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39772B - 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39772B
CN109339772B CN201811049429.4A CN201811049429A CN109339772B CN 109339772 B CN109339772 B CN 109339772B CN 201811049429 A CN201811049429 A CN 201811049429A CN 109339772 B CN109339772 B CN 1093397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sub
well region
product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94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39772A (zh
Inventor
赵力彬
崔陶峰
聂海峰
王鹏程
何元元
楚月明
桑利军
李强
王鹏
袁逸军
谭蓓
韩丹丹
赵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494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39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39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39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39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39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提供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包括:获取井区的水层参数和孔渗参数,并获取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根据水层参数、孔渗参数以及最远距离,确定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一干扰信号在第一子井区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在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之间开展干扰试井;当在临界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第一干扰信号时,确定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由此在超出临界时长之后,工作人员停止了观察,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藏开采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井区内气藏是否连通对于判定气藏关系、类型,制定科学的、具体的开采方案非常关键。其中井区内气藏,是在具有统一压力系统和气水界面的单一圈闭中的天然气聚集体。
在现有动态判定技术中,判断井区内气藏是否连通的方法都是通过进行干扰试井的方法确认井区内不同子井区间是否连通。即选择包括一口激动井和一口(或若干口)与激动井相邻的观测井组成测试井组,通过改变激动井的工作制度,使地层中压力发生变化,然后利用高精度和高灵敏度压力计记录观察井中的压力变化,根据记录的压力变化资料确定地层的连通情况,并求出井间地层的流动系数、导压系数和储能系数等地层参数,进而判断井区内不同子井区间是否连通。
但是,现有的干扰试井测试判定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的经验判断干扰试井是否结束,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准确判定连通关系及气藏类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所述井区至少包括: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井区的水层参数和孔渗参数,并获取所述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所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
根据所述水层参数、所述孔渗参数以及所述最远距离,确定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一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到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
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开展干扰试井,并判断在所述临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干扰信号;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所述井区孔渗参数,包括:
将所述第一子井区内的生产井进行划分,确定至少一组的第一测试井组,其中,每一组所述第一测试井组中包括作为观察井的第二生产井和作为激动井的第三生产井;
对每一组中的所述第一测试井组开展干扰试井,获得所述第一测试井组中的所述第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的第一井间距离以及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二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传播的组内时长;
获取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层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井间距离、所述气层参数以及所述组内时长,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气层参数包括:气层粘度值和气层压缩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021
其中,K为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所述孔渗参数,L为所述第一测试井组中的第所述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的所述第一井间距离,μg为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所述气层粘度值,Cg为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所述气层压缩系数,T为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传播的所述组内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包括:
分别获得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地质特征参数;
比较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地质特征参数,以确定修正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和所述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的区域确定为接触区域,并获取所述接触区域的传输介质判定参数Fc
获取所述井区的气层介质判定参数Fg和水层介质判定参数Fw
根据所述Fc、所述Fg以及所述Fw,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是否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获取所述接触区域的传输介质判定参数Fc,包括:
从所述接触区域中选取一个接触点,并从所述第一子井区中选取第四生产井以及从所述第二子井区中选取第五生产井,其中,所述第四生产井和所述第五生产井组成第二测试井组;
获得所述接触点、所述第四生产井以及所述第五生产井两两之间的第二井间距离;
在所述第二测试井组内开展干扰试井,并获取第三干扰信号在所述第四生产井以及所述第五生产井之间传播的实际时长;
根据所述第二井间距离、所述实际时长以及所述井区的孔渗参数确定所述接触区域的传输介质判定参数F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Fc、所述Fg以及所述Fw,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是否连通,包括:
对Fc、Fw、Fg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031
进行比较;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032
