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6056A - 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6056A
CN109236056A CN201811381703.8A CN201811381703A CN109236056A CN 109236056 A CN109236056 A CN 109236056A CN 201811381703 A CN201811381703 A CN 201811381703A CN 109236056 A CN109236056 A CN 1092360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fastener
shaft
rotating shaft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817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36056B (zh
Inventor
牟谦
罗长兵
李钊
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an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Renren Ke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Renren Ke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Renren Ke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817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6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6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6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36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6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2047/00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ctuators or power transmissions therefor
    • E05B2047/0018Details of actuator transmissions
    • E05B2047/002Geared transmiss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48Circuits, feeding, monitoring
    • E05B2047/0067Monito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84Key or electric means; Emergency releas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94Mechanical aspects of remotely controlled loc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包括门体、锁芯和背装锁,所述锁芯嵌设在门体内,所述背装锁设置在门体背面,所述锁芯包括从左向右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外锁管、拨头和第二外锁管,所述背装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驱动装置、第一传动件和转筒。本发明提出的新型智能门结构,通过将背装锁安装在门体的背面,将锁芯内嵌设置在门体内,使用者通过远程输入控制指令信息,控制背装锁根据指令信息作出响应,转动转筒,带动锁芯轴同轴转动,使锁芯开锁或关锁,实现智能开锁,外部人员无法直接与锁芯或背装锁接触,也就排出了外部人员恶意破坏门锁的可能,提高了门锁的安全性能和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
背景技术
门锁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把门锁住,以防止他人打开这个门的设备。门锁的分类很多,在各个场合对门锁的要求不一样。电子门锁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在使用的方便性、防非法开启、智能管理等方面是机械锁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对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从安全性上考虑,门锁作为安全防范产品必须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安全性可从两方面来衡量:一是防范技术开启,机械锁的防技术开启的能力很差,不管那种结构的机械锁都可被其他手段开启,二是抵抗故意破坏、恶作剧和蓄意的撬、钻等暴力破坏。
而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门锁被恶意破坏特别麻烦,甚至会造成即使主人有钥匙也无法打开门锁的问题。而现有的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6574147U公开的一种电子钥匙及具有该电子钥匙的电子门锁系统,包括外壳及封装在外壳内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电池、单片机、时钟芯片、存储芯片、电源及通信接口;电子门锁包括第一单片机、控制电路、第一存储芯片、指纹模块、电池、第一电源及通信接口、锁体以及嵌入锁体内的电机;该装置的电子钥匙及电子门锁系统不仅能起到开门卡的作用而且还能为电子门锁供电,但是该装置必须将指纹模块设置在门的正面去接收指纹信息,在指纹模块正面设置后,就存在着被恶意破坏导致整个电子锁奔溃的风险。