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6657B - 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6657B
CN109246657B CN201710414809.2A CN201710414809A CN109246657B CN 109246657 B CN109246657 B CN 109246657B CN 201710414809 A CN201710414809 A CN 201710414809A CN 109246657 B CN109246657 B CN 1092466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shared
mode
rece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148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6657A (zh
Inventor
安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4148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665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9965 priority patent/WO201822396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6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6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6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分享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获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

Description

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智能终端如手机对于人们而言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此外,数据传播或分享的渠道也异常丰富,不仅有正式的各种书信,也有腾讯QQ、微信等即时通讯(IM,Instant Messenger)工具和社交平台,以及各种工具软件比如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迅雷等。其中,每种数据传播的渠道具有各自的优势,能够在各种场景下提供给用户多种选择。
但是,现有数据传播的渠道有时也无法覆盖很多场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手机所处的位置没有网络信号、或者手机所处的位置网络信号质量较差、或者手机欠费时,无法快速将数据比如短消息迅速传播出去;当用户处在紧急情况下而不方便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以及使用及时聊天工具时,无法快速发出求救消息;手机所处的位置有网络信号,但是数据所包含的内容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移动数据流量进行数据传播;
2)无法将分享的数据限定在某个大区域、或某个群组、或某个时间段内传播,并快速实现预期效果;例如,在商场寻找走失儿童时,无法使求助信息限定处在商场内部的手机中第一时间进行流转;需要分享的数据无法通过一个接收方传播给另一个接收方,以迅速传播到位;无法实现通过第三方将分享的数据传播给接收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能够快速实现终端之间的数据分享且不需要消耗移动数据流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过程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分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获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
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为发送终端将待分享数据经由第三方终端分享给接收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允许所述第二终端经由至少一个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三终端连接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为接收终端接收到待分享数据后继续向其他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并在所述第一终端向另一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时,由各第二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发送给至少一个第三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搜索由第四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四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局域网,以获取所述第四终端分享的目标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获取自身当前所处位置,确定所述自身当前所处位置属于预先设置的传播区域时,允许所述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创建单元、第二接收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一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获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所述第一创建单元,用于创建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为发送终端将待分享数据经由第三方终端分享给接收终端;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允许所述第二终端经由至少一个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三终端连接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为接收终端接收到待分享数据后继续向其他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并在第一发送单元向另一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时,由各第二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发送给至少一个第三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第一搜索单元,用于搜索由第四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四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局域网,以获取所述第四终端分享的目标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位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位置;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位置属于预先设置的传播区域时,允许所述第一创建单元创建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分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搜索由第一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第二终端向搜索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连接请求;
在所述第一终端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上述方案中,当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为发送终端将待分享数据经由第三方终端分享给接收终端时;或,当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为接收终端接收到待分享数据后继续向其他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三无线局域网;
第二终端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
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搜索单元、第二发送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搜索单元,用于搜索由第一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搜索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连接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第二创建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创建单元,用于当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为发送终端将待分享数据经由第三方终端分享给接收终端时,或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为接收终端接收到待分享数据后继续向其他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时,创建以所述第二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三无线局域网;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分享系统,所述数据分享系统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方案中的第一终端和上述任意一种方案中的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第一终端获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基于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建立的无线局域网,可向连接上所述无线局域网的第二终端进行数据分享,能够快速实现终端之间的数据分享且不需要消耗移动数据流量;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数据分享的不足之处,并丰富了数据分享的方式。
此外,能够实现在终端没有网络信号覆盖或网络信号质量较差时,终端之间仍可进行数据分享;能够使数据在设定的分享区域或分享人群中进行分享,并且还可通过第三方向接收方分享数据、或通过一个接收方向另一个接收方分享数据,从而加快数据分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数据分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第一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数据分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第二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数据分享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数据分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侧,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终端获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具体地,第一终端接收设置指令,并根据所述设置指令生成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即获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这里,所述设置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在第一终端的屏幕上或安装的数据分享应用界面上执行触摸、或输入等操作进行设置而生成的,也可以是第三方终端设备根据数据分享要求所生成的,并通过与第三方终端设备相连的第一终端的外部接口比如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可以是第一终端中已存储的数据,比如已存储的图片、日志等,也可以是第一终端当前实时获取的数据,比如第一终端当前拍摄的照片、编辑的文本文件和短信消息等;若所述设置指令是由第三方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的,则所述待分享数据也可能包含于所述设置指令中;所述设置指令中也可包含指定待分享的数据的指令,第一终端可根据所述设置指令指定待分享数据;所述待分享数据也可以是第一终端在接收到所述设置指令之前,第一终端的用户已确定的待分享的数据。
这里,所述设置指令包含对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方法,第一终端根据所述设置指令可将所述分享方法作为对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所述分享模式至少包括传播方式,还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传播区域等;其中,
所述传播方式用于限定允许待分享数据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播,可包括第一传播模式、第二传播模式等;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也可称为借力传播模式,即当任意两个人之间相隔较远而无法相互直接传播待分享数据时,可以通过处于行走状态的中间者进行间接传播,即先由发送方将待分享数据分享给一个或一个以上中间者,再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中间者将该待分享数据分享给目的接收方,以快速完成待分享数据的分享;简而言之,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为发送终端将待分享数据经由第三方终端分享给接收终端;但是,会在数据分享过程中对该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以使中间者在传播数据的过程中无法直接查看该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也可称为多点续传模式,即在最开始分享待分享数据的数据源只有一个,但是经过一次数据传播后,可分享待分享数据的数据源就变成了两个,如此循环操作后,可分享待分享数据的数据源就可以呈指数级增长,以实现快速分享待分享数据;简而言之,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为接收终端接收到待分享数据后继续向其他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
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为可接收待分享数据、且可直接查看待分享数据的所有终端的标识所组成的列表;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的标识;所述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终端的用户的手机号码,也可以是预先为终端设置的编号等;在实际应用中,可预先将多个终端的标识作为一个群组列表存入第一终端的数据库中。
