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7588A -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7588A
CN109237588A CN201811284099.7A CN201811284099A CN109237588A CN 109237588 A CN109237588 A CN 109237588A CN 201811284099 A CN201811284099 A CN 201811284099A CN 109237588 A CN109237588 A CN 109237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id
heat pump
deep strata
geo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840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东
韩爽
刘浩鹏
刘大庆
张卫东
赵岩
赵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fa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fa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fa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fang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8409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75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7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75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11Geothermal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12Heat pum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40Geothermal heat-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涉及地热能供热工程领域,通过吸收式热泵、二级压缩式热泵和三级压缩式热泵的阶梯设置,可多级、梯度地提取地热能量,增加额外的中温热量用于加热二次网循环水,向用户供热,相比常规集中供热方式及地热能利用方式,该系统形成对中深层地热资源的深度梯级化利用,增加了系统供热能力和单位取热量,扩大供热面积,提高地热能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了高品位能源消耗,无需化石能源,无需热源厂,同时将热源厂、首站、换热站合三为一,不仅减少了集中热源设计容量和管网敷设长度,降低了供热系统建设成本,而且简化了供热流程,具有高效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的技术效果,实用性极强。

Description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能供热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地热资源的储量是全球地热资源总量的六分之一,其中,中深层地热资源量相当于8530亿吨标准煤,现每年可利用6.4亿吨标准煤,用中深层地热资源量代替标准煤,从而可减排13亿吨二氧化碳;干热岩资源量折合860万亿吨标准煤,相当于目前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处于开发利用研究阶段。
当前我国利用地热资源的供热方式可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直接利用方式是将地热水直接或者通过换热器间接的换热方式向用户供热,此方式受地热水水质的影响较大,对输送管路及用户换热设备容易造成腐蚀、堵塞等影响,带来供热安全问题;而采用较高温度的地热水供热还会造成换热温差大,回水温度过高,地热资源利用不充分,控制困难等技术问题。间接利用方式是通过压缩式热泵以地热水或土壤作为低温热源,消耗电能来制取中温热量向用户供热。
目前,压缩式热泵间接利用浅层地热资源的方式,因为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严重,所以必须保证浅层地热全年的热平衡性,在冬季从浅层地热提取的用于供热的热量,在夏季要全部排放回地层中,从而大大限制了压缩式热泵利用浅层地热资源的灵活性和实际运行效果。而对于中深层地热资源而言,虽然不需要考虑全年热平衡的问题,但是由于中深层出水温度较高,而压缩式热泵对低温热源温度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又阻碍了间接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方式的应用。因此,如何高效、充分的利用好中深层地热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包括中深层地热井和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所述中深层地热井设置在中深层地热源处,所述中深层地热井用于将中深层地热源输送至所述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内;所述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包括阶梯设置的吸收式热泵、二级压缩式热泵和三级压缩式热泵,所述中深层地热井通过热源井供水管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与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与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通过热源井回水管与所述中深层地热井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的换热端、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和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分别与一用户末端双向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的换热端、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和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分别用于将从各自的低热端进口输入的中深层地热源能量与从用户末端输出的循环水进行换热。
可选的,所述中深层地热源为中深层热水地热源,所述中深层地热井用于将所述中深层热水地热源的地热水输送至所述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内。
可选的,所述中深层地热源为中深层干热岩热源,所述中深层地热井通过循环热交换介质提取干热岩层中的热能。