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防止别人在门正面对锁进行恶意破坏的新型智能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通过将背装锁安装在门体的背面,将锁芯内嵌设置在门体内,使用者通过远程输入控制指令信息背装锁根据指令信息作出响应,转动转筒,带动锁芯轴同轴转动,使锁芯开锁或关锁,实现智能开锁,外部人员无法直接与锁芯或背装锁接触,也就排出了外部人员恶意破坏门锁的可能,提高门锁的安全性能和便捷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包括门体、锁芯和背装锁,所述锁芯嵌设在门体内,所述背装锁设置在门体背面,所述锁芯包括从左向右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外锁管、拨头、第二外锁管,所述第一外锁管内设置有内锁管,所述内锁管靠近拨头的一端设置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槽内设置有弹力件和第一转轴,所述弹力件的一端与复位槽内壁连接,弹力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拨头设置,第一转轴的圆周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一卡件,所述拨头内设置有转轴通道,所述转轴通道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转轴通道和第二转轴通道,所述第一转轴通道靠近内锁管设置,第一转轴通道内壁设置有第一卡件相匹配的卡件槽,所述第二转轴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一转轴通道内径,所述第二外锁管内设置有锁芯头,所述锁芯头内远离拨头的一端设置有锁胆,锁芯头靠近拨头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圆周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二卡件,所述活动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卡件相匹配的第二限动槽,所述锁芯头内还设置有钥匙槽,所述钥匙槽穿过锁胆与活动腔连通;所述锁芯还包括反锁轴,所述反锁轴的一端穿过第一外锁筒,并与内锁管连接;所述弹力件常态下处于压缩状态,用于将第一转轴推入第一转轴通道内;
所述背装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侧壁设置有反锁轴孔,壳体内设置有驱动装置、第一传动件和转筒,所述转筒上套设有第二传动件,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通过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筒转动,所述转筒与反锁轴孔相邻设置,转筒左侧侧壁与壳体侧壁轴接,转筒的左侧侧壁上还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反锁轴孔连通,卡槽用于卡紧反锁轴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锁芯还包括调节锁筒和固定杆,所述调节锁筒、第一外锁管、拨头、第二外锁管从左向右依次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外锁筒和第二外锁筒分别与固定杆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锁筒顶部设置有滑条,所述固定杆底部设置有与滑条相匹配的滑槽,固定杆内还设置有两个固定孔,两个固定孔分别设置在滑条的两侧,固定孔内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固定孔与滑条抵接,所述反锁轴依次穿过调节锁筒、第一外锁筒,并与内锁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件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锁筒、第一外锁筒之间设置有弹力套,所述弹力套的两端分别与调节锁筒、第一外锁筒连接,所述反锁轴依次穿过调节锁筒、弹力套、第一外锁筒,并与内锁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控制器、电源和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电源、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转筒的转动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云服务器或移动通信设备发送的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分别为齿轮。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的齿轮半径小于第二传动件的齿轮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扭力传感器,所述扭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或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受到的扭力,所述壳体的右侧侧壁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穿过壳体与转筒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外径相同,第一转轴、第二转轴自由通过第一转轴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的圆周上沿轴向还设置有第三卡件,所述第三卡件的长度小于第二卡件的长度,所述第二卡件与第三卡件的长度差值不小于第一转轴通道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件的长度等于第一转轴通道的长度和第三卡件的长度的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件、第二卡件、第三卡件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卡件在第二通道内自由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槽靠近拨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件相匹配的第一限动槽,所述第一限动槽的长度为C1,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为Z1,第一转轴通道的长度值为T1,所述T1<Z1<C1+T1,且所述C1≥Z1。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三卡件相匹配的第三限动槽,所述第二限动槽和第三限动槽的长度均为C2,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为Z2,所述第二转轴通道的长度为T2,所述C2<Z2≤C2+T2。
进一步地,与锁胆相匹配的钥匙长度为S,所述钥匙槽的长度为C,所述S=C+T1。
