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6778A - 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6778A
CN109246778A CN201710459760.2A CN201710459760A CN109246778A CN 109246778 A CN109246778 A CN 109246778A CN 201710459760 A CN201710459760 A CN 201710459760A CN 109246778 A CN109246778 A CN 109246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base station
user
information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97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6778B (zh
Inventor
聂胜贤
周润泽
陈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97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6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6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网元接收来自于第一基站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所述基站能力信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所述目标第二网元包括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中的至少一项。采用本申请,能够实现基站类型不同的双连接场景下的通信,以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

Description

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其中,为了满足用户的容量需求和覆盖需求,双连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双连接技术是指通过多个基站为一个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技术,该多个基站为同一类型的基站,比如均为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缩写:LTE)网络中的eNB。
在双连接场景下,需要选择控制面功能和用户面功能,以实现数据传输。对于目前的双连接来说,由于基站类型相同,比如两个基站均为eNB,其能够根据网络拓扑、负载情况直接完成控制面功能或用户面功能的选择。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可能存在基站类型不同的双连接场景,此时,若仍按照网络拓扑、负载情况选择控制面功能或用户面功能来进行数据传输,则可能导致数据传输效率低,甚至不能正常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能够实现基站类型不同的双连接场景下的通信,以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并可向第一网元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第一网元可接收来自于第一基站的第一指示信息,并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该基站能力信息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第二网元可以包括用户面网元和/或控制面网元,该目标第二网元可以为从该第二网元选择出的一个或多个网元。可选的,该第一基站的类型和第二基站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或者,该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和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基站的类型和第二基站的类型可以相同,比如均为eNB或者均为NR;又如,该第一基站的类型和第二基站的类型可以不同,比如第一基站为eNB,第二基站为NR。从而第一网元在选择控制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功能时能够结合不同基站的需求,根据不同基站的能力信息来选择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建立数据连接的控制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功能,使得选择出的控制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基站的需求,有助于确保UE通过不同基站的数据传输都能正常进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控制面网元可包括服务网关控制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控制面网元或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用户面网元可包括服务网关用户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用户面网元或用户面功能网元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网元可以为控制面网元,且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该第一基站通过移动管理网元,或者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及其他的控制面网元发送给该控制面网元的。例如,该移动管理网元可以是MME,第一网元为PGW,该其他的控制面网元可以为SGW,即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基站通过MME和SGW发送给PGW的。进一步的,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可以具体为:控制面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该用户面网元。可选的,该场景下,该第一网元所在的核心网中的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可以是独立部署的,即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是分离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网元可以为移动管理网元。进一步的,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可以具体为: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控制面网元。可选的,该场景下,该第一网元所在的核心网中的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可以是独立部署的,即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是分离的;该第一网元所在的核心网中的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也可以是联合部署于一个功能网元中的,即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是联合的,一个功能网元集合了控制面功能和用户面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移动管理网元还可向选择出的该控制面网元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例如,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是分离的,则移动管理网元在选择出控制面网元之后,还可通过向该控制面网元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使得该控制面网元能够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进一步选择用户面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网元可以为移动管理网元。进一步的,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可以具体为: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可选的,该场景下,该第一网元所在的核心网中的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可以是独立部署的,也可以是联合部署于一个功能网元中的。若该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是独立部署的,该移动管理网元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分别选择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或者同时选择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如选择控制面网元及其连接的用户面网元。例如,该移动管理网元为MME,则MME可同时选择SGW-C和SGW-U,和/或,同时选择PGW-C和PGW-U;又如,移动管理网元为AMF,则AMF可同时选择SMF和UPF。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可以具体为:第一网元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该支持能力信息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元支持的基站能力信息;从而该第一网元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以及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从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中选择出该目标第二网元。其中,该目标第二网元支持的基站能力信息与该第一指示信息相对应,也就是说,目标第二网元支持的基站能力信息能够支持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网元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可以具体为:第一网元获取预先配置的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或者,第一网元从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获取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也就是说,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可以是预先配置于该第一网元中的,从而第一网元可获取到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或者,该支持能力信息可以是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发送给第一网元的,比如第一网元可在和该第二网元的首次交互过程中获取其支持能力信息,或者运营商管理功能单元在特定的时间将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通知给该第一网元。从而第一网元可通过获取的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及该第一指示信息完成目标第二网元的选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用户面网元,可以具体为: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一个用户面网元,该用户面网元用于与该第一基站和该第二基站建立连接;或者,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两个用户面网元,该两个用户面网元中的一个用户面网元用于与该第一基站建立连接,该两个用户面网元中的另一个用户面网元用于与该第二基站建立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网元在为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选择用户面网元时,可以是选择出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共用的支持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能力的一个用户面网元,也可以是选择出分别为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服务的用户面网元,即一个用户面网元支持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一个用户面网元支持第二基站的能力信息。从而提升了用户面功能选择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网元可以为移动管理网元。进一步的,该移动管理网元可接收来自于该第一基站的第二指示信息,并可向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其中,该第二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该第一基站和该第二基站的用户面通道信息,该用户面通道信息包括承载标识、隧道标识、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项。该隧道标识可以是隧道名称,该隧道名称在基站、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中如果存在,是相同的;也可以是隧道端点标识,在不同的网元可以是不同的内容(比如隧道端点标识可以为TEID,不同网元的TEID值可以不同),可以通过内部的对应关系关联起来,比如用户面网元可以关联发送数据所用的隧道端点标识和接收数据所用的隧道端点标识。