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6002B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6002B
CN109156002B CN201780026374.2A CN201780026374A CN109156002B CN 109156002 B CN109156002 B CN 109156002B CN 201780026374 A CN201780026374 A CN 201780026374A CN 109156002 B CN109156002 B CN 1091560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ch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plink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63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6002A (zh
Inventor
铃木翔一
相羽立志
今村公彦
大內渉
林贵志
吉村友树
刘丽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FG Innova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56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6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6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60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终端装置(1)接收用于调度服务小区中的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用于调度服务小区中的s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服务小区中使用PUCCH来发送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在调度了所述PUSCH的子帧中使用所述PUSCH来发送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在调度了所述sPUSCH的子帧中不使用所述sPUSCH来发送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根据该发明,终端装置(1)能高效地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此外,基站装置(3)能高效地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对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者“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进行了研究。在LTE中,也将基站装置称为eNodeB(evolved NodeB:演进型节点B),将终端装置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LTE是将基站装置所覆盖的区域配置为多个小区的蜂窝通信系统。单个基站装置也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LTE版本13中,对PUSCH以及PUCCH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了规范(非专利文献1、2、3、4)。非专利文献5中,对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的缩短以及处理时间的减少进行了研究。非专利文献6中,对sPUCCH以及sPUSCH传输信道状态信息以及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进行了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V13.1.0(2016-03)”,29th March,2016.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2V13.1.0(2016-03)”,29th March,2016.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3V13.1.1(2016-03)”,31th March,2016.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6.300V13.2.0(2015-12)”,13th January,2015.
非专利文献5:“New SI proposal:Study on Latency reduction techniquesfor LTE”,RP-150465,Ericsson,Huawei,3GPP TSG RAN Meeting#67,Shanghai,China,9th-12th March 2015.
非专利文献6:“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PUSCH for short TTI”,R1-163320,Ericss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84bis,Busan,11th-15th April 201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能高效地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终端装置、用于该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能高效地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基站装置以及用于该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
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方案采用了以下方案。即,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为一种至少使用一个服务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接收用于调度所述服务小区中的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用于调度所述服务小区中的s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发送部,在所述服务小区中使用PUCCH来发送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所述发送部还在调度了所述PUSCH的子帧中使用所述PUSCH来发送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并且,在调度了所述sPUSCH的子帧中不使用所述sPUSCH来发送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2)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为一种至少使用一个服务小区来与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发送部,发送用于调度所述服务小区中的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用于调度所述服务小区中的s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接收部,在所述服务小区中使用PUCCH来接收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部,所述接收部还在调度了所述PUSCH的子帧中使用所述PUSCH来接收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并且,在调度了所述sPUSCH的子帧中不使用所述sPUSCH来接收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3)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为一种用于至少使用一个服务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接收用于调度所述服务小区中的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用于调度所述服务小区中的s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所述服务小区中使用PUCCH来发送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在调度了所述PUSCH的子帧中使用所述PUSCH来发送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在调度了所述sPUSCH的子帧中不使用所述sPUSCH来发送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4)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为一种用于至少使用一个服务小区来与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接收用于调度所述服务小区中的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用于调度所述服务小区中的s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在所述服务小区中使用PUCCH来发送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在调度了所述PUSCH的子帧中使用所述PUSCH来发送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在调度了所述sPUSCH的子帧中不使用所述sPUSCH来发送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终端装置能高效地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此外,基站装置能高效地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TTI以及sTTI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的分配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的分配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编码部107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调制符号的交织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11是表示针对本实施方式的PUCCH/PUSCH/sPUSCH的处理时段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道的丢弃/选择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道的丢弃/选择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道的丢弃/选择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道的丢弃/选择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道的丢弃/选择的一个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具备终端装置1A~1C以及基站装置3。以下,将终端装置1A~1C称为终端装置1。
