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8354A -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8354A
CN109248354A CN201811115902.4A CN201811115902A CN109248354A CN 109248354 A CN109248354 A CN 109248354A CN 201811115902 A CN201811115902 A CN 201811115902A CN 109248354 A CN109248354 A CN 109248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uilt
sliding sleeve
protection shell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59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8354B (zh
Inventor
王祖扬
张立力
杨铁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Weixu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1159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83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8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8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8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83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3Needle extra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5Needle inserters

Abstract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包括:Y型三通管或直通管;留置软管座;留置软管;针座,其包括筒状部、尾座部和手柄部;针管;内置滑套,其呈横截面为近似字母C字形的、两端贯通的长条块状,筒状部安装于内置滑套内且可前后滑动;保护壳体,其为长条形的、两端贯通的中空壳体,内置滑套安装于保护壳体内且可前后滑动。拔针时,向后拉动针座,使筒状部滑动至内置滑套的锁定位置被锁定,继续后拉,针座会带动内置滑套滑动至保护壳体的锁定位置被锁定,此时针尖部退出到隔离塞外,针管被保护壳体覆盖且针尖不会外露;保护壳体、内置滑套、与针管连接的针座形成卡合和锁定的整体且通过转动与Y型三通管或直通管分离。本产品能防止针刺伤和交叉感染。

Description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被广泛使用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产品,种类有限。其主要原因是留置针体积非常小但针管却相对很长,如果在留置针上增设针管的安全防护装置会很难达到留置针对技术和方便使用的目的和要求。目前市场上被有效使用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主要是以美国碧迪公司和德国贝朗公司为代表的产品,其产品设计原理主要是在留置针尾端与针座尾端之间增加设置了针对针尖部的安全防护装置。使用产品时,在针管被拔出的过程中,针管的针尖部与安全防护装置实现卡合锁定来实现安全防护装置对针尖部的防护以避免针尖部外露导致刺伤和交叉感染。碧迪与贝朗公司产品设计的区别主要在于,碧迪产品的安全防护装置以塑料材料为主,而贝朗公司产品的安全防护装置则以金属件结构为主。两种产品虽有区别,但原理和功能效果及缺点都极为相似。碧迪和贝朗的产品虽然能满防针刺伤的技术要求,但其产品只能防护针管的针尖部,相对超长的整个针管仍然裸露在外,操作使用不方便且操作者的体验和感观不佳;其次针尖部防护装置的生产和技术要求高、稳定性不佳且生产成本高。现有的其它各类创新型的防针刺安全留置针大多以模仿或改进碧迪和贝朗设计为主,由于难以同时满足对留置针的技术要求和方便使用的目的(如体积过大等),市场上得到广泛推广使用的极少见。
因此,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的主要创新目标是:既要保持留置针整体较小的体型设计,又要同时实现对相对超长针管的全防护以避免针刺伤和交叉感染包括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
1.实现对留置针针管的全防护,有效防止针刺伤和交叉感染,减少环境污染。
2.通过结构创新来实现产品设计微型化,提高安全、舒适的体验,方便操作使用。
3.通过产品设计创新和优化来简化生产工艺,增加产品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包括:
Y型三通管,其具有前端、尾端和旁通端三个管口;
留置软管座,其呈两端贯通的中空铆钉状;
留置软管;
隔离塞;
针座,其包括筒状部、尾座部和手柄部,筒状部和尾座部前后布置且相连接,手柄部与尾座部的一侧连接且与筒状部相平行设置;
针管;
内置滑套,其呈横截面为近似字母C字形的、两端贯通的长条块状;以及
保护壳体,其为长条形的、两端贯通的中空壳体;
留置软管的尾端安装于留置软管座上,留置软管座设置于Y型三通管内的前端处,留置软管从Y型三通管的前端伸出,隔离塞密封设置于Y型三通管的尾段内且位于旁通端的后侧,针管贯穿隔离塞并穿过留置软管座和留置软管直至针尖部外露于留置软管的前端外,针管的尾端安装于针座的筒状部上,针座的筒状部的前端伸入Y型三通管的尾段内并抵近隔离塞的尾端,针座筒状部的尾段安装于内置滑套内且可前后滑动,内置滑套位于Y型三通管的尾端外与针座的尾座部之间,内置滑套安装于保护壳体的尾段内且可前后滑动,保护壳体的前段罩住Y型三通管的尾段并与其形成卡合连接;
