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54210B - 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54210B
CN109254210B CN201810952288.0A CN201810952288A CN109254210B CN 109254210 B CN109254210 B CN 109254210B CN 201810952288 A CN201810952288 A CN 201810952288A CN 109254210 B CN109254210 B CN 1092542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pin
type
current level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522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54210A (zh
Inventor
杨冬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522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54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54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4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54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54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若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则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根据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若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则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通过本方法,能够实现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时端口类型的检测,使得无线充电握手流程可以采用已有的有线充电握手流程,即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共用一套握手流程,无需为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分别单独设计握手流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的兼容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通过数据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之前,电子设备充电端口与端口接入设备之间需要进行端口类型检测,检测完成后进行握手流程,在握手流程完成后,开始充电。
而随着电子设备充电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已应运而生,但利用现有的有线充电的端口类型检测和握手流程,无法实现无线充电的握手流程,需要单独设计无线充电的握手流程,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需要单独为无线充电设计握手流程,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包括:
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若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则获取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根据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所述端口的类型;
若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则确定所述端口为第一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若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则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从而根据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若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则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由此,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进一步根据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确定端口的类型,完成有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完成无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从而使得无线充电握手流程可以采用已有的有线充电握手流程,即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共用一套握手流程,无需为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分别单独设计握手流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的兼容性。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包括:
互相连接的检测组件及控制组件;
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端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获取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并根据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所述端口的类型;或者,在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端口为第一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检测组件与电子设备端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用于检测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控制组件用于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并根据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或者,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组件检测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控制组件根据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进一步根据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确定端口的类型,完成有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完成无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从而使得无线充电握手流程可以采用已有的有线充电握手流程,即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共用一套握手流程提,无需为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分别单独设计握手流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的兼容性。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获取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所述端口的类型;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端口为第一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若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则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从而根据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若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则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由此,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进一步根据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确定端口的类型,完成有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完成无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从而使得无线充电握手流程可以采用已有的有线充电握手流程,即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共用一套握手流程,无需为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分别单独设计握手流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的兼容性。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端口、检测组件、控制组件、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检测组件,与端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所述控制组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Micro USB端口的引脚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具体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的示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相关技术中利用现有的有线充电的握手流程,无法实现无线充电的握手流程,需要单独设计无线充电的握手流程,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通过首先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然后判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是否为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进一步根据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确定端口的类型,完成有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完成无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从而使得无线充电握手流程可以采用已有的有线充电握手流程,即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共用一套握手流程,无需为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分别单独设计握手流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的兼容性。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可配置于电子设备中,实现对电子设备端口类型进行检测。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101,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对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为实现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和/或实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电子设备上会设置一个端口,该端口可以为Micro USB端口、Type-C端口等。
电子设备上的端口包括多个引脚,以满足充电和数据传输需求。