进一步地,在常态下,所述第二转轴部分设置在活动腔内,第二转轴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转轴通道内,且第二转轴限制第一转轴进入第二转轴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内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转轴靠近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穿过通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转轴通道、第二转轴通道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反锁轴为长度可调的反锁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新型智能门结构,通过将背装锁安装在门体的背面,将锁芯内嵌设置在门体内,使用者通过远程输入控制指令信息背装锁根据指令信息作出响应,转动转筒,带动锁芯轴同轴转动,使锁芯开锁或关锁,实现智能开锁,外部人员无法直接与锁芯或背装锁接触,也就排出了外部人员恶意破坏门锁的可能,提高门锁的安全性能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智能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装锁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背装锁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背装锁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锁芯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锁芯中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拨头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锁芯头的左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内锁管的右视图;
图13为本发明锁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反锁轴的剖视图;
图中,1-背装锁,101-壳体,102-锁芯轴孔,103-驱动装置,104-第一传动件,105-转筒,106-第二传动件,107-控制器,108-电源,109-位移传感器,110-扭力传感器,111-无线通信模块,112-旋钮,113-凸台,114-卡槽,2-锁芯,201-调节锁筒,202-第一外锁管,203-拨头,204-第二外锁管,205-内锁管,206-复位槽,207-弹力件,208-第一转轴,209-第一卡件,210-第一转轴通道,211-第二转轴通道,212-卡件槽,213-锁芯头,214-活动腔,215-第二转轴,216-第二卡件,217-第三卡件,218-第二限动槽,219-第三限动槽,220-钥匙槽,221-第一限动槽,222-固定杆,223-反锁轴,224-滑条,225-固定孔,226-通孔,227-固定轴,228-弹力套,229-第一伸缩杆,230-第二伸缩杆,231-螺栓孔,23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12所示,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包括门体、锁芯2和背装锁1,所述锁芯2嵌设在门体内,所述背装锁1设置在门体背面,所述锁芯2包括从左向右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外锁管202、拨头203、第二外锁管204,所述第一外锁管202内设置有内锁管205,所述内锁管205靠近拨头203的一端设置有复位槽206,所述复位槽206内设置有弹力件207和第一转轴208,所述弹力件207的一端与复位槽206内壁抵接,弹力件207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轴208抵接,所述第一转轴208靠近拨头203设置,第一转轴208的圆周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一卡件209,所述拨头203内设置有转轴通道,所述转轴通道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转轴通道210和第二转轴通道211,所述第一转轴通道210靠近内锁管205设置,第一转轴通道210内壁设置有第一卡件209相匹配的卡件槽212,所述第二转轴通道211的内径大于第一转轴通道210内径,所述第二外锁管204内设置有锁芯头213,所述锁芯头213内远离拨头203的一端设置有锁胆,锁芯头213靠近拨头203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腔214,所述活动腔214内设置有第二转轴215,所述第二转轴215的圆周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二卡件216,所述活动腔21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卡件216相匹配的第二限动槽218,所述锁芯头213内还设置有钥匙槽220,所述钥匙槽220穿过锁胆与活动腔214连通;所述锁芯213还包括反锁轴223,所述反锁轴223的一端穿过第一外锁筒202,并与内锁管205连接。
所述背装锁2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101的左侧侧壁设置有反锁轴孔102,壳体101内设置有驱动装置103、第一传动件104和转筒105,所述转筒105上套设有第二传动件106,所述驱动装置103的驱动轴通过第一传动件104与第二传动件106连接,驱动装置103用于驱动转筒105转动,所述转筒105与反锁轴孔102相邻设置,转筒105左侧侧壁与壳体101侧壁轴接,转筒105的左侧侧壁上还设置有卡槽114,所述卡槽114与反锁轴孔102连通,卡槽114用于卡紧反锁轴223的另一端。
具体地,所述锁芯1还包括调节锁筒201和固定杆222,所述调节锁筒201、第一外锁管202、拨头203、第二外锁管204从左向右依次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外锁筒202和第二外锁筒204分别与固定杆222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锁筒201顶部设置有滑条224,所述固定杆222底部设置有与滑条224相匹配的滑槽,固定杆222内还设置有两个固定孔225,两个固定孔225分别设置在滑条224的两侧,固定孔225内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固定孔225与滑条224抵接,所述反锁轴223依次穿过调节锁筒201、第一外锁筒202,并与内锁管205连接。