以下,对载波聚合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1中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将终端装置1经由多个服务小区进行通信的技术称为小区聚合或载波聚合。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对终端装置1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已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的一部分。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已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的组的每一个。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已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的组的一部分。
多个服务小区至少包含一个主小区。多个服务小区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辅小区。主小区是进行了初始连接建立(initia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开始了连接重新建立(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在切换过程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可以在建立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的时间点或之后设定辅小区。
在下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上行链路中,将与服务小区对应的载波称为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将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以及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统称为分量载波。
终端装置1能在多个服务小区(分量载波)中同时通过多个物理信道进行发送和/或接收。一个物理信道在多个服务小区(分量载波)中的一个服务小区(分量载波)中进行发送。
对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进行说明。
在图1中,在从终端装置1向基站装置3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sPUCCH(shorten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sPUSCH(shortene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短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UCCH以及sPUCCH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1可以仅在主小区中进行PUCCH的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表示PUSCH资源的请求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针对下行链路数据(Transport block(传送块)、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Downlink-Shared Channel:DL-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HARQ-ACK表示ACK(acknowledgement:肯定应答)或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也将HARQ-ACK称为ACK/NACK、HARQ反馈、HARQ-ACK反馈、HARQ应答、HARQ-ACK应答、HARQ信息、HARQ-ACK信息、HARQ控制信息以及HARQ-ACK控制信息。
PUSCH以及sPUSCH可以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Transport block(传送块)、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Uplink-Shared Channel:UL-SCH(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也可以用于与上行链路数据一同发送HARQ-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此外,PUSCH也可以用于仅发送信道状态信息或仅发送HARQ-ACK以及信道状态信息。
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由与PUSCH/sPUS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所包含的字段来触发。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由RRC信令(上层的参数)来触发。PUSCH用于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为了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而使用PUSCH或PUCCH。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终端装置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层输出的信息。
·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sPDCCH(shorten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短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sPDSCH(shorten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短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DCCH、EPDCCH以及s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DCI)。也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称为DCI格式。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下行链路授权(downlink grant)以及上行链路授权(uplink grant)。下行链路授权也称为下行链路指配(downlink assignment)或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 allocation)。
一个下行链路授权可以用于一个小区内的一个PDSCH的调度。下行链路授权可以用于与发送了该下行链路授权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内的PDSCH的调度。一个下行链路授权可以用于一个小区内的一个sPDSCH的调度。下行链路授权可以用于与发送了该下行链路授权的sTTI(shorten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短传输时间间隔)相同的sTTI内的sPDSCH的调度。
一个上行链路授权可以用于一个小区内的一个PUSCH的调度。上行链路授权可以用于调度比发送了该上行链路授权的子帧靠后4个以上的子帧内的一个PUSCH。一个上行链路授权可以用于一个小区内的一个sPUSCH的调度。上行链路授权可以用于调度比发送了该上行链路授权的sTTI靠后的sTTI内的一个sPUSCH。
PDSCH以及sPDSCH可以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
UL-SCH以及DL-SCH为传输信道。将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也将在MAC层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送块(transport block:TB)或MAC PDU(Protocol Data Unit:控制数据单元)。在MAC层按传送块来进行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控制。传送块是MAC层转发(deliver)至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传送块被映射至码字,按码字来进行调制处理以及编码处理。一个码字被映射至一个或多个层。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radio frame)的构成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构成的图。各无线帧长度为10ms。在图2中,横轴是时间轴。此外,各无线帧由10个子帧构成。各子帧长度分别为1ms,由两个连续的时隙来定义。各时隙长度分别为0.5ms。就是说,在各个10ms间隔中能使用10个子帧。也将子帧称为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构成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概略构成的图。在图3中示出一个小区的上行链路时隙的构成。在图3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频率轴。在图3中,l是SC-FDMA符号编号/索引,k是副载波编号/索引。
在各时隙中发送的物理信号或物理信道由资源网格(resource grid)来表现。在上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多个副载波和多个SC-FDMA符号来定义。将资源网格内的各元素称为资源元素。资源元素由副载波编号/索引k以及SC-FDMA符号编号/索引l来表示。
上行链路时隙在时域上包含多个SC-FDMA符号l(l=0,1,…,NUL symb)。NUL symb表示一个上行链路时隙所包含的SC-FDMA符号的个数。对于上行链路中的常规CP(normal CyclicPrefix:常规循环前缀),NUL symb是7个。对于上行链路中的扩展CP(extended CP:扩展循环前缀),NUL symb是6个。
终端装置1从基站装置3接收表示上行链路中的CP长度的参数UL-CyclicPrefixLength(循环前缀长度)。基站装置3可以在小区中广播包含与该小区对应的该参数UL-CyclicPrefixLength的系统信息。
上行链路时隙在频域上包含多个副载波k(k=0,1,…,NUL RB×NRB sc)。NUL RB是由NRB sc的倍数来表现的、针对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带宽设定。NRB sc是由副载波的个数来表现的、频域中的(物理)资源块大小。副载波间隔Δf可以是15kHz,NRB sc可以是12。即,NRB sc可以是180kHz。副载波间隔Δf可以按信道和/或按TTI/sTTI而不同。
资源块用于表示物理信道向资源元素的映射。资源块中定义有虚拟资源块和物理资源块。物理信道首先映射至虚拟资源块。之后,虚拟资源块映射至物理资源块。根据在时域上NUL symb个连续的SC-FDMA符号和频域上NRB sc个连续的副载波来定义一个物理资源块。因此,一个物理资源块由(NUL symb×NRB sc)个资源元素构成。一个物理资源块在时域上与一个时隙对应。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上从低频开始按顺序附加编号(0,1,…,NUL RB-1)。
