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47519A -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47519A
CN109347519A CN201810980773.9A CN201810980773A CN109347519A CN 109347519 A CN109347519 A CN 109347519A CN 201810980773 A CN201810980773 A CN 201810980773A CN 109347519 A CN109347519 A CN 109347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line
line carrier
node
source node
voltag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07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47519B (zh
Inventor
陆阳
李建岐
安春燕
高鸿坚
万凯
赵勇
褚广斌
张东磊
马立贤
张洪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8109807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475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47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7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47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47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44Setting up communications; Call and signal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46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46Combination of signalling, telemetering,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该多信道传输方法包括: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判断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通过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目的节点。通过实施本发明,在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信道质量不佳时,可通过多条电力线载波信道转发数据,充分利用了多信道传输带来的分集增益,相比于现有的“背靠背”或混合组网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通信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线载波通信(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具有无需布网、灵活、经济等天然的技术优势,在覆盖分布范围广、节点数量大的配用电通信网络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配用电网的拓扑结构复杂、连接负载众多且经常发生变化,电力线信道会受多种性质不同的噪声信号叠加影响,信道噪声具有连续性、周期性、随机性以及多变性等特点。同时,由于电力线的趋肤效应损耗、电介质损耗,以及线路分支、阻抗不连续等原因,载波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较大衰减,在一定程度上对PLC的可靠性造成影响。无线通信具有功耗低、通信成本低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可突破PLC受制于电网拓扑结构的弊端,但是无线电波的穿透能力弱,特别是微功率无线技术不适于长距离传输。将电力线载波与无线两种技术相互结合,由于二者沿用相似的通信原理,因此融合多信道传输场景下的发送分集和接收分集均可以给系统传输可靠性带来提升,可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进一步发挥异构网络的技术优势,消除通信盲点,满足智能电网对高性能、高可靠通信的迫切需求,是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通信技术多采用“背靠背”或混合组网方式,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或无线通信,当源节点至目的节点之间一跳链路的信道质量不佳时,通过选择多个中继节点将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通过电力线载波信道或无线信道的多跳链路转发至目的节点。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数据传输,由于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只有一条链路,一旦因为某一跳信道质量恶化使得链路断裂,将导致通信失败,从而无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当源节点至目的节点之间一跳链路的信道质量不佳时,现有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通信技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只有一条链路,一旦因为某一跳信道质量恶化使得链路断裂,将导致通信失败,从而无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该多信道传输方法包括: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判断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所述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通过所述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所述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所述目的节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所述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包括:接收多个第二源节点通过所述无线信道发送至所述源节点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当存在所述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时,将各所述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作为所述源节点的配对节点。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当不存在所述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时,等待预设时间后,再次执行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所述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的步骤。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所述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所述目的节点,包括: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通过所述源节点至各所述配对节点的无线信道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多个配对节点;通过各所述配对节点至所述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将所述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目的节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通过所述源节点至所述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目的节点。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五实施方式中,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还包括:对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的所述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解码,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生成发送成功信息,并通过所述目的节点至所述源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将所述发送成功信息发送至所述源节点。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六实施方式中,在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之后,判断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源节点是否接收到数据发送请求,当所述源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请求时,执行判断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步骤。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装置,该多信道传输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配对节点选择模块,用于当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所述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数据转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所述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所述目的节点。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设备,该多信道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该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中,将获取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并通过该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目的节点,相比于现有的“背靠背”或混合组网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通信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在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信道质量不佳时,可通过多条电力线载波信道转发数据,充分利用了多信道传输带来的分集增益,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的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具体示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源节点至目的节点间基于配对节点的虚拟多天线发送分集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设备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应用场景示意图,以高层住宅小区构成的低压用电信息采集的本地通信场景为例进行说明,楼层内的实心方框■代表有数据发送请求的源节点,空心方框□代表配对节点,源节点和配对节点均为具有电力线载波和无线双模通信能力的智能电表,小区配电室内的空心三角Δ代表目的节点,即用电信息采集集中器,源节点与配对节点之间通过无线方式通信,配对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通过电力线载波方式通信。将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用于智能电表至集中器间的通信,符合现有主流的本地通信方式选择,智能电表之间的近距离、一跳范围内源节点与配对节点的交互采用微功率的无线通信方式,不受电网拓扑结构限制。