具体地,所述固定孔225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件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如图13所示,所述调节锁筒201、第一外锁筒202之间设置有弹力套228,所述弹力套的两端分别与调节锁筒201、第一外锁筒202连接,所述反锁轴223依次穿过调节锁筒201、弹力套228、第一外锁筒202,并与内锁管205连接。优选地,所述弹力套常228态下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14所示,所述反锁轴223为长度可调的反锁轴223。优选地,所述反锁轴223包括第一伸缩杆229和第二伸缩杆230,所述第一伸缩杆229的右端依次穿过调节锁筒201、弹力套228、第一外锁筒2022,并与内锁筒2055连接,第一伸缩杆229的左端设置有伸缩槽,所述第二伸缩杆230部分设置在伸缩槽内,所述伸缩槽对应的第一伸缩杆229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231,所述螺栓孔231内设置有固定螺栓232,所述固定螺栓232与第二伸缩杆230抵接。优选地,所述第二伸缩杆230上设置有与固定螺栓232相匹配的螺栓槽。
具体地,所述壳体101内还设置有控制器107、电源108和位移传感器109,所述控制器107与驱动装置103、电源108、位移传感器109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109用于检测转筒105的转动行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锁芯2的反锁轴223与背装锁1的卡槽114卡接,让卡槽114紧紧地卡住反锁轴223,使得转筒105与反锁轴223同轴转动,在转筒105转动时,转筒105带动反锁轴223转动,从而实现开锁或关锁;此外,通过在壳体101内设置位移传感器109,利用位移传感器109检测转筒105的转动行程,由于转筒105与反锁轴223同轴转动,即锁芯2开关锁的旋转扭矩与转筒105的转动行程正相关,在转筒105的转动行程达到预定值时,锁芯1刚好实现开锁或关锁,而在位移传感器109检测到转筒105的转动行程达到预定值时,位移传感器109传递信号至控制器107,控制器107控制驱动装置103停止工作,避免驱动装置103工作时因驱动轴被卡住而损坏的意外发生。
具体地,所述壳体101内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111,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11与控制器107连接,用于接收云服务器或移动通信设备发送的指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云服务器或移动通信设备发送指令信息,指令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11传递至控制器107,控制器107根据指令信息作出相应响应,如在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发出开锁的指令信息时,指令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11传递至控制器107,控制器107控制驱动装置103工作,驱动转筒105转动,转筒105转动时带动反锁轴223同轴转动,从而让锁芯1开锁。
具体地,所述第一传动件104和第二传动件106分别为齿轮。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件104的齿轮半径小于第二传动件106的齿轮半径。通过将第一传动104和第二传动件106分别设为齿轮,使得驱动装置103与转筒105齿轮连接,同时将第一传动件104的齿轮半径设置为小于第二传动件105的齿轮半径,使得驱动装置103只需要较小的驱动力,就能够转动转筒105,减小装置的能耗,节约能源。
具体地,所述壳体101内还设置有扭力传感器110,所述扭力传感器110与控制器107连接,用于检测第一传动件104、第二传动件106、或驱动装置103的驱动轴受到的扭力,所述壳体101的右侧侧壁设置有旋钮112,所述旋钮112穿过壳体101与转筒105顶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旋钮112进行开锁或关锁,在使用者旋转旋钮112时,由于旋钮112与转筒105连接,使得转筒105收到来自旋钮112的扭力,同时,第一传动件104、第二传动件106、驱动装置103的驱动轴都会受到扭力,此时,扭力传感器110检测到信息,传递信息至控制器107,控制器107控制驱动装置103工作,带动转筒105转动,实现开锁或关锁的动作,节省人力,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轴208、第二转轴215的外径相同,且第一转轴208和第二转轴215均与拨头203上开设的第一转轴通道210形成间隙配合,第一转轴208、第二转轴215均能自由的通过第一转轴通道210。
具体地,所述第二转轴215的圆周上沿轴向还设置有第三卡件217,且第三卡件217与第二卡件216位于同一个垂直面,所述第三卡件217的长度小于第二卡件216的长度,所述第二卡件216与第三卡件217的长度差值不小于第一转轴通道210的长度。通过将第二卡件216与第三卡件217的长度差值设置为不小于第一转轴通道210的长度,使得在推动第二转轴215,并将第二转轴215推向第一转轴通道210时,由于第二卡件216自由通过卡件槽212,使得第二转轴215向第一转轴通道210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转轴215逐渐将第一转轴208从第一转轴通道210推出,同时第二卡件217替换第一卡件209在卡件槽212的内位置,同时利用第三卡件217限制第二转轴215的移动行程,由于第一转轴通道210内未设置能使第三卡件217通过的空间,使得在第三卡件217与第一转轴通道210的侧面触接时,第一转轴通道210能阻止第二转轴215继续推进,此外,为保证第一转轴208完全从第一转轴通道210内退出,设置第二卡件216与第三卡件217的长度差值为不小于第一转轴通道210的长度,在第三卡件217与第一转轴通道210触接时,第二卡件216已完全将第一卡件209从卡件槽212推出,同时第二转轴215也将第一转轴208从第一转轴通道210中挤推出。
此外,在向第二转轴215施加压力推动第一转轴208时,第一转轴208压缩弹力件207,在本实施方式中,弹力件207采用普通螺旋弹簧,而在施加在第二转轴215上的压力取消时,比如钥匙从钥匙槽中抽出后,压缩的弹力件207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复位,并向第一转轴208施加推力,同时推动第一转轴208和第二转轴215,让第一转轴208替换第二转轴215位置,使得第一转轴208处于第一转轴通道210内,而第二转轴215则处于第二转轴通道211和活动腔214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件216的长度等于第一转轴通道210的长度和第三卡件217的长度之和。在第二转轴215推动第一转轴208的过程中,第一转轴208刚好退出第一转轴通道210时,由于第二卡件216的长度等于第一转轴通道210的长度和第三卡件217的长度之和,从而第三卡件217刚好与第一转轴通道210的侧壁触接,正好限制第二转轴215进一步移动,实现在第二转轴215限制移动时,第一转轴208刚好从第一转轴通道210退出。