所述传播区域用于限定待分享数据只能在某一个或多个设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分享,比如允许在某一个小区附近100米范围内分享数据。
步骤102、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这里,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可以是基于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或蓝牙等技术创建的;所述第一终端在创建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时,可以生成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也可以不生成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而仅生成无线接入点的名称;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用于区分不同的无线接入点,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型号、性能等参数生成;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用于验证是否允许除第一终端以外的终端接入该无线接入点,只有在接入密码正确的情况下,才允许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可以是随机产生的一位或一位以上的随机数,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一个数字组合;当第一终端确定有数据需要进行分享时,作为发送方创建第一无线局域网,然后可周期性的再次创建和关闭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以节省第一终端的电源、内存等资源的消耗;此外,当第一终端多次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时,每次生成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可相同。
步骤103、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创建了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后,第二终端搜索由所述第一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并向搜索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连接请求,以请求连接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则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
这里,所述第一终端也可以接收一个以上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可以同时或在一定时间段内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可包含无线接入点的名称、和/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或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连接请求可以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连接请求。
步骤104、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
这里,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可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情形一、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和接收终端标识列表,而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情形二、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情形三、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和/或第一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情形四、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当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和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对于情形一,由于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表明所述第二终端是待分享数据的接收方,因此,第一终端可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分享给所述第二终端;当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后,若所述允许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中还包含除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以外的终端标识,则第二终端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局域网,以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
对于情形二,此时所述分享模式未限定所述待分享数据的接收方,即除所述第一终端以外的终端都有可能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适用于在一定范围或区域内传播数据;例如,当需要对一个商场内的所有人员发布一个紧急通知时,采用不限定该紧急通知的接收方的分享模式,能够实现快速在商场内传播该紧急通知。
对于情形三,此时第二终端的标识可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也可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当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所述第二终端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当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所述第二终端是中间者,而不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则第二终端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能够尽快获取到。
对于情形四,当第一终端对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时,表明所述第二终端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因为如果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只有第一终端的用户知悉的情况下,第二终端的用户只有在被第一终端的用户告知的情况下才能知道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说明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愿意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分享给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即第一终端可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分享给所述第二终端。
综上,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一传播模式时,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允许所述第二终端经由至少一个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三终端连接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二传播模式时,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并在第一终端向另一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时,由各第二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发送给至少一个第三终端。
这里,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第三终端这里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终端,能更清楚的说明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在实际应用中,这三类终端的角色都是可以互换的,比如:第一终端既可以做发送终端,也可以做接收终端,还可以做中转终端。
这里,对于情形一、情形二和情形三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即第一终端创建的第一无线局域网没有设置接入密码而仅设置有名称;此时,第二终端根据发送给第一终端的第一连接请求可连接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接着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以使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数据通信连接可以是TCP连接、Socket连接等;对于情形一、情形二和情形三,如果第一终端创建的第一无线局域网设置有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时,在满足情形一、或情形二、或情形三的情况下,第一终端还需要在对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后,才能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享方法能够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分享数据时不需要耗费双方任何终端的移动数据流量,从而实现在没有网络信号覆盖或网络信号质量较差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仍可进行数据分享。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之后,该方法还可包括:
第一终端搜索由第四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四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局域网,以获取所述第四终端分享的目标数据。
这里,由于第一终端也可能需要接收其它终端所分享的数据,因此在第一终端作为发送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一段时间比如10分钟之后,所述第一终端作为接收终端可自动搜索由其它终端比如第四终端创建的无线局域网以获取其它终端分享的目标数据;并且,如果第一终端作为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比如20分钟内没有接收到连接请求即没有发现接收终端,或者第一终端作为接收终端在一定时间内比如15分钟内没有搜索到无线局域网即没有发现发送终端时,可暂时保持静默即关闭WiFi或蓝牙等开关,并在一段时间后再次创建无线局域网或搜索无线局域网,以节约电源消耗。
这里,所述第四终端实际上也可以是指第二终端、第三终端中的任何一个;此外,可以预设算法控制第一终端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角色的切换;当第一终端获取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或确定需要有数据需要分享时,根据预设算法可自动将第一终端切换为发送方,即使第一终端创建第一无线局域网;当第一终端分享完待分享数据或者无数据分享时,根据预设算法可自动将第一终端切换为接收方,即使第一终端搜索可接入的无线局域网,以获取目标数据。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
第一终端获取自身当前所处位置,确定所述自身当前所处位置属于预先设置的传播区域时,允许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确定有数据需要进行分享时,第一终端获取自身当前所处位置,并判断所述自身当前所处位置是否属于预先设置的传播区域,若确定所述自身当前所处位置属于所述传播区域,则允许所述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若确定所述自身当前所处位置不属于所述传播区域,则不允许所述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这里,所述传播区域也可包含于所述分享模式中;由于第一终端创建的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距离是有限的,因此通过限定传播区域以使第一终端确定自身当前所处位置属于所述传播区域时,才允许所述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以更好的节省资源并加快数据分享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分享模式还包括销毁条件,以使第二终端在确定满足所述销毁条件时销毁所述待分享数据。
这里,所述销毁条件可以包括销毁时间、销毁方式等内容;所述销毁时间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比如十点二十分,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比如三十分钟;例如,当销毁时间为一个小时时,若第二终端从接收到待分享数据时起已满一个小时,则使第二终端销毁接收到的所述待分享数据。
如此,为了保证待分享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以及减少终端中内存的消耗,通过在分享策略中设置销毁条件,以使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第二终端在确定达到所述销毁条件时,自动销毁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加密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
具体地,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且第一终端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加密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