则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033
则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井区的气层介质判定参数Fg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Fg=μg×Cg
其中,Fg为气层介质特征判定参数,μg为井区的气层粘度值,Cg为井区的气层压缩系数;
所述水层介质判定参数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Fw=μw×Cw
其中,Fw为水层介质特征判定参数,μw为井区的水层粘度值,Cw为井区的水层压缩系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井区的水层参数和孔渗参数,并获取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其中,所述井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水层参数、所述孔渗参数以及所述最远距离,确定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一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到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
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开展干扰试井,并判断在所述临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干扰信号;
判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在所述临界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干扰信号时,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井间试井仪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井区的水层参数和孔渗参数,并获取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根据水层参数、孔渗参数以及最远距离,确定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一干扰信号在第一子井区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在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之间开展干扰试井;当在临界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第一干扰信号时,确定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可见,根据水层参数、孔渗参数以及最远距离确定临界时长,进一步在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之间开展干扰试井,当在临界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第一干扰信号时,则确定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由此在超出临界时长之后,工作人员便停止了观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一子井区孔渗参数的方法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一子井区孔渗参数的方法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井间试井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首先,对干扰试井的原理进行说明:
在干扰试井中,从井区的所有生产井中,确定一个生产井作为激动井,再确定一个生产井作为观察井,然后通过改变激动井的工作制度,使地层中压力发生变化,当观察井接收到“干扰”压力变化,则判断观察井和激动井之间连通;当观察井接收不到“干扰”压力变化,则判断观察井和激动井之间不连通。
其中,对作为观察井的生产井的要求是:所在储层的地质特征在整个井区中需要有代表性,比如储层裂缝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特征:发育良好和产量高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中,井区至少可以包括: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
具体地,井区可以包括:多个子井区。那么,当井区包括的子井区数量大于2时,分别进行两两判定即可确定井区气藏的连通关系。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下述的实施例中均以井区包括:2个子井区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井区的水层参数和孔渗参数,并获取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
其中,井区的水层参数可以包括:水层压缩系数和水层粘度值。
这里,水层参数可以为第一子井区的水层参数,也可以为第二子井区的水层参数,还可以为第一子井区的水层参数和第二子井区的水层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例如:水层参数中的水层压缩系数为第一子井区的水层压缩系数与第二子井区的水层压缩系数的算术平均值,水层参数中的水层粘度值为第一子井区的水层粘度值与第二子井区的水层粘度值的算术平均值。
在实际应用中,从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中可知,最远距离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条件一,第一生产井为观察井;条件二,从第二子井区所选取的生产井与第一生产井之间的距离最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井区的孔渗参数为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和/或者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即井区的孔渗参数可以是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也可以是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还可以是第一子井区孔渗参数与第二子井区孔渗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下面步骤中以将井区的孔渗参数为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对获取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的方法做详细说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方法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一子井区孔渗参数的方法一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1、将第一子井区内的生产井进行划分,确定至少一组第一测试井组,其中,每一组第一测试井组中包括作为观察井的第二生产井和作为激动井的第三生产井。
当然,所选取的作为观察井的第二生产井在符合激动井的条件下也可以同时成为作为激动井的第三生产井,同理,当某一生产井既不满足观察井的要求,也不满足激动井的要求,则不选入第一测试井组。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所确定的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的精确度更高,在第一子井区内,所选取的作为观察井的第二生产井的数量至少占生产井数量的一半,所选取的作为激动井的第三生产井的数量至少占生产井数量的一半。
可以理解的是,多组第一测试井组可以提升所确定的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的精确度。具体地,当所确定的第一测试井组的数量为多组时,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为多组第一测试井组所确定的孔渗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从而使得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更为精确。举例来讲:第一测试井组的数量为3组,第一组第一测试井组所确定的孔渗参数为k1,第二组第一测试井组所确定的孔渗参数为k2,第三组第一测试井组所确定的孔渗参数为k3,从而,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可以根据公式(1)获得: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081
