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2964A - 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2964A
CN109302964A CN201811517835.9A CN201811517835A CN109302964A CN 109302964 A CN109302964 A CN 109302964A CN 201811517835 A CN201811517835 A CN 201811517835A CN 109302964 A CN109302964 A CN 109302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dmium
fertilizer
soil
implantation methods
r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78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2964B (zh
Inventor
胡爱生
胡心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Yuan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Yuan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Yuan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Yuan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178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02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02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2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01G22/22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降镉稻米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旱耕垄作;浸润式灌溉;活化并稀释表层镉;保护根系。上述种植方法,采取了四项层层相扣的相互关联步骤,完美地设计了降镉体系,其中一方面养根护根阻止吸收表层镉到植株内部,另一方面以釜底抽薪方式驱除表层镉,在此过程中不像传统技术刻意钝化固定镉,而是与之相反地进行活化镉,以利于镉的表面富集变为分散脱离表土层,达到降镉的目标,并且在降镉过程中实现标本兼治,以农业耕作技术改革实现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在降镉过程中增产增收,降低劳动和资金技术和物资的投入,易于推广,使环保产业由过去需要“输血”的产业变成一个本身就有造血功能的环保农业产业共生体。

Description

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稻属植物种植领域,特别是涉及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土壤镉污染治理和稻米降镉技术莫衷一是,局面混乱,至今没有系统规范的降镉技术理论和降镉方法。一方面是由于对镉污染形成的原因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本申请发明人自1985年开始,30多年如一日在农村第一线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发现我国镉污染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上世纪80-90年及至世纪末和21世纪初,矿产资源开发,走的是矿产资源掠夺式经营模式,锌冶炼厂只上了三分之一的设备将锌低成本冶炼出来,还有三分之二的环保工艺和伴生矿物质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工艺被省略了。这种工艺生产的铜镉渣被一些乡镇企业做成锌肥,通过农业部门锌肥推广施用于稻田,当时的铜镉渣含镉3%-16%,平均含量约8%左右,超标数千倍。其次是金属冶炼厂的烟气,铁矿等矿石中的镉在经过1100度高温时会变成烟气挥发出来,因此通过空气污染也是一个原因。这两种烟气污染造成了农田重金属表层富集,恶性循环,但由于污染源表浅,总量不多,治理方法得力就较为容易治理。
另一方面是对于水稻的镉污染的途径没有精准把握,造成治理方案上不能对症施治。在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的镉是通过蒸腾拉动被动进入植株体内,再通过茎叶等细胞组织经过细胞膜转运进入植株体内并运输到种子果实等经济产品部位。这造成了镉进入体内的主动吸收与被动吸收的二象性。这样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其实,镉进入植株体内首先是被动进入,贮存在植物体内运输系统和组织液系统中,再经主动转移进入细胞代谢体系的。所以只要扼住被动进入这个关键点就可以达到降镉的目的,而主动吸收运转是一个二级效应,不要考虑它。也就是说,被动吸收就是通过毛细管作用通过毛细引力进入植株的,而毛细管的入口是水稻根系腐烂的部分,支根和根毛脱落形成的毛细管的入口。
目前的降镉方法主要是原位钝化降镉,这种错误方法加剧了镉在表土层的恶性循环,等效于在表土层不断施入镉污染物,是一个犯了方向性错误的降镉手段。施石灰只能短期内降低土壤中的活性镉,实际上增加了镉在表土层中停留的时间,效果与污染等效。同时,抛荒休耕造成土壤资源的巨大浪费,效果不理想,种植户的收入明显降低因而配合意愿不强;且轮作需要国家补贴巨大,因此这也是权宜之计。此外,种植富镉植物的生物移除降镉方法成本太高,效率低,收益低。
目前我国镉超标稻田有30%左右,严重的地方达到70%或90%,治理费用上的天价体量是国家和个人都很难承受的,而且目前高效快捷的治本之法还没有出现。另一种方法是深耕改土,这是一种有效的低成本治理方法。但降镉的幅度小,需要工程机械配合,成本较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一种降镉稻米的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旱耕垄作;浸润式灌溉;活化并稀释表层镉;保护根系。
上述种植方法,采取了四项层层相扣的相互关联步骤,完美地设计了降镉体系,其中一方面养根护根阻止吸收表层镉到植株内部,另一方面以釜底抽薪方式驱除表层镉,在此过程中不像传统技术刻意钝化固定镉,而是与之相反地进行活化镉,以利于镉的表面富集变为分散脱离表土层,达到降镉的目标,并且在降镉过程中实现标本兼治,以农业耕作技术改革实现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在降镉过程中增产增收,降低劳动和资金技术和物资的投入,以农业生产增产节资技术兼顾和代偿土壤修复的投入,实际上就形成了零成本降镉的技术实现,意义重大,易于推广,使环保产业由过去需要“输血”的产业变成一个本身就有造血功能的环保农业产业共生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稀释表层镉包括:稀释表层镉至全土层分散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稀释表层镉包括:通过径流至深土层淋溶淀积分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精准定位施肥以让肥料远离杂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精准定位施菌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精准定位施菌肥中,微生物为好氧微生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控水养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3厘米位置施包膜颗粒复合生物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表层施钙镁磷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为好氧微生物;且保护根系包括:控水养根。
一种降镉稻米,其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种植方法得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一实施例是,如图1所示,一种降镉稻米的种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旱耕垄作;浸润式灌溉;活化并稀释表层镉;保护根系。上述种植方法,采取了四项层层相扣的相互关联步骤,完美地设计了降镉体系,其中一方面养根护根阻止吸收表层镉到植株内部,另一方面以釜底抽薪方式驱除表层镉,在此过程中不像传统技术刻意钝化固定镉,而是与之相反地进行活化镉,以利于镉的表面富集变为分散脱离表土层,达到降镉的目标,并且在降镉过程中实现标本兼治,以农业耕作技术改革实现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在降镉过程中增产增收,降低劳动和资金技术和物资的投入,以农业生产增产节资技术兼顾和代偿土壤修复的投入,实际上就形成了零成本降镉的技术实现,意义重大,易于推广,使环保产业由过去需要“输血”的产业变成一个本身就有造血功能的环保农业产业共生体。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浸润式灌溉包括:水浆管理,避免漫水时间持续超过预设时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间为1至3天。或者,所述预设时间为1天。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样可以避免土壤较长时间内一直淹水并形成土壤厌氧环境从而确保土壤的通气性,即使得土壤的通气性可持续性改善,进而使得土壤中的好氧微生物例如固氮菌、蓝藻、绿藻等活动加强,生物量增大,结构合理、功能改善。
