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35976B - 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 - Google Patents

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35976B
CN109335976B CN201811308692.0A CN201811308692A CN109335976B CN 109335976 B CN109335976 B CN 109335976B CN 201811308692 A CN201811308692 A CN 201811308692A CN 109335976 B CN109335976 B CN 109335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er
pulley block
amplitude
tension
luff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86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35976A (zh
Inventor
韩晓东
彭继文
谢军
俞晓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meri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meri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merica Inc filed Critical Sany America Inc
Priority to CN2018113086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359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35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35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35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35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88Safety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5/00Safety 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通过在变幅绳端部的固定端处取力,且在固定端处安装测力传感器,能准确的测出变幅绳的拉力,通过在变幅绳端部的固定端处取力且通过试验的方式确定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的准确的变幅滑轮组效率,防止变幅绳拉力在上升和下降时受滑轮组效率的影响从而导致计算出的整个变幅拉力和准确性差的问题,此种方式取力简单,测力传感器的量程小,安装和拆卸方便,成本低。

Description

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履带起重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装置。
背景技术
A型架变幅结构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变幅取力一般常采用如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在A型架与变幅下滑轮组之间通过拉板传感器取力。A型架与变幅下滑轮组之间需采用双边取力的方式,此种取力方式取力的准确性较差,不能测出完整的变幅拉力,缺少变幅卷筒出绳的力,而且变幅绳在变幅上升和下降时受滑轮组效率的影响从而导致计算出的整个变幅拉力准确性较差。采用双边取力的方式,拉板传感器安装和拆卸极为不便,且传感器量程大,成本高。
第二种:通过在变幅滑轮组中的滑轮固定点处取力。在滑轮固定点处取力一般采用压式取力的方式。压式取力方式取力的准确性极差,测出的是两根变幅绳或者四根变幅绳的力,而且此种取力方式在变幅绳上升和下降时受滑轮组效率的影响从而导致计算出的整个变幅拉力准确性极差。传感器安装拆卸极为不便,传感器量程较大,成本较高。
第三种:采用变幅拉绳与主臂臂头连接处取力,变幅拉绳与主臂臂头之间采用双边取力的方式。此种取力方式取力准确,但传感器安装和拆卸不便,传感器量程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在变幅绳的端部设置固定端,在固定端处安装测力传感器;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多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变幅滑轮组的倍率n以及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获得变幅滑轮组上升时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G(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变幅滑轮组的倍率n以及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获得变幅滑轮组下降时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G(降)
进一步地,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为:通过公式F(升)×β(升)^(n-1)=F(降)来确定所述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效率,其中,F(升)为上升变幅绳拉力,F(降)为下降变幅绳拉力,β(升)为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为:通过公式F(降)×β(降)^(n-1)=F(升)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效率,其中,F(升)为上升变幅绳拉力,F(降)为下降变幅绳拉力,β(降)为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
进一步地,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多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
进一步地,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十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
进一步地,十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的具体角度数值为30°、35°、40°、45°、50°、55°、60°、65°、70°和75°。
进一步地,根据十组所测得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与变幅绳拉力F(升)成线性变化,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与变幅绳拉力F(降)成线性变化。
进一步地,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与变幅绳拉力F(升)成线性变化的公式为:β(升)=(β(升30)(升75))/(F(升30)-F(升75))×(F(升x)-F(升75))+β(升75);其中,β(升30)为变幅滑轮组上升至30°的效率,β(升75)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上升至75°的效率,F(升x)为变幅滑轮组上升至十组数据中任一角度时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大于F(升30)时,β(升)趋于平稳状态,β(升)取趋于平稳状态的极限值1.003。
