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23281A - 一种颈部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颈部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23281A
CN109223281A CN201811204550.XA CN201811204550A CN109223281A CN 109223281 A CN109223281 A CN 109223281A CN 201811204550 A CN201811204550 A CN 201811204550A CN 109223281 A CN109223281 A CN 109223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roove
sliding block
fixedly connecte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45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岳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2045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23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23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328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4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 A61F5/042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for extension or stretc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4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 A61F5/05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for immobili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颈部牵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滑动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移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本装置能够为颈部受伤的人提供颈部牵引以及固定,使人的颈部不会受到二次伤害,再者本装置能够为脚受伤得人提供脚部的固定,并能够为身体受伤导致活动不变的人提供代步的作用,使人行动更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颈部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颈部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颈部牵引装置是颈部受伤的人用来牵引以及固定头部的装置,颈部受伤的人因无法承受头向下的重力而会对颈部的恢复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颈部恢复的时候需要借助牵引装置拖住脑袋,使颈部不会受到较大的力,本装置能够为颈部受伤的人提供颈部牵引以及固定,使人的颈部不会受到二次伤害,再者本装置能够为脚受伤得人提供脚部的固定,并能够为身体受伤导致活动不变的人提供代步的作用,使人行动更为方便,所以需要设计一种颈部牵引装置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颈部牵引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颈部牵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滑动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移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电机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滑动腔前后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前后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凹槽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二滑块左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导滑槽内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装置主体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前后对称的扶手,所述第一凹槽右侧内壁内设置有连通前侧的所述扶手的第一通孔,前侧的所述扶手左侧内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二凹槽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左右滑动的第四滑块,所述第二凹槽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导滑槽,所述第三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三导滑槽内的第三导滑块,所述第三导滑块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左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四导滑槽,所述第五滑块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四导滑槽内的第四导滑块,所述第四导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复位弹簧,所述第三滑块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且可与所述第五滑块配合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右侧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凹槽相同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下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腔与所述第二转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转动腔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三转动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第三转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六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绕设过所述第二绕线轮且绕设过所述第一绕线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五滑块上的第一引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位于所述第二齿轮左侧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四转动腔,所述第四转动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前后对称且开口向上的第七凹槽,所述第七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杆下端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螺纹槽,所述第四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穿过前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且延伸至前侧的所述第一螺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螺纹槽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七凹槽左右侧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五导滑槽,所述第一套杆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五导滑槽内的第五导滑块,所述第一螺杆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后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后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内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后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八齿轮,所述第八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后侧的所述第一螺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螺纹槽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一套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