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6385A - 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及压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及压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6385A
CN109326385A CN201811227563.9A CN201811227563A CN109326385A CN 109326385 A CN109326385 A CN 109326385A CN 201811227563 A CN201811227563 A CN 201811227563A CN 109326385 A CN109326385 A CN 109326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expanding
expanding core
external jacket
taper internal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275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26385B (zh
Inventor
孙默冉
庞金红
江海
孙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Shenyang Xinghua Aer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IC Shenyang Xinghua Aer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Shenyang Xinghua Aer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IC Shenyang Xinghua Aero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275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26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26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6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26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6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36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4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extru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H01B13/24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extrusion
    • H01B13/245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by extrusion of metal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及压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屏蔽软管组件端部压接不牢固导致连接不稳定,出现拉脱、屏蔽失效的问题。所述的压接装备包括第一外夹套、第二外夹套以及大端直径由小到大的第一锥形内涨芯、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第四锥形内涨芯。该压接装备的压接方法是先装配屏蔽软管组件,然后采用压接设备的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相对套装在外衬套的第二筒体外周,对屏蔽软管组件进行挤压。本发明的压接装备和压接方法能够实现屏蔽软管组件端头的无缝压接,操作方法简单,对更好的进行金属非金属双层长短管的两端压接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及压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线缆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及压接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线缆是发动机系统的神经,其性能是影响系统质量的关键,屏蔽软管组件是用于航空发动机电缆的保护导线并且起到屏蔽效果的结构连接组件,软管的特点是有一定的柔软性又有不锈钢金属编织丝防护,端部压接不牢固则会导致连接不稳定,出现拉脱、屏蔽失效等问题。屏蔽软管的材料内部是聚四氟乙烯管,外部是不锈钢丝编织网,需要采用不锈钢内外衬套将屏蔽软管的端头进行压接,屏蔽软管组件的两端头处理都需要封口压接处理,屏蔽软管的长短不一,一般在(100-2000)mm之间,这种钢柔兼备,长短不一,两端都要保证压接要求的工艺装备是个难题,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能够实现屏蔽软管组件压接效果好的压接装备和一种能够实现无缝压接的压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屏蔽软管组件压接效果好的压接装备和一种能够实现无缝压接的压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所述屏蔽软管组件包括聚四氟乙烯管体、外衬套和内衬套,聚四氟乙烯管体外周设有不锈钢丝编织网,内衬套和外衬套分别为截面为T字型,内衬套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筒体和置于第一筒体一端端部的第一环面,外衬套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筒体和置于第二筒体一端端部的第二环面,第二筒体包裹在设有不锈钢丝编织网的聚四氟乙烯管体两端外周,第一筒体安装在聚四氟乙烯管体两端内周,第一环面置于第二环面上方,该压接装备包括第一外夹套、第二外夹套以及大端直径由小到大的第一锥形内涨芯、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第四锥形内涨芯,所述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的结构相同,均为由不同直径的第一半圆柱体和第二半圆柱体同轴固定为一体成型的阶梯状半圆柱体结构,且在第一半圆柱体和第二半圆柱体的中心沿轴向开设有半圆柱内孔,所述第一半圆柱体的上端面分别设有用于端面定位的台阶孔;