这里,所述加密指令可以包含第一终端的标识、加密方法等内容;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且第一终端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可知第二终端是中间者而不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因此,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加密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使所述第二终端无法直接查看所述待分享数据,从而保证待分享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一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如图2所示,该第一终端1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0、第一创建单元11、第二接收单元12、第一处理单元13、第一发送单元14;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用于获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所述第一创建单元11,用于创建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12,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4,用于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具体用于:接收为实现数据分享目的而设置的设置指令,并根据所述设置指令生成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即获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这里,所述设置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在第一终端的屏幕或数据分享应用界面上执行触摸、或输入等操作进行设置而生成的,也可以是第三方终端设备根据数据分享要求所生成并发送给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可以是第一终端中已存储的数据,比如已存储的图片、日志等,也可以是第一终端当前实时获取的数据,比如第一终端当前拍摄的照片、编辑的文本文件和短信消息等;若所述设置指令是由第三方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一接收单元10的,则所述待分享数据也可能包含于所述设置指令中;所述设置指令中也可包含指定待分享的数据的指令,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可根据所述设置指令指定待分享数据;所述待分享数据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在接收到所述设置指令之前,第一终端的用户已确定的待分享的数据。
这里,所述设置指令包含对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方法,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根据所述设置指令可将所述分享方法作为对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所述分享模式至少包括传播方式,还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传播区域等;所述传播方式可包括第一传播模式、第二传播模式等。
这里,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为发送终端将待分享数据经由第三方终端分享给接收终端;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为接收终端接收到待分享数据后继续向其他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
这里,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可以是基于NFC或蓝牙等技术创建的;所述第一创建单元11在创建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时,可以生成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也可以不生成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而仅生成无线接入点的名称;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用于区分不同的无线接入点;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用于验证是否允许除第一终端以外的终端接入该无线接入点,只有在接入密码正确的情况下,才允许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可以是随机产生的一位或一位以上的随机数,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一个数字组合;当确定有数据需要进行分享时,所述第一创建单元11创建第一无线局域网,然后可周期性的再次创建和关闭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以节省第一终端1的电源、内存等资源的消耗。此外,当所述第一创建单元11多次创建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时,每次生成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可相同。
这里,所述第二接收单元12也可以接收一个以上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也就是说第二接收单元12可以同时或在一定时间段内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可包含无线接入点的名称、和/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或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连接请求可以是TCP连接请求。
这里,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可包括以下四种情形: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和接收终端标识列表,而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当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和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第一处理单元13对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
这里,对于前面三种情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即所述第一创建单元11创建的第一无线局域网没有设置接入密码而仅设置有名称;此时,第二终端根据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可连接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接着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与第二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与第二终端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数据通信连接可以是TCP连接、Socket连接等。此外,对于前面三种情形,如果所述第一创建单元11创建的第一无线局域网设置有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时,第一处理单元13还需要在对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后,才能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综上,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一传播模式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允许所述第二终端经由至少一个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三终端连接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二传播模式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4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并在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4向另一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时,由各第二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发送给至少一个第三终端。
进一步地,该第一终端1还可包括:第一搜索单元15,用于搜索由第四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四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局域网,以获取所述第四终端分享的目标数据。
这里,由于该第一终端1也可能需要接收其它终端所分享的数据,因此在该第一终端1作为发送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一段时间比如10分钟之后,该第一终端1作为接收终端可自动搜索由其它终端比如第四终端创建的无线局域网以获取其它终端分享的目标数据;并且,如果该第一终端1作为发送终端在一定时间内比如20分钟内没有接收到连接请求即没有发现接收终端,或者第一终端作为接收终端在一定时间内比如15分钟内没有搜索到无线局域网即没有发现发送终端时,可暂时保持静默即关闭WiFi或蓝牙等开关,并在一段时间后再次创建无线局域网或搜索无线局域网,以节约电源消耗。
这里,所述第四终端实际上也可以是指第二终端、第三终端中的任何一个;此外,可以预设算法控制第一终端1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角色的切换;当第一接收单元10获取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或确定需要有数据需要分享时,根据预设算法可自动将第一终端1切换为发送方,即使所述第一创建单元11创建第一无线局域网;当第一终端1分享完待分享数据或者无数据分享时,根据预设算法可自动将第一终端1切换为接收方,即使第一搜索单元15搜索可接入的无线局域网,以获取目标数据。
进一步地,该第一终端1还可包括:位置获取单元16,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位置;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位置属于预先设置的传播区域时,允许所述第一创建单元11创建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具体地,当确定有数据需要进行分享时,位置获取单元16获取第一终端当前所处位置,并由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判断所述当前所处位置是否属于预先设置的传播区域,若确定所述当前所处位置属于所述预先设置的传播区域,则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允许所述第一创建单元11创建以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若确定所述当前所处位置不属于所述传播区域,则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3不允许所述第一创建单元11创建以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这里,所述传播区域也可包含于所述分享模式中;由于第一创建单元11创建的以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距离是有限的,因此通过限定传播区域以使第一处理单元13确定当前所处位置属于所述传播区域时,才允许所述第一创建单元11创建以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以更好的节省资源并加快数据分享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分享模式还包括销毁条件,以使第二终端在确定满足所述销毁条件时销毁所述待分享数据。
这里,所述销毁条件可以包括销毁时间、销毁方式等内容;所述销毁时间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比如十点二十分,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比如三十分钟。
如此,为了保证待分享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以及减少终端中内存的消耗,通过在分享策略中设置销毁条件,以使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第二终端在确定达到所述销毁条件时,自动销毁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4,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加密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
具体地,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且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4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加密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
这里,所述加密指令可以包含第一终端的标识、加密方法等内容;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且第一处理单元13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可知第二终端是中间者而不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因此,第一发送单元14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加密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使所述第二终端无法直接查看所述待分享数据,从而保证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数据分享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侧;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作为第一终端所分享的数据的接收方;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第二终端搜索由第一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具体地,当需要进行数据分享时,第二终端触发所述第二终端开启无线接入点搜索功能,搜索由第一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这里,所述第二终端触发所述第二终端开启无线接入点搜索功能可以是触发所述第二终端开启WiFi。
步骤202、第二终端向搜索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连接请求;
具体地,当在步骤201中第二终端搜索到由第一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后,第二终端向搜索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连接请求,以请求连接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
这里,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可包含无线接入点的名称、和/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或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可由第二终端的用户进行设置。
