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6720A - 取水构筑物 - Google Patents

取水构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6720A
CN109306720A CN201710618496.2A CN201710618496A CN109306720A CN 109306720 A CN109306720 A CN 109306720A CN 201710618496 A CN201710618496 A CN 201710618496A CN 109306720 A CN109306720 A CN 109306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house
water intaking
house forebay
changeover portion
ope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184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6720B (zh
Inventor
黄文贺
马兆荣
何小华
彭明祥
钟香兰
刘晋超
刘东华
马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184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67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6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67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67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67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4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surface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滨海火力发电厂取水构筑物。包括取水明渠、泵房前池以及过渡段;所述取水明渠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坡,所述两个边坡界定形成取水通道;所述泵房前池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界定形成所述泵房前池入水口;所述过渡段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过渡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边坡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两个所述过渡段界定形成连通于所述取水通道与所述入水口之间的过渡通道;每个所述过渡段包括与对应所述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边坡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且为面向所述过渡通道凸出的曲面。这种取水构筑物造价低,且可试用于空间较小的施工场地。

Description

取水构筑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滨海电厂取水构筑物,属于电厂取水构筑物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滨海火力发电厂中,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通常采用二次循环方式,这就需要从海边通过取水明渠引水至循环水泵房前池。取水明渠一般采用倒梯形断面,而循环水泵房前池一般采用矩形断面,因此两者之间的连接需要一个过渡段,一个从倒梯形断面到矩形断面的过渡段。
在以往的滨海火力发电厂工程中,取水构筑物过渡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钢筋混凝土箱涵连接取水明渠和泵房前池,另一种是通过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墙连接取水明渠和泵房前池。附图1为钢筋混凝土箱涵连接方式,此方案在施工引水箱涵的同时,需要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墙,防止明渠波浪越过箱涵进入泵房前池,因此本方案在连接段工程造价很高;附图2为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墙连接方式,此方案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墙占地面积大,因此对施工场地和开挖作业范围要求高,不适合在场地紧张的工程中使用,而且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墙的造价也偏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滨海发电厂取水构筑物中的取水明渠与泵房前池过渡段造价高,施工面积要求高问题,提供造价低廉、施工场地可以狭小的取水明渠与泵房前池连接方案,达到取水构筑物整体上造价低廉。
本发明取水构筑物,包括取水明渠、泵房前池以及过渡段,所述取水明渠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坡,所述两个边坡界定形成取水通道;所述泵房前池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界定形成所述泵房前池入水口;所述过渡段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过渡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边坡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两个所述过渡段界定形成连通于所述取水通道与所述入水口之间的过渡通道;每个所述过渡段包括与对应所述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边坡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且为面向所述过渡通道凸出的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泵房前池沿竖直方向的切面为相互匹配的切面;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边坡沿竖直方向的切面为相互匹配的切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坡度至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坡度逐渐变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坡度为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形曲面连接过渡段采用的是浆砌石边坡挡墙结构。采用浆砌石边坡挡墙可以利用挡墙的自身重力来抵抗土体侧压力,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形曲面连接过渡段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或锚索土钉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水明渠边坡结构从底层到面层分别为原土、土工布、直径为20mm-50mm碎石垫层厚度为200mm-500mm、100mm-200mm厚钢筋混凝土面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房前池采用扶壁式挡墙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房前池还包括连接于两个侧壁之间的底板,所述泵房前池底板采用100mm-3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异形曲面连接过渡段还设置有直径为30mm-100mm的塑料排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取水构筑物,由于采用了曲面过渡段对泵房前池与取水明渠进行直接的连接,结构上更为简洁,修筑连接段时只需少量的搭建材料即可修建,从而省去了大量的搭建材料,而且相比较扶壁式挡墙需要使用大量混凝土材料,采用该连接段结构所需建筑材料少,从而能够节约造价;另外扶壁式挡墙施工场地要求大,该连接段由于是从扶壁式挡墙过渡到边坡结构,因此对施工场地要求低,可试用于空间较小的施工场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取水构筑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取水构筑物俯视图;
图3为连接段俯视图;
图4为图3在X-X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在Y-Y处的剖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取水构筑物的平面图一;
图7为图6在A-A处的剖视图;
图8为现有技术取水构筑物的平面图二;