以Micro USB端口为例,图2为Micro USB端口的引脚分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Micro USB端口包括5个引脚,分别为VBUS引脚、D-引脚、D+引脚、ID引脚和GND引脚。其中,VBUS引脚为供电引脚,用于提供+5V电压;D+引脚和D-引脚为数据传输引脚;ID引脚在OTG功能中使用,可以输出高/低电平;GND引脚为接地引脚。
在实际应用中,当对电子设备进行有线充电时,充电线的一端与电子设备的端口连接,另一端可与适配器连接,这时电子设备端口中的供电引脚上会输出电压。例如,当电子设备端口为Micro USB端口时,电子设备连接适配器后,VBUS引脚会输出5V电压;而当电子设备未接入适配器时,如无线充电时,电子设备的端口中不会有引脚输出5V电压。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当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来确定接入端口的设备的类型。例如,对于Micro USB端口,第一引脚为VBUS引脚,可以检测VBUS引脚是否输出5V电压来判断电子设备的端口是否接入了充电设备。
步骤102,若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则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由于不同的端口类型,具有不同的输出电流,且第二引脚和第二引脚的配置也不相同。例如,标准下行端口(Standard Downstream Port,简称SDP),连接并配置为较高功率时为500mA,其D+引脚和D-线引脚上具有15kΩ下拉电阻。充电下行端口(ChargingDownstream Port,简称CDP),这种端口既支持大电流充电,也支持数据传输,充电电流可达1A,其D+引脚和D-引脚之间短路。检测充电端口(Dedicated Charging Port,简称DCP),该端口不支持数据传输,能够提供1.5A以上的电流,具有D+引脚和D-引脚进行数据传输所必需的15kΩ下拉电阻。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进一步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可以通过检测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
以Micro USB端口为例,第一阈值为5V,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为D+引脚和D-引脚。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5V时,可以认为电子设备正在进行有线充电,可以通过检测D+引脚与D-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
步骤103,根据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
具体实现时,可预先设置端口类型与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的电平值的对应关系,从而根据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的电平值,确定对应的端口类型。
其中,端口的类型可包括SDP、CDP、DCP等等。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基于USB端口的电池充电规范中的定义,根据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从而实现有线充电时端口类型检测。
步骤104,若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则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可以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
由于无线充电是通过电池波传输能量,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因此不存在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无法根据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类型,导致端口类型检测失败,从而握手失败。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
其中,第一类型可以是上述步骤103中端口类型中的一种。例如,上述步骤103中端口的类型包括SDP、CDP、DCP等,那么第一类型可以是SDP、CDP、DCP的一种,如第一类型为SDP。
例如,当端口中VBUS当前的电平值为0时,可以认为电子设备在进行无线充电,进而确定端口为SDP类型。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将端口确定为第一类型,使得电子设备完成无线充电时端口类型的检测,之后进行握手,从而使得无线充电握手流程可以采用已有的有线充电握手流程,降低了无线充电技术开发的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通过首先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然后判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是否为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进一步根据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确定端口的类型,实现有线充电端口类型检测,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实现无线充电端口类型检测,从而使得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共用一套握手流程,无需为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分别单独设计握手流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的兼容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获取第二引脚和第二引脚的电平值,本实施例中,在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之前,控制电子设备中导通组件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以将检测端与端口中的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连接。
其中,第一导通状态,是指导通组件的控制端与第一连接端接通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导通组件可以是一个二合一开关。当确定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可控制二合一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即导通组件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从而使得检测端与端口中的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连接,以从获取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用于确定端口的类型。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无线充电握手流程的正常进行,上述在确定电子设备端口为第一类型之前,控制电子设备的导通组件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以将检测端口通过预设的电阻与地连接。
其中,第二导通状态,是指导通组件的控制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
以SDP类型的端口为例,SDP类型的端口其D+引脚和D-引脚具有15kΩ下拉电阻,那么预设的电阻阻值可以为15kΩ。当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时,控制二合一开关的控制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即将控制组件的检测端口与预设的电阻连接,以将电子设备的端口确定为SDP类型,使得电子设备完成无线充电端口类型检测过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
进一步地,在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之后,电子设备与无线充电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以与无线充电端协商确定当前的充电电流值。
例如,电子设备可通过无线通信将所需的充电电流值发送给无线充电端,当所需的充电电流值小于无线充电端可提供的最大电流值时,可将电子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确定为当前的充电电流值,当所需的充电电流值大于或者等于无线充电端可提供的最大电流值时,将无线充电可提供的最大电流值确定为当前的充电电流值。
在具体实现时,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端分别包含Rx端口和Tx端口,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端可通过Rx端口和Tx端口接收和发送消息。其中,Rx端口为接收端口,Tx端口为发送端口。
基于前述描述,在电子设备进行有线充电时,电子设备的端口类型不同,充电电流不同。例如,SDP类型端口,最大输出电流为500mA,而CDP类型的端口,充电电流可达1A。为了保护电池,可根据端口的类型确定电子设备的充电模式。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根据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之后,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201,根据端口的类型,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的充电模式。
本实施例中,可预先建立端口类型与充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确定电子设备端口的类型后,可根据端口的类型,通过查找端口类型与充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的充电模式。
其中,充电模式,可包括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及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与充电时间的关系等。
步骤202,根据当前的充电模式,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控制。
在确定当前的充电模式后,以当前充电模式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控制。
例如,端口类型为SDP类型,最大输出电流为500mA。那么在确定端口类型为SDP类型时,以不超过500mA的充电电流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又如,端口类型为CDP,最大充电电流值为1A,则可以1A的充电电流值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通过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获取并根据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类型,进而根据端口类型确定充电模式,并以充电模式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控制,从而在有线充电时针对不同的端口类型采用不同的充电模式,以保护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包括:互相连接的检测组件310及控制组件320。
其中,检测组件310,与电子设备端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用于检测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控制组件320,用于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并根据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或者,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
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310与电子设备端口的第一引脚连接,以检测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并发送给控制组件320。控制组件320根据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具体而言,通过判断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是否为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确定端口的类型。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可进一步获取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以确定端口的类型,从而完成有线充电端口类型检测流程。当第一引脚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从而完成无线充电端口类型检测流程。
