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7526B - 一种npc三电平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npc三电平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7526B
CN109167526B CN201810972271.1A CN201810972271A CN109167526B CN 109167526 B CN109167526 B CN 109167526B CN 201810972271 A CN201810972271 A CN 201810972271A CN 109167526 B CN109167526 B CN 1091675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igbt
voltage
circuit
bus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722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7526A (zh
Inventor
马文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ol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ol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ol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ol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722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7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7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7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7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7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7Neutral point clamped i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可靠的高频高效NPC三电平电路,属于电力电子三电平电路技术领域,第一IGBT的钳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5和二极管D7,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串联后再并联于第一IGBT两端,所述二极管D7一端连接所述中性点,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1钳位至正母线电压;所述第四IGBT的钳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6和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串联后再并联于第四IGBT两端,所述二极管D8一端连接所述中性点,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4钳位至负母线电压;本发明既保留了T字型三电平电路的可靠性,又使开关器件损耗接近I字型三电平电路,实现高频、高效、高可靠的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NPC三电平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三电平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可靠的高频高效NPC三电平电路。
背景技术
NPC三电平电路通常有两种方案,即I字型三电平电路(附图1所示)和T字型三电平电路(附图2所示)。
I字型三电平电路中的器件(IGBT和二极管)耐压只能承受半母线电压,其开关速度较快、损耗较小,适合高频运行,但I字型三电平电路的内管Q2、Q3由于没有钳位电路,当内管Q2、Q3不正确关断时,Q2、Q3会过压击穿。
T字型三电平电路,内管Q2、Q3承受半母线电压,外管Q1、Q4承受全母线电压,但所有的管子都能钳位到母线或半母线电容上,因此即使驱动发生错误,管子不会发生过压击穿,所以T字型三电平电路可靠性较高,但是由于Q1、Q4、D1、D4需要承受全母线电压,故Q1、Q4、D1、D4会选用高耐压器件,这会导致其开关速度变慢,损耗增加,尤其 D1、D4相对于D2、D3的恢复损耗是大幅增加(在125℃时,D2、D3损耗仅1.55mJ,而 D1、D4已达5.7mJ,这还是在D1、D4工作电流比D2、D3小25%的情况下的数据,同等电流情况差距会更大,如果IGBT模块工作在25KHz,二极管D1和D4的开关损耗至少要增加(5.7-1.55)*25=105W),因此传统的T字型三电平电路虽然可靠性较高但开关损耗较大,不适合高频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可靠的高频高效NPC三电平电路,解决了目前I字型三电平电路中内管不正确关断时会过压击穿,T字型三电平电路开关损耗较大且不适合高频运行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可靠的高频高效NPC三电平电路,包括具有对称结构的工频上半周电路和工频下半周电路,所述工频上半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于正母线端和中性点间的第一IGBT、第三 IGBT和第二IGBT,所述工频下半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于负母线端和中性点间的第四IGBT、第三IGBT与第二IGBT,所述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和第四IGBT分别设置有钳位电路,所述第一IGBT与第四IGBT间连接交流侧,所述第一IGBT的钳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5和二极管D7,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串联后再并联于第一IGBT两端,所述二极管D7一端连接所述中性点,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1钳位至正母线电压;
