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6742A - 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6742A
CN109246742A CN201811347925.8A CN201811347925A CN109246742A CN 109246742 A CN109246742 A CN 109246742A CN 201811347925 A CN201811347925 A CN 201811347925A CN 109246742 A CN109246742 A CN 109246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audio signal
signal
incoming call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479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6742B (zh
Inventor
袁野
欧阳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479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6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6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移动终端判断已插入所述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是否收到来电寻呼信息,若收到,从所述SIM卡中获取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SIM卡是否为测试型SIM白卡,若是,所述移动终端自动接听来电。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升来电寻呼的接听效率,有利于提升通话业务的测试效率,降低通话业务的测试时间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手机、电话手表等移动终端在仪表测试环境(用于产品研发测试、产品认证)中测试通话业务(如2G CS通话业务)时,仪表会向移动终端发起来电寻呼信息,移动终端在收到寻呼信息后振铃,屏幕上显示接听界面,由测试员手动操作移动终端执行来电接听。
在实践中发现,常见的测试员手动操作移动终端执行来电接听的方式有手动按接听键盘、手动滑触摸屏等,由于移动终端在产品研发阶段,产品认证阶段均需大量及频繁的测试,手动操作移动终端执行来电接听会大大降低来电寻呼的接听效率,进而会降低通话业务的测试效率,加剧通话业务的测试时间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提升来电寻呼的接听效率,有利于提升通话业务的测试效率,降低通话业务的测试时间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判断已插入所述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是否收到来电寻呼信息,若收到,从所述SIM卡中获取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SIM卡是否为测试型SIM白卡,若是,所述移动终端自动接听来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移动终端自动接听来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是否被有线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若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以及,所述移动终端在通过所述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耳机插头所在的耳机线上设置的振动传感器监测所述耳机线是否产生振动信号;若产生振动信号,判断所述振动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数值;若大于所述预设数值,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计算所述振动信号的强度占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强度的比例,并按照所述比例放大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采集由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以及所述振动信号在用户耳道内产生的回声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以及所述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的所述脉冲响应出现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数值,如果大于,则计算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是否相同,若否,说明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有噪声影响,则在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加入与所述振动信号相位相反、强度相同的反向噪声信号,从而实现噪声消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以及所述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所述回声信号以及如下公式,计算脉冲响应:
w(t)=(r(t)-e(t))/(s(t)+z(t));
其中,所述w(t)为脉冲响应,所述r(t)为所述回声信号,所述s(t)为所述音频信号,所述z(t)为所述振动信号;所述e(t)为噪声参数,包括环境噪声和电路噪声,环境噪声为不播放音频信号时,录音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电路噪声与耳机固有属性相关。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已插入所述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是否收到来电寻呼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收到时,从所述SIM卡中获取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SIM卡是否为测试型SIM白卡;
接听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出所述SIM卡为测试型SIM白卡时,自动接听来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接听单元自动接听来电之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是否被有线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
输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被有线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时,通过所述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输出单元通过所述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耳机插头所在的耳机线上设置的振动传感器监测所述耳机线是否产生振动信号;若产生振动信号,判断所述振动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数值;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判断出所述振动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数值时,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的方式具体为:
所述处理单元计算所述振动信号的强度占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强度的比例,并按照所述比例放大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的方式具体为:
所述处理单元采集由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以及所述振动信号在用户耳道内产生的回声信号,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以及所述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判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的所述脉冲响应出现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数值,如果大于,则计算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判断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是否相同,若否,说明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有噪声影响,则在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加入与所述振动信号相位相反、强度相同的反向噪声信号,从而实现噪声消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以及所述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的方式具体为:
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所述回声信号以及如下公式,计算脉冲响应:
w(t)=(r(t)-e(t))/(s(t)+z(t));
其中,所述w(t)为脉冲响应,所述r(t)为所述回声信号,所述s(t)为所述音频信号,所述z(t)为所述振动信号;所述e(t)为噪声参数,包括环境噪声和电路噪声,环境噪声为不播放音频信号时,录音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电路噪声与耳机固有属性相关。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所述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所述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判断出已插入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收到来电寻呼信息时,从该SIM卡中获取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并且在根据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判断该SIM卡为测试型SIM白卡时,移动终端可以自动接听来电。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无需手动操作移动终端执行来电接听,能够提升来电寻呼的接听效率,有利于提升通话业务的测试效率,降低通话业务的测试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提升来电寻呼的接听效率,有利于提升通话业务的测试效率,降低通话业务的测试时间成本。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移动终端判断已插入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是否收到来电寻呼信息,若未收到,结束本流程;若收到,执行步骤102-步骤103。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移动手机、电话手表、平板电脑等具备CS通话业务(如2G CS通话业务、3G CS通话业务)能力的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判断出已插入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收到来电寻呼信息之后,以及执行步骤102-步骤103之前,移动终端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移动终端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仪表测试环境中,如果移动终端当前处于仪表测试环境中,移动终端可以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通话测试模式下,如果当前处于通话测试模式下,移动终端精确的执行步骤102-步骤103。
可选的,移动终端可以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并且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判断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仪表测试环境中;或者,移动终端可以获取当前接入的Wi-Fi热点的热点标识,并且移动终端可以校验当前接入的Wi-Fi热点的热点标识是否属于预设的仪表测试环境下的Wi-Fi热点的热点标识,如果属于,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出移动终端当前处于仪表测试环境;反之,如果不属于,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出移动终端当前未处于仪表测试环境。
102、移动终端从该SIM卡中获取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用于表征该SIM卡是普通SIM卡(如移动SIM卡、联通SIM卡或电信SIM卡)或者是产品研发方研发的用于在仪表测试环境(用于产品研发测试、产品认证)中测试移动终端的通话业务(如2G CS通话业务)的测试型SIM白卡。
103、移动终端根据该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判断该SIM卡是否为测试型SIM白卡,若是,移动终端自动接听来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判断该SIM卡不是测试型SIM白卡,那么就说明该SIM卡是普通SIM卡(如移动SIM卡、联通SIM卡或电信SIM卡),此时移动终端可以执行振铃操作并在屏幕上显示接听界面,由测试员手动操作移动终端执行来电接听。
本发明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在测试移动终端的2G CS通话业务时,先在移动终端中插入测试型SIM白卡,移动终端开机后注册上测试仪表CS(即电路交换)域。在此基础上,测试员可以在仪表侧发起针对该测试型SIM白卡的2G CS寻呼,移动终端收到寻呼信息后自动接听当次2G CS来电,建立2S CS通话连接,接听过程无需人为干预。其中,测试员可进行后续2G CS通话的指标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在测试移动终端的2G CS通话业务时,先在移动终端中插入测试型SIM白卡,启动与当前使用仪表配对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并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移动终端开机后注册上测试仪表CS(即电路交换)域。在此基础上,自动化工具控制仪表侧发起2G CS寻呼,移动终端收到寻呼信息后自动接听当次2G CS来电,建立2S CS通话连接,接听过程无需人为干预。其中,自动化测试工具可进行后续2G CS通话的指标测试。
在图1所描述的自动接听方法中,无需手动操作移动终端执行来电接听,能够提升来电寻呼的接听效率,有利于提升通话业务的测试效率,降低通话业务的测试时间成本。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移动终端判断已插入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是否收到来电寻呼信息,若未收到,结束本流程;若收到,执行步骤202-步骤203。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移动手机、电话手表、平板电脑等具备CS通话业务(如2G CS通话业务、3G CS通话业务)能力的移动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判断出已插入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收到来电寻呼信息之后,以及执行步骤202-步骤203之前,移动终端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移动终端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仪表测试环境中,如果移动终端当前处于仪表测试环境中,移动终端可以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通话测试模式下,如果当前处于通话测试模式下,移动终端精确的执行步骤102-步骤103。
可选的,移动终端可以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并且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判断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仪表测试环境中;或者,移动终端可以获取当前接入的Wi-Fi热点的热点标识,并且移动终端可以校验当前接入的Wi-Fi热点的热点标识是否属于预设的仪表测试环境下的Wi-Fi热点的热点标识,如果属于,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出移动终端当前处于仪表测试环境;反之,如果不属于,移动终端可以确定出移动终端当前未处于仪表测试环境。