图9为图8在B-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取水构筑物;20、开挖线;100、取水明渠;101、边坡;102、引水通道;200、连接段;201、过渡通道;202、过渡面;210、第一连接端;211、排水管;220、第二连接端;300、泵房前池;301、泵房前池侧壁;302、泵房前池入水口;303、泵房前池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取水构筑物10,包括取水明渠100,泵房前池300,以及过渡段200;取水明渠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坡101,两个边坡界定形成取水通道102,水由取水通道进入泵房前池300,泵房前池3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301,两个侧壁301界定形成泵房前池300入水口302;如图1所示,过渡段200有两个,两个过渡段200分别连接于两个边坡101与两个侧壁301之间,两个过渡段200界定形成连通于取水通道102与入水口302之间的过渡通道201。如图1、2所示,每个过渡段200包括与对应侧壁301连接的第一连接端210、与对应边坡101连接的第二连接端220,以及过渡面202,过渡面202连接于第一连接端210和第二连接端220之间,且为面向过渡通道201凸出的曲面。
上述过渡段结构,由于采用了曲面过渡段对泵房前池与取水明渠进行直接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上更为简洁,连接段只需少量的搭建材料即可修建,从而省去了大量的搭建材料,而且相比较扶壁式挡墙需要使用大量混凝土材料,采用该连接段结构所需建筑材料少,从而能够节约造价;另外如采用背景技术中的方案对扶壁式挡墙施工场地要求大,该连接段是从第一连接段的扶壁式挡墙结构过渡到第二连接段的边坡结构,边坡施工场地要求低,因此整个连接段对施工场地要求低,可试用于空间较小的施工场地。
结合图1,图2泵房前池300延竖直方向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断面;取水明渠100沿竖直方向的断面为倒梯形断面。图3是其中一个连接段的平面图,图3、4、5中所标示的字母是便于识图所做的标记,图中相同字母所对应的点是相同的。图4为图3在X-X处的剖视图,即第一连接端210与泵房前池侧壁301处的剖视图,第一连接端210与泵房前池侧壁301沿竖直方向的切面是相互匹配的,切面的形状BCDE大致为直角梯形。图5为图3在Y-Y处的剖视图,即第二连接端220与取水明渠边坡101的剖视图,第二连接端220与边坡101沿竖直方向的切面是相互匹配的,切面的形状B’G’H’C’I’D’E’大致为带有G’H’长度阶梯的平行四边形面。
取水明渠边坡101坡度为1:2,同样与明渠边坡100连接的第二连接端220坡度也为1:2。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端的坡度至第一连接端的坡度逐渐变大。
“坡度”是指从坡的坡底到坡顶的竖直高度与水平长度的比值。
过渡段200采用的是浆砌石边坡挡墙结构,这种挡墙结构很好的利用重力式挡土墙,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材料可以就地取材,然后慢慢过渡到边坡式结构,结合了边坡开挖方便不用回填的有点。
过渡段除了浆砌石边坡挡墙,也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锚索土钉结构。
取水明渠边坡101结构从底层到面层分别为原土、土工布、直径为20-50mm碎石垫层厚度为200-500mm、100-200mm厚钢筋混凝土面层。其中一种优选方案从底层到面层分别为原土、土工布、直径为20-50mm碎石垫层厚度为400mm,150mm厚钢筋混凝土面层。
泵房前池侧壁301采用扶壁式挡墙结构。
泵房前池300还包括连接于两个侧壁301之间的底板303,泵房前池底板303采用150-3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优选200m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异形曲面连接过渡段还设置有直径为30-100mm的塑料排水管211,其中一种优选的塑料排水管直径为50mm。
现给出一个具体实施例:
泵房前池300深为12m,前池长度为28.2m,宽度为29.8m,采用扶壁式挡墙结构,底板采用2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5×5m分块;
取水明渠100采用倒梯形结构断面,深11m,两顶坡之间宽51m,两底坡之间宽3m,边坡坡度为1:2,明渠边坡结构从底层到面层分别为原土、土工布、直径20~50mm厚400mm碎石垫层、150mm钢筋混凝土面层;
过渡段200,如图6中水平长度为20m,过渡段200与取水明渠100连接处的坡度为1:2,向泵房前池300方向坡度逐渐变大,过渡到水平长度的中间位置此时坡度为1:1,然后又逐渐变大直到无坡度,与泵房前池连接到一起。
取水构筑物的施工方法,首先采用大开挖方式修泵房前池300,用放坡大开挖施工方式,开挖到开挖线20位置,修取水明渠100,泵房前池300与取水明渠100中间留有过渡段200的空间,在过渡段200与所述泵房前池300连接部分采用大开挖施工方式,在过渡段200与取水明渠100连接部分采用放坡大开挖施工方式,挖掘施工时由大开挖施工方式逐渐过渡到放坡大开挖施工方式,开挖完成后,进行过渡段铺料施工,铺料施工时所述过渡段200与所述泵房前池300连接部分,施工方式同泵房前池300施工,过渡段200与取水明渠100连接部分,施工方式同取水明渠100施工,铺料施工时,从与所述泵房前池300连接处开始施工,进行铺料施工的同时,可以进行所述过渡段200挡墙后面土方回填,以加快工程进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取水构筑物,包括取水明渠、泵房前池以及过渡段,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水明渠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坡,所述两个边坡界定形成取水通道;
所述泵房前池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界定形成所述泵房前池入水口;
所述过渡段包括两个,两个所述过渡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边坡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两个所述过渡段界定形成连通于所述取水通道与所述入水口之间的过渡通道;
每个所述过渡段包括与对应所述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边坡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以及过渡面,所述过渡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且为面向所述过渡通道凸出的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泵房前池侧壁沿竖直方向的切面为相互匹配的切面;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边坡沿竖直方向的切面为相互匹配的切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坡度至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坡度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坡度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曲面连接过渡段采用的是浆砌石边坡挡墙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曲面连接过渡段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或锚索土钉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明渠边坡结构从底层到面层分别为原土、土工布、直径为20mm-50mm碎石垫层厚度为200mm-500mm、100mm-200mm厚钢筋混凝土面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明渠与泵房前池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房前池侧壁采用扶壁式挡墙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明渠与泵房前池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房前池还包括连接于两个侧壁之间的底板,所述泵房前池底板采用100mm-3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任一取水明渠与泵房前池连接过渡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曲面连接过渡段还设置有直径为30mm-100mm的塑料排水管。
CN201710618496.2A 2017-07-26 2017-07-26 取水构筑物 Active CN1093067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8496.2A CN109306720B (zh) 2017-07-26 2017-07-26 取水构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8496.2A CN109306720B (zh) 2017-07-26 2017-07-26 取水构筑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6720A true CN109306720A (zh) 2019-02-05
CN109306720B CN109306720B (zh) 2020-05-01

