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1246A - 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11246A CN109211246A CN201811316756.1A CN201811316756A CN109211246A CN 109211246 A CN109211246 A CN 109211246A CN 201811316756 A CN201811316756 A CN 201811316756A CN 109211246 A CN109211246 A CN 1092112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ctor
- node
- landing
- path
- gr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4—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smonautical nav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属于深空探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针对行星着陆过程中地形环境不确知及动力学模型不准确两个问题,将在线轨迹规划分解为粗规划与精规划两个阶段:粗规划阶段,探测器结合最新环境观测信息,在其附近状态空间内快速搜索最优路径点序列;同时,考虑到下降过程中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在精规划阶段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生成实际可行的局部最优着陆轨迹。探测器在下降过程中不断重复该过程,对着陆轨迹进行实时规划与调整,直至实现行星表面安全着陆。本发明有效降低了最优着陆轨迹求解难度,提高在线计算效率,在保证探测器下降过程安全性的同时,以较低的燃耗着陆在行星表面指定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属于深空探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深空探测任务环境复杂、风险极高,获取精确的天体模型对于实现探测器行星表面安全着陆尤为重要。然而在探索未知环境时,地面能够提前获取的目标天体引力场模型以及地形信息通常十分有限。在小天体着陆任务中,由于目标天体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引力场弱以及环境扰动作用显著,建立其附近精确的动力学模型常常需要在线长时间的近距离观测。同时,受在轨观测精度限制,天体表面地形起伏、障碍分布等情况仅在下降过程中探测器足够接近行星表面时才能够获得。针对行星表面复杂的地形,传统行星安全着陆轨迹规划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通过探测器拍摄得到的光学图像或激光雷达扫描得到的三维地形数据选取地形平坦、远离障碍的着陆点,并采用在线制导方法生成到达该着陆点的下降轨迹;另一类则将检测得到的障碍视为不等式状态约束加入到着陆轨迹优化过程中,通过求解优化问题,生成绕开障碍且到达目标着陆点的下降轨迹。然而,在线选取着陆点对动力学模型精度及地形认知有很高的要求,实时优化的避障轨迹又多为开环方法,对环境扰动与系统导航精度十分敏感,且为规避障碍引入的状态约束常为非凸约束,极大的影响了优化问题的求解效率。
为了降低在轨建模成本及环境不确定性对实际着陆性能的影响,未来探测任务要求探测器具备在线快速轨迹规划能力,即在下降过程中,探测器需结合实时观测得到的环境信息,不断对其着陆轨迹进行规划与调整,从而在动力学模型及天体表面地形情况不确知的前提下实现行星表面安全着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该方法针对行星着陆过程中地形环境不确知及动力学模型不准确两个问题,将在线轨迹规划分解为粗规划与精规划两个阶段:粗规划阶段,探测器结合最新环境观测信息,在其附近状态空间内快速搜索最优路径点序列;同时,考虑到下降过程中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在精规划阶段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生成实际可行的局部最优着陆轨迹。探测器在下降过程中不断重复该过程,对着陆轨迹进行实时规划与调整,直至实现行星表面安全着陆。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探测器附近空间离散成网格,根据最新环境观测信息与探测器当前状态设计转移代价估计函数,采用A*算法快速搜索前往目标着陆点的局部最优路径点序列。
