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39209A - 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39209A
CN109339209A CN201811213177.4A CN201811213177A CN109339209A CN 109339209 A CN109339209 A CN 109339209A CN 201811213177 A CN201811213177 A CN 201811213177A CN 109339209 A CN109339209 A CN 109339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outlet
water level
well lid
modul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31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39209B (zh
Inventor
陈书明
孟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2131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392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39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39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39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39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6Gully grating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265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the criterion being a learning criterion
    • G05B13/0275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the criterion being a learning criterion using fuzzy logic only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包括:井盖外缘连接部,其下部固定安装锁止装置;倾斜凹槽部,其设置在井盖外缘部内侧,倾斜凹槽部沿圆周均布排水圆孔;中间井盖部,其设置在倾斜凹槽部内侧;其中,中间井盖部包括通过合页铰接的外缘不可动部和四个可动的中间井盖部,在外缘不可动部上部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在四个可动的中间井盖部下部设置锁止套筒;圆形钢管,其与锁止装置相匹配卡合固定;多个支撑套筒,其沿圆形钢管圆周均布,与圆形钢管固定连接;多个连接机构,其分别与支撑套筒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机构顶部设置结合套筒,结合套筒与锁止套筒相匹配卡合固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盖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及其 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每年夏季,我国多个地区都会受到台风影响带来强降雨天气,造成很大 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路面积水不能及时排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出行 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
传统的排水道井盖排水速度缓慢,当需要大量排水时,需要人为将下水 道井盖全部开启,不能及时有效进行排水工作;此外,暴雨天气,由于下水 道排水口径过大,这样会给来往行人和车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行人不慎 坠入下水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且,各路段实时积水深度也不能实时搞告 知行人和司机,如何创建更加智能安全的海绵型城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 题。
不同于现有的已经设计的下水道井盖系统,本发明通过信息采集系统确 定水位高低来实现高水位排水与低水位排水相结合的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排 水效率和节约了电能;通过迅速高效的自动启闭排水工作和清障处理,保证 了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的正常工作;通过实时联网上传不同路段当前水位信 息可实时告知行人和司机路况,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和有效性;通过 合理的设计高水位和低水位排水口径,极大地降低了安全隐患,也保证了排 水速度。因此,设计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本发明的发明目 的是解决排水口径存在安全隐患,开启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 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是解决暴雨天气自动开启下水道井盖排水、清除排水时排 水口障碍物、提高排水安全性和实时为行人和司机提供各路段水位信息的问 题。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二是通过水深和水流量对下水道井盖的开启关闭以 及障碍物清除做合理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包括:
井盖外缘连接部,其下部固定安装锁止装置;
倾斜凹槽部,其设置在所述井盖外缘部内侧,所述倾斜凹槽部沿圆周均 布排水圆孔;
中间井盖部,其设置在所述倾斜凹槽部内侧;
其中,所述中间井盖部包括通过合页铰接的外缘不可动部和四个可动的 中间井盖部,在所述外缘不可动部上部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四个可 动的中间井盖部下部设置锁止套筒;
圆形钢管,其与所述锁止装置相匹配卡合固定;
多个支撑套筒,其沿所述圆形钢管圆周均布,与所述圆形钢管固定连接;
多个连接机构,其分别与所述支撑套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机构顶 部设置结合套筒,所述结合套筒与所述锁止套筒相匹配卡合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可动的中间井盖部包括:
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其下部设置第一锁止套筒,并且在所述高水位排 水口处井盖内壁设置流量传感器;