Family

ID=65202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8496.2A Active CN109306720B (zh) 2017-07-26 2017-07-26 取水构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67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2194A (zh) * 2021-12-31 2022-05-13 河海大学 一种优化梯形河道断面明渠横向取水流态的整流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71506Y (zh) * 2006-11-20 2007-11-07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用于循环水泵房前池的扶壁式挡墙
CN103669278A (zh) * 2013-11-30 2014-03-26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一种电厂大型循环水泵站进水前池的整流设施及施工方法
JP2017048648A (ja) * 2015-09-04 2017-03-09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排水機場および排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71506Y (zh) * 2006-11-20 2007-11-07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用于循环水泵房前池的扶壁式挡墙
CN103669278A (zh) * 2013-11-30 2014-03-26 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一种电厂大型循环水泵站进水前池的整流设施及施工方法
JP2017048648A (ja) * 2015-09-04 2017-03-09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排水機場および排水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邱静等: "台山发电厂 一期工程循环水泵进水流道水力性能试验研究", 《广东水利水电》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2194A (zh) * 2021-12-31 2022-05-13 河海大学 一种优化梯形河道断面明渠横向取水流态的整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6720B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8953A (zh) 路堑边坡复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4491626U (zh) 拉森钢板桩与预应力锚杆组合的基坑围护结构
CN106677189A (zh) 一种斜桩墙支承式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369326A (zh) 用机械构筑的网笼沙障挡风拦沙坝及其施工方法
CN100510281C (zh) 超大直径、超埋深度调蓄池的半逆作施工方法
CN206706772U (zh) 一种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
CN105839651A (zh) 路基边坡装配式变形自适应防护骨架及其拼接方法
CN208844415U (zh) 用于改变待施工的管廊上方的河流的流向的渡槽
CN104264663A (zh) 咬合桩硬切削施工工艺
CN105040707B (zh) 组合密排桩深基坑支护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8035360B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
CN109306720A (zh) 取水构筑物
CN205653804U (zh) 一种路基边坡装配式变形自适应防护骨架
CN208701700U (zh) 一种紧邻深基坑附近的桩基防护装置
CN103410155B (zh) 一种可回收前置装配式支撑围护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CN203373753U (zh) 基坑桩锚护壁混凝土锚索冠梁结构
CN210151667U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防渗结构
CN203924037U (zh) 现浇式体外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桩及支护桩墙
CN208219559U (zh) 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
KR20120054290A (ko) 벽체말뚝
CN206245321U (zh) 路堑边坡复合支护结构
CN202299520U (zh) 一种进水泵房
CN207727613U (zh) 一种装配式地下建筑
CN111395352A (zh) 一种紧邻地铁超高层超深基坑的基坑支护及其施工方法
CN104164871A (zh) 支护双凹咬合止水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