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41222A - 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41222A CN109241222A CN201810960858.0A CN201810960858A CN109241222A CN 109241222 A CN109241222 A CN 109241222A CN 201810960858 A CN201810960858 A CN 201810960858A CN 109241222 A CN109241222 A CN 1092412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ins
- spatial
- station
- description
- early s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30—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 G06T7/33—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 G06T7/344—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feature-based methods involving mod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其步骤如下:(1)搜集早期考古发掘遗址地理位置资料,将其归纳为遗址点之记和多源异构空间数据。(2)将点之记进行空间定标,根据点之记确认参照对象与目标对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利用空间关系模型将点之记转化为有空间坐标的地理信息。(3)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整合,将具有地理坐标的空间数据作为参考图像,缺少绝对定位的空间数据为待配准图像,选取若干个地面控制点,利用地理配准模型得到遗址地理坐标信息。(4)复合点之记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空间定位成果,获取遗址空间位置信息,实现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还原已发掘的遗址遗存分布格局与面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科技考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多元地理信息实现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田野考古发掘是考古专家了解人类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相关考古研究工作展开的基础。在田野考古发掘中遗址的地形,发掘区的各种情况,包括地层、遗址、遗物分布以及一些遗痕等,除了要照相和详细地文字记录之外,还需要绘制各种各样的实测图,以便形象而准确地反映遗址和遗迹的状况。以往的考古发掘是唯一能够比较全面掌握其空间形态的时机,但由于受特定历史条件、仪器设备、对遗址的空间性重视程度不足等的限制,早期田野考古发掘遗址没有引入统一的空间定位概念,只是简单地采用了选取参照物定位、绘制一定比例尺考古工作图、文字记录等方法。在参照物失去后,遗址的空间定位便无从谈起,导致遗址在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历年探方无法精确衔接,扩方出现误差,回填地表上探方准确位置确定困难等问题,其次由于大部分早期考古发掘的遗址尤其是土遗址考古回填后,没有相关修复性的规划及建设措施,导致遗址逐渐被“废弃”。
近年来考古遗址重定位研究在聚落考古、遗址保护管理与规划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总结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遗址再定位的方法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文献资料定位法。从文献资料、地方志书以及考古记录等中提取考古遗址属性信息、描述性的位置信息,将描述性位置进行定位。王嘉琪(2017)利用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绘制的隋大兴唐长安城复原图为底图,里坊以代号定位,将里坊范围划分16个小区,小区为单元标识遗址地理位置;曹飞飞(2017)从文献中提取考古遗址属性信息、描述性的位置信息和多媒体资料,将描述性位置进行定位,转化为经纬度信息,通过其中一个字段记录定位精度信息描述定位的误差范围;郑鑫(2009)根据文字资料描述、文物地图集等获得遗址准确位置,对于少数不能考证准确位置的遗址,则按照资料记载的大概位置进行相对较为粗略的方位型定位。
第二类,实地考察定位法。实地考察定位法是根据考古资料和记录到实地进行调查验证,对于地表变化不大或留有考古发掘痕迹的遗址,利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可以实现遗址位置精确再定位。陈淳(1999)对小长梁遗址发掘点及过去历次的探方作 GPS定位,梳理与解决小长梁遗址以往发掘中的无序状态,测得遗址标志碑、历年探方、地形特征点的经纬度和相对位置距离;徐菁(2014)对1987年探测发现而当时未能发掘的水下“南海一号”沉船,利用卫星导航水下定位系统计算出水下沉船的位置,并动态显示水下载体在大地测量坐标系中的位置。金秉骏(2015)发现过去的发掘报告没有意识到墓葬和全部考古遗址的位置重要性,为了校正汉代墓葬的准确位置,通过实地考察采用GPS测量墓葬经纬度坐标等工作加以补正。
第三类,卫星影像定位法。针对于有考古遗存,且在卫星影像上可以查看到的遗址,利用卫星影像可以实现遗址高精度的定位。Thomas等(2008)通过Google Earth对阿富汗进行了大范围的虚拟田野调查,更新和核查已知遗址的平面图,为没有绘制平面图的已知遗址绘制平面图,并通过图像解析定位可能存在的未知遗址;西村阳子(2016)提出基于资料相似性证据判断遗址的同一性和空间图像史料的相似性,利用Google Earth取得丝绸之路遗址的地理坐标;乐玲(2017) 对有考古遗址,且在卫星影像上可以查看到的地名点,实现遗址高精度的定位,参考现代地形,复原北宋初期丝路要道灵州道。