其中,针座和内置滑套之间设有用于导向和锁定针座的第一锁定结构,内置滑套和保护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导向和锁定内置滑套的第二锁定结构;
拔针时,握住针座的手柄部或尾座部向后拉动,使筒状部滑动至内置滑套的锁定位置且被锁定,继续向后拉动针座并带动内置滑套滑动至保护壳体的锁定位置且被锁定,此时,针管的针尖部退出到隔离塞尾端以外,并且针管可被保护壳体完全覆盖且针尖不会外露,保护壳体、内置滑套、以及与针管连接的针座形成一个相互卡合且锁定的整体,转动整体使其与Y型三通管分离并移除。
进一步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筒状部外壁的第一定位部和设置于内置滑套内壁的第一锁定部,当筒状部滑动至内置滑套的锁定位置时,第一定位部被第一锁定部锁定,使得筒状部无法从内置滑套内滑脱。
优选地,第一定位部包括滑块,第一锁定部包括长槽孔和第一弹性臂,长槽孔沿内置滑套的轴向设置,第一弹性臂设置于长槽孔的尾段处,滑块被限制在长槽孔的长度范围内滑动;当滑块沿着长槽孔滑动至长槽孔尾端的过程中,第一弹性臂被滑块推动产生弹性变形而使得滑块通过,当滑块到达长槽孔尾端时,第一弹性臂变形恢复,使得滑块被锁定而无法反向滑动。
更优选地,第一定位部还包括两个侧滑块,两个侧滑块分别设置于滑块的两侧,第一锁定部还包括两条第一滑槽,两条第一滑槽沿内置滑套的轴向分别设置于长槽孔的两侧,两个侧滑块分别被限制在两条第一滑槽的长度范围内滑动,使得筒状部无法沿径向方向从内置滑套内滑脱。
进一步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内置滑套上的第二定位部和设置于保护壳体内壁的第二锁定部,当内置滑套滑动至保护壳体的锁定位置时,第二定位部被第二锁定部锁定,使得内置滑套无法从保护壳体内滑脱。
优选地,第二定位部包括两个凸块,两个凸块分别设置于内置滑套的两个轴向截面上,第二锁定部包括两条第二滑槽和两个第二弹性臂,两条第二滑槽沿保护壳体轴向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弹性臂分别设置于两条第二滑槽的尾段处,两个凸块分别被限制在两条第二滑槽的长度范围内滑动;当两个凸块分别沿着两条第二滑槽滑动至两条第二滑槽尾端的过程中,两个第二弹性臂分别被两个凸块推动产生弹性变形而使两个凸块通过,当两个凸块分别到达两条第二滑槽尾端时,两个第二弹性臂变形恢复,使得两个凸块被锁定而无法反向滑动。
进一步地,手柄部包括连接部和翼片部,连接部和翼片部均平行于筒状部的中心轴线,连接部的尾段与尾座部连接,连接部的前端与翼片部连接,连接部紧贴保护壳体的外壁。
进一步地,Y型三通管的尾段外壁设有凸筋,保护壳体的前端内壁设有轴向凹槽和周向凹槽,轴向凹槽沿保护壳体的轴向延伸至保护壳体的前端面,周向凹槽沿着保护壳体的周向延伸且周向凹槽与轴向凹槽相连通;当Y型三通管上的凸筋与保护壳体前端的周向凹槽卡合时,保护壳体的前端与Y型三通管的尾段形成卡合连接,当Y型三通管上的凸筋沿着保护壳体前端的周向凹槽转动至轴向凹槽并沿着轴向凹槽脱出时,保护壳体的前端与Y型三通管的尾段相分离。
进一步地,保护壳体由上保护壳体和下保护壳体扣合组成,内置滑套的后段安装于上保护壳体内,内置滑套的两个轴向截面贴合于下保护壳体的内壁。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防刺伤安全留置针,包括:
直通管,其具有前端和尾端两个管口;
留置软管座,其呈两端贯通的中空铆钉状;
留置软管;
针座,其包括筒状部、尾座部和手柄部,所述筒状部和尾座部前后布置且相连接,所述手柄部与尾座部的一侧连接且与筒状部相平行设置;
针管;
内置滑套,其呈横截面为近似字母C字形的、两端贯通的长条块状;以及
保护壳体,其为长条形的、两端贯通的中空壳体;
所述留置软管的尾端安装于留置软管座上,所述留置软管座设置于直通管内的前端处,所述留置软管从直通管的前端伸出;所述针管穿过留置软管座和留置软管直至针尖部外露于留置软管的前端外,所述针管的尾端安装于针座的筒状部上,所述针座的筒状部的前端伸入直通管的尾段内,所述针座筒状部的尾段安装于内置滑套内且可前后滑动,所述内置滑套位于直通管的尾端外与所述针座的尾座部之间,所述内置滑套安装于保护壳体的尾段内且可前后滑动;所述保护壳体的前段罩住直通管的尾段并与其形成卡合连接;
其中,所述针座和内置滑套之间设有用于导向和锁定针座的第一锁定结构,所述内置滑套和保护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导向和锁定内置滑套的第二锁定结构,所述针座和保护壳体之间设有用于锁定针座的第三锁定结构;
拔针时,握住针座的手柄部向外和向后拉动,使所述针座与保护壳体的第三锁定结构解锁并使筒状部滑动至内置滑套的锁定位置且被锁定,继续向后拉动针座并带动内置滑套滑动至保护壳体的锁定位置且被锁定,此时,针管的针尖部退出到直通管尾端以外,并且针管可被保护壳体完全覆盖且针尖不会外露,保护壳体、内置滑套、以及与针管连接的针座形成一个相互卡合且锁定的整体,转动所述整体使其与直通管分离并移除。
与前述的防刺伤安全留置针不同之处在于,第三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保护壳体外壁的第三定位部和设置于手柄部的第三锁定部,当第三锁定部锁定于第三定位部上时,尾座部锁定于保护壳体上,内置滑套的前端被直通管的尾端限位,内置滑套的尾端被尾座部限位;当第三锁定部与第三定位部解锁时,针座可以向后拉动。
进一步地,手柄部包括连接部和翼片部,连接部和翼片部均平行于筒状部的中心轴线,连接部的尾段与尾座部连接,连接部的前端为游离端且其侧面与翼片部连接,连接部紧贴保护壳体的外壁一侧;第三定位部包括设置于保护壳体外壁一侧的凸起;第三锁定部包括设置于连接部上的与凸起相对应的凹槽;当向外和向后拉动翼片部时,翼片部带动连接部与保护壳体的外壁分开,凹槽与凸起解除卡合和锁定。
