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48495B - 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48495B
CN109348495B CN201811584825.7A CN201811584825A CN109348495B CN 109348495 B CN109348495 B CN 109348495B CN 201811584825 A CN201811584825 A CN 201811584825A CN 109348495 B CN109348495 B CN 1093484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icrowave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tting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48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48495A (zh
Inventor
邵起明
郑明吉
刘兆生
王庆磊
阴子阳
王乃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8482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484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48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8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48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84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站管理系统定期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基站管理系统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由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训练得到并发送给基站管理系统存储;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基站管理系统通知需要调整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微波防护墙运行的过程中对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进行监测并实时调整,从而保证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保持稳定,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信号质量的抖动和衰弱而导致微波防护墙系统的入侵检测能力下降甚至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安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信号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信号强度不仅会受到传输距离的影响,还会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动物和车辆等的移动等。利用无线信号传播的上述特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周界安防中提出了一些基于无线信号的入侵检测技术。周界安防是指对指定区域内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等行为进行有效地防范、探测或报警,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无线信号的入侵检测主要是在需要检测区域内布置用于发射无线微波信号的发射基站和用于接收无线微波信号的接收基站,使发射基站和接收基站之间形成一个带有稳定微波信号场的立体防区,当有人员或车辆等入侵到防区时,会使防区的信号场的强度产生扰动,当接收基站检测到信号场的强度变化超过预设的门限值时,就会触发系统报警。
但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以及设备老化等因素的影响,防区的信号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抖动或衰弱,从而导致信号场的入侵检测能力下降甚至失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周界安防手段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以及设备老化等因素的影响,防区的信号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抖动或衰弱,从而导致信号场的入侵检测能力下降甚至失效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所述优化方法包括:
基站管理系统定期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基站管理系统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由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训练得到并发送给基站管理系统存储;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基站管理系统通知需要调整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
所述微波防护墙系统包括设置在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云端管理平台、基站管理系统、设置在总线线缆中的多个基站;多个基站通过总线线缆连接所述基站管理系统,进而与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连接,多个基站通过微波信号的收发,沿总线线缆方向形成微波防护墙;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所述微波防护墙系统包括设置在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云端管理平台、基站管理系统、设置在总线线缆中的多个基站;多个基站通过总线线缆连接所述基站管理系统,进而与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连接,多个基站通过微波信号的收发,沿总线线缆方向形成微波防护墙。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用于定期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所述基站管理系统,用于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由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训练得到并发送给基站管理系统存储;以及,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并通知需要调整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与云端管理平台连接,并通过线缆与设置在线缆中的多个基站连接,该基站管理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