202、移动终端从该SIM卡中获取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用于表征该SIM卡是普通SIM卡(如移动SIM卡、联通SIM卡或电信SIM卡)或者是产品研发方研发的用于在仪表测试环境(用于产品研发测试、产品认证)中测试移动终端的通话业务(如2G CS通话业务)的测试型SIM白卡。
203、移动终端根据该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判断该SIM卡是否为测试型SIM白卡,若否,执行步骤204;若是,执行步骤205-步骤-步骤206。
204、移动终端执行振铃操作并在屏幕上显示接听界面,由测试员手动操作移动终端执行来电接听,并结束本流程。
205、移动终端自动接听来电。
206、移动终端检测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是否被有线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若是,执行步骤207-步骤208。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移动终端检测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未被有线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扬声器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207、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208、移动终端在通过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过程中,通过耳机插头所在的耳机线上设置的振动传感器监测耳机线是否产生振动信号;若产生振动信号,执行步骤209;如果未产生振动信号,结束本流程。
209、移动终端判断振动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数值,若大于预设数值,执行步骤210;若未大于预设数值,结束本流程。
210、移动终端对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在通过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过程中,若通过耳机插头所在的耳机线上设置的振动传感器监测耳机线未产生振动信号,移动终端可以控制有线耳机通过接触传感器来检测有线耳机是否处于耳部佩戴状态,如果有线耳机检测出有线耳机未处于耳部佩戴状态,移动终端通过扬声器播放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以避免错过来电进行的CS通话业务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有线耳机检测出有线耳机处于耳部佩戴状态,移动终端可以通过有线耳机输出验证声音,并且移动终端可以接收有线耳机通过麦克风收集验证声音经过耳道反射回来的反射声;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可以根据无线耳机传递的反射声的信号特征为基础辨识出该耳道的耳道孔模型,并且识别该耳道的耳道孔模型是否与移动终端预设的合法测试员的耳道孔模型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移动终端通过扬声器播放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以避免合法测试员错过来电进行的CS通话业务测试。由于每个人的耳道孔模型(又称为耳道孔结构构造)都是独一无二的,上述方式可以减少身份识别计算的复杂性,同时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对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移动终端计算振动信号的强度占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强度的比例,并按照该比例放大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对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移动终端采集由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以及振动信号在用户耳道内产生的回声信号;
移动终端根据音频信号、振动信号以及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
移动终端判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例如10秒内)的脉冲响应出现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数值(例如预设数值为3),如果大于,则计算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
移动终端判断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是否相同(例如是否均为1秒),若是,说明振动信号与音频信号在相位上是匹配的,此时测试员可能在打拍子或是随着音频信号一起运动,此时无需放大音频信号,只需要继续输出音频信号即可;若否(例如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3秒,第二次和第三次间隔0.5秒),说明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有噪声影响,则在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加入与振动信号相位相反、强度相同的反向噪声信号,从而实现噪声消除。
本发明实施例中,有线耳机上可以设置有电声转换器,或者是有线耳机位于用户耳道内的位置设置有麦克风,相应地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电声转换器或麦克风采集由音频信号以及振动信号在用户耳道内产生的回声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根据音频信号、振动信号以及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包括:
移动终端根据音频信号、振动信号、回声信号以及如下公式,计算脉冲响应:
w(t)=(r(t)-e(t))/(s(t)+z(t));
其中,w(t)为脉冲响应,r(t)为所述回声信号,s(t)为所述音频信号,z(t)为振动信号;e(t)为噪声参数,包括环境噪声和电路噪声,环境噪声为不播放音频信号时,录音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电路噪声与耳机固有属性相关。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测试员在仪表测试环境中佩戴有线耳机收听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时,通常会存在有“听诊器效应”,即有线耳机的耳机线发生晃动和/或摩擦时产生的振动会通过耳机线直接传递到用户耳道内,从而产生让用户很不愉快的声音。因此,实施上述方式可以减少测试员在仪表测试环境中佩戴有线耳机收听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时“听诊器效应”对音频信号的影响,提升测试员在仪表测试环境中佩戴有线耳机收听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时的体验感。
本发明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在测试移动终端的2G CS通话业务时,先在移动终端中插入测试型SIM白卡,移动终端开机后注册上测试仪表CS(即电路交换)域。在此基础上,测试员可以在仪表侧发起针对该测试型SIM白卡的2G CS寻呼,移动终端收到寻呼信息后自动接听当次2G CS来电,建立2S CS通话连接,接听过程无需人为干预。其中,测试员可进行后续2G CS通话的指标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在测试移动终端的2G CS通话业务时,先在移动终端中插入测试型SIM白卡,启动与当前使用仪表配对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并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移动终端开机后注册上测试仪表CS(即电路交换)域。在此基础上,自动化工具控制仪表侧发起2G CS寻呼,移动终端收到寻呼信息后自动接听当次2G CS来电,建立2S CS通话连接,接听过程无需人为干预。其中,自动化测试工具可进行后续2G CS通话的指标测试。
