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75181A -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75181A
CN109275181A CN201811326779.0A CN201811326779A CN109275181A CN 109275181 A CN109275181 A CN 109275181A CN 201811326779 A CN201811326779 A CN 201811326779A CN 109275181 A CN109275181 A CN 109275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tted
signal
transmission
child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267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75181B (zh
Inventor
冯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ALAXYWIND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ALAXYWIND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ALAXYWIND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ALAXYWIND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267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75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75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75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中心节点以及多个子节点,所述方法包括:中心节点发送唤醒信号;子节点接收唤醒信号进入唤醒状态;中心节点发送数据信号;子节点接收数据信号,并在子节点需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情况下,在接收完数据信号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随机时刻传输待传输数据;传输待传输数据的子节点判断待传输数据是否传输成功;如果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等待唤醒信号;如果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不再响应唤醒信号。中心节点间隔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执行发送数据信号的步骤,直至所有的子节点的待传输数据发送完成。本实施例具有传输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无线产品,这些无线产品往往需要与其他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现有技术中,这些无线产品在进行数据传输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根据预先的组网进行数据传输,这种传输方式中,每个无线产品形成一个子节点,当系统中存在多个需要传输的子节点时,各个子节点之间需要通过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已自组网完成的ZigBEE传输系统,当节点需要传输数据时,先通过低频无线信号将节点唤醒,然后按ZigBEE网络协议分时传输。另一种方式是,采用一对一串行传输,N个子节点就要分别传输N遍。这两种传输方式都存在传输速度慢的问题,并不适合应用在大量子节点需在短时间内传输数据的场景,例如,产品出入库等场景。
此外,现有技术中,对子节点进行唤醒,一般是直接让子节点自身进行定时进行唤醒。也就是说,这种唤醒方式中,子节点的晶振模块会一直在工作状态,消耗电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相互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中心节点以及多个子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发送唤醒信号;
所述子节点接收所述唤醒信号,进入唤醒状态;
所述中心节点发送数据信号;
所述子节点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并判断是否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
如果所述子节点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则在接收完所述数据信号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随机时刻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传输成功;
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等待下一次唤醒信号;
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不再响应所述唤醒信号;
所述中心节点间隔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执行发送数据信号的步骤,直至所有的子节点的待传输数据发送完成。
可选地,所述子节点配置有用于表征该子节点是否已经传输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标识位,所述传输标识位包括已传输状态和未传输状态;
所述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不再响应所述唤醒信号的步骤为,
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将所述传输标识位置为已传输状态,并进入休眠状态不再响应所述唤醒信号;
所述子节点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并判断是否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步骤包括:
所述子节点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并获取自身的传输标识位并判断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状态;
如果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状态为未传输状态,则该子节点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如果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状态为已传输状态,则该子节点不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选地,所述预设时间段包括多个时间长度相同的时隙,所述随机时刻为多个所述时隙中随机一个时隙的起点时刻。
可选地,所述唤醒信号中,包括发送唤醒信号时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的数量,预设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为单个所述时隙的时间长度与发送唤醒信号时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数量之积。
可选地,所述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传输成功的步骤包括:
所述子节点判断在发送完所述待传输数据后的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是否接收到所述中心节点发送的确认信息;
如果所述子节点在发送完所述待传输数据后的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则认为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
如果所述子节点在发送完所述待传输数据后的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则认为所述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长度不短于传输所述唤醒信号的时间长度。
可选地,所述该子节点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传输成功的步骤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在成功接收所述子节点发送的待传输数据
