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9743A - 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99743A CN109199743A CN201811058655.9A CN201811058655A CN109199743A CN 109199743 A CN109199743 A CN 109199743A CN 201811058655 A CN201811058655 A CN 201811058655A CN 109199743 A CN109199743 A CN 1091997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gas tube
- air bag
- wall
- elastic webb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232 gallbladder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2843 Hemorrha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775 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6306 Cor pulmonal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218 Inflamm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83 abdominal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76 he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54 inflamma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97 pelv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85 pulmon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4 remode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96 saliv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65—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G7/07—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the head or torso, e.g. special back-res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3/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 A61G2203/7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e.g. for safety or comfor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卧位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空气发生器、换向阀、充气管和半卧位辅助装置,空气发生器出口与换向阀连接,换向阀与充气管连接,充气管与半卧位辅助装置连接;半卧位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和第三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设置于第一气囊组件上部,第三气囊组件设置于第二气囊组件上部,半卧位辅助装置具有30度、45度或60的调节倾斜度,换向阀包括电磁阀进口、电磁阀出口一和电磁阀出口二,电磁阀进口和空气发生装置出口连接,电磁阀出口一与出口管相连通,电磁阀出口二和充气管相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灵活调节使用者的半卧角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卧位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中,临床上正确的卧位是与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临床护理有许多密切的关系。而半卧位是临床常用的卧位,适用于心肺疾患,因可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减少静脉回流量,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也适用于腹腔、盆腔手术后,利于炎症局限,并可减少切口张力,利于愈合;还适用于颈部手术后减少局部出血。在实际中患者在采用半卧位时,就是将床头摇高,没摇床的可用棉被做靠背,让患者上半身与床的的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其角度往往不能很好的调节,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在上述整个过程中而患者常常因为病情的影响而需要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姿势的调整,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同时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基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并且进行了非有限次数的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办法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使用者肢体不能很好进行半卧位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包括空气发生器、换向阀、充气管和半卧位辅助装置,空气发生器出口与换向阀连接,换向阀与充气管连接,充气管与半卧位辅助装置连接;
