舱与所述转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程机械为双轮铣槽机。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舱,发动机舱的至少一个入风口设置于舱体底部和/或舱体后部,出风口位于所述舱体顶部,通过优化发动机舱的入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位置,避免噪声向发动机舱前侧和两侧辐射,同时噪声远离操作室。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也能具有类似有益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导风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舱体用于承托发动机的部分为舱体的底部,与舱体的底部相对的部分为舱体的顶部,发动机舱在安装于工程机械上后,靠近操作室(如驾驶室)的一侧为前,远离操作室的一侧为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舱包括舱体。
舱体用于容纳发动机20和对发动机20进行通风散热。舱体包括至少一个入风口和出风口101。前述至少一个入风口设置于舱体底部和/或所述舱体后部,出风口位于所述舱体顶部。当舱体内容纳发动机时,舱体外的风通过入风口流入舱体内对发动机20进行散热,然后从出风口101流出到舱体外侧。入风口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如图1所示,入风口可以包括设置在舱体上的第一入风口501、第二入风口502和第三入风口701。
该发动机舱的至少一个入风口设置于舱体底部和/或舱体后部,出风口位于所述舱体顶部。在应用发动机舱的工程机械中,例如双轮铣槽机,作业人员通常在发动机舱的两侧活动,发动机舱的前侧靠近驾操作室。通过优化发动机舱的入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位置,避免噪声向发动机舱的前侧和两侧辐射,以使噪声远离周围作业人员和使噪声远离操作室。
如图1和图4所示,发动机舱包括至少一个导风罩4,各导风罩4与一个入风口对应设置,即每个导风罩均对应有入风口,但入风口可设置导风罩也可不设置导风罩4。导风罩4设于舱体的对应的入风口处,用于将舱体外部的空气经对应的入风口导入舱体内部以对位于舱体内部的发动机20进行散热。
设置导风罩利于将舱体外部的空气以适当的流向引入发动机舱内适当位置,从而利于控制发动机舱内部流路,使发动机20散热较为充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罩4包括外风室42、内风室41。外风室42设于舱体的外侧,包括设置于外风室42的侧壁上用于接收舱体的外部空气的进风口。内风室41设于舱体的内侧,与外风室42通过对应的入风口连通,包括设置于内风室41的侧壁上用于向舱体的内部输出空气的排风口。该导风罩4的结构简单,利于使进风口和排风口设置为使从进风口进入导风罩4的空气以非直线的方式流动至出风口,以使空气进入舱体内侧的同时,防止噪声从舱体的入风口直接传出,利于减少噪声排放。
如图1和图4所示,内风室41向舱体内侧凸出且与对应的入风口相对的壁面为内风室41的顶壁,外风室42向舱体外侧凸出且与对应的入风口相对的壁面为外风室42的顶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风口与进风口朝向相反。例如,进风口可以朝向前方,而排风口朝向后方。在未图示的实施例中,排风口与进风口也可以设置为其它相对位置,例如二者的朝向也可成一小于180度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罩4还包括导风部。导风部设于导风罩4内并位于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用于防止进风口的任意位置与排风口的任意位置直线连通。该设置可以实现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通过非直线流动方式流入舱体对位于舱体内的发动机进行散热,同时,在舱体内产生的噪声在通过导风罩向外界传播时会被导风部阻挡,从而不能直线的从排风口传到进风口以传向舱体外部,从而传入外界的噪声会被减弱。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舱,既能够实现对发动机20的散热,同时又有助于减弱发动机内产生的噪声向外界传播。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部包括设于导风罩4的内壁上的位于进风口和排风口之间的挡风板43。通过设置挡风板43来防止进风口的任意位置与排风口的任意位置直线连通,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例如,导风部可以包括一块挡风板43,挡风板43设置为从内风室41的内侧顶壁向外风室42延伸并深入到外风室42以实现上述方案。导风部还可以是设置在导风罩4对应的入风口上的一块挡板43。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块挡风板43间隔设置以在进风口和排风口之间形成蛇形流道。如图3所示导风部包括从外风室42内侧顶壁向内风室41延伸的多块间隔的挡板43和设置在内风室41内侧顶壁2向外风室42延伸的挡板43,从外风室42内侧顶壁延伸过来的挡板43和从内风室41内侧顶壁2延伸过来的挡板43间隔交错,从而形成蛇形流道,将外界的风以多次转折的方式导入舱体。设置蛇形流道有助于增加对舱体内侧产生的噪声通过导风罩4向外界传播时的减弱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罩4包括设置于导风罩4的内壁和/或所述导风部上的吸音材料。通过在导风罩4的内壁和/或导风部上设置吸音材料,配合导风部对噪声传播时的阻挡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噪声的减弱和吸收效果,例如噪声可以直接被导风部上的吸音材料吸收或者在被导风部反射到导风罩的内壁上以后被吸音材料吸收,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向外界传播。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罩4设于舱体的底部,出风口101设于舱体顶部。在应用发动机舱的工程机械中,例如双轮铣槽机,作业人员通常在发动机舱的两侧活动,发动机舱的侧面也靠近驾驶室。将发动机舱的带有导风罩4的入风口设置于发动机舱底部,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对附近作业人员和驾驶员的噪声污染。同时,本实施例中发动机舱的入风口和出风口101距离较大,有助于避免入风口和出风口距离太近时对舱内发动机的散热效果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舱体内噪声在通过导风罩向外界传播之前在舱体内部的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第一入风口501和第二入风口502。至少一个导风罩4包括与第一入风口501对应设置的第一导风罩和与第二入风口502对应设置的第二导风罩。该设置有助于提高舱体外部的风量引入以增强对舱体内发动机的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舱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组成部分,各彼此连接的组成部分之间可以设置第一密封装置。第一密封装置利于减少发动机舱内部的噪音泄漏。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舱、发动机20和散热器30。发动机20位于发动机舱的舱体内。散热器30位于发动机舱的舱体内,用于为发动机20散热。本实施例的动力装置应用有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舱,也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舱相应的有益效果。