处理模块,用于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由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训练得到并发送给基站管理系统存储;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并通知需要调整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其中,微波防护墙系统包括设置在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云端管理平台、基站管理系统、基站,基站根据基站管理系统发送的基站参数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形成微波防护墙,基站管理系统获取基站上报的微波信号与标准信号样本的偏差程度,优化基站的所述发射参数。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微波防护墙运行的过程中对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进行监测并实时调整,从而保证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保持稳定,满足周界安防的需求,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信号质量的抖动和衰弱而导致微波防护墙系统的入侵检测能力下降甚至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波防护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步骤S130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步骤S140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步骤S142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周界安防是指对指定区域内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等行为进行有效地防范、探测或报警,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无线信号的入侵检测主要是在需要检测区域内布置用于发射无线微波信号的基站和用于接收无线微波信号的基站,使发射基站和接收基站之间形成一个带有稳定微波信号场的立体防区,当有人员或车辆等入侵到防区时,会使防区的信号场的强度产生扰动,当接收基站检测到信号场的强度变化超过预设的门限值时,就会触发系统报警。
但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以及设备老化等因素的影响,防区的信号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抖动或衰弱,从而导致信号场的入侵检测能力下降甚至失效。而现有技术只能在周界安防系统失效时或者定期地去对微波信号的强度手动调试并且进行现场的验证,不仅费时费力,更难以在防区的信号场会出现抖动或衰弱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装置及微波防护墙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基站管理系统定期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
S11:基站管理系统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由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训练得到并发送给基站管理系统存储;
S12:基站管理系统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
S13:基站管理系统通知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
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防护墙系统包括设置在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云端管理平台、基站管理系统、设置在总线线缆中的多个基站;多个基站通过总线线缆连接所述基站管理系统,进而与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连接,多个基站通过微波信号的收发,沿线缆方向形成微波防护墙。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基站管理系统定期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之前,还包括:
基站管理系统按照各基站的位置信息,配置基站间的收发对应关系,各基站根据配置的收发对应关系进行微波信号的收发;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具体为: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对应的样本信号偏差超过阈值的,根据收发对应关系,将微波接收信号对应的发射基站确认为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
本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为只发射微波防护信号的发射基站,可以为只进行接收微波信号的接收基站,也可以为即发射又接收微波信号的收发基站,配置收发对应关系即配置发射信号的基站与接收该基站发射信号的基站的对应关系,发射信号的基站之间信号互不影响互不干扰,通过不同的频段等方式实现。对应关系中可以设置一对一(即一个基站发射的信号由一个基站接收),也可以为一对多(即一个基站发射信号由多个基站接收)。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配置基站间的收发对应关系后,还配置基站的收发参数,各基站根据配置的收发参数及收发对应关系进行微波信号的收发;所述收发参数包括基站的发射功率、发射周期和发射延迟时间,所述接收参数包括接收基站的接收周期和接收延迟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包括:
对每个接收微波接收信号的基站,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定期监测该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得到该基站对应的一组微波接收信号;
分析该一组微波接收信号与该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的信号强度值的数值偏差;所述数值偏差包括标准差偏差或者均值偏差;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具体包括:
对于每个接收微波信号的基站,如果数值偏差大于阈值,将微波接收信号对应的发射基站确认为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