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传输不同的数据,实现将特定部分的数据转移到第二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元设备,该网元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第一网元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元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网元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支持网元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网元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耦合,其保存网元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作为示例,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器,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站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基站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支持基站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基站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耦合,其保存基站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作为示例,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器,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的网元设备和/或基站。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与该网元设备或基站进行交互的其他设备。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网元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基站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网元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生成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数据发送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基站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接收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数据接收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第一基站能够通过上报用于指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的能力信息的指示信息,使得第一网元在选择控制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功能时能够结合不同基站的需求,根据不同基站的能力信息来选择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使用的控制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功能,使得选择出的控制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基站的需求,有助于确保UE通过不同基站的数据传输都能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场景下的系统架构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下的架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下的架构示意图;
图3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用户面联合场景下的架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双连接场景下的系统架构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下的架构示意图;
图7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下的架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具体应用于各种通信网络中,例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英文: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缩写:GSM)、码分多址(英文: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CDMA)、宽带码分多址(英文: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缩写: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TD-SCDMA)、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英文:Universal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缩写:UMTS)、长期演进(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缩写:LTE)网络等,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可用于未来网络,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缩写:5G)网络,也可以称为新空口(英文:New Radio,缩写:NR)网络,或者可用于D2D(deviceto device)网络,M2M(machine to machine)网络等等。
本申请涉及的网元如第一网元、第二网元等可以是指逻辑网元,也可以是指物理网元,该网元可以是控制面网元,也可以是用户面网元。其中,该控制面网元可包括服务网关控制面(英文:Serving gateway control plane,缩写:SGW-C)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控制面(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 control plane,缩写:PGW-C)网元或会话管理功能(英文: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缩写:SMF)网元等;该用户面网元可包括服务网关用户面网元(英文:Serving gateway user plane,缩写:SGW-U)、公用数据网网关用户面网元(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 user plane,缩写:PGW-U)或用户面功能网元(英文:User Plane Function,缩写:UPF)等。本申请涉及的第一网元可以是移动管理网元如移动管理实体(英文: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缩写:MME)或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英文: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缩写:AMF)网元等等,还可以是上述的控制面网元如SGW-C、PGW-C、SMF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中,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缩写:UE)还可称之为终端设备、移动台(英文:Mobile Station,缩写:MS)、终端(terminal)、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订户单元(英文:Subscriber Unit,缩写:SU)、订户站(英文:Subscriber Station,缩写:SS),移动站(英文:Mobile Station,缩写:MB)、远程站(英文:Remote Station,缩写:RS)、接入点(英文:Access Point,缩写:AP)、远程终端(英文:Remote Terminal,缩写:RT)、接入终端(英文:Access Terminal,缩写:AT)、用户终端(英文:User Terminal,缩写:UT)、用户代理(英文:User Agent,缩写:UA)、终端设备(英文:User Device,缩写:UD)等,本申请不做限定。该终端可以是指无线终端、有线终端。该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其可以经无线接入网(如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中,基站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用户设备通信的设备,其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该基站可以是如GSM或CDMA中的基站,如基站收发台(英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缩写: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如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如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还可以是5G系统中的基站,如NR(或者称为gNB,或者称为其他名称),或未来网络中的基站,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升级之后可以既可以支持LTE又可以支持5G业务的演进型基站,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本申请涉及的基站还可以是指传输点(英文:Transmission point,缩写:TP)、收发点(英文:transmission and receiver point,缩写:TRP)、中继设备,或者具备基站功能的其他网元设备等等。
在本申请中,本申请涉及的信令可以为高层信令,比如系统消息,或者广播消息,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缩写:RRC)信令,或者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缩写:MAC)信令。或者,可选的,该信令还可以为物理层信令,比如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缩写:DCI)信令,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具体的,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中包括UE、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采用双连接模式与该UE通信。可选的,该第一基站可以为该双连接场景下的主基站,第二基站为辅基站,且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基站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以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基站类型不同进行说明。例如,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分别为4G基站eNB和5G基站NR,或者,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均为eNB,或者,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均为NR,此处不一一列举。进一步可选的,UE还可通过多个(大于2个)基站进行通信,多个基站可采用多连接模式与一个UE进行通信,该多连接都可以看做是双连接的扩展形式,即多连接中的任何两个连接都是双连接的关系。本申请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为eNB和NR,eNB和NR采用双连接模式与UE进行通信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UE可以通过该基站(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和核心网如演进的分组核心网(英文:EvolvedPacket Core,缩写:EPC)或下一代核心网(英文:Next Generation Core,缩写:NC)与数据网络如分组数据网络(英文:Packet Data Network,缩写:PDN)进行通信,以实现数据传输。该核心网中可包括MME、AMF、SGW、PGW、SMF、UPF、归属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缩写:HSS)、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英文: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缩写:PCRF)等中的多个网元。可选的,核心网中的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可以是独立部署的,也可以联合部署于一个功能网元中的。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共用同一个用户面网元,也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用户面网元,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实现基站类型不同的双连接场景下的通信,以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以下分别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第一网元接收来自于第一基站的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所述基站能力信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地,基站的类型可以是指4G的LTE,5G的NR或gNB等等。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是无线接入类型(英文:Radio Access Technology Type,缩写RAT type),或者是不同的RAT中包含的具体技术或参数。用户面协议可以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用户面协议(英文: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Tunnelling Protocol for the userplane,缩写:GTP-U),也可以是互联网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缩写:IP),互联网协议安全(英文: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缩写:IPSec),代理移动互联网协议(英文:Proxy Mobile IP,缩写:PMIP),5G中的其他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可以是增强移动宽带(英文:Enhance Mobile Broadband,缩写:eMBB),物联网(英文: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低时延高可靠场景(英文: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缩写:URLLC)等等。