以上几种方法在早期考古发掘遗址重定位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文献资料定位法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但地名变更、方位记录不准确、地貌环境变化等都会使得遗址定位精度降低;实地考察法定位精度较高,但容易受到环境限制,费时费力,且难以准确掌握已知遗址的分布情况;卫星影像定位法对有考古遗址且在卫星影像上可以查看到的遗址定位较好,但对有考古遗址,未能见于卫星影像,或者能见于影像但不能确定该影像就是所需定位的遗址并不适用。早期的考古发掘积累了丰富的图形图像资料以及文本资料信息,对已有材料进行针对性的整理、处理和分析,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确定过去考古发现的遗址遗存的空间位置坐标及分布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通过筛选整理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相关资料,提取与遗址位置相关的地理信息。结合点之记和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挖掘遗址空间信息,利用多种几何模型与数学模型对信息进行空间量化与转换,实现了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的精准再定位。本发明可以精确定位遗址的空间位置,提取遗址特征点坐标,提高位置表达的效率和精度,还原遗址早期考古发掘的空间分布情况,能够为遗址今后的保护和规划、遗址复探与再认知等提供支持与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空间定位模糊、遗迹分布不明、考古信息与现实情况剥离等问题。其利用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相关资料,筛选整理遗址空间和属性信息,对遗址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实现遗址空间精准再定位。本发明不仅可以为早期考古发掘遗址提供精确空间属性,还原已发掘的遗址遗存分布格局与面貌,同时可为遗址研究、遗址环境评估及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支持。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其步骤如下:
(1)全面搜集、整理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相关资料,提取与遗址位置相关的地理信息,根据信息类型特征将其分别归纳记录为基于文本陈述表达的点之记和多源异构空间数据。
(2)将点之记进行空间定标工作。根据点之记的文本信息描述,确认参照对象与目标对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利用相应的空间关系模型将点之记转化为具有空间坐标的地理信息。
(3)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与整合。将具有地理坐标的空间数据作为参考图像,缺少绝对定位的空间数据作为待配准图像,选取若干个地面控制点,利用地理配准模型,建立参考图像与待配准图像之间空间映射关系,统一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空间参考,得到遗址精确地理位置。
(4)复合点之记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空间定位成果,获取遗址空间位置信息,提取遗址特征点的空间坐标,实现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的精准再定位。
(1)资料搜集与整合
全面搜集、整理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的相关资料,包括文字记录、考古绘图、图片资料等一切与遗址位置有关的要素信息。参考早期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需要收集与遗址、遗址区或考古探方等地理位置相关的文字记录包括:田野考古调查记录表,包含遗址地点、隶属村镇、具体位置、地理环境描述,面积和范围等信息;探方记录表,含有探方所在发掘区中的位置及周邻探方、面积、方向;遗迹记录表登记了遗迹在探方中的平面位置,与其他遗迹的相对位置等。考古绘图包括发掘区位置图和总平、剖面图;探方的平、剖面图和遗迹的平、剖面图等。图片资料包括照片、航空摄影等。此外还需收集遗址所在地区早期地形图,遗址发掘前后时期的航片影像,近期遥感卫星影像数据等地理背景数据。
归纳总结收集的数据资料,根据遗址位置信息的表达形式将其分为遗址点之记信息和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点之记是利用文本陈述表达的遗址空间位置特征描述及说明,例如考古记录表中的记录等。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是通过图形图像形式表达遗址地理位置,如卫星影像、考古绘图等。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需要分别利用不同的模型方法进行遗址空间定位。
(2)点之记空间转化
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的点之记是以遗址区、发掘区、考古探方或是遗迹单元等为目标对象,借助环境参考因素的空间位置描述及说明。将基于文本陈述表达的点之记转化为地理坐标,可以提高位置表达的效率和精度。点之记通常包含3个要素,即目标对象、参照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利用二元组表达即为:
T0=(R0,{relationship}) (2-1)