本实施方式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隙包含多个OFDM符号。本实施方式中的下行链路的时隙的构成除了通过多个副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来定义资源网格这一点之外基本相同,因此省略下行链路的时隙的构成的说明。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TTI以及sTTI的一个示例的图。TTI可以由2×NUL symb个SC-FDMA符号构成。构成sTTI的SC-FDMA符号的个数可以是{2,3,4,7}中任一个。也将由X个SC-FDMA符号构成的TTI/sTTI称为X个符号TTI。在下行链路中,TTI以及sTTI也可以由多个OFDM符号构成。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中的物理信道的分配的一个示例的图。
可以单独地控制sPUCCH的长度以及sPUSCH的长度。可以基于通过sPUCCH传输的信息来确定sPUCCH的长度。也可以基于通过sPUSCH传输的信息来确定sPUCSH的长度。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中的物理信道的分配的一个示例的图。对PUCCH600、601以及sPUCCH602-605应用跳频。在子帧/TTI中,PUSCH以及PUCCH可以映射至2×NUL symb个SC-FDMA符号。在4个符号TTI中,sPUSCH可以映射至4个SC-FDMA符号。在3个符号TTI中,sPUSCH可以映射至3个SC-FDMA符号。在7个符号TTI中,sPUCCH可以映射至7个SC-FDMA符号。也将映射至X个符号TTI中的X个SC-FDMA符号的sPUSCH称为X个符号sPUSCH。也将映射至X个符号TTI中的X个SC-FDMA符号的sPUCCH称为X个符号sPUCCH。
以下,对本发明的终端装置1的装置构成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终端装置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7所示,终端装置1构成为包含:上层处理部101、控制部103、接收部105、发送部107以及收发天线109。上层处理部101构成为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以及调度部1013。接收部105构成为包含:解码部1051、解调部1053、解复用部1055、无线接收部1057以及信道测定部1059。发送部107构成为包含:编码部1071、PUSCH生成部1073、PUCCH生成部1075、复用部1077、无线发送部1079以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11。
上层处理部1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输出至发送部107。此外,上层处理部1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此外,上层处理部101基于通过PDCCH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等,为了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103。
上层处理部101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进行装置自身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对已设定的服务小区进行管理。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配置给上行链路的各信道的信息,并输出至发送部107。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在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的解码成功的情况下,生成ACK并将ACK输出至发送部107,在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的解码失败的情况下,生成NACK,并将NACK输出至发送部107。
上层处理部101所具备的调度部1013经由接收部105来存储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调度部1013在接收了上行链路授权的子帧的靠后四个子帧中,经由控制部103控制发送部107,以便依据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授权来发送PUSCH。调度部1013在接收了下行链路授权的子帧中,经由控制部103控制接收部105,以便依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授权来接收PDSCH。
控制部103基于来自上层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来生成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来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
接收部105依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经由收发天线109来对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101。
无线接收部1057经由收发天线109来对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信号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1057对数字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并提取频域的信号。
解复用部1055将提取到的信号分别分离为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解复用部1055将分离后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至信道测定部1059。
解调部1053对PDCCH以及PDSCH进行QPSK、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频)、64QAM等调制方式的解调,并向解码部1051输出。
解码部1051进行下行链路数据的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数据向上层处理部101输出。信道测定部1059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计算出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并向解复用部1055输出。信道测定部1059计算出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将信道状态信息向上层处理部101输出。
发送部107依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对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对PUCCH、PUSCH以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收发天线109发送至基站装置3。
编码部1071对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上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位输出至PUSCH生成部和/或PUCCH生成部。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编码部1071的构成的概略框图。编码部1071包含数据编码部1071a、信道状态信息编码部1071b、HARQ-ACK编码部1071c以及复用/交织部1071d。
数据编码部1071a将由上行链路数据生成的CRC奇偶校验位附加至从上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ai,对附加有该CRC奇偶校验位的上行链路数据应用纠错编码,将上行链路数据的编码位fi向复用/交织部1071d输出。A为上行链路数据的有效载荷大小(位数)。F为上行链路数据的编码位数。
信道状态信息编码部1071b对信道状态信息oi进行编码。在使用PUSCH来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信道状态信息编码部1071b将信道状态信息的编码位qi向复用/交织部1071d输出。在使用PUCCH来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信道状态信息编码部1071b将信道状态信息的编码位qi向PUCCH生成部1075输出。O为信道状态信息的位数。Q为信道状态信息的编码位数。
HARQ-ACK编码部1071c对HARQ-ACKbi进行编码。在使用PUSCH来发送HARQ-ACK的情况下,HARQ-ACK编码部1071c将HARQ-ACK的编码位gi向复用/交织部1071d输出。在使用PUCCH来发送HARQ-ACK的情况下,HARQ-ACK编码部1071c将HARQ-ACK的编码位gi向PUCCH生成部1075输出。B为HARQ-ACK的位数。G为HARQ-ACK的编码位数。
编码部1071将SR向PUCCH生成部1075输出。
复用/交织部1071d对上行链路数据的编码位fi、信道状态信息的编码位qi和/或HARQ-ACK的编码位gi进行复用和交织,并将级联的编码位hi向PUSCH生成部1073输出。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编码调制符号的交织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图。编码调制符号为编码位的组。通过调制一个编码符号来生成一个调制符号。一个编码调制符号包含与针对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制方式的调制阶数Qm相同的数量的编码位。
在图9中,存在与映射PUSCH/sPUSCH的SC-FDMA符号的个数相同的个数的列。不过,第四个SC-FDMA符号用于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发送,因此不给第四列配置编码调制符号。在图9中,存在与通过上行链路授权表示分配的PUSCH/sPUSCH的副载波的个数相同的个数的行。
在PUSCH信号生成部1073中,与配置给图9的同一列的编码调制符号对应的多个调制符号被一同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Transform Precoding),DFT后的信号被配置给通过上行链路授权表示无线资源的分配的PUSCH/sPUSCH的资源元素。根据第i列编码符号生成的DFT后的信号被配置给与第i个SC-FDMA符号对应的资源元素。
PUSCH生成部1073对从编码部1071输入的编码位hi进行调制来生成调制符号,通过对调制符号进行DFT来生成PUSCH/sPUSCH的信号,并且将DFT后的PUSCH/sPUSCH的信号向复用部1077输出。
PUCCH生成部1075基于从编码部1071输入的编码位qi/gi和/或SR,来生成PUCCH/sPUCCH的信号,并将生成的PUCCH/sPUCCH的信号向复用部1077输出。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11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并将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向复用部1077输出。
复用部1077依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从PUSCH生成部1073输入的信号和/或从PUCCH生成部1075输入的信号、和/或从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11输入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按发射天线端口复用至上行链路的资源元素。