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相对扣合在外衬套的外周,外衬套的第二筒体置于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的半圆柱内孔中,第二环面置于台阶孔内,第一锥形内涨芯、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第四锥形内涨芯依次压入内衬套的第一筒体中并依次顶出。
进一步地,所述内衬套的第一环面外径φE与外衬套的第二环面外径φF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内衬套的第一筒体的内径为φD,第一锥形内涨芯的大端外径φG1=(φD+0.3)±0.05mm,第二锥形内涨芯的大端外径φG2=(φD+0.6)±0.05mm,第三锥形内涨芯的大端外径φG3=(φD+0.85)±0.05mm,第四锥形内涨芯的大端外径φG4=(φD+1.0)±0.05mm,且第一锥形内涨芯、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第四锥形内涨芯的大端长度L1相等,均为2mm,锥度α相等,α=3°-5°,总体长度L2=外衬套的长度L3+15mm。
进一步地,所述外衬套的第二筒体外径为φC,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的半圆柱内孔直径φA=(φC+0.5)mm,第一外夹套与第二外夹套的长度L4相等,且L4=(L3+12)mm。
进一步地,所述台阶孔的深度H为1mm,内径φB=(φE+1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圆柱体直径大于第二半圆柱体直径。
采用上述端头压接装备对屏蔽软管组件压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装配屏蔽软管组件,将外衬套的第二筒体包裹在设有不锈钢丝编织网的聚四氟乙烯管体两端外周,内衬套的第一筒体安装在聚四氟乙烯管体两端内周,第一环面置于第二环面上方;
(2)将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相对套装在外衬套的第二筒体外周,将屏蔽软管组件夹在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之间,并且将第一环面置于台阶孔内,用油压机Y41-10B3,将压力调到最小,油压机的三爪夹盘将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夹住,三爪夹盘的顶端顶在第一半圆柱体的下端面上,然后三爪夹盘将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夹紧,通过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将屏蔽软管组件固定,同时,压力机夹持挤压棒,首先,采用压力机夹持挤压棒将第一锥形内涨芯压入内衬套的第一筒体,实现一次挤压,接着用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第四锥形内涨芯,按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挤压,挤压后的第一锥形内涨芯、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第四锥形内涨芯用比聚四氟乙烯管体内径小的金属棒或金属线顶从屏蔽软管组件挤压端向另一端头顶出;
(3)将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相对套装在聚四氟乙烯管体另一端的外衬套的第二筒体外周,用油压机Y41-10B3,挤压另一端的内衬套和外衬套,压力调到最小,压力机夹持挤压棒,采用压力机夹持挤压棒将第一锥形内涨芯压入内衬套的第一筒体,实现一次挤压,接着用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按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挤压,挤压后的第一锥形内涨芯、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用比聚四氟乙烯管体内径小的金属棒或金属线从所述步骤(2)屏蔽软管组件的先挤压端顶出。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棒的截面为圆形,直径小于内衬套的第一筒体内径φD。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棒或金属线截面为圆形,直径为φ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解决了屏蔽软管组件两端进行压接的端头处理难题,为发动机线缆中的屏蔽软管组件端头压接提供了一种压接装备和压接方法,本发明的外夹套能够对屏蔽软管组件进行良好的定位,在操作时先挤压端较后挤压端多采用第四锥形内涨芯挤压一次,共挤压4次,这样能够保证另一端头在挤压3次后,3个锥形内涨芯能够顺利从先挤压端顶出,本发明的压接装备和压接方法能够实现屏蔽软管组件端头的无缝压接,操作方法简单,对更好的进行金属非金属双层长短管的两端压接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屏蔽软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第一外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第一锥形内涨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第二锥形内涨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三锥形内涨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四锥形内涨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外夹套、第二外夹套、第一锥形内涨芯与屏蔽软管组件的压接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四氟乙烯管体;2-外衬套;2-1-第二筒体;2-2-第二环面;3-内衬套;3-1-第一筒体;3-2-第一环面;4-不锈钢丝编织网;5-第一外夹套;6-第二外夹套;7-第一锥形内涨芯;8-第二锥形内涨芯;9-第三锥形内涨芯;10-第四锥形内涨芯;11-第一半圆柱体;12-第二半圆柱体;13-半圆柱内孔;14-台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2,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所述屏蔽软管组件包括聚四氟乙烯管体1、外衬套2和内衬套3,聚四氟乙烯管体1外周设有不锈钢丝编织网4,内衬套3和外衬套2分别为截面为T字型,内衬套3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筒体3-1和置于第一筒体3-1一端端部的第一环面3-2,外衬套2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筒体2-1和置于第二筒体2-1一端端部的第二环面2-2,第二筒体2-1包裹在设有不锈钢丝编织网4的聚四氟乙烯管体1两端外周,第一筒体3-1安装在聚四氟乙烯管体1两端内周,第一环面3-2置于第二环面2-2上方,该压接装备包括第一外夹套5、第二外夹套6以及大端直径由小到大的第一锥形内涨芯7、第二锥形内涨芯8、第三锥形内涨芯9、第四锥形内涨芯10,所述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的结构相同,均为由不同直径的第一半圆柱体11和第二半圆柱体12同轴固定为一体成型的阶梯状半圆柱体结构,且在第一半圆柱体11和第二半圆柱体12的中心沿轴向开设有半圆柱内孔13,所述第一半圆柱体11的上端面分别设有用于端面定位的台阶孔14;(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的结构参见图3-4)