进一步地,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与变幅绳拉力F(降)成线性变化的公式为:β(降)=(β(降30)(降75))/(F(降30)-F(降75))×(F(降x)-F(降75))+β(降75),其中,β(降30)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下降至30°的效率,β(降75)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下降至75°的效率,F(降x)为变幅滑轮组下降至十组数据中任一角度时的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大于F(降30)时,β(降)趋于平稳状态,β(降)取趋于平稳状态的极限值0.997。
进一步地,变幅滑轮组上升时,通过公式G(升)=F(升)×(1.0-β(升)^n)/(1.0-β(升))来计算变幅绳的变幅拉力和,其中,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为G(升)
进一步地,变幅滑轮组下降时,通过公式G(降)=F(降)×(1.0-β(降)^n)/(1.0-β(降))来计算变幅绳的变幅拉力和,其中,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为G(降)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具有如下效果:
1)、通过在变幅绳端部的固定端处取力,且在固定端处安装测力传感器,能准确的测出变幅绳的拉力,测力传感器的量程小,安装和拆卸方便,成本低。
2)、通过在变幅绳端部的固定端处取力且通过试验的方式确定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的准确的变幅滑轮组效率,防止变幅绳拉力在上升和下降时受滑轮组效率的影响从而导致计算出的整个变幅拉力和准确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力传感器安装在变幅绳端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力传感器安装在变幅绳端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在变幅绳的端部设置固定端,在固定端处安装测力传感器;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多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变幅滑轮组的倍率n以及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获得变幅滑轮组上升时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G(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变幅滑轮组的倍率n以及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获得变幅滑轮组下降时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G(降)
1)、通过在变幅绳端部的固定端处取力,且在固定端处安装测力传感器,能准确的测出变幅绳的拉力,测力传感器的量程小,安装和拆卸方便,成本低。
2)、通过在变幅绳端部的固定端处取力且通过试验的方式确定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的准确的变幅滑轮组效率,防止变幅绳拉力在上升和下降时受滑轮组效率的影响从而导致计算出的整个变幅拉力和准确性差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是对实施例一提供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一以及图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在变幅绳的端部设置固定端,在固定端处安装测力传感器;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多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变幅滑轮组的倍率n以及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获得变幅滑轮组上升时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G(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变幅滑轮组的倍率n以及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获得变幅滑轮组下降时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G(降)
1)、通过在变幅绳端部的固定端处取力,且在固定端处安装测力传感器,能准确的测出变幅绳的拉力,测力传感器的量程小,安装和拆卸方便,成本低。
2)、通过在变幅绳端部的固定端处取力且通过试验的方式确定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的准确的变幅滑轮组效率,防止变幅绳拉力在上升和下降时受滑轮组效率的影响从而导致计算出的整个变幅拉力和准确性差的问题。
具体地,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为:通过公式F(升)×β(升)^(n-1)=F(降)来确定所述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效率,其中,F(升)为上升变幅绳拉力,F(降)为下降变幅绳拉力,β(升)为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为:通过公式F(降)×β(降)^(n-1)=F(升)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效率,其中,F(升)为上升变幅绳拉力,F(降)为下降变幅绳拉力,β(降)为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
具体地,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多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
具体地,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十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
具体地,十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的具体角度数值为30°、35°、40°、45°、50°、55°、60°、65°、70°和75°。
具体地,根据十组所测得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与变幅绳拉力F(升)成线性变化,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与变幅绳拉力F(降)成线性变化。
具体地,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与变幅绳拉力F(升)成线性变化的公式为:β(升)=(β(升30)(升75))/(F(升30)-F(升75))×(F(升x)-F(升75))+β(升75);其中,β(升30)为变幅滑轮组上升至30°的效率,β(升75)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上升至75°的效率,F(升x)为变幅滑轮组上升至十组数据中任一角度时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大于F(升30)时,β(升)趋于平稳状态,β(升)取趋于平稳状态的极限值1.003。