当然,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也可以通过对k1、k2以及k3的加权平均获得。
步骤1012、对每一组第一测试井组开展干扰试井,获得第一测试井组中的第二生产井和第三生产井之间的第一井间距离以及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二干扰信号在第二生产井和第三生产井之间传播的组内时长。
这里,对于第二干扰信号在第二生产井和第三生产井之间传播的组内时长可以通过计时器进行获取,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具有计时功能的设备获取,只要能够获得组内时长即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013、获取第一子井区的气层参数;
具体地,气层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气层粘度值和气层压缩系数。
步骤1014、根据第一井间距离、气层参数以及组内时长,确定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
这里,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可以根据公式(2)确定: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082
其中,K1为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L1为第一测试井组中的第二生产井和第三生产井之间的第一井间距离,μg为第一子井区的气层粘度值,Cg为第一子井区的气层压缩系数,Tgr为第二干扰信号在第二生产井和第三生产井之间传播的组内时长。
方法二,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第一子井区孔渗参数的方法二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5、分别获得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的地质特征参数。
上述中地质特征参数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基质储层孔隙度、基质储层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断层裂缝的平面发育特征、断层裂缝应力有效性以及隔夹层发育特征;
步骤1016、比较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的地质特征参数,确定修正参数。
步骤1017、根据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和修正参数,确定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
举例来讲:在获得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的地质特征参数后,通过对比得知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的地质特征参数相差甚微,则修正参数可以选为1,从而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和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相同,此时,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选用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即可。
至此,获取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的两种方法全部说明结束。
可以理解的是,在通过方法一获取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后,对于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其一,与获取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的方法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其二,根据第一子井区与第二子井区的地质特征参数的比较并确认修正参数,然后,对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通过修正参数的修正即可获取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
步骤102、根据水层参数、孔渗参数以及最远距离,确定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一干扰信号在第一子井区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
这里,第一干扰信号在第一子井区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可以通过公式(3)确定: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091
其中,Tc为第一干扰信号在第一子井区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Lmax为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μw为井区的水层粘度值,Cw为井区的水层压缩系数,K为井区的孔渗系数。
步骤103、在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之间开展干扰试井。
步骤104、当在临界时长内没有接收到第一干扰信号时,确定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水层参数、孔渗参数以及最远距离确定临界时长,进一步在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之间开展干扰试井,当在临界时长内没有接收到第一干扰信号时,则确定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即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分别为独立的气藏。由此,通过临界时长的参考,在超出临界时长之后,工作人员便停止了观察,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以上井区气藏连通关系的判定方法实施例,为了进一步判定在临界时长内接收到干扰信号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继确定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之后,参见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将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之间的区域确定为接触区域,获取接触区域的传输介质判定参数Fc
上述获取接触区域的传输介质判定参数,可以包括如下步骤:首先,从接触区域中选取一个接触点,并从第一子井区中选取第四生产井以及从第二子井区中选取第五生产井,其中,第四生产井和第五生产井组成第二测试井组;其次,获得接触点、第四生产井以及第五生产井两两之间的第二井间距离;再次,在第二测试井组内开展干扰试井,并获取第三干扰信号在第四生产井以及第五生产井之间传播的实际时长;最后,根据第二井间距离、实际时长以及井区的孔渗参数确定接触区域的传输介质判定参数。
进一步地,实际时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4)-(6)获取: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101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102
Ta=T45-(T4c+Tc5) (6)
其中,T4c为第四生产井到接触点的干扰信号传播的时长,L4c为第四生产井到接触点的距离,Tc5为接触点到第五生产井的干扰信号传播的时长,Lc5为接触点到第五生产井的距离,T45为第二测试井组中的第四生产井和第五生产井的第二干扰信号传播的时长,Ta为实际时长。
更进一步地,接触区域的传输介质判定参数可以通过公式(7)确定: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111
其中,Fc为接触区域的传输介质判定参数,K为井区的孔渗参数,Ta为实际时长,L45为第四生产井到第五生产井的距离。
步骤202、获取井区的气层介质判定参数Fg和水层介质判定参数Fw
这里,井区的气层介质判定参数可以根据公式(8)确定:
Fg=μg×Cg (8)
其中,Fg为气层介质特征判定参数,μg为井区的气层粘度值,Cg为井区的气层压缩系数;
水层介质判定参数可以根据公式(9)确定:
Fw=μw×Cw (9)
其中,Fw为水层介质特征判定参数,μw为井区的水层粘度值,Cw为井区的水层压缩系数。
步骤203、根据Fc、Fg以及Fw,确定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第二子井区的气藏是否连通。
这里,对Fc、Fw、Fg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112