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相对扣合在外衬套2的外周,外衬套2的第二筒体2-1置于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的半圆柱内孔13中,第一环面2-2置于台阶孔14内,第一环面2-2的下表面与台阶孔14的上表面接触,第一锥形内涨芯7、第二锥形内涨芯8、第三锥形内涨芯9、第四锥形内涨芯10依次压入内衬套3的第一筒体3-1中并依次顶出。所述第一锥形内涨芯7、第二锥形内涨芯8、第三锥形内涨芯9、第四锥形内涨芯10均为锥形。
所述内衬套3的第一环面3-2外径φE与外衬套2的第二环面2-2外径φF相等。
参照图5-9,所述内衬套3的第一筒体3-1的内径为φD,第一锥形内涨芯7的大端外径φG1=(φD+0.3)±0.05mm,第二锥形内涨芯8的大端外径φG2=(φD+0.6)±0.05mm,第三锥形内涨芯9的大端外径φG3=(φD+0.85)±0.05mm,第四锥形内涨芯10的大端外径φG4=(φD+1.0)±0.05mm,且第一锥形内涨芯7、第二锥形内涨芯8、第三锥形内涨芯9、第四锥形内涨芯10的大端长度L1相等,均为2mm,锥度α相等,α=3°,总体长度L2相等,L2=外衬套的长度L3+15mm。
所述外衬套2的第二筒体2-1外径为φC,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的半圆柱内孔13直径φA=(φC+0.5)mm,第一外夹套5与第二外夹套6的长度L4相等,且L4=(L3+12)mm。
所述台阶孔14的深度H为1mm,内径φB=(φE+10)mm。
所述第一半圆柱体11直径大于第二半圆柱体12直径。
参照图10-11,采用上述端头压接装备对屏蔽软管组件压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装配屏蔽软管组件,将外衬套2的第二筒体2-1包裹在设有不锈钢丝编织网4的聚四氟乙烯管体1两端外周,内衬套3的第一筒体3-1安装在聚四氟乙烯管体1两端内周,第一环面3-2置于第二环面2-2上方;
(2)将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相对套装在外衬套2的第二筒体2-1外周,将屏蔽软管组件夹在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之间,并且将第一环面2-2置于台阶孔内,第一环面2-2的下表面与台阶孔14的上表面接触,用油压机Y41-10B3,将压力调到最小,油压机的三爪夹盘将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夹住,三爪夹盘的顶端顶在第一半圆柱体11的下端面上,然后三爪夹盘将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夹紧,通过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将屏蔽软管组件固定,同时,压力机夹持挤压棒,首先,采用压力机夹持挤压棒将第一锥形内涨芯7压入内衬套3的第一筒体3-1,实现一次挤压,接着用第二锥形内涨芯8、第三锥形内涨芯9、第四锥形内涨芯10,按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挤压,挤压后的第一锥形内涨芯7、第二锥形内涨芯8、第三锥形内涨芯9、第四锥形内涨芯10用比聚四氟乙烯管体1内径小的金属棒或金属线顶从屏蔽软管组件挤压端向另一端头顶出;
(3)将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相对套装在聚四氟乙烯管体1另一端的外衬套2的第二筒体2-1外周,用油压机Y41-10B3,挤压另一端的内衬套3和外衬套2,将屏蔽软管组件夹在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之间,并且将第一环面2-2置于台阶孔内,第一环面2-2的下表面与台阶孔14的上表面接触,用油压机Y41-10B3,将压力调到最小,油压机的三爪夹盘将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夹住,三爪夹盘的顶端顶在第一半圆柱体11的下端面上,然后三爪夹盘将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夹紧,通过第一外夹套5和第二外夹套6将屏蔽软管组件固定,同时,压力机夹持挤压棒,采用压力机夹持挤压棒将第一锥形内涨芯7压入内衬套3的第一筒体3-1,实现一次挤压,接着用第二锥形内涨芯8、第三锥形内涨芯9,按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挤压,挤压后的第一锥形内涨芯7、第二锥形内涨芯8、第三锥形内涨芯9用比聚四氟乙烯管体1内径小的金属棒或金属线从所述步骤(2)屏蔽软管组件的先挤压端顶出。
所述挤压棒的截面为圆形,直径小于内衬套3的第一筒体3-1内径φD,一般采用挤压棒的直径为5mm。
所述金属棒或金属线截面为圆形,直径为φ5mm。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锥形内涨芯7、第二锥形内涨芯8、第三锥形内涨芯9、第四锥形内涨芯10的锥度α相等,α=5°。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锥形内涨芯7、第二锥形内涨芯8、第三锥形内涨芯9、第四锥形内涨芯10的锥度α相等,α=4°。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所述屏蔽软管组件包括聚四氟乙烯管体、外衬套和内衬套,聚四氟乙烯管体外周设有不锈钢丝编织网,内衬套和外衬套分别为截面为T字型,内衬套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筒体和置于第一筒体一端端部的第一环面,外衬套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二筒体和置于第二筒体一端端部的第二环面,第二筒体包裹在设有不锈钢丝编织网的聚四氟乙烯管体两端外周,第一筒体安装在聚四氟乙烯管体两端内周,第一环面置于第二环面上方,其特征在于,该压接装备包括第一外夹套、第二外夹套以及大端直径由小到大的第一锥形内涨芯、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第四锥形内涨芯,所述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的结构相同,均为由不同直径的第一半圆柱体和第二半圆柱体同轴固定为一体成型的阶梯状半圆柱体结构,且在第一半圆柱体和第二半圆柱体的中心沿轴向开设有半圆柱内孔,所述第一半圆柱体的上端面分别设有用于端面定位的台阶孔;