半卧位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和第三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设置于第一气囊组件上部,第三气囊组件设置于第二气囊组件上部,半卧位辅助装置具有30度、45度或60的调节倾斜度;
换向阀包括电磁阀进口、电磁阀出口一和电磁阀出口二,电磁阀进口和空气发生装置出口连接,电磁阀出口一与出口管相连通,电磁阀出口二和充气管相连通。
所述充气管包括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和第三充气管,第一充气管上设有第一充气管电磁阀,第二充气管上设有第二充气管电磁阀,第三充气管上设有第三充气管电磁阀。
所述半卧位辅助装置包括外套组件和气囊内胆组件,外套组件还包括第一外套、第二外套和第三外套,气囊内胆组件包括第一气囊内胆、第二气囊内胆和第三气囊内胆。
所述第一外套还包括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一倾斜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通过第一可收缩弹性带固定连接,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通过第二可收缩弹性带固定连接,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一可收缩弹性带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下部均与底壁上部相固定连接,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一可收缩弹性带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上部均与第一倾斜壁底部相固定连接,第一倾斜壁一端部与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一可收缩弹性带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第一倾斜壁形成第一气囊腔,第一气囊腔内设置第一气囊。
所述第二外套包括第四侧壁、第五侧壁、第六侧壁和第二倾斜壁,第四侧壁和第五侧壁通过第三可收缩弹性带固定连接,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通过第四可收缩弹性带固定连接,第四侧壁、第五侧壁、第三可收缩弹性带、第四可收缩弹性带和第六侧壁下部与第一倾斜壁固定连接,第四侧壁、第五侧壁、第三可收缩弹性带、第四可收缩弹性带和第六侧壁的上部与第二倾斜壁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倾斜壁与底壁夹角为45度,四侧壁、第五侧壁、第六侧壁、第三可收缩弹性带、第四可收缩弹性带和第二倾斜壁与第一倾斜侧壁以及底壁形成第二气囊腔,第二气囊腔内匹配设置第二气囊。
所述第三外套包括第七侧壁、第八侧壁、第九侧壁和第三倾斜壁,第七侧壁和第八侧壁通过第五可收缩弹性带固定连接,第八侧壁和第九侧壁通过第六可收缩弹性带固定连接,第七侧壁、第八侧壁、第九侧壁、第五可收缩弹性带和第六可收缩弹性带下部与第二倾斜壁上部固定连接,第七侧壁、第八侧壁、第九侧壁、第五可收缩弹性带和第六可收缩弹性带上部与第三倾斜壁下部固定连接,第三倾斜壁与底壁夹角为60度,第七侧壁、第八侧壁、第九侧壁、第二倾斜壁以及第三倾斜壁形成第三气囊腔,第三气囊腔内匹配设置第三气囊。
所述第二侧壁上靠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充气管口,第一充气管口与第一充气管连接,第五侧壁上靠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充气管口,第二气管口与第二充气管连接,第八侧壁上靠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充气管口,第三气管口与第三充气管连接。
该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使用步骤:
1)将半卧位辅助装置与使用者腰背部相抵接,自动启动空气发生器,同时将换向阀通电,电磁阀进口和电磁阀出口一接通,气体进入充气管,进行半卧位辅助装置的升高操作:
a)控制打开第一充气管上的第一充气管电磁阀,第一气囊充气,充气完毕后关闭第一充气管电磁阀;
b控制打开第二充气管上的第二充气管电磁阀,第二气囊充气,充气完毕后关闭第二充气管电磁阀;
c控制打开第三充气管上的第三充气管电磁阀,第三气囊充气,充气完毕后关闭第三充气管电磁阀;
2)将换向阀通电,电磁阀出口一和电磁阀出口二接通,进行半卧位辅助装置的降低操作:
A)打开第三充气管电磁阀,第三气囊内的气体通过电磁阀出口一和电磁阀出口二排出;
B)打开第二充气管电磁阀,第二气囊内的气体通过电磁阀出口一和电磁阀出口二排出;