直通管的尾段外壁设有凸筋,保护壳体的前端内壁设有轴向凹槽和周向凹槽,轴向凹槽沿保护壳体的轴向延伸至保护壳体的前端面,周向凹槽沿着保护壳体的周向延伸且周向凹槽与轴向凹槽相连通;当凸筋与周向凹槽卡合时,保护壳体的前端与直通管的尾段形成卡合连接,当凸筋沿着周向凹槽转动并沿着轴向凹槽脱出时,保护壳体的前端与直通管的尾段相分离。
本发明采用特殊设计的针座和与针座相配合的保护壳体以及位于针座与保护壳体之间的内置滑套构成安全留置针的主体结构。输注开始时,静脉穿刺与使用常规传统穿刺针操作完全一样;扎针完毕后,一手按压住保护壳体,一手持针座的手柄部按常规拔针的方法将针管从患者体内拔出,当针座从内置滑套中被拉出到限位处,内置滑套从保护壳体中被拉出到限位处后,针管被完全回拉至保护壳体中,针座将被锁定而不能再前后移动,以此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防止针刺伤和交叉感染:
1)最大限度地减少在扎针过程中对患者可能造成的潜在血管损伤;
2)最大限度地预防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针刺伤和交叉感染;
3)防止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损伤和环境污染;
2.产品设计微型化:
1)在保护壳体中,采用针座、内置滑套和保护壳体构成的三段式结构,针座在内置滑套内向后拉动实现锁定,内置滑套通过针座带动而在保护壳体内向后拉动实现锁定,通过结构创新来实现产品的微型化设计,满足留置针的技术要求和患者舒适;
2)不改变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使用更加方便、舒适;
3.生产工艺:
1)产品设计精密、简洁,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2)在大幅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同时,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仰视图;
图3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Y型三通管、留置软管座、留置软管、隔离塞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内置滑套的外侧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内置滑套的内侧结构的仰视图;
图7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上保护壳体的外侧结构及俯视图;
图8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上保护壳体的内侧结构及仰视图;
图9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下保护壳体的外侧结构及仰视图;
图10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下保护壳体的内侧结构及俯视图;
图11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针座、针管、隔离塞、留置软管座和留置软管的结构及布置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在使用后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13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在使用后的打开状态的仰视图;
图14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在使用前的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为实施例1防刺伤安全留置针在使用后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6为实施例2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仰视图;
图17为实施例2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在使用后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18为实施例2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直通管与保护壳体相分离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 Y型三通管
11凸筋
12长条凸块
2留置软管座
3留置软管
4隔离塞
5针座
51筒状部
52尾座部
53手柄部
531连接部
532翼片部
533凹槽
54滑块
55侧滑块
6针管
7内置滑套
71长槽孔
711尾端通孔
712鱼钩状通孔
72第一弹性臂
73凸块
8保护壳体
81上保护壳体
82下保护壳体
821第二滑槽
822第二弹性臂
83轴向凹槽
84周向凹槽
85凸起
86防滑面
9输液管
10直通管