无线发送部1079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Transform:IFFT)来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并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根据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去除对中间频带而言多余的频路分量,将中间频率的信号转换(上变频:up convert)为高频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来放大功率,输出并发送至收发天线109。
以下,对本发明的基站装置3的装置构成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基站装置3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如图10所示,基站装置3构成为包含:上层处理部301、控制部303、接收部305、发送部307以及收发天线309。此外,上层处理部301构成为包含: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以及调度部3013。此外,接收部305构成为包含:数据解调/解码部3051、控制信息解调/解码部3053、解复用部3055、无线接收部3057以及信道测定部3059。此外,发送部307构成为包含:编码部3071、调制部3073、复用部3075、无线发送部3077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
上层处理部3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的处理。此外,上层处理部301为了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至控制部303。
上层处理部301所具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生成或从上位节点获取配置给下行链路的PDSCH的下行链路数据、RRC信号、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并输出至控制部303。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管理各移动站装置1的各种设定信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进行移动站装置1中设定的服务小区的管理等。
上层处理部301所具备的调度部3013对分配给移动站装置1的PUSCH、PUCCH的无线资源进行了管理。调度部3013在将PUSCH的无线资源分配给移动站装置1的情况下,生成表示PUSCH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的上行链路授权,并将生成的上行链路授权向发送部307输出。
控制部303基于来自上层处理部301的控制信息来生成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3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至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来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
接收部305依据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对经由收发天线309来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至上层处理部301。
无线接收部3057经由收发天线309来对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3057对数字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至解复用部3055。
解复用部3055将从无线接收部3057输入的信号分离为PUCCH、PUSCH、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分离预先由基站装置3通过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确定,基于通知给各移动站装置1的上行链路授权所包含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来进行。解复用部3055根据从信道测定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来进行PUCCH和PU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此外,解复用部3055将分离后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至信道测定部3059。
解复用部3055根据分离后的PUCCH和PUSCH的信号来获取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制符号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HARQ-ACK)的调制符号。解复用部3055将从PUSCH的信号中获取的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制符号向数据解调/解码部3051输出。解复用部3055将从PUCCH的信号或PUSCH的信号获取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HARQ-ACK)的调制符号向控制信息解调/解码部3053输出。
信道测定部3059根据从解复用部3055输入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来测定传播路径的估计值、信道的质量等,并输出至解复用部3055以及上层处理部301。
数据解调/解码部3051根据从解复用部3055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制符号来对上行链路数据进行解码。数据解调/解码部3051将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向上层处理部301输出。
控制信息解调/解码部3053根据从解复用部3055输入的HARQ-ACK的调制符号来对HARQ-ACK进行解码。控制信息解调/解码部3053将解码后的HARQ-ACK向上层处理部301输出。
发送部307依据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层处理部301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并对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收发天线309将信号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
编码部3071对从上层处理部301输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调制部3073通过BPSK、QPSK、16QAM、64QAM等调制方式来对从编码部3071输入的编码位进行调制。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生成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部3075对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
无线发送部3077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IFFT),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并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根据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去除对中间频带而言多余的频率分量,将中间频率的信号转换(上变频:upconvert)为高频率的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来放大功率,输出并发送至收发天线309。
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所包含的各部分也可以构成为电路。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相对于PUCCH/PUSCH/sPUSCH的处理时段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11中,横轴是时间。Tx1是PUSCH发送。Tx2至Tx14是sPUSCH发送。Tx1至Tx14与一个子帧对应。
PUCCH发送处理时段是进行用于PUCCH发送的发送处理的时段。UGi是包含用于调度Txi的上行链路授权的PDCCH/sPDCCH。RPi是进行用于UGi的接收处理的时段。终端装置1在RPi中进行包含上行链路授权的PDCCH/sPDCCH的解码以及CRC(Cyclic 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校验。终端装置1基于CRC校验的成功视为以装置自身为目的地的PDCCH/sPDCCH的检测成功。终端装置1视为UG1至UG14的各检测成功的定时可以不同。
TPi是基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授权来进行用于Txi的发送处理的时段。TPi的长度可以关联于对应的Txi的长度。对应的Txi的长度越变短,TPi的长度也可以变短。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送处理可以包含(i)编码处理、(ii)调制符号生成处理、(iii)离散傅里叶变换(Transform Precoding)处理、(iv)资源元素复用处理、以及(v)基带信号生成处理等。
PUCCH发送可以是使用了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的发送。sPUCCH发送可以是使用了s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的发送。PUSCH发送也可以是使用了PUSCH的传送块的发送。sPUSCH发送也可以是使用了sPUSCH的传送块的发送。
在一个服务小区(一个载波)中,在“相同的SC-FDMA符号”中发生了使用了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s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和/或使用了s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的情况下,可以至少基于以下要素B至要素L的一部分或全部来丢弃该发送的一部分。
在一个服务小区(一个载波)中,在“相同的子帧”中发生了使用了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s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和/或使用了s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的情况下,可以至少基于以下要素B至要素L的一部分或全部来丢弃该发送的一部分。
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相同要素中的两个发送的两个值的差来丢弃该发送的一部分。
·要素A:进行发送的服务小区的小区索引(ServCellIndex)
·要素B:发送的带宽
·要素C:发送的长度(SC-FDMA符号的个数)
·要素D:开始发送的SC-FDMA符号
·要素E:结束发送的SC-FDMA符号
·要素F:发送的副载波间隔
·要素G:与PUSCH/sPUS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所包含的字段的值
·要素H: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大小(位数)
·要素I: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编码率
·要素J: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位数
·要素K: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率