中间井盖障碍物清除部,其下部设置第二锁止套筒;
其中,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一端与所述中间井盖障碍物清除部通过 合页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第一连接机构,其顶部设置第一结合套筒;
第二连接机构,其顶部设置第二结合套筒;
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套筒与所述第一锁止套筒相匹配卡合固定,所述第 二结合套筒与所述第二锁止套筒相匹配卡合固定。
优选的是,还包括:信息采集系统、控制系统和实体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连接机构电联;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信息后,通过所述控制系统对所述实体 系统控制。
优选的是,所述信息采集系统包括:
水深测量模块,其用于测量水深,并将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系统;
排水口障碍物感知模块,其用于测量排水口处排水流量,并将数据传输 到所述控制系统;
数据信息入网模块,其用于将采集的各路段水位信息实时上传到网络平 台,通过音频设备实时告知路上行人和车辆相关路段情况;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电源供给模块,其用于提供能量;
排水口处井盖开度控制模块,其用于根据水位信息比对处理模块结果, 控制排水口处井盖开度;
水位信息比对处理模块,其用于将采集的水位数据平均值处理后与排水 口启闭阈值进行比对,并将数据传送至所述排水口处井盖开度控制模块;
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其用于所述接收排水口障碍物感知模块传来的流 量信息,经过分析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障碍物清除操作;以及
所述智能水道井盖实体系统包括:
压力传感器模块,其用于测量实时水位;
流量传感器模块,其用于测量高水位排水口模块实时排水流量;
高水位排水口模块,其用于在积水路段水位高于阈值时开启,进行排水 工作;
低水位排水口模块,其用于在积水路段水位低于阈值时,进行排水工作。
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的控制方法,使用所述的智能下水道 井盖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水深测量模块和流量传感器模块分别检测水深和四个高水 位排水口处的水流量;
步骤二、在水位信息比对处理模块中设定阈值,当水深达到阈值时,控 制开启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并对开度进行调节,同时根据四个高水位排水 口处的水流量中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控制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的启动;
步骤三、将水深情况、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启关闭情况和障碍物清除 控制模块开启关闭情况的数据进行输出,并且进行实时监测。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二中采用模糊控制输出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 开度,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将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的差值、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化率以 及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转换为模糊论域中的量化等级;
将所述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以及所述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化 率输入模糊控制模型,均分为5个等级;
模糊控制模型输出为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分为5个等级;
根据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对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进行控 制;
其中,所述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的论域为[0,5],所述实际水深和所 述阈值差值变化率的论域为[0,2.5],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的论域为 [0,1],设量化因子都为1。
优选的是,所述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的模糊集为{ZO,PS,PM,PB, PVB},所述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化率的模糊集为{N,NM,M,ML, L},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的模糊集为{S,SM,M,MB,B};隶属 函数均选用三角函数。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二中采用模糊控制输出所述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 的开启概率进而判断所述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是否开启,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将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 化率的绝对值以及开启概率转换为模糊论域中的量化等级;
将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以及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化 率的绝对值输入模糊控制模型,均分为5个等级;
模糊控制模型输出为所述开启概率,分为5个等级;
根据所述开启概率判断所述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是否开启;
其中,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的论域为[0,5],所述任意两个 水流量差值变化率的绝对值的论域为[0,1],开启概率的论域为[0,1],设量 化因子都为1,设定开启概率的阈值为0.55~0.63中的一个值。