进行比较;当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113
则确定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当
Figure BDA0001794131660000114
则确定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第二子井区的气藏连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作为对上述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判定装置,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
图5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所述井区的水层参数和孔渗参数,并获取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其中,所述井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
确定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水层参数、所述孔渗参数以及所述最远距离,确定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一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到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
测试模块303,用于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开展干扰试井,并判断在所述临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干扰信号;
判定模块304,用于当所述在所述临界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干扰信号时,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判定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井间试井仪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井间试井仪器,包括:存储器40和处理器50;其中,存储器4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50用于在调用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间试井仪器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区至少包括:第一子井区和第二子井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井区的水层参数和孔渗参数,并获取所述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所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
根据所述水层参数、所述孔渗参数以及所述最远距离,确定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一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到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所述临界时长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FDA0003200865350000011
其中,TC为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到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Lmax为所述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所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μw为所述井区的水层粘度值,Cw为所述井区的水层压缩系数,K为所述井区的孔渗系数;
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开展干扰试井,并判断在所述临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干扰信号;
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
所述获取所述井区孔渗参数,包括:
将所述第一子井区内或第二子井区内的生产井进行划分,确定至少一组的第一测试井组,其中,每一组所述第一测试井组中包括作为观察井的第二生产井和作为激动井的第三生产井;
对每一组中的所述第一测试井组开展干扰试井,获得所述第一测试井组中的所述第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的第一井间距离以及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二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传播的组内时长;
获取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气层参数;所述气层参数包括:气层粘度值和气层压缩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井间距离、所述气层参数以及所述组内时长,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
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FDA0003200865350000021
其中,K1为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所述孔渗参数,L1为所述第一测试井组中的所述第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的所述第一井间距离,μg为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所述气层粘度值,Cg为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所述气层压缩系数,Tgr为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传播的所述组内时长;所述第二生产井为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中能够作为观察井的任意一个生产井;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中能够作为观察井的生产井的数量至少占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生产井的数量的一半;所述第三生产井为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中能够作为激动井的任意一个生产井;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中能够作为激动井的生产井的数量至少占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生产井的数量的一半;
所述井区孔渗参数为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或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或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的算数平均值。
或者,基于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地质特征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之后,根据与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相同的方法确定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或者基于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孔渗参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包括:
分别获得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地质特征参数;
比较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地质特征参数,以确定修正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和所述修正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的区域确定为接触区域,并获取所述接触区域的传输介质判定参数Fc