具体的,第一基站可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并向第一网元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从而第一网元可获取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以进行功能网元的选择。
可选的,该第一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可以是显式指示的,比如通过上述的第一指示信息直接携带该第一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或者,该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能力信息还可以是隐式指示的,比如该第一指示信息可包括一个指示值,以通过指示值表示双连接基站的类型;或者,该第一基站还可以仅发送第二基站的能力信息,如主基站可以仅发送辅基站的能力信息,比如协议规定主基站为某一类型的基站,则可以仅发送辅基站的能力信息。
202、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所述目标第二网元包括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该控制面网元可包括服务网关控制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控制面网元或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等等。进一步可选的,该用户面网元可包括服务网关用户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用户面网元或用户面功能网元等等。
可选的,该第一网元可以为控制面网元,且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该第一基站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给该控制面网元的。进一步的,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可以具体为:控制面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该用户面网元。可选的,该场景下,该第一网元所在的核心网中的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可以是独立部署的,即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是分离的。
可选的,该第一网元可以为移动管理网元。进一步的,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可以具体为: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控制面网元。可选的,该场景下,该第一网元所在的核心网中的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可以是独立部署的,即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是分离的;该第一网元所在的核心网中的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也可以是联合部署于一个功能网元中的,即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是联合的。
可选的,该移动管理网元还可向选择出的该控制面网元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例如,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是分离的,则移动管理网元在选择出控制面网元之后,还可通过向该控制面网元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使得该控制面网元能够该第一指示信息进一步选择用户面网元。
可选的,该第一网元可以为移动管理网元。进一步的,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可以具体为:移动管理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可选的,该场景下,该第一网元所在的核心网中的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可以是独立部署的,也可以是联合部署于一个功能网元中的。若该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是独立部署的,该移动管理网元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分别选择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可选的,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可以具体为:第一网元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该支持能力信息可用于指示该第二网元支持的基站能力信息;从而该第一网元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以及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从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中选择出该目标第二网元。其中,该目标第二网元支持的基站能力信息与该第一指示信息相对应,也就是说,目标第二网元支持的基站能力信息能够支持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基站,意味着基站能与该目标第二网元建立数据连接。
可选的,该第一网元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可以具体为:第一网元获取预先配置的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或者,第一网元从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获取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或者运营商管理功能单元在特定的时间将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通知给该第一网元。从而第一网元可通过获取的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及该第一指示信息完成目标第二网元的选择。
可选的,该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用户面网元,可以具体为: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一个用户面网元,该用户面网元用于与该第一基站和该第二基站建立连接;或者,第一网元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两个用户面网元,该两个用户面网元中的一个用户面网元用于与该第一基站建立连接,该两个用户面网元中的另一个用户面网元用于与该第二基站建立连接,从而提升了用户面功能选择的灵活性。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基站还可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从而该第一网元可接收来自于该第一基站的第二指示信息,并可向控制面网元和/或用户面网元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使得第一基站能够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与用户面网元进行数据传输。其中,该第二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该第二基站的用户面通道信息(还可同时指示该第一基站的用户面通道信息),该用户面通道信息包括承载标识、隧道标识、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项。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传输不同的数据,实现将特定部分的数据转移到第二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站能够通过上报用于指示第一基站和/或第二基站的能力信息的指示信息,使得第一网元在选择控制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功能时能够结合不同基站的需求,根据不同基站的能力信息来选择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使用的控制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功能,使得选择出的控制面功能和/或用户面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基站的需求,有助于确保UE通过不同基站的数据传输都能正常进行。
例如,以第一基站为eNB(可以替换为NR),第二基站为NR(可以替换为eNB),核心网为EPC为例,该双连接场景下的系统架构图可以如图3a所示。可选的,基站与核心网如EPC的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为分离的,即EPC中的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可以是独立部署的,如图3b至3c所示;或者,基站与EPC的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为联合的,也即EPC中的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可以是联合部署于一个功能网元中的,如图3d所示。可选的,第一基站如eNB(NR)和EPC之间可通过S1-MME接口实现基站与EPC之间的控制面连接,eNB(NR)和EPC之间可通过S1-U接口,以及NR(eNB)和EPC之间可通过S1-U’接口实现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用户面连接。
请结合图3a,一并参见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下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该架构下,eNB和NR可以共用SGW-U。其中,MME可用于负责和UE移动性相关的流程管理,该场景下基站和核心网之间的控制面连接是通过MME实现的,其可以将UE和基站的信息传递给控制面网元。SGW-C可用于管理服务网关用户面,其可以完成SGW-U选择。此外,SGW-C还可以将一些控制信息(如本申请中涉及到的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PGW-C,供其选择PGW-U。SGW-U可用于与基站之间建立数据连接,可选的,该SGW-U可包括具有不同支持能力信息的多个SGW-U,该支持能力信息可用于指示其支持的基站能力信息,例如,可包括仅支持4G的SGW-U,仅支持5G的SGW-U,以及同时支持4G和5G的SGW-U等等。PGW-C可用于接收SGW-C的控制信息,其与SGW-C之间有信令连接,并可以完成PGW-U选择。PGW-U可用于与SGW-U和数据网络(英文:Data Network,缩写:DN)建立数据连接,该PGW-U与SGW-U类似,可包括具有不同支持能力信息的多个PGW-U,例如,可包括仅支持4G的PGW-U,仅支持5G的PGW-U,以及同时支持4G和5G的PGW-U等等。DN可用于为UE提供数据和服务。
请结合图3a,一并参见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下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c所示,该架构下,eNB和NR可以分别使用独立的SGW-U。
可选的,在其他架构下,eNB和NR还可以分别使用独立的PGW-U,或者可共用PGW-U等等,比如eNB和NR可以共用SGW-U和共用PGW-U(如图3b所示);eNB和NR分别使用独立的SGW-U,并可共用PGW-U(如图3c所示);eNB和NR共用SGW-U,以及分别使用独立的PGW-U(图未示);eNB和NR分别使用独立的SGW-U,以及分别使用独立的PGW-U(图未示),此处不一一列举。
请结合图3a,一并参见图3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用户面联合场景下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d所示,该架构下,SGW-C和SGW-U可以部署于一个网元SGW中。类似地,PGW-C和PGW-U也可以部署于一个网元PGW中。