在图2所描述的自动接听方法中,无需手动操作移动终端执行来电接听,能够提升来电寻呼的接听效率,有利于提升通话业务的测试效率,降低通话业务的测试时间成本。此外,在图2所描述的自动接听方法中,可以减少测试员在仪表测试环境中佩戴有线耳机收听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时“听诊器效应”对音频信号的影响,提升测试员在仪表测试环境中佩戴有线耳机收听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时的体验感。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301,用于判断已插入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是否收到来电寻呼信息;
获取单元302,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301的判断结果为收到时,从该SIM卡中获取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303,用于根据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判断该SIM卡是否为测试型SIM白卡;
接听单元304,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304的判断出该SIM卡为测试型SIM白卡时,自动接听来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单元302在第一判断单元301判断出已插入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收到来电寻呼信息之后,以及从该SIM卡中获取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单元302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仪表测试环境中,如果移动终端当前处于仪表测试环境中,获取单元302可以判断当前是否处于通话测试模式下,如果当前处于通话测试模式下,移动终端才从该SIM卡中获取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
可选的,获取单元302可以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并且根据当前位置信息判断判断移动终端当前是否处于仪表测试环境中;或者,获取单元302可以获取当前接入的Wi-Fi热点的热点标识,并且获取单元302可以校验当前接入的Wi-Fi热点的热点标识是否属于预设的仪表测试环境下的Wi-Fi热点的热点标识,如果属于,获取单元302可以确定出移动终端当前处于仪表测试环境;反之,如果不属于,获取单元302可以确定出移动终端当前未处于仪表测试环境。
本发明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在测试移动终端的2G CS通话业务时,先在移动终端中插入测试型SIM白卡,移动终端开机后注册上测试仪表CS(即电路交换)域。在此基础上,测试员可以在仪表侧发起针对该测试型SIM白卡的2G CS寻呼,移动终端收到寻呼信息后自动接听当次2G CS来电,建立2S CS通话连接,接听过程无需人为干预。其中,测试员可进行后续2G CS通话的指标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中,举例来说,在测试移动终端的2G CS通话业务时,先在移动终端中插入测试型SIM白卡,启动与当前使用仪表配对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并运行自动化测试脚本。移动终端开机后注册上测试仪表CS(即电路交换)域。在此基础上,自动化工具控制仪表侧发起2G CS寻呼,移动终端收到寻呼信息后自动接听当次2G CS来电,建立2S CS通话连接,接听过程无需人为干预。其中,自动化测试工具可进行后续2G CS通话的指标测试。
在图1所描述的移动终端中,无需手动操作移动终端执行来电接听,能够提升来电寻呼的接听效率,有利于提升通话业务的测试效率,降低通话业务的测试时间成本。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是由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进行优化得到的。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除了包括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全部组件之外,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305,用于在接听单元304自动接听来电之后,检测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是否被有线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
输出单元306,用于在第一检测单元305检测出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被有线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时,通过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第二检测单元307,用于在输出单元306通过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过程中,通过耳机插头所在的耳机线上设置的振动传感器监测耳机线是否产生振动信号;若产生振动信号,判断振动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数值;
处理单元308,用于在第二检测单元307判断出振动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数值时,对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输出单元306通过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过程中,若第二检测单元307通过耳机插头所在的耳机线上设置的振动传感器监测耳机线未产生振动信号,第二检测单元307可以控制有线耳机通过接触传感器来检测有线耳机是否处于耳部佩戴状态,如果有线耳机检测出有线耳机未处于耳部佩戴状态,处理单元308还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以避免错过来电进行的CS通话业务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有线耳机检测出有线耳机处于耳部佩戴状态,处理单元308还可以通过有线耳机输出验证声音,并且处理单元308可以接收有线耳机通过麦克风收集验证声音经过耳道反射回来的反射声;进一步地,处理单元308可以根据无线耳机传递的反射声的信号特征为基础辨识出该耳道的耳道孔模型,并且识别该耳道的耳道孔模型是否与移动终端预设的合法测试员的耳道孔模型相匹配,如果不相匹配,处理单元308通过扬声器播放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以避免合法测试员错过来电进行的CS通话业务测试。由于每个人的耳道孔模型(又称为耳道孔结构构造)都是独一无二的,上述方式可以减少身份识别计算的复杂性,同时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08对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的方式具体为:
处理单元308计算振动信号的强度占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强度的比例,并按照该比例放大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08对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的方式具体为:
处理单元308采集由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以及振动信号在用户耳道内产生的回声信号,根据音频信号、振动信号以及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判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的脉冲响应出现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数值,如果大于,则计算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判断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是否相同,若否,说明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有噪声影响,则在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加入与振动信号相位相反、强度相同的反向噪声信号,从而实现噪声消除。