如图4所示,发动机20设于舱体的后部(图4中左侧),散热器30设于发动机20的前侧上方,出风口101设于舱体上位于散热器30的正上方。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设于舱体的底部且位于发动机20的前方的第一入风口501。至少一个导风罩4包括与第一入风口501对应的第一导风罩,第一导风罩的排风口朝向发动机20。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设于舱体的底部且位于发动机20的下方的第二入风口502。至少一个导风罩4包括与第二入风口502对应的第二导风罩,第二导风罩的排风口朝向舱体的后侧面。
将第一导风罩设置于舱体的底部并位于发动机的前方,第一导风罩的排风口朝向发动机20,除了有上述的有助于减弱对周围作业人员和驾驶员的噪声污染等效果外,如图4所示的气流流向箭头所示意,第一导风罩内排出的气流可以与发动机的前侧面的大部分进行接触,然后对散热器进行散热后从出风口101排出,有助于提高散热效果。在发动机20的下方设置第二入风口502和第二导风罩,并且排风口朝向舱体的后侧面,可以对发动机的底部和后侧面进行散热,同时还能对发动机的顶部进行散热。当同时设置第一导风罩和第二导风罩时,进入舱体的气流可以对发动机进行环绕,有助于增加对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位于舱体后侧面上的第三入风口701,第三入风口701位于发动机20的上方以引入舱体外部的空气对发动机20的上部进行散热。设置第三入风口701,有助于增强对发动机顶部的散热效果,当同时设置第三入风口701和上述的第二导风罩时,从第三入风口701进入的风还能带动从第二导风罩排出的风向发动机的顶部流动,有助于增加舱体内的风的流动性和对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舱体顶部靠近第三入风口701的区域相对出风口101所在的区域位置下沉。该设置有助于从第三入风口701进入的风与发动机的顶部的接触,进一步增加对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工程机械,包括上述的动力装置。工程机械例如为双轮铣槽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位于舱体后侧面上的第三入风口701,第三入风口701位于发动机20的上方以引入舱体外部的空气对发动机20的上部进行散热,工程机械还包括设于舱体后部的配重11,配重11与发动机舱的后侧面之间设有吸音材料。以上设置利于对从发动机舱的后侧面及第三入风口701中传播出来的噪声进行吸收,从而可以在提高对发动机散热效果的同时还有助于减少舱体内产生的噪声对作业人员和驾驶人员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工程机械包括承载动力装置的转台,发动机舱与转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装置10。
下面结合图1至图4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双轮铣槽机的发动机舱,发动机舱主要包括固定在双轮铣槽机的转台9上的舱体。舱体的底部、后部设置有入风口,舱体的顶部设置出风口;底部的入风口处设置导风罩4;后部的入风口处附近的上后封板12相对出风口所在的上封板1下沉;舱体的内部贴有吸音材料;舱体的底部及侧面密封。
舱体包含上封板1、边门2、前封板3、第一导风罩、底板5、第二导风罩、后封板7、密封装置8、密封装置9和上后封板12。
舱体上封板1设置有出风口101,出风口101位于发动机20的前侧上方且位于散热器30的正上方。舱体的底板5设置有第一入风口501和第二入风口502,第一入风口501位于发动机的前侧底部位置,第二入风口502位于发动机的底部位置。舱体的后封板7设置有第三入风口701,第三入风口701位于发动机的后侧上方。第一入风口501处设置有第一导风罩,第二入风口502处设置有第二导风罩。第一入风口501、第二入风口502、第三入风口701和出风口101在舱体内部总体形成环绕发动机的散热风道。
如图2所示,第一入风口501处的第一导风罩的内风室41和外风室42为矩形结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内部贴有吸音材料。内风室41和外风室42分别位于第一入风口501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于第一入风口501正上方的内风室41后端开口、前端封闭,位于第一入风口501正下方的外风室42前端开口、后端封闭。内风室41和外风室42分别连接在底板5上,在导风部的作用下在第一入风口501处形成S形风道。
第二入风口502处的第二导风罩的内风室41和外风室42为矩形结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内部贴有吸音材料。内风室41和外风室42分别位于第二入风口502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于第二入风口502正上方的内风室41后端开口、前端封闭,位于第二入风口502正下方的外风室42前端开口、后端封闭。内风室41和外风室42分别连接在底板5上,在导风部的作用下在第二入风口502处形成S形风道。
第三入风口701位于后封板7上部,为网状入风口。舱体上的后封板12位于发动机上方,在水平方向与后封板7垂直,相对出风口101所在的上封板1下沉,上后封板12内侧贴有吸音材料。后封板7外侧四周贴有吸音材料。吸音材料填满后封板7与配重11之间的间隙。
底板5与转台9贴合处设有密封装置8。边门2、前封板3、后封板7与转台9之贴合处设有密封装置10。边门2内部贴满吸音材料,边门2各门缝间设置密封装置。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9)

