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手瘫痪病人配合锻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手锻炼器,尤其涉及一种双手瘫痪病人配合锻炼器。
背景技术
双手瘫痪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双手能够简单的做一些动作,目前对双手瘫痪病人的双手进行锻炼时,通常是医护人员用手对双手瘫痪病人的双手进行做动作锻炼,如此长时间医护人员手臂容易酸痛,从而会降低锻炼效率,为了提高锻炼效率,医护人员会分段对双手瘫痪病人的双手进行锻炼,当需要锻炼的病人较多时,如此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医护人员用手对双手瘫痪病人的双手进行做动作锻炼,如此长时间医护人员手臂容易酸痛,从而会降低锻炼效率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手臂酸痛、能够提高锻炼效率的双手瘫痪病人配合锻炼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手瘫痪病人配合锻炼器,包括有固定机构、第一空心固定架、轴承座、转轴、连接板、空心滑杆、支撑杆、连接杆、第一定向轮、第二定向轮、第一拉绳、固定装置、圆形滑块、第一弹簧、第二空心固定架、调节杆、调节装置、第三空心固定架和踏板,座椅的扶手上套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空心固定架,第一空心固定架的左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内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左侧面连接有空心滑杆,空心滑杆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下部开有通孔,支撑杆的内侧面的下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位于通孔的上侧,连接杆的底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定向轮,支撑杆的右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定向轮,圆形滑块的上下两侧均开有第一滑孔,空心滑杆穿过第一滑孔,圆形滑块的左侧面与空心滑杆内的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圆形滑块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拉绳,第一拉绳穿过通孔并绕过第一定向轮,第一拉绳再绕过第二定向轮,第一拉绳的底端连接有固定装置,圆形滑块前侧面的下部连接有第二空心固定架,第二空心固定架的底部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底部均匀间隔的开有多个卡孔,调节杆上设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底部连接有第三空心固定架,第三空心固定架上连接有踏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固定机构包括有固定板和螺杆,固定板套在扶手上,固定板的顶部与第一空心固定架的底部连接,固定板的中部开有V形凹槽,固定板前后两侧的右部均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螺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固定装置包括有长形板、第一导向杆和硅胶弧形套,长形板的顶部与第一拉绳的底端连接,长形板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圆孔,长形板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圆孔相连通,长形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有第一导向孔,第一导向孔与第一凹槽相连通,长形板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圆孔相连通,长形板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孔与第二凹槽相连通,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内均设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上连接有硅胶弧形套,第一导向杆上套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硅胶弧形套连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长形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调节装置包括有第一滑块、第一导向卡杆、第一空心压块和第三弹簧,第一滑块的底部与第三空心固定架的顶部连接,第一滑块的中部开有第二滑孔,调节杆位于第二滑孔内,第一滑块的上部开有第三导向孔,第三导向孔内设有第一导向卡杆,第一滑块左右两侧的下部均开有第四导向孔,第一导向卡杆依次穿过两个第四导向孔,第一导向卡杆与卡孔配合,第一滑块的顶部开有第三凹槽,第一导向卡杆