步骤203、在所述第一终端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这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可由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设置指令进行设置;所述数据通信连接可以是TCP连接、Socket连接等;所述分享策略至少包括传播方式,还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传播区域等;其中,
所述传播方式用于限定允许待分享数据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播,可包括第一传播模式、第二传播模式等;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也可称为借力传播模式,即当任意两个人之间相隔较远而无法相互直接传播待分享数据时,可以通过处于行走状态的中间者进行间接传播,即先由发送方将待分享数据分享给一个或一个以上中间者,再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中间者将该待分享数据分享给目的接收方,以快速完成待分享数据的分享;简而言之,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为发送终端将待分享数据经由第三方终端分享给接收终端;但是,会在数据分享过程中对该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以使中间者在传播数据的过程中无法直接查看该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也可称为多点续传模式,即在最开始分享待分享数据的数据源只有一个,但是经过一次数据传播后,可分享待分享数据的数据源就变成了两个,如此循环操作后,可分享待分享数据的数据源就可以呈指数级增长,以实现快速分享待分享数据;简而言之,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为接收终端接收到待分享数据后继续向其他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
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为可接收待分享数据、且可直接查看待分享数据的所有终端的标识所组成的列表;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的标识;所述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终端的用户的手机号码,也可以是预先为终端设置的编号等;
所述传播区域用于限定待分享数据只能在某一个或多个设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分享。
步骤204、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具体地,第二终端基于步骤203中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接收并存储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享方法能够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分享数据时不需要耗费双方任何终端的移动数据流量,从而实现在没有网络信号覆盖或网络信号质量较差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仍可进行数据分享。
进一步地,当所述分享模式还包括销毁条件时,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确定满足所述销毁条件时,销毁所述待分享数据。
这里,所述销毁条件可以包括销毁时间、销毁方式等内容;所述销毁时间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比如十点二十分,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比如三十分钟;例如,当所述销毁条件包括销毁时间时,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持有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当前时间达到所述销毁时间时,则销毁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的所述待分享数据。
如此,为了保证待分享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以及减少终端中内存的消耗,通过在分享模式中设置销毁条件,以使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第二终端在确定达到所述销毁条件时,自动销毁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
进一步地,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所述第一传播模式、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加密指令,并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
具体地,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所述第一传播模式、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加密指令,并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
这里,所述加密指令可以包含第一终端的标识、加密方法等内容;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是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终端的标识、加密方法、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的时间等信息进行加密;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且第一终端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可知第二终端是中间者而不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因此,所述第二终端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无法直接查看所述待分享数据,从而保证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进一步地,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或,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允许第二传播模式时;或,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
该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三无线局域网;
第二终端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
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
具体地,第二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分享模式确定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时,创建以所述第二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三无线局域网;第二终端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请求连接所述第二无线局域网的第二连接请求;第二终端基于第三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连接请求、或所述分享模式、或所述第二连接请求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以使所述第三终端获取所述待分享数据而进行数据分享。
这里,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第二终端不是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因此,第二终端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第二终端是所述待分享数据的一个目的接收方,因为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中可能不仅仅包含第二终端的标识,因此,第二终端也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所述待分享数据的所有目的接收方都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而不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第二终端是所述待分享数据的一个目的接收方,因此,第二终端也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尽可能多的终端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
这里,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可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情形一、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和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和接收终端标识列表,而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包括第三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三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情形二、第二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情形三、第二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所述第二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情形四、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当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和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二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时,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对于情形一,由于第三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表明所述第三终端是待分享数据的接收方,因此,第二终端可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分享给所述第三终端;当第三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后,若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中还包含除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三终端的标识以外的终端标识,则第三终端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四无线局域网,以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
对于情形二,此时所述分享模式未限定所述待分享数据的接收方,即除所述第一终端以外的终端都有可能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适用于在一定范围或区域内传播数据;例如,当需要对一个商场内的所有人员发布一个紧急通知时,采用不限定该紧急通知的接收方的分享模式,能够实现快速在商场内传播该紧急通知。
对于情形三,此时第三终端的标识可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也可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当第三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所述第三终端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当第三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所述第三终端是中间者,而不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则第三终端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能够尽快获取到。
对于情形四,当第二终端对所述第二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时,表明所述第三终端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因为如果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只有第二终端的用户知悉的情况下,第三终端的用户只有在被第二终端的用户告知的情况下才能知道该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说明所述第二终端的用户愿意将待分享数据分享给所述第三终端的用户,即第二终端可将待分享数据分享给所述第三终端。
这里,对于情形一、情形二和情形三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即第二终端创建的第三无线局域网没有设置接入密码而仅设置有名称;此时,第三终端根据发送给第二终端的第二连接请求可连接所述第三无线局域网,接着第二终端与第三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以使第二终端与第三终端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数据通信连接可以是TCP连接、Socket连接等。
综上,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一传播模式时,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允许所述第三终端经由至少一个第四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所述第四终端连接于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二传播模式时,所述第二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并在第二终端向另一第三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时,由各第三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发送给至少一个第四终端。
这里,对于情形一、情形二和情形三,如果第二终端创建的第三无线局域网设置有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时,在满足情形一、或情形二、或情形三的情况下,第二终端还需要在对所述第二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后,才能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待分享数据。此外,如果第二终端是中间者而不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则第二终端还需先对已加密后的待分享数据进行解密,然后再发送给第三终端。