可选的,所述吸收式热泵的换热端包括第一换热端出口和第一换热端进口,所述第一换热端出口通过第一二次网供水管与用户末端的进水口连接,用户末端的出水口通过第一二次网回水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端进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包括第二换热端出口和第二换热端进口,所述第二换热端出口通过第二二次网供水管与用户末端的进水口连接,用户末端的出水口通过第二二次网回水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端进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包括第三换热端出口和第三换热端进口,所述第三换热端出口通过第三二次网供水管与用户末端的进水口连接,用户末端的出水口通过第三二次网回水管与所述第三换热端进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中深层地热源包括中深层热水地热源和中深层干热岩热源,中深层热水地热源处和中深层干热岩热源处分别设置一中深层地热井,且中深层热水地热源处的中深层地热井与中深层干热岩热源处的中深层地热井通过管路并联。
可选的,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通过二级连接管与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通过三级连接管与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
可选的,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与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以及与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之间依次串联。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利用中深层地热能中的高温能量作为吸收压缩式一体机的驱动热源,能够在不需要消耗其他能源的前提下,制取可观的中温热量用于加热二次网循环水,经由用户末端的设备将热量释放,向用户供热;通过吸收式热泵、二级压缩式热泵和三级压缩式热泵的阶梯设置,可多级、梯度地提取地热能量,增加额外的中温热量用于加热二次网循环水,向用户供热,相比常规集中供热方式及地热能利用方式,该系统形成对中深层地热资源的深度梯级化利用,增加了系统供热能力和单位取热量,扩大供热面积,提高地热能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了高品位能源消耗,无需化石能源,无需热源厂,同时将热源厂、首站、换热站合三为一,不仅减少了集中热源设计容量和管网敷设长度,降低了供热系统建设成本,而且简化了供热流程,具有高效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的技术效果,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以中深层热水地热源为中深层地热源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以中深层干热岩热源为中深层地热源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以中深层干热岩热源和中深层热水地热源为中深层地热源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2、吸收式热泵;21、第一二次网供水管;22、第一二次网回水管;3、二级压缩式热泵;31、第二二次网供水管;32、第二二次网回水管;4、三级压缩式热泵;41、第三二次网供水管;42、第三二次网回水管;5、用户末端;6、热源井供水管;7、热源井回水管;8、二级连接管;9、三级连接管;10、中深层热水地热源;11、中深层干热岩热源;12、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包括中深层地热井和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中深层地热井设置在中深层地热源处,中深层地热井用于将中深层地热源输送至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内;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包括阶梯设置的吸收式热泵、二级压缩式热泵和三级压缩式热泵,中深层地热井通过热源井供水管与吸收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吸收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与二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二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与三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三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通过热源井回水管与中深层地热井连接;吸收式热泵的换热端、二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和三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分别与一用户末端双向连接,吸收式热泵的换热端、二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和三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分别用于将从各自的低热端进口输入的中深层地热源能量与从用户末端输出的循环水进行换热。
本发明提出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利用中深层地热能中的高温能量作为吸收压缩式一体机的驱动热源,能够在不需要消耗其他能源的前提下,制取可观的中温热量用于加热二次网循环水,经由用户末端的设备将热量释放,向用户供热;通过吸收式热泵、二级压缩式热泵和三级压缩式热泵的阶梯设置,可多级、梯度地提取地热能量,增加额外的中温热量用于加热二次网循环水,向用户供热,相比常规集中供热方式及地热能利用方式,该系统形成对中深层地热资源的深度梯级化利用,增加了系统供热能力和单位取热量,扩大供热面积,提高地热能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了高品位能源消耗,无需化石能源,无需热源厂,同时将热源厂、首站、换热站合三为一,不仅减少了集中热源设计容量和管网敷设长度,降低了供热系统建设成本,而且简化了供热流程,具有高效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的技术效果,实用性极强。