具体地,所述第一卡件209、第二卡件216、第三卡件217的高度相同。通过将第一卡件209和第二卡件216的高度设置相同,使得第一卡件209和第二卡件216能够相互替换在卡件槽212中的位置和功能;将第二卡件216和第三卡件217的高度设置为相同,使得第二卡件216和第三卡件217均能够在第二转轴通道211和活动腔214内自由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二卡件216、第三卡件217、第二转轴215在转动过程中绕同一中轴线转动。
具体地,所述第三卡件217能在第二通道211内自由转动。
具体地,所述复位槽206靠近拨头203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卡件209相匹配的第一限动槽221,所述第一限动槽221的长度为C1,所述第一转轴208的长度为Z1,第一转轴通道210的长度值为T1,所述T1<Z1<C1+T1,且所述C1≥Z1,所述第一卡件209的长度与第一转轴208的长度相等。在常态下,第一转轴208部分设置在复位槽206内,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转轴通道210内,同时第一卡件209部分设置在卡件槽212内,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限动槽221内,在第二卡件216将第一卡件209从卡件槽221中推出时,退出的第一卡件209则沿着第一限动槽221进入第一限动槽221内,保证第一转轴208与内锁管205时刻保持同轴转动,而通过将第一限动槽221的长度值C1设置为大于等于第一转轴208的长度值,在第一转轴208完全从第一转轴通道210退出时,即第一转轴208完全进入复位槽206内,而第一卡件209则完全进入第一限动槽221内,保证第一转轴208从第一转轴通管道210退出后,不会对拨头203产生影响。
具体地,所述活动腔21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三卡件217相匹配的第三限动槽219,所述第二限动槽218和第三限动槽219的长度均为C2,所述第二转轴215的长度为Z2,所述第二转轴通道211的长度为T2,所述C2<Z2≤C2+T2,T2<Z2,所述第二卡件216的长度与第二转轴215长度相等。通过将C2<Z2≤C2+T2,T2<Z2,使得在常态下,第二转轴215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转轴通道211内,另一部分设置在活动腔214内,同时第二卡件216部分设置在第二限动槽218内,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转轴通道211内,而第三卡件217则部分设置在第三限动槽219内,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转轴通道211内,保证在常态下,第二转轴215跟随锁芯头213同轴转动,同时,常态下,拨头203转动时,拨头203不会带动第二转轴215转动。
具体地,与锁胆相匹配的钥匙长度为S,所述钥匙槽220的长度为C,所述S=C+T1。通过将设置S=C+T1,在将钥匙插入锁芯2时,由于钥匙与锁胆相匹配,使得能够扭动钥匙带动锁芯头213转动,而在钥匙完全插入钥匙槽220的过程中,钥匙的前端穿过钥匙槽220,并将第二转轴215向第一转轴通道210推动,在钥匙完全插入后,钥匙将第二转轴215部分推入第一转轴通道210内,第二转轴215的中间部分在第二转轴通道211内,第二转轴215靠近钥匙的部分则仍然在活动腔214内,同时,在钥匙插入到锁芯头213上的钥匙槽220并插入到位后,钥匙即推动第二卡件216进入到拨头203上开设的卡件槽212内,同时第二转轴215上的第二卡件216的后半部分仍卡在锁芯头213上开设的第二限动槽218中,由于钥匙向左推动第二转轴215的缘故,故第二转轴215将第一转轴208完全从第一转轴通道210中挤退出,即在转动锁芯头213时,在锁芯头213上开设的第二限动槽218带动第二转轴215上的第二卡件216的后半部分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轴215与锁芯头213同步转动,由于第二转轴215设置在第一转轴通道210内,在第二转轴215转动时,拨头203跟随第二转轴215做同轴转动,而由于第一转轴208完全退出第一转轴通道210,使得拨头203转动时,不会对内锁管205产生影响。
具体地,所述弹力件207常态下处于压缩状态,用于将第一转轴208推入第一转轴通道210内。在拔出钥匙时,压缩的弹力件207恢复,向第一转轴208施加推力,同时推动第一转轴208和第二转轴215,让第一转轴208替换第二转轴215位置,使得第一转轴208处于第一转轴通道210内,而第二转轴215则处于第二转轴通道211和活动腔214内,使得装置恢复常态。
具体地,在常态下,所述第二转轴215部分设置在活动腔214内,第二转轴215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转轴通道211内,且第二转轴215限制第一转轴208进入第二转轴通道211。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轴208内设置有通孔226,所述第二转轴215靠近第一转轴208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轴227,固定轴227与第一转轴208上开设的通相配,所述固定轴227穿过通孔226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轴208、第二转轴215、第一转轴通道210、第二转轴通道211同轴设置。
具体地,所述弹力件207为弹簧。通过转动反锁轴223,带动内锁管205转动,由于第一转轴208上的第一卡件209部分设置在第一限动槽221内,在内锁管205转动时,通过第一限动槽221内壁对第一卡件209施力,促使第一转轴208随着内锁管205一起转动,同时,由于第一卡件209的另一部分设置有第一转轴通道210的卡件槽内,第一卡件209转动的同时,第一卡件209对卡件槽212内壁施力,带动拨头203跟随反锁轴223做同轴转动。