所述第四IGBT的钳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6和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4 和二极管D6串联后再并联于第四IGBT两端,所述二极管D8一端连接所述中性点,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4钳位至负母线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的导通方向与第一IGBT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的导通方向与第四IGBT的导通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均为超快恢复二极管,额定电压不小于半母线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均为普通整流二极管,额定电压不小于全母线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均为快恢复二极管,额定电压不小于半母线电压。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既保留了T字型三电平电路的可靠性,又使开关器件损耗接近I字型三电平电路,实现高频、高效、高可靠的运行。
2.本发明实现了在较高频率下运行时,相比于传统T字型三电平电路,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I字型三电平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T字型三电平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A时Q1开通时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A时Q1关断时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A时Q1重新开通瞬间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B时Q3开通时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B时Q3关断时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B时Q3重新开通瞬间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C时Q4开通时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C时Q4关断时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C时Q4重新开通瞬间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D时Q2开通时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D时Q2关断时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处于工作模式C时Q2重新开通瞬间的电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14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一种高可靠的高频高效NPC三电平电路,包括具有对称结构的工频上半周电路和工频下半周电路,所述工频上半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于正母线端和中性点间的第一IGBT、第三 IGBT和第二IGBT,所述工频下半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于负母线端和中性点间的第四IGBT、第三IGBT与第二IGBT,所述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和第四IGBT分别设置有钳位电路,所述第一IGBT与第四IGBT间连接交流侧,所述第一IGBT的钳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5和二极管D7,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串联后再并联于第一IGBT两端,所述二极管D7一端连接所述中性点,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1钳位至正母线电压;
所述第四IGBT的钳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6和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4 和二极管D6串联后再并联于第四IGBT两端,所述二极管D8一端连接所述中性点,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4钳位至负母线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的导通方向与第一IGBT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的导通方向与第四IGBT的导通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均为超快恢复二极管,额定电压不小于半母线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均为普通整流二极管,额定电压不小于全母线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均为快恢复二极管,额定电压不小于半母线电压。
具体实施例1
一种高可靠的高频高效NPC三电平电路,包括具有对称结构的工频上半周电路和工频下半周电路,为方便说明,以下内容中,第一IGBT为Q1,第二IGBT为Q2,第三IGBT 为Q3,第四IGBT为Q4,正母线电压记为+1/2VDC,负母线电压记为-1/2VDC,则半母线电压为1/2VDC,全母线电压为VDC。
所述工频上半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于正母线端和中性点间的第一IGBT、第三IGBT和第二IGBT,具体为:正母线端通过电容C1连接中性点O,所述正母线端还连接Q1的集电极,将正母线端与Q1间的一电性连接点记为A,所述Q1的发射极连接Q3的集电极,将 Q1与Q3间的一电性连接点记为B,所述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Q2的发射极,所述Q2的集电极连接中性点O,所述Q3两端并联有用于钳位的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导通方向与所述Q3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Q2的两端并联有用于钳位的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 D2的导通方向与所述Q2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Q1的钳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5 和二极管D7,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串联后再并联于Q1两端,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的导通方向与第一IGBT的导通方向相反,即所述B点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D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A点;所述二极管D7 一端连接所述中性点O,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1钳位至正母线电压,即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中性点O,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