C)打开第一充气管电磁阀,第一气囊内的气体通过电磁阀出口一和电磁阀出口二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以灵活调节使用者的半卧角度,空气发生器通过换向阀连接充气管并最终和半卧位辅助装置连接,通过控制换向阀可以进行进气和排气操作,充气管与半卧位辅助装置通过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和第三充气管使得第一气囊组件、第二气囊组件和第三气囊组件具有相对独立的充放气管路,便于单独对其进行充放气操作,从而满足不同的半卧位辅助装置升高要求,扩大了本技术方案产品的适用范围,换向阀包配合半卧位辅助装置实现了该半卧位辅助系统的30度、45度或60的升降调节,满足了不同患者的半卧需要,同时其使用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需要人力额外辅助即可实现半卧角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半卧位辅助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半卧位辅助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空气发生器2、换向阀3、电磁阀进口31、电磁阀出口一32、电磁阀出口二33、充气管4、第一充气管41、第一充气管电磁阀411、第二充气管42、第二充气管电磁阀421、第三充气管43,第三充气管电磁阀431、半卧位辅助装置5、第一气囊组件51、第二气囊组件52和第三气囊组件53、第一外套51、底壁511、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13、第一倾斜壁518、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第一气囊腔516、第二外套52、第四侧壁521、第五侧壁522、第二倾斜壁527、第三可收缩弹性带523、第四可收缩弹性带524、第一气囊54、第二气囊腔525、第二气囊55、第七侧壁531、第八侧壁532、第三倾斜壁536、第五可收缩弹性带534、第六可收缩弹性带537、第三气囊腔534、第三气囊56、第一充气管口5131、第二充气管口5221、第三充气管口53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包括空气发生器2、换向阀3、充气管4和半卧位辅助装置5,空气发生器2出口与换向阀3连接,换向阀3与充气管4连接,充气管4与半卧位辅助装置5连接;空气发生器2为气泵或空气压缩机。半卧位辅助装置5包括第一气囊组件51、第二气囊组件52和第三气囊组件53,第二气囊组件52设置于第一气囊组件51上部,第三气囊组件53设置于第二气囊组件52上部,半卧位辅助装置5具有30度、45度或60的调节倾斜度。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倾斜度即在调节过程中半卧位辅助装置5的上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参见图一中角度标识。使用时将半卧位辅助装置5放置于患者背部下,依靠着患者背部,通过向第一气囊组件51、第二气囊组件52和第三气囊组件53通气或放气,使得半卧位辅助装置5具有30度、45度或60的调节倾斜度的能力,可以根据不通过患者的半卧需要,调节半卧位辅助装置5的高度,高度调节灵活,换向阀3包括电磁阀进口31、电磁阀出口一32和电磁阀出口二33,电磁阀进口31和空气发生装置出口2连接,电磁阀出口一32与出口管34相连通,电磁阀出口二32和充气管4相连通。本实施方式中换向阀3选用二位三通电磁阀。换向阀3配合充气管4和第一充气管电磁阀411、第二充气管电磁阀421和第三充气管电磁阀431可以很好的实现单个气囊组件的充气或放气,或实现多个气囊组件的充气或放气,与气囊组件和充气管4配合提高了气囊组件充放气的灵活和高效性,满足了半卧位辅助装置5的高度调节要求。
充气管4包括第一充气管41、第二充气管42和第三充气管43,第一充气管41上设有第一充气管电磁阀411,第二充气管42上设有第二充气管电磁阀421,第三充气管43上设有第三充气管电磁阀431,三组充气阀对应三个气囊组件,使得气囊组件的控制更加灵活可靠。半卧位辅助装置5包括外套组件和气囊内胆组件,外套组件还包括第一外套51、第二外套52和第三外套53,气囊内胆组件包括第一气囊内胆54、第二气囊内胆55和第三气囊内胆56,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套起到保护气囊内胆的作用,避免气囊内胆受到外界影响,同时对气囊内胆起到限位安放的作用。第一外套51、第二外套52和第三外套53材质均采用尼龙牛津布和0.15mm TPU贴合组成的面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用尼龙牛津布和015mmTPU贴合而成组成外套,纱支210D,该外套材质的面料因为外表面设有TPU因此具有轻薄,防水,气密性好,耐磨,高强度等特性,能很好的保护气囊内胆。第一外套51还包括底壁511、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13、第三侧壁和第一倾斜壁518,第一外套51各元件均为尼龙牛津布结构,第一侧壁512和第二侧壁513之间通过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固定连接,第二侧壁513和第三侧壁(图中未示)通过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固定连接,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13、第三侧壁(图中未示)、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下部均与底壁511上部相固定连接,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13、第三侧壁(图中未示)、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上部均与第一倾斜壁518底部相固定连接,第一倾斜壁518一端部与底壁511固定连接,第一倾斜壁518与底壁511夹角为30度,本实施方式中外套的固定连接方式可选用缝合固定的方式连接。