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2589A - 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2589A
CN109212589A CN201710547646.5A CN201710547646A CN109212589A CN 109212589 A CN109212589 A CN 109212589A CN 201710547646 A CN201710547646 A CN 201710547646A CN 109212589 A CN109212589 A CN 109212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servation system
gpu
cpu
parallel
collabo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76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付生
朱艳保
廖仁
毛国良
马亚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5476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12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212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2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003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in general, e.g. survey desig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01V1/302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in 3D data c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6Subsurface mode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调查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根据所采集的数据生成三维地质模型;然后采用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算法对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最后对正演模拟出的地震数据进行二维、三维地震波场分析,生成模拟的叠前偏移剖面进行地震成像研究,分析观测系统设计参数变化引起的地震成像效果改变以指导观测系统设计。本发明利用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三维地质模型波动方程正演模拟进行观测系统参数验证分析,优化观测系统,达到改进采集质量的目的,解决了射线分析方法在复杂构造区不足的技术问题,能够极大的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调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地震勘探中,随着石油与天然气持续的勘探开发,地球物理勘探所面临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需要针对解决的技术难题更多,科学合理设计需要有更加充分的论证手段来支持。基于射线追踪的正演模拟,在这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速度各向异性地层中,简单的射线分析方法面对复杂的地质目标体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反射空白区、无法计算反射振幅值等),在复杂构造区会出现很大的误差,难以准确指导观测系统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以解决射线分析方法在复杂构造区导致误差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地震地质数据,根据所采集的数据生成三维地质模型;
2)通过地震参数论证选出观测系统的主要参数范围,设计相应的观测系统;
3)采用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算法对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
4)对正演模拟出的地震数据进行二维、三维地震波场分析,生成模拟的叠前偏移剖面进行地震成像研究,分析观测系统设计参数变化引起的地震成像效果改变以指导观测系统设计。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对以往地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地质模型验证,找到观测系统参数对数据采集以及叠前偏移成像的质量影响,优选观测系统参数,以改善数据采集质量和提高叠前偏移成像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正演模拟的过程如下:
A.将GPU和CPU结合在一起构建协同并行计算系统的硬件部分,并将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写入协同并行计算系统;
B.由所述协同并行计算系统根据三维地质模型确定炮点位置、正演孔径范围和时间拓扑步长;
C.将震源子波和孔径内的速度模型读入协同并行计算系统的显存部分,由GPU采用有限差分法沿时间方向递推;
D.根据吸收边界条件和自由地表边界条件确定正演结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首先根据所采集的数据生成三维地质模型;然后采用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算法对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最后对正演模拟出的地震数据进行二维、三维地震波场分析,生成模拟的叠前偏移剖面进行地震成像研究,分析观测系统设计参数变化引起的地震成像效果改变以指导观测系统设计。本发明利用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三维地质模型波动方程正演模拟进行观测系统参数验证分析,优化观测系统,达到改进采集质量的目的,解决了射线分析方法在复杂构造区不足的技术问题,能够极大的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某勘探区已有资料建立的三维地球物理模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某勘探区基于GPU/CPU协同并行计算的三维模型正演地震记录;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某勘探区基于GPU/CPU协同并行计算的三维模型正演数据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对比图;
图5是GPU/CPU协同并行的正演模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利用基于GPU的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指导和改进地震采集设计,形成一套先进的、实用强的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三维模型正演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利用勘探区已有的解释好的地震数据生成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已有资料分析建立地质模型的可靠性。
2.通过地震参数论证选出合理的观测系统主要参数的范围参数论证结果设计出一套高密度的观测系统。