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空心压块,第一空心压块位于第三凹槽内,第一导向卡杆上套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顶端与第一空心压块内的顶部连接,第三弹簧的底端与第一滑块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第二空心压块、第二导向卡杆、第四弹簧、第一卡块、挡板、摆动座、摆动杆、滚轮、第三定向轮、第二拉绳、第二导向杆、第五弹簧、第二卡块、第六弹簧和第三卡块,连接板的顶部开有第三滑孔,连接板的上部开有第一槽孔,第一槽孔与第三滑孔相连通,连接板的底部开有第五导向孔,第五导向孔与第一槽孔相连通,轴承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三滑孔内设有第二空心压块,第二空心压块内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导向卡杆,第二导向卡杆的底部穿过第五导向孔,第二导向卡杆的底部位于第一卡槽内,第二导向卡杆上设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的顶端与第二空心压块内的顶部连接,第四弹簧的底端与连接板连接,第二空心压块右侧面的下部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二空心压块底部的右侧连接有挡板,第一槽孔右侧面的下部连接有摆动座,摆动座上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的左端转动式连接有滚轮,连接板的中部开有第二槽孔,第二槽孔位于第一槽孔的右侧,第二槽孔与第一槽孔相连通,第二槽孔右部的后侧面上下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三定向轮,连接板上开有第六导向孔,第六导向孔位于第二槽孔的左上侧,第六导向孔与第二槽孔相连通,连接板上开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位于第六导向孔的左侧,第四凹槽与第六导向孔相连通,第六导向孔内设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的左端穿过第四凹槽,第二导向杆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二卡块与第一卡块配合,第二导向杆顶部的右侧开有第三卡槽,第二导向杆上设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的左端与第二卡块的右侧面连接,第五弹簧的右端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上开有第五凹槽,第五凹槽位于第六导向孔的上侧,第五凹槽与第六导向孔相连通,连接板上开有第七导向孔,第七导向孔位于第五凹槽的上侧,第七导向孔与第五凹槽相连通,连接板上开有第六凹槽,第六凹槽位于第七导向孔的上侧,第六凹槽与第七导向孔相连通,第七导向孔内设有第三导向杆,第三导向杆的底端连接有第三卡块,第三卡块与第三卡槽配合,第三导向杆上设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的底端与第三卡块的顶部连接,第六弹簧的顶端与连接板连接,摆动杆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拉绳,第二拉绳依次绕过两个第三定向轮,第二拉绳与第二导向杆的右端连接。
当需要使用本发明进行锻炼时,病人先坐在座椅上,随后人工通过固定机构将本发明固定在扶手上,然后人工通过固定装置将病人的双手进行固定,且人工通过调节装置对第三空心固定架和踏板位置的倾斜度进行调节,病人将脚放在踏板上,随后病人双手向下移动,如此能够使固定装置向下移动,固定装置向下移动通过第一拉绳使圆形滑块向右移动,第一弹簧随之伸张,圆形滑块向右移动带动第二空心固定架向右移动,第二空心固定架向右移动通过调节杆向右移动,调节杆向右移动通过调节装置使第三空心固定架使踏板向右移动,如此能够使病人使脚向右移动,通过用脚使踏板向左移动复位,在第一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圆形滑块向左移动复位,进而能够使病人的双手向上移动,如此不断重复即可对双手瘫痪病人的手部进行锻炼,当锻炼完成后,人工解除对病人手部的固定即可。
人工将固定板套在扶手,且使扶手位于V形凹槽内,随后人工用手转动螺杆对固定板进行固定,如此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防止在双手瘫痪病人手部进行锻炼时,本发明从扶手上掉落,当不需要锻炼时,人工用手转动螺杆解除对固定板的固定,随后将本发明从扶手上取下即可。
人工向两侧移动左右两个硅胶弧形套,左右两个硅胶弧形套向两侧移动带动左右两侧的第一导向杆向两侧移动,第二弹簧随之压缩,随后病人将手部放入左右两个硅胶弧形套内,然后人工松开左右两个硅胶弧形套,在第二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硅胶弧形套复位,如此能够对病人的手部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防止在进行锻炼时,手部从硅胶弧形套内掉落,当锻炼完成后,人工重复上述操作解除对病人手部的固定,随后病人将手部从左右两个硅胶弧形套取出即可。
