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7616A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7616A
CN109237616A CN201811298913.0A CN201811298913A CN109237616A CN 109237616 A CN109237616 A CN 109237616A CN 201811298913 A CN201811298913 A CN 201811298913A CN 109237616 A CN109237616 A CN 109237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lower fan
shell
indoor unit
fa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89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虎
薛寒冬
刘群波
傅英胜
张辉
王新亮
杨林
邹俊超
唐策运
林义凯
宋艳超
陈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12989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76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7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7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回风口及与所述回风口连通的侧风口及下风口;运动结构,可运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风机结构,设置于所述运动结构,所述运动结构并可带动所述风机结构运动,使所述风机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及挡板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侧风口与所述下风口之间,用于分隔所述壳体,使所述风机结构送出的气流经所述侧风口或所述下风口送出。这样,制冷与制热的气流分别从不同的出风口送出,保证使用舒适性。同时,挡板结构可以分隔侧风口与下风口,这样可以避免侧风口与下风口处的气流混流,保证出风量,进而保证空调室内机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室内机机组出风方式单一即侧出风或者下出风。然而由于机组制冷制热时室内的流场有所差异:制热时由于空气受热上浮特性,该模式下机组比较适合下出风方式;制冷时由于空气变冷下沉特性,该模式下机组适用于侧出风方式。因此单一的出风方式会使室内机的出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制冷制热不能同时取得最佳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出风方式单一导致的制冷制热不能同时取得最佳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最佳运行效果的空调室内机。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回风口及与所述回风口连通的侧风口及下风口;
运动结构,可运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
风机结构,设置于所述运动结构,所述运动结构并可带动所述风机结构运动,使所述风机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所述风机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所述回风口的气流经所述风机结构后从所述侧风口送出,所述风机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所述回风口的气流经所述风机结构后从所述下风口送出;以及
挡板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侧风口与所述下风口之间,用于分隔所述壳体,使所述风机结构送出的气流经所述侧风口或所述下风口送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结构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侧风道与下风道,所述侧风道连通所述侧风口与所述回风口,所述下风道连通所述下风口与所述回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壳体,使所述挡风板位于所述侧风口与所述下风口的中间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结构包括运动电机及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连接所述运动电机与所述风机结构,以使所述运动电机带动所述风机结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及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安装于所述运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传动齿条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传动齿轮可带动所述运动电机及所述风机结构沿所述传动齿条运动;
或者,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可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件及第二滑动件,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滑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运动电机可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及所述风机结构沿所述第二滑动件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用于引导所述风机结构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定位部件及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用于对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风机结构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用于对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风机结构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呈V形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回风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部件覆盖所述回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设置于所述侧风口和/或所述下风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制冷运行时,风机结构运动至第一位置,回风口的气流经风机结构后从侧风口送出,冷空气下沉;制热运行时,风机结构运动至第二位置,回风口的气流经风机结构后从下风口送出,热空气上浮;有效的解决目前出风方式单一导致的制冷制热不能同时取得最佳效果的问题,使得制冷与制热的气流分别从不同的出风口送出,保证使用舒适性。同时,挡板结构可以分隔侧风口与下风口,这样可以避免侧风口与下风口处的气流混流,保证出风量,进而保证空调室内机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仰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中运动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
100-空调室内机;
110-壳体;
111-回风口;
112-侧风口;
113-下风口;
120-运动结构;
121-传动齿轮;
122-传动齿条;
130-风机结构;
140-挡板结构;
150-换热部件;
A-第一位置;