所述工频下半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于负母线端和中性点间的第四IGBT、第三IGBT与第二IGBT,具体为:所述负母线端通过电容C2连接至中性点O,所述负母线端连接Q4的发射极,将负母线端与Q4之间的一电性连接点记为C,所述Q4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B 点,所述工频下半周电路与工频上半周电路公用所述Q3、Q2、D3和D2,所述Q4的钳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6和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串联后再并联于 Q4两端,所述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的导通方向与Q4的导通方向相反,即所述B点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所述D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 C点;所述二极管D8一端连接所述中性点O,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4钳位至负母线电压,即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所述中性点O,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
所述B点还通过电感L1连接交流侧L。
所述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均为超快恢复二极管,只能承受半母线电压;
所述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均为普通整流二极管,额定电压至少能承受全母线电压,额定工作电流与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相同,正向压降典型值VF=0.8V。
所述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均为快恢复二极管,额定电压能承受半母线电压,额定工作电流选取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额定工作电流的0.02-0.1倍。
二极管D1、D2、D3、D4选用具有相同参数的型号。
半母线电压选取1200VDC或1600VDC中的一种。
本发明将原有二极管D1和D4的耐压降半,选用只能承受半母线电压的超快恢复二极管,用低耐压二极管替代高耐压二极管,其恢复损耗将大幅降低,参见F3L200R12WH3的IGBT模块资料,在125℃时100A额定工作电流的低耐压二极管D2、D3反向恢复损耗仅1.55mJ,而75A额定工作电流的高耐压二极管D1、D4反向恢复损耗高达5.70mJ,对应的 100A额定工作电流的高耐压二极管D1、D4反向恢复损耗高达7.60mJ,差值(7.6-1.55)约5 mJ,相当于IGBT(D1、D4)的关断损耗;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的减小也会降低对应IGBT 的开通损耗Eon,在125℃时100A电流的Q1、Q4比Q2、Q3的Eon低0.8mJ;在此唯一增加的是多了二极管D5、D6的导通压降0.8V损耗。如按照脉宽D=0.7(那么 Toff=0.3*Ts)、开关频率Fs=25KHZ、工作电流I=100A、模块温度=125℃计算,IGBT模块节约的功耗为(5+0.8)mJ*25K-0.8*100*0.30=121W,由此可见本发明电路在较高频率下运行时,比传统T字三电平电路效率提升明显。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工作模式。
由于二极管D7一端连接至中性点O,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1钳位至正母线电压,二极管D8一端连接至中性点O,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4钳位至负母线电压,而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的额定电压均能承受半母线电压(即正母线电压或负母线电压),因此在所有工作模式下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均无过压风险。
1)当电路处于工频上半周期,即Q4一直处于关断状态,Q2一直导通,Q1为高频开关,Q3与Q1互补开通,工频上半周包括工作模式A和工作模式B。
工作模式A:电路处于工频上半周,由直流母线(正母线端)向交流侧输出瞬时功率。
如图3所示,使Q1处于开通状态,电流由A点经过Q1到达B点,再通过电感L1流入交流侧L,此时B点电压为+1/2VDC,C点电压为-1/2VDC,BC间的电压等于全母线电压VDC,在此器件Q4、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均处于截止状态,由于二极管D8的存在,将二极管D4的电压钳位至半母线电压,即二极管D4承受的电压小于等于1/2VDC,剩余的电压有二极管D6承受,由于二极管D6可承受全母线电压,因此二极管D6是安全的。
如图4所示,当Q1关断后,电流由中性点O流过Q2,再经二极管D3正向导通至B 点,最后通过电感L1流入交流侧L;此时,由于B点电压与中性点O相同,因此AB与 BC之间的电压均为半母线电压1/2VDC,在此器件,由于Q4、Q1、二极管D4、二极管 D6、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都处于截止状态,由于二极管D1和二极管D4能承受半母线电压,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能承受全母线电压,因此二极管D4、二极管D6、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都处于安全状态。
如图5所示,当Q1重新开通的初期,二极管D3处于反向恢复阶段,电流分两路走,一路电流由A点经过Q1到B点,然后通过电感L1流入交流侧L;另一路为二极管D3的反向恢复电流,由A点经过Q1到B点,二极管D3反向恢复,二极管D2正向流通到中点 O;随着二极管D3反向恢复结束,二极管D3处于截止状态,该路电流消失,电路的工作状态进入图3模式。此期间B点电压为+1/2VDC,C点电压为-1/2VDC,那么BC间电压等于全母线电压VDC,在此期间Q4、D4、D6都处于截止状态,由于D8的存在将二极管D4 钳位到半母线电压,因此二极管D4承受的电压小于等于1/2VDC,剩余电压由D6承受,由于D6可以承受全母线电压,故D6是安全的。
工作模式B:在工频上半周期,交流侧瞬时功率流入直流母线(正母线端)
如图6所示,Q1处于关断状态,Q3开通,电流由交流侧L流过电感L1进入B点,再经Q3和二极管D2流入O点。此期间B点电压与中点O相同,AB与BC间电压均等于半母线电压1/2VDC,此期间Q4、Q1、二极管D4、二极管D6、二极管D1都处于截止状态,由于二极管D1和二极管D4能承受半母线电压,二极管D6能承受全母线电压,所以D1、 D4、D5、D6都处于安全状态。