基于上述的应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如图2所示,该多信道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
具体地,各源节点按照预定时间不间断地获取其与目的节点之间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该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反映了各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质量,主要由信道衰减系数与脉冲噪声系数决定。通过各源节点分别向目的节点发送伪随机序列,目的节点利用该伪随机序列的自相关特性可计算得到信道衰减系数,通过目的节点测量一段时间内电力线载波信道脉冲噪声的产生频率与最大幅值可得到脉冲噪声系数。
如公式(1)所示,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γi(i=1,2,...,N)为
其中,||hi(n)||(i=1,2,...,N)表示各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信道冲击响应函数的模,反映了电力线载波信道在一段时间内的信道衰减系数,通过各源节点分别向目的节点发送伪随机序列x(n),目的节点对接收到的信号y(n)进行一次自相关运算可得到||hi(n)||(i=1,2,...,N),如公式(2)所示:
ri(i=1,2,...,N)表示脉冲噪声系数,反映了电力线载波信道在一段时间内的噪声水平,其计算方法如公式(3)所示:
其中,A为一次随机脉冲噪声的最大幅值,Twin为一次观测窗口时长,Nimp为在一次观测窗口时长中脉冲噪声出现的次数,Tm为一次随机脉冲噪声的持续时长,表示一段时间内电力线载波信道脉冲噪声的产生频率。
步骤S2:判断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步骤S3:当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
步骤S4:通过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目的节点。
通过上述步骤S1至步骤S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将获取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并通过该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目的节点,相比于现有的“背靠背”或混合组网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通信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在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信道质量不佳时,可通过多条电力线载波信道转发数据,充分利用了多信道传输带来的分集增益,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3,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具体包括:
步骤S301:接收多个第二源节点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源节点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具体地,当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表示源节点至目的节点之间的信道质量不满足数据发送的条件,此时,源节点通过无线信道向周围源节点广播配对请求,响应该配对请求的第二源节点通过无线信道将自身至目的节点之间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发送至源节点,源节点接收各响应配对请求的第二源节点发送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
步骤S302: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具体可以是先将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进行排序得到[γ12,...,γC],C表示响应源节点配对请求的第二源节点的个数,然后按照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将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是否存在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如果存在,还可进一步得到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预设阈值的各第二源节点的节点信息及个数。
当存在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时,执行步骤S303:将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作为源节点的配对节点,得到配对节点集合[γ12,...,γK]K≤C,K表示选出的配对节点的个数;
当不存在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时,执行步骤S304:等待预设时间后,返回步骤S301;该预设时间可以是如公式(4)所示:
其中,α表示时间常数,γavg表示各响应配对请求的第二源节点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平均值,C表示响应配对请求的第二源节点的个数,γi表示各响应配对请求的第二源节点对应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301至步骤S304,选择出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相比于传统的更适合于动态节点配对的基于协作区域的配对节点选择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信道状态的配对节点选择方法,满足电力通信场景下节点固定的要求。
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4,通过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目的节点,具体包括:
步骤S401: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通过源节点至各配对节点的无线信道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多个配对节点;
具体地,如图4所示,当配对节点选出后,源节点将待发送数据分别进行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编码、正交振幅调制QAM(Quadrate AmplitudeModulation)星座映射,并对复QAM信号进行分布式空时分组码DSTBC(DifierentialSpace—Time Block Codes)编码,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后实现发送分集,并发送至所有的配对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有多种DSTBC编码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待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可以是采用其中的任意一种,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S402:通过各配对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目的节点。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S401和步骤S402,对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并发送至各配对节点,由各配对节点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目的节点,实现了基于配对节点的、虚拟多天线方式的发送分集,其性能优于传统的在目的节点处基于信号合并技术的接收分集,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当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5:通过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目的节点。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还包括:步骤S6:对目的节点接收的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解码,得到待发送数据,生成发送成功信息,并通过目的节点至源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将发送成功信息发送至源节点。
具体地,如图4所示,目的节点对接收到的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分别进行OFDM解调、极大似然估计解码、QAM星座反映射、FEC前向纠错解码,最终得到源节点的原始待发送数据,并将生成的发送成功信息通过电力线载波信道返回源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解码,采用的极大似然估计解码方法也是采用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方法,在此不做介绍。
如图3所示,在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之后,判断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之前,还包括:步骤S7:判断源节点是否接收到数据发送请求,当源节点接收到数据发送请求时,执行判断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步骤。
基于上述的应用场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装置,如图5所示,该多信道传输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详细内容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S1的相关描述;判断模块2,用于判断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详细内容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S2的相关描述;配对节点选择模块3,用于当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详细内容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S3的相关描述;数据转发模块4,用于通过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目的节点,详细内容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S4的相关描述。