下端靠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牵引固定装置,所述牵引固定装置可以套在颈部起到牵引以及固定的左右,为正处于恢复状态的颈部制造更为良好的恢复环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腔内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第九齿轮,所述第九齿轮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八凹槽,所述第八凹槽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七滑块,所述第八凹槽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六导滑槽,所述第十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六导滑槽内的第三螺杆,所述第七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螺杆螺纹配合连接且可左右滑动的第八滑块,将所述第七滑块向右滑出可以让脚骨折的人可以将脚固定在其上,使处于恢复状态的脚不会因为乱动而影响恢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左侧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第十一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九凹槽,所述第九凹槽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十一齿轮相啮合的第十二齿轮,所述第十一齿轮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十凹槽,所述第十二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十凹槽内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真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三齿轮,所述第十三齿轮后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四齿轮,所述第十四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十凹槽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左右对称且开口向下的第十一凹槽,所述第十一凹槽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滑轮,所述第六转轴后端与左侧的所述第七转轴后端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七转轴后端通过皮带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轮可以让人坐着时本装置也能顺利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使用时,向左滑动第四滑块,第四滑块带动第三滑块向左滑动,当第三滑块滑动至与第三凹槽对齐时,第五滑块向上滑动至第四凹槽内将所述第三滑块卡住,第三滑块推动第二滑块向下滑动,第二滑块推动第一滑块向左滑动,第九齿轮与第十齿轮脱离啮合,第十一齿轮与第十二齿轮啮合,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十一齿轮转动,第十一齿轮带动第十二齿轮转动,第十二齿轮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带动第十三齿轮转动,第十三齿轮带动第十四齿轮转动,第十四齿轮带动第六转轴转动,第六转轴带动左侧的第七转轴转动,左侧的第七转轴带动右侧的第七转轴转动,第七转轴带动第一滑轮转动将本装置移动至需要使用的地方,然后人坐到本装置上,继续向左后端第四滑块至第五滑块卡进第五凹槽内,此时第三滑块推动第二滑块向下滑动,第二滑块推动第一滑块继续向右滑动至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十一齿轮与第十二齿轮脱离啮合,人将牵引固定装置套到颈部,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转动使前侧的第一套杆向上滑动,第一螺杆带动第一套杆向上滑动的同时,第一螺杆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带动第八齿轮转动,第八齿轮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带动后侧的第一套杆向上滑动,第一套杆向上滑动带动第一固定块向上滑动,第一固定块带动第二固定块向上滑动,第二固定块带动牵引固定装置向上滑动至合适的部位,牵引人的颈部不会有向下的力导致患处再次受伤,当颈部固定好后,向上拉第六滑块,第六滑块拉动第一引线,第一引线拉动第五滑块向下滑动,第五滑块与第五凹槽脱离后松开第六滑块,此时第三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右复位,第五滑块再次卡进第四凹槽中,同理,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向右滑动至第十一齿轮与第十二齿轮啮合,此时人可以在颈部不动的情况下移动本装置,当脚受伤时,同理拉动第六滑块使第三滑块、第二滑块以及第一滑块完全复位,第九齿轮与第十齿轮啮合,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九齿轮转动,第九齿轮带动第十齿轮转动,第十齿轮带动第八滑块向右滑动,第八滑块带动第七滑块向右滑动使第七滑块完全滑出第八凹槽内,人们即可将脚放于第八凹槽上,同理,将第三滑块滑动至第五滑块卡进第四凹槽内即可控制本装置移动,不用本装置时,先将第三滑块复位,反转第一电机将第七滑块复位,再将第三滑块滑动至第五滑块卡进第五凹槽内,反转第一电机将第一套杆复位,拉动第六滑块将第三滑块复位即可,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再次使用本装置,本装置能够为颈部受伤的人提供颈部牵引以及固定,使人的颈部不会受到二次伤害,再者本装置能够为脚受伤得人提供脚部的固定,并能够为身体受伤导致活动不变的人提供代步的作用,使人行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牵引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C”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颈部牵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0、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滑动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移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内的第一滑动腔11,所述第一滑动腔11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12,所述第一滑块12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3,所述第一电机13左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11内的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滑动腔11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一转动腔15,所述第一电机13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15内的第二转轴16,所述第一滑动腔11前后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导滑槽17,所述第一滑块12前后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滑槽17内的第一导滑块18,所述第一导滑块18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9,所述第一滑动腔11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20,所述第一凹槽20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可与所述第一滑块12相配合的第二滑块21,所述第一凹槽20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导滑槽22,所述第二滑块21左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导滑槽22内的第二导滑块23,所述第二导滑块23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24,所述装置主体10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前后对称的扶手25,所述第一凹槽20右侧内壁内设置有连通前侧的所述扶手25的第一通孔26,前侧的所述扶手25左侧内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第一通孔26对齐的第二凹槽27,所述第二凹槽27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可与所述第二滑块21相配合的第三滑块28,所述第二凹槽27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29,所述第三滑块28上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通孔29内左右滑动的第四滑块30,所述第二凹槽27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导滑槽31,所述第三滑块28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三导滑