·要素L: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类型(HARQ-ACK、CSI、SR)
要素A至要素F中的各个发送可以包含PUCCH发送、sPUCCH发送、PUSCH发送、sPUSCH发送、PDCCH/EPDCCH/sPDCCH发送的一部分或全部。要素A至要素F中的各个发送都可以包含不同的信道的发送。要素A至要素F中的各个发送都可以包含相同的信道的发送。在此,该PDCCH/EPDCCH/sPDCCH发送包含与PUSCH/sPUS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
小区索引用于识别服务小区。主小区的小区索引为“0”。辅小区的小区索引为大于“0”的整数。辅小区的小区索引可以通过由基站装置3发送的信息/参数来表示。
在一个服务小区(一个载波)中,在“相同的SC-FDMA符号”中发生了使用了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s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和/或使用了s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的情况下,可以至少基于上述要素B至要素L的一部分或全部来选择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的信道。在此,也可以不丢弃包含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道发送以外的发送。
在一个服务小区(一个载波)中,在“相同的子帧”中发生了使用了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s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和/或使用了s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的情况下,可以至少基于上述的要素B至要素L的一部分或全部来选择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的信道。在此,也可以不丢弃包含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道发送以外的发送。
在多个服务小区(多个载波)中,在“相同的SC-FDMA符号”中发生了使用了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s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和/或使用了s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的情况下,可以至少基于上述要素A至要素L的一部分或全部来丢弃该发送的一部分。
在多个服务小区(多个载波)中,在“相同的子帧”中发生了使用了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s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和/或使用了s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的情况下,可以至少基于上述要素A至要素L的一部分或全部来丢弃该发送的一部分。
在多个服务小区(多个载波)中,在“相同的SC-FDMA符号”中发生了使用了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s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和/或使用了s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的情况下,可以至少基于上述要素A至要素L的一部分或全部来选择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的信道。在此,也可以不丢弃包含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道发送以外的发送。
在多个服务小区(多个载波)中,在“相同的子帧”中发生了使用了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sPUCCH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发送、使用了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和/或使用了sPUSCH的一个或多个发送的情况下,可以至少基于上述要素A至要素L的一部分或全部来选择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的信道。在此,也可以不丢弃包含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道发送以外的发送。
以下,使用图12至图16来说明信道的丢弃/选择的示例。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道的丢弃/选择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12中,在主小区中的相同的子帧/相同的SC-FDMA符号中,发生PUCCH发送以及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终端装置1在检测到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3的PDCCH/EPDCCH/sPDCCH后,可以停止PUCCH发送处理。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来发送与该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道的丢弃/选择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13中,在主小区中的子帧/SC-FDMA符号中发生PUCCH发送以及2个符号sPUSCH发送Tx13。终端装置1在检测到包含与2个符号sPUSCH发送Tx13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13的PDCCH/EPDCCH/sPDCCH后,即使已开始PUCCH发送,也可以停止PUCCH发送。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2个符号sPUSCH发送Tx13来发送与该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为了即使PUCCH发送处理已结束,也能使用2个符号sPUSCH发送Tx13来发送与该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终端装置1可以存储编码前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直至PUCCH发送完成。或者,终端装置1也可以不使用2个符号sPUSCH发送Tx13来发送与该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道的丢弃/选择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14中,在主小区中的子帧/SC-FDMA符号中发生PUCCH发送以及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Tx3。在此,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Tx3未在相同的SC-FDMA符号中发生。终端装置1在检测到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的上行链路授权UG2的PDCCH/EPDCCH/sPDCCH后,可以停止PUCCH发送处理。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来发送与该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即使终端装置1检测到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3的PDCCH/EPDCCH/sPDCCH,也不使用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来发送与该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检测到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的上行链路授权UG3的PDCCH/EPDCCH/sPDCCH后,为了使终端装置1使用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进行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停止,需要根据复用/交织部1071d的处理来重新进行发送处理。但是,在检测到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3的PDCCH/EPDCCH/sPDCCH后,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进行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的发送处理。
即,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以下来选择sPUSCH发送Tx2:(i)开始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的SC-FDMA符号早于开始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的SC-FDMA符号;(ii)结束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的SC-FDMA符号早于结束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的SC-FDMA符号;(iii)开始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2的PDCCH/EPDCCH/sPDCCH发送的SC-FDMA符号早于开始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3的PDCCH/EPDCCH/sPDCCH发送的SC-FDMA符号、和/或(iv)结束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2的PDCCH/EPDCCH/sPDCCH发送的SC-FDMA符号早于结束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3的PDCCH/EPDCCH/sPDCCH发送的SC-FDMA符号。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该选择出的sPUSCH发送Tx2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道的丢弃/选择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15中,在子帧/SC-FDMA符号中发生主小区中的PUCCH发送、主小区中的PUSCH发送Tx0以及主小区中的PUSCH发送Tx3。在图15中,主小区中的PUCCH发送、主小区中的PUSCH发送Tx0以及主小区中的PUSCH发送Tx3映射至相同的索引的SC-FDMA符号。终端装置1在检测到包含与PUSCH发送Tx0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0的PDCCH/EPDCCH/sPDCCH、和/或包含与PUSCH发送Tx1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1的PDCCH/EPDCCH/sPDCCH后,可以停止PUCCH发送处理。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仅包含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小区索引来选择PUSCH。例如,终端装置1可以选择小区索引最小的主小区中的PUSCH发送Tx0。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选择出的PUSCH发送Tx0来发送与该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
