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6211A - 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6211A
CN109316211A CN201811367334.7A CN201811367334A CN109316211A CN 109316211 A CN109316211 A CN 109316211A CN 201811367334 A CN201811367334 A CN 201811367334A CN 109316211 A CN109316211 A CN 109316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vessel
lifting
collet
friction pulley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73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16211B (zh
Inventor
黄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3673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162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16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6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16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6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008Vein tendon strip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367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 A61B2017/00398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using powered actuators, e.g. stepper motors, soleno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743Type of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treatment sites
    • A61B2017/00778Operations on blood vesse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属于医疗装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箍架和后箍架,在前、后箍架上分别安装前、后剥落装置;还包括剥离导丝,所述剥离导丝的插入端设置子弹头形端子,所述子弹头形端子上沿外母线开设两个以上的导血槽孔,剥离导丝的另一端缠绕在导丝绕线轮上。本发明能够辅助手术人员进行大隐静脉剥脱术,明显减轻手术疲劳且能够提升手术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
背景技术
大隐静脉( great saphenous vein )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点。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可以治疗严重的下肢浅静脉曲张以及大隐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
原发性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小腿浅表曲张静脉均采用点式剥脱法治疗,取腹股沟韧带下方斜形切口,长约4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大隐静脉主干,距股静脉0.5cm 处切断大隐静脉主干,近端结扎加缝扎,远端部分游离并钳夹待用,于内踝前方切口,长约1cm,显露大隐静脉主干并离断,远心端缝扎结扎,查无活动性出血后,于踝部近心大隐静脉断端置入大隐静脉剥脱器,达到大腿根部大隐静脉断端并松开止血钳,伸出大隐静脉剥脱器的一端金属头,用7 号丝线固定游离的血管于伸出大隐静脉剥脱器的导丝上。采用一束7 号丝线环导丝轴心打多个结形成结扣,直径近似为大腿根部大隐静脉口径,使其形成自制丝线性材料剥离头,采用点式剥脱法抽出小腿浅表非主干曲张静脉,由踝部向大腿根部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压迫止血,缝合切口,弹力绷带包扎。对于一次性剥脱静脉断裂者进行局部切口,二次剥脱。
但是,由于该手术进程中需要多位术者配合,操作熟练稳定,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尽可能低的减轻病患的痛苦。鉴于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能够辅助手术人员进行大隐静脉剥脱术,能够明显提升手术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能够辅助进行大隐静脉剥离术的治疗操作,提升手术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箍架和后箍架,在前、后箍架上分别安装前、后剥落装置;还包括剥离导丝,所述剥离导丝的插入端设置子弹头形端子,所述子弹头形端子上沿外母线开设两个以上的导血槽孔,剥离导丝的另一端缠绕在导丝绕线轮上;
所述前、后箍架均包括下底板,左滑移架和右滑移架,所述左滑移架包括第一弧形弯板和第一移动平板,在第一移动平板的下端安装第一滑块;所述右滑移架包括第二弧形弯板和第二移动平板,在第二移动平板的下端安装第二滑块;在下底板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横向开设左、右滑槽,所述左、右滑槽共线设置;第一和第二移动平板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滑块安装左、右滑槽中,左、右滑移架能够分别沿左、右滑槽相对或相背移动;在第一移动平板的下端面安装第一双排移动滑轮,在第二移动平板的下端面安装第二双排移动滑轮,所述第一和第二双排移动滑轮分别设置在左、右滑槽的两侧且能够沿下底板的上表面往复移动;在第一移动所述左、右支杆上分别开设左、右插装孔,所述左、右插装孔中间横向插装固定滑移导杆,所述滑移导杆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在前箍架的滑移导杆上串装前剥落装置,在后箍架的滑移导杆上串装后剥落装置,所述前、后剥落装置能够分别沿前、后箍架的滑移导杆移动。
优选的,所述前剥落装置包括前机壳,所述前机壳的侧面设置前导杆滑套,前机壳通过前导杆滑套套装在前箍架的滑移导杆上;
在前机壳内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前左腔、前中腔和前右腔,在前中腔内设置前升降切刀,在前左腔和前右腔分别设置前左侧升降血管夹和前右侧升降血管夹;
所述前升降切刀包括前上固定架、前下组合架、前升降切台、前左切刀和前右切刀,所述前上固定架包括两个“L”形前支架,所述两个“L”形前支架的短柄端相对设置,在两个短柄上分别开设前左、右上滑孔;
前下组合架包括”T”形前滑柱,在前中腔的下部开设前中部下通孔,所述”T”形前滑柱固定在前中部下通孔中,所述”T”形前滑柱包括竖直设置的前大中柱和横向设置前左、右支臂,所述”T”形前滑柱的上端及前左、右支臂设置在前中腔中,前大中柱下端向下伸出前中腔外;前大中柱下端安装前提拉台;在前中腔内前中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前左、右升降摩擦轮,前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设置在前左、右支臂的下部,前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连接前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在前大中柱左、右两侧设置摩擦面,前左、右升降电机能够带动前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相对向旋转或相背向旋转,进而前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带动前大中柱和前提拉台同步下降或上升;在前大中柱的前侧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前左下滑孔、前中滑孔和前右下滑孔;所述前左、右切刀的上端分别设置在前左、右上滑孔中,前左、右切刀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前左、右下滑孔中;
前下组合架还包括”⊥”形前小支架,所述”⊥”形前小支架包括纵向设置的前小中柱和横向设置在前小中柱下端的前切台,所述前小中柱的上端设置前挡块,前小中柱的中部插装在前中滑孔中;在前提拉台的上表面开设前嵌槽,所述前切台嵌入前提拉台的前嵌槽中;在”T”形前滑柱的上端设置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所述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分别连接带动前左、右切断驱动摩擦轮;所述前左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前左切刀和前小中柱之间,且前左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前左切刀和前小中柱紧密贴合;所述前右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前小中柱和前右切刀之间,且前右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前小中柱和前右切刀紧密贴合;当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带动前左、右切断摩擦轮相对旋转或相背旋转时,能够带动前左、右切刀同步下移,与此同时驱动前小中柱和前切台上移,继而前左、右切刀能够将前切台两侧的血管同步切断。
