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3290A - 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43290A
CN109243290A CN201811166098.2A CN201811166098A CN109243290A CN 109243290 A CN109243290 A CN 109243290A CN 201811166098 A CN201811166098 A CN 201811166098A CN 109243290 A CN109243290 A CN 109243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trace
active rail
layer
activ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60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43290B (zh
Inventor
陈俊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eich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eich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eich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eich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660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432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43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3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43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43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9/00Maps; Plans; Charts; Diagrams, e.g. route diagram
    • G09B29/003Maps
    • G09B29/006Representation of non-cartographic information on maps, e.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ind direction, radiation levels, air and sea rou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用户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活动的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包括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根据所述活动地点坐标和所述时间点生成与所述历史活动对应的空间坐标点;按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将所述空间坐标点依次连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线;以虚拟三维空间的方式对所述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通过在三维空间中显示用户的活动轨迹的活动轨迹线,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该用户的按照时间顺序的活动轨迹,有利于其他用户对该用户的活动轨迹进行了解,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有利于陌生人社交的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社交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地与各类人员进行交往和信息沟通,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扩充自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资源在生活中的应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开始借助互联网来实现,陌生人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实现进一步发展自己和扩充自己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主打陌生人社交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和服务,例如搜索附近的人进行线上对话、传送网络漂流瓶等。
现有技术中最新出现的一种陌生人社交平台是由活动组织者在该平台上发布一个在预定时间和地点举办的社交活动(例如聚餐、郊游、做游戏等),并设定参与该社交活动需要符合的条件(例如性别、年龄等);其他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搜索自己感兴趣且自身符合条件的社交活动并进行线上报名,进而作为活动参与者按时赴预定地点参与该社交活动。
现有技术中,陌生人之间在实现社交的过程中,往往借助于智能终端,用户在智能终端的APP中通过发起或者报名参加社交活动,来实现陌生人社交。同时,智能终端的陌生人社交APP还可以提供多种附加的功能,其中包括提供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足迹展示是将用户参加的每个社交活动的地点在地图界面上以足迹坐标点的方式进行标注和显示,还可以按照活动时间顺序在坐标点之间建立活动轨迹线。足迹展示可以表明用户参与社交活动的活跃程度和空间分布,用户可以通过足迹展示回忆自己的活动历程,而且APP支持将足迹展示的地图界面共享到各种社交网络。
随着同一用户参加的陌生人社交活动的数量逐渐增多,该用户参加的陌生人社交活动的活动地点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在足迹展示界面上足迹坐标点的数量有可能过于密集。并且,在智能终端的APP中显示该用户的活动轨迹的活动轨迹线(即按照时间顺序生成的活动地点之间的连线)会交叉在一起,不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该用户的按照时间顺序的活动轨迹,不利于其他用户对该用户的活动轨迹进行了解,进而影响了用户体验,不利于陌生人社交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终端显示用户的足迹坐标点分布过于密集,活动轨迹的活动轨迹线会交叉在一起,会存在多个交叉点,不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该用户的按照时间顺序的活动轨迹,不利于其他用户对该用户的活动轨迹进行了解,进而影响了用户体验,不利于陌生人社交的发展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活动的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包括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
根据所述活动地点坐标和所述时间点生成与所述历史活动对应的空间坐标点;
按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将所述空间坐标点依次连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线;以虚拟三维空间的方式对所述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维空间包括X轴、Y轴和Z轴,其中X轴和Y轴对应活动信息中的地点坐标,Z轴对应活动信息中的时间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线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具体包括:
按照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沿Z轴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使得各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具体包括:
沿Z轴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使得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投影的投影轨迹线的交点的数量满足第一预设阈值;且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满足第二预设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以虚拟三维空间的方式对所述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包括:在智能终端的显示设备上虚拟一个三维空间,对所述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以层为单位进行逐层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根据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分布状态对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以层为单位将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进行逐层显示,具体为:
当当前显示设备为3D显示设备时,以不同的景深显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
当当前显示设备为2D显示设备时,将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叠加显示,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淡化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根据用户的输入切换当前显示的活动轨迹线的层,具体为:
当当前设备为压感触控显示设备,并对所述压感显示设备施加压力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作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切换;
当当前设备为非压感显示设备,并接收到用户对所述非压感显示设备的淡化显示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作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切换。
基于上述目的,在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系统,包括:
活动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用户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活动的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包括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
空间坐标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活动地点坐标和所述时间点生成与所述历史活动对应的空间坐标点;
活动轨迹线生成模块,用于在三维空间中对所述空间坐标点进行标定,并按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将所述空间坐标点依次连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线;
活动轨迹线分层模块,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
虚拟三维显示模块,将分层后的多层活动轨迹线进行逐层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通过在三维空间中显示用户的活动轨迹的活动轨迹线,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该用户的按照时间顺序的活动轨迹,有利于其他用户对该用户的活动轨迹进行了解,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有利于陌生人社交的发展。本发明以虚拟的三维空间作为对活动轨迹的显示载体,通过分层使足迹坐标点和活动轨迹线在三维空间中拉开合理距离,避免足迹点过于密集以及轨迹线的过多重叠;对于3D显示设备和非3D显示设备利用分层实现显示效果的适配,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且提供多种层级切换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空间坐标点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分布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的流程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当前用户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活动的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包括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可以应用于智能终端,例如常见的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中可以安装有APP(应用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注册APP账户来实现陌生人社交的线下活动。具体地,用户可以通过安装在智能终端上的APP发起线下活动,并将活动信息发布,使其他用户能够获取所述活动信息,进而参与所述活动,来实现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同时,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他用户发起的活动,来实现陌生人之间的社交。
当当前用户参加线下活动后,智能终端上的APP中会获取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地点,并对该活动地点进行存储,同时将该线下活动对应的时间点进行存储。例如,在所述当前用户的用户端或者是社交活动服务器为当前用户保存的个人空间中,可以存储有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地点集和对应的时间点集,活动地点集和对应的时间点集,所述活动地点集和对应的时间点集中的活动地点和时间点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活动地点对应一个时间点。在所述当前用户每次参加线下活动后,智能终端上的APP都会对对应的活动地点存储到活动地点集中,同时将对应的时间点存储到时间点集中。根据活动地点集中的活动地点和时间点集中的时间点可以生成用户参加过的所有线下活动的活动轨迹,即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将对应的活动地点连接,形成用户的活动足迹,以供用户查看或者供其他用户查看,其他用户通用查看当前用户的活动足迹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用户,进而更加有利于陌生人社交的发展。
当需要展现所述当前用户在预设时间段(例如最近一年)内参加的线下活动的活动轨迹线时,首先需要获取对应该预设时间段内的所述当前用户参加的多个历史线下活动的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包括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所述活动地点坐标可以地理坐标,也可以是与地理坐标对应的建筑或场地的名称,例如“XXX体育场”、“XXX公园”或者“XXX大厦”等。此外,活动信息还可以包括参加该活动的人数、活动内容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S102:根据所述活动地点坐标和所述时间点生成与所述历史活动对应的空间坐标点。
在获取到所述当前用户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活动的活动信息后,可以根据所述活动信息中包括的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生成对应的空间坐标点。即每个空间坐标点的坐标都对应有一次活动的活动地点的平面坐标和时间点。
S103:按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将所述空间坐标点依次连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线;以虚拟三维空间的方式对所述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