101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举例证明本发明可以实施,可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发明,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其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本文的附图和说明本质上是举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刺伤安全留置针,包括:Y型三通管1,其具有前端、尾端和旁通端三个管口;留置软管座2,其呈两端贯通的中空铆钉状;留置软管3,其呈两端贯通的中空管状;隔离塞4,其为具有一定弹性密度的圆柱体,用于防止血液渗流;针座5,其包括筒状部51、尾座部52和手柄部53,筒状部51呈中空圆筒形,用于安装针管6,筒状部51和尾座部52前后布置且相连接,尾座部52的直径大于筒状部51的直径,手柄部53与尾座部52的一侧连接且与筒状部51相平行设置;针管6;内置滑套7,其呈横截面为近似字母C字形的、两端贯通的长条块状;以及保护壳体8,其为长条形的、两端贯通的中空壳体。上述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留置软管3的尾端安装于留置软管座2上,留置软管座2设置于Y型三通管1内的前端处,留置软管3从Y型三通管1的前端伸出,隔离塞4密封设置于Y型三通管1的尾段内且位于旁通端的后侧,隔离塞4将Y型三通管1的前端和旁通端与尾端隔开,针管6贯穿隔离塞4并穿过留置软管座2和留置软管3直至针尖部外露于留置软管3的前端外,针管6的尾端安装于针座5的筒状部51上,针座的筒状部51的前端伸入Y型三通管1的尾段内并抵近隔离塞4的尾端,针座5的筒状部51的尾段安装于内置滑套7内且可前后滑动,针座5的尾座部位于内置滑套7的尾端外,内置滑套7安装于保护壳体8的尾段内且可前后滑动,保护壳体8的前端罩住Y型三通管1的尾段并与其形成卡合连接。
其中,如图4所示,手柄部53包括连接部531和翼片部532,连接部531和翼片部532均平行于筒状部51的中心轴线,连接部531的尾段与尾座部52连接,连接部531的前端前端为游离端且其侧面与翼片部532连接,连接部531紧贴保护壳体8的外壁一侧。
针座5和内置滑套7之间设有用于导向和锁定针座5的第一锁定结构,内置滑套7和保护壳体8之间设有用于导向和锁定内置滑套7的第二锁定结构。拔针时,握住针座5的手柄部53或尾座部52向后拉动,使筒状部51滑动至内置滑套7的锁定位置且被锁定,继续向后拉动针座5并带动内置滑套7滑动至保护壳体8的锁定位置且被锁定,此时,针管5的针尖部退出到隔离塞4尾端以外,并且针管6可被保护壳体8完全覆盖且针尖不会外露,保护壳体8、内置滑套7、以及与针管6连接的针座5形成一个相互卡合且锁定的整体,转动所述整体使其与Y型三通管1分离并移除,留置软管3留置于扎针部位。隔离塞8对针管6的抱紧力使得针管6无法顺畅地向后移动,即针座5在轴向上向后移动时受到一定的阻碍。
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锁定部。如图4所示,所述筒状部51外壁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包括滑块54。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内置滑套7呈横截面为近似字母C字形的、两端贯通的长条块状,内置滑套7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锁定部,第一锁定部包括长槽孔71和第一弹性臂72,长槽孔71沿内置滑套7的轴向设置且位于内置滑套7宽度方向的中线上,第一弹性臂72设置于长槽孔71的尾段处,具体地,长槽孔71的尾端形成一宽度渐渐收窄的尾端通孔711,尾端通孔711弯折后再向长槽孔71的前端延伸形成一鱼钩状通孔712,从而在尾端通孔711中形成第一弹性臂72。所述滑块54被限制在长槽孔71的长度范围内滑动,当滑块54沿着长槽孔71滑动至长槽孔71尾端的过程中,第一弹性臂72被滑块54推动产生弹性变形而使滑块54通过,当滑块54到达长槽孔71尾端时,第一弹性臂72变形恢复,使得滑块54在内置滑套7的轴线方向被锁定而无法反向滑动。当筒状部51与内置滑套7锁定后,继续向后拉动尾座部52,会带动内置滑套7的尾端从保护壳体8内滑出。
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部还包括两个侧滑块55,两个侧滑块55对称设置于滑块54的两侧。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锁定部还包括两条第一滑槽,两条第一滑槽沿内置滑套7的轴向设置且对称设置于长槽孔71的两侧,两个侧滑块55分别被限制在两条第一滑槽的长度范围内滑动。当筒状部51在安装到内置滑套7中时,筒状部51在径向方向的移动被限位而无法沿径向方向从内置滑套7内滑脱,这样筒状部51和内置滑套7的装配结构更加稳固。
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第二定位部和第二锁定部。如图6所示,所述内置滑套7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包括两个凸块73,两个凸块73分别设置于内置滑套7的两个轴向截面上。如图1、图2、图7至图10所示,保护壳体8由上保护壳体81和下保护壳体82扣合组成,具体如图10所示,所述下保护壳体8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锁定部,第二锁定部包括两条第二滑槽821和两个第二弹性臂822,两条第二滑槽821沿下保护壳体82的轴向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弹性臂822分别设置于两条第二滑槽821的尾段处。结合图12至图15所示,内置滑套7安装于上保护壳体81内,内置滑套7的两个轴向截面贴合于下保护壳体82的内壁,两个凸块73分别被限制在两条第二滑槽821的长度范围内滑动。当两个凸块73分别沿着两条第二滑槽821滑动至两条第二滑槽821尾端的过程中,两个第二弹性臂822分别被两个凸块73推动产生弹性变形而使两个凸块73通过,当两个凸块73分别到达两条第二滑槽821尾端时,两个第二弹性臂822变形恢复,使得两个凸块73被锁定而无法反向滑动。
如图3所示,所述Y型三通管1的尾段外壁设有两个凸筋11。如图8所示,所述保护壳体8的前端内壁设有两对轴向凹槽83和周向凹槽84,在每一对轴向凹槽83和周向凹槽84中,轴向凹槽83沿保护壳体8的轴向延伸至保护壳体8的前端面,周向凹槽84沿着保护壳体8的周向延伸且与轴向凹槽83相连通。当两个凸筋11分别与两个周向凹槽84卡合时,所述保护壳体8的前端与Y型三通管1的尾段形成卡合连接,当两个凸筋11分别沿着两个周向凹槽84转动至对应的轴向凹槽83并沿着对应的轴向凹槽83脱出时,所述保护壳体8的前端与Y型三通管1的尾段相分离。