这里,可以预设算法控制第二终端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角色的切换;当第二终端获取到待分享数据或确定需要进行数据分享时,根据预设算法可自动将第二终端切换为发送方,即使第二终端创建无线局域网;当第二终端分享完待分享数据或者无数据分享时,根据预设算法可自动将第二终端切换为接收方,即使第二终端搜索可接入的无线局域网,以获取目标数据。
如此,不仅可使待分享数据在设定的分享人群中进行分享,并且还可通过第三方即中间者向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及通过待分享数据的一个目的接收方向另一个目的接收方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实现数据的快速分享。
为实现上述方法,对应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终端,如图4所示,该第二终端2包括:第二搜索单元20、第二发送单元21、第二处理单元22、第三接收单元23;其中,
所述第二搜索单元20,用于搜索由第一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21,用于向搜索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连接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2,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23,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这里,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可包含无线接入点的名称、和/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或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可由第二终端的用户进行设置;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由第一终端根据接收到的设置指令进行设置;所述数据通信连接可以是TCP连接、Socket连接等;所述分享模式至少包括传播方式,还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传播区域等;其中,所述传播方式用于限定允许待分享数据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播,可包括第一传播模式、第二传播模式等;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为可接收待分享数据、且可直接查看待分享数据的所有终端的标识所组成的列表;所述传播区域用于限定待分享数据只能在某一个或多个设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分享。
进一步地,当所述分享模式还包括销毁条件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2,还用于确定满足所述销毁条件时,销毁所述待分享数据。
这里,所述销毁条件可以包括销毁时间、销毁方式等内容;所述销毁时间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比如十点二十分,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比如三十分钟;例如,当所述销毁条件包括销毁时间时,第二终端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持有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当前时间达到所述销毁时间时,则销毁所述第二终端中存储的所述待分享数据。。
如此,为了保证待分享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以及减少终端中内存的消耗,通过在分享模式中设置销毁条件,以使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第二终端在确定达到所述销毁条件时,自动销毁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接收单元23,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加密指令;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2,还用于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
具体地,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所述第一传播模式、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第三接收单元23接收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加密指令后,第二处理单元22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
这里,所述加密指令可以包含第一终端的标识、加密方法等内容;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2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是第二处理单元22根据第一终端的标识、加密方法、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的时间等信息进行加密;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且第一终端确定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可知第二终端是中间者而不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因此,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以使所述第二终端无法直接查看所述待分享数据,从而保证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进一步地,该第二终端2还包括:第二创建单元24,用于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或当所述分享策略包括第二传播模式时,或当所述分享策略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创建以所述第二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三无线局域网;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23,还用于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2,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21,还用于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
具体地,根据接收到的分享模式确定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时,第二创建单元24创建以所述第二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三无线局域网;第三接收单元23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请求连接所述第三无线局域网的第二连接请求;第二处理单元22基于第三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连接请求、或所述分享模式、或所述第二连接请求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第二发送单元21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以使所述第三终端获取所述待分享数据而完成数据分享。
这里,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第二终端不是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因此,第二终端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第二终端是所述待分享数据的一个目的接收方,因为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中可能不仅仅包含第二终端的标识,因此,第二终端也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所述待分享数据的所有目的接收方都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而不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第二终端是所述待分享数据的一个目的接收方,因此,第二终端也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尽可能多的终端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
这里,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2基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可包括以下四种情形: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2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和接收终端标识列表,而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包括第三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三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2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二处理单元22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当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和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第二处理单元22对所述第二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
这里,对于上述四种情形中的前面三种情形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即第二创建单元24创建的第三无线局域网没有设置接入密码而仅设置有名称;此时,第三终端根据发送给第三接收单元23的第二连接请求可连接所述第三无线局域网,接着第二处理单元22与第三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以使第二终端2与第三终端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数据通信连接可以是TCP连接、Socket连接等。此外,对于上述四种情形中的前面三种情形,如果第二创建单元24创建的第三无线局域网设置有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时,第二处理单元22还需要在对所述第二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后,才能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此外,如果第二终端是中间者而不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则第二处理单元22还需先对已加密后的待分享数据进行解密,然后再由第二发送单元21发送给第三终端。
这里,还可以预设算法控制第二终端2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角色的切换;当第三接收单元23接收到待分享数据或确定需要进行数据分享时,根据预设算法可自动将第二终端2切换为发送方,即使第二创建单元24创建无线局域网;当第二终端2分享完待分享数据或者无数据分享时,根据预设算法可自动将第二终端2切换为接收方,即使第二搜索单元20搜索可接入的无线局域网,以获取目标数据。
如此,不仅可使待分享数据在设定的分享人群中进行分享,并且还可通过第三方即中间者向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及通过待分享数据的一个目的接收方向另一个目的接收方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实现数据的快速分享。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数据分享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分享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第二终端2;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1,用于获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以及,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所述第二终端2,用于搜索由第一终端1创建的以所述第一终端1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并向搜索到的所述第一终端1发送第一连接请求;
所述第一终端1,还用于接收第二终端2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2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二终端2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2发送;
所述第二终端2,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1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这里,所述设置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在所述第一终端1的屏幕或安装的数据分享应用界面上执行触摸、或输入等操作进行设置而生成的,也可以是第三方终端设备根据数据分享要求所生成的,并通过与第三方终端设备相连的第一终端1的外部接口比如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向第一终端1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可以是第一终端1中已经存储的数据,比如已经存储的图片、日志等,也可以是第一终端1当前实时获取的数据,比如第一终端1当前拍摄的照片、编辑的文本文件和短信消息等;若所述设置指令是由第三方终端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1的,则所述待分享数据也可能包含于所述设置指令中;所述设置指令中可包含指定待分享的数据的指令,第一终端1可根据所述设置指令指定待分享数据;所述待分享数据也可以是第一终端1在接收到所述设置指令之前,第一终端1的用户已确定的待分享的数据。
这里,所述设置指令包含对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方法,第一终端1根据所述设置指令可将所述分享方法作为对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所述分享模式至少包括传播方式,还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传播区域等;其中,