使用时,使用者可以从门体的正面插入钥匙,打开门锁,在没有带钥匙时,使用者可以通过云服务器或移动通信设备发送指令信息,指令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11传递至控制器107,控制器107根据指令信息作出相应响应,如在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发出开锁的指令信息时,指令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11传递至控制器107,控制器107控制驱动装置103工作,驱动转筒105转动,转筒105转动时带动反锁轴223同轴转动,反锁轴223转动时,带动内锁管205转动,由于第一转轴208上的第一卡件209的一部分设置在内锁管205上开设的第一限动槽221内,在内锁管205转动时,通过第一限动槽221内壁对第一卡件209施力,促使第一转轴208随着内锁管205一起转动,同时,由于第一卡件209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一转轴通道210的卡件槽内,第一卡件209转动的同时,第一卡件209对卡件槽212内壁施力,带动拨头203跟随反锁轴223做同轴转动,从而实现无钥匙开锁,提高门锁使用便捷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包括门体、锁芯和背装锁,所述锁芯嵌设在门体内,所述背装锁设置在门体背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芯包括从左向右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外锁管、拨头和第二外锁管,所述第一外锁管内设有内锁管,所述内锁管靠近拨头的一端设有复位槽,复位槽内设有弹力件和第一转轴,弹力件的一端与复位槽内壁触接,弹力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靠近拨头设置,第一转轴的圆周上沿轴向设有第一卡件,所述拨头内设有转轴通道,所述转轴通道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转轴通道和第二转轴通道,所述第一转轴通道靠近内锁管设置,第一转轴通道内壁设有第一卡件相匹配的卡件槽,所述第二转轴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一转轴通道内径,第二外锁管内设有锁芯头,锁芯头内远离拨头的一端设有锁胆,锁芯头靠近拨头的一端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圆周上沿轴向设有第二卡件,所述活动腔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卡件相匹配的第二限动槽,所述锁芯头内还设有钥匙槽,所述钥匙槽穿过锁胆与活动腔连通;所述锁芯还包括反锁轴,所述反锁轴的一端穿过第一外锁筒,并与内锁管连接;所述弹力件常态下处于压缩状态,用于将第一转轴推入第一转轴通道内;
所述背装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侧壁设有反锁轴孔,壳体内设有驱动装置、第一传动件和转筒,转筒上套设有第二传动件,驱动装置的驱动轴通过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转筒与反锁轴孔相邻设置,转筒左侧侧壁与壳体侧壁轴接,转筒的左侧侧壁上还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反锁轴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还包括调节锁筒和固定杆,所述调节锁筒、第一外锁管、拨头、第二外锁管从左向右依次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外锁筒和第二外锁筒分别与固定杆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锁筒顶部设有滑条,所述固定杆底部设有与滑条相匹配的滑槽,固定杆内还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固定件,固定件穿过固定孔与滑条抵接,所述反锁轴依次穿过调节锁筒和第一外锁筒,并与内锁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控制器、电源和位移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电源和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转筒的转动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云服务器或移动通信设备发送的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分别为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转轴的圆周上沿轴向还设有第三卡件,所述第三卡件的长度小于第二卡件的长度,所述第二卡件与第三卡件的长度差值不小于第一转轴通道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槽靠近拨头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卡件相匹配的第一限动槽,所述第一限动槽的长度为C1,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为Z1,第一转轴通道的长度值为T1,所述T1<Z1<C1+T1,且所述C1≥Z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三卡件相匹配的第三限动槽,所述第二限动槽和第三限动槽的长度均为C2,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为Z2,所述第二转轴通道的长度为T2,所述C2<Z2≤C2+T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其特征在于,与锁胆相匹配的钥匙长度为S,所述钥匙槽的长度为C,所述S=C+T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锁轴为长度可调的反锁轴。
CN201811381703.8A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 Active CN109236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1703.8A CN109236056B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81703.8A CN109236056B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6056A true CN109236056A (zh) 2019-01-18
CN109236056B CN109236056B (zh) 2023-12-01

Family