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相对扣合在外衬套的外周,外衬套的第二筒体置于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的半圆柱内孔中,第二环面置于台阶孔内,第一锥形内涨芯、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第四锥形内涨芯依次压入内衬套的第一筒体中并依次顶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的第一环面外径φE与外衬套的第二环面外径φF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的第一筒体的内径为φD,第一锥形内涨芯的大端外径φG1=(φD+0.3)±0.05mm,第二锥形内涨芯的大端外径φG2=(φD+0.6)±0.05mm,第三锥形内涨芯的大端外径φG3=(φD+0.85)±0.05mm,第四锥形内涨芯的大端外径φG4=(φD+1.0)±0.05mm,且第一锥形内涨芯、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第四锥形内涨芯的大端长度L1相等,均为2mm,锥度α相等,α=3°-5°,总体长度L2=外衬套的长度L3+1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套的第二筒体外径为φC,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的半圆柱内孔直径φA=(φC+0.5)mm,第一外夹套与第二外夹套的长度L4相等,且L4=(L3+1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孔的深度H为1mm,内径φB=(φE+1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柱体直径大于第二半圆柱体直径。
7.采用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端头压接装备对屏蔽软管组件压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装配屏蔽软管组件,将外衬套的第二筒体包裹在设有不锈钢丝编织网的聚四氟乙烯管体两端外周,内衬套的第一筒体安装在聚四氟乙烯管体两端内周,第一环面置于第二环面上方;
(2)将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相对套装在外衬套的第二筒体外周,将屏蔽软管组件夹在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之间,并且将第一环面置于台阶孔内,用油压机,将压力调到最小,油压机的三爪夹盘将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夹住,三爪夹盘的顶端顶在第一半圆柱体的下端面上,然后三爪夹盘将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夹紧,通过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将屏蔽软管组件固定,同时,压力机夹持挤压棒,首先,采用压力机夹持挤压棒将第一锥形内涨芯压入内衬套的第一筒体,实现一次挤压,接着用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第四锥形内涨芯,按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挤压,挤压后的第一锥形内涨芯、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第四锥形内涨芯用比聚四氟乙烯管体内径小的金属棒或金属线顶从屏蔽软管组件挤压端向另一端头顶出;
(3)将第一外夹套和第二外夹套相对套装在聚四氟乙烯管体另一端的外衬套的第二筒体外周,用油压机,挤压另一端的内衬套和外衬套,压力调到最小,压力机夹持挤压棒,采用压力机夹持挤压棒将第一锥形内涨芯压入内衬套的第一筒体,实现一次挤压,接着用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芯,按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挤压,挤压后的第一锥形内涨芯、第二锥形内涨芯、第三锥形内涨用比聚四氟乙烯管体内径小的金属棒或金属线从所述步骤(2)屏蔽软管组件的先挤压端顶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头压接装备对屏蔽软管组件压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棒的截面为圆形,直径小于内衬套的第一筒体内径φD。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头压接装备对屏蔽软管组件压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棒或金属线截面为圆形,直径为φ5mm。
CN201811227563.9A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及压接方法 Active CN109326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7563.9A CN109326385B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及压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7563.9A CN109326385B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及压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6385A true CN109326385A (zh) 2019-02-12
CN109326385B CN109326385B (zh) 2023-10-17

Family

ID=6526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7563.9A Active CN109326385B (zh) 2018-10-22 2018-10-22 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及压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263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5782A (zh) * 2020-03-02 2020-06-02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高屏蔽软管表面质量的焊接工艺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1998Y (zh) * 2003-09-10 2004-09-15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 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