首先将探测器附近平面空间划分成a×b的网格。考虑到平面空间中既包含探测器可自由运动的区域,又有受地形环境因素探测器不可到达的区域,将网格中的节点分为可行与不可行两类。随着探测器不断接近行星表面,能够获取的环境信息越来越丰富,其附近网格中不可行节点数量也会随之改变。结合最新地形观测信息,在网格中标记出所有不可行节点。采用二值函数F(p)记录节点p是否可行,若节点p可行,F(p)=0,否则F(p)=1。在探测器下降过程中,离散网格随着探测器移动,各节点对应的函数F(p)的取值根据环境观测信息不断更新。
从初始状态p0出发到达节点p所需的实际转移代价为g(p),在所有可能路径中实际转移代价最小值为g*(p)。任务开始时g(p0)=0,从节点p到达相邻节点p′时,实际转移代价为
g(p′)=g*(p)+c(p,p′) (1)
其中,c(p,p′)为节点p,p′间的转移代价函数。对于不可行节点,F(p)=1,设该节点向任意方向的转移代价为+∞;对于可行节点p的不可行相邻节点p′,即当F(p)=0且F(p′)=1时,同样设转移代价为+∞。即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式(1)中
c(p,p′)=+∞ (2)
对于可行节点p的可行相邻节点p′,即当F(p)=0且F(p′)=0时,由于探测器速度决定了探测器转移到相邻节点所需消耗的燃料大小,故根据当前速度在各方向的分量依次设置节点p与相邻节点间的转移代价函数c(p,·)。定义节点间距离为
其中,(xp,yp)为节点p在天体表面固连系中的坐标,(xp',yp')为节点p′在天体表面固连系中的坐标。考虑节点p附近的2n个节点,n为大于1的正整数,设目标着陆点为pf,按以下方式分配各相邻节点的转移代价
其中α,β为根据实际任务需求进行选取的转移代价函数系数。
同时,从节点p到目标着陆点pf最优路径的估计代价为h(p),h(p)的取值由欧几里得几何距离得到
其中为目标着陆点pf在天体表面固连系中的坐标。结合式(1)与式(5),从初始状态p0经由节点p到达目标状态pf的代价估计函数f(p)为
f(p)=g(p)+h(p) (6)
根据式(6),采用传统A*算法,通过在探测器当前位置附近a×b的离散网格空间中依次寻找代价估计函数最小的节点,即可在网格中快速生成一条避开障碍物前往目标着陆点的最优路径,即探测器需要跟踪的路径点序列,实现下降轨迹的粗规划。同时,为保证探测器在跟踪路径点过程中的安全,要求探测器由当前位置转移到下一目标路径点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含有路径点的网格中,即对实际飞行轨迹增加了额外的状态约束。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粗规划得到的最优路径点序列,考虑着陆过程中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根据探测器当前状态生成实际可行的局部最优着陆轨迹,实现下降轨迹的精规划。
由于目标天体引力场模型建模误差及探测器在下降过程中受到太阳光压、太阳引力及其他天体引力带来的环境扰动,导致星上动力学模型与实际动力学模型存在一定偏差,行星着陆离散线性化动力学方程为
x(k+1)=Ax(k)+Bu(k)+w(k) (7)
其中,x(k)为探测器当前状态,x(k+1)为探测器下一时刻状态,u(k)为控制变量,w(k)∈W为有界动力学模型误差,A为状态系数矩阵,B为控制系数矩阵。步骤一粗规划得到的最优路径点序列给出了探测器由当前状态x(k)通过N步转移到下一路径点附近区域XN过程中所受到的状态约束,即
x(k|k)=x(k) (8)
x(k+N|k)∈XN (10)
式(8)中x(k|k)为探测器从k时刻起的初始状态,式(9)描述了转移过程中探测器状态始终位于指定区域的并集中,其中从k时刻起第j步的探测器状态x(k+j|k)所受到的约束X(j)由步骤一粗规划得到的最优路径点及网格大小决定,式(10)要求探测器状态x(k+N|k)在k+N时刻到达指定目标区域XN。此外,转移过程中控制变量u还需满足控制量约束U
u(k+j|k)∈U (11)
u(k+j|k)为从k时刻起第j步采用的控制变量。
根据步骤一生成的最优路径点,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滚动时域上对着陆轨迹进行优化,得到当前网格中的最优着陆轨迹,最优着陆轨迹能够保证探测器在动力学模型不确知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小的误差和燃耗转移至指定区域。所要解决的轨迹优化问题为
s.t.