即,终端装置1在子帧中发生多个PUSCH发送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小区索引来选择PUSCH。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该选择出的PUSCH发送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道的丢弃/选择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16中,在子帧/SC-FDMA符号中发生主小区中的PUCCH发送、主小区中的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以及辅小区中的PUSCH发送Tx1。在图16中,主小区中的PUCCH发送、主小区中的PUSCH发送Tx0以及主小区中的PUSCH发送Tx3从相同的索引的SC-FDMA符号开始。终端装置1在检测到包含与PUSCH发送Tx1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1的PDCCH/EPDCCH/sPDCCH后,可以停止PUCCH发送处理。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PUSCH发送Tx1来发送与该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即使终端装置1检测到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2的PDCCH/EPDCCH/sPDCCH,也不使用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来发送与该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检测到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2的PDCCH/EPDCCH/sPDCCH后,为了停止终端装置1使用PUSCH发送Tx1进行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需要根据复用/交织部1071d的处理来重新进行发送处理。但是,在检测到包含与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2的PDCCH/EPDCCH/sPDCCH后,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进行PUSCH发送Tx1的发送处理。
即,终端装置1在子帧中发生PUSCH发送以及sPUSCH发送的情况下,不论小区索引如何,都可以选择PUSCH。终端装置1可以使用该选择出的PUSCH发送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即,终端装置1可以基于PUSCH发送Tx1的长度、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的长度、开始PUSCH发送Tx1的SC-FDMA符号、和/或开始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的SC-FDMA符号来选择信道。
在此,在图12至图16的示例中,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为SR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也可以不使用X个符号sPUSCH发送、或PUSCH发送来发送该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进行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子帧中,是否丢弃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可以至少基于上述要素A至要素L的一部分或全部来确定。以下,对图12至图16中的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以下,为了简化说明,不对在上述说明过的图12至图16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2中,在设定为由上行链路授权UG3所包含的字段的值来触发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情况下,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被丢弃,并且,可以使用7个符号sPUSCH发送Tx3来发送至少包含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图13中,在设定为由上行链路授权UG13所包含的字段的值来触发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情况下,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被丢弃,并且,可以使用2个符号sPUSCH发送Tx13来发送至少包含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图14中,在设定为由上行链路授权UG2所包含的字段的值来触发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情况下,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被丢弃,并且,也可以使用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来发送至少包含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图14中,在设定为由与sPUSCH发送Tx3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3的字段的值来触发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选择sPUSCH发送Tx3,并且,可以使用选择出的PUSCH发送Tx3来发送至少包含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此,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不被丢弃。即,与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可以使用7个符号sPUSCH发送Tx2来发送。
在图15中,在设定为由上行链路授权UG0所包含的字段的值来触发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情况下,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被丢弃,并且,可以使用PUSCH发送Tx0来发送至少包含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图15中,在设定为由与PUSCH发送Tx1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1的字段的值来触发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选择PUSCH发送Tx1,并且,可以使用选择出的PUSCH发送Tx1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在此,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被丢弃。即,与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不使用PUSCH发送Tx0来发送。
在图16中,在设定为由上行链路授权UG1所包含的字段的值来触发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情况下,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被丢弃,并且,可以使用PUSCH发送Tx1来发送至少包含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图16中,在设定为由与sPUSCH发送Tx2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UG2的字段的值来触发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选择sPUSCH发送Tx2,并且,可以使用选择出的PUSCH发送Tx2来发送至少包含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在此,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不被丢弃。即,与PUCCH发送对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可以使用7个符号sPUSCH发送Tx1来发送。
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未设定同时发送PUCCH以及PUSCH。在设定PUCCH以及PUSCH同时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处理。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的各种方案进行说明。
(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案为终端装置1,具备:接收部105,接收用于调度一个服务小区中一个子帧的多个sPUSCH的多个上行链路授权;以及发送部107,使用多个所述sPUSCH中首先开始发送的一个sPUSCH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2)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案中,使用除了所述首先开始发送的一个sPUSCH之外的多个所述sPUSCH来发送不携带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上行链路数据。
(3)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案中,不同时发送多个所述sPUSCH。
(4)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案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
(5)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案为基站装置3,具备:发送部307,发送用于调度一个服务小区中一个子帧的多个sPUSCH的多个上行链路授权;以及接收部305,使用多个所述sPUSCH中首先开始发送的一个sPUSCH来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6)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案中,使用除了所述首先开始发送的一个sPUSCH之外的多个所述sPUSCH来接收不携带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上行链路数据。
(7)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案中,不同时接收多个s所述PUSCH。
(8)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方案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