所述传播方式用于限定允许待分享数据以何种方式进行传播,可包括第一传播模式、第二传播模式等;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也可称为借力传播模式,即当任意两个人之间相隔较远而无法相互直接传播待分享数据时,可以通过处于行走状态的中间者进行间接传播,即先由发送方将待分享数据分享给一个或一个以上中间者,再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中间者将该待分享数据分享给目的接收方,以快速完成待分享数据的分享;但是,会在数据分享过程中对该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以使中间者在传播数据的过程中无法直接查看该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也可称为多点续传模式,即在最开始分享待分享数据的数据源只有一个,但是经过一次数据传播后,可分享待分享数据的数据源就变成了两个,如此循环操作后,可分享待分享数据的数据源就可以呈指数级增长,以实现快速分享待分享数据;
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为可接收待分享数据、且可直接查看待分享数据的所有终端的标识所组成的列表;所述允许接收终端标识列表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终端的标识;所述终端的标识可以是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也可以是预先为终端设置的编号等;
所述传播区域用于限定待分享数据只能在某一个或多个设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分享,比如允许在某一个小区附近100米范围内分享数据。
这里,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可以是基于NFC或蓝牙等技术创建的;所述第一终端1在创建以所述第一终端1为无线接入点的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时,可以生成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也可以不生成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而仅生成无线接入点的名称;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用于区分不同的无线接入点,可以根据第一终端1的型号、性能等参数生成;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用于验证是否允许除第一终端1以外的终端接入该无线接入点,只有在接入密码正确的情况下,才允许接入;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可以是随机产生的一位或一位以上的随机数,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一个数字组合;当第一终端1多次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时,每次生成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可相同。此外,当第一终端1确定有数据需要进行分享时,作为发送方创建第一无线局域网,然后可周期性的创建和关闭以所述第一终端1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以节省第一终端1的电源、内存等资源的消耗。
这里,所述第一终端1也可以接收一个以上第二终端2向所述第一终端1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也就是说第一终端1可以同时或在一定时间段内接收多个第二终端2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可包含无线接入点的名称、和/或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或第二终端2的标识。
这里,所述第一终端1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2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可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情形一、第一终端1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2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所述第一终端1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和接收终端标识列表,而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2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2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2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情形二、第一终端1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2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所述第一终端1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2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情形三、第一终端1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2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所述第一终端1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2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情形四、第一终端1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2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即当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点的名称和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第一终端1对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2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对于情形一,由于第二终端2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表明所述第二终端2是待分享数据的接收方,因此,第一终端1可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分享给所述第二终端2;当第二终端2接收到第一终端1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后,若所述允许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中还包含除所述第二终端2的标识以外的终端标识,则第二终端2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局域网,以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
对于情形二,此时所述分享模式未限定所述待分享数据的接收方,即除所述第一终端1以外的终端都有可能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适用于在一定范围或区域内传播数据;例如,当需要对一个商场内的所有人员发布一个紧急通知时,采用不限定该紧急通知的接收方的分享模式,能够实现快速在商场内传播该紧急通知。
对于情形三,此时第二终端2的标识可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也可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当第二终端2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所述第二终端2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当第二终端2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所述第二终端2是中间者,而不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则第二终端2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能够尽快获取到。
对于情形四,当第一终端1对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时,表明所述第二终端2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因为如果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只有第一终端1的用户知悉的情况下,第二终端2的用户只有在被第一终端1的用户告知的情况下才能知道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说明所述第一终端1的用户愿意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分享给所述第二终端2的用户,即第一终端1可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分享给所述第二终端2。
这里,对于情形一、情形二和情形三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即第一终端1创建的无线接入点没有设置接入密码而仅设置有名称;此时,第二终端2根据发送给第一终端1的第一连接请求可连接所述第一无线局域网,接着第一终端1与第二终端2建立数据通信连接,以使第一终端1与第二终端2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数据通信连接可以是TCP连接、Socket连接等。
这里,对于情形一、情形二和情形三,如果第一终端1创建的无线接入点设置有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和无线接入点的名称时,在满足情形一、或情形二、或情形三的情况下,第一终端1还需要在对所述第一连接请求中的无线接入点的接入密码的验证通过后,才能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2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享系统能够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分享数据时不需要耗费双方任何终端的移动数据流量,从而实现在没有网络信号覆盖或网络信号质量较差时,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仍可进行数据分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终端1还用于获取自身当前所处位置,确定所述自身当前所处位置属于预先设置的传播区域时,允许所述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具体地,当第一终端1确定有数据需要进行分享时,第一终端1获取自身当前所处位置,并判断所述自身当前所处位置是否属于预先设置的传播区域,若确定所述自身当前所处位置属于所述传播区域,则允许所述第一终端1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若确定所述自身当前所处位置不属于所述传播区域,则不允许所述第一终端1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这里,由于第一终端1创建的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距离是有限的,因此通过限定传播区域以使第一终端1确定自身当前所处位置属于所述传播区域时,才允许所述第一终端1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以更好的节省资源并加快数据分享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分享模式还包括销毁条件;
所述第二终端2,还用于确定满足所述销毁条件时,销毁所述待分享数据。
这里,所述销毁条件可以包括销毁时间、销毁方式等内容;所述销毁时间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比如十点二十分,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比如三十分钟;例如,当所述销毁条件包括销毁时间时,第二终端2确定所述第二终端2持有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当前时间达到所述销毁时间时,则销毁所述第二终端2中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假设销毁时间为一个小时,若第二终端2持有所述待分享数据已满一个小时,则第二终端2会销毁接收到的所述待分享数据。
如此,为了保证待分享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以及减少终端中内存的消耗,通过在分享模式中设置销毁条件,以使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第二终端在确定达到所述销毁条件时,自动销毁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终端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2发送加密指令;
所述第二终端2,还用于接收所述加密指令,并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
具体地,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且第一终端1确定第二终端2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第一终端1向所述第二终端2发送加密指令;第二终端2接收第一终端1向所述第二终端2发送的加密指令,并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
这里,所述加密指令可以包含第一终端1的标识、加密方法等内容;所述第二终端2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可以是第二终端2根据第一终端1的标识、加密方法、接收到所述待分享数据的时间等信息进行加密;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且第一终端1确定第二终端2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可知第二终端2是中间者而不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因此,第一终端1向所述第二终端2发送加密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2根据所述加密指令对所述待分享数据进行加密,使所述第二终端2无法直接查看所述待分享数据,从而保证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进一步地,该数据分享系统还包括:第三终端3;
所述第二终端2,还用于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或,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时;或,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三无线局域网;
所述第三终端3,用于搜索由第二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二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三无线局域网,并向搜索到的第二终端发送第二连接请求;
所述第二终端2,还用于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基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