通过上述参数获取模块1、判断模块2、配对节点选择模块3和数据转发模块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装置将获取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并通过该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目的节点,相比于现有的“背靠背”或混合组网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通信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装置在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信道质量不佳时,可通过多条电力线载波信道转发数据,充分利用了多信道传输带来的分集增益,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设备,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61和存储器62,其中处理器61和存储器6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处理器61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61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6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5所示的参数获取模块1、判断模块2、配对节点选择模块3和数据转发模块4)。处理器6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处理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
存储器6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61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6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2中,当被所述处理器61执行时,执行如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
上述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设备的具体细节可以对应参阅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
判断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当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所述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
通过所述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所述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所述目的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所述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包括:
接收多个第二源节点通过所述无线信道发送至所述源节点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
判断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
当存在所述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时,将各所述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作为所述源节点的配对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不存在所述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第二源节点时,等待预设时间后,再次执行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所述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所述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所述目的节点,包括:
对所述待发送数据进行预编码,通过所述源节点至各所述配对节点的无线信道将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多个配对节点;
通过各所述配对节点至所述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将所述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目的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通过所述源节点至所述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目的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的所述预编码后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解码,得到所述待发送数据,生成发送成功信息,并通过所述目的节点至所述源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将所述发送成功信息发送至所述源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之后,判断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源节点是否接收到数据发送请求,当所述源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发送请求时,执行判断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的步骤。
8.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源节点至目的节点的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配对节点选择模块,用于当所述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的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根据通过无线信道反馈的第二电力线载波信道参数选择所述源节点的多个配对节点;
数据转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多个配对节点转发所述源节点的待发送数据至所述目的节点。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
10.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
CN201810980773.9A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3475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0773.9A CN109347519B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0773.9A CN109347519B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7519A true CN109347519A (zh) 2019-02-15
CN109347519B CN109347519B (zh) 2021-11-30

Family

ID=65292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0773.9A Active CN109347519B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4751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5068A (zh) * 2020-03-18 2020-07-28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双模融合的通信方法
CN112260723A (zh) * 2020-10-23 2021-01-22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融合发送装置、融合接收装置、方法、融合系统及设备
CN114285438A (zh) * 2021-12-19 2022-04-05 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230m与电力线载波终端的双模通信配置方法
CN115664466A (zh) * 2022-10-21 2023-01-31 深圳市加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载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28061A (zh) * 2023-08-18 2023-09-29 联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通讯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1445A (zh) * 2008-07-04 2010-01-06 弥亚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中继过程的侦听确认方法及其电力载波通信系统
CN101938418A (zh) * 2010-09-01 2011-01-05 深圳市业通达实业有限公司 电力线通信网络的中继方法
CN102006249A (zh) * 2010-12-08 2011-04-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协同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03138805A (zh) * 2013-02-01 2013-06-05 北京曼若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线载波的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3561399A (zh) * 2005-12-22 2014-02-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端节点辅助的邻近者发现的方法和设备
EP2715902A1 (en) * 2011-06-02 2014-04-09 Haritel Inc. Method for using power lin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4010371A (zh) * 2014-05-07 2014-08-2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ofdm多中继网络中功率分配和子载波配对联合方法
CN104659907A (zh) * 2013-11-29 2015-05-27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异构网络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072034A (zh) * 2015-08-28 2015-11-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路由方法和系统
