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23334A -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23334A
CN109323334A CN201811300880.9A CN201811300880A CN109323334A CN 109323334 A CN109323334 A CN 109323334A CN 201811300880 A CN201811300880 A CN 201811300880A CN 109323334 A CN109323334 A CN 109323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indoor unit
trunk portion
air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08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科
马振豪
贺世权
高丽丽
刘娟
袁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008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233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323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233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该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柱体部,柱体部横向设置,柱体部包括用于与墙体匹配连接的第一平面,用于与屋顶匹配连接的第二平面,和,第一出风表面,其中,第一出风表面朝向待调温空间,第一出风表面开设一个或多个横向出风口;柱体部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和/或,柱体部的右侧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本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可直接安装在屋顶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夹角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多采用横向长方体结构,室内机的进风口设置在室内机的上方,室内机的出风口设置在室内机下方。为了保证室内机可正常工作,在安装过程中,长方体结构的室内机与屋顶之间需要留下足够的距离,长方体结构的室内机与屋顶之间的空间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同时,室内机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缩短,影响对室内机下方的空间利用,例如,当需要在室内机下方放置物体时,所放置的物体的高度要低于室内机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浪费了室内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可直接安装在屋顶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夹角处,提高空间利用率。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包括:
柱体部,所述柱体部横向设置,所述柱体部包括用于与墙体匹配连接第一平面,用于与屋顶适配连接的第二平面,和,第一出风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出风表面朝向待调温空间,所述第一出风表面开设一个或多个横向出风口;
所述柱体部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和/或,所述柱体部的右侧面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柱体部的第一纵截面的边缘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所述第一边所在的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边所在的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设定角度,所述第三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的渐开端连接,所述第三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的渐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边由一条或多条线段组成,或,一条或多条曲线组成,或,线段和曲线组成,所述第一边所在的第一直线、所述第二边所在的第二直线、所述第三边围绕形成凸图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左锥体部,所述左锥体部的基底与所述柱体部的左侧底面适配连接,所述左锥体部包括第一进风表面,所述第一进风表面开设一个或多个第二左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二左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左进风口连通;和/或,
右锥体部,所述右锥体部的基底与所述柱体部的右侧底面适配连接,所述右锥体部包括第二进风表面,所述第二进风表面开设一个或多个第二右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二右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右进风口连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左进风口/第二左进风口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左导风板;和/或,
所述第一右进风口/第二右进风口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右导风板。
在一种可选的试试方式中,所述柱体部的第一平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挂靠部件;
所述柱体部的第二平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挂靠部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横向出风口处设置一个或多个横向导风板;
当所述横向导风板为两个或多个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横向导风板的运动轨迹只有一个重合点。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动力部件,每个所述动力部件与一个或多个所述横向导风板传动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试试方式中,所述室内机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风机,所述风机以平行于所述柱体部轴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柱体部内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蒸发器,随形设置在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平面及所述第二平面之间;