优选地,所述发射基站设置有寄存器,用于记录有多个可用的发射功率,每个所述发射功率对应一个寄存器地址,即根据寄存器地址可以找到该寄存器地址对应的发射功率。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记录有功率索引表,所述功率索引表包含索引值,以及对应所述索引值的寄存器地址和发射功率,所述索引值为顺序且连续设置的正整数,所述发射功率对应所述索引值递增或者递减排列。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通知需要调整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具体包括:如果所述数值偏差大于阈值,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根据所述数值偏差调整对应发射基站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分析如果所述数值偏差大于阈值,则获取对应发射基站当前的发射功率对应的当前索引值;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根据当前信号样本和标准信号样本的数值关系,将所述当前索引值增加1或者减小1,得到目标索引值;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从所述功率索引表中获取所述目标索引值对应的目标寄存器地址;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将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发送给所述发射基站,使发射基站根据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对应的发射功率发射微波信号。
进一步地,当所述基站的收发对应关系中包括一个发射基站对应多个接收基站时,该发射基站的调整根据对应的多个接收基站的接收信号比对结果确定。
本实施例具体在实施中,可以将所述基站分别设置在两条平行的线缆中,其中一条线缆中的基站为只进行发射信号的发射基站,另外一条线缆中为只接受信号的接收基站;一个发射基站对应至少一个接收基站。
以下实施例,具体以将所述基站分别设置在两条平行的线缆中为例,其中一条线缆中的基站为只进行发射信号的发射基站,另外一条线缆中为只接受信号的接收基站。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微波防护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微波防护墙系统包括设置在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云端管理平台310、基站管理系统320、发射基站330和接收基站340;所述云端管理平台310和所述基站管理系统320通过网络线缆350连接;所述基站管理系统320设置有第一控制器局域网总线321和第二控制器局域网总线322;所述有发射基站330多个,串联在所述第一控制器局域网总线321上,用于发射微波信号;所述接收基站340有多个,串联在所述第二控制器局域网总线322上,用于从所述发射基站330接收微波信号;每个发射基站330的微波信号至少被一个接收基站340接收,每个接收基站340接收至少一个发射基站330的微波信号。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图2提供的微波防护墙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基站管理系统收来自云端管理平台的基站参数和标准信号样本,所述基站参数包括发射参数和接收参数,所述标准信号样本有多个,每个接收基站对应至少一个标准信号样本。
其中,云端管理平台具体可以包括运行有云端管理平台程序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硬件设备。云端管理平台可以通过光纤、双绞线或者同轴电缆等网络线缆与基站管理系统建立通信连接。云端管理平台的基站参数和标准信号样本可以由用户通过云端管理平台的输入设备输入到云端管理平台中,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或者移动存储设备等媒介传输到云端管理平台中,本申请实施例对云端管理平台获取基站参数和标准信号样本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标准信号样本包含预设数量的样本信号强度值,这些样本信号强度值包含了微波防护墙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的一段统计时间内的信号强度值,该信号强度值可以在微波防护墙系统部署完成并运行时通过接收基站采集,由于在微波防护墙系统刚刚部署完成时,微波信号的强度不会受到时间、环境和设备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此时采集的信号强度值最能反映出微波防护墙系统在理想运行状态下的特性,因此,可以将微波防护墙系统刚刚部署完成时采集到的一段时间内的信号强度值作为样本信号强度值。
示例地,在微波防护墙系统刚刚部署完成时,接收基站以每秒40次的采集频率采集微波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并持续采集60秒,得到2400个信号强度值,作为该接收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从而标准信号样本中共包含2400个信号强度值。其中,信号强度值可以包括微波信号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值。那么,对于任意一个接收基站来说,其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可以是以下形式:
【-79,-78,-78,-78,-78,-79,-78,-79,-78,-78,-79,-78,-78,-79,-78,-79,-78,-78,-79,-78,-78,-79,-78,-78,-79,-78,-79,-78,-78,-78,-78,-78,-79,-78,-78,-79,-78,-78,-78,-79,-79,-78,-78,-78,-78,-79,-78,-78,-78,-78,-78,-78,-78,-78,-78,-78,-78,……】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中提供的采集频率、采集时间,以及标准信号样本中的信号强度值的数量,仅仅用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数值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技术构思的启示下,可以自行设计信号强度值的采集频率、采集时间,以及标准信号样本中的信号强度值的数量,能够在此处应用的这些设计均没有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当一个发射基站对应有多个接收基站时,根据多个接收基站接收信号与样本信号的比对结果来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的参数范围,具体可以是将各个接收基站分析得到的方差或均差进行进一步的平均,进而与设定的阈值对比来判断。
进一步地,云端管理平台在获取到基站参数和标准信号样本之后,通过网络线缆把基站参数和标准信号样本下发给基站管理系统,使基站管理系统系统能够根据基站参数配置发送基站和接收基站形成微波防护墙,以及根据标准信号样本对微波防护墙进行实时调整。其中,发射参数至少包括发射基站的发射功率、发射周期和发射延迟时间,接收参数包括接收基站的接收周期和接收延迟时间。
步骤S120,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将所述发射参数发送给所述发射基站,以及将所述接收参数发送给所述接收基站,使所述发射基站和所述接收基站根据各自获取的基站参数发射和接收所述微波信号,以形成微波防护墙。