x(k+j+1|k)=Ax(k+j|k)+Bu(k+j|k)
x(k|k)=x(k),x(k+N|k)∈XN
x(k|k)=x(k)为探测器从k时刻起的初始状态,j为当前滚动时域的第j步,xk+j=x(k+j|k)为从k时刻起第j步的探测器状态,N为滚动时域的总步数,xk+N=x(k+N|k)为从k时刻起第N步的探测器状态,uk+j=u(k+j|k)为从k时刻起第j步的控制变量,X(j)为探测器状态在第j步所受到的状态约束,XN为指定目标区域,P,Q,R分别为末端状态、中间状态及控制向量的权重矩阵。
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对有限时间内的约束优化问题(12)进行求解,得到一个最优控制序列,保留最优控制序列中第一步的控制量作为当前时间段的控制量并施加于探测器。当探测器运动至下一时刻,将最新状态作为新的初始状态再次求解优化问题(12),如此循环实现闭环控制,直到探测器走完当前网格中规划的路径,到达指定目标区域XN。
步骤三、多次重复步骤一和步骤二,直到探测器到达目标着陆点。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针对行星下降过程中动力学模型不准确与地形环境未知两个问题,将轨迹在线生成分解为粗规划与精规划两个阶段,结合探测器下降过程中实时更新的环境观测信息,对下降轨迹进行重规划与及时调整,避免了障碍规避带来的非凸约束,从而有效降低最优着陆轨迹求解难度,提高在线计算效率,在保证探测器下降过程安全性的同时,以较低的燃耗着陆在行星表面指定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流程图;
图2为从初始位置粗规划得到的局部最优路径点序列连线;
图3为从初始位置开始的三维标称轨迹及模型预测控制跟踪结果;
图4为整个下降过程粗规划得到的分段最优路径点序列连线;
图5为下降过程中实时生成的三维标称轨迹及模型预测控制跟踪结果;
图6为下降过程探测器实际状态与控制量变化曲线图;图(a)为下降过程中三轴位置变化曲线图;图(b)为下降过程中速度变化曲线图;图(c)为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发明内容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针对小行星着陆下降段,采用行星表面固连坐标系,天体自转速度ω=4.0679×10-4rad/s,探测器初始位置x0为[145,10,125]Tm,着陆点位置xf为[5,10,5]Tm,着陆过程中探测器不断对天体表面障碍进行观测,观测信息与系统状态采样间隔Δt均为1s。
本实施例公开的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探测器附近空间离散成网格,根据最新环境观测信息与探测器当前状态设计转移代价估计函数,采用A*算法快速搜索前往目标着陆点的局部最优路径点序列。
将探测器附近平面空间划分成9×9的网格,如图2所示,结合当前时刻检测得到的天体表面障碍信息,将网格中的节点分为可行与不可行两类,图2中下方灰色区域代表障碍物,由于初始位置附近的网格内没有与障碍区域重合的节点,故设网格中所有节点的二值函数F(·)=0。本实施例中仅考虑上下左右4个方向的转移代价函数,即式(4)采用如下具体形式
其中速度分量较大方向对应的节点为p0,1,其反方向对称节点为p0,-1,速度分量较小方向对应的节点为p-1,0,其反方向对称节点为p1,0。
根据式(6)计算网格各节点的代价估计函数f(·),采用传统A*算法,在离散网格空间中依次寻找代价估计函数最小的节点,快速生成一条避开障碍物前往目标着陆点的局部最优路径。如图2所示,粗规划阶段,探测器从当前位置x0出发,在附近9×9网格中搜索局部最优安全路径,生成的下一路径点x1为[141,10,121]Tm。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粗规划得到的最优路径点序列,考虑着陆过程中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根据探测器当前状态生成实际可行的局部最优着陆轨迹,实现下降轨迹的精规划。
由于控制推力远远大于目标天体引力,将目标天体引力、太阳光压、其他天体引力、宇宙辐射一同视为有界动力学模型误差w(·),则离散线性动力学模型(7)中
结合步骤一得到的需要跟踪的目标路径点x1,以及下降过程中控制量约束U={u|-5m/s2≤u≤5m/s2},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优化问题
s.t.