稻米镉超标的原因在于土壤镉的表层富集和水稻的生物富集两者相乘造成的。发明人研究发现,水稻种植在沙性土壤上特别容易富集镉,与水稻在沙土环境下经常性的过度失水之后的快速补水的经导管的毛细管吸力和浓差拉力的水份运输机制相关。并且发明人进行的抗镉育种研究也同时发现,低镉吸收的品种,在水稻节点上有发达的隔断导管水运输机制的生理结构相关。说明水稻镉富集与水份经导管的被动吸收和运输起主导作用。水稻的水份被动吸收是富集镉的主要途径,经过根毛过滤,以筛管水份配送方式才能有效地隔离和过滤从土壤中吸收的镉。发明人从2013年到2015年四年中,进行了施高剂量的无镉锌肥(每亩5-15公斤硫酸锌)的办法来竞争性地抑制镉吸收实验表明,超量锌肥不能降镉,米镉含量反而有微量的提升,也说明镉不是通过根系的主动吸收机制进入体内的,而是通过水分的被动吸收带进植株体内的,当被动吸收进入水稻植株内的镉经过水分蒸腾作用的数百倍的浓缩,导致了镉在水稻体内的富集,这是水稻机体富集镉的主要原因。然而,如前所述,传统降镉方法主要是原位钝化降镉,只能暂时降低土壤中的活性镉,实际上增加了镉在表土层中停留的时间,增加大了土壤的镉富集系数,增大了镉污染风险,长期这样做效果适得其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化并同时淋洗和稀释表层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稀释表层镉包括:稀释表层镉至全土层分散分布。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稀释表层镉包括:通过径流至深土层淋溶淀积分散。现行技术多为原位钝化,本申请与之相反,克服了技术偏见,是将原位钝化的镉活化;现行技术用各种方法移除土壤镉,本申请只是稀释表层镉至全土层分散分布,或通过径流至深土层淋溶淀积分散。分散法降镉是通过反富集路线图将表层富集镉平均化分散到深地层,通过地面和地下径流稀释不会污染水体,因为水体经过稀释后仍然不会超过有害的临界浓度。本申请的种植方法与现行方法相反而不会导致米镉上升,依靠的是配合其它步骤实现保根防护,这是本申请的技术关键点,如前所述,被动吸收就是通过毛细管作用以水稻根系腐烂的部分为入口通过毛细引力进入植株的,本申请通过保护根系及其相配合的各步骤,有效地阻止了被动吸收的发生,从而使得土壤液中的镉的活性提高,但根拒绝吸收。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化并稀释表层镉包括:采用深施肥进行深施;采用面施肥进行面施;其中,所述深施肥与所述面施肥分别为以下一种且相异:正胶体肥,产生正电胶体以使被氯离子活化的粉砂质表面的电性由负转正;负胶体肥,产生负电胶体以将被钝化的含镉重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结合形成铁锰结核后沉降到土壤下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深施肥为正胶体肥,面施肥对应为负胶体肥;或者,深施肥为负胶体肥,面施肥对应为正胶体肥。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胶体肥用于将被钝化的含镉重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结合形成铁锰结核以沉降到土壤的心土层或其下。心土层指表土层和底土层之间的土层。镉富集机制有表面富集、晶体缺陷富集与铁锰结核富集三种机制。申请人的研究表明,粉砂质的紫色土富集镉的能力最强,镉在紫色土粉砂粒最集中的部位含量最高,粉砂表面吸附镉等重金属的原因是因为粉砂表面被氯离子活化造成的。氯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够活化粉砂粒表面,清除砂粒表面锈斑,使其带负电点位暴露出来,因而能够吸附带正电的金属氧化物胶体颗粒,能成为硫化镉微晶体的晶核着床,粉砂越细,这种吸附能力越强。所以我国土壤镉污染问题,关键还是盐基离子环境问题;但是多数研究重金属污染的专家都忽视了这一环境背景值。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深施肥与面施肥均为非氯肥,即所述正胶体肥及所述负胶体肥均为非氯肥,即不含氯离子或氯原子。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方法,有助于解决土壤镉污染问题,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技术并不复杂。进一步地,通过所述正胶体肥及所述负胶体肥这些对镉具有解吸附功能的肥料,以胶体物质包裹那些被暴露出来的粉砂粒,消除其表面的负电荷,就可消除土壤镉富集机制,变土壤镉正富集为反向富集,从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降镉达标的问题,以肥降镉,不增加施肥成本,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旱作条件下,所述正胶体肥为所述深施肥,所述负胶体肥为所述面施肥。即,深施所述正胶体肥,面施所述负胶体肥。正胶体肥深施,能够产生大量的正电胶体,能够使表土乃至深处的被氯离子活化的粉砂质表面的电性反转,使过去带负电的粉砂粒变为带正电的粉砂粒。负胶体肥面施,能够使被钝化了的粉砂粒排斥的镉、铅等重金属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等结合成铁锰结核,随着土壤铁锰淋溶淀积机制而沉降到土壤的心土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水作条件下,所述负胶体肥为所述深施肥,所述正胶体肥为所述面施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旱作条件下,所述正胶体肥为所述深施肥,所述负胶体肥为所述面施肥;在水作条件下,所述负胶体肥为所述深施肥,所述正胶体肥为所述面施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胶体肥包括硫酸锰、硫酸亚铁、氯化钾及尿素。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胶体肥包括钙镁磷肥及尿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深施即全层施用,面施即浅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旱作条件下,深施所述正胶体肥,面施所述负胶体肥;在水作条件下,深施所述负胶体肥,面施所述正胶体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深施正胶体肥包括:深施过量的所述正胶体肥,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耕地整地时施入过量的所述深施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耕地整地时施入过量的所述正胶体肥或所述负胶体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深施肥进行深施与采用面施肥进行面施之间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深施正胶体肥与面施负胶体肥之间存在一定时间间隔。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时间间隔为8至24小时,即,采用深施肥进行深施之后,等待8至24小时再采用面施肥进行面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深施正胶体肥之后,等待8至24小时再面施负胶体肥。根据具体的肥料及其浓度设计,时间间隔可以灵活调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镉严重超标的土壤,采用深施肥进行深施之前,所述种植方法还包括步骤:采用第一前置肥活化土壤的粉砂粒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前置肥为过量的氯化铵肥,水洗去氯;采用第二前置肥钝化土壤的粉砂质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前置肥为过量的所述负胶体肥。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深施肥进行深施之前,所述种植方法还包括步骤:判断土壤是否存在镉严重超标问题,是则采用第一前置肥活化土壤的粉砂粒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前置肥为过量的氯化铵肥,水洗去氯;采用第二前置肥钝化土壤的粉砂质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前置肥为过量的所述负胶体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钙镁磷加硫酸锰、硫酸亚铁、氯化钾及尿素的配方中,硫酸锰,硫酸亚铁,氯化钾,尿素可配为一组作为正胶体肥;钙镁磷和尿素为一组,作为负胶体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正胶体肥的设计要点是用有选择性的表面亲和材料包埋镉富集基座,使镉不能吸附于其上,而且这种包埋物还是一种常规肥料,从而实现以肥降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正胶体肥采用钙镁磷加硫酸锰、硫酸亚铁、氯化钾及尿素配成。其中,硫酸锰配比为0.5-2wt%,硫酸亚铁配比为4-10wt%。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正胶体肥还采用高岭土胶结,包膜用水泥,作基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正胶体肥N、P、K比例按作物需求进行配方设计,通常在15%-25%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负胶体肥用于实现铁锰淋溶淀积降镉。使有毒重金属的钝化、与铁锰结核的形成的胶体化学过程和氧化还原交替动态平衡,使位移、凝结、富集与物理化学沉降四种机制程序化和有序组合,使降镉技术与施肥技术达到集成、增效和多功能一体化的效果。为了钝化固定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深施肥或面施肥用上述铁锰复合肥,这种铁锰包裹结核固定与铁锰淋溶淀积的下沉是同步的,使镉随铁锰脱离耕作层进入心土层,这种情况对于渗漏田和旱耕田效果好。铁锰复合肥中掺入硫酸铁,硫酸锰1公斤左右,3元左右,其他的是肥料成本,是肥料必须成本,实际上钙镁磷的使用会超出肥料配方比例,50-200斤,增加成本20-80元,但钙镁磷增加的成本可在来年节约出来。一个极端的应用实施例是,可将10,20年的磷肥用量一次性施入土中,集中将镉降下去,后面10,20年不要施磷肥了。对于镉严重超标的稻田可使用这种方法。因此,这种降镉方法每年增加的成本大约是3-10元左右。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施肥用作叶面喷施,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面施肥进行面施,包括:采用面施肥配置叶面喷施液,其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至少超过临界浓度,所述临界浓度为导致叶面发生高浓度烧伤的浓度;在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以上位置进行喷雾;各实施例中,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以上位置,即为作物叶面30厘米或30厘米以上位置,包括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的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高于作物叶面30至50厘米的位置进行喷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高于作物叶面35至40厘米的位置进行喷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高于作物叶面32至35厘米的位置进行喷雾。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种叶面喷施方式克服了传统思路的技术偏见,采用超过临界浓度的叶面喷施方式,可以实现在产量不降的前提下实现降镉作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高雾化度的专用喷头进行喷雾,雾化度越高允许的喷施浓度上限相应提高,雾化度到100纳米雾粒。