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3567B - 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 - Google Patents

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3567B
CN103533567B CN201210375079.7A CN201210375079A CN103533567B CN 103533567 B CN103533567 B CN 103533567B CN 201210375079 A CN201210375079 A CN 201210375079A CN 103533567 B CN103533567 B CN 103533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host node
next stage
data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50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3567A (zh
Inventor
崔涛
刘柱
刘振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Link Reach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Link Reach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Link Reach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Link Reach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750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33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33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3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用于确定备用节点。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若节点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获取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身份标识码ID集;根据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节点是否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若是,则判断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若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条件,则确定节点为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主节点传输数据,备用节点向主节点传输数据,以避免数据逆向传输失败。

Description

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环境下的信息采集领域,尤其涉及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
背景技术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环境下的网络体系是利用通信设备来交换各个节点的数据,而在无线信道中,电磁波是以接近自由空间的传播方式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进行传播,这样对于一个特定射频的无线通信系统而言,其载波频率的选定必须审慎,这是因为载波频率决定了无线信号传输的特性,如无线信号的绕射、穿透能力和信道传输容量,另外,影响无线信号传输的路径损耗、延时散布、噪声和干扰环境因素都会随着频率、地点、季节、昼夜而不断变化,结果将导致无线通信网络的数据可靠性传输受到极大地影响,而双向非对称数据的传输就主要出现在基于无线通信环境下的网络体系中,其中,非对称的概念源于无线通信传输距离覆盖相异性而引出,即正向传输距离覆盖区域并不等同于逆向传输距离覆盖区域。
由于在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中,正向传输距离覆盖区域并不等同于逆向传输距离覆盖区域,因此,在数据双向传输过程中,将出现数据逆向传输失败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用于确定备用节点,并在主节点不能向其上一级主节点传输数据响应消息时,利用该主节点的备用节点向其上一级主节点传输数据响应消息,以避免逆向数据传输失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网管中心根据路径表确定信息采集消息下行传输的主干路径,并将所述信息采集消息发送给所述主干路径中与所述网管中心相邻的主节点,使得所述信息采集消息在所述主干路径上传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主干路径上的主节点相邻的节点将按下述方式确定主节点的备用节点,包括:
若节点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获取所述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身份标识码ID集;
根据所述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所述节点是否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
若是,则判断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
若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条件,则确定所述节点为所述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若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所述主节点传输数据,所述备用节点向所述主节点传输数据。
优选的,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所述节点是否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相邻包括:
查找所述主节点的ID集,确定所述主节点的ID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
判断所述主节点的ID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是否保存在所述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
优选的,其中,所述判断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的条件包括:
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获取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的节点集合;
判断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是否是所述节点集合中的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中的最大值。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中还包括:
若所述备用节点感知到与其对应的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接收到上行的数据响应消息,则获取所述数据响应消息;
若在预置时间段内,所述备用节点感知到主节点未接收到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发送的数据响应消息,则所述备用节点将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
其中,所述备用节点将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包括:
所述备用节点根据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判断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是否需要上传;
若是,则将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响应消息中,将已保存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的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
若否,则将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节点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若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获取所述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身份标识码ID集;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所述ID集后,根据所述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所述节点是否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确定所述节点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时,判断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
确定单元,用于在若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确定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条件,则确定所述节点为所述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若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所述主节点传输数据,所述备用节点向所述主节点传输数据。
优选的,其中,第一判断单元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查找所述主节点的ID集,确定所述主节点的ID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
节点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查找单元之后,判断所述主节点的ID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是否保存在所述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
优选的,其中,第二判断单元包括:
集合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获取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的节点集合;
强度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集合获取单元获取所述节点集合之后,判断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是否是所述节点集合中的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中的最大值。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节点还包括:
响应获取单元,用于感知到与其对应的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接收到上行的数据响应消息,则获取所述数据响应消息;