x(k+j+1|k)=Ax(k+j|k)+Bu(k+j|k)
x(k|k)=xi,x(k+N|k)∈X1,u(k+j|k)∈U
进行求解。其中,指定目标区域X1={x|||x-x1||≤ε},跟踪误差上限ε=1,滚动时域的总步数N为8,k表示第k个滚动时域,j为当前滚动时域的第j步,中间状态及控制向量的权重矩阵分别为
末端状态权重矩阵P通过求解离散Riccati方程得到
AT(P-PB(BTPB+R)-1BTP)A+Q-P=0 (15)
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对有限时间内的约束优化问题(14)进行求解,得到最优控制序列
u1=[-2.3638,-0.0000,-2.1961]T,u2=[1.2721,-0.0018,1.2434]T,
u3=[0.6573,-0.0009,0.6387]T,u4=[0.2560,-0.0004,0.2485]T,
u5=[0.0943,-0.0001,0.0915]T,u6=[0.0342,-0.0000,0.0332]T,
u7=[0.0124,-0.0000,0.0120]T,u8=[0.0045,-0.0000,0.0044]T.
保留最优控制序列中第一步的控制量u1作为当前时间段的控制量并施加于探测器,系统位置移动至[143.1110,10.0006,123.1948]Tm。将更新后的系统状态作为新的初始状态,再次求解优化问题(14),将得到的最优控制序列中第一步的控制量作用于探测器,系统位置移动至[141.2321,10.0008,121.4135]Tm,满足跟踪误差要求,标称轨迹与实际生成的跟踪轨迹如图3所示,圆圈代表步骤一生成的标称路径点,五角星代表模型预测控制生成的实际轨迹。
步骤三、多次重复步骤一和步骤二,直到探测器到达目标着陆点。
每当探测器在当前网格中完成跟踪给定路径点后,系统便根据探测器当前状态,更新初始状态x0及附近网格,采用步骤一重新搜索新的局部最优路径点序列。整个下降过程中,步骤一粗规划生成的路径点在图4中由×表示。
根据步骤一得到从当前状态x0出发需要跟踪的路径点后,系统通过反复求解优化问题
s.t.
x(k+j+1|k)=Ax(k+j|k)+Bu(k+j|k)
x(k|k)=xi,x(k+N|k)∈Xi+1,u(k+j|k)∈U
得到最优控制量,生成局部最优着陆轨迹,实现对路径点的跟踪,直到探测器走完所有网格中规划的路径,到达指定着陆点。仿真得到的分段最优着陆轨迹及模型预测控制跟踪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圆圈代表步骤一生成的标称路径点,五角星代表模型预测控制生成的实际轨迹。图6给出了下降过程探测器实际状态与控制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图(a)为下降过程中横向、纵向及竖直方向三轴的位置变化曲线,图(b)为下降过程中横向、纵向及竖直方向三轴的速度变化曲线,图(c)为下降过程中横向、纵向及竖直方向三轴的加速度变化曲线。由图可见,探测器最终以较小误差到达着陆点附近,且整个下降过程中探测器控制量始终满足约束。
本发明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实施例,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发明,凡与本发明在相同原理和构思条件下的变更或修改均在本发明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探测器附近空间离散成网格,根据最新环境观测信息与探测器当前状态设计转移代价估计函数,采用A*算法快速搜索前往目标着陆点的局部最优路径点序列;
首先将探测器附近平面空间划分成a×b的网格;考虑到平面空间中既包含探测器可自由运动的区域,又有受地形环境因素探测器不可到达的区域,将网格中的节点分为可行与不可行两类;随着探测器不断接近行星表面,能够获取的环境信息越来越丰富,其附近网格中不可行节点数量也会随之改变;结合最新地形观测信息,在网格中标记出所有不可行节点;采用二值函数F(p)记录节点p是否可行,若节点p可行,F(p)=0,否则F(p)=1;在探测器下降过程中,离散网格随着探测器移动,各节点对应的函数F(p)的取值根据环境观测信息不断更新;