优选的,前左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前左夹套,在前左腔的下方开设前左部下通孔,在前左腔内前左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前左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前左夹套,所述前左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前左夹套在左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前左夹套的上部安装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前左提拉转轮,所述前左提拉转轮连接前左提拉线的上端,前左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前左血管夹;所述前左血管夹包括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所述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前左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前左血管夹时,前左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前左夹套中,前左夹套能够令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前右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前右夹套,在前右腔的下方开设前右部下通孔,在前右腔内前右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前右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前右夹套,所述前右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前右夹套在右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前右夹套的上部安装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前右提拉转轮,所述前右提拉转轮连接前右提拉线的上端,前右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前右血管夹;所述前右血管夹包括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所述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前右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前右血管夹时,前右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前右夹套中,前右夹套能够令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优选的,还包括前剥落装置控制器,所述前剥落装置控制器分别连接控制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和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
优选的,所述后剥落装置包括后机壳,所述后机壳的侧面设置后导杆滑套,后机壳通过后导杆滑套套装在后箍架的滑移导杆上;
在后机壳内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后左腔、导丝通道、后中腔和后右腔,在后中腔内设置后升降切刀,在后左腔和后右腔分别设置后左侧升降血管夹和后右侧升降血管夹;所述导丝通道由上而下贯穿后机壳;在导丝通道的左侧设置导丝导向电机,所述导丝导向电机连接导丝导向轮;在导丝通道的右侧设置导丝辅助导向轮;
所述后升降切刀包括后上固定架、后下组合架、后升降切台、后左切刀和后右切刀,所述后上固定架包括两个“L”形后支架,所述两个“L”形后支架的短柄端相对设置,在两个短柄上分别开设后左、右上滑孔;
后下组合架包括”T”形后滑柱,在后中腔的下部开设后中部下通孔,所述”T”形后滑柱固定在后中部下通孔中,所述”T”形后滑柱包括竖直设置的后大中柱和横向设置后左、右支臂,所述”T”形后滑柱的上端及后左、右支臂设置在后中腔中,后大中柱下端向下伸出后中腔外;后大中柱下端安装后提拉台;在后中腔内后中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后左、右升降摩擦轮,后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设置在后左、右支臂的下部,后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连接后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在后大中柱左、右两侧设置摩擦面,后左、右升降电机能够带动后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相对向旋转或相背向旋转,进而后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带动后大中柱和后提拉台同步下降或上升;在后大中柱的后侧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后左下滑孔、后中滑孔和后右下滑孔;所述后左、右切刀的上端分别设置在后左、右上滑孔中,后左、右切刀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后左、右下滑孔中;
后下组合架还包括”⊥”形后小支架,所述”⊥”形后小支架包括纵向设置的后小中柱和横向设置在后小中柱下端的后切台,所述后小中柱的上端设置后挡块,后小中柱的中部插装在后中滑孔中;在后提拉台的上表面开设后嵌槽,所述后切台嵌入后提拉台的后嵌槽中;在”T”形后滑柱的上端设置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所述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分别连接带动后左、右切断驱动摩擦轮;所述后左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后左切刀和后小中柱之间,且后左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后左切刀和后小中柱紧密贴合;所述后右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后小中柱和后右切刀之间,且后右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后小中柱和后右切刀紧密贴合;当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带动后左、右切断摩擦轮相对旋转或相背旋转时,能够带动后左、右切刀同步下移,与此同时驱动后小中柱和后切台上移,继而后左、右切刀能够将后切台两侧的血管同步切断。
优选的,后左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后左夹套,在后左腔的下方开设后左部下通孔,在后左腔内后左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后左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后左夹套,所述后左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后左夹套在左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后左夹套的上部安装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后左提拉转轮,所述后左提拉转轮连接后左提拉线的上端,后左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后左血管夹;所述后左血管夹包括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所述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后左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后左血管夹时,后左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后左夹套中,后左夹套能够令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后右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后右夹套,在后右腔的下方开设后右部下通孔,在后右腔内后右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后右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后右夹套,所述后右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后右夹套在右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后右夹套的上部安装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后右提拉转轮,所述后右提拉转轮连接后右提拉线的上端,后右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后右血管夹;所述后右血管夹包括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所述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后右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后右血管夹时,后右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后右夹套中,后右夹套能够令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优选的,还包括后剥落装置控制器,所述后剥落装置控制器分别连接控制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和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