当生成与所述历史活动对应的空间坐标点,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对生成的空间坐标点进行显示。并且,通过对三维空间中的空间坐标点按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依次连接,即可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预设时间段内的活动轨迹线。通过所述活动轨迹线可以形象地体现出所述当前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参加的线下活动的活动地点的变化状态,可以使所述当前用户对个人参加的历史线下活动有更清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使其他用户对该用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有利于陌生人之间的社交的发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三维空间包括X轴、Y轴和Z轴,其中X轴和Y轴对应活动信息中的地点坐标,Z轴对应活动信息中的时间点。
在智能终端的显示设备上虚拟一个三维空间,用于对上述三维空间中的所述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智能终端上虚拟建立的三维空间可以设置有对应的背景,例如所述当前用户参加的每次线下活动的照片、周围环境场景、社交活动分布空间范围的地图等作为背景。关于如何在智能终端上虚拟一个三维空间将在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通过将用户参与社交活动的活动地点和时间转化为空间坐标点,进而在三维空间中显示用户的活动轨迹的活动轨迹线,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该用户的按照时间顺序的活动轨迹,有利于其他用户对该用户的活动轨迹进行了解,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有利于陌生人社交的发展。
如图2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当前用户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活动的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包括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
当需要展现所述当前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参加的线下活动的活动轨迹线时,首先需要获取对应该预设时间段内的所述当前用户参加的多个历史线下活动的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包括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所述活动地点坐标可以地理坐标,也可以是与地理坐标对应的建筑或场地的名称,例如“XXX体育场”、“XXX公园”或者“XXX大厦”等。此外,活动信息还可以包括参加该活动的人数、活动内容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S202:根据所述活动地点坐标和所述时间点生成与所述历史活动对应的空间坐标点。
在获取到所述当前用户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活动的活动信息后,可以根据所述活动信息中包括的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生成对应的空间坐标点。即每个空间坐标点的坐标都对应有一次活动的活动地点的平面坐标和时间点,是三维的空间坐标点。
S203:在三维空间中对所述空间坐标点进行标定,并按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将所述空间坐标点依次连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线。
当生成与所述历史活动对应的空间坐标点,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对生成的空间坐标点进行标定。所述三维空间包括X轴、Y轴和Z轴,其中X轴和Y轴对应活动信息中的地点坐标,Z轴对应活动信息中的时间点。通过对三维空间中的空间坐标点按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依次连接,即可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预设时间段内的活动轨迹线。
S204:按照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沿Z轴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使得各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相同。
在本实施中,可以对生成的所述当前用户的预设时间段内的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具体地,可以按照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沿Z轴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使得各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相同。所述当前用户可以预先设定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例如15个,则每层中包括空间坐标点的个数为15,然后沿Z轴(即时间轴)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即沿Z轴,每15个空间坐标点分为一层,这15个空间坐标点按照时间顺序的连线即为该层的活动轨迹线。且第15个空间坐标点与下一层第1个空间坐标点之间的活动轨迹线作为连接层与层之间的活动轨迹线。
或者,也可以不采用步骤S204的分层方式,而是采用下面介绍的步骤S205的方式进行分层。
S205:沿Z轴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使得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投影的投影轨迹线的交点的数量满足第一预设阈值。
此外,还可以按照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投影的投影轨迹线的交点的数量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具体地,沿Z轴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使得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投影的投影轨迹线的交点的数量满足第一预设阈值。该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由用户个人设定,也可以由APP后台服务器自行设定。为了使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更加清楚地反应所述当前用户在该层对应的时间段内的活动轨迹,活动轨迹线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投影的投影轨迹线的交点的数量越少越好,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5,即活动轨迹线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投影的投影轨迹线的交点的数量不超过5个。当然,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也应当满足一定条件,不易过多。例如,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最多不超过30个,或者其他由用户设定的数值。即每一层的空间坐标点的数量和活动轨迹线在X 轴和Y轴平面的交点数量均符合预设的要求。
针对按照S204和S205任意一种的分层方式形成的层级,在步骤S206-S208中,在智能终端的显示设备上虚拟一个三维空间,用于对上述三维空间中的所述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以层为单位进行显示。
S206:根据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分布状态对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