槽31内的第三导滑块32,所述第三导滑块32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33,所述31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34,所述第三凹槽34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五滑块35,所述第五滑块35左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四导滑槽36,所述第五滑块35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四导滑槽36内的第四导滑块37,所述第四导滑块37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复位弹簧38,所述第三滑块28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且可与所述第五滑块35配合的第四凹槽39,所述第四凹槽39右侧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凹槽39相同的第五凹槽40,所述第三凹槽34下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转动腔41,所述第二转动腔41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一绕线轮42,所述第一绕线轮42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转动腔43,所述第三转动腔43与所述第二转动腔41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通孔44,所述第三转动腔43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二绕线轮45,所述第三转动腔43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六凹槽46,所述第六凹槽46与所述第三转动腔43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47,所述第六凹槽46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六滑块48,所述第六滑块48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绕设过所述第二绕线轮45且绕设过所述第一绕线轮42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五滑块35上的第一引线49。
有益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腔11内与所述第一转轴14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第一齿轮50,所述第一滑动腔11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50相啮合的第二齿轮51,所述第二齿轮51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52,所述第三转轴52上位于所述第二齿轮51左侧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齿轮53,所述第三齿轮53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齿轮54,所述第一滑动腔11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四转动腔55,所述第四转动腔55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前后对称且开口向上的第七凹槽56,所述第七凹槽56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套杆57,所述第一套杆57下端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螺纹槽58,所述第四齿轮54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穿过前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55且延伸至前侧的所述第一螺纹槽58内且与所述第一螺纹槽58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杆59,所述第七凹槽56左右侧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五导滑槽60,所述第一套杆57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五导滑槽60内的第五导滑块61,所述第一螺杆59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五齿轮62,所述第五齿轮62后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六齿轮63,所述第六齿轮63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后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55内的第四转轴64,所述第四转轴64后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七齿轮65,所述第七齿轮65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八齿轮66,所述第八齿轮66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后侧的所述第一螺纹槽58内且与所述第一螺纹槽58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螺杆67,所述第一套杆5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68,所述第一固定块68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69,所述第二固定块69下端靠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牵引固定装置70,所述牵引固定装置70可以套在颈部起到牵引以及固定的左右,为正处于恢复状态的颈部制造更为良好的恢复环境。
有益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腔15内与所述第二转轴16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第九齿轮71,所述第九齿轮71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齿轮72,所述第一转动腔15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八凹槽73,所述第八凹槽73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七滑块74,所述第八凹槽73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六导滑槽75,所述第十齿轮72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六导滑槽75内的第三螺杆76,所述第七滑块74下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螺杆76螺纹配合连接且可左右滑动的第八滑块77,将所述第七滑块74向右滑出可以让脚骨折的人可以将脚固定在其上,使处于恢复状态的脚不会因为乱动而影响恢复。
有益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50左侧与所述第一转轴14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第十一齿轮78,所述第一滑动腔11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九凹槽79,所述第九凹槽79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十一齿轮78相啮合的第十二齿轮80,所述第十一齿轮78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十凹槽81,所述第十二齿轮80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十凹槽81内的第五转轴82,所述第五转轴82真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三齿轮83,所述第十三齿轮83后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四齿轮84,所述第十四齿轮84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六转轴85,所述第十凹槽81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左右对称且开口向下的第十一凹槽86,所述第十一凹槽86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七转轴87,所述第七转轴87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滑轮88,所述第六转轴85后端与左侧的所述第七转轴87后端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七转轴87后端通过皮带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轮88可以让人坐着时本装置也能顺利移动。