具体地,基站管理系统通过第一控制器局域网总线将发射参数分发给各个发射基站,发射基站根据发射参数指示的发射功率、发射周期和发射延迟时间发射微波信号。其中,云端管理平台可以为每个发射基站设置不同的发射参数,也可以为所有的发射基站设置相同的发射参数,发射参数具体可以根据发射基站在周界安防区域中的布局、区域环境、发射基站的型号、技术参数等依据去设置和调整,只要满足在发射基站发射微波信号之后,能够在周界安放区域形成稳定的微波信号场即可。因此,本申请同时对发射参数中的发射功率、发射周期和发射延迟时间等信息,以及发射基站在周界安放区域内的布置方式、发射基站的型号等参数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基站管理系统通过第一控制器局域网总线将发射参数分发给各个发射基站,接收基站根据接收参数指示的接收周期和接收延迟时间接收微波信号。其中,接收基站所使用的接收周期和接收延迟时间等参数,能够保证接收基站在发射基站发射微波信号的时刻对微波信号进行信号采集,从而顺利获取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进一步地,每个发射基站发射的微波信号可以被多个接收基站接收,每个接收基站可以接收多个发射基站的微波信号,因此,接收基站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表征的是接收基站所在区域的微波防护墙的信号质量。
步骤S130,所述基站管理系统获取所述接收基站上报的所述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步骤S130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1,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定期采集所述接收基站上报的所述信号强度值。
具体地,接收基站在运行时,继续以预设的采集频率(该采集频率与接收基站采集标准信号样本时的频率相同)采集微波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并将采集到的信号强度值通过第二控制器局域网总线上报给基站管理系统,基站管理系统定期对接收基站上报的信号强度值启动采集流程,记录基站连续上报的信号强度值。
示例地,接收基站以每秒40次的采集频率采集微波信号的RSSI值,并将采集到的RSSI值通过第二控制器局域网总线上报给基站管理系统。基站管理系统例如可以每隔10分钟启动一次对信号强度值的采集流程,记录基站连续上报的信号强度值。
步骤S132,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将连续采集到的预设数量的所述信号强度值作为当前信号样本。
其中,基站管理系统一次连续采集的信号强度值的数量可以等于或者接近标准信号样本中的信号强度值的数量,从而使当前信号样本中的信号强度值的数量与标准信号样本中的信号强度值的数量相等或者处于同一个数量级,保证计算样本偏差的准确性。
示例地,针对每个接收基站上报的信号强度值,基站管理系统持续采集60秒,得到2400个RSSI,作为对应接收基站的当前信号样本。那么,对于任意一个接收基站来说,其对应的当前信号样本可以是以下形式:
【-76,-78,-78,-77,-78,-79,-78,-79,-78,-78,-75,-78,-78,-79,-78,-79,-78,-78,-79,-78,-78,-81,-78,-78,-79,-80,-79,-78,-70,-78,-78,-78,-75,-78,-78,-79,-78,-78,-78,-79,-79,-73,-78,-78,-78,-79,-78,-78,-78,-74,-78,-78,-78,-78,-78,-78,-78,……】
步骤S140,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根据所述信号质量与所述标准信号样本的偏差程度,优化所述发射基站的所述发射参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步骤S140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4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1,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分析所述当前信号样本和所述标准信号样本的数值偏差是否大于阈值,所述数值偏差包括标准差偏差或者均值偏差。
具体地,当数值偏差包括标准差偏差时,首先分别计算当前信号样本和标准信号样本的标准差,然后根据标准差计算得到标准差。
标准信号样本的标准差SN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首先,计算标准信号样本中所有信号强度值(RSSI)的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71
其中,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72
为标准信号样本的信号强度值(RSSI)的均值,n为标准信号样本中信号强度值的数量。x1~xn为标准信号样本中的信号强度值。
然后,计算标准信号样本中所有信号强度值(RSSI)的标准差: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81
当前信号样本的标准差S′N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首先,计算当前信号样本中所有信号强度值(RSSI)的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83
为当前信号样本的信号强度值(RSSI)的均值,n为当前信号样本中信号强度值的数量。x′1~x′n为当前信号样本中的信号强度值。
然后,计算当前信号样本中所有信号强度值(RSSI)的标准差: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84
从而,标准差偏差△S为:
△S=|SN-S′N|
当数值偏差包括均值偏差时,根据标准信号样本的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85
和当前信号样本的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86
得到均值偏差△x,即: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87
由此,可以将标准差偏差△S或者均值偏差△x与对应的阈值比较,并根据标准差偏差△S或者均值偏差△x是否超过对应的阈值来调整发射功率。
步骤S142,如果大于阈值,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根据所述数值偏差调整所述发射功率。
具体地,如果均值偏差△x和标准差偏差△S均不大于阈值,则不调整发射功率;如果均值偏差△x大于阈值,并且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88
大于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89
则降低对应发射基站的发射功率;如果均值偏差△x大于阈值,并且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810
小于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0811
则提高对应发射基站的发射功率;如果均值偏差△x不大于阈值,标准差偏差△S大于阈值,并且标准差S′N大于标准差SN,则降低对应发射基站的发射功率;如果均值偏差△x不大于阈值,标准差偏差△S大于阈值,并且标准差S′N小于标准差SN,则提高对应发射基站的发射功率。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步骤S142的流程图。
在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发射基站设置有寄存器,寄存器记录有多个可用的发射功率,每个发射功率对应一个寄存器地址;基站管理系统记录有功率索引表,功率索引表包含索引值,以及对应索引值记录的寄存器地址和发射功率,索引值为顺序且连续设置的正整数,发射功率对应所述索引值递增或者递减排列。