如图1、图3和图7所示,所述Y型三通管10的尾端外壁和保护壳体8的前端外壁均设有防滑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Y型三通管10的尾端外壁的防滑结构为长条凸块12。如图7所示,所述保护壳体8的前端外壁的防滑结构为设有呈阵列状布置的防滑凸点的防滑面86。
还包括输液管9,输液管9的一端嵌入连接于Y型三通管1的旁通端内,其还可以是各式各样的管体,只要起到输液、导流作用即可。
其中,针管6到下保护壳体82外壁的最大垂直距离为1.2毫米。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小针管6的中心轴线与针座5底部的垂直距离,以免针管6与针管6底座间会形成较大斜角而容易导致针尖对血管的刺伤,将内置滑套7设计成横截面为近似字母C字形的、两端贯通的长条块,还将保护壳体8拆分成有利于开模生产的上保护壳体81和下保护壳体82,装配时,内置滑套7的后段安装于上保护壳体81内,内置滑套7的两个轴向截面贴合于下保护壳体82的内壁,使得针管6的轴线到下保护壳体82外壁的最大垂直距离能够设计到不超过1.5毫米。
本实施例防刺伤安全留置针的装配步骤如下:
1)组装Y型三通管、留置软管座2、留置软管3和隔离塞4:将留置软管3的尾端安装于留置软管座2上,将留置软管座2固定安装于Y型三通管1内的前端处,使留置软管3从Y型三通管1的前端伸出,将隔离塞4密封设置于Y型三通管1的尾段内且位于旁通端的后侧,隔离塞4将Y型三通管1的前端和旁通端与尾端隔开;
2)组装针座5、内置滑套7、上保护壳体81、下保护壳体82:将针座5的筒状部51卡入内置滑套7,使尾座部52位于内置滑套7的尾端外,将组装好的内置滑套7和针座5放入上保护壳体81中,将下保护壳体82盖上与上保护壳体81扣合而组成保护壳体8,
3)将Y型三通管1的尾段从保护壳体8的前端插入,使Y型三通管1尾段外壁上的凸筋11沿着保护壳体8前端内壁的轴向凹槽83卡入周向凹槽84内,Y型三通管1和保护壳体8相对旋转一定程度,使凸筋11无法沿着轴向凹槽83脱出,此时保护壳体8的前端连接并罩住Y型三通管1的尾段并形成卡合连接,针座5的筒状部51的前端从Y型三通管1的尾端伸入并抵近隔离塞4的尾端,使针管6的尾端从前往后穿过留置软管3和留置软管座2并贯穿隔离塞4后安装于针座5的筒状部51的前端,针管6的针尖部外露于留置软管3的前端外,参见图11;
其中,步骤3)中针管6采用从前往后贯穿隔离塞4来装配,是为了避免针管6的针尖穿过隔离塞4时变毛而影响扎针。
使用方法:如图14所示,扎针时与传统留置针的操作完全一致,将留置软管3和针管6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留置软管3全部进入血管后再进行拔针操作;在拔针时,需要一手按压住保护壳体8,另一只手手持针座5的手柄部53向后拉动,使针座5从内置滑套7中被拉出到锁定位置而锁定,并带动内置滑套7从保护壳体8中被拉出到锁定位置而锁定,如图15所示,此时针座5和内置滑套7均不能再前后移动,针管6的针尖部后退到隔离塞4以外,并且针管6全部回缩至保护壳体8内,实现将针管6拔出患者体外。之后,沿周向转动保护壳体8,使Y型三通管1尾端外壁的凸筋11先沿着保护壳体8内壁的周向凹槽84移动,再从轴向凹槽83脱出,此时保护壳体8的前端与Y型三通管1的尾段相分离,保护壳体8、内置滑套7、针座5和针管6组成的整体可以取走,而留置软管3留置于扎针部位的血管内,Y型三通管1留置于扎针部位,通过输液管9即可进行输液,隔离塞4起到隔离作用。
实施例2
参见图16至图18,一种防刺伤安全留置针,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实施例1中的Y型三通管11替换为直通管10,并且去掉了隔离塞4,直通管10仅具有前端和尾端两个管口。
由于去掉了隔离塞4,缺少了阻碍针管6向后移动的抱紧力,当针管6碰到物体,就会带动针座5向后移动,如此会影响扎针、取放等操作。故在针座5和保护壳体8之间设有用于锁定针座5的第三锁定结构。第三锁定结构包括第三定位部和第三锁定部。所述第三定位部包括设置于保护壳体8外壁一侧的凸起85。第三锁定部包括设置于手柄部53的连接部531上的与凸起85相对应的凹槽533,当所述凸起85和凹槽533相卡合和锁定时,连接部531锁定于保护壳体8上,即针座5锁定于保护壳体8上,此时内置滑套7的前端被直通管10的尾端限位,内置滑套7的尾端被针座5的尾座部52限位;当从向外和向后拉动手柄部53的翼片部532时,所述翼片部532带动连接部531与保护壳体8的外壁分开,所述凸起85和凹槽533解除卡合和锁定,所述针座5可以向后拉动。
直通管10的尾端外壁同样设置有两个凸筋101。
具体的装配步骤可参照实施例1,只是步骤2)的保护壳体8与针座5的装配过程中,最后多了保护壳体8外壁上的凸起85与手柄部53上的凹槽533相卡合和锁定的步骤。
使用方法也可参照实施例1,只是在另一只手手持针座5的手柄部53向后拉动前,需要先从向外和向后动手柄部53的翼片部532,翼片部532带动连接部531与保护壳体8的外壁分开,使凹槽533与凸起85解除卡合和锁定。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定位部和锁定部,凸凹的形状可以互换,也就是说,定位部也可以是凹部,锁定部也可以是凸部,只要能够实现凹部和凸部的锁定即可。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Y型三通管,其具有前端、尾端和旁通端三个管口;
留置软管座,其呈两端贯通的中空铆钉状;
留置软管;
隔离塞;
针座,其包括筒状部、尾座部和手柄部,所述筒状部和尾座部前后布置且相连接,所述手柄部与尾座部的一侧连接且与筒状部相平行设置;
针管;
内置滑套,其呈横截面为近似字母C字形的、两端贯通的长条块状;以及
保护壳体,其为长条形的、两端贯通的中空壳体;
