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5199B -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主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主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5199B
CN109275199B CN201811161873.5A CN201811161873A CN109275199B CN 109275199 B CN109275199 B CN 109275199B CN 201811161873 A CN201811161873 A CN 201811161873A CN 109275199 B CN109275199 B CN 109275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ter
base station
request
communication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18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75199A (zh
Inventor
杨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618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5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75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基站中,包括:当接收到来自至少两个UE向主UE发起的D2D请求后,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并发送至主UE,接收主UE返回的针对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当响应消息表征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时,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其中,每个UE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用于每个UE与主UE之间进行D2D通信。本申请实施例还同时提供了一种基站、主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主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与设备(D2D,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之间的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主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D2D是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一种通信,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长期演进特别是未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5th-Generation)会促进对办公室、家庭、公共热点或者室外环境下的一种本地网络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以便进行访问,本地连接或者本地访问最为简要的用例既是通过近距离(十米甚至百米)设备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方式,也就是D2D通信。
然而,D2D通信是通过基站预先在一个用户设备与另一个UE之间建立信道,从而实现一个UE与另一个UE之间的通信,当一个UE接收到至少两个UE的D2D请求时,基站只能逐个建立一个UE与发送D2D请求的UE之间的信道,逐个响应接收到的D2D请求,这样,UE与UE之间的通信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主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提高D2D通信的通信效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一基站中,包括:
当接收到来自至少两个用户设备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后,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并发送至主UE;
接收所述主UE返回的针对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当所述响应消息表征所述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时,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其中,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用于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进行D2D通信。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包括:
按照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先后顺序,分别为所述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包括:
按照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业务类型,分别为所述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一主设备中,包括:
接收来自基站的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其中,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为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而生成的;
响应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得到针对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将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响应消息用于:当所述响应消息表征所述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时,所述基站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在上述方法中,当所述基站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分别接收来自所述每个UE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
分别处理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得到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处理结果;
通过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分别将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每个UE。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来自至少两个用户设备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后,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并发送至主UE;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UE返回的针对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响应消息表征所述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设备时,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其中,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用于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进行D2D通信。
在上述基站中,所述建立单元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包括:
按照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先后顺序,分别为所述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建立单元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包括:
按照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业务类型,分别为所述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其中,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为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而生成的;
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得到针对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响应消息用于:当所述响应消息表征所述主设备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设备时,所述基站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
在上述主用户设备中,所述主用户设备还用于:
在所述基站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之后,通过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分别接收来自所述每个UE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
分别处理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得到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处理结果;
通过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分别将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每个UE。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基站收发器和基站控制器;