从初始状态p0出发到达节点p所需的实际转移代价为g(p),在所有可能路径中实际转移代价最小值为g*(p);任务开始时g(p0)=0,从节点p到达相邻节点p′时,实际转移代价为
g(p′)=g*(p)+c(p,p′) (1)
其中,c(p,p′)为节点p,p′间的转移代价函数;对于不可行节点,F(p)=1,设该节点向任意方向的转移代价为+∞;对于可行节点p的不可行相邻节点p′,即当F(p)=0且F(p′)=1时,同样设转移代价为+∞;即对于以上两种情况,式(1)中
c(p,p′)=+∞ (2)
对于可行节点p的可行相邻节点p′,即当F(p)=0且F(p′)=0时,由于探测器速度决定了探测器转移到相邻节点所需消耗的燃料大小,故根据当前速度在各方向的分量依次设置节点p与相邻节点间的转移代价函数c(p,·);定义节点间距离为
其中,(xp,yp)为节点p在天体表面固连系中的坐标,(xp',yp')为节点p′在天体表面固连系中的坐标;考虑节点p附近的2n个节点,n为大于1的正整数,设目标着陆点为pf,按以下方式分配各相邻节点的转移代价
其中α,β为根据实际任务需求进行选取的转移代价函数系数;
同时,从节点p到目标着陆点pf最优路径的估计代价为h(p),h(p)的取值由欧几里得几何距离得到
其中为目标着陆点pf在天体表面固连系中的坐标;结合式(1)与式(5),从初始状态p0经由节点p到达目标状态pf的代价估计函数f(p)为
f(p)=g(p)+h(p) (6)
根据式(6),采用传统A*算法,通过在探测器当前位置附近a×b的离散网格空间中依次寻找代价估计函数最小的节点,即可在网格中快速生成一条避开障碍物前往目标着陆点的最优路径,即探测器需要跟踪的路径点序列,实现下降轨迹的粗规划;同时,为保证探测器在跟踪路径点过程中的安全,要求探测器由当前位置转移到下一目标路径点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含有路径点的网格中,即对实际飞行轨迹增加了额外的状态约束;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粗规划得到的最优路径点序列,考虑着陆过程中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根据探测器当前状态生成实际可行的局部最优着陆轨迹,实现下降轨迹的精规划;
由于目标天体引力场模型建模误差及探测器在下降过程中受到太阳光压、太阳引力及其他天体引力带来的环境扰动,导致星上动力学模型与实际动力学模型存在一定偏差,行星着陆离散线性化动力学方程为
x(k+1)=Ax(k)+Bu(k)+w(k) (7)
其中,x(k)为探测器当前状态,x(k+1)为探测器下一时刻状态,u(k)为控制变量,w(k)∈W为有界动力学模型误差,A为状态系数矩阵,B为控制系数矩阵;步骤一粗规划得到的最优路径点序列给出了探测器由当前状态x(k)通过N步转移到下一路径点附近区域XN过程中所受到的状态约束,即
x(k|k)=x(k) (8)
x(k+N|k)∈XN (10)
式(8)中x(k|k)为探测器从k时刻起的初始状态,式(9)描述了转移过程中探测器状态始终位于指定区域的并集中,其中从k时刻起第j步的探测器状态x(k+j|k)所受到的约束X(j)由步骤一粗规划得到的最优路径点及网格大小决定,式(10)要求探测器状态x(k+N|k)在k+N时刻到达指定目标区域XN;此外,转移过程中控制变量u还需满足控制量约束U
u(k+j|k)∈U (11)
u(k+j|k)为从k时刻起第j步采用的控制变量;
根据步骤一生成的最优路径点,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滚动时域上对着陆轨迹进行优化,得到当前网格中的最优着陆轨迹,最优着陆轨迹能够保证探测器在动力学模型不确知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小的误差和燃耗转移至指定区域;所要解决的轨迹优化问题为
s.t.