优选的是,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的模糊集为{ZO,PS,PM, PB,PVB},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模糊集为{N,NM, M,ML,L},开启概率的模糊集为{S,SM,M,MB,B};隶属函数均选用 三角函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实时与预约的 车位供给方式,给用户提供不同情况下的停车车位选择,简化了停车过程, 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本发明通过信息采集系统确定水位高低 来实现高水位排水与低水位排水相结合的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排水效率和节 约了电能;通过迅速高效的自动启闭排水工作和清障处理,保证了智能下水 道井盖系统的正常工作;通过实时联网上传不同路段当前水位信息可实时告 知行人和司机路况,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和有效性;通过合理的设计高水位和低水位排水口径,极大地降低了安全隐患,也保证了排水速度;同 时,通过模糊控制的方法,根据水深和水流量对高水位排水口井盖开启的开 度和障碍物清除模块的开启关闭做合理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原理结构示意 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实体结构示意 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实体结构俯视 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固定支架示意 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连杆机构示意 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井盖连接示意 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连杆连接示意 图。
图8是实际水深和阈值的差值的隶属函数。
图9是实际水深和阈值的差值的变化率隶属函数。
图10是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的隶属函数。
图11是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的隶属函数。
图12是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化率的绝对值的隶属函数。
图13是开启概率的隶属函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 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1原理结 构示意图,包括信息采集系统2、控制系统3和智能水道井盖实体系统4,在 后期维护过程中,如果检测有损坏则直接更换相应系统中的模块即可。
信息采集系统2包括水深测量模块5、排水口障碍物感知模块6、数据信 息入网模块7。
水深测量模块5,用于测量雨天积水路段水深,并发送给控制模块3中 的水位信息处理比对模块9;在本实施例中,当测得水深大于2mm,说明低 水位排水口15单独工作是不足以及时有效排除路面积水,通过排水口处井盖 开度控制模块10打开高水位排水口模块14与低水位排水口15协同工作进行 排水。
排水口障碍物感知模块6,包括四个流量传感器模块,用于收集排水口 处排水流量信息,当有各组数据比对出现异常流量值时,确定障碍物存在, 将信息传送给排水口障碍物感知模块,进行排水障碍物清除,以确保系统正 常高效排水;在本实施例中,当水深测量模块5测得路面深度大于2mm后, 高水位排水口模块14中的四个高水位排水口通过流量传感器模块13测得的 排水流量信息是相同的,当四个高水位排水口处排水流量有较大差异时,障 碍物感知模块便可感知障碍物存在。
数据信息入网模块7,用于将采集的各路段水位信息实时上传到网络平 台,通过app或音频设备实时告知路上行人和车辆相关路段情况。
控制系统3包括电源供给模块8、水位信息处理比对模块9、排水口处井 盖开度控制模块10和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11。
电源供给模块8,布置于下水道井盖下方密封盒中,用于给智能下水道 井盖系统1的正常工作提供能量。
水位信息比对处理模块9,用于将从水深测量模块5采集的水位数据平 均值处理后与排水口启闭阈值进行比对,并将结果传送至排水口处井盖开度 控制模块10。
排水口处井盖开度控制模块10,包括四个高水位排水口模块,在积水路 段水位高于阈值时开启,低于阈值时关闭,延长电源供给模块工作时长,用 于根据水位信息比对处理模块9传送的结果,控制高水位排水口模块14处井 盖开度。
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11,用于接收排水口障碍物感知模块6传来的高水 位排水口模块14的流量信息,经过分析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障碍物清除操 作。
智能水道井盖实体系统4包括压力传感器模块12、流量传感器模块13、 高水位排水口模块14、低水位排水口模块15。
压力传感器模块12,包括四个压力传感器,其对称布置于下水道井盖边 缘,扩大数据采集范围,保证准确性,用于测量积水路段实时水位数据,汇 聚到水深测量模块5后传输到控制模块3中的水位信息处理比对模块9。
流量传感器模块13,包括四个流量传感器模块,其布置于高水位排水口 内壁,来收集各排水口处排水流量信息,判断是否有障碍物需要清除,同时 用于测量高水位排水口模块14实时排水流量,并通过信息采集系统2中的排 水口障碍物感知模块6将数据传输到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11。
高水位排水口模块14,包括高水位排水口启闭连杆机构、固定支架和四 个对称分布的高水位排水口,用于在积水路段水位高于阈值时开启,进行主 要排水工作。
低水位排水口模块15为无盖圆孔,设置在井盖外缘部内侧的倾斜凹槽部 分17,并且沿圆周均布;用于在积水路段水位低于阈值是进行主要排水工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模块12进行液位测量时的一个好处是非 接触性,安装相对比较方便,此外,在测量原理上相比激光和超声波等同类 非接触测量方式,压力传感器测原理关系式更加简单且具有线性性,在数据 处理分析和处理上更加直观。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1 实体结构示意图,下水道井盖盖体由井盖外缘连接部分16、倾斜凹槽部分17 和中间井盖部分18组成。
井盖外缘连接部分16,用于与路基形成连接以固定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 1;
倾斜凹槽部分17,底部为低水位排水口模块15,即为一周对称分布的排 水圆孔19,一直参与排水工作直至积水排尽;
中间井盖部分18,包含固定在中间井盖部分不可动边缘的四个压力传感 器25、四个可动的中间井盖部分22;
可动的中间井盖部分22,通过合页21与不可动边缘的压力传感器25部 分连接,包含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20、流量传感器模块13中的四个发流量 传感器和可动的中间井盖障碍物清除部分23;