示例地,发射基站的寄存器记录的寄存器地址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为:
寄存器地址 发射功率dBm
0xF5 4.5
0xE5 2.5
0xD5 1
0xC5 -0.5
0xB5 -1.5
0xA5 -3
0x95 -4
0x85 -6
0x75 -8
0x65 -10
0x55 -12
0x45 -14
0x35 -16
0x25 -18
0x15 -20
0x05 -22
示例地,基站管理系统的功率索引表为:
索引值 寄存器地址 发射功率dBm
15 0xF5 4.5
14 0xE5 2.5
13 0xD5 1
12 0xC5 -0.5
11 0xB5 -1.5
10 0xA5 -3
9 0x95 -4
8 0x85 -6
7 0x75 -8
6 0x65 -10
5 0x55 -12
4 0x45 -14
3 0x35 -16
2 0x25 -18
1 0x15 -20
0 0x05 -22
基于上述发射基站和基站管理系统,步骤S142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21,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分析如果所述数值偏差大于阈值,则获取所述发射基站当前的发射功率对应的当前索引值。
示例地,如果均值偏差△x大于阈值,或者,均值偏差△x不大于阈值,但是标准差偏差△S大于阈值,则获取发射基站当前的发射功率对应的当前索引值,例如当前索引值为“8”。
步骤S1422,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根据当前信号样本和标准信号样本的数值关系,将所述当前索引值增加1或者减小1,得到目标索引值。
示例地,如果均值偏差△x大于阈值,并且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101
大于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102
则将当前索引值由“8”减小为“7”(即:使当前索引值对应的发射功率变小),得到目标索引值;如果均值偏差△x大于阈值,并且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103
小于均值
Figure BDA0001918831590000104
则将当前索引值由“8”增加为“9”,得到目标索引值(即:使当前索引值对应的发射功率变大);如果均值偏差△x不大于阈值,标准差偏差△S大于阈值,并且标准差S′N大于标准差SN,则将当前索引值由“8”减小为“7”(即:使当前索引值对应的发射功率变小),得到目标索引值;如果均值偏差△x不大于阈值,标准差偏差△S大于阈值,并且标准差S′N小于标准差SN,则将当前索引值由“8”增加为“9”,得到目标索引值(即:使当前索引值对应的发射功率变大)。
步骤S1423,所述基站管理系统从所述功率索引表中获取所述目标索引值对应的目标寄存器地址。
示例地,如果目标索引值为“7”,则对应的目标寄存器地址为0x75,如果目标索引值为“9”,则对应的目标寄存器地址为0x95。
步骤S1424,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将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发送给所述发射基站,使所述发射基站根据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对应的发射功率发射微波信号。
示例地,如果基站管理系统将目标寄存器地址“0x75”发送给发射基站,则发射基站读取寄存器地址“0x75”中的发射功率“-7”,并以-7dBm的功率发射微波信号;如果基站管理系统将目标寄存器地址“0x95”发送给发射基站,则发射基站读取寄存器地址“0x95”中的发射功率“-4”,并以-4dBm的功率发射微波信号。
由此,基站管理系统完成了对发射基站的发射功率的一次调整,然后,基站管理系统可以继续采集接收基站上报的信号强度值并生成当前信号样本,并根据当前信号样本与标准信号样本的数值偏差确定是否继续对发射基站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直到当前信号样本和标准信号样本的数值偏差小于阈值时,停止调整过程。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其中,微波防护墙系统包括设置在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云端管理平台、基站管理系统、发射基站和接收基站,发射基站和接收基站根据基站管理系统发送的基站参数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形成微波防护墙,基站管理系统获取接收基站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并根据信号质量与标准信号样本的偏差程度,优化发射基站的所述发射参数。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微波防护墙运行的过程中对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进行监测并实时调整,从而保证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保持稳定,满足周界安防的需求,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信号质量的抖动和衰弱而导致微波防护墙系统的入侵检测能力下降甚至失效的问题。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管理系统,与云端管理平台连接,并通过线缆与设置在线缆中的多个基站连接,该基站管理系统如图7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210,用于定期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
处理模块220,用于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由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训练得到并发送给基站管理系统存储;以及,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并通知需要调整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
还包括发送模块230,用于将需要调整的发射参数发送给发射基站,以及将所述接收参数发送给所述接收基站,使所述发射基站和所述接收基站根据各自获取的基站参数发射和接收所述微波信号,以形成微波防护墙;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管理系统。其中,与云端管理平台连接,并通过线缆与设置在线缆中的多个基站连接,基站管理系统获定期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由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训练得到并发送给基站管理系统存储;以及,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并通知需要调整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微波防护墙运行的过程中对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进行监测并实时调整,从而保证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保持稳定,满足周界安防的需求,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信号质量的抖动和衰弱而导致微波防护墙系统的入侵检测能力下降甚至失效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该微波防护墙系统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优化方法,该微波防护墙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云端管理平台310、基站管理系统320、设置在总线线缆中的多个基站;多个基站通过总线线缆连接所述基站管理系统320,进而与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连接,多个基站通过微波信号的收发,沿线缆方向形成微波防护墙;