所述留置软管的尾端安装于留置软管座上,所述留置软管座设置于Y型三通管内的前端处,所述留置软管从Y型三通管的前端伸出,所述隔离塞密封设置于Y型三通管的尾段内且位于旁通端的后侧,所述针管贯穿隔离塞并穿过留置软管座和留置软管直至针尖部外露于留置软管的前端外,所述针管的尾端安装于针座的筒状部上,所述针座的筒状部的前端伸入Y型三通管的尾段内并抵近隔离塞的尾端,所述针座筒状部的尾段安装于内置滑套内且可前后滑动,所述内置滑套位于Y型三通管的尾端外与所述针座的尾座部之间,所述内置滑套安装于保护壳体的尾段内且可前后滑动,所述保护壳体的前段罩住Y型三通管的尾段并与其形成卡合连接;
其中,所述针座和内置滑套之间设有用于导向和锁定针座的第一锁定结构,所述内置滑套和保护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导向和锁定内置滑套的第二锁定结构;
拔针时,握住针座的手柄部或尾座部向后拉动,使筒状部滑动至内置滑套的锁定位置且被锁定,继续向后拉动针座并带动内置滑套滑动至保护壳体的锁定位置且被锁定,此时,针管的针尖部退出到隔离塞尾端以外,并且针管可被保护壳体完全覆盖且针尖不会外露,保护壳体、内置滑套、以及与针管连接的针座形成一个相互卡合且锁定的整体,转动所述整体使其与Y型三通管分离并移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筒状部外壁的第一定位部和设置于内置滑套内壁的第一锁定部,当所述筒状部滑动至内置滑套的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部被第一锁定部锁定,使得筒状部无法从内置滑套内滑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滑块,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长槽孔和第一弹性臂,所述长槽孔沿内置滑套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弹性臂设置于长槽孔的尾段处,所述滑块被限制在长槽孔的长度范围内滑动;当滑块沿着长槽孔滑动至长槽孔尾端的过程中,第一弹性臂被滑块推动产生弹性变形而使得滑块通过,当滑块到达长槽孔尾端时,第一弹性臂变形恢复,使得滑块被锁定而无法反向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还包括两个侧滑块,所述两个侧滑块分别设置于滑块的两侧,所述第一锁定部还包括两条第一滑槽,所述两条第一滑槽沿内置滑套的轴向分别设置于长槽孔的两侧,所述两个侧滑块分别被限制在两条第一滑槽的长度范围内滑动,使得筒状部无法沿径向方向从内置滑套内滑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内置滑套上的第二定位部和设置于保护壳体内壁的第二锁定部,当内置滑套滑动至保护壳体的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部被第二锁定部锁定,使得内置滑套无法从保护壳体内滑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两个凸块,所述两个凸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内置滑套的两个轴向截面上,所述第二锁定部包括两条第二滑槽和两个第二弹性臂,所述两条第二滑槽沿保护壳体轴向对称设置,所述两个第二弹性臂分别设置于两条第二滑槽的尾段处,所述两个凸块分别被限制在两条第二滑槽的长度范围内滑动;当两个凸块分别沿着所述两条第二滑槽滑动至两条第二滑槽尾端的过程中,两个第二弹性臂分别被两个凸块推动产生弹性变形而使两个凸块通过,当两个凸块分别到达两条第二滑槽尾端时,两个第二弹性臂变形恢复,使得所述两个凸块被锁定而无法反向滑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包括连接部和翼片部,所述连接部和翼片部均平行于筒状部的中心轴线,连接部的尾段与尾座部连接,连接部的前端与翼片部连接,连接部紧贴保护壳体的外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三通管的尾段外壁设有凸筋,所述保护壳体的前端内壁设有轴向凹槽和周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沿保护壳体的轴向延伸至保护壳体的前端面,所述周向凹槽沿着保护壳体的周向延伸且周向凹槽与轴向凹槽相连通;当所述Y型三通管上的凸筋与保护壳体前端的周向凹槽卡合时,所述保护壳体的前端与Y型三通管的尾段形成卡合连接,当所述Y型三通管上的凸筋沿着保护壳体前端的周向凹槽转动至轴向凹槽并沿着轴向凹槽脱出时,所述保护壳体的前端与Y型三通管的尾段相分离。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由上保护壳体和下保护壳体扣合组成,所述内置滑套的后段安装于所述上保护壳体内,所述内置滑套的两个轴向截面贴合于所述下保护壳体的内壁。
10.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通管,其具有前端和尾端两个管口;
留置软管座,其呈两端贯通的中空铆钉状;
留置软管;
针座,其包括筒状部、尾座部和手柄部,所述筒状部和尾座部前后布置且相连接,所述手柄部与尾座部的一侧连接且与筒状部相平行设置;
针管;
内置滑套,其呈横截面为近似字母C字形的、两端贯通的长条块状;以及
保护壳体,其为长条形的、两端贯通的中空壳体;
所述留置软管的尾端安装于留置软管座上,所述留置软管座设置于直通管内的前端处,所述留置软管从直通管的前端伸出;所述针管穿过留置软管座和留置软管直至针尖部外露于留置软管的前端外,所述针管的尾端安装于针座的筒状部上,所述针座的筒状部的前端伸入直通管的尾段内,所述针座筒状部的尾段安装于内置滑套内且可前后滑动,所述内置滑套位于直通管的尾端外与所述针座的尾座部之间,所述内置滑套安装于保护壳体的尾段内且可前后滑动;所述保护壳体的前段罩住直通管的尾段并与其形成卡合连接;
其中,所述针座和内置滑套之间设有用于导向和锁定针座的第一锁定结构,所述内置滑套和保护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导向和锁定内置滑套的第二锁定结构,所述针座和保护壳体之间设有用于锁定针座的第三锁定结构;