所述基站控制器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通过通信总线依赖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基站侧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主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通过通信总线依赖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主用户设备侧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时候,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主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首先,当基站接收到来自至少两个UE向主UE发送的D2D请求之后,基站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并将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发送至主UE,然后,基站接收到主UE返回的针对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当响应消息表征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时,说明主UE可以同时收发并处理至少两个以及两个以上UE的D2D请求,所以,基站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使得每个UE都可以通过建立好的各自的信道与主UE同时进行D2D通信,不再是主UE根据先后顺序依次处理每个UE的D2D请求,实现了至少两个UE分别与主UE之间D2D的并行通信,进而提高了D2D通信的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通信方法的流程交互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选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基站侧进行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主设备侧进行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一D2D通信系统中,D2D旨在使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用户通信设备直接通信,以降低对服务基站的负荷,在D2D技术出现之前,已有类似的通信技术出现,如蓝牙(短距离时分双工通信)、无线保真(WiFi,WIreless-FIdelity)Direct(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远的传输距离)和高通提出的闪存(Flash)LinQ技术(极大地提高了WiFi的传输距离)。
后面两种技术由于各种原因都不能大范围的商用,而3GPP组织致力研究的D2D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点对点通信的短板,相对于其它不依靠基础网络设施的直通技术而言,D2D更加灵活,既可以在基站控制下进行连接即资源分配,也可以在无网络基础设施的时候进行信息交互。
D2D通信与蓝牙、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等基于工业的、科学的、医学的(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频段的短距离通信技术的最大区别是它使用电信运营商的授权频段,其干扰环境可控的,数据传输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此外,蓝牙需要用户手动匹配才能实现通信,WLAN在通信之前需要对接入点(AP,AccessPoint)进行用户自定义设置,而D2D通信无需上述过程,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此外,D2D还可以满足人与人之间的大量信息交互,且传输速度较快,相比于免费的WiFi Direct由更好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
D2D通信分为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集中式控制由基站控制D2D连接,基站通过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获得所有链路信息,但该类型会增加信令负荷;分布式控制则由D2D设备自主完成D2D链路的建立和维持,相比集中式控制,分布式控制更容易获取D2D设备之间的链路信息,但会增加D2D设备的复杂度。集中式控制既可以发挥D2D通信的优势,又便于都对资源的管理和控制。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于集中式控制的D2D通信。
D2D通信的一般流程为:用户设备A先于基站建立连接,基站分配信道空间给用户设备A,并利用这个信号空间实现与用户设备B之间的通信,实现连接以后,用户设备A和用户设备B需要定期发送信号与基站进行一种状态的保持。
在实际应用中,该D2D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UE,基站以及主UE,其中,至少两个UE和主UE分别与基站建立有通信连接;当基站接收到来自至少两个UE向主UE发起的D2D请求之后,为主UE分配D2D信道,然后,按照接收到D2D请求的时间顺序,先后依次接收并处理至少两个UE中每个UE的D2D请求,并返回处理结果。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UE可以包括各种通信设备,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MP,Portable Media Player)、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电子设备。
下面本申请实施例以两个UE向主UE发起D2D请求为例来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通信方法的流程交互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UE11与基站13之间建立有通信连接,UE12与基站13之间建立有通信连接,主UE14与基站13之间建立有通信连接,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S101:UE11将向主UE14发起的D2D请求发送至基站13,UE12将向主UE14发起的D2D请求发送至基站13;
具体来说,在D2D通信中,当UE11要发起与主UE14的D2D通信时,首先,UE11先将主UE14发起的D2D请求发送至基站13;当UE12要发起与主UE14的D2D通信时,首先,UE12先将主UE14发起的D2D请求发送至基站13。
目前,为了实现UE与UE之间的D2D通信,基站在接收UE11的D2D请求和UE12的D2D请求之后,可以为主UE14在5G频段上分配一条通信信道,主UE14利用所分配的通信信道依次与UE11和UE12进行D2D通信;然而,仅仅为主UE14分配一条通信信道用于与两个UE进行通信所花费的通信时间较长,从而导致主UE14与UE11和UE12之间的通信效率低下。
那么,为了提高主UE14与其他UE之间的通信效率,同样地,UE11先将向主UE14发起的D2D请求发送至基站13,且UE12将向主UE14发起的D2D请求发送至基站13;这样,使得基站13接收到UE11的D2D请求和UE12的D2D请求。
S102:基站13在接收到UE11的D2D请求与UE12的D2D请求后,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并发送至主UE14;
也就是说,当基站13接收到两个UE向主UE14发起的D2D请求之后,触发基站13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基站13在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之后,将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发送至主UE14。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当基站13接收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UE向主UE14发起的D2D请求时,才触发基站13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当基站13接收到某个UE向主UE14发起的D2D请求时,基站13直接为主UE14分配一条信道,该信道用于主UE14与某个UE进行D2D通信。
其中,上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用于询问主设备14是否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设备。
S103:主UE14响应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生成针对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并将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基站13;
这里,当主UE14接收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根据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其中,该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用于表征主UE14是否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并行收发的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可以用二进制码0和1表示,若为0,则表征主UE14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若为1,则表征主设备14为不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
这里,将并行收发询问的响应消息发送至基站13,使得基站13通过并行收发的响应消息得知主UE14是否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
S104:当响应消息表征主设备14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时,基站13分别为UE11与UE12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
其中,每个UE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用于每个UE与主UE之间进行D2D通信。
在S104中,基站13在接收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之后,解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若响应消息表征主UE14为不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时,基站13为主UE在5G频段上分配一条通信信道,主UE14通过该信道依次与两个UE进行D2D通信。
若响应消息表征主UE14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基站13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在5G频段上分配信道,以建立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使得主UE14与UE11之间建立有通信信道,主UE14与UE12之间建立有通信信道,这样,主UE14可以分别与UE11和UE12进行D2D通信。