优选的,在前剥落装置的前左、右切刀上方设置前消毒液仓,所述前消毒液仓的下端分别开设前左、右消毒通孔,在前左、右消毒孔上设置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上开设十字花形切口;所述前左、右切刀上纵向开设条形主漏液导流槽,在主漏液导流槽上联通设置若干个支漏液导流槽,所述各个支漏液导流槽倾斜向下设置;初始状态时,所述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处于闭合装置,前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不会从前左、右消毒通孔中流出;当前左、右切刀向上移动时,能够穿过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口,令前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沿主漏液导流槽和支漏液导流槽向下流动,对前左、右切刀进行消毒;当前左、右切刀向下移动时,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恢复至闭合装置。
优选的,在后剥落装置的后左、右切刀上方设置后消毒液仓,所述后消毒液仓的下端分别开设后左、右消毒通孔,在后左、右消毒孔上设置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上开设十字花形切口;所述后左、右切刀上纵向开设条形主漏液导流槽,在主漏液导流槽上联通设置若干个支漏液导流槽,所述各个支漏液导流槽倾斜向下设置;初始状态时,所述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处于闭合装置,后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不会从后左、右消毒通孔中流出;当后左、右切刀向上移动时,能够穿过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口,令后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沿主漏液导流槽和支漏液导流槽向下流动,对后左、右切刀进行消毒;当后左、右切刀向下移动时,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恢复至闭合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前、后夹紧装置, 所述前、后夹紧装置均包括左、右夹紧卡臂,所述左、右夹紧卡臂分别设置在左、右滑移架的两侧;左、右夹紧卡臂分别包括左、右安装螺母和左、右顶装柱,所述左、右安装螺母分别固定在左、右滑移架两侧的下底板上,所述左、右顶装柱的外周壁上设置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套装外螺纹套筒,外螺纹套筒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左、右顶装柱和外螺纹套筒设置在左、右安装螺母内,外螺纹套筒通过外螺纹分别安装在左、右安装螺母的内螺纹通孔中;所述左、右顶装柱朝向左、右滑移架的一端分别安装左、右顶装弧板;当正向旋转外螺纹套筒时,能够令左、右顶装柱推动左、右顶装弧板从左、右两侧挤紧第一和第二弧形弯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辅助手术人员进行大隐静脉剥脱术,明显减轻手术疲劳且能够提升手术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前箍架与前剥落装置的安装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剥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左血管夹的结构示意图(前右血管夹、后左血管夹和后右血管夹与前左血管夹的结构相同);
图4是前左切刀的结构示意图(前右切刀、后左切刀和后右切刀与前左切刀的结构相同);
图5是前剥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切断血管时);
图6是后剥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穿入剥离导丝时);
图7是前剥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穿入剥离导丝时);
图8时前夹紧装置或后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插装孔;2、左支杆;3、第一弧形弯板;4、左夹紧卡臂;5、左滑槽;6、第二双排移动滑轮;7、第一移动平板;8、第一滑块;9、第二滑块;10、第二移动平板;11、第二双排移动滑轮;12、右滑槽;13、下底板;14、右夹紧卡臂;15、第二弧形弯板;16、右支杆;17、右插装孔;18、滑移导杆;
19、前剥落装置:20、“L”形前支架;21、前小中柱;22、前左切断驱动摩擦轮;23、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24、前左提拉线;25、第一左夹套升降摩擦轮;26、第一右夹套升降摩擦轮;27、前左部下通孔; 28、前左夹套; 29、前左血管夹;30、前左升降摩擦轮;31、前左切刀;32、前提拉台;33、前切台;34、;35、“T”形前滑柱;36、前右切刀;37、前右升降摩擦轮;38、前右血管夹;39、前右夹套;40、前右部下通孔;41、第二左夹套升降摩擦轮;42、第二右夹套升降摩擦轮; 43、前导杆滑套;44、前右提拉线;45、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46、前右切断驱动摩擦轮;47、“L”形前支架;48、前右腔;49、前剥落装置控制器;50、前中腔;51、前右消毒孔;52、前消毒液仓;53、前左消毒孔; 55、前左腔;56、前机壳;
57、第一左血管弧形夹臂;58、固定针;59、第一右血管弧形夹臂;
后剥落装置:60、“L”形后支架;61、后小中柱;62、后左切断驱动摩擦轮;63、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64、后左提拉线;65、第三左夹套升降摩擦轮;66、第三右夹套升降摩擦轮;67、后左部下通孔;68、后左夹套; 69、后左血管夹;70、后左升降摩擦轮;71、后左切刀;72、后提拉台;73、后切台;74、;75、“T”形后滑柱;76、后右切刀;77、后右升降摩擦轮;78、后右血管夹;79、后右夹套;80、后右部下通孔;81、第四左夹套升降摩擦轮;82、第四右夹套升降摩擦轮;83、后导杆滑套;84、后右提拉线;85、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86、后右切断驱动摩擦轮;87、“L”形后支架;88、后右腔;89、后剥落装置控制器;90、后中腔;91、后右消毒孔;92、后消毒液仓;93、后左消毒孔;94、导丝通道; 95、后左腔;96、后机壳;97、导丝辅助导向轮;98、导丝导向轮;99、导丝导向电机;。
100、主漏液导流槽;101、支漏液导流槽;
102、右顶装弧板;103、右安装螺母;104、右滑套;105、右顶装柱;
106、剥离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包括前箍架和后箍架,在前、后箍架上分别安装前、后剥落装置。在本发明中,除后剥落装置中设置有导丝通道等机构外,前后剥落装置的结构基本类似。还包括剥离导丝,所述剥离导丝的插入端设置子弹头形端子,所述子弹头形端子上沿外母线开设两个以上的导血槽孔,所述导血槽孔能够方便剥离导丝在穿过血管时,分流减轻血管中血液的阻力。剥离导丝的另一端缠绕在导丝绕线轮上。
如图1所示,所述前、后箍架均包括下底板,左滑移架和右滑移架,所述左滑移架包括第一弧形弯板和第一移动平板,在第一移动平板的下端安装第一滑块;所述右滑移架包括第二弧形弯板和第二移动平板,在第二移动平板的下端安装第二滑块;在下底板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横向开设左、右滑槽,所述左、右滑槽共线设置;第一和第二移动平板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滑块安装左、右滑槽中,左、右滑移架能够分别沿左、右滑槽相对或相背移动;在第一移动平板的下端面安装第一双排移动滑轮,在第二移动平板的下端面安装第二双排移动滑轮,所述第一和第二双排移动滑轮分别设置在左、右滑槽的两侧且能够沿下底板的上表面往复移动;在第一移动所述左、右支杆上分别开设左、右插装孔,所述左、右插装孔中间横向插装固定滑移导杆,所述滑移导杆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在前箍架的滑移导杆上串装前剥落装置,在后箍架的滑移导杆上串装后剥落装置,所述前、后剥落装置能够分别沿前、后箍架的滑移导杆移动。