人工用手向下按压第一空心压块,第一空心压块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导向卡杆向下移动,第三弹簧随之压缩,第一导向卡杆向下移动能够移出卡孔内,随后人工左右移动第一滑块至合适位置,然后松开第一空心压块,在第三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一导向卡杆向上移动卡入对应的卡孔内,如此能够对第一滑块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对踏板的位置进行调节。
初始时,第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使第二导向卡杆向下卡入第二卡槽内时,人工用手向下按压第二空心压块,第二空心压块向下移动带动第二导向卡杆向下移动,第四弹簧随之压缩,第二空心压块向下移动带动挡板向下移动,挡板向下移动能够挤压滚轮使摆动杆的左部向下摆动,摆动杆的右部随之向上摆动,如此能够通过第二拉绳使第二导向杆向右移动,第五弹簧随之压缩,且在第六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三导向杆向下卡入第三卡槽内,第二导向杆向右移动带动第二卡块向右移动,如此能够解除对第一卡块的固定,随后松开第二空心压块,在第四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一卡块向上移动位于第二卡块的上侧,随后人工用手向上移动第三导向杆,如此能够在第五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二卡块向左移动复位,通过第二卡块能够对第一卡块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便于人工对其进行调节。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固定机构将本发明固定在扶手上,通过固定装置能够对双手瘫痪病人的手部进行固定,通过调节装置能够对踏板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用脚使踏板向左移动复位,在第一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圆形滑块向左移动复位,进而能够使病人的双手向上移动,如此不断重复即可对双手瘫痪病人的手部进行锻炼,从而不需医护人员用手对双手瘫痪病人的手部进行按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A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调节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轴承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座椅,2…扶手,3…固定机构,301…固定板,302…V形凹槽,303…螺纹孔,304…螺杆,4…第一空心固定架,5…轴承座,6…转轴,7…连接板,8…空心滑杆,9…支撑杆,10…通孔,11…连接杆,12…第一定向轮,13…第二定向轮,14…第一拉绳,15…固定装置,151…长形板,152…圆孔,153…第一凹槽,154…第一导向孔,155…第二凹槽,156…第二导向孔,157…第一导向杆,158…硅胶弧形套,159…第二弹簧,16…圆形滑块,17…第一滑孔,18…第一弹簧,19…第二空心固定架,20…调节杆,21…卡孔,22…调节装置,221…第一滑块,222…第三凹槽,223…第三导向孔,224…第一导向卡杆,225…第一空心压块,226…第三弹簧,227…第二滑孔,228…第四导向孔,23…第三空心固定架,24…踏板,25…第三滑孔,26…第一槽孔,27…第五导向孔,28…第一卡槽,281…第二卡槽,29…第二空心压块,30…第二导向卡杆,31…第四弹簧,32…第一卡块,33…挡板,34…摆动座,35…摆动杆,36…滚轮,37…第二槽孔,38…第三定向轮,39…第二拉绳,40…第六导向孔,41…第四凹槽,42…第二导向杆,43…第三卡槽,44…第五弹簧,45…第二卡块,46…第五凹槽,47…第七导向孔,48…第六凹槽,49…第三导向杆,50…第六弹簧,51…第三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双手瘫痪病人配合锻炼器,如图1-9所示,包括有固定机构3、第一空心固定架4、轴承座5、转轴6、连接板7、空心滑杆8、支撑杆9、连接杆11、第一定向轮12、第二定向轮13、第一拉绳14、固定装置15、圆形滑块16、第一弹簧18、第二空心固定架19、调节杆20、调节装置22、第三空心固定架23和踏板24,座椅1的扶手2上套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空心固定架4,第一空心固定架4的左部连接有轴承座5,轴承座5内连接有转轴6,转轴6上连接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左侧面连接有空心滑杆8,空心滑杆8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下部开有通孔10,支撑杆9的内侧面的下部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位于通孔10的上侧,连接杆11的底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定向轮12,支撑杆9的右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定向轮13,圆形滑块16的上下两侧均开有第一滑孔17,空心滑杆8穿过第一滑孔17,圆形滑块16的左侧面与空心滑杆8内的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8,圆形滑块16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拉绳14,第一拉绳14穿过通孔10并绕过第一定向轮12,第一拉绳14再绕过第二定向轮13,第一拉绳14的底端连接有固定装置15,圆形滑块16前侧面的下部连接有第二空心固定架19,第二空心固定架19的底部连接有调节杆20,调节杆20的底部均匀间隔的开有多个卡孔21,调节杆20上设有调节装置22,调节装置22的底部连接有第三空心固定架23,第三空心固定架23上连接有踏板24。