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起到连接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13和第三侧壁图中未示的作用,在第一倾斜壁518下降过程中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可跟随其下降,在第一倾斜壁518上升过程中,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可跟随其共同上升,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13、第三侧壁图中未示、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第一倾斜壁518形成第一气囊腔516,第一气囊腔516内设置第一气囊54,第一气囊54采用医用PVC+PU制成,不同于以往的橡胶及尼龙制品,结实牢固,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功能,更不含有任何过敏源,充气后柔软舒适,可放心使用;第二外套52和第一外套51通过第一倾斜壁518隔开,第二外套52包括第四侧壁521、第五侧壁522、第六侧壁图中未示和第二倾斜壁527,第四侧壁521和第五侧壁522通过第三可收缩弹性带523固定连接,第五侧壁522和第六侧壁图中未示通过第四可收缩弹性带524固定连接,第四侧壁521、第五侧壁522、第三可收缩弹性带523、第四可收缩弹性带524和第六侧壁图中未示下部与第一倾斜壁518固定连接,第四侧壁521、第五侧壁522、第三可收缩弹性带523、第四可收缩弹性带524和第六侧壁图中未示的上部与第二倾斜壁527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倾斜壁527与底壁511夹角为45度。第四侧壁521、第五侧壁522、第六侧壁图中未示、第三可收缩弹性带523、第四可收缩弹性带524和第二倾斜壁527与第一倾斜侧壁518以及底壁511形成第二气囊腔525,第二气囊腔525内匹配设置第二气囊55。第二气囊55采用医用PVC+PU制成,不同于以往的橡胶及尼龙制品,结实牢固,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功能,更不含有任何过敏源,充气后柔软舒适,可放心使用;第三外套53包括第七侧壁531、第八侧壁532、第九侧壁图中未示和第三倾斜壁536,第七侧壁531和第八侧壁532通过第五可收缩弹性带534固定连接,第八侧壁532和第九侧壁图中未示通过第六可收缩弹性带537固定连接,第七侧壁531、第八侧壁532、第九侧壁图中未示、第五可收缩弹性带534和第六可收缩弹性带537下部与第二倾斜壁527上部固定连接,第七侧壁531、第八侧壁532、第九侧壁图中未示、第五可收缩弹性带534和第六可收缩弹性带537上部与第三倾斜壁536下部固定连接,第三倾斜壁536与底壁511夹角为60度。第七侧壁531、第八侧壁532、第九侧壁图中未示、第二倾斜壁527以及第三倾斜壁536形成第三气囊腔534,第三气囊腔534内匹配设置第三气囊56。第三气囊56采用医用PVC+PU制成,不同于以往的橡胶及尼龙制品,结实牢固,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功能,更不含有任何过敏源,充气后柔软舒适,可放心使用;第二侧壁513上靠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充气管口5131,第一充气管口5131与第一充气管41连接,第五侧壁522上靠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充气管口5221,第二气管口5221与第二充气管42连接,第八侧壁532上靠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充气管口5321,第三气管口5321与第三充气管43连接。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使用步骤:将半卧位辅助装置5与使用者腰背部相抵接,自动启动空气发生器2,同时将换向阀3通电,电磁阀进口31和电磁阀出口一32接通,气体进入充气管4,进行半卧位辅助装置5的升高操作;
a)控制打开第一充气管41上的第一充气管电磁阀411,第一气囊54充气,充气完毕后关闭第一充气管电磁阀411;
b)控制打开第二充气管42上的第二充气管电磁阀421,第二气囊55充气,充气完毕后关闭第二充气管电磁阀421;
c)控制打开第三充气管43上的第三充气管电磁阀431,第三气囊56充气,充气完毕后关闭第三充气管电磁阀431;
将换向阀3通电,电磁阀出口一32和电磁阀出口二33接通,进行半卧位辅助装置5的降低操作;
A)打开第三充气管电磁阀431,第三气囊56内的气体通过电磁阀出口一32和电磁阀出口二33排出
B)打开第二充气管电磁阀421,第二气囊55内的气体通过电磁阀出口一32和电磁阀出口二33排出;
C)打开第一充气管电磁阀411,第一气囊54内的气体通过电磁阀出口一32和电磁阀出口二33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包括空气发生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向阀(3)、充气管(4)和半卧位辅助装置(5),空气发生器(2)出口与换向阀(3)连接,换向阀(3)与充气管(4)连接,充气管(4)与半卧位辅助装置(5)连接;
半卧位辅助装置(5)包括第一气囊组件(51)、第二气囊组件(52)和第三气囊组件(53),第二气囊组件(52)设置于第一气囊组件(51)上部,第三气囊组件(53)设置于第二气囊组件(52)上部,半卧位辅助装置(5)具有30度、45度或60的调节倾斜度;
换向阀(3)包括电磁阀进口(31)、电磁阀出口一(32)和电磁阀出口二(33),电磁阀进口(31)和空气发生装置出口(2)连接,电磁阀出口一(32)与出口管(34)相连通,电磁阀出口二(32)和充气管(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4)包括第一充气管(41)、第二充气管(42)和第三充气管(43),第一充气管(41)上设有第一充气管电磁阀(411),第二充气管(42)上设有第二充气管电磁阀(421),第三充气管(43)上设有第三充气管电磁阀(4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卧位辅助装置(5)包括外套组件和气囊内胆组件,外套组件还包括第一外套(51)、第二外套(52)和第三外套(53),气囊内胆组件包括第一气囊内胆(54)、第二气囊内胆(55)和第三气囊内胆(5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套(51)还包括底壁(511)、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13)、第三侧壁和第一倾斜壁(518),第一侧壁(512)和第