如图2所示,所述前剥落装置包括前机壳,所述前机壳的侧面设置前导杆滑套,前机壳通过前导杆滑套套装在前箍架的滑移导杆上。
在前机壳内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前左腔、前中腔和前右腔,在前中腔内设置前升降切刀,在前左腔和前右腔分别设置前左侧升降血管夹和前右侧升降血管夹。
所述前升降切刀包括前上固定架、前下组合架、前升降切台、前左切刀和前右切刀,所述前上固定架包括两个“L”形前支架,所述两个“L”形前支架的短柄端相对设置,在两个短柄上分别开设前左、右上滑孔。
前下组合架包括”T”形前滑柱,在前中腔的下部开设前中部下通孔,所述”T”形前滑柱固定在前中部下通孔中,所述”T”形前滑柱包括竖直设置的前大中柱和横向设置前左、右支臂,所述”T”形前滑柱的上端及前左、右支臂设置在前中腔中,前大中柱下端向下伸出前中腔外;前大中柱下端安装前提拉台;在前中腔内前中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前左、右升降摩擦轮,前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设置在前左、右支臂的下部,前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连接前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在前大中柱左、右两侧设置摩擦面,前左、右升降电机能够带动前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相对向旋转或相背向旋转,进而前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带动前大中柱和前提拉台同步下降或上升;在前大中柱的前侧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前左下滑孔、前中滑孔和前右下滑孔;所述前左、右切刀的上端分别设置在前左、右上滑孔中,前左、右切刀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前左、右下滑孔中。
前下组合架还包括”⊥”形前小支架,所述”⊥”形前小支架包括纵向设置的前小中柱和横向设置在前小中柱下端的前切台,所述前小中柱的上端设置前挡块,前小中柱的中部插装在前中滑孔中;在前提拉台的上表面开设前嵌槽,所述前切台嵌入前提拉台的前嵌槽中;在”T”形前滑柱的上端设置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所述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分别连接带动前左、右切断驱动摩擦轮;所述前左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前左切刀和前小中柱之间,且前左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前左切刀和前小中柱紧密贴合;所述前右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前小中柱和前右切刀之间,且前右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前小中柱和前右切刀紧密贴合;当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带动前左、右切断摩擦轮相对旋转或相背旋转时,能够带动前左、右切刀同步下移,与此同时驱动前小中柱和前切台上移,继而前左、右切刀能够将前切台两侧的血管同步切断。
前左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前左夹套,在前左腔的下方开设前左部下通孔,在前左腔内前左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前左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前左夹套,所述前左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前左夹套在左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前左夹套的上部安装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前左提拉转轮,所述前左提拉转轮连接前左提拉线的上端,前左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前左血管夹;所述前左血管夹包括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前左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前左血管夹时,前左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前左夹套中,前左夹套能够令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前右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前右夹套,在前右腔的下方开设前右部下通孔,在前右腔内前右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前右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前右夹套,所述前右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前右夹套在右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前右夹套的上部安装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前右提拉转轮,所述前右提拉转轮连接前右提拉线的上端,前右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前右血管夹;所述前右血管夹包括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所述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前右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前右血管夹时,前右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前右夹套中,前右夹套能够令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还包括前剥落装置控制器,所述前剥落装置控制器分别连接控制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和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
如图6所示,所述后剥落装置包括后机壳,所述后机壳的侧面设置后导杆滑套,后机壳通过后导杆滑套套装在后箍架的滑移导杆上。后导杆滑套的结构与前导杆滑套的机构相同,未在图中标识。
在后机壳内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后左腔、导丝通道、后中腔和后右腔,在后中腔内设置后升降切刀,在后左腔和后右腔分别设置后左侧升降血管夹和后右侧升降血管夹;所述导丝通道由上而下贯穿后机壳;在导丝通道的左侧设置导丝导向电机,所述导丝导向电机连接导丝导向轮;在导丝通道的右侧设置导丝辅助导向轮。
所述后升降切刀包括后上固定架、后下组合架、后升降切台、后左切刀和后右切刀,所述后上固定架包括两个“L”形后支架,所述两个“L”形后支架的短柄端相对设置,在两个短柄上分别开设后左、右上滑孔。
后下组合架包括”T”形后滑柱,在后中腔的下部开设后中部下通孔,所述”T”形后滑柱固定在后中部下通孔中,所述”T”形后滑柱包括竖直设置的后大中柱和横向设置后左、右支臂,所述”T”形后滑柱的上端及后左、右支臂设置在后中腔中,后大中柱下端向下伸出后中腔外;后大中柱下端安装后提拉台;在后中腔内后中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后左、右升降摩擦轮,后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设置在后左、右支臂的下部,后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连接后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在后大中柱左、右两侧设置摩擦面,后左、右升降电机能够带动后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相对向旋转或相背向旋转,进而后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带动后大中柱和后提拉台同步下降或上升;在后大中柱的后侧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后左下滑孔、后中滑孔和后右下滑孔;所述后左、右切刀的上端分别设置在后左、右上滑孔中,后左、右切刀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后左、右下滑孔中。