x(k+j+1|k)=Ax(k+j|k)+Bu(k+j|k)
x(k|k)=x(k),x(k+N|k)∈XN
x(k|k)=x(k)为探测器从k时刻起的初始状态,j为当前滚动时域的第j步,xk+j=x(k+j|k)为从k时刻起第j步的探测器状态,N为滚动时域的总步数,xk+N=x(k+N|k)为从k时刻起第N步的探测器状态,uk+j=u(k+j|k)为从k时刻起第j步的控制变量,X(j)为探测器状态在第j步所受到的状态约束,XN为指定目标区域,P,Q,R分别为末端状态、中间状态及控制向量的权重矩阵;
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对有限时间内的约束优化问题(12)进行求解,得到一个最优控制序列,保留最优控制序列中第一步的控制量作为当前时间段的控制量并施加于探测器;当探测器运动至下一时刻,将最新状态作为新的初始状态再次求解优化问题(12),如此循环实现闭环控制,直到探测器走完当前网格中规划的路径,到达指定目标区域XN;
步骤三、多次重复步骤一和步骤二,直到探测器到达目标着陆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16756.1A CN109211246B (zh) | 2018-11-07 | 2018-11-07 | 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316756.1A CN109211246B (zh) | 2018-11-07 | 2018-11-07 | 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11246A true CN109211246A (zh) | 2019-01-15 |
CN109211246B CN109211246B (zh) | 2020-08-21 |
Family
ID=64995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16756.1A Active CN109211246B (zh) | 2018-11-07 | 2018-11-07 | 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11246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97354A (zh) * | 2020-07-29 | 2020-11-06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着陆轨迹方案可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1931131A (zh) * | 2020-08-12 | 2020-11-1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行星探测器动力着陆段在线轨迹规划方法及系统 |
CN112215417A (zh) * | 2020-10-12 | 2021-01-12 | 北京理工大学 | 柔性连接多节点小天体探测器着陆点最优分配方法 |
CN112947533A (zh) * | 2021-04-14 | 2021-06-11 | 北京理工大学 | 复杂小天体表面移动序列轨迹规划方法 |
CN115016512A (zh) * | 2022-04-20 | 2022-09-06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动态窗口算法的小天体表面附着轨迹规划方法 |
CN115065410A (zh) * | 2022-07-06 | 2022-09-16 | 北京理工大学 | 卫星间高精度激光链路扫描捕获方法 |
CN116880528A (zh) * | 2023-07-24 | 2023-10-13 | 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 一种登月航天器着陆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84294A1 (en) * | 2005-02-17 | 2006-08-17 |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 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trajectory generation for autonomous nap-of-the-earth flight in a threat environment |
CN102945000A (zh) * | 2012-11-29 | 2013-02-27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可观测性约束的行星着陆轨迹随机优化方法 |
CN102968124A (zh) * | 2012-11-29 | 2013-03-13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模型不确定界的行星着陆轨迹跟踪鲁棒控制方法 |
CN104267734A (zh) * | 2014-08-01 | 2015-01-07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燃料最省的火星复杂地形区安全着陆轨迹生成方法 |
CN105203114A (zh) * | 2015-10-20 | 2015-12-30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行星安全着陆点在线选取方法 |
CN108196449A (zh) * | 2017-12-26 | 2018-06-22 | 北京理工大学 | 最优着陆轨迹设计的协变量初值确定方法 |
CN108279011A (zh) * | 2018-01-30 | 2018-07-13 | 北京理工大学 | 行星探测着陆轨迹综合优化方法 |
-
2018
- 2018-11-07 CN CN201811316756.1A patent/CN1092112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84294A1 (en) * | 2005-02-17 | 2006-08-17 |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 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trajectory generation for autonomous nap-of-the-earth flight in a threat environment |
CN102945000A (zh) * | 2012-11-29 | 2013-02-27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可观测性约束的行星着陆轨迹随机优化方法 |
CN102968124A (zh) * | 2012-11-29 | 2013-03-13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模型不确定界的行星着陆轨迹跟踪鲁棒控制方法 |
CN104267734A (zh) * | 2014-08-01 | 2015-01-07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燃料最省的火星复杂地形区安全着陆轨迹生成方法 |
CN105203114A (zh) * | 2015-10-20 | 2015-12-30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行星安全着陆点在线选取方法 |
CN108196449A (zh) * | 2017-12-26 | 2018-06-22 | 北京理工大学 | 最优着陆轨迹设计的协变量初值确定方法 |
CN108279011A (zh) * | 2018-01-30 | 2018-07-13 | 北京理工大学 | 行星探测着陆轨迹综合优化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崔平远等: "Optimal landing site selection based on safety index during planetary descent", 《ACTA ASTRONAUTICA》 * |
崔平远等: "一种行星安全着陆点综合评估方法", 《深空探测学报》 * |