所述第三终端3,还用于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
这里,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不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第二终端不是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因此,第二终端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所述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第二终端是所述待分享数据的一个目的接收方,因为所述允许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中可能不仅仅包含第二终端的标识,因此,第二终端也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所述待分享数据的所有目的接收方都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当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而不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表明第二终端是所述待分享数据的一个目的接收方,因此,第二终端也需要继续分享所述待分享数据,以使尽可能多的终端获取到所述待分享数据。
这里,如果第二终端是中间者而不是待分享数据的目的接收方,则第二终端还需先对已加密后的待分享数据进行解密,然后再将待分享数据发送给第三终端。
此外,当所述第一终端1还可作为接收终端;当所述第一终端1作为接收终端时,还可搜索由第四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四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局域网,以获取所述第四终端分享的目标数据。
这里,第一终端1、第二终端2、第三终端3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终端,能更清楚的说明技术方案的实现过程;在实际应用中,这三类终端的角色都是可以互换的,比如:第一终端1既可以做发送终端,也可以做接收终端,还可以做中转终端;所述第四终端实际上也可以是指第二终端2。
这里,由于第一终端1也可能需要接收其它终端所分享的数据,因此在第一终端1作为发送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的一段时间比如10分钟之后,所述第一终端1作为接收终端可自动搜索由其它终端比如第四终端创建的无线局域网以获取其它终端分享的目标数据;并且,如果第一终端1作为发送方在一定时间内比如20分钟内没有接收到连接请求即没有发现接收终端,或者第一终端1作为接收终端在一定时间内比如15分钟内没有搜索到无线局域网即没有发现发送终端时,可暂时保持静默即关闭WiFi或蓝牙等开关,并在一段时间后再次创建无线局域网或搜索无线局域网,以节约电源消耗。
实施例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以是手机,该终端包括:设置模块31、Wifi模块32、连接模块33、保存模块34、查看模块35;其中,
对于设置模块31而言,功能很庞大可分为几种,其中一种就是设置手机上发送方和接受方的角色转化策略,设置该消息传播启动策略,这两个是系统层面的;默认的策略就是当用户设置了要分享的内容后,启动策略里面就会在发送方这边更多的倾斜,当然也会适当切换到接收方,因为有可能其他手机也会有内容要分享,如果完全没有内容要分享,那么就一直处于接收方。还有消息层面的,比如设置传播内容的传播区域、传播时间、传播次数、是否允许多点续传、是否允许借力传播等。
自动传播指的是当用户设置好了内容需要分享到什么群组后,无需用户自己再操作,相关的内容就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传输出去。
多点续传指的是信息源在最开始只有一个,但是经过一次传输后,信息源就变成了两个,然后信息源就可以呈指数级增长,可以达到迅速在指定的群组里面传播。
借力传播指的是两个人之间相隔较远,无法直接传播,然后可以通过流动的中间人,将内容完成分享,就像蜜粉采花授粉一样。这里又有一个关键点就是传播的内容是保存在接受方终端里面,查看也只能通过接受方终端进行,当接受方确实是收到发给自己的内容的时候,内容就以真实数据的形式进行保存。但是如果是借力传播这种情况,当目前的接受方仅仅只是一个中间的传递者的时候,接受到内容后会根据接受到的时间、发送方原始手机的一些信息按照一定的算法生成秘钥,将内容进行加密处理,然后无法直接查看。当该中间者作为发送方传输给另外一个中间者的时候,首先会根据之前的加密的秘钥,根据逆向算法获取真实数据再传给下一个中间者。如果中间者传给目标用户,那么当检测到接收者是目标用户后,该内容就以真实数据的形式保存在接收者的数据库或者是其他形式的保存载体里面。同时这种要借力传播的内容都在控制头里面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当生命周期到了之后,会自动的从中间者的保存载体比如数据库或者文件等形式中删除,既保证了安全又减小了内存消耗。
区域传播指的是内容可以限定在某些区域进行传播,通过地理位置限定,这样传播内容更加精准。
对于Wifi模块32而言,这个模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热点定位系统需要两个手机参与,一个手机作为热点提供方即被寻找的手机,另外一个手机作为寻找方,热点提供方在满足之前设置好的启动条件的时候,自动启动特殊的热点,等待寻找方来寻找,用户需要寻找手机的时候,就打开作为客户端的寻找方手机,该手机会打开wifi,自动搜索符合需要的热点,自动去连接。
对于连接模块33而言,该模块主要是要建立两个手机之间的握手连接,主要流程是寻找方连上特殊热点后,将本端的端口信息、IP等广播给被寻找的手机,然后被寻找的手机通过这个新信息主要与寻找方建立TCP连接,同时发送本端的端口、IP等信息给寻找方,寻找方收到这些信息后,也主动与被寻找的手机建立TCP连接,通过双向TCP连接成功建立后,两个手机就可以通信。
对于保存模块34而言,该模块主要是针对接收模式下,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保存,保存在本地,同时接收到的信息携带了各种控制信息比如生命周期、秘钥等,保存的内容只能通过该系统自带的查看工具才能查看。
对于查看模块35而言,该模块主要是查看保存的内容,根据之前保存的算法,进行反处理,保证了安全性。
下面通过三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来说明基于上述终端进行数据分享的过程。
第一应用场景:亲人之间分享照片
首先,假设将一家六口设置为一个群组,然后该群组分享内容的方式是内部传播(不借道传播)、指定区域传播(仅限指定的几个地方传播)、允许多点续传(接受方也可以再次将内容发送出去)、允许查看。
1.1 爸爸出去旅游,拍摄了若干照片,然后指定分享到家人这个群组,然后就不用操作手机了;
1.2 手机判断当前所处区域,看是否允许传播的区域;当前是外地,不在分享区域的话,就不会启动亲人这个群组分享;
1.3 奶奶在家带小孩,拍了小孩几张特别搞笑的照片,然后设置分享到家人群。由于该区域是允许分享的区域,那么奶奶的手机就按照一定的频率在发送方和接受方进行切换,为了避免耗电,也有一定的静默策略,默认就是在切换十来分钟都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其他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就会暂时静默,过一定的时间周期重新启动;
1.4 然后当妈妈回来后,妈妈的手机检测到进入家庭群组区域后,由于妈妈没有内容要分享,首先就自动进入接收模式,然后由于奶奶那里有内容要分享,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后,进入了发送模式,创建了热点;
1.5 妈妈的手机和奶奶的手机自动连上,然后奶奶的内容自动分享给了妈妈;分享内容是带控制头的,内容包括分享的信息源(防止二次分享同样的内容)、分享的内容(标题)、分享的进度(便于当连接中断后的续传)等。
1.6 然后大儿子和爷爷又一块回来了,他们分别从奶奶和妈妈的手机上获取了分享的内容,也有可能都是从某个手机上获取的。其过程依然是奶奶或者是妈妈的手机在某个时间周期进入发送模式,建立了热点,然后大儿子和爷爷在某个时间周期进入了接收模式,搜索到奶奶或者妈妈的热点,然后建立了连接获取了相关内容。
1.7 然后爸爸回来了,这下所有的人都有内容要分享,其中妈妈奶奶爷爷和大儿子之间的内容是一致的,他们之间握手的时候会知道这个信息,不会重复获取,然后爸爸首先作为发送方也可能是接受方,将内容分享给其他人之后,反过来从其他任何一个人获取内容从而达到了内容交换分享。
1.8 假设这个时候邻居过来了,但是他不在群组比如手机号、设备id里,内容不会传播给他。
1.9 当所有群成员内容都达成一致,这个时候爸爸的手机会自动停止分享,奶奶的手机也会停止分享,当仅差一个成员没有成功获取内容或者是超过一定的时间后,手机也会提示是否需要停止分享。
第二应用场景:同校指定好友之间分享消息
首先,假设甲、乙、丙、丁四个人同在一个学校,分别在不同的班级,他们成为一个群组,分享规则是允许借力传播、指定人可以看、查看方式是看后就销毁、时效性是半天。
2.1 甲分享了一个消息,这个时候甲的手机立刻进入发送模式,创建了热点,等待中间人或者是目标人的连接。
2.2 然后甲的同学路人A的手机设置了允许借道传播,在某个时间周期刚好进入了接受周期,搜索热点,检测到甲这个热点,然后建立连接,成功的获取到了消息。由于A只是一个借道者,接受到的消息会根据原始发送者甲的一些信息比如手机型号、手机号码和发送时间等因素生成一个秘钥,然后将消息加密保存到手机中,同时A是不能查看的,因为他不是消息的目标接受者。
2.3 然后路人A跑到操场运动,碰到路人B,这个时候在某个时间周期刚好处于发送者模式,B刚好处于接受者模式,那么成功建立连接后,A通过之前保存的秘钥进行反向解析消息,还原成真实消息后传输给B,然后B同样会根据原始传输方甲以及A的一些信息生成一个秘钥,加密消息后保存在本地。
2.4 然后路人B回到教室,由于B和乙在同一个教室。在某个时间周期,B刚好处于发送者模式,乙刚好处于接受者模式,然后B建立热点,乙连上热点后,从B获取消息,由于乙就是目标接受者,B发送的消息就以真实消息的形式进行了保存,乙可以查看消息。
2.5 然后消息传播渠道还在继续延伸;
2.6 假设半天时间到了,那么所有借力传播的手机检测到后,都会自动删除借力传播的消息,比如前面提到的A、B以及其他中间渠道的手机,更保证了安全性。
第三应用场景:商场寻人
假设甲在某商场丢失了小孩,然后及时发现了,迅速通过手机发送了一条求助信息并且附带了一张小孩的照片,同时还指定有偿传播,有偿可以是实物性质也可以是信誉性质,信誉越好,当发送类似这种求助信息被优先处理的可能就越大。
3.1 乙就在附近,乙的手机允许接受这种陌生传播信息,然后乙就打开看,然后乙就在附件转动和传播;
3.2 甲和乙的手机在不停的走动中,迅速将这个信息传播给商场内的大部分人;
3.3 很快甲的小孩就找到了;
3.4 然后传递的那些中间者获取相关奖励。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如手机进行数据分享时,手机之间的内容传播是通过组建局域网方式来进行的,每个手机既可以做发送方,又可以做接收方,同时控制手机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切换的频率。当手机处于发送方的时候会创建热点,处于接收方的手机会自动搜索对应的热点,然后连接上热点后通过TCP握手完成通信连接,并通过socket连接传输内容。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进行数据分享时,可以规避无网络信号或网络信号质量较差等限制条件,并且可以具有自动传播、多点续传、借力传播、区域传播等多种特性,提高了数据分享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数据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获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
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
其中,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以下任意一个: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 数据,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和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且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 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和/或第一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为发送终端将待分享数据经由第三方终端分享给接收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允许所述第二终端经由至少一个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三终端连接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为接收终端接收到待分享数据后继续向其他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并在所述第一终端向另一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时,由各第二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发送给至少一个第三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搜索由第四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四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局域网,以获取所述第四终端分享的目标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获取自身当前所处位置,确定所述自身当前所处位置属于预先设置的传播区域时,允许所述第一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6.一种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第一创建单元、第二接收单元、第一处理单元、第一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获取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所述第一创建单元,用于创建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实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 数据,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和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且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 数据;