还可以根据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分布状态对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例如,如图3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空间坐标点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分布状态示意图。当前层中的空间坐标点有大部分的点分布的比较集中,其余很少的空间坐标点距离分布比较集中的空间坐标点的距离又较远时,如果将显示区域覆盖本层的全部空间坐标点,则对于空间坐标点集中的区域来说,空间坐标点之间的连线就很短,而且比较密集,不容易清晰的体现出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为了更好地体现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可以仅显示具有分布比较集中的空间坐标点的区域,即图3中的矩形边框内的区域,同时支持通过平移屏幕显示区域来显示本层当中其它区域内的空间坐标点。为了实现该显示方式,可以首先将显示区域设定为覆盖本层的全部空间坐标点,进而将显示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子小区,计算每个子小区内空间坐标点的密度,如果密度大于阈值则只显示该子小区,否则显示全部的显示区域。
此外,作为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将每一层当中的这些空间坐标点都显示,但是支持放大操作,即用户可以通过局部放大分布的比较集中的空间坐标间显示的区域,进而使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显示的更加清晰。
S207:当当前显示设备为3D显示设备时,显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
此外,本实施例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可以根据显示设备的不同,而以不同的方式虚拟一个三维的显示空间,来显示不同的层的所述活动轨迹线。
其中,当当前显示设备为3D显示设备时,例如VR显示设备或者裸眼3D显示设备,由于3D显示支持显示不同景深的平面,可以按照不同景深来显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可以将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按照不同的景深重叠显示,当前层景深小而下一层景深大,用户可以通过点击不同的层来查看对应层的活动轨迹线。当然,作为其它可选方式,也可以用不同的景深来依次显示上一层、当前层和下一层,其中上一层景深最小,下一层景深最大。
S208:当当前显示设备为2D显示设备时,将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叠加显示,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淡化显示。
当当前显示设备为2D显示设备时,将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叠加显示,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淡化显示。即将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叠加在一起,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为清晰的活动轨迹线,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为相对比较浅淡和模糊的活动轨迹线,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对应层的活动轨迹线中的空间坐标点来查看相应层的活动轨迹线。当然,作为其它可选方式,也可以依次显示上一层、当前层和下一层,其中上一层和下一层都进行了淡化处理后与当前层进行叠加。
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通过虚拟三维空间中显示用户的活动轨迹的活动轨迹线,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该用户的按照时间顺序的活动轨迹,同时可以对用户的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显示,且支持不同的显示设备,对不同的显示设备分别对应有不同的显示方式,有利于其他用户对该用户的活动轨迹进行清楚的了解,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有利于陌生人社交的发展。
此外,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207和S208中,还包括:
根据用户的输入切换当前显示的活动轨迹线的层,具体为:
当当前设备为压感触控显示设备,并接收到用户对所述压感触控显示设备施加的压力值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作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切换;
当当前设备为非压感显示设备,并接收到用户对所述非压感显示设备的淡化显示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作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切换。
如图4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系统,包括:
活动信息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当前用户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活动的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包括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
空间坐标点生成模块402,用于根据所述活动地点坐标和所述时间点生成与所述历史活动对应的空间坐标点;
活动轨迹线生成模块403,用于在三维空间中对所述空间坐标点进行标定,并按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将所述空间坐标点依次连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线。
本实施例中的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系统,还可以包括活动轨迹线分层模块404,用于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具体地:
按照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沿Z轴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使得各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相同。或者,沿Z轴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使得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投影的投影轨迹线的交点的数量满足第一预设阈值;并且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满足第二预设阈值。
虚拟三维显示模块405,根据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分布状态对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并且,虚拟三维显示模块405还用于将多层的活动轨迹线进行逐层显示,具体为:
当当前显示设备为3D显示设备时,按照不同景深来显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
当当前显示设备为2D显示设备时,将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叠加显示,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淡化显示。
并且虚拟三维显示模块405可以切换当前显示的轨迹线层,具体为:
当当前设备为压感显示设备,并接收到用户对所述压感显示设备施加的压力值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作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切换;
当当前设备为非压感显示设备,并接收到用户对所述非压感显示设备的淡化显示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作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切换。