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包括中深层地热井和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1,中深层地热井设置在中深层地热源处,中深层地热井用于将中深层地热源输送至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1内;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1包括阶梯设置的吸收式热泵2、二级压缩式热泵3和三级压缩式热泵4,中深层地热井通过热源井供水管6与吸收式热泵2的低热端进口连接,吸收式热泵2的低热端出口与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低热端进口连接,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低热端出口与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低热端进口连接,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低热端出口通过热源井回水管7与中深层地热井连接;吸收式热泵2的换热端、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换热端和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换热端分别与一用户末端5双向连接,吸收式热泵2的换热端、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换热端和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换热端分别用于将从各自的低热端进口输入的中深层地热源能量与从用户末端5输出的循环水进行换热。通过将用户末端5的二次网循环水分为三路并联并分别由吸收式热泵2、二级压缩式热泵3和三级压缩式热泵4加热二次网循环水至设定的供水温度;优选的方式是将二次网循环水回水首先输送进三级压缩式热泵4进行升温,然后再输送进二级压缩式热泵3进行升温,最后输送进吸收式热泵2进行升温,直至达到二次网循环水设定的供水温度。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中深层地热源为中深层热水地热源10,中深层地热井用于直接将中深层热水地热源10的中温地热水输送至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1内。高温地热水用于驱动吸收式热泵2,并由吸收式热泵2、二级压缩式热泵3和三级压缩式热泵4依次并分别从高温地热水中逐级提取热量用于加热二次网循环水,最终通过二次网循环水向用户供热,高温地热水经过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1的逐级降温后,尾水通过连接管路直接返回至中深层地热井中,再被地热能加热,完成热源水循环过程。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吸收式热泵2的换热端包括第一换热端出口和第一换热端进口,第一换热端出口通过第一二次网供水管21与用户末端5的进水口连接,用户末端5的出水口通过第一二次网回水管22与第一换热端进口连接。吸收式热泵2中的第一换热端出口和第一换热端进口相互连通,低热端进口和低热端出口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换热端包括第二换热端出口和第二换热端进口,第二换热端出口通过第二二次网供水管31与用户末端5的进水口连接,用户末端5的出水口通过第二二次网回水管32与第二换热端进口连接。二级压缩式热泵3中的第二换热端出口和第二换热端进口相互连通,低热端进口和低热端出口相互连通,如图1所示,换热端的顶端与低热端的顶端通过连接管路连通,且该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压缩机,换热端的底端与低热端的底端通过连接管路连通,且该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换热端包括第三换热端出口和第三换热端进口,第三换热端出口通过第三二次网供水管41与用户末端5的进水口连接,用户末端5的出水口通过第三二次网回水管42与第三换热端进口连接。三级压缩式热泵4中的第三换热端出口和第三换热端进口相互连通,低热端进口和低热端出口相互连通,如图1所示,换热端的顶端与低热端的顶端通过连接管路连通,且该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压缩机,换热端的底端与低热端的底端通过连接管路连通,且该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吸收式热泵2的低热端出口通过二级连接管8与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低热端进口连接,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低热端出口通过三级连接管9与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低热端进口连接。
下面对本实施例作具体使用说明:
首先,中深层地热水热源10产生75℃左右的中温地热水通过热源井供水管6输送给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1,中温地热水首先进入吸收式热泵2,并用作吸收式热泵2的驱动热源。中温地热水经过吸收式热泵2的低温端进口释放一级热量;与吸收式热泵2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的二次网循环水回水通过第一二次网回水管22首先进入吸收式热泵2中,吸收式热泵2将从中温地热水中提取的热量和驱动的热量释放给二次网循环水回水,二次网循环回水达到供热设定温度后通过第一二次网供水管21送入到与吸收式热泵2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供用户使用。
之后,释放过一级热量后的地热水温度降低至25℃左右,并从吸收式热泵2低热端出口排出,通过二级连接管8输送至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低温端进口后,将热量第二次释放出二级热量,用电力驱动的二级压缩式热泵3通过低热端的二级蒸发器提取由二级连接管路8输送来的二级热量。与二级压缩式热泵3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的二次网循环水回水通过第二二次网回水管32进入二级压缩式热泵3中,二级压缩式热泵3将从地热水中提取的二级热量释放给二次网循环水回水,二次网循环回水达到供热设定温度后通过第二二次网供水管31送入到与二级压缩式热泵3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供用户使用。
再之后,进一步释放过二级热量后的地热水温度降低至15℃左右,并从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低热端出口,通过三级连接管9输送给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低温端进口后,将热量进行深度释放,并释放出三级热量,用电力驱动的三级压缩式热泵4通过低热端的三级蒸发器提取由三级连接管9输送来的三级热量。与三级压缩式热泵4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的二次网循环水回水通过第三二次网回水管42进入三级压缩式热泵4中,三级压缩式热泵4将从地热水中提取的三级热量释放给二次网循环水回水,二次网循环回水达到供热设定温度后通过第三二次网供水管41送入到与三级压缩式热泵4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供用户使用。