实施例2
一种双手瘫痪病人配合锻炼器,如图1-9所示,包括有固定机构3、第一空心固定架4、轴承座5、转轴6、连接板7、空心滑杆8、支撑杆9、连接杆11、第一定向轮12、第二定向轮13、第一拉绳14、固定装置15、圆形滑块16、第一弹簧18、第二空心固定架19、调节杆20、调节装置22、第三空心固定架23和踏板24,座椅1的扶手2上套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空心固定架4,第一空心固定架4的左部连接有轴承座5,轴承座5内连接有转轴6,转轴6上连接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左侧面连接有空心滑杆8,空心滑杆8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下部开有通孔10,支撑杆9的内侧面的下部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位于通孔10的上侧,连接杆11的底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定向轮12,支撑杆9的右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定向轮13,圆形滑块16的上下两侧均开有第一滑孔17,空心滑杆8穿过第一滑孔17,圆形滑块16的左侧面与空心滑杆8内的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8,圆形滑块16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拉绳14,第一拉绳14穿过通孔10并绕过第一定向轮12,第一拉绳14再绕过第二定向轮13,第一拉绳14的底端连接有固定装置15,圆形滑块16前侧面的下部连接有第二空心固定架19,第二空心固定架19的底部连接有调节杆20,调节杆20的底部均匀间隔的开有多个卡孔21,调节杆20上设有调节装置22,调节装置22的底部连接有第三空心固定架23,第三空心固定架23上连接有踏板24。
固定机构3包括有固定板301和螺杆304,固定板301套在扶手2上,固定板301的顶部与第一空心固定架4的底部连接,固定板301的中部开有V形凹槽302,固定板301前后两侧的右部均开有螺纹孔303,螺纹孔303内设有螺杆304。
实施例3
一种双手瘫痪病人配合锻炼器,如图1-9所示,包括有固定机构3、第一空心固定架4、轴承座5、转轴6、连接板7、空心滑杆8、支撑杆9、连接杆11、第一定向轮12、第二定向轮13、第一拉绳14、固定装置15、圆形滑块16、第一弹簧18、第二空心固定架19、调节杆20、调节装置22、第三空心固定架23和踏板24,座椅1的扶手2上套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空心固定架4,第一空心固定架4的左部连接有轴承座5,轴承座5内连接有转轴6,转轴6上连接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左侧面连接有空心滑杆8,空心滑杆8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下部开有通孔10,支撑杆9的内侧面的下部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位于通孔10的上侧,连接杆11的底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定向轮12,支撑杆9的右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定向轮13,圆形滑块16的上下两侧均开有第一滑孔17,空心滑杆8穿过第一滑孔17,圆形滑块16的左侧面与空心滑杆8内的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8,圆形滑块16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拉绳14,第一拉绳14穿过通孔10并绕过第一定向轮12,第一拉绳14再绕过第二定向轮13,第一拉绳14的底端连接有固定装置15,圆形滑块16前侧面的下部连接有第二空心固定架19,第二空心固定架19的底部连接有调节杆20,调节杆20的底部均匀间隔的开有多个卡孔21,调节杆20上设有调节装置22,调节装置22的底部连接有第三空心固定架23,第三空心固定架23上连接有踏板24。
固定机构3包括有固定板301和螺杆304,固定板301套在扶手2上,固定板301的顶部与第一空心固定架4的底部连接,固定板301的中部开有V形凹槽302,固定板301前后两侧的右部均开有螺纹孔303,螺纹孔303内设有螺杆304。