T0表示需要重定位的目标对象,如遗址区、发掘区、考古探方、遗迹等;R0表示参照对象,如村镇、河流等要素;{relationship}是目标对象与参照对象之间空间关系的集合。
根据点之记信息,首先确定每条信息中的参照对象与目标对象,分析参照对象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通常可分为三类,即方位关系、度量关系、拓扑关系。其次利用相应的空间关系模型进行文本信息的空间转化。方位关系用来描述目标在空间中的排序方式,利用方位模型进行定位,具体方法是将空间的全圆方向以主方向为准等分为8个区域,形成8个区域(东、东北、北、西北、西、西南、南、东南)以及正南、正北、正东、正西4个主方向。以参照物为起点,按照点之记方位信息,绘制该方位的三角形区域或主方向线段,实现目标物与参照物的方位关系空间化(图2)。
距离模型反映参照物与目标物之间的长度度量关系,假设目标对象与参照对象距离为D,误差为d,那么目标定位在以参照对象为中心,半径为[D+d,D-d]的环形区域(图3)。
拓扑模型反映参照物与目标对象之间的空间拓扑关系。点之记常见空间拓扑关系有包含、被包含、相交、相离等关系。包含表示目标物在参照物范围内,定位即为参照物范围;相交可利用方位模型定位;被包含或相离可以结合方位模型和距离模型对其定位精化。
利用空间关系模型将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的所有有效的点之记信息转化为空间信息,借助GIS 软件将结果进行叠加显示,其定位结果覆盖的的空间范围均有可能为遗址所在区域,且区域重叠程度反映了为遗址可能性概率,重叠度越高,则越有可能为遗址所在地理范围。
(3)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
早期考古发掘遗址可以获得大量的考古绘图、照片及影像数据,但空间参考不统一、参照物缺失、控制点定位等问题使得空间数据难以充分有效利用。地理配准模型可以利用有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使其具备统一空间参考下的绝对坐标。首先选择合适的参考图像,在参考图像以及待配准图像上相应位置采集若干控制点标靶作为坐标匹配的控制点(GCP),将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导入地理配准模型,进行坐标转换计算,完成待配准图形图像坐标匹配校正。配准精度通过控制点均方根误差(RMS)约束。
地理配准模型可以选用多项式模型,多项式模型是利用数学函数进行模拟校正待配准图像,模型原理简单,计算速度快,适用于地形平坦地区进行地理空间定位与精校正。一阶多项式模型也称仿射变换模型,利用最简单的线性变换,能够满足覆盖范围较小的图像精定位需求,而高阶多项式模型对于GCP、样本点较多数据拟合效果较好,适用更为广泛。多项式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如下:
式中(x,y)为待配准图像GCP坐标,(u,v)为参考图像相应GCP坐标;n=1,2,3,…为多项式阶数;aij,bij(i,j=0,1,2,…,n-i)为多项式系数,可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求解;对于n阶多项式,GCP的数目至少为(n+1)(n+2)/2个,为保证RMS最小,需要尽可能多的选择观测样本,以提高空间定位准确性。
(4)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空间定位
将基于点之记空间转化的遗址定位结果与基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定位结果叠加,确定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确的空间位置。利用GIS工具对遗址相关要素进行矢量化并录入属性信息,提取遗址区特征点的空间坐标,实现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由于基于点之记的空间位置描述,不管是目标对象还是参照对象都具有一定的空间不确定性,点之记空间转化精度有限,但对于缺少空间数据资料的早期考古发掘遗址来说,基于点之记的空间定位,可以提高资料的价值和利用效率,是实现遗址空间再定位的有效手段。
本发明已在辉县孟庄遗址空间精准再定位中进行应用,成果显示基于本发明实现的遗址定位,空间精度较高,可方便快捷提取相关遗迹遗存属性信息。同时,整个处理过程是基于计算机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获取与处理过程科学精准,而且创新地对文本资料信息进行利用和加工,为遗址空间精准再定位提供了经济、高效的途径,获得考古、环境考古等相关领域的一致好评。业内人士认为,本发明的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科学有效可行,不仅有助于遗址考古资料的深入挖掘利用,同时对于考古遗址复原与布局研究具有很好的促进与帮助作用,相信该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更够为早期考古发掘遗址今后的保护规划、遗址复探与再认知等提供很好的帮助和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流程图
图2:方位模型
图3:距离模型
图4-a:遗址保护区定位
图4-b:孟庄东定位
图4-c:公路缓冲区定位
图5:基于点之记的遗址空间定位图
图6:遗址规划图地理配准
图7:孟庄遗址分布图
图8:基于点之记和空间数据定位结果叠加
具体实施方式