压力传感器模块12中的四个压力传感器25对称布置于中间井盖部分不 可动边缘,扩大数据采集范围,保证准确性;
流量传感器模块13,包括四个流量传感器24,其布置于高水位排水口模 块14内壁,来收集各排水口处排水流量信息,判断是否有障碍物需要清除;
高水位排水口模块14,包括高水位排水口模块14启闭的小连杆机构31 和四个对称分布的高水位排水口;
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11,包括可动的中间井盖障碍物清除部分23和可 以控制的大连杆机构32的运动来控制可动的中间井盖障碍物清除部分23的 启闭,实现障碍物的清除;
如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1固定支 架26示意图,固定支架26,由一个圆形钢管27和四个长方形薄壁套筒28 焊接为圆台型结构组成,连杆机构通过固定支架26的四个长方形薄壁套筒 28电连接于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中排水口处井盖开度控制模块10和障碍物 清除控制模块11控制连杆机构的运动实现高水位排水口模块14处井盖和可 动的中间井盖障碍物清除部分23的启闭,实现排水和障碍物清除;
如图5所示,小连杆机构由四个安装在固定支架26的四个长方形薄壁套 筒28上用于支撑和启闭四个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24以排去积水的连杆机构 组成;
大连杆机构32由四个安装于固定支架26的四个长方形薄壁套筒28上用 于支撑和启闭可动的中间井盖障碍物清除部分23的连杆机构组成,控制系统 3分析信息采集系统2传输来的数据,然后通过控制连杆机构中上杆29与下 杆30的相对运动,即可调控盖端启闭,实现所需功能。
如图6所示,井盖外缘连接部分下面固连的固定支架钢管锁止装置33, 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20的固连带销孔钢管结合套筒35和可动的中间井盖障 碍物清除部分23的带销孔钢管结合套筒34,用于与固定支架26部分及小连 杆机构30和大连杆机构32连接。
如图7所示,小连杆机构30的固连带销孔钢管结合套筒36和大连杆机 构32的固连带销孔钢管结合套筒37,井盖部分与固定支架26部分及小连杆 机构30和大连杆机构32连接时,固定支架26的圆形钢管27与井盖外缘连 接部分下面固连的四个固定支架钢管锁止装置33形成连接,小连杆机构30 和大连杆机构32通过固连带销孔钢管结合套筒36与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20 的固连带销孔钢管结合套筒35形成锁止连接,固连带销孔钢管结合套筒37 与可动的中间井盖障碍物清除部分23的带销孔钢管结合套筒34形成锁止连 接,通过上述锁止连接对井盖部分给予支撑和开启关闭,并保证系统正常运 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水深测量模块和流量传感器模块检测水深和四个高水位排 水口处的水流量;
步骤二、在水位信息比对处理模块中设定阈值,当水深达到阈值时,控 制开启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并对开度进行调节,同时根据四个高水位排水 口处的水流量中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控制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的启动;
步骤三、将水深情况、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启关闭情况和障碍物清除 控制模块开启关闭情况的数据进行输出,进行实时监测。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步骤二中,阈值为2mm。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步骤二中,控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模型输出高水 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具体包括如下:
分别将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的差值D、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化率 ED以及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β转换为模糊论域中的量化等级;将实际水 深和所述阈值的差值D以及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化率ED输入模糊控 制模型,模糊控制模型输出为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β。
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的差值D的变化范围为[0,5],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 差值变化率ED的变化范围为[0,2.5],设定量化因子都为1,因此实际水深和 所述阈值的差值D以及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化率ED的论域分别为[0, 5]和[0,2.5],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β的论域为[0,1];为了保证控制的 精度,使其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够很好地进行控制,根据反复试验,最终将 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的差值D的变化范围分为5个等级,模糊集为{ZO,PS, PM,PB,PVB},ZO表示零,PS表示小,PM表示中等,PB表示大,PVB 表示极大;将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化率ED的变化范围分为5个等级, 模糊集为{N,NM,M,ML,L},N表示小,NM表示较小,M表示中等, ML表示较大,L表示大;输出的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β分为5个等级, 模糊集为{S,SM,M,MB,B},S表示小,SM表示较小,M表示中等, MB表示较大,B表示大;隶属函数均选用三角形隶属函数,如图8、9、10 所示。
模糊控制模型的控制规则选取经验为:
如果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的差值D为极大,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 化率ED为较大,则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β为大;
如果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的差值D为小或零,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 变化率ED为小,则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β为小;