如图7所示,当Q3关断后,电流由交流侧L经过电感L1进入B点,再经过二极管D5 和二极管D1进入A点(正母线端)。此期间B点电压为+1/2VDC,C点电压为-1/2VDC,那么BC间电压等于全母线电压VDC,在此期间Q4、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都处于截止状态,由于二极管D8的存在将二极管D4钳位到半母线电压,则二极管D4承受的电压小于等于1/2VDC,剩余电压由二极管D6承受,由于二极管D6可以承受全母线电压,故二极管 D6是安全的。
如图8所示,当Q3重新开通的初期,二极管D1和D5都处于反向恢复状态,由于二极管D1与D5串联,且二极管D1为超快恢复二极管,二极管D5为普通二极管,所以二极管 D1恢复快,承受绝大部分反向电压,二极管D5恢复很慢,承受很小的反向电压。一部分电流由A端经二极管D1反向恢复,再由二极管D5反向恢复,经Q3和二极管D2正向导通流入O点。另一部分电流由交流侧L流过电感L1进入B点,再经Q3和二极管D2流入O 点。此期间B点电压与中点O相同,AB与BC间电压均等于半母线电压1/2VDC。此期间 Q4、D4、D6、Q1、都处于截止状态,D1、D5处于反向恢复状态,由于AB间电压仅为 1/2VDC,且二极管D1恢复快,二极管D5恢复慢,因此在此期间二极管D1承受的反压接近1/2VDC,D5承受的反压很小,整个恢复损耗由二极管D1决定,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 都是安全的。随着二极管D1反向恢复结束,二极管D1处于截止状态,该路电流消失,电路的工作状态进入图6工作模式。
2)当电路处于工频上半周期,Q1一直关断,Q3一直导通,Q4为高频开关,Q2与Q4 互补开通。工频上半周包括工作模式C和D。
工作模式C:在工频下半周期,直流母线(负母线端)向交流侧L流出瞬时功率:
如图9所示,首先Q4处于导通状态,电流由交流侧L经过电感L1进入B点,然后通过Q4流入C端。此时B点电压为-1/2VDC,A点电压为+1/2VDC,那么AB间电压等于全母线电压VDC,在此期间Q1、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都处于截止状态,由于D7的存在将二极管D1钳位到半母线电压,因此二极管D1承受的电压小于等于1/2VDC,剩余电压由 D5承受,由于D5可以承受全母线电压,故D5是安全的。
如图10所示,当Q4关断后,电流由交流侧L经过电感L1进入B点,通过Q3经过二极管D2流入O点。此时B点电压与中点O相同,AB与BC间电压均等于半母线电压 1/2VDC,此期间Q4、二极管D4、二极管D6、Q1、二极管D1、二极管D5都处于截止状态,二极管D1和二极管D4能承受半母线电压,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能承受全母线电压,所以二极管D1、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都处于安全状态。
如图11所示,在Q4重新开通的初期,二极管D2处于反向恢复阶段,电流分两路走,一路电流由交流侧L经过电感L1进入B点,然后通过Q4流入C端;另一路是二极管D2 的反向恢复电流,由中性点O点经二极管D2的反向恢复和二极管D3正向流通,再经过功率管Q4到C点,随着二极管D2反向恢复结束,二极管D2处于截止状态,该路电流消失,电路的工作状态进入图9模式;此期间B点电压为-1/2VDC,A点电压为+1/2VDC,那么AB间电压等于全母线电压VDC,在此期间Q1、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都处于截止状态,由于二极管D7的存在将二极管D1钳位到半母线电压,因此二极管D1承受的电压小于等于1/2VDC,剩余电压由D5承受,由于D5可以承受全母线电压,故D5是安全的。
工作模式D:在工频下半周期,交流侧瞬时功率流入直流母线(负母线端):
如图12所示,Q4处于关断状态,Q2开通,电流由中性点O经Q2和二极管D3进入B 点,在流过电感L1流入交流侧L。此期间B点电压与中性点O相同,AB与BC间电压均等于半母线电压1/2VDC,此期间Q4、二极管D4、Q1、二极管D1、二极管D5都处于截止状态,二极管D1和二极管D4能承受半母线电压,二极管D5能承受全母线电压,所以二极管D1、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都处于安全状态。
如图13所示,当Q2关断后,电流由C端(负母线端)经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进入 B点,再经过电感L1流入交流侧L。此期间B点电压为-1/2VDC,A点电压为+1/2VDC,那么AB间电压等于全母线电压VDC,在此期间Q1、二极管D1、二极管D5都处于截止状态,由于二极管D7的存在将二极管D1钳位到半母线电压,因此二极管D1承受的电压小于等于1/2VDC,剩余电压由D5承受,由于D5可以承受全母线电压,故D5是安全的。
如图14所示,Q2重新开通的初期,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都处于反向恢复状态,由于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串联,且二极管D4为超快恢复二极管,二极管D6只是普通二极管,所以二极管D4恢复快,承受绝大部分反向电压,二极管D6恢复很慢,承受很小的反向电压;一部分电流由中性点O经Q2和二极管D3正向导通进入B端,经二极管D6反向恢复和二极管D4反向恢复流入C点。另一部分电流由中性点O端经Q2和二极管D3正向导通流入B端,再经电感L1流入交流侧L;此期间B点电压与中性点O相同,AB与BC 间电压均等于半母线电压1/2VDC,此期间Q1、二极管D1、二极管D5、Q4、都处于截止状态,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处于反向恢复状态,由于BC间电压仅为1/2VDC,且二极管 D4恢复快,二极管D6恢复慢,因此在此期间二极管D4承受的反压接近1/2VDC,二极管 D6承受的反压很小,整个恢复损耗基本由D4决定,二极管D4和D6都是安全的;随着二极管D4反向恢复结束,二极管D4处于截止状态,该路电流消失,电路的工作状态进入图 12模式。
具体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提供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二极管D1、D2、D3、D4选用具有相同参数的型号,型号为:DSEC60-06;
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采用的型号为:DSI45-12A;
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采用的型号为:MUR560;
Q1与Q2采用的型号为IKQ75N120,Q3与Q4采用的型号为IKW75N60H3。
半母线电压选取1200VDC。

Claims (4)

1.一种NPC三电平电路,包括具有对称结构的工频上半周电路和工频下半周电路,所述工频上半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于正母线端和中性点间的第一IGBT、第三IGBT和第二IGBT,所述工频下半周电路包括依次连接于负母线端和中性点间的第四IGBT、第三IGBT与第二IGBT,所述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和第四IGBT分别设置有钳位电路,所述第一IGBT与第四IGBT间连接交流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GBT的钳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5和二极管D7,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串联后再并联于第一IGBT两端,所述二极管D7一端连接所述中性点,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1钳位至正母线电压;