固定装置15包括有长形板151、第一导向杆157和硅胶弧形套158,长形板151的顶部与第一拉绳14的底端连接,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圆孔152,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一凹槽153,第一凹槽153与圆孔152相连通,长形板15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有第一导向孔154,第一导向孔154与第一凹槽153相连通,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二凹槽155,第二凹槽155与圆孔152相连通,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二导向孔156,第二导向孔156与第二凹槽155相连通,第一导向孔154和第二导向孔156内均设有第一导向杆157,第一导向杆157上连接有硅胶弧形套158,第一导向杆157上套有第二弹簧159,第二弹簧159的一端与硅胶弧形套158连接,第二弹簧159的另一端与长形板151连接。
实施例4
一种双手瘫痪病人配合锻炼器,如图1-9所示,包括有固定机构3、第一空心固定架4、轴承座5、转轴6、连接板7、空心滑杆8、支撑杆9、连接杆11、第一定向轮12、第二定向轮13、第一拉绳14、固定装置15、圆形滑块16、第一弹簧18、第二空心固定架19、调节杆20、调节装置22、第三空心固定架23和踏板24,座椅1的扶手2上套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空心固定架4,第一空心固定架4的左部连接有轴承座5,轴承座5内连接有转轴6,转轴6上连接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左侧面连接有空心滑杆8,空心滑杆8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下部开有通孔10,支撑杆9的内侧面的下部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位于通孔10的上侧,连接杆11的底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定向轮12,支撑杆9的右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定向轮13,圆形滑块16的上下两侧均开有第一滑孔17,空心滑杆8穿过第一滑孔17,圆形滑块16的左侧面与空心滑杆8内的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8,圆形滑块16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拉绳14,第一拉绳14穿过通孔10并绕过第一定向轮12,第一拉绳14再绕过第二定向轮13,第一拉绳14的底端连接有固定装置15,圆形滑块16前侧面的下部连接有第二空心固定架19,第二空心固定架19的底部连接有调节杆20,调节杆20的底部均匀间隔的开有多个卡孔21,调节杆20上设有调节装置22,调节装置22的底部连接有第三空心固定架23,第三空心固定架23上连接有踏板24。
固定机构3包括有固定板301和螺杆304,固定板301套在扶手2上,固定板301的顶部与第一空心固定架4的底部连接,固定板301的中部开有V形凹槽302,固定板301前后两侧的右部均开有螺纹孔303,螺纹孔303内设有螺杆304。
固定装置15包括有长形板151、第一导向杆157和硅胶弧形套158,长形板151的顶部与第一拉绳14的底端连接,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圆孔152,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一凹槽153,第一凹槽153与圆孔152相连通,长形板15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有第一导向孔154,第一导向孔154与第一凹槽153相连通,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二凹槽155,第二凹槽155与圆孔152相连通,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二导向孔156,第二导向孔156与第二凹槽155相连通,第一导向孔154和第二导向孔156内均设有第一导向杆157,第一导向杆157上连接有硅胶弧形套158,第一导向杆157上套有第二弹簧159,第二弹簧159的一端与硅胶弧形套158连接,第二弹簧159的另一端与长形板151连接。
调节装置22包括有第一滑块221、第一导向卡杆224、第一空心压块225和第三弹簧226,第一滑块221的底部与第三空心固定架23的顶部连接,第一滑块221的中部开有第二滑孔227,调节杆20位于第二滑孔227内,第一滑块221的上部开有第三导向孔223,第三导向孔223内设有第一导向卡杆224,第一滑块221左右两侧的下部均开有第四导向孔228,第一导向卡杆224依次穿过两个第四导向孔228,第一导向卡杆224与卡孔21配合,第一滑块221的顶部开有第三凹槽222,第一导向卡杆224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空心压块225,第一空心压块225位于第三凹槽222内,第一导向卡杆224上套有第三弹簧226,第三弹簧226的顶端与第一空心压块225内的顶部连接,第三弹簧226的底端与第一滑块221连接。
实施例5