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行喷雾包括:采用高雾化度的喷头进行喷雾,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根据所述喷头的雾化度设置且所述喷头的雾化度越高则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越高;当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为临界浓度10倍以上时,所述喷头的雾化度小于等于100纳米雾粒。在具体实施中,手工施肥的话可采用定高杆子来控制喷雾高度。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定高杆子在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以上位置进行喷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高杆子的高度为30至40厘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高杆子的高度为30至35厘米。定高杆子通常由种植户自制。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还添加有氮、磷、钾、氨基酸及/或腐殖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还添加有氮、磷、钾、氨基酸或腐殖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还添加有氮、磷、钾、氨基酸及腐殖酸中的至少两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为临界浓度的1.1至100倍。以含有硫酸锌的叶面喷施液为例,硫酸锌当肥料叶面喷施浓度200克/50公斤水,即临界浓度为200克/50公斤水,所述叶面喷施液中硫酸锌的浓度为临界浓度的1.1至100倍,即220~20000克/50公斤水,一般来说浓度的上限根据溶解度而设置,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至少超过临界浓度的2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为临界浓度的5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至少超过临界浓度的5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为临界浓度的10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至少超过临界浓度的10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至少超过临界浓度的30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超过临界浓度的30倍时,则使用雾粒不高于100纳米的喷雾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为临界浓度的50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至少超过临界浓度的50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为临界浓度的100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浓度为在谷物减产低于10%的前提下,所述作物所能承受的最高浓度,此时所述作物的叶面尤其是高处的叶面可能存在大量的伤斑,但这并不会造成太大伤害,还有助于达到更好的降镉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越高,对于谷物植株尤其是叶面的可能伤害越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情况下是不会选择超过临界浓度的叶面喷施液以免伤害谷物叶面,但是发明人基于超过30多年的一线农田经验,发现只要在作物不减产乃至少量减产的前提下,喷施所述叶面喷施液到叶面上,即使是出现损伤斑也没有太大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降镉及除虫效果,可谓两全其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行喷雾的时间间隔为5至8日;即,在叶面喷施液的施用阶段,间隔为5至8日进行喷雾一次。进一步地,全生长周期进行喷雾3次或以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生长周期进行喷雾4或5次。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行喷雾的时间间隔为6或7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行喷雾后24小时内发生降雨时,则在叶面无水状态下再补充进行喷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晴天下午进行喷雾。进一步地,在晴天下午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喷雾以降低蒸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使用高雾化度的喷头,在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以上高喷雾位置进行喷雾,具体的高度根据喷头雾化喷出的初速度设置或调整,但一般绝对不可靠近叶片低于20厘米扫喷,可使用超过导致高浓度烧伤的临界浓度1-100倍的用肥浓度。雾化度越高,肥液浓度允许的限度也可更高。极限情况下,用极高雾化度的喷雾技术,使用临界浓度100倍的高浓度叶面喷施肥液。并且,允许喷施造成一些斑点状的烧伤点,但不影响产量,为了抵消叶片微创伤造成对产量的不利影响,在叶面喷施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含氮、磷、钾、氨基酸、腐殖酸肥液等可增产的喷施肥料,以抵消损伤造成的减产效应。并且,叶面喷施时要避开花期,在开花授粉时不要喷肥。进一步地,根据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进行大量作物施肥试验,且根据试验结果微调叶面喷施液的施肥浓度,即可得到所述叶面喷施液的标准浓度。可以理解的是,该标准浓度可根据作物最终目标降镉含量要求而调整。进一步地,所述标准喷肥量为大量作物施肥试验时,作物叶面出现直径小于1mm的伤斑且不出现直径大于3mm的伤斑的最多植株数时的叶面喷施液施肥量。这样的技术设计,可以实现将具有降镉作用的面施肥以微创伤叶面喷施方式进入作物的植株体内进行降镉,从而实现镉元素于植株体内运输途中截留并不再上升乃至沉降,从而真正实现降低作物果实中的镉含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精准定位施肥以让肥料远离杂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硫酸锰(二价锰),硫酸锌,硫酸亚铁,以及泥碳或者腐熟有机肥,与钙镁磷混合,质量比例2:1:4:10-500:200,其中泥碳或者腐熟有机肥为10-500;以钙镁磷为基准参照配比即可,这个比例只是一个应用实例,根据土壤和其他因素可以调节;也可以只用硫酸锰和钙镁磷就可以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镉污染比较轻的情况下,只要钙镁磷就可以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精准定位施菌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3厘米位置施包膜颗粒复合生物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实施精准定位施肥技术,在种子下方3厘米位置施包膜颗粒复合生物肥和其他生物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膜颗粒复合生物肥采用钙镁磷加硫酸锰,硫酸亚铁,氯化钾及尿素配成。其中,硫酸锰配比为0.5-2wt%,硫酸亚铁配比为4-10%,氯化钾及尿素按正常施用分量,高岭土胶结,包膜用水泥,作基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此肥N,PO5及K2O的总含量不受25%的限制,通常在15%-25%之间。N、P、K比例按作物需求进行配方设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颗粒复合肥替代包膜颗粒复合生物肥,即不做包膜,这样构成长效及快速的两个肥种。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方法在旱耕垄作之前还包括:每亩撒播稻种7-10公斤种子,前期从发芽阶段就一直在生长全过程控制分蘖;并且,所述种植方法还包括:生态除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方法还包括:除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方法还包括:管水;所述管水包括:出苗到3叶期灌水平垄,用水田除草法除草,其后控水养根,抑制分蘖,幼穗分化期到抽穗期,干湿交替,抽穗期灌深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表层施钙镁磷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表层施钙镁磷肥,且在种子下方3厘米位置施包膜颗粒复合生物肥;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精准定位接种微生物。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增强土中的微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精准定位施菌肥中,菌肥的微生物为好氧微生物,即,保护根系包括: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为好氧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包括固氮菌,孢囊丛枝菌,蓝细菌(即蓝藻)及/或绿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为好氧微生物且保护根系包括:控水养根。如前所述,被动吸收就是通过毛细管作用通过毛细引力进入植株的,而毛细管的入口是水稻根系腐烂的部分,支根和根毛脱落形成的毛细管的入口。所以水稻降镉技术的关键就是确保水稻根系的完整性,即,养根是降镉是关键;一方面要避免长时间水淹导致烂根,另一方面要避免长时间干旱造成土地干裂而导致裂根。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水养根包括:保持土面处于干爽状态;其中,所述干爽状态介于干燥与湿润之间,以免土地干裂导致裂根或水淹导致烂根,还用以增强土壤的通气性,这样,配合前面旱耕垄作及浸润式灌溉的步骤,能够使土壤能够保持有氧状态,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而好氧微生物的生长效率远高于厌氧微生物,这样就实现了一个适合好氧微生物生长进而协助营养元素高效平衡吸收促使植株及其根系健壮,同时有利于使重金属元素从作物吸收表面被隔离从而分散到土层深处,这样就可以在保护根系的同时实现增加产量和降低重金属含量,可谓一举三得。