1.一种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用于容纳发动机(20)和对所述发动机(20)进行通风散热,所述舱体包括至少一个入风口和出风口(101),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设置于所述舱体底部和/或所述舱体后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舱体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包括至少一个导风罩(4),各所述导风罩(4)与一个入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导风罩(4)设于所述舱体的对应的入风口处,用于将舱体外部的空气经对应的所述入风口导入舱体内部以对位于所述舱体内部的发动机(20)进行散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4)包括:
外风室(42),设于所述舱体的外侧,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风室(42)的侧壁上用于接收所述舱体外部的空气的进风口;
内风室(41),设于所述舱体的内侧,与所述外风室(42)通过对应的所述入风口连通,包括设置于所述内风室(41)的侧壁上用于向所述舱体的内部输出空气的排风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朝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4)还包括导风部,设于所述导风罩(4)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排风口之间,用于防止所述进风口的任意位置与所述排风口的任意位置直线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包括设于所述导风罩(4)的内壁上的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的挡风板(4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多块所述挡风板(43)间隔设置以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形成蛇形流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4)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罩(4)的内壁和/或所述导风部上的吸音材料。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4)设于所述舱体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第一入风口(501)和第二入风口(502);
所述至少一个导风罩(4)包括与所述第一入风口(501)对应设置的第一导风罩和与所述第二入风口(502)对应设置的第二导风罩。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组成部分,各彼此连接的组成部分之间设置第一密封装置。
12.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舱,为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发动机舱;
发动机(20),位于所述发动机舱的舱体内;和
散热器(30),位于所述发动机舱的舱体内,用于为所述发动机(20)散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20)设于所述舱体的后部,所述散热器(30)设于所述发动机(20)的前侧上方,所述出风口(101)设于所述舱体上位于所述散热器(30)的正上方,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设于所述舱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发动机(20)的前方的第一入风口(501);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设于所述舱体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发动机(20)的下方的第二入风口(502);和/或,
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位于所述舱体后侧面上的第三入风口(701),所述第三入风口(701)位于所述发动机(20)的上方以引入舱体外部的空气对所述发动机(20)的上部进行散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舱包括至少一个导风罩(4),各所述导风罩(4)与一个入风口对应设置,所述导风罩(4)设于所述舱体的对应的入风口处,用于将舱体外部的空气经对应的所述入风口导入舱体内部以对位于所述舱体内部的发动机(20)进行散热,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导风罩(4)包括与所述第一入风口(501)对应的第一导风罩,所述第一导风罩的排风口朝向所述发动机(20);
所述至少一个导风罩(4)包括与所述第二入风口(502)对应的第二导风罩,所述第二导风罩的排风口朝向所述舱体的后侧面。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顶部靠近所述第三入风口(701)的区域相对于所述出风口(101)所在的区域位置下沉。
16.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至15任一所述的动力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入风口包括位于所述舱体后侧面上的第三入风口(701),所述第三入风口(701)位于所述发动机(20)的上方以引入舱体外部的空气对所述发动机(20)的上部进行散热,所述工程机械还包括设于所述舱体后部的配重(11),所述配重(11)与所述发动机舱的后侧面之间设有吸音材料。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包括承载所述动力装置的转台,所述发动机舱与所述转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双轮铣槽机。
CN201811523395.8A 2018-12-13 2018-12-13 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 Pending CN1093720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3395.8A CN109372048A (zh) 2018-12-13 2018-12-13 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23395.8A CN109372048A (zh) 2018-12-13 2018-12-13 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2048A true CN109372048A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73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23395.8A Pending CN109372048A (zh) 2018-12-13 2018-12-13 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7204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7510A (ja) * 1996-11-28 1998-06-16 Meidensha Corp 移動電源車