拔针时,握住针座的手柄部向外和向后拉动,使所述针座与保护壳体的第三锁定结构解锁并使筒状部滑动至内置滑套的锁定位置且被锁定,继续向后拉动针座并带动内置滑套滑动至保护壳体的锁定位置且被锁定,此时,针管的针尖部退出到直通管尾端以外,并且针管可被保护壳体完全覆盖且针尖不会外露,保护壳体、内置滑套、以及与针管连接的针座形成一个相互卡合且锁定的整体,转动所述整体使其与直通管分离并移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筒状部外壁的第一定位部和设置于内置滑套内壁的第一锁定部,当所述筒状部滑动至内置滑套的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部被第一锁定部锁定,使得筒状部无法从内置滑套内滑脱。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滑块,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长槽孔和第一弹性臂,所述长槽孔沿内置滑套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弹性臂设置于长槽孔的尾段处,所述滑块被限制在长槽孔的长度范围内滑动;当滑块沿着长槽孔滑动至长槽孔尾端的过程中,第一弹性臂被滑块推动产生弹性变形而使得滑块通过,当滑块到达长槽孔尾端时,第一弹性臂变形恢复,使得滑块被锁定而无法反向滑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还包括两个侧滑块,所述两个侧滑块分别设置于滑块的两侧,所述第一锁定部还包括两条第一滑槽,所述两条第一滑槽沿内置滑套的轴向分别设置于长槽孔的两侧,所述两个侧滑块分别被限制在两条第一滑槽的长度范围内滑动,使得筒状部无法沿径向方向从内置滑套内滑脱。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内置滑套上的第二定位部和设置于保护壳体内壁的第二锁定部,当内置滑套滑动至保护壳体的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定位部被第二锁定部锁定,使得内置滑套无法从保护壳体内滑脱。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两个凸块,所述两个凸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内置滑套的两个轴向截面上,所述第二锁定部包括两条第二滑槽和两个第二弹性臂,所述两条第二滑槽沿保护壳体轴向对称设置,所述两个第二弹性臂分别设置于两条第二滑槽的尾段处,所述两个凸块分别被限制在两条第二滑槽的长度范围内滑动;当两个凸块分别沿着所述两条第二滑槽滑动至两条第二滑槽尾端的过程中,两个第二弹性臂分别被两个凸块推动产生弹性变形而使两个凸块通过,当两个凸块分别到达两条第二滑槽尾端时,两个第二弹性臂变形恢复,使得所述两个凸块被锁定而无法反向滑动。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保护壳体外壁的第三定位部和设置于手柄部的第三锁定部,当所述第三锁定部锁定于第三定位部上时,所述尾座部锁定于保护壳体上,所述内置滑套的前端被直通管的尾端限位,内置滑套的尾端被尾座部限位;当所述第三锁定部与第三定位部解锁时,所述针座可以向后拉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包括连接部和翼片部,所述连接部和翼片部均平行于筒状部的中心轴线,连接部的尾段与尾座部连接,连接部的前端为游离端且其侧面与翼片部连接,连接部紧贴保护壳体的外壁一侧;所述第三定位部包括设置于保护壳体外壁一侧的凸起;所述第三锁定部包括设置于连接部上的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凹槽;当向外和向后拉动翼片部时,所述翼片部带动连接部与保护壳体的外壁分开,所述凹槽与凸起解除卡合和锁定。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管的尾段外壁设有凸筋,所述保护壳体的前端内壁设有轴向凹槽和周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沿保护壳体的轴向延伸至保护壳体的前端面,所述周向凹槽沿着保护壳体的周向延伸且周向凹槽与轴向凹槽相连通;当所述凸筋与周向凹槽卡合时,所述保护壳体的前端与直通管的尾段形成卡合连接,当所述凸筋沿着周向凹槽转动并沿着轴向凹槽脱出时,所述保护壳体的前端与直通管的尾段相分离。
19.如权利要求10-18所述的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由上保护壳体和下保护壳体扣合组成,所述内置滑套的后段安装于所述上保护壳体内,所述内置滑套的两个轴向截面贴合于所述下保护壳体的内壁。
CN201811115902.4A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Active CN1092483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5902.4A CN109248354B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5902.4A CN109248354B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8354A true CN109248354A (zh) 2019-01-22
CN109248354B CN109248354B (zh) 2023-12-15

Family