(9)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案为终端装置1,具备:接收部105,接收用于调度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用于调度s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发送部107,使用所述PUSCH和/或所述sPUSCH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发送部107在第一子帧的主小区中进行sPUSCH的发送,并且在所述第一子帧的辅小区中进行PUSCH的发送的第一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子帧的所述辅小区中的所述PUSCH来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0)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案中,所述发送部107在第二子帧的所述主小区中进行PUSCH的发送,并且,在所述第二子帧的所述辅小区中进行PUSCH的发送的第二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子帧的所述主小区中的PUSCH来发送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1)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案中,所述主小区的小区索引为“0”,所述辅小区的小区索引为大于“0”的整数。
(12)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案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
(13)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情况下,若使用所述第一子帧的所述主小区中的所述sPUSCH来进行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则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不被丢弃,而在所述第一情况下,若使用所述第一子帧的所述辅小区中的所述PUSCH来进行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则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被丢弃。
(14)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方案中,在所述第二情况下,若使用所述第二子帧的所述主小区中的所述PUSCH来进行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则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被丢弃,在所述第二情况下,若使用所述第二子帧的所述辅小区中的所述PUSCH来进行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则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被丢弃。
(15)本实施方式的第四方案为基站装置3,具备:发送部307,发送用于调度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用于调度sPUSCH的上行链路授权;以及接收部305,使用所述PUSCH和/或所述sPUSCH来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所述接收部305在第一子帧的主小区中进行sPUSCH的接收,并且在所述第一子帧的辅小区中进行PUSCH的接收的第一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子帧的所述辅小区中的所述PUSCH来接收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6)在本实施方式的第四方案中,所述接收部305在第二子帧的所述主小区中进行PUSCH的接收,并且在所述第二子帧的所述辅小区中进行PUSCH的接收的第二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子帧的所述主小区中的PUSCH来接收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7)在本实施方式的第四方案中,所述主小区的小区索引为“0”,所述辅小区的小区索引为大于“0”的整数。
(18)在本实施方式的第四方案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和/或HARQ-ACK。
(19)在本实施方式的第四方案中,在所述第一情况下,若使用所述第一子帧的所述主小区中的所述sPUSCH来进行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则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不被丢弃,而在所述第一情况下,若使用所述第一子帧的所述辅小区中的所述PUSCH来进行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则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被丢弃。
(20)在本实施方式的第四方案中,在所述第二情况下,若使用所述第二子帧的所述主小区中的所述PUSCH来进行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则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被丢弃,在所述第二情况下,若使用所述第二子帧的所述辅小区中的所述PUSCH来进行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则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被丢弃。
(21)本实施方式的第五方案为终端装置1,具备:接收部105,接收用于调度一个服务小区的一个子帧中的多个sPUSCH的多个上行链路授权;以及发送部107,使用一个所述子帧的多个所述sPUSCH中首先开始发送的一个sPUSCH来进行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所述发送部107在设定为由多个所述上行链路授权中的一个上行链路授权的字段的值来触发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情况下,使用多个所述sPUSCH中与一个所述上行链路授权对应的sPUSCH来进行所述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在与一个所述上行链路授权对应的一个s所述PUSCH是所述首先开始发送的一个sPUSCH的情况下,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被丢弃,在与一个所述上行链路授权对应的一个所述sPUSCH不是所述首先开始发送的一个sPUSCH的情况下,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不被丢弃。
(22)本实施方式的第六方案为基站装置3,具备:发送部307,发送用于调度一个服务小区的一个子帧中的多个sPUSCH的多个上行链路授权;以及接收部305,使用一个所述子帧中的多个所述sPUSCH中首先开始接收的一个sPUSCH来进行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接收,所述接收部305在设定为由多个所述上行链路授权中的一个上行链路授权的字段的值来触发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情况下,使用多个所述sPUSCH中与一个所述上行链路授权对应的sPUSCH来进行所述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接收,在与一个所述上行链路授权对应的一个所述sPUSCH是所述首先开始接收的一个sPUSCH的情况下,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被丢弃,在与一个所述上行链路授权对应的一个所述sPUSCH不是所述首先开始接收的一个sPUSCH的情况下,所述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不被丢弃。
由此,终端装置能高效地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此外,基站装置能高效地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装置3以及终端装置1中工作的程序可以是对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等进行控制以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作用的程序)。并且,由这些装置来处理的信息在进行该处理时暂存于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中,之后存储于Flash 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各种ROM、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中,并根据需要由CPU来读取、修改、写入。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可以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并通过将记录于该记录介质的程序写入计算机系统并执行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提到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于终端装置1或基站装置3的计算机系统,采用包括OS、外设等硬件的计算机系统。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指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而且,“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像在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内、动态地保存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像作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将程序保存固定时间的记录介质。此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来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能进一步与已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能实现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集合体(装置组)。构成装置组的各装置可以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或各功能块的部分或全部。作为装置组,具有基站装置3的所有各功能或各功能块即可。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能与作为集合体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可以是EUTRAN(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具有针对eNodeB的上位节点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此外,既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或全部实现为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的LSI,也可以实现为芯片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独立芯片化,也可以集成一部分或全部来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利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了作为通信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终端装置,但是本申请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被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式或非可动式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扫除/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卖机以及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构成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能在技术方案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公开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还包括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起到同样效果的要素相互置换的构成。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6年4月13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6-080159主张优先权的利益,并通过对其进行参照而将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符号说明