进风导向板,设置在所述柱体部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导向板的边缘同时与所述柱体部的第一出风表面的边缘、所述蒸发器的边缘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前文所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室内机可直接安装在屋顶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夹角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其中,第一平面用于与墙体连接,第二平面用于与屋顶连接,故,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室内机用于安装在墙体与屋顶之间的夹角处,室内机与屋顶之间没有空余的空间,提高了室内机与地面的之间的距离,室内机下方空间内,可以放置高度更大的物体,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于安装状态的室内机的柱体部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左锥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左锥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左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左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室内机的柱体部的纵截面的简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横向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横向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于安装状态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于安装状态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于安装状态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于安装状态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于安装状态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处于安装状态的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柱体部;11、第一平面;12、第二平面;13、第一出风表面;14、横向出风口;15、横向导风板;151、第二弧形面;152、第二轴架;16、第一左进风口;20、左锥体部;21、第一进风表面;22、第二左进风口;23、左导风板;231、第一弧形面;232、第一轴架;30、右锥体部;31、第二进风表面;33、第二右进风口;33、右导风板;40、挂靠部件;50、风机;51、第一风机;52、第二风机;60、蒸发器;70、进风导向板;80、风道骨架;81、进风通道;82、出风通道;91、墙体;92、屋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结构与另一个实体或结构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结构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多采用横向长方体结构,室内机的进风口设置在室内机的上方,室内机的出风口设置在室内机下方。为了保证室内机可正常工作,在安装过程中,长方体结构的室内机与屋顶之间需要留下足够的距离,长方体结构的室内机与屋顶之间的空间不能用作其他用途,浪费了室内空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采用两端进风的方式,将该室内机安装在墙体与屋顶之间的夹角处,在不影响室内机的进风的基础上,提高了室内空间的利用率。
在本文中,是以安装状态的室内机为基础进行说明的,其中的方位词:“上”、“下”、“左”、“右”,为当用户面对安装好的室内机时,以室内机的中心为参照点所定义的方位。本文中以安装状态的室内机为基础进行说明,仅仅为了便于说明,并不对本文中的室内机进行限定,本文中的室内机不仅包括安装状态的空调器的室内机,还包括未安装状态的空调器的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如图1至图15所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
柱体部10,柱体部10横向设置,柱体部10包括用于与墙体91匹配连接的第一平面11,用于与屋顶92匹配连接的第二平面12,和,第一出风表面13,其中,第一出风表面13朝向待调温空间,第一出风表面13开设一个或多个横向出风口14;
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16,和/或,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
本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可直接安装在屋顶92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夹角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平面11用于与墙体91连接,第二平面12用于与屋顶92连接,故,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室内机用于安装在墙体91与屋顶92之间的夹角处,室内机与屋顶92之间没有不可利用的空间,提高了室内机与地面的之间的距离,室内机下方空间内,可以放置高度更大的物体,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在本技术方案中,包括以下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16,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密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密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16,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
柱体部10为空调室内机的主体部分,具有调节空气温度的功能,例如,蒸发器60、风机50等设置在柱体部10内。在本机技术方案中,柱体部10采用左侧进风的方式,或,右侧进风的方式,或,左侧和右侧同时进风的方式,当柱体部10以横置的方式设置在墙体91与屋顶92之间的夹角时,仍具有较佳的进风效果。
另外,当室内机设置在墙体91与屋顶92之间的夹角时,对于用户来讲,室内机无视觉死角,便于用户判断是否应该对室内机的外壳进行清洁作业,如图16所示。
在图16中,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或,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或,柱体部10同时开始第一左进风口和第一右进风口。
当柱体部10的右侧靠近墙体91时,可在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如图17所示。相对应地,当柱体部10的左侧靠近墙体91时,可在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柱体部10的第一纵截面的边缘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第一边所在的第一直线与第二边所在的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设定角度,第三边的一端与第一边的渐开端连接,第三边的另一端与第二边的渐开端连接,其中,第三边由一条或多条线段组成,或,一条或多条曲线组成,或,线段和曲线组成,第一边所在的第一直线、第二边所在的第二直线、第三边围绕形成凸图形。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边与第一平面11相对应,第二边与第二平面12相对应,第三边与第一出风表面13相对应,即第一边位于第一平面11上,第二边为与第二平面12上,第三边位于第三平面上,通过说明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之间的关系,以解释第一平面11、第二平面12、第三平面之间的关系。
上文中的渐开端,指的是在某一条线段中,远离该线段/该线段所在的直线与其他线段/直线的交点的一端。例如,在∠AOB中,点O为线段OA和线段OB的交点,那么,线段OA的渐开端为点A,线段OB的渐开端为点B。第一设定角度与室内机的安装位置的两个墙面之间的夹角相同。例如,墙体91与屋顶92之间的角度有90°、120°、135°、45°和60°等,那么,第一设定角度可为45°、60°、90°、120°和135°之中的任意一个。
可选地,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可组成三角形,此时第三边为一条线段。
可选地,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可组成扇形,此时第三边为一条弧线。