B-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可实现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与空调系统的室外机相配合,可以理解的,室外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运行时,可以根据制冷或者制热模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出风,以使制冷时的冷空气自上而下运动,制热时的热空气自下而上运动,提高用户舒适性的体验,满足用户对舒适度的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10、运动结构120、风机结构130以及挡板结构140。壳体110具有回风口111及与回风口111连通的侧风口112及下风口113。运动结构120可运动设置于壳体110中。风机结构130设置于运动结构120,运动结构120并可带动风机结构130运动,使风机结构130处于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风机结构130处于第一位置A,回风口111的气流经风机结构130后从侧风口112送出,风机结构130处于第二位置B,回风口111的气流经风机结构130后从下风口113送出。挡板结构140设置于壳体110,并位于侧风口112与下风口113之间,用于分隔壳体110,使风机结构130送出的气流经侧风口112或下风口113送出。
壳体110具有容纳腔,运动结构120、风机结构130以及挡板结构140均设置用于壳体110的容纳腔中。壳体110可以起到防护作用,避免用户触及其内运动的结构,同时还可避免杂物进入。风机结构130用于加速气流的流动,避免气流堆积在壳体110内。如图1所示,侧风口112位于壳体110的侧面,下风口113位于壳体110的下表面。外界空气中的气流经回风口111进入壳体110,经风机结构130加速后从侧风口112或下风口113送出。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或者制热时,用户可以随意选择壳体110上的侧风口112或下风口113进行出风。较佳地,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时,用户可以选择壳体110上的侧风口112进行出风;空调室内机100在制热时,用户可以选择壳体110的下风口113进行送风。这样能有利于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或者制热时能够使得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
这是因为:冷空气的密度要大于常温空气的密度,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常温空气的密度。
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时,外界气流从回风口111进入壳体110后,经壳体110的侧风口112出风。侧风口112输出冷空气后,冷空气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上方慢慢的流向下方,经过人体的时候会给人全身一种凉爽的感觉,同时,还能够保证室内温度能够均匀分布,避免因冷空气下降使得室内温度难以均匀下降,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便于用户使用。
空调室内机100在制热时,外界气流从回风口111进入壳体110后,经壳体110的下风口113出风。下风口113输出热空气后,热空气会慢慢上升,经过人体的时候会给人全身一种舒适的感觉,同时,还能够保证室内温度均匀分布,避免因热空气上升而使室内温度难以均匀升高,维持室内的制热舒适性,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便于用户使用。
运动结构120用于使风机结构130在壳体110内可运动,以使风机结构130运动至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如图1所示,第一位置A对应于侧风口112,第二位置B对应于下风口113。可以理解的,根据出风位置的不同,风机结构130可以运动至对应侧风口112的第一位置A或运动至对应下风口113的第二位置B。这样可以实现冷空气与热空气分别从不同的风机结构130位置经侧风口112或下风口113送出,保证出风效果。
示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制冷运行时,运动结构120带动风机结构130运动到第一位置A后,回风口111处的气流经过风机组件加速后,可经过侧风口112送出,保证冷空气可以下沉。空调室内机100制热运行时,运动结构120带动风机结构130运动到第二位置B后,回风口111处的气流经过风机组件加速后,可经过下风口113送出,保证热空气可以上浮。
同时,挡板组件设置于壳体110后,可以分隔壳体110内的气流,使得侧风口112处的气流不会进入下风口113,下风口113处的气流不会进入侧风口112。这样可以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量,同时,还可避免回风口111处的气流不经风机就从侧风口112或下风口113送出,避免气流短路。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侧风口112送出冷空气,下风口113送出热空气,效的解决目前出风方式单一导致的制冷制热不能同时取得最佳效果的问题,使得制冷与制热分别从不同的出风口送出,保证使用舒适性。同时,挡板结构140可以分隔侧风口112与下风口113,这样可以避免侧风口112与下风口113处的气流混流,保证出风量,进而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使用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风机结构130包括风机以及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风机连接,以驱动风机转动。驱动电机为风机结构130的动力源,用于驱动风机转动,以对气流进行加速,实现出风。可选的,驱动电机与风机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分体设置。又可选的,风机为贯流风机。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风机也可为轴流风机。
在一实施例中,挡板结构140包括挡风板,挡风板设置于壳体110内,并将壳体110分隔成侧风道与下风道,侧风道连通侧风口112与回风口111,下风道连通下风口113与回风口111。也就是说,挡风板将壳体110的容纳腔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侧风道,对应侧风口112,另一部分为下风道,对应下风口113。并且,风机结构130的第一位置A位于侧风道中,风机结构130的第二位置B位于下风道中。这样,挡风板可以完全阻隔侧风道与下风道中的气流,使得风机结构130送出的气流完全经过侧风道或下风道送出,避免侧风道与下风道中的气流混流,保证出风量。
在一实施例中,挡板结构140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连接挡风板与壳体110,使挡风板位于侧风口112与下风口113的中间位置。可以理解的,运动结构120带动风机结构130在运动至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的过程中,风机结构130会与挡风板相接触,这样会导致风机结构130或挡风板磨损,影响空调室内机100的运动。设置弹性件后,风机结构130在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B运动时,可以保证挡风板处在中间位置,避免侧风道与下风道中的气流混流。
弹性件的一端与壳体110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挡风板连接。示例的,弹性件为弹绳或弹簧等。风机结构130向第一位置A运动时,风机结构130会与挡风板接触,上述接触力大于弹性件的弹性力,会带动挡风板朝向第一位置A运动。并且,风机结构130逐渐运动至第一位置A后,挡风板与风机结构130的接触面减小,接触力逐渐减小,当该接触力小于弹性件的弹性力时,弹性件带动挡风板复位,使挡风板处在中间位置,避免侧风道与下风道中的气流混流。
在一实施例中,运动结构120包括运动电机及运动组件,运动组件连接运动电机与风机结构130,以使运动电机带动风机结构130运动。运动电机为运动结构120的动力源,以带动风机结构130运动至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运动组件运动实现风机结构130的运动驱动。