进一步的,结合图2的流程示意图以及结合图3a至3b,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具体的,本实施例以第一基站为eNB,第二基站为NR(可以理解第一基站可替换为NR,第二基站可替换为eNB),且eNB和NR所在的EPC的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分离为例进行描述,eNB和NR之间有接口实现信令和数据交互,如Xx接口。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01、eNB向MME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该第一基站即eNB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即NR的基站能力信息,该基站能力信息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RAT type)、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该基站能力信息可以包括RAT type,该RAT type可以包括4G的E-UTRAN,和/或5G的无线接入技术。一个RAT type还可以代表与之对应的基站的信息和需求,比如用户面协议类型、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等,以基于该信息和需求进行功能网元的选择。又如,可能不同的基站只有使用的用户面协议类型不同,则该基站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用户面协议类型。可选的,该第二基站如NR的能力信息可以是该NR发送给eNB的,例如,eNB可向NR发送信息获取请求,NR在接收到该请求后,将自身的能力信息发送给该eNB。
可选的,eNB可向MME发送更改指示消息(如E-RAB modification indication消息),以通知核心网侧无线接入承载发生了改变。上述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于该更改指示消息中。进一步可选的,该更改指示消息还可以携带该主基站eNB和辅基站NR的基站地址、隧道标识等信息。
进一步可选的,该第一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可以是显式指示的,比如通过上述的更改指示消息携带;或者,该第一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能力信息还可以是隐式指示的,比如通过指示值表示双连接基站的类型,如指示值为0表示两个基站都是eNB的4G双连接,指示值为1表示主基站为eNB,辅基站为NR的双连接,等等,此处不一一列举;或者,该第一基站还可以仅发送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即主基站可以仅发送辅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比如协议规定主基站为eNB,则可以仅发送辅基站如NR的基站能力信息。
402、MME向SGW-C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403、SGW-C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GW-U。
可选的,MME接收到eNB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即可向SGW-C转发该第一指示信息,比如MME可将该第一指示信息携带于承载更改请求(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中发送给SGW-C。SGW-C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即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进行SGW-U的选择。具体的,SGW-C可以预先获取各SGW-U对不同基站的支持能力信息,比如与该SGW-C相连的SGW-U对不同基站的支持能力可以在SGW-U和SGW-C首次交互过程中发送给SGW-C,从而SGW-C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并结合SGW-U的支持能力信息来选择SGW-U。在本实施例中,该选择出的SGW-U可以是指一个同时为eNB和NR服务的SGW-U,即同时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SGW-U。进一步可选的,SGW-C还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并进一步结合网络拓扑结构,负载状态等信息来选择出SGW-U。例如,各SGW-U的支持能力信息可以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进一步的,SGW-C选择出SGW-U之后,即可发起会话建立/更改流程(如Sx sessionestablishment/modification流程),并可将eNB和NR的基站地址、基站的隧道标识发送给该SGW-U,以建立下行数据链路。可选的,该隧道标识可以包括隧道端点标识(英文: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缩写:TEID)或全量隧道端点标识(英文:Full Qualified 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缩写:F-TEID)等等。下面以隧道标识为F-TEID进行说明。
404、SGW-C向PGW-C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405、PGW-C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PGW-U。
406、UE通过NR和eNB以及选择的SGW-U和PGW-U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可选的,SGW-C还可向PGW-C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比如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于承载更改请求消息中,以通知PGW-C进行PGW-U的选择,完成承载修改。PGW-C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出一个同时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PGW-U,该PGW-C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选择PGW-U的方式与SGW-C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GW-U的方式类似,此处不赘述。或者,可选的,该PGW-U也可以是固定配置的,即无需进行PGW-U的选择,则SGW-C可以不向PGW-C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进一步的,SGW-C还可获取SGW-U的隧道标识,如下行F-TEID,并向PGW-C发送SGW-U的下行F-TEID,比如该SGW-U的下行F-TEID可以携带于承载更改请求消息中发送给PGW-C。从而PGW-C可向选择出的PGW-U发起会话建立/更改流程,将SGW-U的下行F-TEID通知给PGW-U,至此,下行端到端的链路打通。可选的,PGW-C还可获取PGW-U的隧道标识如上行F-TEID,比如通过PGW-C分配,或者通过PGW-U分配该PGW-U的上行F-TEID,例如,若该上行F-TEID为PGW-C分配的,PGW-C还可向PGW-U以及SGW-C发送该PGW-U的上行F-TEID。SGW-C接收该PGW-U的上行F-TEID,并可向SGW-U发送该PGW-U的上行F-TEID,以建立上行数据链路。进一步的,SGW-C还可获取SGW-U的上行F-TEID,进而通过MME将该SGW-U的上行F-TEID发送给eNB。可选的,该SGW-U的上行F-TEID可以是SGW-C分配的;也可以是SGW-U分配,并发送给SGW-C的,本申请不做限定。
eNB接收到SGW-U的上行F-TEID之后,还可将该SGW-U的上行F-TEID发送给NR,使得NR能够与核心网建立数据连接。从而UE与NR、eNB之间能够通过该选择的SGW-U和PGW-U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可选的,eNB还可向NR和MME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NR的用户面通道信息,该用户面通道信息可包括承载标识(如bearer ID)、隧道标识如TEID或F-TEID、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进而MME能够向SGW-C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SGW-C可向SGW-U及PGW-C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PGW-C向PGW-U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从而在核心网完成端到端的更新(保持或新建),以确定出哪些数据通过eNB传输,而哪些又迁移到NR。
在本实施例中,eNB能够通过上报用于指示eNB和/或NR的能力信息的指示信息,使得控制面功能在选择用户面功能时能够结合不同基站的需求,根据不同基站的能力信息来选择eNB和NR共用的用户面功能,并分别建立数据连接,使得选择出的用户面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基站的需求,有助于确保UE通过不同基站的数据传输都能正常进行。
进一步的,结合图2的流程示意图以及结合图3a至3c,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具体的,本实施例仍以第一基站为eNB,第二基站为NR,且eNB和NR所在的EPC的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分离为例进行描述。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501、eNB向MME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eNB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NR的基站能力信息,该基站能力信息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RAT type)、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该步骤501可参见上述步骤401的描述,此处不赘述。
502、MME向SGW-C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503、SGW-C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eNB的SGW-U1,以及选择NR的SGW-U2。
可选的,MME接收到eNB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即可向SGW-C转发该第一指示信息,比如MME可将该第一指示信息携带于承载更改请求消息中发送给SGW-C。SGW-C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即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进行SGW-U的选择。进一步可选的,SGW-C还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并进一步结合网络拓扑结构,负载状态等信息来分别选择为eNB服务的SGW-U1和为NR服务的SGW-U2,即SGW-U1支持4G基站,另一个SGW-U2支持5G基站。
进一步可选的,各SGW-U的支持能力可以是SGW-C预先获取的,比如与该SGW-C相连的SGW-U对不同基站的支持能力可以是在SGW-U和SGW-C首次交互过程中发送给SGW-C的,从而SGW-C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并结合SGW-U的支持能力信息来选择SGW-U。
进一步的,SGW-C还可分别获取SGW-U1的隧道标识如下行F-TEID和SGW-U2的下行F-TEID。SGW-C选择出SGW-U1之后,即可发起会话建立/更改流程,并可将eNB的基站地址、eNB的F-TEID、SGW-U1的下行F-TEID发送给该SGW-U1,以建立SGW-C和SGW-U1的下行数据链路;SGW-C选择出SGW-U2之后,可通过发起会话建立/更改流程,将NR的基站地址、NR的F-TEID、SGW-U2的下行F-TEID发送给SGW-U2,以建立SGW-C和SGW-U2的下行数据链路。
504、SGW-C向PGW-C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505、PGW-C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PGW-U。
506、eNB与选择的SGW-U1和PGW-U建立连接,NR与选择的SGW-U2和PGW-U建立连接,UE通过eNB和NR以及对应的用户面网元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可选的,SGW-C还可向PGW-C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比如该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于承载更改请求消息中,以通知PGW-C进行PGW-U的选择,完成承载修改。具体的,PGW-C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出eNB和NR共用的PGW-U,具体可参照步骤40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进一步的,SGW-C还可向PGW-C发送SGW-U1的下行F-TEID和SGW-U2的下行F-TEID,比如该下行F-TEID可以携带于承载更改请求消息中。从而PGW-C可向选择出的PGW-U可将SGW-U1的下行F-TEID以及SGW-U2的下行F-TEID通知给PGW-U,至此,下行端到端的链路打通。进一步的,PGW-C还可获取PGW-U的上行F-TEID。PGW-C可向SGW-C发送该PGW-U的上行F-TEID,SGW-C接收该PGW-U的上行F-TEID,并可向SGW-U发送该PGW-U的上行F-TEID,以分别建立上行数据链路。进一步的,SGW-C还可获取SGW-U1的上行F-TEID和SGW-U2的上行F-TEID,进而通过MME将该SGW-U1的上行F-TEID和SGW-U2的上行F-TEID发送给eNB。