后下组合架还包括”⊥”形后小支架,所述”⊥”形后小支架包括纵向设置的后小中柱和横向设置在后小中柱下端的后切台,所述后小中柱的上端设置后挡块,后小中柱的中部插装在后中滑孔中;在后提拉台的上表面开设后嵌槽,所述后切台嵌入后提拉台的后嵌槽中;在”T”形后滑柱的上端设置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所述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分别连接带动后左、右切断驱动摩擦轮;所述后左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后左切刀和后小中柱之间,且后左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后左切刀和后小中柱紧密贴合;所述后右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后小中柱和后右切刀之间,且后右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后小中柱和后右切刀紧密贴合;当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带动后左、右切断摩擦轮相对旋转或相背旋转时,能够带动后左、右切刀同步下移,与此同时驱动后小中柱和后切台上移,继而后左、右切刀能够将后切台两侧的血管同步切断。
后左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后左夹套,在后左腔的下方开设后左部下通孔,在后左腔内后左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后左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后左夹套,所述后左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后左夹套在左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后左夹套的上部安装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后左提拉转轮,所述后左提拉转轮连接后左提拉线的上端,后左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后左血管夹;所述后左血管夹包括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所述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后左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后左血管夹时,后左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后左夹套中,后左夹套能够令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后右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后右夹套,在后右腔的下方开设后右部下通孔,在后右腔内后右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后右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后右夹套,所述后右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后右夹套在右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后右夹套的上部安装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后右提拉转轮,所述后右提拉转轮连接后右提拉线的上端,后右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后右血管夹;所述后右血管夹包括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所述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后右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后右血管夹时,后右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后右夹套中,后右夹套能够令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还包括后剥落装置控制器,所述后剥落装置控制器分别连接控制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和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
如图2和5所示,在前剥落装置的前左、右切刀上方设置前消毒液仓,所述前消毒液仓的下端分别开设前左、右消毒通孔,在前左、右消毒孔上设置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上开设十字花形切口;所述前左、右切刀上纵向开设条形主漏液导流槽,在主漏液导流槽上联通设置若干个支漏液导流槽,所述各个支漏液导流槽倾斜向下设置;初始状态时,所述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处于闭合装置,前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不会从前左、右消毒通孔中流出;当前左、右切刀向上移动时,能够穿过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口,令前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沿主漏液导流槽和支漏液导流槽向下流动,对前左、右切刀进行消毒;当前左、右切刀向下移动时,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恢复至闭合装置。
如图6所示,在后剥落装置的后左、右切刀上方设置后消毒液仓,所述后消毒液仓的下端分别开设后左、右消毒通孔,在后左、右消毒孔上设置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上开设十字花形切口;所述后左、右切刀上纵向开设条形主漏液导流槽,在主漏液导流槽上联通设置若干个支漏液导流槽,所述各个支漏液导流槽倾斜向下设置;初始状态时,所述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处于闭合装置,后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不会从后左、右消毒通孔中流出;当后左、右切刀向上移动时,能够穿过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口,令后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沿主漏液导流槽和支漏液导流槽向下流动,对后左、右切刀进行消毒;当后左、右切刀向下移动时,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恢复至闭合装置。
如图1所示,还包括前、后夹紧装置, 所述前、后夹紧装置均包括左、右夹紧卡臂,所述左、右夹紧卡臂分别设置在左、右滑移架的两侧;左、右夹紧卡臂分别包括左、右安装螺母和左、右顶装柱,所述左、右安装螺母分别固定在左、右滑移架两侧的下底板上,所述左、右顶装柱的外周壁上设置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套装外螺纹套筒,外螺纹套筒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左、右顶装柱和外螺纹套筒设置在左、右安装螺母内,外螺纹套筒通过外螺纹分别安装在左、右安装螺母的内螺纹通孔中;所述左、右顶装柱朝向左、右滑移架的一端分别安装左、右顶装弧板;当正向旋转外螺纹套筒时,能够令左、右顶装柱推动左、右顶装弧板从左、右两侧挤紧第一和第二弧形弯板。
三、本装置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1、将病人的腰腹部或大腿根部固定在前剥落装置的前箍架内,将病人的脚踝处固定在后剥落装置的后箍架内。
前、后箍架的固定方法如下:正向旋转前、后夹紧装置的外螺纹套筒时,能够令左、右顶装柱推动左、右顶装弧板从左、右两侧挤紧第一和第二弧形弯板,进而令前、后箍架分别箍紧人体。
2、取腹股沟韧带下方斜形切口,长约4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大隐静脉主干。
3、沿前导杆滑套移动前机壳,直至前机壳位于刀口的正上方;启动前左、右升降摩擦轮,令“T”形前滑柱和前提拉台下移,手动将大隐静脉主干提拉悬挂在前剥落装置的前切台上。
4、前切台两侧的大隐静脉主干分别夹入第一左、右血管夹和第二左、右血管夹中;令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前左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前左血管夹时,前左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前左夹套中,前左夹套能够令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并令固定针刺入血管中,实现前切台左端血管的固定;令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前右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前右血管夹时,前右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前右夹套中,前右夹套能够令前端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并令固定针刺入血管中,实现前切台右端血管的固定。
5、启动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带动前左、右切断摩擦轮相对旋转或相背旋转时,能够带动前左、右切刀同步下移,与此同时驱动小中柱的切台上移,继而前左、右切刀能够将前切台两侧的血管同步切断。将血管的近心端结扎加缝扎,远心端部分钳夹待用。