孟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东侧,西北距县城4公里。为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是探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材料。1951年被发现,1992年至1995年期间曾进行多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达4600平方米,遗址近似椭圆形,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发现有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代三个时期的三叠土城,出土了大量各时期的遗物。孟庄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夏商更替等主要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资料,为建立该地区的考古学编年序列提供了条件,也为研究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文化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由于遗址考古发掘时间较早,并经过多次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破坏,目前遗址区地势平坦,地表被农作物覆盖,从地上难以直观获取遗址范围、整体布局以及遗存分布等信息。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在孟庄遗址的实施和实现,对于国内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的空间重定位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价值,因此选取辉县孟庄遗址为例作为初步试验。
下面结合附图和附表详细表述本发明提供的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资料搜集与整理
搜集整理辉县孟庄遗址的相关资料,其中文献资料包括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辉县孟庄》,考古发掘简报及相关研究文献;数据资料包括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多期孟庄镇 Google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图,2010年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并公开的孟庄遗址规划图以及河南省基础地理数据。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点之记信息包括文献资料、网络信息里关于遗址空间位置文字描述;多源异构空间数据包括遥感影像,孟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图、基础地理矢量数据以及文献资料中遗址发掘分区图、探方遗迹平面图等。
(2)点之记空间转化
点之记的空间转化步骤包括筛选整理点之记信息,确定参照对象R0与目标对象T0,分析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利用空间化模型实现点之记的空间转化。
1)点之记信息的分析与处理
《辉县孟庄》一文中提到,“孟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东侧的台地之上,遗址近似椭圆形,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92年以兴华中学围墙东北角为基点,向东520米,向南 560米,为重点保护区。自重点区向西向东各100米,向南80米,向北120米为一般保护范围”;“遗址分区总基点设在遗址的东南部,以一电缆标杆为标志”;“1992年12月~1993年4月,为配合新辉乡到辉县公路的基本建设,对孟庄遗址中东部进行了考古发掘”。
《中共辉县党史》记录,“百泉东一支渠,原为孟庄渠,也称普济第一渠。1928年冯玉祥从百泉引水到孟庄。1934年续建,延伸到涧头村南。1970年用石料将百泉东一支渠从梅溪以下修成暗渠”。文中所提到的孟庄渠与暗渠,与《辉县孟庄》对应:“20世纪30年代在遗址北部修建一条水渠,使遗址中北部遭受严重破坏。20世纪60年代在遗址西部修建孟庄渠,龙山文化及商代的西城墙的西半部基本全部被破坏”。此外,利用网络资源得知,在孟庄东1里地,辉县至新乡的公路上立有辉县孟庄遗址的重点文物保护碑地理坐标为113°57'E,35°26'N[22]。标识碑一般设在文物保护单位出入口。
综合以上信息,结合遗址区现状,筛选出有效的点之记信息并分析其包含的空间关系(表1)。
表1点之记空间关系分析表
2)点之记空间化处理
根据参照对象类型和位置精确性的不同,选取的空间转化模型以及参数有所差异。兴华中学围墙东北角现存完好,且与目标物方位关系和度量关系明确,因此遗址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范围可直接空间量化(图4-a)。孟庄镇与遗址区均为面数据,且仅能确定其方位关系,因此可以将参照对象简化为面中心点,利用方位模型进行定位,最远点设为涧头村西南角(图4-b)。公路相交于遗址中部,遗址形状近似椭圆形,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那么遗址区半径约为310 米。公路若以孟庄镇中心为起点,以涧头村西南角为终点,根据距离模型,参数D=0,d=310米,则遗址区域为公路310米缓冲区范围(图4-c)。
将各图叠加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点之记空间转化后所覆盖的空间范围均有可能为遗址所在区域,重叠度越大的区域为遗址区的概率越高,斜纹符号区域则为遗址区可能位置的最高概率范围。
(3)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
疏理文献及数据资料,整理出空间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本文以孟庄镇2017年遥感影像作为具有地理坐标的参考数据。坐标范围为113.814°-113.843°E, 35.442°-35.412°N。该区域位于3度分带38号带,中央经线114°,利用ArcGIS将影像投影变换为高斯克吕格投影。
表2空间数据来源及数据质量分析表
孟庄遗址规划图有较清晰的底图和遗址边界(城墙、护城河等),在底图上选取特征点作为 GCP控制点,与高分遥感影像进行地理配准和校正。校正模型采用二阶多项式模型。根据二阶多项式模型数学函数公式,参数n=2,则GCP≥6,模型可简化为:
式中(x,y)为孟庄遗址规划图上选取的GCP坐标,(u,v)为2017年遥感影像相应的GCP坐标,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出a、b。经过多次实验,共选取GCP 8个,校正后RMS=0.5,实现对遗址边界的空间位置定位,如图6。结果表明,规划图与遥感影像匹配结果较好,可用于进一步遗址数据的处理。
遗址发掘分区图有较清晰遗址边界和发掘探方信息,空间地理坐标未知。因此将分区图与规划图进一步空间配准和校正,可以通过图像配准获取更详细的遗址空间分布信息。将校正后的遗址规划图作为参考图像,选取遗址发掘分区图标识的城墙(或护城河)拐点,探方角点等8个特征点作为GCP与规划图相应位置进行匹配,RMS=0.4。根据校正后图像,矢量化编辑,结果如图8所示。
(4)遗址遗址空间定位与信息提取
基于点之记的遗址空间定位结果与基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定位结果叠加(图7)。空间数据定位范围完全位于点之记定位范围之内,基于空间数据遗址定位精度优于基于点之记的遗址空间定位。根据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遗址定位成果显示,孟庄遗址共分为21个区,每个分区大小为 100*100米,其中二至二十一区紧密排列,一区独立于城址东侧。测量校正后的二至二十区外轮廓边界,总长度约为1799.674米,与真实值1800米相差0.326米,误差约为0.02%,精度较高。
利用ArcGIS工具获取遗址重定位后的空间信息,遗址区总基点位于五区东南角(即六区西南角)。通过拾取该点坐标,总基点的空间坐标为113.834°E,35.4227°N,位于白色栅栏的最东端,距东北方向的S229省道85米左右。遗址城墙面积约为29906.6平方米,护城河为37259.7 平方米,考古探方总面积约5392.1平方米。考古发掘探方在遗址区东北部与中西部分布较为集中。实验表明,利用多元地理信息精准定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的空间位置是可行的,是可以实现的。
本发明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科学有效、可行,不仅有助于遗址考古资料的深入挖掘利用,同时对于考古遗址复原与布局研究具有很好的促进与帮助作用,相信该方法的推广与应用更够为早期考古发掘遗址今后的保护规划、遗址复探与再认知等提供很好的帮助和支持。
Claims (6)
1.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全面搜集、整理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相关资料,提取与遗址位置相关的地理信息,根据信息类型特征将其分别归纳记录为基于文本陈述表达的点之记和多源异构空间数据。
2)将点之记进行空间定标工作。根据点之记的文本信息描述,确认参照对象与目标对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利用相应的空间关系模型将点之记转化为具有空间坐标的地理信息。
3)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与整合。将具有地理坐标的空间数据作为参考图像,缺少绝对定位的空间数据作为待配准图像,选取若干个地面控制点,利用地理配准模型,建立参考图像与待配准图像之间空间映射关系,统一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空间参考,得到遗址精确地理位置。
4)复合点之记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空间定位成果,获取遗址空间位置信息,提取遗址特征点的空间坐标,实现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的精准再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基于文本陈述表达的点之记是指遗址的空间位置特征描述及说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是指考古测图、航片摄影、遥感卫星影像、遗址保护规划图等一切与遗址相关的图形图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点之记的目标对象可以为遗址区、发掘区、考古探方或是遗迹单元等遗址相关的要素信息,参照对象为遗址周围环境要素,二者包含方位关系、度量关系、拓扑关系等一种或多种组合的空间关系。分析点之记的空间关系特征,采用相应的空间关系模型,将文本描述信息转化为地理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空间关系模型包含方位模型、距离模型、拓扑模型等。方位模型:选取参照对象中心,确定主方向,将空间的全圆方向以主方向为准,等分为8个区域,根据点之记信息确认目标对象所在的方位区域或主方向。距离模型:选取参照对象为圆心,利用点之记信息提取参照对象与目标对象之间距离以及误差长度,以参照物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减去误差长度作为内圆半径,参照物与目标物的距离加上误差长度为外圆半径,分别作圆,最终目标对象定位范围为内外圆构成的环形区域。拓扑模型涉及包含、被包含、相交、相离等多种拓扑关系,包含表示目标物在参照物范围内,定位即为参照物范围;相交可利用方位模型定位;被包含或相离可以结合方位模型和距离模型对其定位精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选择参考图像,在参考图像以及待配准图像上相应位置采集若干控制点标靶作为坐标匹配的控制点,将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导入地理配准模型,进行坐标转换计算,完成待配准图形图像坐标匹配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进一步包括:基于点之记的遗址空间定位结果与基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定位结果叠加,检验定位精度,矢量化遗址要素,并进行空间统计与量算,提取遗址特征点的空间坐标信息,实现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0858.0A CN109241222A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0858.0A CN109241222A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41222A true CN109241222A (zh) | 2019-01-18 |