本装置使用时,向左滑动第四滑块30,第四滑块30带动第三滑块28向左滑动,当第三滑块28滑动至与第三凹槽34对齐时,第五滑块35向上滑动至第四凹槽39内将所述第三滑块28卡住,第三滑块28推动第二滑块21向下滑动,第二滑块21推动第一滑块12向左滑动,第九齿轮71与第十齿轮72脱离啮合,第十一齿轮78与第十二齿轮80啮合,打开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带动第一转轴14转动,第一转轴14带动第十一齿轮78转动,第十一齿轮78带动第十二齿轮80转动,第十二齿轮80带动第五转轴82转动,第五转轴82带动第十三齿轮83转动,第十三齿轮83带动第十四齿轮84转动,第十四齿轮84带动第六转轴85转动,第六转轴85带动左侧的第七转轴87转动,左侧的第七转轴87带动右侧的第七转轴87转动,第七转轴87带动第一滑轮88转动将本装置移动至需要使用的地方,然后人坐到本装置上,继续向左后端第四滑块30至第五滑块35卡进第五凹槽40内,此时第三滑块28推动第二滑块21向下滑动,第二滑块21推动第一滑块12继续向右滑动至第一齿轮50与第二齿轮51啮合,第十一齿轮78与第十二齿轮80脱离啮合,人将牵引固定装置70套到颈部,打开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带动第一转轴14转动,第一转轴14带动第一齿轮50转动,第一齿轮50带动第二齿轮51转动,第二齿轮51带动第三转轴52转动,第三转轴52带动第三齿轮53转动,第三齿轮53带动第四齿轮54转动,第四齿轮54带第一螺杆59转动,第一螺杆59转动使前侧的第一套杆57向上滑动,第一螺杆59带动第一套杆57向上滑动的同时,第一螺杆59带动第五齿轮62转动,第五齿轮62带动第六齿轮63转动,第六齿轮63带动第四转轴64转动,第四转轴64带动第七齿轮65转动,第七齿轮65带动第八齿轮66转动,第八齿轮66带动第二螺杆67转动,第二螺杆67带动后侧的第一套杆57向上滑动,第一套杆57向上滑动带动第一固定块68向上滑动,第一固定块68带动第二固定块69向上滑动,第二固定块69带动牵引固定装置70向上滑动至合适的部位,牵引人的颈部不会有向下的力导致患处再次受伤,当颈部固定好后,向上拉第六滑块48,第六滑块48拉动第一引线49,第一引线49拉动第五滑块35向下滑动,第五滑块35与第五凹槽40脱离后松开第六滑块48,此时第三滑块28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右复位,第五滑块35再次卡进第四凹槽39中,同理,第二滑块21与第一滑块12向右滑动至第十一齿轮78与第十二齿轮80啮合,此时人可以在颈部不动的情况下移动本装置,当脚受伤时,同理拉动第六滑块48使第三滑块28、第二滑块21以及第一滑块12完全复位,第九齿轮71与第十齿轮72啮合,打开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带动第二转轴16转动,第二转轴16带动第九齿轮71转动,第九齿轮71带动第十齿轮72转动,第十齿轮72带动第八滑块77向右滑动,第八滑块77带动第七滑块74向右滑动使第七滑块74完全滑出第八凹槽73内,人们即可将脚放于第八凹槽73上,同理,将第三滑块28滑动至第五滑块35卡进第四凹槽39内即可控制本装置移动,不用本装置时,先将第三滑块28复位,反转第一电机13将第七滑块74复位,再将第三滑块28滑动至第五滑块35卡进第五凹槽40内,反转第一电机13将第一套杆57复位,拉动第六滑块48将第三滑块28复位即可,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再次使用本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使用时,向左滑动第四滑块,第四滑块带动第三滑块向左滑动,当第三滑块滑动至与第三凹槽对齐时,第五滑块向上滑动至第四凹槽内将所述第三滑块卡住,第三滑块推动第二滑块向下滑动,第二滑块推动第一滑块向左滑动,第九齿轮与第十齿轮脱离啮合,第十一齿轮与第十二齿轮啮合,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十一齿轮转动,第十一齿轮带动第十二齿轮转动,第十二齿轮带动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带动第十三齿轮转动,第十三齿轮带动第十四齿轮转动,第十四齿轮带动第六转轴转动,第六转轴带动左侧的第七转轴转动,左侧的第七转轴带动右侧的第七转轴转动,第七转轴带动第一滑轮转动将本装置移动至需要使用的地方,然后人坐到本装置上,继续向左后端第四滑块至第五滑块卡进第五凹槽内,此时第三滑块推动第二滑块向下滑动,第二滑块推动第一滑块继续向右滑动至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十一齿轮与第十二齿轮脱离啮合,人将牵引固定装置套到颈部,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转动使前侧的第一套杆向上滑动,第一螺杆带动第一套杆向上滑动的同时,第一螺杆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带动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带动第八齿轮转动,第八齿轮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螺杆带动后侧的第一套杆向上滑动,第一套杆向上滑动带动第一固定块向上滑动,第一固定块带动第二固定块向上滑动,第二固定块带动牵引固定装置向上滑动至合适的部位,牵引人的颈部不会有向下的力导致患处再次受伤,当颈部固定好后,向上拉第六滑块,第六滑块拉动第一引线,第一引线拉动第五滑块向下滑动,第五滑块与第五凹槽脱离后松开第六滑块,此时第三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右复位,第五滑块再次卡进第四凹槽中,同理,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向右滑动至第十一齿轮与第十二齿轮啮合,此时人可以在颈部不动的情况下移动本装置,当脚受伤时,同理拉动第六滑块使第三滑块、第二滑块以及第一滑块完全复位,第九齿轮与第十齿轮啮合,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九齿轮转动,第九齿轮带动第十齿轮转动,第十齿轮带动第八滑块向右滑动,第八滑块带动第七滑块向右滑动使第七滑块完全滑出第八凹槽内,人们即可将脚放于第八凹槽上,同理,将第三滑块滑动至第五滑块卡进第四凹槽内即可控制本装置移动,不用本装置时,先将第三滑块复位,反转第一电机将第七滑块复位,再将第三滑块滑动至第五滑块卡进第五凹槽内,反转第一电机将第一套杆复位,拉动第六滑块将第三滑块复位即可,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再次使用本装置,本装置能够为颈部受伤的人提供颈部牵引以及固定,使人的颈部不会受到二次伤害,再者本装置能够为脚受伤得人提供脚部的固定,并能够为身体受伤导致活动不变的人提供代步的作用,使人行动更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本发明的一种颈部牵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滑动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移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左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动腔内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滑动腔右侧内壁内连通设置有第一转动腔,所述第一电机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转动腔内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滑动腔前后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前后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凹槽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导滑槽,所述第二滑块左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导滑槽内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装置主体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前后对称的扶手,所述第一凹槽右侧内壁内设置有连通前侧的所述扶手的第一通孔,前侧的所述扶手左侧内设置有开口向左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齐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且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二凹槽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左右滑动的第四滑块,所述第二凹槽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导滑槽,所述第三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三导滑槽内的第三导滑块,所述第三导滑块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左右侧内壁内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四导滑槽,所述第五滑块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四导滑槽内的第四导滑块,所述第四导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复位弹簧,所述第三滑块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且可与所述第五滑块配合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右侧设置有与所述第四凹槽相同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下侧连通设置有第二转动腔,所述第二转动腔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三转动腔,所述第三转动腔与所述第二转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转动腔内设置有可绕转轴转动的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三转动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第三转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六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另一端绕设过所述第二绕线轮且绕设过所述第一绕线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五滑块上的第一引线。