示例的,如图4所示,运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121及传动齿条122,传动齿轮121安装于运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齿条122设置于壳体110,传动齿轮121可带动运动电机及风机结构130沿传动齿条122运动。运动电机设置于风机结构130上,运动电机运动时可带动传动齿轮121转动,由于传动齿条122固定设置,传动齿轮121可沿传动齿条122往复运动,进而传动齿轮121带动运动电机及其上的风机结构130同步运动,实现风机结构130运动至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
可以理解的,传动齿条122与传动齿轮121的位置也可互换。此时,运动电机固定于壳体110,传动齿条122可运动设置于壳体110。风机结构130设置于传动齿条122上,运动电机驱动传动齿条122带动风机结构130运动。
当然,传动组件也包括可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件及第二滑动件,风机结构130与第一滑动件连接,第二滑动件设置于壳体110,运动电机可带动第一滑动件及风机结构130沿第二滑动件运动。示例的,第一滑动件为滑块,第二滑动件为滑轨。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还可为其他可实现风机结构130运动至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的结构。
可选地,传动组件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设置于壳体110,用于引导风机结构130运动至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导向件用于对风机结构130的运动进行导向,使得风机结构130可靠的运行到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这样可以保证风机结构130的出风完全进入侧风道或下风道,保证出风效果。可选的,导向件为导向槽、导向滑轨等。
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一定位部件及第二定位部件,第一定位部件设置于第一位置A,用于对运动至第一位置A的风机结构130定位,第二定位部件设置于第二位置B,用于对运动至第二位置B的风机结构130定位。当风机结构130运动到第一位置A后,第一定位部件对风机结构130进行定位,避免风机结构130的位置窜动,保证出风效果。当风机结构130运动到第二位置B后,第二定位部件对风机结构130进行定位,避免风机结构130的位置窜动,保证出风效果。
可选的,第一定位部件及第二定位部件为伸缩件。风机结构130向第一位置A运动的过程中,风机结构130与伸缩部件抵接,使得伸缩件压缩,此时,风机结构130可进入第一位置A。当风机结构130运动至第一位置A后,伸缩件伸出,以对风机结构130进行限位。当风机结构130从第一位置A向第二位置B运动的过程中,风机结构130与伸缩部件抵接,使得伸缩件压缩,此时,风机结构130可从第一位置A移出。风机结构130在第二位置B运动时的定位原理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当然,第一定位部件及第二定位部件还可为其他能够对风机结构130定位或限位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部件150,换热部件150呈V形设置于壳体110,并位于回风口111处。换热部件150可以对回风口111处的气流进行换热。进一步地,换热部件150覆盖回风口111。这样可以避免气流未经换热部件150换热就从侧风口112或下风口113送出,保证换热效果。再进一步地,V形的换热部件150采用钝角设计用以覆盖整个回风口111。
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导风部件,导风部件设置于侧风口112和/或下风口113。导风部件用于引导气流流出。可选的,导风部件为导风叶片。导风叶片可摆动地设置于侧风口112和/或下风口113中,以使出风气流扫风,保证室内温度均匀分布,提高使用舒适性。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在壳体110的侧面设置侧风口112,在壳体110的下方设置下风口113,并通过挡板组件分隔侧风口112与下风口113,避免侧风口112与下风口113的气流混流。空调室内机100运行时,根据运行模式改变风机结构130的位置,并合理选择侧风口112出风还是下风口113出风,实现最佳运行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10),所述壳体(110)具有回风口(111)及与所述回风口(111)连通的侧风口(112)及下风口(113);
运动结构(120),可运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10)中;
风机结构(130),设置于所述运动结构(120),所述运动结构(120)并可带动所述风机结构(130)运动,使所述风机结构(130)处于第一位置(A)或第二位置(B),所述风机结构(130)处于第一位置(A),所述回风口(111)的气流经所述风机结构(130)后从所述侧风口(112)送出,所述风机结构(130)处于第二位置(B),所述回风口(111)的气流经所述风机结构(130)后从所述下风口(113)送出;以及
挡板结构(140),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并位于所述侧风口(112)与所述下风口(113)之间,用于分隔所述壳体(110),使所述风机结构(130)送出的气流经所述侧风口(112)或所述下风口(113)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结构(140)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内,并将所述壳体(110)分隔成侧风道与下风道,所述侧风道连通所述侧风口(112)与所述回风口(111),所述下风道连通所述下风口(113)与所述回风口(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结构(140)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壳体(110),使所述挡风板位于所述侧风口(112)与所述下风口(113)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结构(120)包括运动电机及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连接所述运动电机与所述风机结构(130),以使所述运动电机带动所述风机结构(130)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121)及传动齿条(122),所述传动齿轮(121)安装于所述运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传动齿条(122)设置于所述壳体(110),所述传动齿轮(121)可带动所述运动电机及所述风机结构(130)沿所述传动齿条(122)运动;
或者,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可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件及第二滑动件,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滑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110),所述运动电机可带动所述第一滑动件及所述风机结构(130)沿所述第二滑动件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定位部件及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A),用于对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A)的所述风机结构(130)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B),用于对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B)的所述风机结构(130)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为伸缩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为伸缩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部件(150),所述换热部件(150)呈V形设置于所述壳体(110),并位于所述回风口(111)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150)覆盖所述回风口(11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设置于所述侧风口(112)和/或所述下风口(113)。