通过在三维空间中显示用户的活动轨迹的活动轨迹线,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该用户的按照时间顺序的活动轨迹,有利于其他用户对该用户的活动轨迹进行了解,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有利于陌生人社交的发展。本发明以虚拟的三维空间作为对活动轨迹的显示载体,通过分层使足迹坐标点和活动轨迹线在三维空间中拉开合理距离,避免足迹点过于密集以及轨迹线的过多重叠;对于3D显示设备和非3D显示设备利用分层实现显示效果的适配,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且提供多种层级切换方式。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活动的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包括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
根据所述活动地点坐标和所述时间点生成与所述历史活动对应的空间坐标点;
按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将所述空间坐标点依次连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线;以虚拟三维空间的方式对所述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空间包括X轴、Y轴和Z轴,其中X轴和Y轴对应活动信息中的地点坐标,Z轴对应活动信息中的时间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线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具体包括:
按照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沿Z轴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使得各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具体包括:
沿Z轴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使得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投影的投影轨迹线的交点的数量满足第一预设阈值;且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的个数满足第二预设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虚拟三维空间的方式对所述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包括:在智能终端的显示设备上虚拟一个三维空间,对所述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以层为单位进行逐层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每层中的空间坐标点在X轴和Y轴平面中的分布状态对每层中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层为单位将空间坐标点及活动轨迹线进行逐层显示,具体为:
当当前显示设备为3D显示设备时,显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
当当前显示设备为2D显示设备时,将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和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叠加显示,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淡化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用户的输入切换当前显示的活动轨迹线的层,具体为:
当当前设备为压感触控显示设备,并对所述压感显示设备施加压力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作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切换;
当当前设备为非压感显示设备,并对所述非压感显示设备的淡化显示区域进行触控操作时,将下一层的活动轨迹线作为当前层的活动轨迹线,进行显示切换。
10.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动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用户预设时间段内的多个历史活动的活动信息,所述活动信息包括活动地点坐标和对应的时间点;
空间坐标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活动地点坐标和所述时间点生成与所述历史活动对应的空间坐标点;
活动轨迹线生成模块,用于在三维空间中对所述空间坐标点进行标定,并按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将所述空间坐标点依次连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的活动轨迹线;
活动轨迹线分层模块,对所述活动轨迹线进行分层;
虚拟三维显示模块,将分层后的多层活动轨迹线进行逐层显示。
CN201811166098.2A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09243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6098.2A CN109243290B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6098.2A CN109243290B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3290A true CN109243290A (zh) 2019-01-18
CN109243290B CN109243290B (zh) 2021-02-26

Family

ID=65055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6098.2A Active CN109243290B (zh) 2018-10-08 2018-10-08 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4329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3709A (zh) * 2019-12-18 2020-05-12 成都星时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地图场景下的撤销方法和装置
CN112071401A (zh) * 2020-09-05 2020-12-11 苏州贝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健康饮食管理系统
WO2023045226A1 (zh) * 2021-09-26 2023-03-30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4867A (ja) * 2002-01-17 2003-07-30 Alpine Electronics Inc 地図情報作成方法及び作成装置並びに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01794451A (zh) * 2010-03-12 2010-08-04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运动轨迹的跟踪方法
CN102750361A (zh) * 2012-06-13 2012-10-24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局部多层网格的轨迹数据热点区域发现方法
CN103875023A (zh) * 2011-10-14 2014-06-18 索尼公司 用于3d数据分析的装置、方法和程序以及微粒分析系统
CN104361543A (zh) * 2014-10-22 2015-02-18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时空链模型的公交线路评价方法
CN106683037A (zh) * 2015-11-06 2017-05-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三维可视化移动轨迹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199912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havior topic grids
CN107229053A (zh) * 2017-06-21 2017-10-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定位系统辅助的河海水体三维速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247446A (zh) * 2017-06-29 2017-10-13 深圳市雷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异形轨迹控制方法及装置