发送单元,用于若在预置时间段内,感知到主节点未接收到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发送的数据响应消息,则将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
优选的,其中,发送单元包括:
信息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判断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是否需要上传;
处理发送单元,若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需要上传,则将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响应消息中,将已保存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的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若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不需要上传,则将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在主干路径的节点传输信息采集消息时,若主干路径上的主节点的相邻节点感知到该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将获取该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身份标识码(ID,IDentity)集,并根据该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节点是否同时与主节点及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若是,则继续判断该节点与该主节点之间的长信号长度是否满足预置的条件,若满足预置的条件,则确定该节点为该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该主节点传输数据时,备用节点可向该主节点传输数据,以避免数据逆向传输失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网络拓扑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的结构的一个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的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用于确定主节点的备用节点,并在主节点不能向其上一级主节点传输数据响应消息时,利用该主节点的备用节点向其上一级主节点传输数据响应消息,以避免逆向数据传输失败。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由于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环境下的网络系统都采用了分布式结构布局,而工作于无线通信方式下的网络节点在非发射状态下均处于侦听状态,因此,在这种分布式网络的节点布局中,实现网管中心与指定节点的数据传输时,必须临时创建一条数据传输通路,一旦数据传输过程结束该传输通路自动关闭或者消失,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图1中,数字代表节点的ID,虚线两端节点表示它们具备无线通信传输距离的有效覆盖,这些虚线以无连接链路结构的方式出现,即只有在传输数据信息的过程中经无线通信传播机制被感知而临时建立,数据传输结束后立即自动终止连接。
在图1中,若网管中心需要获取到节点536的数据,网管中心可根据已保存的路径表确定信息采集消息的下行传输的主干路径,例如,可以是网管中心-节点538-节点60-节点246-节点3-节点53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将主干路径上的节点称为主节点,网管中心可将信息采集消息发送给该主干路径中与网管中心相邻的主节点,即节点538,使得该信息采集消息可在该主干路径上传输,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采集消息在主干路径上传输的过程中,与该主干路径上的主节点相邻的节点将按照以下的方式确定主节点的备用节点,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包括:
201、若节点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获取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节点在非发射状态下均处于侦听状态,节点若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时,将获取该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其中,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了需要采集信息的节点的ID,及主干路径上所有主节点的ID集。例如:以图1为例,若节点6感知到与其相邻的主节点538收到下行的信息采集消息,则节点6将获取到主节点538收到的下行的信息采集消息。
202、根据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节点是否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将根据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节点是否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例如:节点6获取到主干路径的主节点ID集,包括:节点538-节点60-节点246-节点3-节点536,则节点6判断节点6是否同时与节点538及节点60相邻。
203、若节点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则判断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节点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则判断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该预置的条件可以为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大于其他均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相邻的节点的长信号强度。
204、若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条件,则确定节点为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主节点传输数据,备用节点向主节点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的条件,则确定节点为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若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该主节点传输数据,备用节点向该主节点传输数据,例如:若节点6与主节点538及主节点60均相邻,且节点6与主节点538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的条件,则确定节点6为主节点538及主节点60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备用节点,当主节点60不能向主节点538传输数据时,则节点6向主节点538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创建主干路径中的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该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不能向其对应的主节点传输数据时,备用节点将向其对应的主节点传输数据,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数据上行传输时的数据传输失败。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包括:
301、若节点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获取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方式下的节点在非发射状态下均处于侦听状态,节点若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时,将获取该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其中,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了需要采集信息的节点的ID,及主干路径上所有主节点的ID集。例如:以图1为例,若节点6感知到与其相邻的主节点538收到下行的信息采集消息,则节点6将获取到主节点538收到的下行的信息采集消息。
302、查找主节点的ID集,确定主节点的ID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在获取到信息采集消息中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ID集之后,将查找该主节点的ID集,确定主节点的ID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
303、判断主节点的ID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是否保存在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若是,则执行步骤304,若否,则执行步骤307;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将判断获取到的主节点的ID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是否保存在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节点中都保存一个相邻节点表,该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保存了与该节点相邻的节点的ID、该节点与其相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
304、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获取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的节点集合,继续执行步骤30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节点确定主节点的ID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保存在其相邻节点表中,则说明该节点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均相邻,且节点将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获取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的节点集合,例如:在主干路径为节点538-节点60-节点246-节点3-节点536上,节点6在确定与主节点538及主节点60均相邻之后,将分别获取主节点538及主节点60的相邻节点表,确定与主节点538及主节点60均相邻的节点包括节点6及节点100。
305、判断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是否是节点集合中的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中的最大值,若是,则执行步骤306,若否则执行步骤307;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在获取到其他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均相邻的节点集合之后,将判断主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是否是节点集合中的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中的最大值,例如:节点6将判断节点6与主节点538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节点100与主节点538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其中,节点6可从主节点538的相邻节点表中获取节点6与节点538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及节点100与节点538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