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位于所述第二齿轮左侧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前后对称的第四转动腔,所述第四转动腔上侧内壁内设置有前后对称且开口向上的第七凹槽,所述第七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套杆,所述第一套杆下端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螺纹槽,所述第四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穿过前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且延伸至前侧的所述第一螺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螺纹槽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七凹槽左右侧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五导滑槽,所述第一套杆左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五导滑槽内的第五导滑块,所述第一螺杆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后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后侧的所述第四转动腔内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后端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上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八齿轮,所述第八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后侧的所述第一螺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螺纹槽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一套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下端靠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牵引固定装置,所述牵引固定装置可以套在颈部起到牵引以及固定的左右,为正处于恢复状态的颈部制造更为良好的恢复环境。
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腔内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第九齿轮,所述第九齿轮下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腔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八凹槽,所述第八凹槽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七滑块,所述第八凹槽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六导滑槽,所述第十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六导滑槽内的第三螺杆,所述第七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螺杆螺纹配合连接且可左右滑动的第八滑块,将所述第七滑块向右滑出可以让脚骨折的人可以将脚固定在其上,使处于恢复状态的脚不会因为乱动而影响恢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左侧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且可转动的第十一齿轮,所述第一滑动腔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九凹槽,所述第九凹槽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十一齿轮相啮合的第十二齿轮,所述第十一齿轮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十凹槽,所述第十二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所述第十凹槽内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真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三齿轮,所述第十三齿轮后端啮合配合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十四齿轮,所述第十四齿轮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十凹槽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左右对称且开口向下的第十一凹槽,所述第十一凹槽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滑轮,所述第六转轴后端与左侧的所述第七转轴后端通过皮带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七转轴后端通过皮带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滑轮可以让人坐着时本装置也能顺利移动。
CN201811204550.XA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颈部牵引装置 Withdrawn CN1092232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4550.XA CN109223281A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颈部牵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4550.XA CN109223281A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颈部牵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3281A true CN109223281A (zh) 2019-01-18

Family

ID=65053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4550.XA Withdrawn CN109223281A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颈部牵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232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8146A (zh) * 2020-06-28 2020-09-15 武汉阿尔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介入导航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8146A (zh) * 2020-06-28 2020-09-15 武汉阿尔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介入导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26391U (zh) 一种电动升降式外科手术床
CN109223281A (zh) 一种颈部牵引装置
CN110170601A (zh) 一种建筑用铁丝截断机
CN109172332A (zh) 一种操作简便的心脏按压装置
CN109223282A (zh) 一种自动化颈部牵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742799B (zh) 一种医疗妇产科用孕妇分娩辅助设备
CN112353498A (zh) 一种可移动式手术室护理装置
CN111840032A (zh) 一种多功能胃肠外科检查治疗装置
CN111001458A (zh) 一种可以自动出料的中药研磨机
CN208693749U (zh) 一种用于小腿按摩机的行走装置
CN114259698B (zh) 一种瑜伽锻炼的辅助健身护理器械
CN207186646U (zh) 一种胸腔牵开器
CN113069341A (zh) 一种呼吸疾病患者术后康复锻炼装置
CN109767680B (zh) 一种心脏外科深部缝合操作训练装置
CN109016972A (zh) 一种装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456992A (zh) 一种心脑血管护理用介入导管固定器
CN109011496A (zh) 一种自动化发动机的驱动装置
CN110090390A (zh) 一种运动玩具
CN113384421B (zh) 一种剧烈应激摆头动作可控的胃镜诊疗侧卧床
CN215133239U (zh) 一种能够水平旋转的艾灸仪机头
CN215821595U (zh) 一种神经患者术后腿部护理架
CN108926825A (zh) 一种发动机的驱动装置
CN205613023U (zh) 陀螺发射用玩具
CN214369041U (zh) 一种人工智能测试平台
CN213934393U (zh) 一种教育用vr教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