具体地,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与变幅绳拉力F(降)成线性变化的公式为:β(降)=(β(降30)(降75))/(F(降30)-F(降75))×(F(降x)-F(降75))+β(降75),其中,β(降30)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下降至30°的效率,β(降75)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下降至75°的效率,F(降x)为变幅滑轮组下降至十组数据中任一角度时的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大于F(降30)时,β(降)趋于平稳状态,β(降)取趋于平稳状态的极限值0.997。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是对实施例二提供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二以及图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在变幅绳的端部设置固定端,在固定端处安装测力传感器;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多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变幅滑轮组的倍率n以及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获得变幅滑轮组上升时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G(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变幅滑轮组的倍率n以及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获得变幅滑轮组下降时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G(降)
1)、通过在变幅绳端部的固定端处取力,且在固定端处安装测力传感器,能准确的测出变幅绳的拉力,测力传感器的量程小,安装和拆卸方便,成本低。
2)、通过在变幅绳端部的固定端处取力且通过试验的方式确定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的准确的变幅滑轮组效率,防止变幅绳拉力在上升和下降时受滑轮组效率的影响从而导致计算出的整个变幅拉力和准确性差的问题。
具体地,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为:通过公式F(升)×β(升)^(n-1)=F(降)来确定所述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效率,其中,F(升)为上升变幅绳拉力,F(降)为下降变幅绳拉力,β(升)为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为:通过公式F(降)×β(降)^(n-1)=F(升)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效率,其中,F(升)为上升变幅绳拉力,F(降)为下降变幅绳拉力,β(降)为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
具体地,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多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
具体地,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十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
具体地,十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的具体角度数值为30°、35°、40°、45°、50°、55°、60°、65°、70°和75°。
具体地,根据十组所测得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与变幅绳拉力F(升)成线性变化,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与变幅绳拉力F(降)成线性变化。
具体地,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与变幅绳拉力F(升)成线性变化的公式为:β(升)=(β(升30)(升75))/(F(升30)-F(升75))×(F(升x)-F(升75))+β(升75);其中,β(升30)为变幅滑轮组上升至30°的效率,β(升75)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上升至75°的效率,F(升x)为变幅滑轮组上升至十组数据中任一角度时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大于F(升30)时,β(升)趋于平稳状态,β(升)取趋于平稳状态的极限值1.003。
具体地,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与变幅绳拉力F(降)成线性变化的公式为:β(降)=(β(降30)(降75))/(F(降30)-F(降75))×(F(降x)-F(降75))+β(降75),其中,β(降30)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下降至30°的效率,β(降75)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下降至75°的效率,F(降x)为变幅滑轮组下降至十组数据中任一角度时的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大于F(降30)时,β(降)趋于平稳状态,β(降)取趋于平稳状态的极限值0.997。
具体地,变幅滑轮组上升时,通过公式G(升)=F(升)×(1.0-β(升)^n)/(1.0-β(升))来计算变幅绳的变幅拉力和,其中,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为G(升)
具体地,变幅滑轮组下降时,通过公式G(降)=F(降)×(1.0-β(降)^n)/(1.0-β(降))来计算变幅绳的变幅拉力和,其中,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为G(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在变幅绳的端部设置固定端,在固定端处安装测力传感器;
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多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
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
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变幅滑轮组的倍率n以及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获得变幅滑轮组上升时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G(升)
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变幅滑轮组的倍率n以及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获得变幅滑轮组下降时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G(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其特征在于,根据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为:
通过公式F(升)×β(升)^(n-1)=F(降)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效率,其中,F(升)为上升变幅绳拉力,F(降)为下降变幅绳拉力,β(升)为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
根据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为:
通过公式F(降)×β(降)^(n-1)=F(升)来确定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效率,其中,F(升)为上升变幅绳拉力,F(降)为下降变幅绳拉力,β(降)为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其特征在于,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多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其特征在于,通过测力传感器记录十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下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其特征在于,十组变幅滑轮组上升和下降至同一角度的具体角度数值为30°、35°、40°、45°、50°、55°、60°、65°、70°和7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其特征在于,根据十组所测得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和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与变幅绳拉力F(升)成线性变化,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与变幅绳拉力F(降)成线性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其特征在于,变幅滑轮组上升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升)与变幅绳拉力F(升)成线性变化的公式为:β(升)=(β(升30)(升75))/(F(升30)-F(升75))×(F(升x)-F(升75))+β(升75);其中,β(升30)为变幅滑轮组上升至30°的效率,β(升75)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上升至75°的效率,F(升x)为变幅滑轮组上升至十组数据中任一角度时的上升变幅绳拉力,F(升)大于F(升30)时,β(升)趋于平稳状态,β(升)取趋于平稳状态的极限值为1.0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其特征在于,变幅滑轮组下降时的变幅滑轮组效率β(降)与变幅绳拉力F(降)成线性变化的公式为:β(降)=(β(降30)(降75))/(F(降30)-F(降75))×(F(降x)-F(降75))+β(降75),其中,β(降30)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下降至30°的效率,β(降75)为变幅滑轮组变幅下降至75°的效率,F(降x)为变幅滑轮组下降至十组数据中任一角度时的下降变幅绳拉力,F(降)大于F(降30)时,β(降)趋于平稳状态,β(降)取趋于平稳状态的极限值0.99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其特征在于,变幅滑轮组上升时,通过公式G(升)=F(升)×(1.0-β(升)^n)/(1.0-β(升))来计算变幅绳的变幅拉力和,其中,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为G(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其特征在于,变幅滑轮组下降时,通过公式G(降)=F(降)×(1.0-β(降)^n)/(1.0-β(降))来计算变幅绳的变幅拉力和,其中,滑轮组拉绳的变幅拉力和为G(降)
CN201811308692.0A 2018-11-05 2018-11-05 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 Active CN109335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8692.0A CN109335976B (zh) 2018-11-05 2018-11-05 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8692.0A CN109335976B (zh) 2018-11-05 2018-11-05 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35976A CN109335976A (zh) 2019-02-15
CN109335976B true CN109335976B (zh) 2020-03-31

Family

ID=65314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8692.0A Active CN109335976B (zh) 2018-11-05 2018-11-05 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3597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13298B1 (fr) * 2000-08-30 2002-10-25 Potain Sa Circuit de cable de distribution pour grue a tour
CN104568262A (zh) * 2013-10-15 2015-04-29 曾颖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量装置
CN106395630B (zh) * 2016-08-26 2018-01-16 宜昌市凯诺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变幅绳称重算法
CN107902553A (zh) * 2017-09-29 2018-04-13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起重机的钢丝绳取力装置及起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35976A (zh) 2019-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00116U (zh) 一种低高度环槽穿心负荷传感器
CN101717047B (zh) 一种电动葫芦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
CN103863959B (zh) 拉力传感器、力矩限制器及起重机
CN109335976B (zh) 履带起重机力矩限制器的取力方式
CN203929494U (zh) 一种用于硬度计的力传感器限力机构
CN208981163U (zh) 一种用于平行钢绞线斜拉索施工阶段索力均匀性监测系统
CN201553554U (zh) 一种电动葫芦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
CN108592778B (zh) 一种基于电容变化的锚碇结构位移监测装置
CN102745606B (zh) 超起装置控制设备、方法、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3359567A (zh) 电梯称重系统
CN109573867A (zh) 一种塔吊运行监测方法
CN213301541U (zh) 一种带过载保护的法兰式张力传感器
CN102020200A (zh) 一种铸造起重机起升上滑轮装置
CN212179876U (zh) 一种相邻建筑物基础沉降监测预警装置
CN219573255U (zh) 一种港口起重机用旁压式起重量限制器校准装置
CN111486815A (zh) 一种相邻建筑物基础沉降监测预警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7234621U (zh) 一种用于沉管施工的提升装置
CN216132598U (zh) 一种测量锚索应力的高寿命打孔多弦锚索测力计
CN211034939U (zh) 一种吊重传感器安装装置
CN216105426U (zh) 载荷测量装置
CN112629732B (zh) 一种镶嵌式索力传感器
CN218496250U (zh) 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工业测力仪表
CN110255317B (zh) 一种用于矿井多绳提升机载荷称重的压力传感器
CN202886032U (zh) 附着升降脚手架同步控制系统的检测装置
CN220702978U (zh) 一种吊耳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