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保护根系包括:精准定位施菌肥,表层施钙镁磷肥,以及精准定位接种微生物;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试验中,旱耕垄作及浸润式灌溉配合控水养根及其它保护根系方式,使水稻根系系统发育出四级以上的根系结构,须根系和根毛发达,确保水稻根系的完整性,有效地阻断了水稻根系的被动吸水机制,达到了良好的降镉效果。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生物量及活动性。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增加土的根区位置处的好氧微生物的富集程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生物量及活动性,以及增加土的根区位置处的好氧微生物的富集程度;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将好氧微生物接种到土的根区位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将好氧微生物接种到土的根区位置的地下1至3厘米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好氧微生物接种到土的根区位置的地下1、1.5、2、2.5或3厘米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接种好氧微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接种好氧微生物到土的地下1、1.5、2、2.5或3厘米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种好氧微生物,包括:施用好氧性的微生物肥。即,微生物接种是指施用好氧性的微生物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施用好氧性的微生物肥,包括:施用发酵的好氧性的微生物肥。这样,所述种植方法运用微生物接种、水浆管理及改进农艺技术,促使土壤微生物健康发展,确保土壤微生物以好氧微生物为主,并富集于根区,厌氧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缩小,从而有利于实现土改良修复,增强土壤的通气性,改善沙化,且有利于重金属转移淀积到土壤下层,能够被地下水系稀释分散。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包括:进行施肥及用药管控,以避免伤害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行施肥及用药管控包括:根据微生物菌群的营养特性进行施肥,以及根据微生物菌群的药害特征进行用药,即施肥时要兼顾微生物菌群的营养特性,用药时要兼顾微生物的药害特征,使土壤微生物向有利的方面发展。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蓝藻及/或绿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蓝藻及绿藻。即,微生物群中包含固氮菌、蓝藻、绿藻等品种,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由于厌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得多,因此当好氧微生物的微生物群得到支持时,微生物活动加强,生物量增大,配合施肥及用药促进好氧微生物群体在土壤中发挥作用,达到土壤矿物质中的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固定能力减弱,有机毒素分解,重金属元素的结晶附着点位封闭的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嗜热侧孢霉菌、米根霉菌、黑曲霉菌、多食鞘氨醇杆菌、泾阳链霉菌、杂色曲霉菌及扣囊拟内孢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产纤维素酶较多的拟青霉菌、白腐真菌及里氏木霉菌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蓝藻、绿藻及扣囊拟内孢霉。扣囊拟内孢霉有助于解磷、解钾,还有助于活化土壤中硅、钙、镁等中量元素。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蓝藻、绿藻及丛枝孢囊菌;例如采用丛枝孢囊菌根嫁接作物根系,在根部末端形成泡囊,贮存养分、水分,需要时直接供应,平衡作物营养;另外菌丝向外扩散,形成庞大根系,扩大根系5-60倍,促进难利用的P、K、Ca、B、Fe、Mg、Zn等元素高效平衡吸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抗生素,抑制杀死有害菌,从而起到药、肥双效的功能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蓝藻、绿藻、扣囊拟内孢霉及丛枝孢囊菌,具体的用量和比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置或者调整即可。对于镉污染严重的土壤,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芽孢杆菌及根霉菌;芽孢杆菌例如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等;根霉菌例如少根根霉和米根霉等。这样,通过选择与土壤矿物质颗粒有良好亲合性和与农作物根系有良好亲和性的微生物品种,有利于使重金属元素从作物吸收表面隔离,从土壤矿物质上转移,达到弱化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吸附实现重金属元素在土层深处分散和淋深淀积到土层深处实现治理标的转移的目标。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灵芝及/或酵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好氧微生物还包括小球藻、角藻、囊叶藻、墨角藻及/或马尾藻等。但是,比较适合本申请各实施例采用的所述好氧微生物主要选自细菌及真菌。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草采用肥料终产物作为除草剂,所述肥料终产物包括肥料及/或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的中间体;其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根据土壤缺失元素而设置,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根据土壤pH值及土壤缺失元素而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酸性土壤环境,可以采用碱性配方;对于碱性土壤环境,可以采用酸性配方;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除草肥田,还可以治理或调理土壤,这是传统方式的除草剂所无法实现的。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用于合成肥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以肥料合成或者用于合成肥料,这样,以中间体作为除草剂,在除草完成后的终产物中没有中间体,只有肥料;亦即,肥料的施用方法包括以中间体形式分次先后施入,中间体的最终结局是肥料。可以理解的是,肥料终产物即最终产物为肥料,在中间过程中,肥料终产物可以直接为肥料,也可以为所述中间体,由所述中间体进行除草及相关反应后得到最终产物为肥料。这样,克服了传统除草剂对于肥料不能除草的技术偏见,采用了与传统杀灭方式截然不同的肥料除草方式,还提出了在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的中间体的设计,丰富了肥料除草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肥料肥田,另一方面可以补充土壤缺失元素,再一方面可以利用杂草对于肥料的浓度敏感性采用高浓度肥料终产物实现除草,可谓是一举三得,并且打破了传统思维禁锢,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以肥料或最终形成肥料的中间体制成高浓度肥液进行叶面喷施达到杀死田中或田间杂草,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至少为常规剂量的2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为常规剂量的2至4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为常规剂量的2至3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为常规剂量的2、2.5、3或4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至少为常规剂量的3倍。这样,形成了浓度远高于常规剂量的肥料作为种植方法的绿色除草剂,例如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剂量根据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为常规剂量的2倍,施一次肥料除草就相当于传统施两次肥,既可以替代传统肥料使用,又可以具有除草作用,使得种植户可以少施乃至免施传统除草剂,节约了除草剂的资金,抵消了肥料成本,效果很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杂草为所有植物,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及剂量根据杀灭所有植物而设置。即,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具有杀灭所有植物的广谱性配方。亦即,所述目标杂草为所有植物,所述肥料及合成肥料的中间体的种类及剂量根据杀灭所有植物而设置。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杂草为特定种类植物,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及剂量还根据杀灭特定种类植物而设置。即,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具有杀灭特定种类植物且不伤害农作物的选择性配方。也就是说,所述除草剂可以分成广谱型及特定型,广谱型除草剂用于杀灭所有植物,特定型除草剂用于杀灭特定种类植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包括大量元素肥,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以及至少两种元素的复合肥;所述大量元素肥包括氮肥、磷肥及/或钾肥;所述中量元素肥包括钙肥、镁肥及/或硫肥;所述微量元素肥包括硼肥、锌肥、钼肥、铁肥、锰肥、硒肥及/或铜肥。其中,至少两种元素的复合肥即具有至少两种元素的复合肥。