也就是说,如果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β为“小或较小”,则高水位排 水口处井盖开度小;如果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β为“大或较大”,则高水 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大;此种情况,如果水深稍有变化,则必然会有情况的 切换。
具体的模糊控制规则如表1所示。
表1模糊控制规则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模块采用模糊控制模型输出障碍物清除控制模 块的开启概率进而判断所述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是否开启,具体包括如下:
分别将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d、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化率的 绝对值Ed以及开启概率转换为模糊论域中的量化等级;将任意两个水流量差 值的绝对值d以及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化率的绝对值Ed输入模糊控制模 型,模糊控制模型输出为开启概率,进而判断是否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是否 开启,开启概率的阈值为0.55~0.63中的一个值,如果开启概率达到设定阈值, 判断为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开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控制的精度,使 其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够很好地进行控制,根据反复试验,将阈值确定为0.58。
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d的变化范围为[0,5],任意两个水流量差 值变化率的绝对值Ed的变化范围为[0,1],设定量化因子都为1,因此任意两 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d以及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化率的绝对值Ed的论域 分别为[0,5]和[0,1],开启概率的论域为[0,1];为了保证控制的精度,使 其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够很好地进行控制,根据反复试验,最终将任意两个 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d的变化范围分为5个等级,模糊集为{ZO,PS,PM, PB,PVB},ZO表示零,PS表示小,PM表示中等,PB表示大,PVB表示 极大;将,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化率的绝对值Ed的变化范围分为5个等级, 模糊集为{N,NM,M,ML,L},N表示小,NM表示较小,M表示中等, ML表示较大,L表示大;输出的开启概率分为5个等级,模糊集为{S,SM, M,MB,B},S表示小,SM表示较小,M表示中等,MB表示较大,B表 示大;隶属函数均选用三角形隶属函数,如图11、12、13所示。
模糊控制模型的控制规则选取经验为:
如果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d为极大,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化 率的绝对值Ed为较大或者大,则开启概率为大,即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开启;
如果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d为零,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化率 的绝对值Ed为小或者较小,则开启概率为小,即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关闭;
也就是说,如果开启概率为“小或较小”,则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关闭; 如果开启概率为“大或较大”,则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开启;如果开启概率为 “中等”,则该开启概率为阈值,此种情况,如果四个高水位排水口水流量发 生变化,则必然会有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开启或关闭这两种情况的切换。
具体的模糊控制规则如表2所示。
表2模糊控制规则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 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 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 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 例。

Claims (10)

1.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井盖外缘连接部,其下部固定安装锁止装置;
倾斜凹槽部,其设置在所述井盖外缘部内侧,所述倾斜凹槽部沿圆周均布排水圆孔;
中间井盖部,其设置在所述倾斜凹槽部内侧;
其中,所述中间井盖部包括通过合页铰接的外缘不可动部和四个可动的中间井盖部,在所述外缘不可动部上部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在所述四个可动的中间井盖部下部设置锁止套筒;
圆形钢管,其与所述锁止装置相匹配卡合固定;
多个支撑套筒,其沿所述圆形钢管圆周均布,与所述圆形钢管固定连接;
多个连接机构,其分别与所述支撑套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机构顶部设置结合套筒,所述结合套筒与所述锁止套筒相匹配卡合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的中间井盖部包括:
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其下部设置第一锁止套筒,并且在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内壁设置流量传感器;
中间井盖障碍物清除部,其下部设置第二锁止套筒;
其中,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一端与所述中间井盖障碍物清除部通过合页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第一连接机构,其顶部设置第一结合套筒;
第二连接机构,其顶部设置第二结合套筒;