二侧壁(513)之间通过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固定连接,第二侧壁(513)和第三侧壁通过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固定连接,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13)、第三侧壁、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下部均与底壁(511)上部相固定连接,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13)、第三侧壁、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上部均与第一倾斜壁(518)底部相固定连接,第一倾斜壁(518)一端部与底壁(5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壁(512)、第二侧壁(513)、第三侧壁、第一可收缩弹性带(514)和第二可收缩弹性带(515)、第一倾斜壁(518)形成第一气囊腔(516),第一气囊腔(516)内设置第一气囊(5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套(52)包括第四侧壁(521)、第五侧壁(522)、第六侧壁和第二倾斜壁(527),第四侧壁(521)和第五侧壁(522)通过第三可收缩弹性带(523)固定连接,第五侧壁(522)和第六侧壁通过第四可收缩弹性带(524)固定连接,第四侧壁(521)、第五侧壁(522)、第三可收缩弹性带(523)、第四可收缩弹性带(524)和第六侧壁下部与第一倾斜壁(518)固定连接,第四侧壁(521)、第五侧壁(522)、第三可收缩弹性带(523)、第四可收缩弹性带(524)和第六侧壁的上部与第二倾斜壁(527)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倾斜壁(527)与底壁511夹角为45度,四侧壁(521)、第五侧壁(522)、第六侧壁、第三可收缩弹性带(523)、第四可收缩弹性带(524)和第二倾斜壁(527)与第一倾斜侧壁(518)以及底壁(511)形成第二气囊腔(525),第二气囊腔(525)内匹配设置第二气囊(5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套(53)包括第七侧壁(531)、第八侧壁(532)、第九侧壁和第三倾斜壁(536),第七侧壁(531)和第八侧壁(532)通过第五可收缩弹性带(534)固定连接,第八侧壁(532)和第九侧壁通过第六可收缩弹性带(537)固定连接,第七侧壁(531)、第八侧壁(532)、第九侧壁、第五可收缩弹性带(534)和第六可收缩弹性带(537)下部与第二倾斜壁(527)上部固定连接,第七侧壁(531)、第八侧壁(532)、第九侧壁、第五可收缩弹性带(534)和第六可收缩弹性带(537)上部与第三倾斜壁(536)下部固定连接,第三倾斜壁(536)与底壁511夹角为60度,第七侧壁(531)、第八侧壁(532)、第九侧壁、第二倾斜壁(527)以及第三倾斜壁(536)形成第三气囊腔(534),第三气囊腔(534)内匹配设置第三气囊(5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513)上靠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充气管口(5131),第一充气管口(5131)与第一充气管(41)连接,第五侧壁(522)上靠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充气管口(5221),第二气管口(5221)与第二充气管(42)连接,第八侧壁(532)上靠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充气管口(5321),第三气管口(5321)与第三充气管(43)连接。
8.一种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使用步骤:1)将半卧位辅助装置(5)与使用者腰背部相抵接,自动启动空气发生器(2),同时将换向阀(3)通电,电磁阀进口(31)和电磁阀出口一(32)接通,气体进入充气管(4),进行半卧位辅助装置(5)的升高操作:
a)控制打开第一充气管(41)上的第一充气管电磁阀(411),第一气囊(54)充气,充气完毕后关闭第一充气管电磁阀(411);
b)控制打开第二充气管(42)上的第二充气管电磁阀(421),第二气囊(55)充气,充气完毕后关闭第二充气管电磁阀(421);
c)控制打开第三充气管(43)上的第三充气管电磁阀(431),第三气囊(56)充气,充气完毕后关闭第三充气管电磁阀(431);
2)将换向阀(3)通电,电磁阀出口一(32)和电磁阀出口二(33)接通,进行半卧位辅助装置(5)的降低操作:
A)打开第三充气管电磁阀(431),第三气囊(56)内的气体通过电磁阀出口一(32)和电磁阀出口二(33)排出;
B)打开第二充气管电磁阀(421),第二气囊(55)内的气体通过电磁阀出口一(32)和电磁阀出口二(33)排出;
C)打开第一充气管电磁阀(411),第一气囊(54)内的气体通过电磁阀出口一(32)和电磁阀出口二(33)排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58655.9A CN109199743A (zh) | 2018-09-11 | 2018-09-11 | 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058655.9A CN109199743A (zh) | 2018-09-11 | 2018-09-11 | 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99743A true CN109199743A (zh) | 2019-01-15 |
Family