一种双手瘫痪病人配合锻炼器,如图1-9所示,包括有固定机构3、第一空心固定架4、轴承座5、转轴6、连接板7、空心滑杆8、支撑杆9、连接杆11、第一定向轮12、第二定向轮13、第一拉绳14、固定装置15、圆形滑块16、第一弹簧18、第二空心固定架19、调节杆20、调节装置22、第三空心固定架23和踏板24,座椅1的扶手2上套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空心固定架4,第一空心固定架4的左部连接有轴承座5,轴承座5内连接有转轴6,转轴6上连接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左侧面连接有空心滑杆8,空心滑杆8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下部开有通孔10,支撑杆9的内侧面的下部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位于通孔10的上侧,连接杆11的底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定向轮12,支撑杆9的右端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定向轮13,圆形滑块16的上下两侧均开有第一滑孔17,空心滑杆8穿过第一滑孔17,圆形滑块16的左侧面与空心滑杆8内的左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8,圆形滑块16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拉绳14,第一拉绳14穿过通孔10并绕过第一定向轮12,第一拉绳14再绕过第二定向轮13,第一拉绳14的底端连接有固定装置15,圆形滑块16前侧面的下部连接有第二空心固定架19,第二空心固定架19的底部连接有调节杆20,调节杆20的底部均匀间隔的开有多个卡孔21,调节杆20上设有调节装置22,调节装置22的底部连接有第三空心固定架23,第三空心固定架23上连接有踏板24。
固定机构3包括有固定板301和螺杆304,固定板301套在扶手2上,固定板301的顶部与第一空心固定架4的底部连接,固定板301的中部开有V形凹槽302,固定板301前后两侧的右部均开有螺纹孔303,螺纹孔303内设有螺杆304。
固定装置15包括有长形板151、第一导向杆157和硅胶弧形套158,长形板151的顶部与第一拉绳14的底端连接,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圆孔152,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一凹槽153,第一凹槽153与圆孔152相连通,长形板151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有第一导向孔154,第一导向孔154与第一凹槽153相连通,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二凹槽155,第二凹槽155与圆孔152相连通,长形板151的左右两侧均开有两个第二导向孔156,第二导向孔156与第二凹槽155相连通,第一导向孔154和第二导向孔156内均设有第一导向杆157,第一导向杆157上连接有硅胶弧形套158,第一导向杆157上套有第二弹簧159,第二弹簧159的一端与硅胶弧形套158连接,第二弹簧159的另一端与长形板151连接。
调节装置22包括有第一滑块221、第一导向卡杆224、第一空心压块225和第三弹簧226,第一滑块221的底部与第三空心固定架23的顶部连接,第一滑块221的中部开有第二滑孔227,调节杆20位于第二滑孔227内,第一滑块221的上部开有第三导向孔223,第三导向孔223内设有第一导向卡杆224,第一滑块221左右两侧的下部均开有第四导向孔228,第一导向卡杆224依次穿过两个第四导向孔228,第一导向卡杆224与卡孔21配合,第一滑块221的顶部开有第三凹槽222,第一导向卡杆224的顶部连接有第一空心压块225,第一空心压块225位于第三凹槽222内,第一导向卡杆224上套有第三弹簧226,第三弹簧226的顶端与第一空心压块225内的顶部连接,第三弹簧226的底端与第一滑块221连接。
还包括有第二空心压块29、第二导向卡杆30、第四弹簧31、第一卡块32、挡板33、摆动座34、摆动杆35、滚轮36、第三定向轮38、第二拉绳39、第二导向杆42、第五弹簧44、第二卡块45、第六弹簧50和第三卡块51,连接板7的顶部开有第三滑孔25,连接板7的上部开有第一槽孔26,第一槽孔26与第三滑孔25相连通,连接板7的底部开有第五导向孔27,第五导向孔27与第一槽孔26相连通,轴承座5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第一卡槽28和第二卡槽281,第三滑孔25内设有第二空心压块29,第二空心压块29内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导向卡杆30,第二导向卡杆30的底部穿过第五导向孔27,第二导向卡杆30的底部位于第一卡槽28内,第二导向卡杆30上设有第四弹簧31,第四弹簧31的顶端与第二空心压块29内的顶部连接,第四弹簧31的底端与连接板7连接,第二空心压块29右侧面的下部连接有第一卡块32,第二空心压块29底部的右侧连接有挡板33,第一槽孔26右侧面的下部连接有摆动座34,摆动座34上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杆35,摆动杆35的左端转动式连接有滚轮36,连接板7的中部开有第二槽孔37,第二槽孔37位于第一槽孔26的右侧,第二槽孔37与第一槽孔26相连通,第二槽孔37右部的后侧面上下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三定向轮38,连接板7上开有第六导向孔40,第