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套筒与所述第一锁止套筒相匹配卡合固定,所述第二结合套筒与所述第二锁止套筒相匹配卡合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息采集系统、控制系统和实体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连接机构电联;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信息后,通过所述控制系统对所述实体系统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系统包括:
水深测量模块,其用于测量水深,并将数据传输至所述控制系统;
排水口障碍物感知模块,其用于测量排水口处排水流量,并将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系统;
数据信息入网模块,其用于将采集的各路段水位信息实时上传到网络平台,通过音频设备实时告知路上行人和车辆相关路段情况;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电源供给模块,其用于提供能量;
排水口处井盖开度控制模块,其用于根据水位信息比对处理模块结果,控制排水口处井盖开度;
水位信息比对处理模块,其用于将采集的水位数据平均值处理后与排水口启闭阈值进行比对,并将数据传送至所述排水口处井盖开度控制模块;
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其用于接收所述排水口障碍物感知模块传来的流量信息,经过分析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障碍物清除操作;
所述智能水道井盖实体系统包括:
压力传感器模块,其用于测量实时水位;
流量传感器模块,其用于测量高水位排水口模块实时排水流量;
高水位排水口模块,其用于在积水路段水位高于阈值时开启,进行排水工作;
低水位排水口模块,其用于在积水路段水位低于阈值时,进行排水工作。
6.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水深测量模块和流量传感器模块分别检测水深和四个高水位排水口处的水流量;
步骤二、在水位信息比对处理模块中设定阈值,当水深达到阈值时,控制开启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并对开度进行调节,同时根据四个高水位排水口处的水流量中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控制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的启动;
步骤三、将水深情况、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启关闭情况和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开启关闭情况的数据进行输出,并且进行实时监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采用模糊控制输出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将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的差值、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化率以及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转换为模糊论域中的量化等级;
将所述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以及所述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化率输入模糊控制模型,均分为5个等级;
模糊控制模型输出为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分为5个等级;
根据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对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的论域为[0,5],所述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化率的论域为[0,2.5],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的论域为[0,1],设量化因子都为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的模糊集为{ZO,PS,PM,PB,PVB},所述实际水深和所述阈值差值变化率的模糊集为{N,NM,M,ML,L},所述高水位排水口处井盖开度的模糊集为{S,SM,M,MB,B};隶属函数均选用三角函数。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采用模糊控制输出所述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的开启概率进而判断所述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是否开启,包括如下步骤:
分别将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化率的绝对值以及开启概率转换为模糊论域中的量化等级;
将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以及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化率的绝对值输入模糊控制模型,均分为5个等级;
模糊控制模型输出为所述开启概率,分为5个等级;
根据所述开启概率判断所述障碍物清除控制模块是否开启;
其中,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的论域为[0,5],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变化率的绝对值的论域为[0,1],开启概率的论域为[0,1],设量化因子都为1,设定开启概率的阈值为0.55~0.63中的一个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绝对值的模糊集为{ZO,PS,PM,PB,PVB},所述任意两个水流量差值的变化率的绝对值的模糊集为{N,NM,M,ML,L},开启概率的模糊集为{S,SM,M,MB,B};隶属函数均选用三角函数。
CN201811213177.4A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3392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3177.4A CN109339209B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3177.4A CN109339209B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39209A true CN109339209A (zh) 2019-02-15
CN109339209B CN109339209B (zh) 2023-08-15

Family