ID=64983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58655.9A Pending CN109199743A (zh) | 2018-09-11 | 2018-09-11 | 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99743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302377A (zh) * | 1969-12-03 | 1973-01-10 | ||
US20020138909A1 (en) * | 2001-03-30 | 2002-10-03 | Dennis Boyd | Air mattress with pillow top |
CN2922638Y (zh) * | 2006-04-25 | 2007-07-18 | 王正宗 | 具有床罩的充气床垫 |
US20080098527A1 (en) * | 2006-11-01 | 2008-05-01 | Weedling Robert E | Patient incline device having centerline spinal support |
CN201790821U (zh) * | 2010-09-16 | 2011-04-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Ct扫描用半卧位支撑架 |
CN205234829U (zh) * | 2015-10-27 | 2016-05-18 | 王丰霞 | 腰部充气式床上护理垫 |
CN205307271U (zh) * | 2016-01-30 | 2016-06-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一种气管肿瘤术后患者用调节型体位固定垫 |
CN209751467U (zh) * | 2018-09-11 | 2019-12-10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 |
-
2018
- 2018-09-11 CN CN201811058655.9A patent/CN10919974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302377A (zh) * | 1969-12-03 | 1973-01-10 | ||
US20020138909A1 (en) * | 2001-03-30 | 2002-10-03 | Dennis Boyd | Air mattress with pillow top |
CN2922638Y (zh) * | 2006-04-25 | 2007-07-18 | 王正宗 | 具有床罩的充气床垫 |
US20080098527A1 (en) * | 2006-11-01 | 2008-05-01 | Weedling Robert E | Patient incline device having centerline spinal support |
CN201790821U (zh) * | 2010-09-16 | 2011-04-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Ct扫描用半卧位支撑架 |
CN205234829U (zh) * | 2015-10-27 | 2016-05-18 | 王丰霞 | 腰部充气式床上护理垫 |
CN205307271U (zh) * | 2016-01-30 | 2016-06-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一种气管肿瘤术后患者用调节型体位固定垫 |
CN209751467U (zh) * | 2018-09-11 | 2019-12-10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48703B2 (en) | Support device | |
EP0688201B1 (en) | Active compression/decompression cardiac assist/support device | |
CN109789050A (zh) | 治疗性压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7126027B (zh) | 可自动调节高度的智能枕 | |
CN107693223A (zh) | 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 | |
CN108079392A (zh) | 自动加压哺乳及吸乳系统 | |
CN112914326A (zh) | 根据人体睡眠姿态进行高度及形态调整的充气保健枕装置 | |
CN207202570U (zh) | 拆分组装式床垫 | |
CN211048902U (zh) | 一种自适应人体血流特征的按摩床垫 | |
CN109199743A (zh) | 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7023809U (zh) | 一种保健床垫 | |
CN208319336U (zh) |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约束带 | |
CN209751467U (zh) | 全自动半卧位辅助系统 | |
CN209220762U (zh) | 一种半坐卧位患者防侧歪下滑垫 | |
CN204232357U (zh) | 术后用弹力胸衣 | |
CN219847191U (zh) | 俯卧垫 | |
CN207545439U (zh) | 空气波充气与放气两用的气路装置 | |
CN205493932U (zh) | 防滑脱式躯干固定止血带 | |
CN211609948U (zh) | 一种永久性起搏器埋藏术后充气式压迫装置 | |
CN214967276U (zh) | 一种丰胸整形术后塑形固定装置 | |
CN212574922U (zh) | 一种驱血带 | |
CN217118059U (zh) | 一种带有中药包的塑形枕 | |
CN214595330U (zh) | 一种根据人体睡眠姿态进行高度及形态调整的充气保健枕装置 | |
CN208448098U (zh) | 防下肢血栓的多阶层充气囊靴 | |
CN109674300B (zh) | 一种智能交替式减压充气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