由此,本申请实施中,通过根据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使得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共用一套握手流程,无需为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分别设计握手流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的兼容性。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如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还包括:导通组件330及电阻340。
如图5所示,导通组件330的控制端331与控制组件320的输出端连接,导通组件330的公共端332与控制组件320的检测端连接,导通组件330的第一连接端333与电子设备的端口连接,导通组件320的第二连接端334与电阻340的一端连接。
电阻340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引入导通组件330,将导通组件330的控制端331与控制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组件320根据检测组件310检测的第一引脚的电平值,判断第一引脚的电平值是否为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当第一引脚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控制组件320通过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导通组件330的控制端331与第一连接端333连接,使得控制组件320的检测端与电子设备的端口连接,由此控制组件320通过检测端检测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的电平值,进而确定端口的类型,从而实现通过检测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的电平值,确定有线充电时,端口的类型。
当端口中第一引脚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控制组件320通过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导通组件330的控制端331与第二连接端334连接,使得控制组件的检测端与电阻340连接,由此控制组件320通过检测端可以确定端口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从而在对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时,将端口确定为第一类型,完成对端口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
本实施例中,通过引入导通组件,使得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时电子设备均能完成的端口类型检测,启动握手流程,由此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共用一套握手流程,无需为两种充电方式单独设计握手流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的兼容性。
能够理解的是,前述实施例中的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的功能可以集成在一个控制芯片中,例如,将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实现的功能集成在电子设备的运算处理器中(Arithmetic processor,AP)中。下面以将控制组件和检测组件的功能集在AP中为例,解释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具体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的示例图。图6中,AP中集成了检测程序,其中,AP中的检测程序用于检测VBUS引脚的电平值,AP中的D+引脚和D-引脚用于数据传输。
如图6所示,两个二合一开关的公共端1和公共端2分别与AP中的引脚D-与D+引脚连接,两个二合一开关的控制端3和控制端4与AP的输出端连接,二合一开关的连接端5和连接端7分别与端口中的D-引脚和D+引脚连接,二合开关的连接端6和连接端8均与15kΩ的电阻连接,电阻的另一端与地连接。根据VBUS引脚的电平值,通过两个二合一开关来控制AP中D+引脚与D-引脚与不同的连接端的连接。
具体而言,当AP检测到VBUS引脚的电平值为5V时,可以确定接入了有线充电设备,则AP通过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二合一开关的控制端3与连接端5连接,控制控制端4与连接端7连接,由此AP可以获取端口上D+引脚与D-引脚上的电平值,根据电平值确定有线充电时端口的类型。当AP未检测到VBUS引脚的电压值时,AP通过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二合一开关的控制端3与连接端6连接,控制控制端4与连接端8连接,由此使得AP中D+引脚与D-引脚与15kΩ的电阻连接,识别端口类型为SDP类型,完成无线充电端口类型检测,进入握手流程。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均能完成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时端口类型的检测,进入相同的握手流程,使得无线充电握手流程可以采用已有的有线充电握手流程,无需为两种充电方式单独设计握手流程,降低了无线充电技术开发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组件和控制组件,检测组件与电子设备端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用于检测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控制组件用于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并根据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或者,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组件检测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控制组件根据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进一步根据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确定端口的类型,完成有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完成无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从而使得无线充电握手流程可以采用已有的有线充电握手流程,即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共用一套握手流程,无需为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分别单独设计握手流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的兼容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410,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获取模块420,用于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第一确定模块430,用于根据所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
第二确定模块440,用于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之前,控制电子设备中导通组件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以将检测端与端口中的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之前,控制电子设备中导通组件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以将检测端通过预设的电阻与地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之后,与无线充电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以与无线充电端协商确定当前的充电电流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可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所述端口的类型之后,根据所述端口的类型,确定电子设备当前的充电模式;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的充电模式,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控制。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推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通过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若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则获取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从而根据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端口的类型,若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则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由此,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进一步根据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确定端口的类型,完成有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当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完成无线充电端口类型的检测,进而启动握手流程,从而使得无线充电握手流程可以采用已有的有线充电握手流程,即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共用一套握手流程,无需为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分别单独设计握手流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的兼容性。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上述电子设备包括:端口510、检测组件520、控制组件530、存储器540及存储在存储器540上并可在处理器55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检测组件520,与端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用于检测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控制组件530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
一种可选实现形式中,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在电子设备中,通过执行其上存储的电子设备触摸屏控制方法,实现了根据显示屏的状态调整触摸屏的工作模式,无需关闭黑屏手势功能,即可避免黑屏手势的误触发操作,降低了黑屏手势误触发的概率,提高了黑屏状态下的操作准确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触摸屏控制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若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则所述端口为有线充电,获取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根据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所述端口的类型;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端口的类型启动握手流程;
其中,所述端口的类型通过预先设置端口类型与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的电平值的对应关系获取;