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种元素的复合肥为具有氮、磷、钾、钙、镁、硫、硼、锌、钼、铁、锰、硒及铜中的至少两种的复合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包括大量元素肥、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或所述复合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包括大量元素肥、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与所述复合肥中的至少两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肥料包括含硒复合肥,所述含硒复合肥包括亚硒酸钠、磷酸二氢钾及硅酸钠。含硒复合肥可以理解为所述至少两种元素的复合肥的一种。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用于在完成除草后仅余所述大量元素肥、所述中量元素肥、所述微量元素肥及/或所述复合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磷酸二氢铵及氢氧化钾,以使完成除草后仅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铵及/或磷酸氢二铵等作为肥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磷酸氢二铵及氢氧化钾,以使完成除草后仅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铵及/或磷酸氢二铵等作为肥料;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酸性物质及碱性物质,其中,酸性物质及碱性物质的施加顺序根据土壤的pH值及/或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强酸性物质及弱碱性物质,其中,强酸性物质及弱碱性物质的施加顺序根据土壤的pH值及/或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弱酸性物质及强碱性物质,其中,弱酸性物质及强碱性物质的施加顺序根据土壤的pH值及/或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用于在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且平衡土壤的pH值至中型或接近中性。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强酸性物质及弱碱性物质,其中,强酸性物质及弱碱性物质的施加顺序根据土壤的pH值及/或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所述中间体用于在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且平衡土壤的pH值至中型或接近中性;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包括顺序施加的定量的弱酸性物质及强碱性物质,其中,弱酸性物质及强碱性物质的施加顺序根据土壤的pH值及/或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而设置,且所述中间体用于在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且平衡土壤的pH值至中型或接近中性;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这样的设计,中间体千变万化,可以为顺序施加的定量的强酸例如硫酸配合强碱例如氢氧化锌等,对于目标杂草具有近乎全灭乃至全灭的除杀作用,打破了传统思维禁锢,不仅可以利用肥料肥田,还可以利用肥料除草,并且经试验还具有增产效果,此外还能调和土壤的酸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利用最终能够合成肥料的中间物作除草剂使用,往往针对土壤的PH值作为优先选择方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碱性土壤环境下,使用磷酸配方,或者使用硫酸加入配方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些植物对盐酸敏感,所以盐酸也可以增加到配方中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上使用这类肥料中间体除草还需要形成A+B方案,或者A+B+C方案,在A方案中如果含有酸性物质,在B方案中就用碱性物质中和掉A剂过量的酸,以消除对土壤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采用碳酸氢铵喷施杂草后,再喷强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钾,则可促使杂草快速死亡。这对于酸性土壤条件下还能调和土壤的酸碱度。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很好。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土壤pH值为酸性,则所述肥料的种类必须包括碱性物质,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必须包括碱性物质;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土壤缺失元素为氮,则所述肥料的种类必须包括氮肥或所述中间体完成除草后仅余的肥料必须包括氮肥,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某种肥料的浓度敏感性高,则所述肥料的剂量相应较低,目标杂草对于叶面喷施的某种中间体的浓度敏感性高,则所述中间体的剂量相应较低,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以磷酸二氢铵为例,其当肥料叶面喷施浓度10-30克/50公斤水,作除草用500克/50公斤水或以上;例如,作除草用为500克/50公斤水、900克/50公斤水或1500克/50公斤水,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肥料作除草剂的浓度一般为传统肥料的浓度的至少2至4倍。以旱田除草为例,旱田除草是一个极大的难题,除草剂的大量使用,良莠不分地杀死大量害虫天敌,严重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并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主要都是发生在旱田除草阶段,一个具体应用的例子是,使用亚硒酸钠、磷酸二氢钾、硅酸钠等制成硒肥除草剂,既当肥料也作除草剂用,降低了硒肥实施成本,达到了硒肥既除草又施肥的效果。在应用时,特别要控制叶面喷施的参数,喷头及其他参数,以控制喷雾的雾滴的大小,用量及浓度,达到杀草存苗不减产的技术效果,效果很好。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肥料除草剂成本抵消了肥料成本,实际成本仅为技术实施的成本,而且给种植户节约了传统除草剂成本,因此成本很低,而且不影响产量乃至增产增收,因此深受种植户的好评。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之前或之后,所述种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化验土壤,确定土壤缺失元素,设置肥料终产物种类,所述肥料终产物包括肥料及/或完成除草后仅余肥料的中间体;根据目标杂草对于该种类肥料及/或中间体的叶面喷施的浓度敏感性,设置该种类肥料及/或中间体的剂量;采用叶面喷施方式按种类及剂量施用肥料及/或中间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化验土壤,确定土壤缺失元素,设置肥料终产物种类,包括:化验土壤,确定土壤缺失元素,并根据所缺失的元素设置肥料终产物种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化验土壤,确定土壤缺失元素,设置肥料终产物种类,包括:化验土壤,确定土壤pH值及土壤缺失元素,根据土壤pH值及土壤缺失元素而设置肥料终产物种类,即设置所述肥料及/或所述中间体的种类;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化验土壤,确定土壤缺失元素及其数量,设置肥料种类及剂量阈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化验土壤,确定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为100mg/kg,而氮元素含量目标值为220mg/kg,即确定土壤缺失氮元素及其数量为120mg/kg,或者氮元素含量目标值为280mg/kg,即确定土壤缺失氮元素及其数量为180mg/kg,由此设置肥料种类及剂量阈值。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剂量阈值包括最大值及/或最小值。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化验土壤,确定土壤中钾元素含量为60mg/kg,而钾元素含量目标值为110mg/kg至150mg/kg,即确定土壤缺失钾元素及其数量为50mg/kg至90mg/kg,由此设置肥料种类为钾肥,其剂量阈值为50mg/kg至90mg/kg。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叶面喷施方式按种类及剂量施用肥料及/或中间体连续2到4次,达到对土壤影响中性无害的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晴天环境采用叶面喷施方式按种类及剂量施用肥料及/或中间体连续2到4次。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晴天环境采用叶面喷施方式按种类及剂量施用肥料及/或中间体,每次间隔6至7天。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该种类肥料及/或中间体的剂量,包括:设置该种类肥料及/或中间体的剂量高于临界浓度,其中,所述临界浓度为常规剂量的最大值,传统理解是超过常规剂量的最大值即超过所述临界浓度时,由于会对作物尤其是其叶面造成损伤,所以施用肥液时禁止超过所述临界浓度。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叶面喷施方式按种类及剂量施用肥料,包括:在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以上位置进行喷雾。这样的设计,克服了传统思路的技术偏见,采用超过临界浓度的叶面喷施方式,一方面能够利用肥料肥田,另一方面可以补充土壤缺失元素,再一方面可以利用肥料的浓度敏感性实现除草,又一方面还可以借此提升作物中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而使得作物更适合人们食用,较好地提升了作物的加工价值及食用价值。各实施例中,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以上位置,即为作物叶面30厘米或30厘米以上位置,包括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的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高于作物叶面30至50厘米的位置进行喷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高于作物叶面35至40厘米的位置进行喷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高于作物叶面32至35厘米的位置进行喷雾。