崔平远等: "行星着陆自主导航与制导控制研究现状与趋势", 《深空探测学报》 * |
葛丹桐等: "火星安全着陆轨迹快速生成的能控集法", 《宇航学报》 *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97354A (zh) * | 2020-07-29 | 2020-11-06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着陆轨迹方案可控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1931131A (zh) * | 2020-08-12 | 2020-11-1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行星探测器动力着陆段在线轨迹规划方法及系统 |
CN111931131B (zh) * | 2020-08-12 | 2022-07-1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行星探测器动力着陆段在线轨迹规划方法及系统 |
CN112215417A (zh) * | 2020-10-12 | 2021-01-12 | 北京理工大学 | 柔性连接多节点小天体探测器着陆点最优分配方法 |
CN112215417B (zh) * | 2020-10-12 | 2022-08-09 | 北京理工大学 | 柔性连接多节点小天体探测器着陆点最优分配方法 |
CN112947533A (zh) * | 2021-04-14 | 2021-06-11 | 北京理工大学 | 复杂小天体表面移动序列轨迹规划方法 |
CN112947533B (zh) * | 2021-04-14 | 2022-03-22 | 北京理工大学 | 复杂小天体表面移动序列轨迹规划方法 |
CN115016512A (zh) * | 2022-04-20 | 2022-09-06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动态窗口算法的小天体表面附着轨迹规划方法 |
CN115065410A (zh) * | 2022-07-06 | 2022-09-16 | 北京理工大学 | 卫星间高精度激光链路扫描捕获方法 |
CN115065410B (zh) * | 2022-07-06 | 2023-09-15 | 北京理工大学 | 卫星间高精度激光链路扫描捕获方法 |
CN116880528A (zh) * | 2023-07-24 | 2023-10-13 | 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 一种登月航天器着陆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6880528B (zh) * | 2023-07-24 | 2024-04-05 | 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 一种登月航天器着陆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11246B (zh) | 2020-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11246A (zh) | 不确定环境下行星着陆轨迹规划方法 | |
Wu et al. | Distributed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multiple solar-powered UAVs target tracking in urban environment by Adaptive Grasshopp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 | |
Gao et al. | Gradient-based online safe trajectory generation for quadrotor flight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 |
Farmani et al. | A scalable multitarget tracking system for cooperativ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 |
Tisdale et al. | Autonomous UAV path planning and estimation | |
Johnson et al. | Lidar-based hazard avoidance for safe landing on Mars | |
CN112684807A (zh) | 无人机集群三维编队方法 | |
Chen et al. | The three-dimension path planning of UAV based on improved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in dynamic environment | |
CN109358637B (zh) | 一种基于预设航线的地表近距离自主探查无人机的三维避障方法 | |
Cobano et al. | Path planning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and the monte-carlo method to avoid aerial vehicle collisions under uncertainties | |
Levine et al. | Information-rich path planning with general constraints using 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s | |
Frew et al. | Cooperative stand-off tracking of moving targets by a team of autonomous aircraft | |
Alejo et al. |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collision-free 4d trajectory planning i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 |
CN114169066A (zh) | 基于微纳星群抵近侦察的空间目标特性测量、侦察方法 | |
Frew et al. | Obstacle avoidance with sensor uncertainty for small unmanned aircraft | |
CN111766783A (zh) | 一种面向集群系统的有限时间内收敛的编队合围跟踪方法 | |
CN113867143B (zh) | 地外天体安全软着陆解析避障制导方法 | |
CN113467241B (zh) | 凸曲率着陆轨迹燃耗优化方法 | |
CN116142490A (zh) | 复杂约束下基于势函数的航天器姿态重定向控制方法 | |
Lawrance et al. | Long endurance autonomous flight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 |
CN112000132A (zh) | 基于椭球体描述的航天器避障控制方法 | |
Bai et al. | A cooperative route planning method for multi-uavs based-on the fusion of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and b-spline interpolation | |
Alijani et al. | Autonomous landing of uav on moving platform: A mathematical approach | |
CN115081343A (zh)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的天基无源探测定轨方法 | |
Tong et al. | Fractional order darwinian pigeon-inspired optimization for multi-UAV swarm controll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