6、于内踝前方切口,长约1cm,显露大隐静脉主干并离断。
7、沿后导杆滑套移动后机壳,直至机壳位于内踝处刀口的正上方;启动后左、右升降摩擦轮,令“T”形后滑柱和后提拉台下移,手动将大隐静脉主干提拉悬挂在后剥落装置的后切台上。
8、后切台两侧的大隐静脉主干分别夹入后左、右血管夹中;令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后左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后左血管夹时,后左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后左夹套中,后左夹套能够令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并令固定针刺入血管中,实现后切台左端血管的固定;令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后右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后右血管夹时,后右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后右夹套中,后右夹套能够令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并令固定针刺入血管中,实现后切台右端血管的固定。
9、启动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带动后左、右切断摩擦轮相对旋转或相背旋转时,能够带动后左、右切刀同步下移,与此同时驱动后小中柱的后切台上移,继而后左、右切刀能够将后切台两侧的血管同步切断。将血管的远心端结扎加缝扎,近心端部分钳夹待用。
10、将剥离导丝的插入端顺由导丝通道由上而下贯穿后机壳,然后于踝部近心大隐静脉断端置入剥离导丝,达到大腿根部大隐静脉断端;所述子弹头形端子外缠绕捆扎带,所述捆扎带将血管与子弹头形端子固定在一起。
11、沿导丝通道向上拉拔剥离导丝,同时带动切断的大隐静脉主干从腿部脱出,实现大隐静脉的剥脱,压迫止血,缝合切口,弹力绷带包扎后完成手术。
在本发明中,前左、右血管夹和后左、右血管夹对血管的固定并非夹紧固定,而是通过固定针穿刺固定的方式,这样不但固定更加牢固,而且不会压扁血管、方便剥离导丝的穿过。本发明在令前左、右切刀和后左、右切刀向下切断血管时,应先令切刀上移一定距离,令切刀的上端分别插入前、后消毒液仓中,令消毒液沿主漏液导流槽和支漏液导流槽向下流动,对切刀进行消毒,预防切断时对创口造成污染。所述各个切刀应该尽可能贴合切台设置,以方便切断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箍架和后箍架,在前、后箍架上分别安装前、后剥落装置;还包括剥离导丝,所述剥离导丝的插入端设置子弹头形端子,所述子弹头形端子上沿外母线开设两个以上的导血槽孔,剥离导丝的另一端缠绕在导丝绕线轮上;
所述前、后箍架均包括下底板,左滑移架和右滑移架,所述左滑移架包括第一弧形弯板和第一移动平板,在第一移动平板的下端安装第一滑块;所述右滑移架包括第二弧形弯板和第二移动平板,在第二移动平板的下端安装第二滑块;在下底板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横向开设左、右滑槽,所述左、右滑槽共线设置;第一和第二移动平板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滑块安装左、右滑槽中,左、右滑移架能够分别沿左、右滑槽相对或相背移动;在第一移动平板的下端面安装第一双排移动滑轮,在第二移动平板的下端面安装第二双排移动滑轮,所述第一和第二双排移动滑轮分别设置在左、右滑槽的两侧且能够沿下底板的上表面往复移动;在第一移动所述左、右支杆上分别开设左、右插装孔,所述左、右插装孔中间横向插装固定滑移导杆,所述滑移导杆的横截面为非圆形;在前箍架的滑移导杆上串装前剥落装置,在后箍架的滑移导杆上串装后剥落装置,所述前、后剥落装置能够分别沿前、后箍架的滑移导杆移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剥落装置包括前机壳,所述前机壳的侧面设置前导杆滑套,前机壳通过前导杆滑套套装在前箍架的滑移导杆上;
在前机壳内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前左腔、前中腔和前右腔,在前中腔内设置前升降切刀,在前左腔和前右腔分别设置前左侧升降血管夹和前右侧升降血管夹;
所述前升降切刀包括前上固定架、前下组合架、前升降切台、前左切刀和前右切刀,所述前上固定架包括两个“L”形前支架,所述两个“L”形前支架的短柄端相对设置,在两个短柄上分别开设前左、右上滑孔;
前下组合架包括”T”形前滑柱,在前中腔的下部开设前中部下通孔,所述”T”形前滑柱固定在前中部下通孔中,所述”T”形前滑柱包括竖直设置的前大中柱和横向设置前左、右支臂,所述”T”形前滑柱的上端及前左、右支臂设置在前中腔中,前大中柱下端向下伸出前中腔外;前大中柱下端安装前提拉台;在前中腔内前中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前左、右升降摩擦轮,前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设置在前左、右支臂的下部,前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连接前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在前大中柱左、右两侧设置摩擦面,前左、右升降电机能够带动前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相对向旋转或相背向旋转,进而前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带动前大中柱和前提拉台同步下降或上升;在前大中柱的前侧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前左下滑孔、前中滑孔和前右下滑孔;所述前左、右切刀的上端分别设置在前左、右上滑孔中,前左、右切刀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前左、右下滑孔中;
前下组合架还包括”⊥”形前小支架,所述”⊥”形前小支架包括纵向设置的前小中柱和横向设置在前小中柱下端的前切台,所述前小中柱的上端设置前挡块,前小中柱的中部插装在前中滑孔中;在前提拉台的上表面开设前嵌槽,所述前切台嵌入前提拉台的前嵌槽中;在”T”形前滑柱的上端设置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所述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分别连接带动前左、右切断驱动摩擦轮;所述前左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前左切刀和前小中柱之间,且前左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前左切刀和前小中柱紧密贴合;所述前右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前小中柱和前右切刀之间,且前右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前小中柱和前右切刀紧密贴合;当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带动前左、右切断摩擦轮相对旋转或相背旋转时,能够带动前左、右切刀同步下移,与此同时驱动前小中柱和前切台上移,继而前左、右切刀能够将前切台两侧的血管同步切断。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左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前左夹套,在前左腔的下方开设前左部下通孔,在前左腔内前左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前左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前左夹套,所述前左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一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前左夹套在左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前左夹套的上部安装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前左提拉转轮,所述前左提拉转轮连接前左提拉线的上端,前左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前左血管夹;所述前左血管夹包括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所述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前左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前左血管夹时,前左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前左夹套中,前左夹套能够令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一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前右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前右夹套,在前右腔的下方开设前右部下通孔,在前右腔内前右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前右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前右夹套,所述前右