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高雾化度的专用喷头进行喷雾,雾化度越高允许的喷施浓度上限相应提高,雾化度到100纳米雾粒。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行喷雾包括:采用高雾化度的喷头进行喷雾,所述肥料终产物的叶面喷施液的浓度根据所述喷头的雾化度设置且所述喷头的雾化度越高则所述肥料终产物的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越高;当所述肥料终产物的叶面喷施液的浓度为临界浓度10倍以上时,所述喷头的雾化度小于等于100纳米雾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硒肥除草剂,即除草剂具有硒肥,可以实现作物显著增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硒肥除草剂采用硒肥叶面喷施液,硒肥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至少超过临界浓度,所述临界浓度为导致叶面发生高浓度烧伤的浓度;在高于作物叶面30厘米以上位置进行喷雾。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临界浓度为每50公斤水兑含亚硒酸钠4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临界浓度为每50公斤水兑含亚硒酸钠4克的硒叶面肥或复合硒叶面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硒肥叶面喷施液可以采用市场上购买得到的硒肥叶面肥并按其说明书制备相应浓度的硒肥叶面喷施液,只需控制所述硒肥叶面喷施液的浓度至少超过临界浓度或者为所述临界浓度的若干倍即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硒肥叶面喷施液采用无机硒作为硒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硒肥叶面喷施液采用亚硒酸钠作为硒肥;还可以采用硒酸钠等作为硒肥。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每亩喷施面积,所述硒肥叶面喷施液还增加100克磷酸二氢钾、50克氨基酸、200克尿素、200克硅酸钠及/或50至200克腐殖酸,以促进硒肥的吸收率和对造成轻微操作修复,并补偿微损伤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进一步地,采用50克有机硅替代200克硅酸钠;进一步地,采用腐殖酸钾或腐殖酸钠替代腐殖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硒肥叶面喷施液的浓度为临界浓度的1.1至100倍。
本申请的基础是旱耕垄作与浸润式灌溉,这是后续步骤活化并稀释表层镉及保护根系的基础,也是以降镉为目标的其它相关步骤的基础,能够确保水稻的根系不腐烂,有多级支根,土壤干旱不开裂,不使根系损伤、拉断,保持根系良好的生活力和完整性。确保水稻根系具有旱稻根系的特征。对于严重的镉污染情况,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精密点播配合精准定位施肥,将根系阻镉保护剂与施入的包膜颗粒复合生物肥混合,点播到种子下3厘米位置。微生物即菌剂不和肥料混合,而与种子混合点播于土壤2厘米的位置。根系阻镉保护剂包括菌肥。该实施例中,精密点播配合精准定位施肥必须以旱耕垄作与浸润式灌溉为前提条件以确保精密点播及精准定位施肥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旱耕垄作之前,所述种植方法还包括步骤:干田起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田起垄中,垄:沟:深为2米:0.5米:0.25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田起垄中,垄:沟:深为3尺:2尺:1尺。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机械化进行干田起垄。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田起垄之前,所述种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晒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干田起垄之后及旱耕垄作之前,所述种植方法还包括步骤:种子点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为精密点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时或之后,所述种植方法还包括步骤:在种子下方施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精密点播并在种子下方精准定位施肥。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采用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选择的种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选择产量高米质好的常规稻作为种子点播的种子。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机械化进行种子点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包括精密点播,精密点播用于实现在目标位置点准确地进行播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包括密集精密点播,密集精密点播用于实现在目标位置点准确地进行密集播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包括密集点播,密集点播用于实现在目标位置进行密集播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机械化进行精密点播、密集点播或密集精密点播。干田起垄是种子点播包括精密点播、密集点播及密集精密点播的基础,采用机械化进行干田起垄更是采用机械化进行种子点播的先决条件,这样的步骤设计,使得农田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预制(N+P+K)45%基肥25kg与磷肥50kg作为一亩的用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精准定位施肥以让肥料远离杂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增强土中的微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施用生物菌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增强土中的好氧微生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种子下方施肥包括在种子下方4厘米至12厘米施长效肥。种子点播是在种子下方施肥的先决条件,正是有了种子点播才有必要以及才能够执行在种子下方施肥;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机械化进行干田起垄,采用机械化进行种子点播,采用机械化进行在种子下方施肥;或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机械化进行干田起垄,采用机械化进行种子点播并在种子下方施肥,此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后一并在种子下方施肥,节约程序,提升效率,且在种子下方施肥更为准确。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在土面下方3cm,并在种子下方5cm处点施肥料。
以养根阻断镉进入稻米的入口达到降米镉之目标,通过旱耕垄作和干湿交替的浸润式灌溉,和发展稻田养殖业以生成有机酸,多处方法活化土层镉,促进镉的分散和流失。以活化土壤中的原位钝化态镉,促进土壤表层钝化的镉和活性镉在全土层实现分散分布,并通过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冲散表土层富集的镉,采用精准定位施肥搭载根系阻镉保护剂,阻止镉被误吸收进入植株体内。目前我国耕地镉污染虽然面积大,但集中分布在表层,总量小,五年内全部稀释也不会构成对水系的污染,此法安全可靠。
为了善加利用当季主穗优势及其后代优势,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种子点播包括:选取主穗优势较强的品种作为稻种;采用目标播种量进行播种,以使每亩至少具有20万非分蘖基本苗;并且所述种植方法包括:在营养生长阶段全程控制分蘖,阻止分蘖苗发生,并促使分蘖苗死亡,其中,在营养生长阶段全程控制分蘖即在营养生长期内全程控制分蘖。其中,在营养生长阶段全程控制分蘖,阻止分蘖苗发生,并促使分蘖苗死亡,即,在营养生长阶段全程控制分蘖,用于阻止分蘖的发生并促使分蘖苗死亡;其余实施例以此类推。由于杂交稻是主穗优势利用的一种反向选择,是以降低主穗优势效应,提升分蘖优势效应,达到优化群体生态效果的技术,因此杂交稻技术是无法利用主穗当季优势和后代优势的。相比之下,传统种植方式在分蘖过旺时也会采取控制分蘖的方法,但本实施例是一开始就控制分蘖,并在全过程中无论分蘖是否过旺都一直控制分蘖,以阻止分蘖苗的发生并促使分蘖苗死亡;这是本实施例与传统种植方式的又一极大差异。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一切有效技术手段促使种芽主茎苗增加,分蘖苗减少,最终消灭分蘖苗为目标的高产种植技术。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每颗种子最大采光量的种子平面布点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梅花点错位点播法。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阳光资源。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目标播种量进行播种,以使每亩至少具有30万非分蘖基本苗。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目标播种量进行播种,以使苗密集度为常规密集度的至少4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初次种植时,采用目标播种量进行播种,所述目标播种量为常规播种量的至少4倍。相对于传统密植每亩不超过7万株,本申请各实施例的种植密度为传统密植最高值的约3倍乃至更高,克服了多年以来的技术偏见,将主穗优势的当季利用发展到极致,可谓是打破了思维禁锢,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选择,无须杂交人工干涉,让稻属植物自然地发挥主穗优势实现增产增收,并且由于苗密集度高,极大地限制了杂草的生长空间,有利于发挥种群优势抑制杂草的生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初次种植,根据种子数量和种植条件计算所述目标播种量。