后,向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发送所述确认信息。
可选地,所述唤醒信号为低频无线信号;
所述数据信号为高频无线信号;
所述待传输数据为高频无线信号。
可选地,所述休眠状态包括由外部的唤醒信号进行唤醒的第一休眠状态以及由所述子节点的内部定时器唤醒的第二休眠状态,所述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等待唤醒信号的步骤为,
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该子节点进入第一休眠状态,并等待唤醒信号;
所述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不再响应所述唤醒信号的步骤为,
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不再响应所述唤醒信号;
所述如果所述子节点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则在接收完所述数据信号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随机时刻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步骤为,
如果所述子节点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则进入第二休眠状态并在进入第二休眠状态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随机时刻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一个中心节点以及与所述中心节点可通信连接的多个子节点。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中心节点使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子节点在预设时间段中的任意一个时刻进行待传输数据传输,然后让待传输数据传输完成后的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在存在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子节点的情况下,间隔预设时间间隔重复这些子节点在预设时间段中的任意一个时刻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步骤,使得各个子节点都可以将数据传输给中心节点。待传输数据的子节点向中心传输数据时,可以不经过协议协调其先后顺序,从而,能大大节约各个子节点传输过程中的协调时间,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速度。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子节点还具有低功耗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过程的时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判断子节点是否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判断子节点的待传输数据是否传输成功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100-中心节点;110-第一处理器;120-第一通信单元;130-第一存储器;200-子节点;210-第二处理器;220-第二通信单元;230-第二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中心节点100以及多个子节点200,所述中心节点100与多个所述子节点200之间可以相互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所述中心节点100可以是,但不限于,手持终端、操作台等。所述中心节点100设备包第一存储器130、第一处理器110和第一通信单元120。所述子节点200可以是,但不限于,物联网设备等。所述子节点200包括第二存储器230、第二处理器210以及第二通信单元220。
第一存储器130、第一处理器110和第一通信单元120直接或者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30内的软件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第二存储器230、第二处理器210和第二通信单元220直接或者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30内的软件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130或者第二存储器23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其中,第一存储器130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11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第二存储器230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第二处理器21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
请参照图3,一种应用于上述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实施例中,子节点200可以配置有用于表征该子节点200是否已经传输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标识位,所述传输标识位包括已传输状态和未传输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所述中心节点发送唤醒信号。
本实施例中,中心节点发送唤醒信号,使得中心节点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子节点都可能接收到中心节点发送的唤醒信号,也就是说,在中心节点唤醒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子节点都可能在唤醒信号下被唤醒。其中,唤醒信号可以是低频无线信号,也就是说,在中心节点发送唤醒信号的过程中,采用低频通信。唤醒信号中可以包括用于唤醒子节点的信号,也可以包括一些其他信号,例如唤醒信号中的其他信号可以是表征需要与中心节点进行通信的子节点的数量的信号,也可以是用于表征哪些子节点需要被唤醒的判断信号。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一段时间段的起点时刻发送唤醒信号。例如,设置一个时间长度为T0时间段a,然后在该时间段的起点时刻发送唤醒信号。
步骤S120,所述子节点接收所述唤醒信号,进入唤醒状态。
本实施例中,子节点的休眠状态包括第一休眠状态和第二休眠状态,第一休眠状态是指子节点,在进入唤醒状态前,需要由该子节点以外的其他结构提供唤醒信号来使该子节点进入唤醒状态,也就是说,该子节点包括定时器等在内的结构都处于不工作状态。第二休眠状态是指,在进入唤醒状态前,需要由该子节点自身提供使该子节点进入唤醒状态的信号,也就是说,该子节点的定时器等结构处于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用于将第一休眠状态的子节点唤醒。
步骤S130,所述中心节点发送数据信号。
本实施例中,在子节点被唤醒后,中心节点便向子节点传输一些数据信号,其中,数据信号可以包括用于应用于子节点的指令信号。本实施例中,中心节点发送数据信号时,可以采用高频无线信号,也就是说,在中心节点发送数据信号的过程中,采用高频通信。
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在发送数据信号时,可以在与发送唤醒信号的时间段后的另一个连续时间段发送。例如,发送唤醒信号所需的时间为T1,则设置一个与时间段a连续的且时长为T1/2的时间段b,然后在该时间段的起点时刻发送数据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唤醒信号与数据信号还可以一起发送。
步骤S140,所述子节点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并判断是否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中,子节点接收数据信号,然后判断是否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本实施例中,当步骤S110中的唤醒信号包括用于判断哪些子节点需要被唤醒的判断信号时,所述子节点在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后,还可以直接传输待传输数据。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步骤S140可以包括子步骤S141-步骤S143:
步骤S141,所述子节点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并获取自身的传输标识位判断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状态。
步骤S142,如果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状态为未传输状态,则该子节点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步骤S143,如果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状态为已传输状态,则该子节点不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传输标识位,可以根据传输标识位的状态来判断是否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例如,定义变量flag来表征传输标识位的状态,如果flag等于1,表示传输标识位为已传输状态,则该子节点不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flag等于0,表示传输标识位为未传输状态,则该子节点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40后,子节点还可以进入第二休眠状态。
本实施例中,子节点进入第二休眠状态,可以减少子节点电能的消耗,从而能够延长电池等蓄电结构的使用时间。也就是说,子节点在接收完数据信号后,进入第二休眠状态,使得该子节点具有低功耗的特点。
步骤S150,如果所述子节点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则在接收完所述数据信号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随机时刻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子节点在接收完中心节点的数据后,便进入向中心节点传输待传输数据的过程。其中,所述待传输数据可以包括用于识别该子节点的标识信息,也可以包括该子节点需要上传的其他数据信息,例如,该子节点所对应的产品的重量、生产时间等等。
其中,待传输数据可以是高频无线信号,也就是说,在传输待传输数据的过程中,采用高频通信进行传输。本实施例中,传输待传输数据时,采用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可以大大提高待传输数据的传输速度,节约传输时间。本实施例中的高频无线信号的频率大于低频无线信号的频率。
本实施例中,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随机时刻传输待传输数据,使得各个子节点可以在预设时间段内随机选择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时刻,不需要专门的协议协调各个子节点之间的传输顺序。
本步骤中,可以将预设时间段划分为多个时间长度相同连续的时间段其中,每个时间段即一个时隙。每个需要传输数据的子节点在预设时间段内随机一个时隙的起点时刻唤醒,然后向中心节点发送待传输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时隙,使得各个子节点在每个时隙传输待传输数据,可以大大减小不同子节点的碰撞的概率,从而提高传输速率。
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为单个所述时隙的时间长度与发送唤醒信号时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数量之积。例如,当一个时隙为T1时,子节点数量为N时,预设时间段c的时间长度为T1*N。
步骤S160,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传输成功。
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步骤S160可以包括子步骤S161-步骤S163:
步骤S 161,所述子节点判断在发送完所述待传输数据后的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是否接收到所述中心节点发送的确认信息。
步骤S 162,如果所述子节点在发送完所述待传输数据后的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则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
然后进入休眠状态,并不再响应由中心节点发送的唤醒信号。此处的休眠状态可以是第一休眠状态。
本实施例中,已经传输完待传输数据的子节点进入第一休眠状态,能够降低其功耗。
步骤S 163,如果所述子节点在发送完所述待传输数据后的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则认为所述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
此时,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继续响应由中心节点发送的唤醒信号。其中,休眠状态可以是进入第一休眠状态。
其中,第一预设时间长度不短于传输所述唤醒信号的时间长度。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60前,还可以包括步骤:
所述中心节点在成功接收所述子节点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后,向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发送所述确认信息。
本实施例中,中心节点在接收到待传输数据后,向发送该待传输数据的子节点发送确认信息,从而通知该子节点,其已经成功接收所述待传输数据。
步骤S170,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等待下一次唤醒信号。
本实施例用于子节点在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次重新传输待传输数据。仅在唤醒后且需要收发数据时保持工作,其他时间均保持休眠状态,因此,本实施例能够进一步减少子节点的功耗。
例如,在子节点配置有用于表征该子节点是否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标识位时,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将所述传输标识位置为已传输状态,并进入休眠状态。此处的的休眠状态可以是第一休眠状态。
步骤S180,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不再响应所述唤醒信号。
步骤S190,所述中心节点间隔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执行发送数据信号的步骤,直至所有的子节点的待传输数据发送完成。
本实施例用于间隔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执行发送数据信号的步骤,以使所有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子节点完成向中心节点的待传输数据传输。在每次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的过程,也就是通信开始直至所有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子节点均传输了待传输数据中,每次重复执行时,预设时间段的时间长度均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次进行传输过程时相同。也可以每重复一次上述步骤,便根据一定的规则减少预设时间段的时间长度。
本实施例中,子节点只需要收发数据时,才保持工作,而在其他时间都保持休眠状态,例如,在接收中心节点发送的数据信号和向中心节点发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那一段时间长度内,才保持工作状态,这样便能避免即使没有数据收发也需要定时进入唤醒状态的情况,能够减小子节点的功耗。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在中心节点发送唤醒信号使子节点进入唤醒状态,然后中心节点发送数据信号给子节点,每个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子节点在预设时间段内的随机时刻,向中心节点传输待传输数据。从而,不需要通过协议协调各个子节点的发送顺序,使得,可以大大提高子节点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效率。在子节点不收发数据时,使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能够减小子节点的功耗。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相互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中心节点以及多个子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发送唤醒信号;