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二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前右夹套在右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前右夹套的上部安装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前右提拉转轮,所述前右提拉转轮连接前右提拉线的上端,前右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前右血管夹;所述前右血管夹包括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所述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前右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前右血管夹时,前右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前右夹套中,前右夹套能够令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二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剥落装置控制器,所述前剥落装置控制器分别连接控制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前左、右切断驱动电机,第一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前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第二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和前右血管夹提拉电机。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剥落装置包括后机壳,所述后机壳的侧面设置后导杆滑套,后机壳通过后导杆滑套套装在后箍架的滑移导杆上;
在后机壳内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后左腔、导丝通道、后中腔和后右腔,在后中腔内设置后升降切刀,在后左腔和后右腔分别设置后左侧升降血管夹和后右侧升降血管夹;所述导丝通道由上而下贯穿后机壳;在导丝通道的左侧设置导丝导向电机,所述导丝导向电机连接导丝导向轮;在导丝通道的右侧设置导丝辅助导向轮;
所述后升降切刀包括后上固定架、后下组合架、后升降切台、后左切刀和后右切刀,所述后上固定架包括两个“L”形后支架,所述两个“L”形后支架的短柄端相对设置,在两个短柄上分别开设后左、右上滑孔;
后下组合架包括”T”形后滑柱,在后中腔的下部开设后中部下通孔,所述”T”形后滑柱固定在后中部下通孔中,所述”T”形后滑柱包括竖直设置的后大中柱和横向设置后左、右支臂,所述”T”形后滑柱的上端及后左、右支臂设置在后中腔中,后大中柱下端向下伸出后中腔外;后大中柱下端安装后提拉台;在后中腔内后中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后左、右升降摩擦轮,后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设置在后左、右支臂的下部,后左、右升降摩擦轮分别连接后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在后大中柱左、右两侧设置摩擦面,后左、右升降电机能够带动后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相对向旋转或相背向旋转,进而后左、右升降摩擦轮能够带动后大中柱和后提拉台同步下降或上升;在后大中柱的后侧由左到右依次设置后左下滑孔、后中滑孔和后右下滑孔;所述后左、右切刀的上端分别设置在后左、右上滑孔中,后左、右切刀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后左、右下滑孔中;
后下组合架还包括”⊥”形后小支架,所述”⊥”形后小支架包括纵向设置的后小中柱和横向设置在后小中柱下端的后切台,所述后小中柱的上端设置后挡块,后小中柱的中部插装在后中滑孔中;在后提拉台的上表面开设后嵌槽,所述后切台嵌入后提拉台的后嵌槽中;在”T”形后滑柱的上端设置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所述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分别连接带动后左、右切断驱动摩擦轮;所述后左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后左切刀和后小中柱之间,且后左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后左切刀和后小中柱紧密贴合;所述后右切断摩擦轮设置在后小中柱和后右切刀之间,且后右切断摩擦轮的两侧分别与后小中柱和后右切刀紧密贴合;当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带动后左、右切断摩擦轮相对旋转或相背旋转时,能够带动后左、右切刀同步下移,与此同时驱动后小中柱和后切台上移,继而后左、右切刀能够将后切台两侧的血管同步切断。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左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后左夹套,在后左腔的下方开设后左部下通孔,在后左腔内后左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后左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后左夹套,所述后左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三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后左夹套在左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后左夹套的上部安装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后左提拉转轮,所述后左提拉转轮连接后左提拉线的上端,后左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后左血管夹;所述后左血管夹包括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所述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后左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后左血管夹时,后左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后左夹套中,后左夹套能够令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三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后右侧升降血管夹包括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后右夹套,在后右腔的下方开设后右部下通孔,在后右腔内后右部下通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所述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分别连接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在后右下通孔中设置带有通孔的后右夹套,所述后右夹套的左、右侧壁分别与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紧密贴合,当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能够分别驱动第四左、右夹套升降摩擦轮相对旋转或者相背旋转,能够带动后右夹套在右部下通孔中下降或升起;在后右夹套的上部安装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所述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的电机轴连接后右提拉转轮,所述后右提拉转轮连接后右提拉线的上端,后右提拉线的下端连接后右血管夹;所述后右血管夹包括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所述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的相对内侧开设若干个固定针;当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带动后右提拉转轮卷扬提升后右血管夹时,后右血管夹的上端能够收缩至后右夹套中,后右夹套能够令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收拢,固定针能够刺入第四左、右血管弧形夹臂之间的血管中。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剥落装置控制器,所述后剥落装置控制器分别连接控制左、右升降驱动电机,后左、右切断驱动电机,第三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后左血管夹提拉电机,第四左、右夹套升降驱动电机和后右血管夹提拉电机。