CN105554107A (zh) * 2015-12-14 2016-05-04 中南大学 高动态车载自组网络中基于tdma协议的最优合作点选择方法
CN106160790A (zh) * 2015-03-25 2016-11-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微功率无线融合安全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6357305A (zh) * 2016-11-04 2017-01-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树形结构网络的自动组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06043A (zh) * 2016-11-04 2017-03-1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plc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控制装置及设备
CN106656263A (zh) * 2016-12-13 2017-05-10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 一种融合工频通信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路径搜索方法
CN107483080A (zh) * 2017-07-19 2017-12-15 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宽带电力载波信道的多重度量动态路由决策方法
CN107743092A (zh) * 2017-10-27 2018-02-27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选取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1399A (zh) * 2005-12-22 2014-02-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端节点辅助的邻近者发现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21445A (zh) * 2008-07-04 2010-01-06 弥亚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中继过程的侦听确认方法及其电力载波通信系统
CN101938418A (zh) * 2010-09-01 2011-01-05 深圳市业通达实业有限公司 电力线通信网络的中继方法
CN102006249A (zh) * 2010-12-08 2011-04-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协同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
EP2715902A1 (en) * 2011-06-02 2014-04-09 Haritel Inc. Method for using power lin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3138805A (zh) * 2013-02-01 2013-06-05 北京曼若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线载波的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4659907A (zh) * 2013-11-29 2015-05-27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异构网络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4010371A (zh) * 2014-05-07 2014-08-2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ofdm多中继网络中功率分配和子载波配对联合方法
CN106160790A (zh) * 2015-03-25 2016-11-23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微功率无线融合安全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5072034A (zh) * 2015-08-28 2015-11-1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路由方法和系统
CN105554107A (zh) * 2015-12-14 2016-05-04 中南大学 高动态车载自组网络中基于tdma协议的最优合作点选择方法
CN106357305A (zh) * 2016-11-04 2017-01-2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树形结构网络的自动组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06043A (zh) * 2016-11-04 2017-03-1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plc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控制装置及设备
CN106656263A (zh) * 2016-12-13 2017-05-10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 一种融合工频通信的电力线载波通信路径搜索方法
CN107483080A (zh) * 2017-07-19 2017-12-15 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宽带电力载波信道的多重度量动态路由决策方法
CN107743092A (zh) * 2017-10-27 2018-02-27 深圳友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选取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5068A (zh) * 2020-03-18 2020-07-28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双模融合的通信方法
CN112260723A (zh) * 2020-10-23 2021-01-22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融合发送装置、融合接收装置、方法、融合系统及设备
CN114285438A (zh) * 2021-12-19 2022-04-05 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230m与电力线载波终端的双模通信配置方法
CN114285438B (zh) * 2021-12-19 2023-08-22 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230m与电力线载波终端的双模通信配置方法
CN115664466A (zh) * 2022-10-21 2023-01-31 深圳市加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载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64466B (zh) * 2022-10-21 2023-08-18 深圳市加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力载波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28061A (zh) * 2023-08-18 2023-09-29 联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通讯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6828061B (zh) * 2023-08-18 2024-04-02 联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通讯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47519B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7519A (zh)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469890B (zh) 电力线载波和无线的混合网络的自组网方法和系统
US10237769B2 (en) Joint user clustering and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CN109275171A (zh) 无线自组网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536452A (zh) 一种指示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5580306A (zh) 用于广播信道的覆盖增强的资源映射的系统和方法
Fadlullah et al. Multi-hop wireless transmission in multi-band WLAN systems: Proposal and future perspective
CN106664115B (zh) 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方法及系统
CN108377558A (zh) 基于波束的多连接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19192335A1 (zh) Plc系统的中继传输配置方法、中继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282215B (zh) 一种波束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3167587B (zh) 一种中继协同移动通信系统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CN105553520A (zh) 短波接入网基于硬值判决的分集接收方法及系统
CN104320364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中继方法和装置
CN103378875B (zh) 一种ofdm的协作分集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533567B (zh) 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
CN10345770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994564A (zh) 存在反馈延迟的放大转发中继选择的优化方法
CN104053244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
CN10623363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333868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中继装置
Tsuzuki et al. Dual mode transmission PLC system with an EMC considered algorithm
CN106102171A (zh) 一种基于用户速率比例公平的无线中继系统资源分配方法
Tran-Dang et al. Efficient relay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cooperative routing in 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s
WO2020176355A1 (en) Mode selection for mesh network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