或者,可选的,PGW-C也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出分别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两个PGW-U,即eNB的PGW-U1和NR的PGW-U2,该PGW-C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选择PGW-U1和PGW-U2的方式与SGW-C根据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GW-U1和SGW-U2的方式类似,此处不赘述。或者,可选的,该PGW-U也可以是固定配置的,即无需进行PGW-U的选择,则SGW-C可以不向PGW-C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进一步的,SGW-C还可向PGW-C发送SGW-U1的下行F-TEID和SGW-U2的下行F-TEID,比如该下行F-TEID可以携带于承载更改请求消息中。从而PGW-C可向选择出的PGW-U1和PGW-U2发起会话建立/更改流程,将SGW-U1的下行F-TEID通知给PGW-U1,将SGW-U2的下行F-TEID通知给PGW-U2,至此,下行端到端的链路打通。可选的,PGW-C还可获取PGW-U1的上行F-TEID和PGW-U2的上行F-TEID,比如通过PGW-C分配,或者通过PGW-U1和PGW-U2分配自身的上行F-TEID。PGW-C可向SGW-C发送该PGW-U1的上行F-TEID和PGW-U2的上行F-TEID,SGW-C接收该PGW-U1的上行F-TEID和PGW-U2的上行F-TEID,并可向SGW-U发送该PGW-U1的上行F-TEID和PGW-U2的上行F-TEID,以分别建立上行数据链路。进一步的,SGW-C还可获取SGW-U1的上行F-TEID和SGW-U2的上行F-TEID,进而通过MME将该SGW-U1的上行F-TEID和SGW-U2的上行F-TEID发送给eNB。可选的,该SGW-U1的上行F-TEID可以是SGW-C分配的;也可以是SGW-U1分配,并发送给SGW-C的;该SGW-U2的上行F-TEID可以是SGW-C分配的;也可以是SGW-U2分配,并发送给SGW-C的,本申请不做限定。该PGW-U1的上行F-TEID和该PGW-U2的上行F-TEID的获取方式与SGW-U1的上行F-TEID和该SGW-U2的上行F-TEID的获取方式类似,此处不赘述。
eNB接收到SGW-U1的上行F-TEID和该SGW-U2的上行F-TEID之后,还可将该SGW-U2的上行F-TEID发送给NR,使得NR能够与核心网建立数据连接。从而UE和eNB之间能够通过该选择的SGW-U1和PGW(PGW-U1)进行数据传输,UE和NR之间能够通过该选择的SGW-U2和PGW(PGW-U2)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可选的,eNB还可向NR和MME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NR的用户面通道信息,该用户面通道信息可包括承载标识、隧道标识如TEID或F-TEID、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进而MME能够向SGW-C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SGW-C可向SGW-U1、SGW-U2、PGW-C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PGW-C可向PGW(PGW-U1、PGW-U2)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从而在核心网完成端到端的更新(保持或新建),以确定出哪些数据通过eNB传输,而哪些又迁移到NR。
在本实施例中,eNB能够通过上报用于指示eNB和/或NR的能力信息的指示信息,使得控制面功能在选择用户面功能时能够结合不同基站的需求,根据不同基站的能力信息来分别为不同的基站选择独立的用户面功能,以分别建立数据连接,使得选择出的用户面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基站的需求,有助于确保UE通过不同基站的数据传输都能正常进行。
进一步的,结合图2的流程示意图以及结合图3a至3d,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具体的,本实施例以第一基站为eNB,第二基站为NR为例进行描述,该eNB和NR所在的EPC的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为分离的,或者该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也可以为联合的。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601、eNB向MME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eNB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NR的基站能力信息,该基站能力信息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RAT type)、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602、MME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GW(SGW-C)和/或PGW(PGW-C)。
603、UE通过NR和eNB以及选择的SGW(SGW-U)和PGW(PGW-U)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该EPC中的SGW-C和SGW-U可以是独立部署的。MME接收到eNB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即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GW-C,比如选择一个同时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SGW-C,或者选择分别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两个独立的SGW-C,即一个SGW-C支持4G基站,另一个SGW-C支持5G基站。进一步可选的,MME还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PGW-C,如选择一个同时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PGW-C,或者选择分别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两个独立的PGW-C;或者,该SGW-C或PGW-C也可以是固定配置的,即MME无需进行SGW-C或PGW-C的选择。具体的,MME可以预先获取各SGW-C(PGW-C)的支持能力信息,比如各SGW-C(PGW-C)对不同基站的支持能力可以是SGW-C(PGW-C)和MME在首次交互过程中发送给该MME的,从而该MME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并结合SGW-C(PGW-C)的支持能力信息来选择SGW-C(PGW-C)。进一步可选的,MME还可向选择出的SGW-C转发该第一指示信息,SGW-C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即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进行SGW-U的选择,具体可参照步骤403、50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进一步可选的,该SGW-C还可向PGW-C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PGW-C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即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进行PGW-U的选择,具体可参照步骤405、50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或者,可选的,该SGW-U和/或PGW-U也可以是固定配置的,即无需进行SGW-U和/或PGW-U的选择,则MME可以不向SGW-C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和/或SGW-C可以不向PGW-C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从而UE与NR、eNB之间能够通过该选择的SGW-U和/或PGW-U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可选的,MME还可直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GW-U和/或PGW-U,比如该MME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GW-C和SGW-U,和/或,选择PGW-C和PGW-U,而不向选择出的SGW-C和/或PGW-C转发该第一指示信息,该MME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GW-U和/或PGW-U的方式与上述SGW-C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GW-U以及PGW-C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PGW-U的方式类似,此处不赘述。
可选的,该EPC中的SGW-C和SGW-U可以是联合部署于一个功能网元中的。则MME接收到eNB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即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GW(SGW-C/SGW-U),比如选择一个同时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SGW,或者选择分别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两个独立的SGW。进一步可选的,MME还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PGW(PGW-C/PGW-U),如选择一个同时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PGW,或者选择分别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两个独立的PGW。进一步的,MME选择出SGW之后,即可将eNB和NR的基站地址、基站的隧道标识如下行F-TEID发送给该SGW。SGW还可获取SGW的下行F-TEID并发送给PGW,PGW接收该SGW的下行F-TEID,以建立数据链路。此外,PGW还可获取该PGW的上行F-TEID,并将该PGW的上行F-TEID发送给SGW,SGW接收该PGW的上行F-TEID,以建立上行数据链路。进一步的,SGW还可获取SGW的上行F-TEID,并通过MME将该SGW的上行F-TEID发送给eNB。eNB接收到SGW的上行F-TEID之后,还可将该SGW的上行F-TEID发送给NR,使得NR能够与核心网建立数据连接。从而UE与NR、eNB之间能够通过该选择的SGW和/或PGW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可选的,eNB还可向NR和MME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NR的用户面通道信息,该用户面通道信息可包括承载标识、隧道标识如TEID或F-TEID、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进而MME能够向SGW-C(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SGW-C可向SGW-U及PGW-C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PGW-C向PGW-U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或者MME可向SGW(控制面用户面联合)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SGW向PGW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从而在核心网完成端到端的更新(保持或新建),以确定出哪些数据通过eNB传输,而哪些又迁移到NR。
在本实施例中,eNB通过上报用于指示eNB和/或NR的能力信息的指示信息,使得MME能够根据该基站能力信息选择控制面功能,即在选择控制面功能时能够结合不同基站的需求,根据不同基站的能力信息来选择控制面功能,并分别建立数据连接,使得选择出的控制面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基站的需求,有助于确保UE通过不同基站的数据传输都能正常进行。
又如,以第一基站为NR,第二基站为eNB,核心网为NC为例,该双连接场景下的系统架构图可以如图7a所示。可选的,基站与NC的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为分离的,即NC中的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可以是独立部署的,如图7b至7c所示。可选的,该场景下基站和核心网之间的控制面连接是通过AMF实现的,其可以将UE和基站的信息传递给控制面网元SMF。NR和NC之间可通过N2接口实现基站与NC之间的控制面连接,NR和NC之间可通过N3接口,以及eNB和NC之间可通过N3’接口实现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用户面连接。
请结合图7a,一并参见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下的架构示意图。如图7b所示,该架构下,eNB和NR可以共用UPF。
请结合图7a,一并参见图7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下的架构示意图。如图7c所示,该架构下,eNB和NR可以分别使用独立的UPF。