获取所述井区的气层介质判定参数Fg和水层介质判定参数Fw
所述井区的气层介质判定参数Fg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Fg=μg×Cg
其中,Fg为气层介质特征判定参数,μg为井区的气层粘度值,Cg为井区的气层压缩系数;
所述水层介质判定参数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Fw=μw×Cw
其中,Fw为水层介质特征判定参数,μw为井区的水层粘度值,Cw为井区的水层压缩系数;
根据所述Fc、所述Fg以及所述Fw,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是否连通。
所述获取所述接触区域的传输介质判定参数Fc,包括:
从所述接触区域中选取一个接触点,并从所述第一子井区中选取第四生产井以及从所述第二子井区中选取第五生产井,其中,所述第四生产井和所述第五生产井组成第二测试井组;
获得所述接触点、所述第四生产井以及所述第五生产井两两之间的第二井间距离;
在所述第二测试井组内开展干扰试井,并获取第三干扰信号在所述第四生产井以及所述第五生产井之间传播的实际时长;所述实际时长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Figure FDA0003200865350000031
Figure FDA0003200865350000032
Ta=T45-(T4c+Tc5);
其中,T4c为所述第四生产井到所述接触点的干扰信号传播的时长,L4c为所述第四生产井到所述接触点的距离,Tc5为所述接触点到所述第五生产井的干扰信号传播的时长,Lc5为所述接触点到所述第五生产井的距离,T45为所述第二测试井组中的第四生产井和第五生产井的第二干扰信号传播的时长,Ta为实际时长;
根据所述第二井间距离、所述实际时长以及所述井区的孔渗参数确定所述接触区域的传输介质判定参数F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Fc、所述Fg以及所述Fw,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是否连通,包括:
对Fc、Fw、Fg
Figure FDA0003200865350000041
进行比较;
Figure FDA0003200865350000042
则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
Figure FDA0003200865350000043
则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连通。
5.一种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井区的水层参数和孔渗参数,并获取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其中,所述井区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水层参数、所述孔渗参数以及所述最远距离,确定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一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到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
所述临界时长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FDA0003200865350000044
其中,TC为所述第一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到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传播的临界时长,Lmax为所述第一子井区中作为观察井的第一生产井到所述第二子井区中任意生产井之间的最远距离,μw为所述井区的水层粘度值,Cw为所述井区的水层压缩系数,K为所述井区的孔渗系数;
测试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之间开展干扰试井,并判断在所述临界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干扰信号;
判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在所述临界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干扰信号时,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气藏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气藏不连通;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井区孔渗参数,包括:
将所述第一子井区内或第二子井区内的生产井进行划分,确定至少一组的第一测试井组,其中,每一组所述第一测试井组中包括作为观察井的第二生产井和作为激动井的第三生产井;
对每一组中的所述第一测试井组开展干扰试井,获得所述第一测试井组中的所述第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的第一井间距离以及用于干扰试井的第二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传播的组内时长;
获取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气层参数;所述气层参数包括:气层粘度值和气层压缩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井间距离、所述气层参数以及所述组内时长,确定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
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根据以下公式确定:
Figure FDA0003200865350000051
其中,K1为所述第一子井区的所述孔渗参数,L1为所述第一测试井组中的所述第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的所述第一井间距离,μg为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所述气层粘度值,Cg为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所述气层压缩系数,Tgr为所述第二干扰信号在所述第二生产井和所述第三生产井之间传播的所述组内时长;所述第二生产井为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中能够作为观察井的任意一个生产井;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中能够作为观察井的生产井的数量至少占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生产井的数量的一半;所述第三生产井为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中能够作为激动井的任意一个生产井;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中能够作为激动井的生产井的数量至少占所述第一子井区或第二子井区的生产井的数量的一半;
所述井区孔渗参数为所述第一子井区的孔渗参数或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或所述第一子井区和所述第二子井区的孔渗参数的算数平均值。
CN201811049429.4A 2018-09-10 2018-09-10 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339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9429.4A CN109339772B (zh) 2018-09-10 2018-09-10 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9429.4A CN109339772B (zh) 2018-09-10 2018-09-10 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39772A CN109339772A (zh) 2019-02-15
CN109339772B true CN109339772B (zh) 2022-01-04

Family

ID=65304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9429.4A Active CN109339772B (zh) 2018-09-10 2018-09-10 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3977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0489A (zh) * 2003-09-30 2006-11-08 埃克森美孚上游研究公司 使用最小阻力路径来特征化储层模型中的连通性