基站管理系统320,用于定期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
基站管理系统320还用于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由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训练得到并发送给基站管理系统存储;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并通知需要调整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
具体地,所述云端管理平台310,用于配置并向所述基站管理系统320下发基站参数和标准信号样本,所述基站参数包括发射参数和接收参数,所述标准信号样本有多个,每个接收基站对应至少一个标准信号样本;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320,用于将所述发射参数发送给所述发射基站330,以及将所述接收参数发送给所述接收基站340,使所述发射基站330和所述接收基站340根据各自获取的基站参数发射和接收所述微波信号,以形成微波防护墙;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320,还用于获取所述接收基站340接收到的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320,还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质量与所述标准信号样本的偏差程度,优化所述发射基站330的发射参数。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其中,微波防护墙系统包括设置在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云端管理平台、基站管理系统、基站,基站根据基站管理系统发送的基站参数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形成微波防护墙,基站管理系统获取基站上报的微波信号与标准信号样本的偏差程度,优化基站的所述发射参数。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微波防护墙运行的过程中对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进行监测并实时调整,从而保证微波信号的信号质量保持稳定,满足周界安防的需求,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信号质量的抖动和衰弱而导致微波防护墙系统的入侵检测能力下降甚至失效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防护墙系统包括设置在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云端管理平台、基站管理系统、设置在总线线缆中的多个基站;多个基站通过总线线缆连接所述基站管理系统,进而与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连接,多个基站通过微波信号的收发,沿总线线缆方向形成微波防护墙;
所述优化方法包括:
基站管理系统按照各基站的位置信息,配置基站间的收发对应关系,各基站根据配置的收发对应关系进行微波信号的收发;
基站管理系统定期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
基站管理系统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由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训练得到并发送给基站管理系统存储;
基站管理系统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具体为: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对应的样本信号偏差超过阈值的,根据收发对应关系,将微波接收信号对应的发射基站确认为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
基站管理系统通知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包括:
对每个接收微波接收信号的基站,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定期监测该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得到该基站对应的一组微波接收信号;
分析该一组微波接收信号与该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的信号强度值的数值偏差;所述数值偏差包括标准差偏差或者均值偏差;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具体包括:
对于每个接收微波信号的基站,如果数值偏差大于阈值,将微波接收信号对应的发射基站确认为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管理系统配置基站间的收发对应关系后,还配置基站的收发参数,各基站根据配置的收发参数及收发对应关系进行微波信号的收发;所述收发参数包括基站的发射功率、发射周期和发射延迟时间,所述接收参数包括接收基站的接收周期和接收延迟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基站设置有寄存器,用于记录有多个可用的发射功率,每个所述发射功率对应一个寄存器地址;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记录有功率索引表,所述功率索引表包含索引值,以及对应索引值的寄存器地址和发射功率,所述索引值为顺序且连续设置的正整数,所述发射功率对应所述索引值递增或者递减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管理系统通知需要调整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具体包括:如果所述数值偏差大于阈值,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根据所述数值偏差调整所述对应发射基站的发射功率,包括: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分析如果所述数值偏差大于阈值,则获取对应发射基站当前的发射功率对应的当前索引值;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根据当前信号样本和标准信号样本的数值关系,将所述当前索引值增加1或者减小1,得到目标索引值;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从所述功率索引表中获取所述目标索引值对应的目标寄存器地址;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将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发送给所述发射基站,使发射基站根据所述目标寄存器地址对应的发射功率发射微波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收发对应关系中包括一个发射基站对应多个接收基站时,该发射基站的调整根据对应的多个接收基站的接收信号比对结果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分别设置在两条平行的线缆中,其中一条线缆中的基站为只进行发射信号的发射基站,另外一条线缆中为只接受信号的接收基站;一个发射基站对应至少一个接收基站。