JP2006164699A (ja) * 2004-12-06 2006-06-22 Hitachi Cable Ltd シールド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5189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Kitagawa Ind Co Ltd 電磁波シールド用管体
CN201417830Y (zh) * 2009-06-30 2010-03-03 扬州中广电子有限公司 内衬套收紧式同轴电缆连接器
CN101710656A (zh) * 2009-12-03 2010-05-19 上海市塑料研究所 一种聚四氟乙烯防波套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2119459U (zh) * 2011-07-08 2012-01-18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一种压电传感器专用m5接插件
US20130337705A1 (en) * 2012-06-14 2013-12-19 Tesla Motors, Inc. High voltage cable connector
CN106409376A (zh) * 2016-11-29 2017-02-15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高压铝或铝合金线束及其制作方法
CN206040252U (zh) * 2016-08-18 2017-03-22 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点火电缆防波套
CN106936017A (zh) * 2017-03-22 2017-07-07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屏蔽尾罩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1998Y (zh) * 2003-09-10 2004-09-15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 多芯电缆电磁屏蔽护套装置
JP2006164699A (ja) * 2004-12-06 2006-06-22 Hitachi Cable Ltd シールド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5189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Kitagawa Ind Co Ltd 電磁波シールド用管体
CN201417830Y (zh) * 2009-06-30 2010-03-03 扬州中广电子有限公司 内衬套收紧式同轴电缆连接器
CN101710656A (zh) * 2009-12-03 2010-05-19 上海市塑料研究所 一种聚四氟乙烯防波套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2119459U (zh) * 2011-07-08 2012-01-18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一种压电传感器专用m5接插件
US20130337705A1 (en) * 2012-06-14 2013-12-19 Tesla Motors, Inc. High voltage cable connector
CN206040252U (zh) * 2016-08-18 2017-03-22 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点火电缆防波套
CN106409376A (zh) * 2016-11-29 2017-02-15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高压铝或铝合金线束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36017A (zh) * 2017-03-22 2017-07-07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屏蔽尾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5782A (zh) * 2020-03-02 2020-06-02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高屏蔽软管表面质量的焊接工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6385B (zh)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346831A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JP2013520769A5 (zh)
US20150308590A1 (en) Retractable pipe structure
CN106099516B (zh) 一种电连接器附件及使用该附件的电连接器
CN211701307U (zh) 一种汽车线束套管装置
CN109326385A (zh) 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及压接方法
CN103840274A (zh) 可重复使用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9000633U (zh) 一种发动机线缆屏蔽软管组件的端头压接装备
CN103840307A (zh) 深水环境下船用电缆密封连接器
CN201413951Y (zh)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芯卡
CN103500958B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芯铝绞线的牵引卡具及其使用方法
JP2014167848A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方法
CN108994184B (zh) 束管装置
CN109277773B (zh) 一种屏蔽软管组件的封接装配方法
CN107834325A (zh) 一种数据线胶套成型方法以及数据线
CN204257846U (zh) 一种压接线夹装置
CN211266439U (zh) 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接续管
CN105161903B (zh) 一种连接线缆的防水连接器
CN107230846A (zh) 一种楔形接续金具
CN205252328U (zh) 一种微波探头
CN210052910U (zh) 线护管结构、线端部结构、用电器引出电线的防断结构
CN209880834U (zh) 一种提高压接可靠性的连接装置
CN206834602U (zh) 一种线缆耐张线夹
CN206364477U (zh) 一种10kv综合耐张线夹
CN107528189B (zh) 一种适用于大截面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压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