六导向孔40位于第二槽孔37的左上侧,第六导向孔40与第二槽孔37相连通,连接板7上开有第四凹槽41,第四凹槽41位于第六导向孔40的左侧,第四凹槽41与第六导向孔40相连通,第六导向孔40内设有第二导向杆42,第二导向杆42的左端穿过第四凹槽41,第二导向杆42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卡块45,第二卡块45与第一卡块32配合,第二导向杆42顶部的右侧开有第三卡槽43,第二导向杆42上设有第五弹簧44,第五弹簧44的左端与第二卡块45的右侧面连接,第五弹簧44的右端与连接板7连接,连接板7上开有第五凹槽46,第五凹槽46位于第六导向孔40的上侧,第五凹槽46与第六导向孔40相连通,连接板7上开有第七导向孔47,第七导向孔47位于第五凹槽46的上侧,第七导向孔47与第五凹槽46相连通,连接板7上开有第六凹槽48,第六凹槽48位于第七导向孔47的上侧,第六凹槽48与第七导向孔47相连通,第七导向孔47内设有第三导向杆49,第三导向杆49的底端连接有第三卡块51,第三卡块51与第三卡槽43配合,第三导向杆49上设有第六弹簧50,第六弹簧50的底端与第三卡块51的顶部连接,第六弹簧50的顶端与连接板7连接,摆动杆35的右端连接有第二拉绳39,第二拉绳39依次绕过两个第三定向轮38,第二拉绳39与第二导向杆42的右端连接。
当需要使用本发明进行锻炼时,病人先坐在座椅1上,随后人工通过固定机构3将本发明固定在扶手2上,然后人工通过固定装置15将病人的双手进行固定,且人工通过调节装置22对第三空心固定架23和踏板24位置的倾斜度进行调节,病人将脚放在踏板24上,随后病人双手向下移动,如此能够使固定装置15向下移动,固定装置15向下移动通过第一拉绳14使圆形滑块16向右移动,第一弹簧18随之伸张,圆形滑块16向右移动带动第二空心固定架19向右移动,第二空心固定架19向右移动通过调节杆20向右移动,调节杆20向右移动通过调节装置22使第三空心固定架23使踏板24向右移动,如此能够使病人使脚向右移动,通过用脚使踏板24向左移动复位,在第一弹簧18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圆形滑块16向左移动复位,进而能够使病人的双手向上移动,如此不断重复即可对双手瘫痪病人的手部进行锻炼,当锻炼完成后,人工解除对病人手部的固定即可。
人工将固定板301套在扶手2,且使扶手2位于V形凹槽302内,随后人工用手转动螺杆304对固定板301进行固定,如此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防止在双手瘫痪病人手部进行锻炼时,本发明从扶手2上掉落,当不需要锻炼时,人工用手转动螺杆304解除对固定板301的固定,随后将本发明从扶手2上取下即可。
人工向两侧移动左右两个硅胶弧形套158,左右两个硅胶弧形套158向两侧移动带动左右两侧的第一导向杆157向两侧移动,第二弹簧159随之压缩,随后病人将手部放入左右两个硅胶弧形套158内,然后人工松开左右两个硅胶弧形套158,在第二弹簧159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硅胶弧形套158复位,如此能够对病人的手部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防止在进行锻炼时,手部从硅胶弧形套158内掉落,当锻炼完成后,人工重复上述操作解除对病人手部的固定,随后病人将手部从左右两个硅胶弧形套158取出即可。
人工用手向下按压第一空心压块225,第一空心压块225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导向卡杆224向下移动,第三弹簧226随之压缩,第一导向卡杆224向下移动能够移出卡孔21内,随后人工左右移动第一滑块221至合适位置,然后松开第一空心压块225,在第三弹簧226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一导向卡杆224向上移动卡入对应的卡孔21内,如此能够对第一滑块221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对踏板24的位置进行调节。
初始时,第六弹簧50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使第二导向卡杆30向下卡入第二卡槽281内时,人工用手向下按压第二空心压块29,第二空心压块29向下移动带动第二导向卡杆30向下移动,第四弹簧31随之压缩,第二空心压块29向下移动带动挡板33向下移动,挡板33向下移动能够挤压滚轮36使摆动杆35的左部向下摆动,摆动杆35的右部随之向上摆动,如此能够通过第二拉绳39使第二导向杆42向右移动,第五弹簧44随之压缩,且在第六弹簧50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三导向杆49向下卡入第三卡槽43内,第二导向杆42向右移动带动第二卡块45向右移动,如此能够解除对第一卡块32的固定,随后松开第二空心压块29,在第四弹簧31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一卡块32向上移动位于第二卡块45的上侧,随后人工用手向上移动第三导向杆49,如此能够在第五弹簧44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第二卡块45向左移动复位,通过第二卡块45能够对第一卡块32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便于人工对其进行调节。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