CA2643911A1 (en) * 2006-03-02 2007-09-20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quantifying reservoir connectivity using fluid travel times
CN101725346A (zh) * 2009-12-15 2010-06-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方法
CN105019894A (zh) * 2015-07-29 2015-11-04 长江大学 一种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7130951A (zh) * 2017-05-17 2017-09-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蒸汽驱井间连通状况的方法及其系统
WO2018071270A1 (en) * 2016-10-14 2018-04-19 Conocophillips Company Connectivity based approach for field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7487B2 (en) * 2001-05-11 2004-10-19 Nonlinear Seismic Imaging, Inc. Mapping permeable reservoir formations by measuring the elastic nonlinear interactions of a seismic wave as it propagates through the reservoir rock matrix and its pore fluids
WO2006127151A1 (en) * 2005-05-26 2006-11-30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A rapid method for reservoir connectivity analysis using a fast marching method
CA2705277C (en) * 2007-12-18 2017-01-1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Determining connectivity architecture in 2-d and 3-d heterogeneous data
CA2708967A1 (en) * 2008-01-22 2009-07-30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Dynamic connectivity analysis
WO2009114211A1 (en) * 2008-03-10 2009-09-17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determing distinct alternative paths between two object sets in 2-d and 3-d heterogeneous data
CA2639036A1 (en) * 2008-03-14 2009-09-14 Guideline Ab A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subterranean fracture
AU2011360212B2 (en) * 2011-02-21 2017-02-02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Reservoir connectivity analysis in a 3D earth model
US20130110485A1 (en) * 2011-10-26 2013-05-02 Weichang Li Determining Interwell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0489A (zh) * 2003-09-30 2006-11-08 埃克森美孚上游研究公司 使用最小阻力路径来特征化储层模型中的连通性
CA2643911A1 (en) * 2006-03-02 2007-09-20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for quantifying reservoir connectivity using fluid travel times
CN101725346A (zh) * 2009-12-15 2010-06-0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方法
CN105019894A (zh) * 2015-07-29 2015-11-04 长江大学 一种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
WO2018071270A1 (en) * 2016-10-14 2018-04-19 Conocophillips Company Connectivity based approach for field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CN107130951A (zh) * 2017-05-17 2017-09-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蒸汽驱井间连通状况的方法及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多井干扰试井技术在克深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王洪峰等;《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80131;第25卷(第1期);第100-105页 *
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程度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赵艳艳;《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70531;第32卷(第3期);第68-7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39772A (zh) 2019-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08487B (zh) 一种断溶体型油藏定量表征方法
CN110671104B (zh) 基于干扰试井解释的缝洞型油藏井间参数的解释方法
CN102778421B (zh) 地质历史时期砂岩储层渗透率演化恢复方法
CN103198363B (zh) 一种基于ct孔隙分析的储层产气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3210180A (zh) 用于估计地下储层中的流体分布的系统和方法
CN105588883B (zh) 三维岩石力学参数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05626023A (zh) 低渗透油藏垂直压裂裂缝方位试井确定方法
CN108241170A (zh) 碳酸盐岩储层缝洞雕刻体积与动态储量拟合方法及装置
CN104834007B (zh) 地震反演过程中计算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充填程度的方法
US10190406B2 (en) Formation fracturing potential using surrounding pore pressures
CN109339772B (zh) 井区气藏连通关系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11381292A (zh) 一种预测砂岩含烃储层的测井解释方法与装置
CN105954174A (zh) 获取砂岩孔隙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66196B (zh) 一种储层连通性分析方法
CN103628866A (zh) 获取地层的地层压力系数的方法
CN105134187A (zh) 一种辅助油藏沉积相划分及连通性评价的方法及装置
RU2468198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войств продуктивного пласта
CN106842329B (zh) 储层含油饱和度的获取方法与装置
CN104463362A (zh) 一种预测储层流体产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88974B (zh) 确定低渗气井未稳定流压校正的产能评价方法
CN111236934B (zh) 水淹级别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241801B (zh) 一种确定页岩气最佳开发井距的方法及装置
CN113971351B (zh)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060964B (zh) 地层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541607A (zh) 火山岩油藏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