或者,根据经验设置所述目标播种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初次种植,采用目标播种量进行播种,在每亩种植至少20万非分蘖基本苗。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初次种植,采用目标播种量进行播种,在每亩种植至少30万非分蘖基本苗。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初次种植时,采用目标播种量进行播种,在每亩种植至少40万非分蘖基本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非初次种植,采用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播种量作为同等种植条件下的临界播种量,并采用所述临界播种量作为所述目标播种量。主穗优势的当代优势及主穗优势的后代优势是本实施例的重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选取主穗优势较强的品种作为稻种,包括:根据低分蘖数量选取稻种。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选取主穗优势较强的品种作为稻种,包括:根据主干粗壮抗倒伏性状选取稻种。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选取主穗优势较强的品种作为稻种,包括:根据穗形直立及叶向上不横披性状选取稻种。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选取主穗优势较强的品种作为稻种,包括:根据高光合效率及低光补偿点选取稻种。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选取主穗优势较强的品种作为稻种,包括:根据根粗发达及抗逆性强选取稻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选取主穗优势较强的品种作为稻种,包括:根据低分蘖数量、主干粗壮抗倒伏性状、穗形直立及叶向上不横披性状、高光合效率、根粗发达及抗逆性强选取稻种。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选取主穗优势较强的品种作为稻种,包括:为低分蘖数量、主干粗壮抗倒伏性状、穗形直立及叶向上不横披性状、高光合效率、根粗发达及抗逆性强分别设置权重,分别为低分蘖数量权重、主干粗壮抗倒伏性状权重、穗形直立及叶向上不横披性状权重、高光合效率权重、根粗发达及抗逆性强权重;在选取稻种时根据所述低分蘖数量权重、主干粗壮抗倒伏性状权重、穗形直立及叶向上不横披性状权重、高光合效率权重、根粗发达及抗逆性强权重分别对被选取的各稻种进行评分,选取评分最高的稻种作为目标稻种;并且,采用目标播种量进行播种包括:采用目标稻种及其目标播种量进行播种。进一步地,所述低分蘖数量权重最大,即其占比最高。进一步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为:穗形直立及叶向上不横披性状权重、高光合效率权重、主干粗壮抗倒伏性状权重、根粗发达及抗逆性强权重、低分蘖数量权重。为配合主穗优势种植技术,本申请重点选育分蘖能力能弱,而主穗优势很强的品种,这是本申请相对于传统杂交稻技术所不同的育种的一个新方向,提出不同于传统理想株型的新育种技术理念原则:首先是分蘖越少越好,最好不分蘖的稻种作为育种的一个新方向,并选取主干粗壮抗倒伏,穗形直立,叶向上不横披,高光合效率,根粗发达,抗逆性强的稻种。进一步地,选取评分最高的稻种作为目标稻种的同时还选取评分次高的稻种作为备用稻种;并且,采用目标播种量进行播种包括:采用目标稻种及其目标播种量在70%的田地进行播种,采用备用稻种及其目标播种量在30%的田地进行播种。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对比效果,有利于根据收获情况进行进一步对比,优化后续选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分蘖包括晒田、修剪及/或施加生物激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晒田方式控制分蘖。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修剪方式控制分蘖。进一步地,采用机械修剪方式控制分蘖,或采用人工修剪方式控制分蘖。及/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生物激素控制分蘖。各实施例中,控制分蘖以阻止分蘖苗的发生并使分蘖苗死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播种量即苗的数量根据控制分蘖的效果而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播种量与控制分蘖的效果呈正反馈关系。亦即,控制分蘖的效果越好则目标播种量越高,目标播种量越高则单位产量越高,这里形成了一个正反馈作用,且能够产生更好的排斥其他杂草生长的作用,目标播种量越高则杂草的生长空间越少,杂草的生长空间越少则杂草越少且其生长受到更大限制。因此,控制分蘖是本申请的关键步骤之一,控制分蘖效果越好,则产量越高,这又是出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意料之外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是传统杂交稻技术是提升分蘖穗产量及其贡献率,万万没想到竟然需要控制分蘖才能提升整体产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降镉稻米,其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种植方法得到。
下面继续给出一些具体实施例以说明本申请的降镉稻米的种植方法及采用该种植方法得到的降镉稻米,各实施例以旱稻为例,但可以理解的是,同样适用于水稻或其他稻属植物。
试验田:轻度重金属污染且镉污染超标。
实施例1:对于1亩田,选取黄华占稻种,旱耕垄作;浸润式灌溉;活化并稀释表层镉;精准定位施菌肥以保护根系。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种子下方3厘米位置施包膜颗粒复合生物肥以保护根系。
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还在表层施钙镁磷肥以保护根系。
实施例4: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还精准定位接种好氧微生物以保护根系,所述好氧微生物包括固氮菌、蓝藻、绿藻及丛枝孢囊菌。
实施例5: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还控水养根以保护根系。
对照例1:选择黄华占稻种,传统水作。
对照例2:选择高产杂交稻种Y两优1号,传统水作。
得到结果如下表1所示:
试验组 正常收获 亩产量kg 汞mg/kg 砷mg/kg 镉mg/kg 铅mg/kg
实施例1 562.4 0.0052 0.146 0.190 0.048
实施例2 565.1 0.0049 0.143 0.184 0.048
实施例3 568.8 0.0046 0.142 0.176 0.045
实施例4 570.3 0.0039 0.136 0.153 0.040
实施例5 576.9 0.0039 0.134 0.147 0.041
对照例1 562.5 0.0056 0.165 0.322 0.039
对照例2 553.1 0.0058 0.165 0.319 0.038
表1
由上表1可见,实施例1的亩产量与对照例1相近且均大于对照例2,实施例2至5的亩产量高于对照例1,在同等条件下,证明本申请的种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亩产量。
对于大米的重金属含量,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规定,铅≤0.2mg/kg,镉≤0.2mg/kg,汞≤0.02mg/kg,无机砷≤0.15mg/kg,实施例1至5的汞、砷、镉及铅含量均达标,且对照例1与2的汞及铅含量均达标,但是对照例1与2的砷及镉含量均超标,证明土壤中砷及镉的污染比较严重,但是实施例1至5的汞、砷及镉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例1与2的汞、砷及镉含量,证明本申请的种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汞、砷及镉含量;尤其是对照例1与2的砷及镉含量均超标,而且实施例1至5的镉含量相对于对照例1与2的镉含量下降比较明显,相比之下,本申请的种植方法在降镉方面存在显著优势。
但是,实施例1至5的铅含量均高于对照例1与2的铅含量,证明本申请各实施例对于降铅作用不大,因此本申请各实施例种植食用的作物时,实施需避开高铅污染土壤,或者结合其他降铅技术共同实施,但如果种植无需食用的作物,则有望快速聚铅清除土壤污染;毕竟没有适用于全世界的十全十美的技术方案,只有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措施。
考虑到丛枝孢囊菌配合施肥的作用,选取镉污染严重的另一试验田,又一组试验如下表2所示。
表2
对于表2作统计分析如下表3所示。
表3
由上表3可见,总计17个小区,12种模式,糙米镉含量区间为1.77-4.23mg/kg;无论是常规稻+垄作还是杂交稻+垄作,相对于水作无论是常规稻+水作还是杂交稻+水作,均具有显著的降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降镉稻米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旱耕垄作;
浸润式灌溉;
活化并稀释表层镉;
保护根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稀释表层镉包括:稀释表层镉至全土层分散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稀释表层镉包括:通过径流至深土层淋溶淀积分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护根系包括:精准定位施肥以让肥料远离杂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子下方3厘米位置施包膜颗粒复合生物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护根系包括:精准定位施菌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精准定位施菌肥中,微生物为好氧微生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护根系包括:控水养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保护根系包括:表层施钙镁磷肥。
10.一种降镉稻米,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种植方法得到。