进一步的,结合图2的流程示意图以及结合图7a至7b,请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具体的,本实施例以第一基站为NR,第二基站为eNB为例进行描述,该eNB和NR所在的NC的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可以为分离的,或者该控制面连接和用户面连接也可以为联合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801、NR向A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其中,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该第一基站即NR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即eNB的基站能力信息,该基站能力信息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RAT type)、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NR可向AMF发送更改指示消息(如E-RAB modification indication消息),以通知核心网侧无线接入承载发生了改变。上述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携带于该更改指示消息中。进一步可选的,该更改指示消息还可以携带该主基站NR和辅基站eNB的基站地址、隧道标识如F-TEID等信息。具体的,该步骤801可参见上述步骤401的描述,即NR向AMF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方式与eNB向MME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的方式类似,此处不赘述。
802、AMF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MF。
803、AMF向SMF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804、SMF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UPF。
805、UE通过NR和eNB以及选择的UPF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该SMF和UPF可以是独立部署的,如图7b或7c所示。AMF接收到eNB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出为该eNB和NR服务的SMF。进一步可选的,该AMF还可向SMF转发该第一指示信息,比如该SMF为固定配置时,则AMF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可向SMF转发该第一指示信息,AMF不再进行SMF的选择。可选的,AMF可将该第一指示信息携带于承载更改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中发送给SMF。SMF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之后,即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进行UPF的选择。进一步可选的,SMF还可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并进一步结合网络拓扑结构,负载状态等信息来选择UPF,比如选择出NR和eNB共用的UPF,即选择出一个同时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UPF;或者,选择出分别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两个独立的UPF,即一个UPF支持4G基站,另一个UPF支持5G基站。该AMF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MF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MME选择SGW-C的方式,该SMF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UPF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SGW-C选择SGW-U的方式,此处不赘述。
进一步可选的,若选择出的UPF为一个同时支持4G基站和5G基站的UPF,SMF选择出UPF之后,即可将eNB和NR的基站地址、基站的隧道标识如F-TEID发送给该UPF,以建立下行数据链路。若选择出的UPF为分别为eNB和NR服务的两个UPF,则SMF选择出UPF之后,可将eNB的基站地址、基站的隧道标识如F-TEID发送给NR对应的UPF,以及将NR的基站地址、基站的隧道标识发送给eNB对应的UPF,以分别建立下行数据链路。
进一步可选的,SMF还可获取选择的各UPF的上行F-TEID,进而通过AMF将各UPF的上行F-TEID发送给NR。可选的,该UPF的上行F-TEID可以是SMF分配的;也可以是UPF分配,并发送给SMF的,本申请不做限定。NR接收到UPF的上行F-TEID之后,还可将该UPF的上行F-TEID发送给eNB,使得eNB能够与核心网建立数据连接。从而UE和eNB、NR之间能够通过该选择的SMF和/或UPF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可选的,AMF还可直接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同时选择SMF和UPF,而不向选择出的SMF转发该第一指示信息。具体的,该AMF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MF和UPF的方式与上述MME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选择SGW-C和SGW-U(或者选择PGW-C和PGW-U)的方式类似,此处不赘述。
进一步可选的,eNB还可向NR和AMF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eNB的用户面通道信息,该用户面通道信息可包括承载标识、隧道标识如TEID或F-TEID、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等信息中的至少一项。进而AMF能够向SMF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SMF可向UPF发送该第二指示信息,从而在核心网完成端到端的更新(保持或新建),以确定出哪些数据通过NR传输,而哪些又迁移到eNB。
在本实施例中,NR能够通过上报的用于指示eNB和/或NR的能力信息的指示信息,使得AMF在选择控制面功能,以及控制面功能在选择用户面功能时能够结合不同基站的需求,根据不同基站的能力信息来选择控制面功能和用户面功能,并分别建立数据连接,使得选择出的控制面功能和用户面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基站的需求,有助于确保UE通过不同基站的数据传输都能正常进行。
上述方法实施例都是对本申请的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的举例说明,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元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9所示,该网元设备900可包括:通信单元901和处理单元902。其中,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例如,通信单元901,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一基站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所述基站能力信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中的至少一项;处理单元9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所述目标第二网元包括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该网元设备可以为控制面网元,且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给所述控制面网元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可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所述用户面网元。
可选的,所述网元设备可以为移动管理网元;所述处理单元902可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控制面网元。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通信单元901,还可用于向选择出的所述控制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该网元设备可以为移动管理网元;所述处理单元902可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可具体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所述支持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元支持的基站能力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中选择出所述目标第二网元。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可具体用于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或者,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902可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一个用户面网元,所述用户面网元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连接;或者,所述处理单元9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两个用户面网元,所述两个用户面网元中的一个用户面网元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连接,所述两个用户面网元中的另一个用户面网元用于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连接。
可选的,所述网元设备可以为移动管理网元;所述通信单元901,还可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用户面通道信息,所述用户面通道信息包括承载标识、隧道标识、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通信单元901,还可用于向控制面网元和/或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控制面网元可包括服务网关控制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控制面网元或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所述用户面网元可包括服务网关用户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用户面网元或下一代网络用户面网元如用户面功能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元设备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网元设备1000可包括:处理单元1002和通信单元1003。处理单元1002可用于对网元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002用于支持网元设备执行图2中的过程201、202,图4中的过程403、404,图5中的过程503、504,图6中的过程602,图8中的过程802等等,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003用于支持网元设备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2至图8中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网元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001,用于存储网元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10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1003可以是收发器。存储单元10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10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1003为收发器,存储单元10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网元设备可以为图11所示的网元设备。
参阅图11所示,该网元设备1100可包括:处理器1102、收发器1103、存储器1101以及总线1104。其中,收发器1103、处理器1102以及存储器1101通过总线1104相互连接;总线11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元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网元设备中。
图12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2所示,该基站1200可包括:处理单元1201和通信单元1202。其中,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例如,处理单元1201,用于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所述基站能力信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中的至少一项;通信单元1202,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通信单元1202,还可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用户面通道信息,所述用户面通道信息包括承载标识、隧道标识、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单元1202,还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与用户面网元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元可以为移动管理网元或控制面网元。