306、确定节点为主节点的备用节点,继续执行步骤30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节点与主及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是节点集合中的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中的最大值,则确定该节点为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例如,若节点集合中包含节点6和节点100,且确定节点6与主节点538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大于节点100与场强信号的强度,则确定节点6为主节点538的备用节点。
307、结束备用节点的确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主节点的ID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未保存在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则说明该节点未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该节点将结束备用节点的确定,认为自身并非主节点的备用节点;
或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节点确定自身同时与主节点及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但是该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并不是节点集合中的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中的最大值,则将结束备用节点的确定,认为自身并非主节点的备用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干路径上的主节点的相邻节点都将按照上述的步骤301至306判断自身是否为其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例如:主干路径为节点538-节点60-节点246-节点3-节点536时,节点538的备用节点为节点6,节点60的备用节点为节点51,节点246的备用节点为70,节点3的备用节点为节点55,此外,网管中心的相邻节点也可按照上述的方法确定网管中心的备用节点为节点9。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在确定自身为备用节点之后,将实时的感知其对应的主节点及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若感知到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接收到上行的数据响应消息之后未在预置的时间段内向其主节点发送数据响应消息,则该备用节点将向其对应的主节点发送数据响应消息,下面的步骤将具体的描述该过程。
308、若备用节点感知到与其对应的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接收到上行的数据响应消息,则获取数据响应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管中心在向主干路径发送信息采集消息之后,信息采集消息将按照该主干路径进行传输,以通知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的主节点准备好数据,且网管中心在发送信息采集消息后,经过预置的一段时间,网管中心将再向主干路径发送数据上传消息,以通知已准备数据的主节点上传数据,其中,数据上传消息将从网管中心发出,接收到该数据上传消息的主节点在确定自身并不是主干路径的终止节点时,将向下一级主节点转发该数据上传信息,直至某个主节点确定自身为主干路径的终止节点时,该终止节点将生成数据响应消息,并上传该数据响应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在确定自身为其对应的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之后,该备用节点将继续感知该主节点及与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若备用节点感知到与其对应的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接收到上行的数据响应消息,则将获取该数据响应消息。
309、若在预置时间段内,备用节点感知到主节点未接收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发送的数据响应消息,则备用节点将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在预置时间段内,备用节点感知到主节点未接收到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发送的数据响应消息,则备用节点将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主节点,以实现数据响应消息的传输。具体的,其中备用节点将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主节点包括:备用节点根据数据响应消息判断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是否需要上传;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需要上传,则备用节点将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保存至数据响应消息中,将已保存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的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主节点;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不需要上传,则备用节点将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主节点的上一级主节点。例如:若节点538的备用节点6感知到节点538的下一级节点60接收到数据响应消息,且在预置的时间段内,节点60未向节点538发送数据响应消息,则备用节点6将判断节点60是否需要上传数据,若节点60需要上传数据,则备用节点6将获取到节点60采集得到的数据并保存在数据响应消息中发送给节点538,若节点60不需要上传数据,则备用节点将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节点538,以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主干路径上的主节点创建与其对应的备用节点,使得在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上传送数据时,可通过备用数据完成数据的传输,避免了数据上传的中断,能够有效的完成数据的上行传输。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的结构图,包括:
获取单元401,用于若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获取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身份标识码ID集;
第一判断单元402,用于在获取单元401获取到ID集后,根据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节点是否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
第二判断单元403,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402定节点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时,判断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
确定单元404,用于在若第二判断单元403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条件,则确定节点为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主节点传输数据,备用节点向主节点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节点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则节点中的获取单元401获取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接着,第一判断单元402根据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节点是否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若在第一判断单元402确定节点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时,第二判断单元403判断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若第二判断单元403确定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条件,则确定单元404确定节点为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主节点传输数据,备用节点向主节点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创建主干路径中的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该主节点的上一级节点不能向其对应的主节点传输数据时,备用节点将向其对应的主节点传输数据,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数据上行传输时的数据传输失败。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节点,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的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获取单元401,第一判断单元402,第二判断单元403,确定单元404。
其中,获取单元401,用于若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获取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身份标识码ID集;
第一判断单元402,用于在获取单元401获取到ID集后,根据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节点是否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
第二判断单元403,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402定节点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时,判断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
确定单元404,用于在若第二判断单元403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条件,则确定节点为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主节点传输数据,备用节点向主节点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单元402包括:
查找单元501,用于查找主节点的ID集,确定主节点的ID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
节点判断单元502,用于在查找单元501之后,判断主节点的ID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是否保存在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判断单元403包括:
集合获取单元503,用于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获取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的节点集合;
强度判断单元504,用于在集合获取单元503获取节点集合之后,判断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是否是节点集合中的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中的最大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还包括:
响应获取单元505,用于感知到与其对应的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接收到上行的数据响应消息,则获取数据响应消息;
发送单元506,用于若在预置时间段内,感知到主节点未接收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发送的数据响应消息,则将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主节点。
其中,发送单元506包括:
信息判断单元5061,用于根据数据响应消息判断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是否需要上传;
处理发送单元5062,若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需要上传,则将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保存至数据响应消息中,将已保存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的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主节点;若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不需要上传,则将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主节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节点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则节点中的获取单元401获取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接着,第一判断单元402中的查找单元501查找主节点的ID集,确定主节点的ID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并由节点判断单元502,用于在查找单元501之后,判断主节点的ID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是否保存在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若在第一判断单元402中的节点判断单元502确定节点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时,第二判断单元403中的集合获取单元503将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获取同时与主节点及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的节点集合;并由强度判断单元504,判断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是否是节点集合中的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中的最大值,若第二判断单元403中的强度判断单元确定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条件,则确定单元404确定节点为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主节点传输数据,备用节点向主节点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节点的确定单元404确定节点为主节点的备用节点,则该节点感知到与其对应的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接收到上行的数据响应消息时,响应获取单元505将获取数据响应消息,且若在预置时间段内,节点感知到主节点未接收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发送的数据响应消息,则发送单元506将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主节点,具体的,发送单元506中的信息判断单元5061根据数据响应消息判断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是否需要上传;若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需要上传,则处理发送单元5062将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保存至数据响应消息中,将已保存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的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主节点;若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不需要上传,则处理发送单元5062将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主节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主干路径上的主节点创建与其对应的备用节点,使得在该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上传送数据时,可通过备用数据完成数据的传输,避免了数据上传的中断,能够有效的完成数据的上行传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网管中心根据路径表确定信息采集消息下行传输的主干路径,并将所述信息采集消息发送给所述主干路径中与所述网管中心相邻的主节点,使得所述信息采集消息在所述主干路径上传输,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主干路径上的主节点相邻的节点将按下述方式确定主节点的备用节点,包括:
若节点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获取所述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身份标识码ID集;
根据所述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所述节点是否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
若是,则判断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
若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条件,则确定所述节点为所述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若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所述主节点传输数据,所述备用节点向所述主节点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所述节点是否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相邻包括:
查找所述主节点的ID集,确定所述主节点的ID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
判断所述主节点的ID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是否保存在所述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的条件包括:
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获取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的节点集合;
判断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是否是所述节点集合中的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中的最大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备用节点感知到与其对应的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接收到上行的数据响应消息,则获取所述数据响应消息;
若在预置时间段内,所述备用节点感知到主节点未接收到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发送的数据响应消息,则所述备用节点将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则所述备用节点将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包括:
所述备用节点根据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判断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是否需要上传;
若是,则将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响应消息中,将已保存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的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
若否,则将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
6.一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若感知到主干路径上与其相邻的主节点接收到信息采集消息,获取所述信息采集消息中包含的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身份标识码ID集;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到所述ID集后,根据所述主干路径的主节点的ID集,判断所述节点是否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确定所述节点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时,判断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是否满足预置条件;
确定单元,用于在若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确定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信号强度满足预置条件,则确定所述节点为所述主节点的备用节点,使得在上行传输数据时,若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不能向所述主节点传输数据,所述备用节点向所述主节点传输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判断单元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查找所述主节点的ID集,确定所述主节点的ID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