若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则所述端口为无线充电,确定所述端口为第一类型;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为所述端口的类型中的一种,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启动所述握手流程;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端口为第一类型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中导通组件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以将检测端通过预设的电阻与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中导通组件处于第一导通状态,以将检测端与所述端口中的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端口为第一类型之后,还包括:
与无线充电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以与所述无线充电端协商确定当前的充电电流值。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所述端口的类型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端口的类型,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充电模式;
根据所述当前的充电模式,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控制。
5.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连接的检测组件及控制组件;
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电子设备端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则所述端口为有线充电,获取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并根据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所述端口的类型;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端口的类型启动握手流程;其中,所述端口的类型通过预先设置端口类型与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的电平值的对应关系获取;或者,在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则所述端口为无线充电,确定所述端口为第一类型;
其中,所述第一类型为所述端口的类型中的一种,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启动所述握手流程;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端口为第一类型之前,还包括: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中导通组件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以将检测端通过预设的电阻与地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通组件及电阻;
所述导通组件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导通组件的公共端与控制组件的检测端连接,所述导通组件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端口连接,所述导通组件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电阻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7.一种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端口中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一阈值时,则所述端口为有线充电,获取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端口中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当前的电平值,确定所述端口的类型;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端口的类型启动握手流程;其中,所述端口的类型通过预先设置端口类型与第二引脚及第三引脚的电平值的对应关系获取;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为第二阈值时,则所述端口为无线充电,确定所述端口为第一类型;其中,所述第一类型为所述端口的类型中的一种,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类型启动所述握手流程;
其中,第二控制模块用于确定端口为第一类型之前,控制电子设备中导通组件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以将检测端通过预设的电阻与地连接。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口、检测组件、控制组件、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检测组件,与端口中的第一引脚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引脚当前的电平值;
所述控制组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
CN201810952288.0A 2018-08-21 2018-08-21 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254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2288.0A CN109254210B (zh) 2018-08-21 2018-08-21 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52288.0A CN109254210B (zh) 2018-08-21 2018-08-21 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4210A CN109254210A (zh) 2019-01-22
CN109254210B true CN109254210B (zh) 2022-03-29

Family

ID=6504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52288.0A Active CN109254210B (zh) 2018-08-21 2018-08-21 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542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4210B (zh) * 2018-08-21 2022-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0286729A (zh) * 2019-05-21 2019-09-27 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兼容图像处理器的供电调压参数的方法
CN111060775A (zh) * 2020-01-10 2020-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针座引脚的识别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1404227A (zh) * 2020-03-30 2020-07-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otg线缆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4210A (zh) * 2018-08-21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36912B2 (en) * 2011-11-22 2016-01-12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ual input single output power multiplexer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KR102177796B1 (ko) * 2014-01-06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를 위한 충전방법 및 장치
CN104124732A (zh) * 2014-06-27 2014-10-29 青岛众海汇智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usb接口的移动终端通用无线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KR20180074971A (ko) * 2016-12-26 2018-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시간 기반 적응적 배터리 충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6532867B (zh) * 2016-12-30 2019-04-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6894285U (zh) * 2017-06-02 2018-01-1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种充电方式自动识别控制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4210A (zh) * 2018-08-21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54210A (zh) 2019-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4210B (zh) 电子设备端口类型检测方法、装置、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JP6328795B2 (ja) Usb標準aコネクタを介したベースバンドpd通信
WO2016179817A1 (zh) 快速充电方法、电源适配器和移动终端
US20100109602A1 (en) Char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EP2860638B1 (en) Serial communication over communication control pin
CN106549451B (zh)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EP2879014A1 (en) Tablet interface exten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140300321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rging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4272216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7000549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usb connection
KR20160030261A (ko) 전류 제한을 변경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10630091B2 (en) Charg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17063192A1 (zh) 充电方法、移动终端和充电装置
CN104881385A (zh) 通过标识线通信
KR102052443B1 (ko) 충전 및 데이터 통신을 수행할 수 있는 시스템
CN112018831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92575A (zh) 用于手持设备的快速充电系统及方法、手持设备
US20170063105A1 (en) Charging method, charging controller and charging system
CN107276180B (zh) 充电控制方法、设备、系统和用户设备
CN105978069A (zh) 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和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6899061B (zh) 移动终端、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06487061B (zh) 充电电路及方法
CN112825401B (zh) 充电线、充电器、充电控制方法和充电装置
CN107492921B (zh) 电子装置及其充电控制电路
CN105656119A (zh) 一种检测移动设备中双芯片充电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