8.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防护墙系统包括设置在同一局域网络中的云端管理平台、基站管理系统、设置在总线线缆中的多个基站;多个基站通过总线线缆连接所述基站管理系统,进而与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连接,多个基站通过微波信号的收发,沿总线线缆方向形成微波防护墙;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用于按照各基站的位置信息,配置基站间的收发对应关系,各基站根据配置的收发对应关系进行微波信号的收发;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用于定期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
所述基站管理系统,用于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由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训练得到并发送给基站管理系统存储;以及,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具体为: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对应的样本信号偏差超过阈值的,根据收发对应关系,将微波接收信号对应的发射基站确认为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以及,通知需要调整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
9.一种基站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与云端管理平台连接,并通过线缆与设置在线缆中的多个基站连接,该基站管理系统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按照各基站的位置信息,配置基站间的收发对应关系,各基站根据配置的收发对应关系进行微波信号的收发;
接收模块,用于定期监测各基站所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比对各基站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得到比对结果;各基站对应的标准信号样本由所述云端管理平台训练得到并发送给基站管理系统存储;以及,用于根据比对结果,确定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具体为:接收到的微波接收信号与对应的样本信号偏差超过阈值的,根据收发对应关系,将微波接收信号对应的发射基站确认为需要调整发射参数的基站;以及,通知需要调整的基站调整发射参数。
CN201811584825.7A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 Active CN1093484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4825.7A CN109348495B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4825.7A CN109348495B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8495A CN109348495A (zh) 2019-02-15
CN109348495B true CN109348495B (zh) 2021-11-26

Family

ID=6529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4825.7A Active CN109348495B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4849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208A (zh) * 2010-10-27 2011-05-11 深圳市嘉易安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前端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3256719A (zh) * 2013-04-27 2013-08-21 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 炉况优化监控装置及应用该装置优化的方法
CN106297114A (zh) * 2015-06-26 2017-01-04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入侵物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285191A (zh) * 2015-06-26 2017-01-04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周界安全防护网及周界安全防护方法
CN106327755A (zh) * 2015-06-26 2017-01-11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安防线缆
CN108363116A (zh) * 2018-05-25 2018-08-03 广州市艾礼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探测器
CN108701221A (zh) * 2016-02-15 2018-10-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波指纹传感器的活性和冒充物检测
CN108718440A (zh) * 2018-03-19 2018-10-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敏感区域的安防方法及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00725B2 (en) * 2007-03-30 2011-08-16 Andrew,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arent invocation and transport of encrypted position location data
US9826464B2 (en) * 2013-03-26 2017-11-21 Bandwidth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nnections based on access conditions
US9307409B2 (en) * 2013-12-27 2016-04-05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tecting domains of a multimode wireless radio transceiver