ID=65310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3177.4A Active CN109339209B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3920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8365A (zh) * 2019-09-29 2019-12-17 湖南小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减震泄洪防冲旋转井盖装置
CN111213537A (zh) * 2020-04-23 2020-06-02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网络的干旱区生态修复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398998A (zh) * 2020-03-31 2020-07-1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智能井盖检测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5899A (zh) * 2013-08-30 2015-07-29 绍兴文理学院 城市道路智能排水系统
CN105716687A (zh) * 2016-01-25 2016-06-29 福建三鑫隆信息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井盖的城市排涝智能预警系统
CN206667438U (zh) * 2017-04-13 2017-11-24 马鞍山徽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防堵排水沟
CN206873499U (zh) * 2017-06-06 2018-01-12 云南酷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井盖的防水淹控制系统
CN107859150A (zh) * 2017-12-18 2018-03-30 中国海洋大学 雨水井系统
CN108414053A (zh) * 2018-02-01 2018-08-17 广东聚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5899A (zh) * 2013-08-30 2015-07-29 绍兴文理学院 城市道路智能排水系统
CN105716687A (zh) * 2016-01-25 2016-06-29 福建三鑫隆信息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井盖的城市排涝智能预警系统
CN206667438U (zh) * 2017-04-13 2017-11-24 马鞍山徽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防堵排水沟
CN206873499U (zh) * 2017-06-06 2018-01-12 云南酷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井盖的防水淹控制系统
CN107859150A (zh) * 2017-12-18 2018-03-30 中国海洋大学 雨水井系统
CN108414053A (zh) * 2018-02-01 2018-08-17 广东聚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警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8365A (zh) * 2019-09-29 2019-12-17 湖南小枰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减震泄洪防冲旋转井盖装置
CN111398998A (zh) * 2020-03-31 2020-07-1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 智能井盖检测设备
CN111213537A (zh) * 2020-04-23 2020-06-02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网络的干旱区生态修复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39209B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9762B (zh) 城市物联网信息分级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6382471B (zh) 一种考虑关键节点的城市排水管网诊断评估方法
CN109339209A (zh) 一种可联网的智能下水道井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59775B (zh) 城市洪涝灾害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3345208B (zh) 城市雨洪防治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944604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文监测控制管理系统
CN114252128B (zh) 一种地下管廊涌水量监测及预警系统、方法
KR101381192B1 (ko) 실시간 제어 기반의 지능형 우수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3259870U (zh) 城市雨洪防治智能控制系统
KR101836914B1 (ko) 단위블록 lid 시설 성능평가용 유량-수질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9859442A (zh) 山地灾害链预测预报及监测预警系统及实现流程
CN206541435U (zh) 一种城市内涝路面行人安全预警装置
CN107843714B (zh) 泥石流试验用人工降雨模拟装置
CN106056851B (zh) 电网设施暴雨预警方法
CN116682237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防汛预警方法及平台
CN205917767U (zh) 一种城市高架桥雨水综合回收利用系统
CN210865032U (zh)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
CN106289392A (zh) 一种应用于城市道路的水环境监测系统
CN206128133U (zh) 一种基于雨水井盖的内涝监测系统
CN208950037U (zh) 一种下水道井盖系统
CN111395403A (zh) 一种分级排水的智能井盖
CN116380153A (zh) 一种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CN113566880A (zh) 一种城市积水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4729622B (zh) 一种市政道路积水深度监测方法
CN208458841U (zh) 一种桥涵积水深度测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