Family
ID=65068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60858.0A Pending CN109241222A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4122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4807A (zh) * | 2021-04-21 | 2021-08-13 | 常熟古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对空间格局进行释读的方法 |
RU2780628C1 (ru) * | 2021-06-15 | 2022-09-28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Алта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Способ раскопок древних и средневековых курганов с земляными насыпями без применения землеройной техники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35163A1 (en) * | 2008-03-18 | 2011-06-09 | Certusview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nbuffered dig area indicators on aerial images to delimit planned excavation sites |
CN103150616A (zh) * | 2013-03-29 | 2013-06-1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史前聚落遗址分布特征的挖掘方法 |
CN105678701A (zh) * | 2016-01-28 | 2016-06-15 | 鲁鹏 | 一种基于多视角影像与激光扫描的考古发掘探方序列三维可视化方法 |
CN105719219A (zh) * | 2016-01-28 | 2016-06-29 | 鲁鹏 | 一种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文化遗产保护区划划分方法 |
US20170234676A1 (en) * | 2016-02-15 | 2017-08-17 | Carl Zeiss Industrielle Messtechnik Gmb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plurality of spatial coordinates on a measurement object |
-
2018
- 2018-08-22 CN CN201810960858.0A patent/CN1092412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35163A1 (en) * | 2008-03-18 | 2011-06-09 | Certusview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nbuffered dig area indicators on aerial images to delimit planned excavation sites |
CN103150616A (zh) * | 2013-03-29 | 2013-06-1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一种史前聚落遗址分布特征的挖掘方法 |
CN105678701A (zh) * | 2016-01-28 | 2016-06-15 | 鲁鹏 | 一种基于多视角影像与激光扫描的考古发掘探方序列三维可视化方法 |
CN105719219A (zh) * | 2016-01-28 | 2016-06-29 | 鲁鹏 | 一种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文化遗产保护区划划分方法 |
US20170234676A1 (en) * | 2016-02-15 | 2017-08-17 | Carl Zeiss Industrielle Messtechnik Gmb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plurality of spatial coordinates on a measurement object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LIJIE YAN等: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rehistoric Settlement Sites Based on GIS and Spatial Data Mining", 《2011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INFORMATICS》 * |
曹飞飞等: "Web GIS信息系统对在南京考古遗址中的地理环境影响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4807A (zh) * | 2021-04-21 | 2021-08-13 | 常熟古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对空间格局进行释读的方法 |