所述子节点接收所述唤醒信号,进入唤醒状态;
所述中心节点发送数据信号;
所述子节点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并判断是否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
如果所述子节点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则在接收完所述数据信号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随机时刻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传输成功;
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等待下一次唤醒信号;
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不再响应所述唤醒信号;
所述中心节点间隔预设时间间隔重新执行发送数据信号的步骤,直至所有的子节点的待传输数据发送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节点配置有用于表征该子节点是否已经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传输标识位,所述传输标识位包括已传输状态和未传输状态;
所述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不再响应所述唤醒信号的步骤为,
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将所述传输标识位置为已传输状态,并进入休眠状态不再响应唤醒信号;
所述子节点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并判断是否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步骤包括:
所述子节点接收所述数据信号,并获取自身的传输标识位并判断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状态;
如果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状态为未传输状态,则该子节点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如果所述传输标识位的状态为已传输状态,则该子节点不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段包括多个时间长度相同的时隙,所述随机时刻为多个所述时隙中随机一个时隙的起点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信号中,包括发送唤醒信号时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的数量,预设时间段的时间长度为单个所述时隙的时间长度与发送唤醒信号时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数量之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传输成功的步骤包括:
所述子节点判断在发送完所述待传输数据后的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是否接收到所述中心节点发送的确认信息;
如果所述子节点在发送完所述待传输数据后的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则认为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
如果所述子节点在发送完所述待传输数据后的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则认为所述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长度不短于传输所述唤醒信号的时间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子节点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是否传输成功的步骤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在成功接收所述子节点发送的待传输数据后,向发送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所述子节点发送所述确认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信号为低频无线信号;
所述数据信号为高频无线信号;
所述待传输数据为高频无线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休眠状态包括由外部的唤醒信号进行唤醒的第一休眠状态以及由所述子节点的内部定时器唤醒的第二休眠状态,所述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等待唤醒信号的步骤为,
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未传输成功,该子节点进入第一休眠状态,并等待唤醒信号;
所述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不再响应所述唤醒信号的步骤为,
如果所述待传输数据传输成功,则该子节点进入休眠状态,并不再响应所述唤醒信号;
所述如果所述子节点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则在接收完所述数据信号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随机时刻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的步骤为,
如果所述子节点需要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则进入第二休眠状态并在进入第二休眠状态后的预设时间段内的随机时刻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1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一个中心节点以及与所述中心节点可通信连接的多个子节点。
CN201811326779.0A 2018-11-08 2018-11-08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09275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6779.0A CN109275181B (zh) 2018-11-08 2018-11-08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6779.0A CN109275181B (zh) 2018-11-08 2018-11-08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5181A true CN109275181A (zh) 2019-01-25
CN109275181B CN109275181B (zh) 2021-06-15

Family

ID=65191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6779.0A Active CN109275181B (zh) 2018-11-08 2018-11-08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7518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6481A (zh) * 2019-01-29 2019-06-07 广州开能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防雷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81572A (zh) * 2019-06-29 2019-10-25 深圳市中电数通智慧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187882A (zh) * 2020-09-10 2021-01-05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传感数据共享的系统
CN114051033A (zh) * 2021-11-19 2022-02-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一种低功耗的输电线路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4389746A (zh) * 2020-10-21 2022-04-22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长度数据处理与传输方法