US10338191B2 (en) * 2014-10-30 2019-07-02 Bastille Networks, Inc. Sensor mesh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architectures for electromagnetic signature analysis
US20170019240A1 (en) * 2015-07-16 2017-01-19 LGS Innovations LLC Tone based in-phase and quadrature-phase (iq) compens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208A (zh) * 2010-10-27 2011-05-11 深圳市嘉易安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前端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3256719A (zh) * 2013-04-27 2013-08-21 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 炉况优化监控装置及应用该装置优化的方法
CN106297114A (zh) * 2015-06-26 2017-01-04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入侵物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285191A (zh) * 2015-06-26 2017-01-04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周界安全防护网及周界安全防护方法
CN106327755A (zh) * 2015-06-26 2017-01-11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安防线缆
CN108701221A (zh) * 2016-02-15 2018-10-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波指纹传感器的活性和冒充物检测
CN108718440A (zh) * 2018-03-19 2018-10-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敏感区域的安防方法及平台
CN108363116A (zh) * 2018-05-25 2018-08-03 广州市艾礼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波探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8495A (zh) 2019-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2890B (zh) 一种终端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EP275541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ly locating wireless network fault
CN102769912B (zh) 应用于wlan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03813368A (zh) 一种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120099627A1 (e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broadband over power line
CN110012496B (zh) 一种基于WiFi的入侵检测方法及装置
RU2009117148A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змерениями для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я сети
CN112929926B (zh) 邻小区csi报告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JP6339227B2 (ja) セル干渉の調査方法及び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マネージャ
WO2020042911A1 (zh) 终端设备识别方法及通信装置
EP3675555A1 (en) Cel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866400B1 (en) Network quali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170374576A1 (en) Messaging devices and methods
EP4021060A1 (en)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1192443B (zh) 一种基于蓝牙信标的节能告警方法及告警系统
CN109348495B (zh) 一种微波防护墙系统优化方法、系统及基站管理系统
US2022009513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contested spectrum and/or responding to the detection of an incumbent user
WO2021232847A1 (zh) 网络攻击检测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30276277A1 (en) Method of evaulating the quality of a channel operable by a wifi access point for establishing a wifi connection with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orresponding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readable carrier medium
CN114599010A (zh) 副链路sl上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225383B (zh) 一种NB-IoT终端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602066B (zh) 方法、系统和装置
EP3952377B1 (en)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unauthorize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O2012073953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2866944A (zh) 一种无人机通信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176 room 502-1, floor 5, building 2, courtyard 10, keguyi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No. 1, 1 District, Gu Ba Road, Chengguan Street,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T497

Applicant before: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