在上文中,第一纵横截面的边缘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并不限定第一纵截面仅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例如,第一边和第二边通过第四边连接在一起,第四边为线段和圆弧中的任意一种;第一边与第三边的连接处形成倒角,第二边和第三边的连接处形成倒角。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器的室内机还包括:
左锥体部20,左锥体部20的基底与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适配连接,左锥体部20包括第一进风表面21,第一进风表面21开设一个或多个第二左进风口22,其中,第二左进风口22与第一左进风口16连通;和/或,
右锥体部30,右锥体部30的基底与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适配连接,右锥体部30包括第二进风表面31,第二进风表面31开设一个或多个第二右进风口33,其中,第二右进风口33与第一右进风口连通。
当室内机工作时,进风口处容易出现污染情况,在本技术方案中,便于观察到左锥体部20的第二左进风口22处,和/或,右锥体部30的第二右进风口33处的污染状况,进一步便于用户判断是否应该对室内机进行清洁作业。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16,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密封时,室内机包括左锥体部20;当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密封时,室内机包括右锥体部30;当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16,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时,室内机包括左锥体部20,或,室内机包括右锥体部30,或,室内机同时包括左锥体部20和右锥体部30。
在前文中,柱体部10的第一纵截面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
由于左锥体部20与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适配连接,右锥体部30与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适配连接,故,左锥体部20的与柱体部10的连接处,包括与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相对应的三条边;右锥体部30的与柱体部10的连接处,包括与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相对应的三条边。
进一步地,当第三边为一条线段时,柱体部10为三棱柱,左锥体部20/右锥体部30可为一个三棱锥;当第三边为由两条线段对接而形成时,柱体部10为四棱柱,左锥体部20/右锥体部30可为四棱锥;当第三边为曲线时,柱体部10的侧面由两个平面与一个曲面构成,左锥体部20/右锥体部30的侧面由两个平面与一个曲面构成,其中,柱体部10的曲面为第一出风表面13,左锥体部20的曲面为第一进风表面21,右锥体部30的曲面为第二进风表面31;当第三边为弧线时,柱体部10可为圆柱体的一部分,左锥体部20/右锥体部30可为球体的一部分,其中,柱体部10的弧面为第一出风表面13,左锥体部20的弧面为第一进风表面21,右锥体部30的弧面为第二进风表面31;当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可形成直角扇形时,柱体部10可为四分之一圆柱体,左锥体部20/右锥体部30可为四分之一球体,其中,柱体部10的弧面为第一出风表面13,左锥体部20的弧面为第一进风表面21,右锥体部30的弧面为第二进风表面31。
前文中已说明,当室内机设置在墙体91与屋顶92之间的夹角时,对于用户来讲,室内机无视觉死角,便于用户判断是否应该对室内机的外壳进行清洁作业。图13为一种包括左锥体部20的室内机的左视图,在该视图中可进一步的体现该室内机无视觉死角的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左进风口16/第二左进风口22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左导风板23;和/或,
第一右进风口/第二右进风口33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右导风板33。
当空调器的室内机停止时,第一左进风口16/第二左进风口22处的左导风板23关闭,和/或,第一右进风口/第二右进风口33处的右导风板33关闭,避免灰尘落入室内机内部,防尘效果好。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16,室内机不包括左锥体部20时,第一左进风口16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左导风板23;当室内机包括左锥体部20时,第二左进风口22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左导风板23;当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室内机不包括右锥体部30时,第一右进风口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右导风板33;当室内机包括右锥体部30时,第二右进风口33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右导风板33。
如图18所示,当室内机包括只包括左锥体部20时,室内机的右侧可抵靠墙体91,不仅节省安装空间,还保证室内机无视觉死角,便于用户判断是否应该对室内机的外壳进行清洁作业。相对应地,如图19所示,当室内机至包括右锥体部30时,室内机的左侧可抵靠墙体91。
如图20所示,当室内机同时包括左锥体部20和右锥体部30时,室内机设置在墙体91和屋顶92之间的夹角处,节省安装空间,室内机无视觉死角,便于用户判断是否应该对室内机的外壳进行清洁作业。
如图5至图8所示,左导风板23包括第一弧形面231和第一轴架232,其中,第一弧形面231随形适配于左锥体部20的第一进风表面21,两个第一轴架232分别设置在第一弧形面231的两端,第一轴架232与左锥体部20的外壳活动连接,第一轴架232对第一弧形面231起到支撑作用,第一弧形面231可在第一轴架232的支撑作用下旋转。右导风板33与左导风板23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9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柱体部10的第一平面11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挂靠部件40;
柱体部10的第二平面12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挂靠部件40。
采用本技术方案,保证室内机可紧固的安装在墙体91与屋顶92之间的夹角处。
左锥体部20与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适配连接,右锥体部30与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适配连接,当柱体部10包括用于与墙体91适配连接的第一平面11,与屋顶92适配连接的第二平面12时,左锥体部20包括用于与墙体91适配连接的和用于与屋顶92适配连接的两个平面,该两个平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挂靠部件40;右锥体部30包括用于与墙体91适配连接的和用于与屋顶92适配连接的两个平面,该两个平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挂靠部件40。
如图10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横向出风口14处设置一个或多个横向导风板15;
当横向导风板15为两个或多个时,每两个相邻的横向导风板15的运动轨迹只有一个重合点。
采用本技术方案,当横向导风板15闭合后,两个相邻的横向导风板15之间没有缝隙,故当空调停止运行时,具有较佳的防尘效果。并且,当相邻的横向导风板15向相反方向转动时,两个横向导风板15的运动不会互相干涉。如图10下侧的每两个横向导风板15之间只有一个重合点,如图10左侧的每个横向导风板15均可自由转动。
如图11和图12所示,横向导风板15包括第二弧形面151和第二轴架152,其中,第二弧形面151随形适配于柱体部10的第一出风表面13,特别地,当第一出风表面13为平面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弧形面13也为平面。两个第二轴架152分别设置在第二弧形面151的两端,第二轴架152与柱体部10的外壳活动连接,第二轴架152对第二弧形面151起到支撑作用,第二弧形面151可在第二轴架152的支撑作用下旋转。