ID=65075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81703.8A Active CN109236056B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60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1040A (zh) * 2019-02-19 2019-04-26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门锁
CN110984699A (zh) * 2019-11-14 2020-04-10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锁体装置以及解锁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67874Y1 (ko) * 2004-06-05 2004-11-17 현희철 도어 잠금장치
EP1543208A1 (en) * 2002-08-28 2005-06-22 Ilan Goldman Door cylinder lock
CN101424138A (zh) * 2008-10-17 2009-05-06 东莞市寮步丰达五金加工厂 锁芯、电子钥匙和开锁方法
CN106150212A (zh) * 2016-09-21 2016-11-23 吕枫 智能锁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43208A1 (en) * 2002-08-28 2005-06-22 Ilan Goldman Door cylinder lock
CN1685125A (zh) * 2002-08-28 2005-10-19 伊兰·戈德曼 门圆筒销子锁
KR200367874Y1 (ko) * 2004-06-05 2004-11-17 현희철 도어 잠금장치
CN101424138A (zh) * 2008-10-17 2009-05-06 东莞市寮步丰达五金加工厂 锁芯、电子钥匙和开锁方法
CN106150212A (zh) * 2016-09-21 2016-11-23 吕枫 智能锁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1040A (zh) * 2019-02-19 2019-04-26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门锁
CN110984699A (zh) * 2019-11-14 2020-04-10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锁体装置以及解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6056B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39801B2 (en) Handle device
CN203405858U (zh) 指纹密码锁
US20070044523A1 (en) Lock
CN109236056A (zh) 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
EP3533956B1 (en) Lock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locking system, electronic lock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660374B (zh) 身份智能控制锁
CN209556610U (zh) 一种新型智能门结构
CN103243986B (zh) 空转电子锁芯及钥匙
EP2935731A2 (en) Cylinder lock and combination of such a lock and key
CN104632035A (zh) 一种新型指纹防盗门
CN108798299A (zh) 一种指纹挂锁
CN105239843B (zh) 一种电子门锁
CN105386645B (zh) 一种电子门锁离合器组件
CN101718156A (zh) 双插式防打断多向多功能锁芯
CN207160752U (zh) 一种门锁锁芯机构
CN111101760A (zh) 一种锁芯及锁具
CN207647309U (zh) 防盗锁
CN201165786Y (zh) 一种锁芯可空转的锁头
CN102828662B (zh) 防盗门锁及其锁具系统
CN101067355B (zh) 安全防盗锁及钥匙
CN109493487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门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9653656U (zh) 一种抽屉柜微型电子锁
CN207315049U (zh) 一种无源空转电子抽屉锁
CN202148729U (zh) 一种机柜防误报警锁具
CN209620838U (zh) 智能锁反锁装置及智能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0

Address after: 610015 No. 1480, North Tianfu Avenue, Chengdu High-tech Zone, Sichuan Province, 8 buildings, 2 units, 11 floors, 05

Applicant after: Chengdu One Kom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Lianhuabei Road, Jinjiang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No. 6, No. 4, No. 1 Building, No. 32

Applicant before: CHENGDU ZHONGREN KE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8

Address after: No.28-3, Industrial Avenue middle, Xiaolan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0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MANS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15 No. 05, floor 11, unit 2, building 8, No. 1480, north section of Tianfu Avenue,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Applicant before: Chengdu One Komi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