CN115150211A (zh) * 2022-06-20 2022-10-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412509A (zh) * 2022-08-29 2022-11-29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4602A (zh) * 2008-11-04 2009-04-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跳ad hoc网络的DCF协议节点自适应休眠机制
US20150134985A1 (en) * 2013-11-08 2015-05-14 Sathyanarayanan Gopal Power Management For a Physical Layer Interface Connecting a Display Panel to a Display Transmit Engine
US10159109B2 (en) * 2014-06-27 2018-1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time-sensitive ser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4602A (zh) * 2008-11-04 2009-04-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跳ad hoc网络的DCF协议节点自适应休眠机制
US20150134985A1 (en) * 2013-11-08 2015-05-14 Sathyanarayanan Gopal Power Management For a Physical Layer Interface Connecting a Display Panel to a Display Transmit Engine
US10159109B2 (en) * 2014-06-27 2018-1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time-sensitive ser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 KAUSHIK: "Low-Cost Wake-Up Receiver for RF Energy Harvest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EEE SENSORS JOURNA》 *
党小超1: "一种基于多唤醒机制的休眠调度算法", 《计算机工程》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6481A (zh) * 2019-01-29 2019-06-07 广州开能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防雷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81572A (zh) * 2019-06-29 2019-10-25 深圳市中电数通智慧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187882A (zh) * 2020-09-10 2021-01-05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传感数据共享的系统
CN112187882B (zh) * 2020-09-10 2023-02-03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传感数据共享的系统
CN114389746A (zh) * 2020-10-21 2022-04-22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长度数据处理与传输方法
CN114389746B (zh) * 2020-10-21 2023-07-14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长度数据处理与传输方法
CN114051033A (zh) * 2021-11-19 2022-02-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一种低功耗的输电线路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5150211A (zh) * 2022-06-20 2022-10-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412509A (zh) * 2022-08-29 2022-11-29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75181B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518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EP2800341B1 (en) A method and technical equipment for short range data transmission
EP390166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erforming ranging through ultra-wide band (uwb),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CN105009647A (zh) 用于邻域知悉网络内的同步的系统和方法
CN113826026A (zh) 用于通过uwb执行测距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
JP2007221393A (ja)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装置
Alessandrelli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energy-efficient MAC scheduler for WSNs by a test bed approach
US20040128387A1 (en) Broadcasting information in ad-hoc network clusters between pseudo-random time intervals
CN113645680B (zh) 一种确定侧行链路资源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JP2010114766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方法
JP2004509513A (ja) データを転送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信号システム
TWI797274B (zh) 基於中繼設備的通信、終端與基地台的通信方法和裝置
CN109076454A (zh) 使能波束扫描传输的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KR20180137537A (ko) 비동기식 채널 호핑 네트워크들에서의 슬리피 디바이스 동작
JP2010114809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CN106471747B (zh) 用于跳频无线网络中的节点同步的方法
Sakib et al. Energy-efficient synchronous MAC protocol based on QoS and multi-priority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JP2005197798A (ja) 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の競合回避制御方法、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用端末
CN104243110B (zh) 一种基于非实时应答机制的无线传感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EP279736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battery life in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7119617A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JP5283356B2 (ja) ビーコン無線通信装置
JP2014103581A (ja) データ送受信方法
CN115618914A (zh) 一种基于rfid的同步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431884B (zh) 无线唤醒的方法、控制设备和站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