可选地,横向导风板15的顶端为圆弧顶端,其中,圆弧顶端的圆弧半径小于横向导风板15的顶点运动轨迹的圆弧半径。
可选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横向导风板15的顶端为楔形顶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器的室内机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动力部件,每个动力部件与一个或多个横导风板传动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动力部件驱动横向导风板15进行转动,以实现向不同的方向送风。
可选地,动力部件为电机。
可选地,当每个动力部件均与一个横向导风板15传动连接时,动力部件的数量与横向导风板15的数量相同,此时,每个横向导风板15的旋转角度可单独控制;
可选地,当每个动力部件与两个横向导风板15传动连接时,每个动力部件可驱动两个横向导风板15的运动,此时,多个横向导风板15可分为一个或多个导风板组,每个导风板组中包括两个横向导风板15,通过对应的驱动部件可单独控制每组导风板的旋转角度。
可选地,当每个动力部件与三个或多个横向导风板15传动连接时,每个动力部件可驱动三个或多个导风板的运动,多个导风板可分为一个或导风板组,每个导风板组中包括三个或多个导风板,通过对应的驱动部件可单独控制每组导风板的旋转角度。
前文中提及,柱体部10的第一出风表面13开设一个或多个横向出风口14,可选地,柱体部10的第一出风表面13的上部开设上出风口,柱体部10的第一出风表面13的下部开设下出风口。
可选地,上出风口用于向室内空间的上部空间送风,下出风口用于向室内空间的下出风口送风。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器的室内机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风机50,风机50以平行于柱体部10轴心的方式设置在柱体部10内部。
多个风机50可增加室内机的最大送风量,即使需要大量送风时,每个风机50也可不用工作在最大功率,延长风机5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当风机50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每个相邻的风机50之间设置风道骨架80,在室内机内部隔离形成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风道,以保证每个风机50均向对应的横向出风口14送风。
可选地,室内机包括第一风机51和第二风机52,第一风机51和第二风机52以平行于柱体部10轴心的方式设置在柱体部10内部。第一风机51用于向上出风口送风,第二风机52用于向下出风口送风。
可选地,第一风机51和第二风机52均为轴流风机50。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蒸发器60,随形设置在风机50与第一平面11和第二平面12之间;
进风导向板70,设置在柱体部10的进风口,进风导向板70的边缘同时与柱体部10的第一出风表面13的边缘、蒸发器60的边缘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平面11和第二平面12共同组成一个折面,蒸发器60设置在该折面和风机50之间。保证室内空气进入室内机后,先经过蒸发器60调温,在由风机50吹到室内,即,将进风通道81与出风通道82分隔,蒸发器60位于进风通道81与出风通道82的分界处,如图2所示。
可选地,当室内机包括两个风机50时,蒸发器60呈“八”字形,如图2所示。
可选地,当室内机包括两个风机50时,两个风机50通过风道骨架80隔开,如图2所示。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进风导向板70由柱体部10的第一出风表面13的边缘至蒸发器60的边缘,逐渐向室内机内部凹陷。扩大了进风口的面积,室内空间更容易流入室内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机还包括过滤网,过滤网设置在第一左进风口16处/第二左进风口22处,和/或,过滤网设置在第一右进风口处/第二右进风口33处。可避免灰尘进入室内机内部。过滤网随形设置在上述进风口处,过滤网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弧面、球面和平面。
当柱体部10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16,室内机不包括左锥体部20时,过滤网设置在第一左进风口16处;当室内机包括左锥体部20时,过滤网设置在左锥体部20的第二左进风口22处;当柱体部10的右侧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柱体部10不包括右锥体部30时,过滤网设置在第一右进风口处;当室内机包括右锥体部30时,过滤网设置在第二右进风口33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包括前文的空调器的室内机。
该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冷媒可在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流动。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可用于独立调节室内温度,还可用于集成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由智能家居系统统一控制,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柱体部,所述柱体部横向设置,所述柱体部包括用于与墙体匹配连接第一平面,用于与屋顶适配连接的第二平面,和,第一出风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出风表面朝向待调温空间,所述第一出风表面开设一个或多个横向出风口;
所述柱体部的左侧底面开设第一左进风口,和/或,所述柱体部的右侧面底面开设第一右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部的第一纵截面的边缘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所述第一边所在的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边所在的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设定角度,所述第三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的渐开端连接,所述第三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的渐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边由一条或多条线段组成,或,一条或多条曲线组成,或,线段和曲线组成,所述第一边所在的第一直线、所述第二边所在的第二直线、所述第三边围绕形成凸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左锥体部,所述左锥体部的基底与所述柱体部的左侧底面适配连接,所述左锥体部包括第一进风表面,所述第一进风表面开设一个或多个第二左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二左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左进风口连通;和/或,
右锥体部,所述右锥体部的基底与所述柱体部的右侧底面适配连接,所述右锥体部包括第二进风表面,所述第二进风表面开设一个或多个第二右进风口,其中,所述第二右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右进风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进风口/第二左进风口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左导风板;和/或,
所述第一右进风口/第二右进风口处设置一个或多个可闭合的右导风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部的第一平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挂靠部件;