可选的,所述控制面网元可包括服务网关控制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控制面网元或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所述用户面网元可包括服务网关用户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用户面网元或用户面功能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站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基站1300可包括:处理单元1302和通信单元1303。处理单元1302可用于对基站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处理单元1302用于支持基站执行图4中的过程401,图5中的过程501,图6中的过程601,图8中的过程801等等,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单元1303用于支持基站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2至图8中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基站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301,用于存储基站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13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1303可以是收发器。存储单元130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单元1302为处理器,通信单元1303为收发器,存储单元1301为存储器时,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基站可以为图14所示的基站。
参阅图14所示,该基站1400可包括:处理器1402、收发器1403、存储器1401以及总线1404。其中,收发器1403、处理器1402以及存储器1401通过总线1404相互连接;总线14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基站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基站中。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Claims (30)

1.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元接收来自于第一基站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所述基站能力信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所述目标第二网元包括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中的至少一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控制面网元,且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给所述控制面网元的;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所述目标第二网元,包括:
所述控制面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所述用户面网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移动管理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所述目标第二网元,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所述控制面网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网元向选择出的所述控制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移动管理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所述目标第二网元,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所述控制面网元和所述用户面网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所述目标第二网元,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所述支持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元支持的基站能力信息;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中选择出所述目标第二网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网元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2,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用户面网元,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一个用户面网元,所述用户面网元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两个用户面网元,所述两个用户面网元中的一个用户面网元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连接,所述两个用户面网元中的另一个用户面网元用于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移动管理网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管理网元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用户面通道信息,所述用户面通道信息包括承载标识、隧道标识、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移动管理网元向控制面网元和/或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元包括服务网关控制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控制面网元或会话管理功能网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网元包括服务网关用户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用户面网元或用户面功能网元。
12.一种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所述基站能力信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基站向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用户面通道信息,所述用户面通道信息包括承载标识、隧道标识、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与用户面网元进行数据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移动管理网元或控制面网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元包括服务网关控制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控制面网元或会话管理功能网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网元包括服务网关用户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用户面网元或用户面功能网元。
17.一种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一基站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所述基站能力信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目标第二网元,所述目标第二网元包括用户面网元和控制面网元中的至少一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元设备为控制面网元,且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通过移动管理网元发送给所述控制面网元的;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所述用户面网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元设备为移动管理网元;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控制面网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选择出的所述控制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元设备为移动管理网元;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控制面网元和用户面网元。
22.根据权利要求17-21任一项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所述支持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网元支持的基站能力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中选择出所述目标第二网元。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获取预先配置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元的支持能力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7,18,21-23任一项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一个用户面网元,所述用户面网元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连接;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选择两个用户面网元,所述两个用户面网元中的一个用户面网元用于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连接,所述两个用户面网元中的另一个用户面网元用于与所述第二基站建立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7,19-23任一项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元设备为移动管理网元;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用户面通道信息,所述用户面通道信息包括承载标识、隧道标识、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控制面网元和/或用户面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7-25任一项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元包括服务网关控制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控制面网元或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或者,
所述用户面网元包括服务网关用户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用户面网元或用户面功能网元。
2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能力信息和/或第二基站的基站能力信息,所述基站能力信息包括基站的类型、基站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用户面协议、切片类型、带宽、传输速率以及时延要求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用户面通道信息,所述用户面通道信息包括承载标识、隧道标识、用户面通道传输的业务类型以及数据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与用户面网元进行数据传输。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移动管理网元或控制面网元。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网元包括服务网关控制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控制面网元或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或者,
所述用户面网元包括服务网关用户面网元、公用数据网网关用户面网元或用户面功能网元。
CN201710459760.2A 2017-06-16 2017-06-16 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092467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760.2A CN109246778B (zh) 2017-06-16 2017-06-16 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760.2A CN109246778B (zh) 2017-06-16 2017-06-16 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778A true CN109246778A (zh) 2019-01-18
CN109246778B CN109246778B (zh) 2020-12-04

Family