EP3252615A1 (fr) * 2016-06-03 2017-12-06 Commissariat à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Procede et systeme de determination de cellules traversees par un axe de mesure ou de visualisation
CN108073657A (zh) * 2016-11-18 2018-05-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属性移动对象3d显示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4867A (ja) * 2002-01-17 2003-07-30 Alpine Electronics Inc 地図情報作成方法及び作成装置並びに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01794451A (zh) * 2010-03-12 2010-08-04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运动轨迹的跟踪方法
CN103875023A (zh) * 2011-10-14 2014-06-18 索尼公司 用于3d数据分析的装置、方法和程序以及微粒分析系统
CN102750361A (zh) * 2012-06-13 2012-10-24 中国矿业大学 基于局部多层网格的轨迹数据热点区域发现方法
CN104361543A (zh) * 2014-10-22 2015-02-18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时空链模型的公交线路评价方法
CN106683037A (zh) * 2015-11-06 2017-05-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三维可视化移动轨迹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199912A1 (en) * 2016-01-08 2017-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havior topic grids
EP3252615A1 (fr) * 2016-06-03 2017-12-06 Commissariat à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Procede et systeme de determination de cellules traversees par un axe de mesure ou de visualisation
CN108073657A (zh) * 2016-11-18 2018-05-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属性移动对象3d显示
CN107229053A (zh) * 2017-06-21 2017-10-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定位系统辅助的河海水体三维速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247446A (zh) * 2017-06-29 2017-10-13 深圳市雷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异形轨迹控制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RISTIAN TOMINSKI ETC.: "Stacking-Based Visualization of Trajectory Attribute Data",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CRAPHICS》 *
R. MARIESCU-ISTODOR等: "Grid-Based Method for GPS Route Analysis for Retrieval", 《ACM TRANSACTIONS ON SPATIAL ALGORITHMS AND SYSTEMS》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3709A (zh) * 2019-12-18 2020-05-12 成都星时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地图场景下的撤销方法和装置
CN111143709B (zh) * 2019-12-18 2023-11-21 深圳市超时空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地图场景下的撤销方法和装置
CN112071401A (zh) * 2020-09-05 2020-12-11 苏州贝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健康饮食管理系统
WO2023045226A1 (zh) * 2021-09-26 2023-03-30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43290B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yskeldiev et al. Distributed metaverse: creating decentralized blockchain-based model for peer-to-peer sharing of virtual spaces for mixed reality applications
CN109426333B (zh) 一种基于虚拟空间场景的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9243290A (zh) 一种基于线下活动的足迹展示生成方法与系统
Goodall et al. Repairing managerial knowledge-ability over distance
CN103968822B (zh) 导航方法、用于导航的设备和导航系统
CN103221967A (zh) 虚拟区域上下文中的基于关系的在场指示
CN102347963B (zh) 一种推荐好友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63262A (zh) 一种基于HoloLens的多人协同交互方法
CN101324879A (zh) 一种实现人脉关系或人际关系共享的网站系统和方法
CN105791090A (zh) 位置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9510758A (zh) 会话建立方法、终端、第三方应用服务器及系统
Koeck et al. Digital Chorographies: conceptualising experiential representation and marketing of urban/architectural geographies
CN107169151A (zh) 一种数字单体民用房屋生成系统装置及实现方法
Petit et al. A user context approach for adaptive and distributed GIS
CN103200540B (zh) 社交应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van Kranenburg et al. Future urban smartness: Connectivity zones with disposable identities
CN108141476B (zh) 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增强信息的方法、通信设备、显示装置和系统
CN108628927A (zh) 社交系统、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8632139B (zh) 基于协同定位信息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Cao et al. An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based on Google Map
e Silva et al. Net locality
Wang Wireless positioning trajectory data privacy protection method for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v et al. Guest Editorial: 5G for Internet of Things
CN106375795A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Wang et al. A group based context-aware strategy for mobile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