CN201811298913.0A 2018-11-02 2018-11-02 空调室内机 Pending CN109237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8913.0A CN109237616A (zh) 2018-11-02 2018-11-02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8913.0A CN109237616A (zh) 2018-11-02 2018-11-02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7616A true CN109237616A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80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8913.0A Pending CN109237616A (zh) 2018-11-02 2018-11-02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761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0402A (zh) * 2019-05-24 2019-09-20 江门市明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出风的空调
CN110762634A (zh) * 2019-11-08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5694A (zh) * 2014-10-15 2015-01-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风管机
CN104697044A (zh) * 2013-12-09 2015-06-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管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48339A (zh) * 2015-03-12 2015-07-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05202730A (zh) * 2015-10-12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风向的风管式空调机组及其出风方法
CN105972700A (zh) * 2016-06-27 2016-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107166509A (zh) * 2016-03-07 2017-09-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7504560A (zh) * 2017-07-31 2017-12-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9013341U (zh) * 2018-11-02 2019-06-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7044A (zh) * 2013-12-09 2015-06-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管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315694A (zh) * 2014-10-15 2015-01-2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室内风管机
CN104748339A (zh) * 2015-03-12 2015-07-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05202730A (zh) * 2015-10-12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风向的风管式空调机组及其出风方法
CN107166509A (zh) * 2016-03-07 2017-09-1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05972700A (zh) * 2016-06-27 2016-09-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107504560A (zh) * 2017-07-31 2017-12-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9013341U (zh) * 2018-11-02 2019-06-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0402A (zh) * 2019-05-24 2019-09-20 江门市明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出风的空调
CN110762634A (zh) * 2019-11-08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及控制方法
CN110762634B (zh) * 2019-11-08 2023-09-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44805B1 (ko) 개인용 냉난방 공기조화기
CN106958866B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20110125454A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기
CN201129804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10701683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10160285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9237616A (zh) 空调室内机
US20140069132A1 (en) Variable-damper multi-function heat pump air conditioner
US10935273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906406Y (zh) 双送风系统空调器
CN20901334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196301A (zh) 低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1110602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11140924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192014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779104B (zh) 便携式空调装置
KR101727036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KR101982137B1 (ko) 열교환식 창문프레임 환기장치
CN100501247C (zh)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110645633A (zh) 空调器
CN21735717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1129803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1938990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45408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042011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水冷装置及换电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