ID=65083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9760.2A Active CN109246778B (zh) 2017-06-16 2017-06-16 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6778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1585A1 (zh) * 2019-01-23 2020-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86770A (zh) * 2019-02-19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86771A (zh) * 2019-02-19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1586892A (zh) * 2019-02-19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629450A (zh) * 2019-02-28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程序产品以及存储介质
CN111885681A (zh) * 2019-05-02 2020-11-03 苹果公司 智能核心网络选择
CN111901895A (zh) * 2019-05-06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用户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98675A (zh) * 2019-08-19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元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3573367A (zh) * 2021-07-05 2021-10-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3660702A (zh) * 2020-05-12 2021-11-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传输方法、节点选择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272670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125967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选择基站的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WO2023151586A1 (zh) * 2022-02-11 2023-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功能实例或网元的目标面能力上报、获取方法及设备
WO2023207499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6232A (zh) * 2008-09-25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协议版本协商方法和系统及设备
CN103220721A (zh) * 2012-01-20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能力上报方法和基站、策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5828315A (zh) * 2016-03-11 2016-08-03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网关选择方法及系统
WO2016169801A1 (en) * 2015-04-21 2016-10-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in small cell mobility with dual/multi connectivity
CN106686543A (zh) * 2015-11-06 2017-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网关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686569A (zh) * 2015-11-06 2017-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网关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6232A (zh) * 2008-09-25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协议版本协商方法和系统及设备
CN103220721A (zh) * 2012-01-20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能力上报方法和基站、策略控制方法和系统
WO2016169801A1 (en) * 2015-04-21 2016-10-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mprovements in small cell mobility with dual/multi connectivity
CN106686543A (zh) * 2015-11-06 2017-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网关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686569A (zh) * 2015-11-06 2017-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网关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28315A (zh) * 2016-03-11 2016-08-03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网关选择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1585A1 (zh) * 2019-01-23 2020-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79292A (zh) * 2019-01-23 2020-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79292B (zh) * 2019-01-23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11722883B2 (en) 2019-02-19 2023-08-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0168840A1 (zh) * 2019-02-19 2020-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1586892A (zh) * 2019-02-19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586770B (zh) * 2019-02-19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86771A (zh) * 2019-02-19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节点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1586770A (zh) * 2019-02-19 202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86892B (zh) * 2019-02-19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629450B (zh) * 2019-02-28 2022-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629450A (zh) * 2019-02-28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程序产品以及存储介质
CN111885681A (zh) * 2019-05-02 2020-11-03 苹果公司 智能核心网络选择
CN111901895A (zh) * 2019-05-06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用户面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224555A1 (zh) * 2019-05-06 2020-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用户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01895B (zh) * 2019-05-06 2022-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用户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98675A (zh) * 2019-08-19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元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3660702A (zh) * 2020-05-12 2021-11-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传输方法、节点选择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272670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573367B (zh) * 2021-07-05 2023-07-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3573367A (zh) * 2021-07-05 2021-10-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23125967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选择基站的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WO2023151586A1 (zh) * 2022-02-11 2023-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功能实例或网元的目标面能力上报、获取方法及设备
WO2023207499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778B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778A (zh) 功能网元的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JP7036268B2 (ja) ターゲット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5g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JP6969620B2 (ja) ターゲットranノード、5g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US11930406B2 (en)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009934B2 (en) Method for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devices
WO2018029933A1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端末、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WO2018029931A1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端末、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JP7127670B2 (ja) 通信方法、及び第1の基地局
US20200344843A1 (en) Nod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602978B1 (en) Coordinated selection of user plane functions in core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WO2017054661A1 (zh) 一种无线中继方法、无线中继站及无线中继系统
CN103428768B (zh) 一种接入方法、基站、接入点和用户设备
US20220330354A1 (en) Mesh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
EP3499922B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applying qos based on user plane data mapping
US11246064B2 (en) PDN connection supports interworking to 5GS
US1049944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WO2024041422A1 (zh)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核心网节点
CN111526560B (zh) 服务小区信息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US20230063162A1 (en) OpenRAN Intelligent Dynamic CU-UP Scaling Solution
US20230019380A1 (en) 4G/5G Open RAN CU-UP Pool Solu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