所述第四IGBT的钳位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6和二极管D8,所述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串联后再并联于第四IGBT两端,所述二极管D8一端连接所述中性点,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4钳位至负母线电压;
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5的导通方向与第一IGBT的导通方向相反,所述二极管D4和二极管D6的导通方向与第四IGBT的导通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PC三电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均为超快恢复二极管,额定电压不小于半母线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PC三电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5和二极管D6均为普通整流二极管,额定电压不小于全母线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PC三电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均为快恢复二极管,额定电压不小于半母线电压。
CN201810972271.1A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npc三电平电路 Active CN109167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2271.1A CN109167526B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npc三电平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2271.1A CN109167526B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npc三电平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7526A CN109167526A (zh) 2019-01-08
CN109167526B true CN109167526B (zh) 2021-01-19

Family

ID=6489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72271.1A Active CN109167526B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npc三电平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752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3573A (ja) * 2001-01-24 2002-08-09 Toshiba Corp 3レベル電力変換装置
CN102427308B (zh) * 2011-10-27 2013-12-25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EP2871765A1 (en) * 2013-11-08 2015-05-13 Vincotech GmbH NPC converter for use in power module, and power module incorporating same
CN204216795U (zh) * 2014-11-28 2015-03-18 东南大学 用于多电平变换器的基本单元、三电平和m电平拓扑结构
CN105406747B (zh) * 2015-12-25 2018-03-20 成都麦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npc三电平内管无损均压钳位电路
CN206992982U (zh) * 2017-05-19 2018-02-09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型变换电路和相应的三相变换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7526A (zh) 2019-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8552A (zh) 抑制直流链电压尖峰的双线圈耦合电感型阻抗源逆变器
CN108631604B (zh) 一种环保用双变压器型零电流谐振三电平直流变换器
CN112821761A (zh) 一种飞跨电容三电平boost电路
CN212367151U (zh) 一种逆变电路
CN211744353U (zh) 一种宽范围输出的llc电路次级整流电路
CN210724562U (zh) 一种钳位型三电平升压功率变换电路结构
CN102420538B (zh) 二极管箝位七电平dc-ac变换电路
CN109167526B (zh) 一种npc三电平电路
CN102437761B (zh) 一种单相全桥三电平逆变器及一种三相三电平逆变器
CN104660025A (zh) 不间断电源的母线电压软启动方法
CN110572026A (zh) 一种钳位型三电平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CN112865562B (zh) 一种单相三开关管伪图腾柱式三电平整流器
CN113131750B (zh) 一种副边钳位型移相全桥变换器
CN115021591A (zh) 一种三相转dc-dc的lcc拓扑电路
CN116613981A (zh) 功率因数修正与dc-dc复用变换器及包括其的不间断电源
CN106655852A (zh) 一种三电平逆变器
CN102427307B (zh) 一种三相四线制三电平逆变器
CN111555648A (zh) 一种逆变电路
CN113206601B (zh) 基于单相ii型三电平伪图腾柱的直流充电器
CN100530890C (zh)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218976583U (zh) 一种改进的二次回路h型五电平逆变器装置
CN214851023U (zh) 一种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的电机驱动电路
CN215186465U (zh) 飞跨电容三电平boost电路
CN104218809A (zh) 一种集成功率因数校正和直流-直流变换的电路装置
CN209748876U (zh) 具有逆变保护的电子镇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