最后,从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低热端出口排出的已经经过三级梯度提取热量后的地热水已经是尾水,尾水温度已经降低至7.5℃左右,尾水经过热源井回水管7被输送回中深层地热水热源10的中深层地热井中,再被地热能加热,完成热源水的循环过程。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出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利用中深层地热能中的高温能量作为吸收压缩式一体机的驱动热源,能够在不需要消耗其他能源的前提下,制取可观的中温热量用于加热二次网循环水,经由用户末端的设备将热量释放,向用户供热;通过吸收式热泵、二级压缩式热泵和三级压缩式热泵的阶梯设置,可多级、梯度地提取地热能量,增加额外的中温热量用于加热二次网循环水,向用户供热,相比常规集中供热方式及地热能利用方式,该系统形成对中深层地热资源的深度梯级化利用,增加了系统供热能力和单位取热量,扩大供热面积,提高地热能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了高品位能源消耗,无需化石能源,无需热源厂,同时将热源厂、首站、换热站合三为一,不仅减少了集中热源设计容量和管网敷设长度,降低了供热系统建设成本,而且简化了供热流程,具有高效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的技术效果,实用性极强。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深层地热源为中深层干热岩热源,中深层地热井通过循环热交换介质提取干热岩层中的热能,再将携带有热能的循环热交换介质输送至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中。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仅是中深层地热源的形式不同,整个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下面对本实施例二进行具体的使用说明:
首先,利用循环热交换介质充分提取中深层干热岩热源11的干热岩层中的热能,并形成150℃高温左右的热交换介质,热交换介质通过热源井供水管6输送给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1,首先进入吸收式热泵2,并用作吸收式热泵2的驱动热源。150℃高温左右的热交换介质经过吸收式热泵2的低温端进口释放一级热量;与吸收式热泵2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的二次网循环水回水通过第一二次网回水管22首先进入吸收式热泵2中,吸收式热泵2将从150℃高温左右的热交换介质中提取的热量和驱动的热量释放给二次网循环水回水,二次网循环回水达到供热设定温度后通过第一二次网供水管21送入到与吸收式热泵2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供用户使用。
之后,释放过一级热量后的热交换介质温度降低至25℃左右,并从吸收式热泵2低热端出口排出,通过二级连接管8输送至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低温端进口后,将热量第二次释放出二级热量,用电力驱动的二级压缩式热泵3通过低热端的二级蒸发器提取由二级连接管路8输送来的二级热量。与二级压缩式热泵3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的二次网循环水回水通过第二二次网回水管32进入二级压缩式热泵3中,二级压缩式热泵3将从热交换介质中提取的二级热量释放给二次网循环水回水,二次网循环回水达到供热设定温度后通过第二二次网供水管31送入到与二级压缩式热泵3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供用户使用。
再之后,进一步释放过二级热量后的热交换介质温度降低至15℃左右,并从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低热端出口,通过三级连接管9输送给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低温端进口后,将热量进行深度释放,并释放出三级热量,用电力驱动的三级压缩式热泵4通过低热端的三级蒸发器提取由三级连接管9输送来的三级热量。与三级压缩式热泵4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的二次网循环水回水通过第三二次网回水管42进入三级压缩式热泵4中,三级压缩式热泵4将从热交换介质中提取的三级热量释放给二次网循环水回水,二次网循环回水达到供热设定温度后通过第三二次网供水管41送入到与三级压缩式热泵4连接的用户末端5中,供用户使用。
最后,从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低热端出口排出的已经经过三级梯度提取热量后的热交换介质温度已经降低至7.5℃左右,7.5℃左右的热交换介质经过热源井回水管7被输送回中深层干热岩热源11的中深层地热井中,再被干热岩层加热,完成热交换介质的循环过程。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出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利用中深层地热能中的高温能量作为吸收压缩式一体机的驱动热源,能够在不需要消耗其他能源的前提下,制取可观的中温热量用于加热二次网循环水,经由用户末端的设备将热量释放,向用户供热;通过吸收式热泵、二级压缩式热泵和三级压缩式热泵的阶梯设置,可多级、梯度地提取地热能量,增加额外的中温热量用于加热二次网循环水,向用户供热,相比常规集中供热方式及地热能利用方式,该系统形成对中深层地热资源的深度梯级化利用,增加了系统供热能力和单位取热量,扩大供热面积,提高地热能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了高品位能源消耗,无需化石能源,无需热源厂,同时将热源厂、首站、换热站合三为一,不仅减少了集中热源设计容量和管网敷设长度,降低了供热系统建设成本,而且简化了供热流程,具有高效利用中深层地热资源的技术效果,实用性极强。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深层地热源为中深层热水地热源10和中深层干热岩热源11,中深层热水地热源10处和中深层干热岩热源11处分别设置一中深层地热井,且中深层热水地热源10处的中深层地热井与中深层干热岩热源11处的中深层地热井通过管路并联,即中深层热水地热源10处的中深层地热井的热源井供水管与中深层干热岩热源11处的中深层地热井的热源井供水管并联,中深层热水地热源10处的中深层地热井的热源井回水管与中深层干热岩热源11处的中深层地热井的热源井回水管并联,并且,为了防止两个中深层地热井中的热能混串,如图3所示,在中深层热水地热源10处的中深层地热井的热源井回水管和热源井供水管上均设置了电磁阀12,相应的,在中深层干热岩热源11处的中深层地热井的热源井回水管和热源井供水管上也均设置了电磁阀12,且这4个电磁阀12均由同一控制系统信号控制。
本实施例3相比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仅在于中深层地热源同时采用了中深层热水地热源10和中深层干热岩热源11两种,并将两种热源进行了并联,对于中深层热水地热源10的循环利用过程、和对中深层干热岩热源11的循环利用过程分别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1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效果也均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于本实施例中,与吸收式热泵2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5、与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5以及与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5之间依次串联,二次网循环水回水首先由与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5输送进三级压缩式热泵4升温,然后再经过二级压缩式热泵3升温,最后经过吸收式热泵2升温,二次网循环水回水通过逐级经过三级压缩式热泵4、二级压缩式热泵3和吸收式热泵2进行梯级加热升温,直到二次网循环水达到设定的供水温度,由与吸收式热泵2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5直接释放供用户使用。