本发明实施例中,有线耳机上可以设置有电声转换器,或者是有线耳机位于用户耳道内的位置设置有麦克风,相应地处理单元308可以通过电声转换器或麦克风采集由音频信号以及振动信号在用户耳道内产生的回声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处理单元308根据音频信号、振动信号以及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包括:
处理单元308根据音频信号、振动信号、回声信号以及如下公式,计算脉冲响应:
w(t)=(r(t)-e(t))/(s(t)+z(t));
其中,w(t)为脉冲响应,r(t)为所述回声信号,s(t)为所述音频信号,z(t)为振动信号;e(t)为噪声参数,包括环境噪声和电路噪声,环境噪声为不播放音频信号时,录音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电路噪声与耳机固有属性相关。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测试员在仪表测试环境中佩戴有线耳机收听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时,通常会存在有“听诊器效应”,即有线耳机的耳机线发生晃动和/或摩擦时产生的振动会通过耳机线直接传递到用户耳道内,从而产生让用户很不愉快的声音。因此,实施上述方式可以减少测试员在仪表测试环境中佩戴有线耳机收听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时“听诊器效应”对音频信号的影响,提升测试员在仪表测试环境中佩戴有线耳机收听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时的体验感。
在图4所描述的移动终端中,无需手动操作移动终端执行来电接听,能够提升来电寻呼的接听效率,有利于提升通话业务的测试效率,降低通话业务的测试时间成本。此外,在图4所描述的移动终端中,可以减少测试员在仪表测试环境中佩戴有线耳机收听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时“听诊器效应”对音频信号的影响,提升测试员在仪表测试环境中佩戴有线耳机收听移动终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时的体验感。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501;
与存储器501耦合的处理器502;
其中,处理器502调用存储器5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图1或图2所描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图1或图2所描述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终端判断已插入所述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是否收到来电寻呼信息,若收到,从所述SIM卡中获取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SIM卡是否为测试型SIM白卡,若是,所述移动终端自动接听来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接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自动接听来电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是否被有线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若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以及,所述移动终端在通过所述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耳机插头所在的耳机线上设置的振动传感器监测所述耳机线是否产生振动信号;若产生振动信号,判断所述振动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数值;若大于所述预设数值,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接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计算所述振动信号的强度占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强度的比例,并按照所述比例放大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接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采集由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以及所述振动信号在用户耳道内产生的回声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以及所述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的所述脉冲响应出现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数值,如果大于,则计算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
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是否相同,若否,说明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有噪声影响,则在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加入与所述振动信号相位相反、强度相同的反向噪声信号,从而实现噪声消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接听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以及所述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所述回声信号以及如下公式,计算脉冲响应:
w(t)=(r(t)-e(t))/(s(t)+z(t));
其中,所述w(t)为脉冲响应,所述r(t)为所述回声信号,所述s(t)为所述音频信号,所述z(t)为所述振动信号;所述e(t)为噪声参数,包括环境噪声和电路噪声,环境噪声为不播放音频信号时,录音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电路噪声与耳机固有属性相关。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已插入所述移动终端的某一SIM卡是否收到来电寻呼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收到时,从所述SIM卡中获取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运营商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SIM卡是否为测试型SIM白卡;
接听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出所述SIM卡为测试型SIM白卡时,自动接听来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接听单元自动接听来电之后,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是否被有线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
输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移动终端的耳机插孔被有线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时,通过所述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输出单元通过所述耳机插孔输出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耳机插头所在的耳机线上设置的振动传感器监测所述耳机线是否产生振动信号;若产生振动信号,判断所述振动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预设数值;
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判断出所述振动信号的强度大于预设数值时,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的方式具体为:
所述处理单元计算所述振动信号的强度占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的强度的比例,并按照所述比例放大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的方式具体为:
所述处理单元采集由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来电对应的音频信号以及所述振动信号在用户耳道内产生的回声信号,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以及所述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判断在预设的时间段内的所述脉冲响应出现的次数是否大于预设数值,如果大于,则计算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判断每相邻两个脉冲响应之间的时间差是否相同,若否,说明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有噪声影响,则在所述耳机插孔输出的音频信号中加入与所述振动信号相位相反、强度相同的反向噪声信号,从而实现噪声消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以及所述回声信号计算脉冲响应的方式具体为:
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所述振动信号、所述回声信号以及如下公式,计算脉冲响应:
w(t)=(r(t)-e(t))/(s(t)+z(t));
其中,所述w(t)为脉冲响应,所述r(t)为所述回声信号,所述s(t)为所述音频信号,所述z(t)为所述振动信号;所述e(t)为噪声参数,包括环境噪声和电路噪声,环境噪声为不播放音频信号时,录音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电路噪声与耳机固有属性相关。
CN201811347925.8A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9246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7925.8A CN109246742B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7925.8A CN109246742B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742A true CN109246742A (zh) 2019-01-18
CN109246742B CN109246742B (zh) 2022-05-27

Family

ID=65078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47925.8A Active CN109246742B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67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7533A (zh) * 2019-08-21 2020-01-10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0839190A (zh) * 2019-11-15 2020-02-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61230A (zh) * 2020-10-23 2021-01-22 上海中通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快递电话接听率考核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4537A (zh) * 2015-06-09 2015-10-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国际漫游功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6506763A (zh) * 2016-09-26 2017-03-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测试控制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8519871A (zh) * 2018-03-30 2018-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4537A (zh) * 2015-06-09 2015-10-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国际漫游功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6506763A (zh) * 2016-09-26 2017-03-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测试控制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
CN108519871A (zh) * 2018-03-30 2018-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7533A (zh) * 2019-08-21 2020-01-10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0839190A (zh) * 2019-11-15 2020-02-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39190B (zh) * 2019-11-15 2022-01-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佩戴检测方法、装置、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61230A (zh) * 2020-10-23 2021-01-22 上海中通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快递电话接听率考核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742B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742A (zh) 一种来电寻呼的自动接听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179495B (zh) 移动终端的耳机麦克风和听筒的音频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5259459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自动化质检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504770A (zh) 通话质量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测试装置
CN107026953B (zh) 诊断设备和诊断系统
CN103181197B (zh) 用于测试听音设备的方法以及用于测试听音设备的装置
CN104601769B (zh) 一种手机主板自动化音频测试系统
CN104092809A (zh) 通话录音方法、通话录音播放方法及其相应装置
CN106685459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操作的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9195090B (zh) 用于产品内麦克风电声参数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952654A (zh) 机器人降噪方法、装置及机器人
CN109547910A (zh) 电子设备声学组件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453791A (zh) 声音信号的输出方法及装置、耳机状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967932A (zh) 耳机使用提醒方法和装置、智能终端
CN105979255A (zh) 一种音频采集工装、方法和云端服务器
CN111276160A (zh) 一种音频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702756A (zh) 一种通话无声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9377430B (zh) 一种学习计划推荐方法及学习客户端
CN109474734A (zh) 呼叫类型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405234B (zh) 基于主频模拟调整技术的听觉障碍多维测量系统及其方法
CN103258544B (zh) 一种考试系统
CN109473001B (zh) 一种基于提示等级的学习辅导方法及学习辅导客户端
CN106658259A (zh) 一种耳机控制方法及耳机
CN106453899A (zh) 一种录音音量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9615731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音频输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