RU2780628C1 (ru) * | 2021-06-15 | 2022-09-28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Алта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Способ раскопок древних и средневековых курганов с земляными насыпями без применения землеройной техники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iu et al. | Tracking the history of urban expansion in Guangzhou (China) during 1665–2017: Evidence from historical maps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s | |
Eshnazarov et al. | Describing the administrative border of Koshtepa district on an electronic digital map and creating a web map | |
US6442483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fining and creating surrogate addresses for township and range quarter sections | |
CN114385712B (zh) | 一种基于gnss的乡村生态景观多源数据空间融合方法 | |
CN104833347B (zh) | 基于gps定位的灌区渠系勘测方法及勘测系统 | |
Magli | Astronomy and Feng Shui in the projects of the Tang, Ming and Qing royal mausoleums: A satellite imagery approach | |
Yildiz et al. | Cadastral updating: the case of Turkey | |
Rao et al. | Assessing usefulness o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HRSI) for re-survey of cadastral maps | |
CN109241222A (zh) | 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 | |
Lo | The application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to urban morphological research | |
CN107967286B (zh) | 一种地质上精确定位野外复杂地形路线的方法 | |
CN103745499B (zh) | 基于公共地理信息影像数据进行野外地质建模的方法 | |
Hamid et al. | Geo-database production of digital land use map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 |
Nag et al. |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 |
Grün et al. | Signals in the sand: 3-D record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the Nasca geoglyphs | |
Byington | Recovery of lost archaeological features on the Yalu River through GIS and historical imagery | |
Costantino et al. | GIS and DBMS implemen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of the “one hundred masserie” of Crispiano | |
Parida et al. | „Cadastral Resurvey using RS, GIS, DGPS & ETS in Bijepadmanabhapursasana of Digapahandi Tahasil, Ganjam District, Odisha, India‟ | |
Čada et al. | Localization of Manuscript Müller’s Maps | |
Pepple et al. | Map Revision of Small Scaled Topographic Sheet 303 Abakaliki South-West (SW), Nigeria | |
CN103674014A (zh) | 天然气井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
Garzulino | LiDAR, territory and archaeological areas: New results and perspectives for the knowledge, analysis and preservation of complex context | |
VASILE et al. | DIGITIZATION OF ANALOG TOPGRAPHIC AND CADASTRAL MAPS FOR THE CREATION OF THEMATIC PLANS FOR THE COMMUNE OF EFTIMIE MURGU, CARAȘ-SEVERIN COUNTY. | |
Konecny | Cadastral mapping with earth observation technology | |
Nag et al. |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oncepts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