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三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至三中,将二次网循环水分为三路进入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1,吸收式热泵2、二级压缩式热泵3和三级压缩式热泵4分别用于加热来自与吸收式热泵2连接的用户末端5、与二级压缩式热泵3连接的用户末端5以及与三级压缩式热泵4连接的用户末端5的二次网循环水回水,直至分别将二次网循环水回水加热至设定的供水温度,在分别由对应的用户末端5释放,即在实施例一至三中,与吸收式热泵2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5、与二级压缩式热泵3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5以及与三级压缩式热泵4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5之间为并联关系。于本实施例四中,热量在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1中的阶梯释放方式以及释放原理与实施例一至三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四适用于以中深层热水地热源为中深层地热源、以中深层干热岩热源为中深层地热源、以中深层干热岩热源和中深层热水地热源并联为中深层地热源的三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中深层地热源并不限于中深层热水地热源和中深层干热岩热源两种,中深层地热源的使用形式也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一至三,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中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的结构组成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一之三,对中深层地热源也并不仅限于三级的阶梯利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级压缩式热泵,并对中深层地热源进行更多级的分级利用,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二级压缩式热泵的结构和三级压缩式热泵的结构也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深层地热井和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所述中深层地热井设置在中深层地热源处,所述中深层地热井用于将中深层地热源输送至所述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内;所述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包括阶梯设置的吸收式热泵、二级压缩式热泵和三级压缩式热泵,所述中深层地热井通过热源井供水管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与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与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通过热源井回水管与所述中深层地热井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的换热端、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和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分别与一用户末端双向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的换热端、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和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分别用于将从各自的低热端进口输入的中深层地热源能量与从用户末端输出的循环水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深层地热源为中深层热水地热源,所述中深层地热井用于将所述中深层热水地热源的地热水输送至所述吸收压缩式一体化机组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深层地热源为中深层干热岩热源,所述中深层地热井通过循环热交换介质提取干热岩层中的热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换热端包括第一换热端出口和第一换热端进口,所述第一换热端出口通过第一二次网供水管与用户末端的进水口连接,用户末端的出水口通过第一二次网回水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端进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包括第二换热端出口和第二换热端进口,所述第二换热端出口通过第二二次网供水管与用户末端的进水口连接,用户末端的出水口通过第二二次网回水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端进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包括第三换热端出口和第三换热端进口,所述第三换热端出口通过第三二次网供水管与用户末端的进水口连接,用户末端的出水口通过第三二次网回水管与所述第三换热端进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深层地热源包括中深层热水地热源和中深层干热岩热源,中深层热水地热源处和中深层干热岩热源处分别设置一中深层地热井,且中深层热水地热源处的中深层地热井与中深层干热岩热源处的中深层地热井通过管路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通过二级连接管与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出口通过三级连接管与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低热端进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吸收式热泵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与所述二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以及与所述三级压缩式热泵的换热端连接的用户末端之间依次串联。