3.利用GPU/CPU协同并行计算地震波场正演室内采集系统,将模型和观测系统加载到地震模型正演软件中,利用基于GPU并行处理技术进行三维地震正演模拟。
本发明采用GPU/CPU协同并行计算系统来实现,该系统是一项跨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地球物理方法、计算方法等多学科的技术,实现了多项高端地球物理成像技术的规模化生产。所采用的协同并行计算(CPPC)架构就是将GPU和CPU两种不同架构的处理器结合在一起,组成硬件上的协同并行模式,同时在应用程序编写上实现GPU和CPU的协同配合的并行计算,在完成地震资料处理时把CPU服务器和GPU服务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混合型的集群,由CPU负责执行顺序型的代码,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应用,而由GPU来负责密集的并行计算。各司其职,大幅度提高计算机集群的运算速度和效率,使得先进的处理技术应用于生产。正演模拟计算流程如图5所示,过程如下。
A.将GPU和CPU结合在一起构建协同并行计算系统的硬件部分,并将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写入协同并行计算系统;
B.由所述协同并行计算系统根据三维地质模型确定炮点位置、正演孔径范围和时间拓扑步长;
C.将震源子波和孔径内的速度模型读入协同并行计算系统的显存部分,由GPU采用有限差分法沿时间方向递推;
D.根据吸收边界条件和自由地表边界条件确定正演结果。
4.利用正演模拟出的地震数据,开展二维、三维地震波长分析,并生成模拟的叠前偏移剖面进行地震成像研究,通过分析观测系统设计参数变化引起的地震成像效果改变知道观测系统设计。
5.通过与以往资料对比分析和地质模型验证,系统总结出观测系统参数对数据采集以及叠前偏移成像质量影响,优选观测系统参数,改善数据采集质量,提高叠前偏移成像精度,为后续地震工程观测系统设计提供方法指导。
下面以泌阳凹陷的实际应用为例来说明,在该地区凹陷高精度三维勘探中,针对核三上段复杂断裂清晰成像问题和核三下段地震反射信号弱、信噪比低的问题,在分析该地区以往的地震资料和地震采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工区代表性地质模型,如图2所示;利用地质模型波动方程正演软件,通过本发明的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三维模型正演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成功地正演模拟了地下地层的反射情况,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对模型的模拟放炮获得的单炮记录和不同偏移距单道抽道合成的剖面分析,进行排列长度、道距等观测系统参数对地址目标成像的综合研究,分析设计参数对数据采集以及叠前偏移成像质量影响,优化设计观测系统,初步解决了该地区地震采集中的技术问题。通过本发明优化设计方法,对该区的地下结构进行了多种情况的正演分析,通过选择合适的观测系统正演模拟,改善了数据采集质量,提高了叠前偏移成像精度,搞清了该区地下的构造形态,既减少了施工和试验的盲目性,又保证了地质任务完成的有效性。

Claims (3)

1.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地震地质数据,根据所采集的数据生成三维地质模型;
2)通过地震参数论证选出观测系统的主要参数范围,设计相应的观测系统;
3)采用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算法对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
4)对正演模拟出的地震数据进行二维、三维地震波场分析,生成模拟的叠前偏移剖面进行地震成像研究,分析观测系统设计参数变化引起的地震成像效果改变以指导观测系统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对以往地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地质模型验证,找到观测系统参数对数据采集以及叠前偏移成像的质量影响,优选观测系统参数,以改善数据采集质量和提高叠前偏移成像精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正演模拟的过程如下:
A.将GPU和CPU结合在一起构建协同并行计算系统的硬件部分,并将生成的三维地质模型写入协同并行计算系统;
B.由所述协同并行计算系统根据三维地质模型确定炮点位置、正演孔径范围和时间拓扑步长;
C.将震源子波和孔径内的速度模型读入协同并行计算系统的显存部分,由GPU采用有限差分法沿时间方向递推;
D.根据吸收边界条件和自由地表边界条件确定正演结果。
CN201710547646.5A 2017-07-06 2017-07-06 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Pending CN109212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7646.5A CN109212589A (zh) 2017-07-06 2017-07-06 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7646.5A CN109212589A (zh) 2017-07-06 2017-07-06 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2589A true CN109212589A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93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7646.5A Pending CN109212589A (zh) 2017-07-06 2017-07-06 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1258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8041A (zh) * 2021-07-20 2021-10-2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时移地震三维拖缆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3836686A (zh) * 2020-06-24 2021-12-24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波场连续采集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CN113917522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指导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地震正演方法
CN113960663A (zh) * 2021-10-25 2022-01-2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并行计算的三维各向异性衰减正演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4063157A (zh) * 2020-07-30 2022-0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薄互层地震特征分析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076975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布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094418A1 (en) * 2022-04-23 2024-03-21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election method of array length of observation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8956A (zh) * 2011-04-08 2012-08-08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Gpu/cpu协同方式可控震源数据相关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05974471A (zh) * 2016-07-19 2016-09-2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异步流的地震数据多gpu快速正演计算方法