ID=65047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5902.4A Active CN109248354B (zh) 2018-09-25 2018-09-25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835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55647U (zh) * 2011-11-28 2012-08-01 上海宝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安全留置针
WO2014063353A1 (zh) * 2012-10-26 2014-05-01 Zhang Jianming 具有针尖保护套留置针的穿刺针管组件
CN107281586A (zh) * 2017-04-27 2017-10-24 王祖扬 一种针头手动回缩式静脉输液针
CN107469191A (zh) * 2017-09-26 2017-12-15 湖北楚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针刺静脉留置针
CN107929874A (zh) * 2017-12-15 2018-04-20 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留置针的防针刺组件及安全留置针
CN209662341U (zh) * 2018-09-25 2019-11-22 王祖扬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55647U (zh) * 2011-11-28 2012-08-01 上海宝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安全留置针
WO2014063353A1 (zh) * 2012-10-26 2014-05-01 Zhang Jianming 具有针尖保护套留置针的穿刺针管组件
CN107281586A (zh) * 2017-04-27 2017-10-24 王祖扬 一种针头手动回缩式静脉输液针
CN107469191A (zh) * 2017-09-26 2017-12-15 湖北楚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针刺静脉留置针
CN107929874A (zh) * 2017-12-15 2018-04-20 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留置针的防针刺组件及安全留置针
CN209662341U (zh) * 2018-09-25 2019-11-22 王祖扬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8354B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0989B (zh) 采用具有挠性固位臂的致动器的血液控制导管阀
AU2004203878B2 (en) Intravenous catheter introducing device
US5599310A (en) I.V. catheter assembly with automatic cannula tip guard
CN209499742U (zh) 一种针头自动回缩式采血针
CA2429759C (en) Intravenous catheter inserting device
US3538915A (en) Infustion device and method
EP1875940B1 (en) Intravenous catheter introducing device
EP1297859A2 (en) Safety catheter
CN209500430U (zh) 一种针头手动回缩式静脉输液针
GB1590796A (en) Needle restraining apparatus
JP2004520091A5 (zh)
JP2009527286A (ja) シーリングカテーテルハブアタッチメント
SE534021C2 (sv) Skyddsanordning för en kateternålspets
CN209662341U (zh)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MXPA04004048A (es) Dispositivo medico que tiene retenedor liberable.
US6752784B2 (en) Labor efficient safety syringe
TWI250878B (en) Disposable syringe
JP5025166B2 (ja) 針カバー付医療用針
CN109248354A (zh) 一种防针刺伤安全留置针
CN208492850U (zh) 环形卡圈式防止针管裸露的留置针
AU2003101038A4 (en) Safety Fluid Injecting/Sampling Apparatus
US5971959A (en) Automatic safety infusion catheter needle
CN208389096U (zh) 一种针头手动回缩式静脉输液针
CN100430019C (zh) 具有注射及抽血功能的安全器械
JP3230142U (ja) 造影剤注入用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31

Address after: 401346 1-1 and 1-2, building 1, No. 16, Shigui Avenue, Jieshi Town, Banan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Weixu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336 Room 301, No. 25, Lane 99, huangjincheng Road,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Wang Zuy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