CN201811284099.7A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Pending CN1092375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4099.7A CN109237588A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84099.7A CN109237588A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7588A true CN109237588A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79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84099.7A Pending CN109237588A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75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3154A (zh) * 2021-12-10 2022-04-1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热和火电厂耦合的多级供热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02377A (ko) * 2009-07-01 2011-01-07 농업회사법인 농산무역 유한회사 심정펌프장치와 공기열 히트펌프장치를 이용한 열원저장식 지열 히트펌프 시스템
KR101304998B1 (ko) * 2013-08-07 2013-09-06 주식회사 세기 지열 및 공기열을 이용한 축열탱크와 히트펌프 냉난방시스템
CN104764068A (zh) * 2015-04-24 2015-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热供热系统
CN106996658A (zh) * 2017-05-02 2017-08-01 中能服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深井干热岩蒸汽透平式热泵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206755308U (zh) * 2017-05-17 2017-12-15 清华大学 一种集成利用工业余热的集中供热系统
CN107504547A (zh) * 2017-08-29 2017-12-22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基于深层地热能的供热系统
CN209084870U (zh) * 2018-10-31 2019-07-09 同方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02377A (ko) * 2009-07-01 2011-01-07 농업회사법인 농산무역 유한회사 심정펌프장치와 공기열 히트펌프장치를 이용한 열원저장식 지열 히트펌프 시스템
KR101304998B1 (ko) * 2013-08-07 2013-09-06 주식회사 세기 지열 및 공기열을 이용한 축열탱크와 히트펌프 냉난방시스템
CN104764068A (zh) * 2015-04-24 2015-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热供热系统
CN106996658A (zh) * 2017-05-02 2017-08-01 中能服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深井干热岩蒸汽透平式热泵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206755308U (zh) * 2017-05-17 2017-12-15 清华大学 一种集成利用工业余热的集中供热系统
CN107504547A (zh) * 2017-08-29 2017-12-22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基于深层地热能的供热系统
CN209084870U (zh) * 2018-10-31 2019-07-09 同方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宜程;刁乃仁;: "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供暖方法", 节能, no. 0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53154A (zh) * 2021-12-10 2022-04-1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热和火电厂耦合的多级供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10044A (zh) 一种扩大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规模的系统
CN105276653A (zh)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和电动热泵的换热机组及方法
CN104197396B (zh) 热电厂余热转季节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05180245A (zh) 一种煤矿双热源热能利用系统及其运行方式
CN104481824A (zh) 一种增强型地热与太阳能联合发电方法及发电系统
CN109973362A (zh) 基于双井结构热盐井的复合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CN209084870U (zh)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CN102589035B (zh) 一种节能的热泵与热电联产耦合供热系统及耦合供热方法
CN109306879A (zh)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CN107166481A (zh) 一种深度利用地热水的供热系统
CN205156103U (zh) 一种集成吸收式热泵和电动热泵的换热机组
CN103968598A (zh) 大温差集中供热/制冷系统
CN207849525U (zh) 一种增汽机乏汽回收与全水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207113272U (zh) 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间接供热系统
CN109237588A (zh)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吸收压缩式一体化集中供热系统
CN207365158U (zh) 一种深度利用地热水的供热系统
CN207247325U (zh) 一种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系统与燃气锅炉联合供热系统
CN104848330B (zh) 供热系统
CN105972673A (zh) 一种中继能源站型大温差供热系统及方法
CN213714054U (zh) 一种地热能提取装置
CN213178516U (zh) 一种矿用并联压缩冷凝式梯级乏风热泵供热系统
CN104832969B (zh) 基于吸收式热泵的供暖系统
CN103528266A (zh) 双回路三级闭式循环区域能源站系统
CN102410670B (zh) 一种煤矿废弃冻结管利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7715106U (zh) 耦合干热岩地热能提温的梯级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