CN106842320A (zh) * 2017-01-19 2017-06-13 北京大学 Gpu并行三维地震波场生成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8956A (zh) * 2011-04-08 2012-08-08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Gpu/cpu协同方式可控震源数据相关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05974471A (zh) * 2016-07-19 2016-09-28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异步流的地震数据多gpu快速正演计算方法
CN106842320A (zh) * 2017-01-19 2017-06-13 北京大学 Gpu并行三维地震波场生成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袁崇鑫 等: "基于GPU的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实现",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谢城亮: "三维观测系统双聚焦评价及其GPU加速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6686A (zh) * 2020-06-24 2021-12-24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波场连续采集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CN113917522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指导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地震正演方法
CN113917522B (zh) * 2020-07-10 2024-03-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指导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的地震正演方法
CN114063157A (zh) * 2020-07-30 2022-0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薄互层地震特征分析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063157B (zh) * 2020-07-30 2024-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薄互层地震特征分析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076975A (zh) * 2020-08-13 2022-0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布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68041A (zh) * 2021-07-20 2021-10-29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时移地震三维拖缆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3568041B (zh) * 2021-07-20 2024-01-3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时移地震三维拖缆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3960663A (zh) * 2021-10-25 2022-01-2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并行计算的三维各向异性衰减正演模拟方法及系统
US20240094418A1 (en) * 2022-04-23 2024-03-21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election method of array length of observation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2589A (zh) 一种基于gpu/cpu协同并行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CN111239802B (zh) 基于地震反射波形和速度谱的深度学习速度建模方法
CN106353792B (zh) 一种适用于水力压裂微震震源定位的方法
CN101073020B (zh) 使用交互式和选择性地更新的地球建模和地震成像方法
CN106405651B (zh) 一种基于测井匹配的全波形反演初始速度模型构建方法
CN106526674A (zh) 一种三维全波形反演能量加权梯度预处理方法
CN106772579B (zh) 一种薄煤层中地震叠前反演方法和装置
CN102692644B (zh) 生成深度域成像道集的方法
CN110031896A (zh) 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先验信息的地震随机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5629303A (zh) 基于岩石物理的叠前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1634717A (zh) 基于测井和叠前道集地震数据的精细横波阻抗求取技术
CN107765308B (zh) 基于褶积思想与精确震源的重构低频数据频域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7831542A (zh) Ddw高精度深度域井震匹配方法
CN102116869A (zh) 高精度叠前域最小二乘偏移地震成像技术
EP4030198B1 (en) Building accurate training images for automatic seismic interpretation
CN110687602A (zh) 浅层地震多波联合勘探方法
CN111123359B (zh) 随钻测井与地层格架约束的井周地震成像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06415321A (zh) 用于储层建模的基于瞬时等时属性的地质体识别
CN109001813A (zh) 一种压制多次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42379A (zh) 一种提高复杂断块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CN103913768A (zh) 基于地震波资料对地表中浅层进行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30974A (zh) 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面元细分处理与评价技术
CN103777236A (zh) 一种可控震源同步扫描波场正演数值模拟方法
CN103543478A (zh) 地质形态插值的km方法
CN109143398A (zh) 一种自动网格层析深度域速度的建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