为了建立UE11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UE12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来实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分别为UE11与UE12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可以包括:
按照每个UE的D2D请求的先后顺序,分别为每个UE建立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
这里,基站13分别为UE11与UE12中的每个UE在5G频段上分配信道,以建立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可以按照UE11的D2D请求与UE12的D2D请求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分别为UE11与主UE14、UE12与主UE14之间建立通信信道。
例如,当基站13接收到UE11的D2D请求的时间先于基站13接收到UE12的D2D请求的时间,那么,基站13先为主UE14在5G频段上分配一条信道用于UE11与主UE14之间的D2D通信,然后,为主UE14在5G频段上再分配一条信道用于UE12与主UE14之间的D2D通信,从而实现分别为UE11与UE12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分别为UE11与UE12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可以包括:
按照每个UE的D2D请求的业务类型,分别为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这里,基站13分别为UE11与UE12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中,可以按照UE11的D2D请求与UE12的D2D请求的业务类型,来分别为UE11与主UE14、UE12与主UE14之间建立通信信道。
其中,上述D2D请求中携带有D2D请求的业务类型,可以对该业务类型进行分类,例如,按照业务类型的紧急程度进行分类,或者按照业务类型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这里,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来说,以按照业务类型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举例来说,业务类型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可以分为:非常重要型、一般重要型和普通型,举例来说,D2D通信中涉及UE之间系统级访问的D2D请求为非常重要型的业务类型,D2D通信中涉及UE上的用户与用户之间交互的D2D请求为一般重要型,D2D通信中涉及UE上应用程序的更新通知的D2D请求为普通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当基站13接收到UE11的D2D请求的业务类型为非常重要型,基站13接收到UE12的D2D请求的业务类型为普通型,那么,基站13先为主UE14分配一条信道用于UE11与主UE14之间的D2D通信,然后,为主UE14再分配一条信道用于UE12与主UE14之间的D2D通信,从而实现分别为UE11与UE12中每个UE,建立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
为了进一步地实现UE11与主UE14、UE12与主UE14之间的并行通信,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基站13分别为UE11与UE12中的每个UE在5G频段上分配信道,以建立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之后,上述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
通过每个UE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分别接收来自每个UE的D2D请求;
分别处理每个UE的D2D请求,得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响应消息;
通过每个UE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将每个UE的D2D请求的响应消息分别发送至每个UE。
具体来说,在建立好UE11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UE12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之后,可以通过UE11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接收来自UE11的D2D请求,且通过UE12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接收来自UE12的D2D请求。
然后,分别处理UE11的D2D请求和UE12的D2D请求,从而可以得到UE11的D2D请求的响应消息和UE12的D2D请求的响应消息。
最后,再通过UE11与主UE12之间的通信信道,将UE11的D2D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UE11,且将UE12的D2D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UE12。
如此,实现多个UE与主UE14之间并行的D2D通信。
下面举实例来对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通信方法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UEA和UEB分别向UEC发起D2D请求,此时,若仅仅为UEC在5G频段上分配一条信道,那么,UEC通过该信道依次响应UEA和UEB的D2D请求,这种依次响应D2D请求的处理方式,当存在多个UE向UEC发起D2D请求时逐个处理D2D请求的方式,使得后处理的D2D请求滞后,导致D2D通信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D2D通信效率,若UEC为可进行并行收发模式的UE时,UEC自身切换至并行收发模式,且基站在5G频段上分配两个不同的信道分别用于UEC与UEA、UEC与UEB之间的D2D通信,最终实现UEA和UEB分别通过各自的信道与UEC进行同时收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UEC也可以是不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若UEC是不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基站只能在5G频段上分配一条信道给UEC,用于按照顺序与UEA和UEB进行D2D通信。
为了提高通信效率,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选的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考图3所示,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S301:基站在接收到UEA向UEC发起的D2D请求,且接收到UEB向UEC发起的D2D请求;
S302:基站向UEC发送并行收发询问请求;
S303:UEC响应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得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向基站返回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S304:基站接收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之后,对响应消息进行判定,当响应消息表征该UEC为不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仅仅为UEC分配一条信道,那么,UEC先后依次响应UEA和UEB的D2D请求。
S305:基站确定响应消息表征UEC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继续执行S306;
S306:基站在5G频段上分配两个不同的信道分别给UEC和UEA、UEC和UEB;
S307:UEA和UEB分别通过各自的信道与UEC进行并行D2D通信。
这样,基站为UEA和UEB分配不同的信道,使得UEC在同时接收到UEA和UEB的D2D请求时,使得UEC能够通过各自的信道实现并行通信,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首先,当基站接收到来自至少两个UE向主UE发送的D2D请求之后,基站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并发送至主UE,然后,基站接收到主UE返回的针对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当响应消息表征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时,说明主UE可以同时收发并处理至少两个以及两个以上UE的D2D请求,所以,基站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使得每个UE都可以通过建立好的各自的信道与主UE同时进行D2D通信,不再是主UE根据先后顺序依次处理每个UE的D2D请求,实现了至少两个UE分别与主UE之间D2D的并行通信,进而提高了UE之间进行D2D通信的通信效率。
实施例二
下面以通信系统中各个设备侧对上述通信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以基站侧对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当接收到来自至少两个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后,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并发送至主UE;
S402:接收主UE返回的针对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S403:当响应消息表征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时,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其中,每个UE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用于每个UE与主UE之间进行D2D通信。
为了建立UE11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UE12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来实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可以包括:
按照每个UE的D2D请求的先后顺序,分别为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可以包括:
按照每个UE的D2D请求的业务类型,分别为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实施例三
其次,以主UE侧对通信方法进行描述。
S501:接收来自基站的并行收发询问请求;
S502:响应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得到针对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S503:将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基站;
其中,并行收发询问请求为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个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而生成的;
其中,响应消息用于:当响应消息表征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时,基站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为了实现各个UE与主UE之间的D2D通信,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基站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每个UE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分别接收来自每个UE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
分别处理每个UE的D2D请求,得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处理结果;
通过每个UE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分别将每个UE的D2D请求的处理结果发送至每个UE。
实施例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一致。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6所示,该基站包括:
发送单元61,用于当接收到来自至少两个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后,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并发送至主UE;
接收单元62,用于接收主UE返回的针对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建立单元63,用于当响应消息表征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设备时,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其中,每个UE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用于每个UE与主UE之间进行D2D通信。
为了建立UE11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UE12与主UE14之间的通信信道,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来实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建立单元63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包括:
建立单元63按照每个UE的D2D请求的先后顺序,分别为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建立单元63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包括:
建立单元63按照每个UE的D2D请求的业务类型,分别为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发送单元61、接收单元62和建立单元63可由位于基站上的处理器实现,具体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实现。
实施例五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主用户设备,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主用户设备一致。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7所示,该主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71,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其中,并行收发询问请求为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个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而生成的;
响应单元72,用于响应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得到针对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发送单元73,用于将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基站;
其中,响应消息用于:当响应消息表征主设备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设备时,基站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
为了实现各个UE与主UE之间的D2D通信,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主用户设备还用于:
在基站分别为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之后,通过每个UE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分别接收来自每个UE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
分别处理每个UE的D2D请求,得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处理结果;
通过每个UE与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分别将每个UE的D2D请求的处理结果发送至每个UE。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接收单元71、响应单元72和发送单元73可由位于主用户设备上的处理器实现,具体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实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800,包括:基站收发器81和基站控制器82;
基站控制器82包括:处理器83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83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85,所述存储介质85通过通信总线84依赖所述处理器83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83执行时,执行上述基站侧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基站8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通信总线8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通信总线8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通信总线8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通信总线84。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用户设备900,包括:
处理器91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91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92,所述存储介质92通过通信总线93依赖所述处理器91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91执行时,执行上述主用户设备侧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主用户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通信总线9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通信总线9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通信总线93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9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通信总线9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时候,所述处理器执行实施例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erromagnetic randomaccess memory,F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存储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基站中,包括:
当接收到来自至少两个用户设备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后,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并发送至主UE;
接收所述主UE返回的针对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当所述响应消息表征所述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时,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其中,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用于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进行D2D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包括:
按照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先后顺序,分别为所述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包括:
按照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业务类型,分别为所述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主用户设备UE中,包括:
接收来自基站的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其中,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为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个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而生成的;
响应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得到针对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将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响应消息用于:当所述响应消息表征所述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UE时,所述基站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分别接收来自所述每个UE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
分别处理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得到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处理结果;
通过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分别将所述每个UE的D2D请求的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每个UE。
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来自至少两个用户设备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后,生成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并发送至主UE;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主UE返回的针对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响应消息表征所述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设备时,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其中,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用于所述每个UE与所述主UE之间进行D2D通信。
7.一种主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其中,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为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UE向主UE发起的设备到设备D2D请求而生成的;
响应单元,用于响应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得到针对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并行收发询问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响应消息用于:当所述响应消息表征所述主UE为可进行并行收发的设备时,所述基站分别为所述至少两个UE中的每个UE建立与所述主UE之间的通信信道。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收发器和基站控制器;
所述基站控制器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通过通信总线依赖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9.一种主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通过通信总线依赖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权利要求4至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时候,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的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或者执行所述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1811161873.5A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主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275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1873.5A CN109275199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主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1873.5A CN109275199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主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5199A CN109275199A (zh) 2019-01-25
CN109275199B true CN109275199B (zh) 2020-10-16

Family

ID=65195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1873.5A Active CN109275199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主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519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8820A1 (en) * 2008-05-15 2009-11-1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coordin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3209412B (zh) * 2012-01-17 2016-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设备到设备连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428679A (zh) * 2012-05-14 2013-12-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d2d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654960B2 (en) * 2013-05-31 2017-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er-assisted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connection
CN105120529A (zh) * 2015-09-06 2015-12-02 厦门大学 基于长期演进蜂窝网络的设备到设备通信建立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5199A (zh) 2019-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793B (zh) 多链接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560929B2 (en) Resource request method and system, device, and network side node
EP2324679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for communication
EP3451563A1 (en) Method, transmitting node and receiving node for feedback control of sidelink communication
EP3883281B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3487237B1 (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EP2802165B1 (en) Indic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state to base station
CN113316198A (zh) QoS生成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11526599B (zh)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0200986B2 (en) Terminal device and D2D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WO2016074515A1 (zh) 网络节点的选择、激活方法及装置
US2017013514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US9253814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a wireless hotspot
US11012205B2 (en) D2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CN10927519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主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1114043A1 (zh) 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2740826B (zh) 一种能力上报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15081552A1 (zh) 一种终端接入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05263A (zh) 基于设备到设备的通信方法和终端
CN112087816B (zh) 安全激活状态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050958A (zh) 一种终端的升级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17693040B (zh) 基于无线网络的激光焊接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JP2022535499A (ja) ユーザーデバイス及びその無線通信方法
US201603094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resource
JP2021504993A (ja) 情報送信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