US6523520B1 (en) * 2001-01-22 2003-02-25 Probir Chatterjea & Associates, Inc. Engine cooling and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
CN102900629A (zh) * 2012-10-08 2013-01-30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独立于机舱外的风电机组散热装置
CN106342155B (zh) * 2012-12-03 2014-12-03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装甲车辆的辅机舱
CN204161088U (zh) * 2014-09-25 2015-02-18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舱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
CN105564221A (zh) * 2015-11-09 2016-05-11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
CN107848404A (zh) * 2015-06-24 2018-03-2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工程机械
CN209854806U (zh) * 2018-12-13 2019-12-27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工程机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7510A (ja) * 1996-11-28 1998-06-16 Meidensha Corp 移動電源車
US6523520B1 (en) * 2001-01-22 2003-02-25 Probir Chatterjea & Associates, Inc. Engine cooling and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
CN102900629A (zh) * 2012-10-08 2013-01-30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独立于机舱外的风电机组散热装置
CN106342155B (zh) * 2012-12-03 2014-12-03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装甲车辆的辅机舱
CN204161088U (zh) * 2014-09-25 2015-02-18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舱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
CN107848404A (zh) * 2015-06-24 2018-03-2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工程机械
CN105564221A (zh) * 2015-11-09 2016-05-11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
CN209854806U (zh) * 2018-12-13 2019-12-27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工程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6587B (zh) 车辆动力舱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CN202065062U (zh) 新型可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组静音装置
CN108495538A (zh) 一种大功率户外散热机柜
CN208905262U (zh) 一种大功率户外散热机柜结构
AU2007290788B2 (en) Engine noise reduction apparatus
CN101158314A (zh) 一种风冷发电机组的底盘结构
CN204161088U (zh) 动力舱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
CN105459808B (zh) 动力舱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
CN109372048A (zh) 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双轮铣槽机
CN105564221A (zh) 动力舱散热风道结构及工程车辆
CN201635803U (zh) 排风降噪系统
CN209854806U (zh) 发动机舱、动力装置和工程机械
CN201913349U (zh) 一种封闭式风冷柴油内燃机焊接工作站
CN204895114U (zh) 一种工程车辆的动力舱风道结构、动力舱及工程车辆
CN101701544B (zh) 排风降噪系统
CN204458025U (zh) 一种独立风道风冷静音型特种发电机组
CN206961899U (zh) 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
CN216610853U (zh) 一种行李牵引车用的冷却系统
CN104074605B (zh) 一种全天候使用的风冷柴油发电机组
CN106089419A (zh) 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
CN201922180U (zh) 一种封闭式水冷静音柴油内燃机焊接工作站
CN211849662U (zh) 推土机散热系统导风罩
CN201697195U (zh) 双向吸油烟机
CN208364234U (zh) 燃油三轮车发动机高效散热系统
CN105584352B (zh) 一种工程车辆的动力舱风道结构、动力舱及工程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