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剥落装置的前左、右切刀上方设置前消毒液仓,所述前消毒液仓的下端分别开设前左、右消毒通孔,在前左、右消毒孔上设置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上开设十字花形切口;所述前左、右切刀上纵向开设条形主漏液导流槽,在主漏液导流槽上联通设置若干个支漏液导流槽,所述各个支漏液导流槽倾斜向下设置;初始状态时,所述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处于闭合装置,前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不会从前左、右消毒通孔中流出;当前左、右切刀向上移动时,能够穿过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口,令前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沿主漏液导流槽和支漏液导流槽向下流动,对前左、右切刀进行消毒;当前左、右切刀向下移动时,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恢复至闭合装置。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后剥落装置的后左、右切刀上方设置后消毒液仓,所述后消毒液仓的下端分别开设后左、右消毒通孔,在后左、右消毒孔上设置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上开设十字花形切口;所述后左、右切刀上纵向开设条形主漏液导流槽,在主漏液导流槽上联通设置若干个支漏液导流槽,所述各个支漏液导流槽倾斜向下设置;初始状态时,所述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处于闭合装置,后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不会从后左、右消毒通孔中流出;当后左、右切刀向上移动时,能够穿过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口,令后消毒液仓内的消毒液沿主漏液导流槽和支漏液导流槽向下流动,对后左、右切刀进行消毒;当后左、右切刀向下移动时,橡胶塞上的十字花形切刀恢复至闭合装置。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隐静脉剥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后夹紧装置, 所述前、后夹紧装置均包括左、右夹紧卡臂,所述左、右夹紧卡臂分别设置在左、右滑移架的两侧;左、右夹紧卡臂分别包括左、右安装螺母和左、右顶装柱,所述左、右安装螺母分别固定在左、右滑移架两侧的下底板上,所述左、右顶装柱的外周壁上设置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套装外螺纹套筒,外螺纹套筒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左、右顶装柱和外螺纹套筒设置在左、右安装螺母内,外螺纹套筒通过外螺纹分别安装在左、右安装螺母的内螺纹通孔中;所述左、右顶装柱朝向左、右滑移架的一端分别安装左、右顶装弧板;当正向旋转外螺纹套筒时,能够令左、右顶装柱推动左、右顶装弧板从左、右两侧挤紧第一和第二弧形弯板。
CN201811367334.7A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 Active CN109316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7334.7A CN109316211B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7334.7A CN109316211B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6211A true CN109316211A (zh) 2019-02-12
CN109316211B CN109316211B (zh) 2021-04-02

Family

ID=65257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7334.7A Active CN109316211B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1621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3903A (en) * 1997-08-15 1998-09-08 Mist, Inc. Surgical retractor and method of use with balloon dissection
US20040059296A1 (en) * 2002-09-19 2004-03-25 Godfrey Mark W. Peripherally inserted peel away introducer cannula assembly with peel away valve
CN202161355U (zh) * 2011-07-20 2012-03-14 北华大学 一种弹头式软体大隐静脉剥脱器
CN207286154U (zh) * 2017-03-20 2018-05-01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一种骨外科手术用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3903A (en) * 1997-08-15 1998-09-08 Mist, Inc. Surgical retractor and method of use with balloon dissection
US20040059296A1 (en) * 2002-09-19 2004-03-25 Godfrey Mark W. Peripherally inserted peel away introducer cannula assembly with peel away valve
CN202161355U (zh) * 2011-07-20 2012-03-14 北华大学 一种弹头式软体大隐静脉剥脱器
CN207286154U (zh) * 2017-03-20 2018-05-01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一种骨外科手术用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6211B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7783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lerosing the wall of a varicose vein
CN102525699B (zh) 分支型支架输送系统及用于其的导引导管
US20070135791A1 (en) Method for Infusing the Interior of a Blood Vessel
CN104873305B (zh) 术中分支按需阻断式支架型人工血管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5852940B (zh) 一种穿刺引流针
CN201775644U (zh) 跟腱缝合引线装置
RU19663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траоперационной радиоволновой аблации со стволовой склеротерапией магистральных подкожных вен нижних конечностей
US2004019310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lerosing the wall of a blood vessel
J Krochmal et al. Superficialization of deep arteriovenous access procedures in obese patients using suction-assisted lipectomy: a novel approach
KR20160086672A (ko) 장기 적출 수술용 복강 내 장기관류장치
CN109316211A (zh) 一种大隐静脉剥脱装置
Ricci Ambulatory Phlebectomy Principles and Evolution of the Method
US2006010635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undesired veins
CN205729476U (zh) 一种穿刺引流针
CN206934213U (zh) 管腔支架及输送系统
CN106510798B (zh) 一种液态分层剥离祛皱专用器械及其祛皱方法
CN204106695U (zh) 心脏骤停急救输液装置
Hijazi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long incision vein harvesting and multiple incisions with small skin bridg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t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Hospital-Jordan
CN114795396A (zh) 一种骨膜搬移装置
CN2787163Y (zh) 下肢静脉曲张电凝导管
CN206007333U (zh)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转流血管引导装置
CN205041952U (zh) 成角度股动脉专用插管
CN203953714U (zh) 一种大隐静脉剥脱器
CN212593463U (zh) 一种医用导管
CN215079325U (zh) 一种骨膜搬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