所述柱体部的第二平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挂靠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向出风口处设置一个或多个横向导风板;
当所述横向导风板为两个或多个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横向导风板的运动轨迹只有一个重合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动力部件,每个所述动力部件与一个或多个所述横向导风板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风机,所述风机以平行于所述柱体部轴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柱体部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发器,随形设置在所述风机与所述第一平面及所述第二平面之间;
进风导向板,设置在所述柱体部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导向板的边缘同时与所述柱体部的第一出风表面的边缘、所述蒸发器的边缘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01811300880.9A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Pending CN1093233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0880.9A CN109323334A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0880.9A CN109323334A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23334A true CN109323334A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60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0880.9A Pending CN109323334A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2333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5142Y (zh) * 2000-01-28 2000-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空调器
CN2628909Y (zh) * 2003-06-05 2004-07-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201203238Y (zh) * 2008-03-04 2009-03-04 陈瓯 室外通风罩
CN201488175U (zh) * 2009-05-08 2010-05-26 上海翎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风动储能保温除湿双向通风帽
CN201779780U (zh) * 2010-06-30 2011-03-30 张庆斌 侧回风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03964172U (zh) * 2014-07-17 2014-11-26 滁州中家院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环抱式进风的空调
CN204006321U (zh) * 2014-06-30 2014-12-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4100392U (zh) * 2014-08-08 2015-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073866U (zh) * 2017-08-03 2018-03-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5142Y (zh) * 2000-01-28 2000-1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空调器
CN2628909Y (zh) * 2003-06-05 2004-07-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201203238Y (zh) * 2008-03-04 2009-03-04 陈瓯 室外通风罩
CN201488175U (zh) * 2009-05-08 2010-05-26 上海翎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风动储能保温除湿双向通风帽
CN201779780U (zh) * 2010-06-30 2011-03-30 张庆斌 侧回风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04006321U (zh) * 2014-06-30 2014-12-1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3964172U (zh) * 2014-07-17 2014-11-26 滁州中家院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环抱式进风的空调
CN204100392U (zh) * 2014-08-08 2015-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073866U (zh) * 2017-08-03 2018-03-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7916B (zh) 空调器
CN108489057A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补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108489058A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补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108489055A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补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108644895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20777A (zh) 加湿空调机
CN105258217A (zh) 一种立体环抱送风装置及其空调器
CN20916559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中央空调
CN105020812A (zh) 带吸水帘的空调器
CN205655400U (zh) 一种空调
CN109323335A (zh)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123129A (zh) 壁挂式空调内机和空调系统
CN105783226B (zh) 一种移动空调出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空调
CN109323334A (zh) 一种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507030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20856688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424533A (zh) 室外空调装置
CN203837234U (zh) 带八出风口的空调机
CN207146702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EP1710514B1 (en) Ceiling-hanged air conditioner
CN206160326U (zh) 一种出风口风向可调的中央空调
CN109405082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403096U (zh) 空调设备出风结构及空调设备
CN108759018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283803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