节点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查找单元之后,判断所述主节点的ID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ID是否保存在所述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包括:
集合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的相邻节点表中获取同时与所述主节点及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相邻的节点集合;
强度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集合获取单元获取所述节点集合之后,判断所述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是否是所述节点集合中的节点与所述主节点之间的场强信号的强度中的最大值。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还包括:
响应获取单元,用于感知到与其对应的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接收到上行的数据响应消息,则获取所述数据响应消息;
发送单元,用于若在预置时间段内,感知到主节点未接收到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发送的数据响应消息,则将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包括:
信息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判断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是否需要上传;
处理发送单元,若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需要上传,则将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保存至所述数据响应消息中,将已保存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主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的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若所述主节点的下一级节点采集得到的数据不需要上传,则将所述数据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主节点。
CN201210375079.7A 2012-09-29 2012-09-29 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 Active CN103533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5079.7A CN103533567B (zh) 2012-09-29 2012-09-29 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75079.7A CN103533567B (zh) 2012-09-29 2012-09-29 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3567A CN103533567A (zh) 2014-01-22
CN103533567B true CN103533567B (zh) 2016-08-03

Family

ID=49935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5079.7A Active CN103533567B (zh) 2012-09-29 2012-09-29 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335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4900B (zh) * 2014-12-15 2018-05-08 南昌市科陆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抄表方法及远程抄表系统
CN108521346B (zh) * 2018-04-07 2020-06-02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终端数据的电信承载网异常节点定位方法
CN110109776A (zh) * 2019-05-21 2019-08-09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64646B (zh) * 2019-12-03 2022-01-11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宽带现场总线的环网冗余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2374A (zh) * 2002-12-31 2004-07-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机群中节点负载信息传递及节点存活检测的方法
CN101686167A (zh) * 2008-09-22 2010-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环网故障恢复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05623B2 (en) * 2002-05-31 2013-12-1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etermining and configuring a communication path in a network
EP1833197B1 (en) * 2004-12-21 2011-09-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of wireless nod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2374A (zh) * 2002-12-31 2004-07-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机群中节点负载信息传递及节点存活检测的方法
CN101686167A (zh) * 2008-09-22 2010-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环网故障恢复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3567A (zh)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222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relay resource
CN106851589A (zh)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377559A (zh) 基于波束的多连接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6664115B (zh) 一种数据传输设备、方法及系统
KR101907326B1 (ko) 원격 무선 유닛(rru)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3533567B (zh) 备用节点的确定方法及节点
CN107534914B (zh) 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KR20190082806A (ko) 기준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통신 기기
CN104735744B (zh) 一种基于终端直通通信的多跳中继路由的设计方法
EP3952425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150445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发送与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9347519A (zh) 一种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的多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77558A (zh) 基于波束的多连接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RU2014133425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данных,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данных
CN104254081A (zh) 一种集中式组网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220330039A1 (en) Method performed by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378766A (zh) 一种基站自组网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62956A (zh) 基带处理系统、基带信号处理方法和基站
CN103297112A (zh) 一种利用分布式天线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05133A (zh) 分布式基站及分布式基站中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64751B (zh) 一种信道传输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04168595A (zh)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39989A (zh) 5g回传装置及其通信方法、网络拓扑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1466169B (zh) 在直放站系统中查找传输路径的方法及其中继设备
CN101257719B (zh) 传输通道描述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55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Taoyuan street, the former industrial zone, the second floor, building seventeen, building six, No.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FRIENDCO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Taoyuan street, the former industrial zone, the second floor, building seventeen, building six, No.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FRIENDCO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HENZHEN FRIENDCO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O: SHENZHEN YOUXUNDA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rd Floor, Building 6, Guangqian Industrial Zone, Longzhu 3rd Road, Longzhu 3rd Road, Longguang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FRIENDCO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5 6th floor, building 17, Guangqian Industrial Zone,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FRIENDCO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