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和/或第一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为发送终端将待分享数据经由第三方终端分享给接收终端;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允许所述第二终端经由至少一个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三终端连接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为接收终端接收到待分享数据后继续向其他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为: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并在第一发送单元向另一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时,由各第二终端将接收到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发送给至少一个第三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第一搜索单元,用于搜索由第四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四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无线局域网,以获取所述第四终端分享的目标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还包括:位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位置;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当前所处位置属于预先设置的传播区域时,允许所述第一创建单元创建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11.一种数据分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搜索由第一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第二终端向搜索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连接请求;
在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第二终端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其中,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包括以下任意一个: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 数据,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和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且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 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和/或第一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为发送终端将待分享数据经由第三方终端分享给接收终端时;
或,当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为接收终端接收到待分享数据后继续向其他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时;
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终端创建以自身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三无线局域网;
第二终端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
第二终端基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并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
13.一种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包括第二搜索单元、第二发送单元、第二处理单元、第三接收单元;其中,
所述搜索单元,用于搜索由第一终端创建的以所述第一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一无线局域网;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搜索到的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连接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待分享数据的分享模式;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实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或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和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 数据,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和接收终端标识列表,且所述第一连接请求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且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属于所述接收终端标识列表时,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 数据;
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第二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基于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具体包括:确定所述分享模式包括接收终端标识列表、和/或第一传播模式时,允许所述第二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还包括:第二创建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创建单元,用于当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一传播模式,所述第一传播模式为发送终端将待分享数据经由第三方终端分享给接收终端时,或所述分享模式为第二传播模式,所述第二传播模式为接收终端接收到待分享数据后继续向其他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时,创建以所述第二终端为无线接入点的第三无线局域网;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和/或所述分享模式确定允许所述第三终端接收所述待分享数据时,与所述第三终端建立数据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待分享数据和所述分享模式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
15.一种数据分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享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终端、如权利要求13至14任一项所述的第二终端。
CN201710414809.2A 2017-06-05 2017-06-05 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 Active CN109246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4809.2A CN109246657B (zh) 2017-06-05 2017-06-05 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
PCT/CN2018/089965 WO2018223961A1 (zh) 2017-06-05 2018-06-05 数据分享方法、终端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14809.2A CN109246657B (zh) 2017-06-05 2017-06-05 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657A CN109246657A (zh) 2019-01-18
CN109246657B true CN109246657B (zh) 2022-07-15

Family

ID=64566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14809.2A Active CN109246657B (zh) 2017-06-05 2017-06-05 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6657B (zh)
WO (1) WO20182239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1133B (zh) * 2019-08-07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媒体数据的分享方法及终端
CN110995816B (zh) * 2019-11-27 2022-08-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分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938A (zh) * 2012-09-10 2013-0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648180A (zh) * 2013-12-04 2014-03-1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之间分享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00163A (zh) * 2014-05-19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的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6506550A (zh) * 2016-12-27 2017-03-1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权限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54433B1 (ko) * 2006-08-18 2007-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거리 무선통신을 이용하여 휴대단말기의 정보를 공유하는방법
US8510117B2 (en) * 2009-07-09 2013-08-13 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 Speech enabled media sharing in a multimodal application
KR101419984B1 (ko) * 2011-08-26 2014-07-15 주식회사 팬택 클라우드 환경에서 nfc를 이용한 콘텐츠 공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202396B (zh) * 2014-09-02 2018-10-1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信息分享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2938A (zh) * 2012-09-10 2013-0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648180A (zh) * 2013-12-04 2014-03-1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之间分享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00163A (zh) * 2014-05-19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的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6506550A (zh) * 2016-12-27 2017-03-1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权限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6657A (zh) 2019-01-18
WO2018223961A1 (zh) 2018-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Security-aware and privacy-preserving D2D communications in 5G
US955718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relationship information from a social network to enable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a privacy enhanced network
Manweiler et al. Smile: Encounter-based trust for mobile social services
EP373578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d-to-end secure communica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764107B (zh) 在建立对等安全上下文时验证移动网络节点的方法
CN101208981B (zh) 在无线网络中协商保护管理帧的安全参数
WO2018090830A1 (zh) 一种智能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方法及装置
KR101403625B1 (ko) 일시적으로 형성된 통신 그룹들에 대한 보안 전송을 이용한 동적 셋업 및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111766B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5004896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mobile device users
CN108012267A (zh) 一种网络认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KR101253352B1 (ko) 무선 분산 시스템의 단말 인증 방법
WO2005101727A1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認証方法
CN105144655A (zh) 3gpp lte中的通信移动设备之间的接近发现、认证和链路建立
JP2006165984A (ja)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の認証方法、および、その無線通信端末
KR20230054421A (ko) 셀룰러 슬라이싱된 네트워크들에서의 중계기 선택의 프라이버시
CN102739642A (zh) 许可访问网络
CN106576101B (zh) 用于管理自组织网络中的安全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10855677A (zh) 配网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46657B (zh) 数据分享方法、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系统
WO2018000844A1 (zh) 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5687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hen et al. Lightweight key management scheme to enhance the security of internet of things
Perry et al. Strong anonymity for mesh messaging
Distl et al. Social power for privacy protected opportunistic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