CN201811517835.9A 2018-12-12 2018-12-12 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Active CN1093029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7835.9A CN109302964B (zh) 2018-12-12 2018-12-12 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7835.9A CN109302964B (zh) 2018-12-12 2018-12-12 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2964A true CN109302964A (zh) 2019-02-05
CN109302964B CN109302964B (zh) 2021-08-27

Family

ID=65223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7835.9A Active CN109302964B (zh) 2018-12-12 2018-12-12 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0296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7530A (zh) * 2020-09-29 2021-02-05 海南大学 一种真菌生物修复重金属镉污染水稻的有效方法
CN113348998A (zh) * 2021-06-22 2021-09-07 孟凡友 利用微藻生物营养液种植水稻的方法
CN117165496A (zh) * 2023-11-02 2023-12-05 同济大学 一种解磷菌的高效培养方法及其联合碳微球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应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33992A (ja) * 1987-11-19 1989-05-26 Mitsubishi Mining & Cement Co Ltd 重金属吸収抑制性肥料組成物
JP2005224697A (ja) * 2004-02-12 2005-08-25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カドミウム汚染水田の改質方法
CN103688813A (zh) * 2014-01-13 2014-04-02 傅胤超 一种降低水稻吸收重金属镉的种植方法
CN104322335A (zh) * 2014-09-18 2015-02-04 胡爱生 一种降镉增硒的水稻种植方法、富硒米及富硒米麸
CN104813885A (zh) * 2015-05-14 2015-08-05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镉污染稻田治理和稻米降镉的生产方法
CN105612848A (zh) * 2016-01-25 2016-06-01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一种降低水稻稻米镉、砷含量的方法
CN105724428A (zh) * 2016-03-02 2016-07-06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 一种精准调控水稻镉吸收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叶面阻隔剂与应用
CN106069429A (zh) * 2016-06-12 2016-11-09 湖南永清环保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降低中稻稻米镉含量的方法
CN106613588A (zh) * 2016-11-07 2017-05-10 湖南润丰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修复镉污染稻田与种植水稻的方法
CN106804351A (zh) * 2015-11-30 2017-06-09 湖南安邦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硅钙磷肥降低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的方法
CN107318548A (zh) * 2017-06-30 2017-11-07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在镉污染土壤安全生产水稻的方法
CN107857663A (zh) * 2017-12-20 2018-03-30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一种降低稻米中镉含量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33992A (ja) * 1987-11-19 1989-05-26 Mitsubishi Mining & Cement Co Ltd 重金属吸収抑制性肥料組成物
JP2005224697A (ja) * 2004-02-12 2005-08-25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カドミウム汚染水田の改質方法
CN103688813A (zh) * 2014-01-13 2014-04-02 傅胤超 一种降低水稻吸收重金属镉的种植方法
CN104322335A (zh) * 2014-09-18 2015-02-04 胡爱生 一种降镉增硒的水稻种植方法、富硒米及富硒米麸
CN104813885A (zh) * 2015-05-14 2015-08-05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镉污染稻田治理和稻米降镉的生产方法
CN106804351A (zh) * 2015-11-30 2017-06-09 湖南安邦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硅钙磷肥降低稻米中重金属镉含量的方法
CN105612848A (zh) * 2016-01-25 2016-06-01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一种降低水稻稻米镉、砷含量的方法
CN105724428A (zh) * 2016-03-02 2016-07-06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 一种精准调控水稻镉吸收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叶面阻隔剂与应用
CN106069429A (zh) * 2016-06-12 2016-11-09 湖南永清环保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降低中稻稻米镉含量的方法
CN106613588A (zh) * 2016-11-07 2017-05-10 湖南润丰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修复镉污染稻田与种植水稻的方法
CN107318548A (zh) * 2017-06-30 2017-11-07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一种在镉污染土壤安全生产水稻的方法
CN107857663A (zh) * 2017-12-20 2018-03-30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一种降低稻米中镉含量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7530A (zh) * 2020-09-29 2021-02-05 海南大学 一种真菌生物修复重金属镉污染水稻的有效方法
CN113348998A (zh) * 2021-06-22 2021-09-07 孟凡友 利用微藻生物营养液种植水稻的方法
CN117165496A (zh) * 2023-11-02 2023-12-05 同济大学 一种解磷菌的高效培养方法及其联合碳微球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应用
CN117165496B (zh) * 2023-11-02 2024-02-09 同济大学 一种解磷菌的高效培养方法及其联合碳微球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2964B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laniappan et al. Organic farming theory & practice
CN102487621B (zh) 一种有效减轻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方法
CN108432596B (zh) 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抗病虫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3988685B (zh) 一种富硒花生的高产栽培方法
Howard Crop-production in India: a Critical Survey of its Problems
CN101233804A (zh) 茶叶有机化栽培方法
CN106818174A (zh) 一种作物与绿肥共作的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有机种植方法
AU2020100016A4 (en) Method for three-round cultivation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field
CN102318529B (zh) 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CN109804877A (zh) 一种降低烟草发病率、提高烟草质量的栽培方法
CN108165272A (zh) 一种微生物农田土壤修复剂及其修复方法
CN109302964A (zh) 降镉稻米及其种植方法
CN104130064A (zh) 一种红壤区花生连作障碍消减专用肥及制备方法和用法
CN110121974A (zh) 一种红壤坡耕地烟田肥沃耕层的构建方法
CN102919042A (zh) 一种在重金属重度污染土壤上种植苎麻的方法
US20080257000A1 (en) Plant Nutrient Reduction System
CN102349404A (zh) 水稻新式栽培、精准施肥与综合栽培方法
CN109759441B (zh) 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方法
CN108040710A (zh) 沙质化盐碱地种植马棘及改良土肥状况的方法
Serekpayev et al. Agroecological aspects of chickpea growing in the dry steppe zone of Akmola region, Northern Kazakhstan
CN105123170B (zh) 野生华细辛的驯化与生防栽培方法
CN109287416B (zh) 稻谷抗旱锻炼种植法
CN105145202A (zh) 一种沼液防治农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
CN101519328B (zh) 灭螺有机复合肥料
CN114287302A (zh) 一种冀东滨海稻区机收稻固碳减排、减肥增效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