1(1A、1B、1C)终端装置
3基站装置
101上层处理部
103控制部
105接收部
107发送部
301上层处理部
303控制部
305接收部
307发送部
1011无线资源控制部
1013调度部
3011无线资源控制部
3013调度部

Claims (4)

1.一种终端装置,具备:发送部,
在主小区的子帧中具有包含调度请求和HARQ-ACK应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传输与在所述主小区的所述子帧中的短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sPUSCH的传输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
所述发送部配置为在所述sPUSCH和所述PUCCH上不发送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调度请求,
所述发送部配置为在所述PUCCH上不发送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HARQ-ACK应答,以及
所述发送部配置为在所述sPUSCH上发送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HARQ-ACK应答,其中
所述sPUSCH被映射到所述子帧中的短传输时间间隔sTTI,并且
所述sTTI包括2个、3个或者7个SC-FDMA符号,以及所述子帧包括14个SC-FDMA符号。
2.一种基站装置,具备:接收部,
在主小区的子帧中具有包含调度请求和HARQ-ACK应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接收与在所述主小区的所述子帧中的短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sPUSCH的接收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
所述接收部配置为在所述sPUSCH和所述PUCCH中不接收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调度请求,
所述接收部配置为在所述PUCCH上不接收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HARQ-ACK应答,以及
所述接收部配置为在所述sPUSCH上接收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HARQ-ACK应答,其中
所述sPUSCH被映射到所述子帧中的短传输时间间隔sTTI,并且
所述sTTI包括2个、3个或者7个SC-FDMA符号,以及所述子帧包括14个SC-FDMA符号。
3.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具备:
在主小区的子帧中具有包含调度请求和HARQ-ACK应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传输与在所述主小区的所述子帧中的短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sPUSCH的传输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
在所述sPUSCH和所述PUCCH上不发送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调度请求,
在所述PUCCH上不发送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HARQ-ACK应答,以及
在所述sPUSCH上发送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HARQ-ACK应答,其中
所述sPUSCH被映射到所述子帧中的短传输时间间隔sTTI,并且
所述sTTI包括2个、3个或者7个SC-FDMA符号,以及所述子帧包括14个SC-FDMA符号。
4.一种用于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所述通信方法具备:
在主小区的子帧中具有包含调度请求和HARQ-ACK应答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接收与在所述主小区的所述子帧中的短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sPUSCH的接收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
在所述sPUSCH和所述PUCCH上不接收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调度请求,
在所述PUCCH上不接收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HARQ-ACK应答,
在所述sPUSCH上接收被包括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所述HARQ-ACK应答,其中
所述sPUSCH被映射到所述子帧中的短传输时间间隔sTTI,并且
所述sTTI包括2个、3个或者7个SC-FDMA符号,以及所述子帧包括14个SC-FDMA符号。
CN201780026374.2A 2016-04-28 2017-04-24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91560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0467A JP2019110360A (ja) 2016-04-28 2016-04-28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6-090467 2016-04-28
PCT/JP2017/016227 WO2017188188A1 (ja) 2016-04-28 2017-04-24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6002A CN109156002A (zh) 2019-01-04
CN109156002B true CN109156002B (zh) 2023-11-17

Family

ID=60161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6374.2A Active CN109156002B (zh) 2016-04-28 2017-04-24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6256B2 (zh)
EP (1) EP3451770B1 (zh)
JP (1) JP2019110360A (zh)
CN (1) CN109156002B (zh)
AU (1) AU2017256288B2 (zh)
MX (1) MX2018013071A (zh)
WO (1) WO20171881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7269B2 (ja) * 2016-07-12 2022-01-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798703B2 (en) * 2016-12-22 2020-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sition of uplink short burst in new radio
US10680698B2 (en) * 2017-10-31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apping on a shortened uplink shared channel
CN113170428A (zh) * 2018-09-21 2021-07-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48595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97796B2 (en) * 2013-03-13 2016-07-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ing and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daptively configur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021675B2 (en) * 2013-06-26 2018-07-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298843B1 (en) * 2015-05-21 2023-08-30 Apple Inc. Non-contention based low latency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WO2017105158A1 (ko) * 2015-12-18 2017-06-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사용자 장치
US10271316B2 (en) * 2016-03-21 2019-04-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CN114466443B (zh) * 2016-03-30 2023-04-0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减少lte网络中的物理信道的时延
EP3437410A4 (en) * 2016-04-01 2019-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LLISION HANDLING BETWEEN LEGACY-TTI AND SHORT-TTI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48595A1 (en) * 2014-09-26 2016-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62509";LG Electronics;《3GPP tsg_ran\WG1_RL1》;20160402;全文 *
"R1-163321_sPUCCH_overview";Ericsson;《3GPP tsg_ran\WG1_RL1》;201604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41736A1 (en) 2019-05-09
CN109156002A (zh) 2019-01-04
US11026256B2 (en) 2021-06-01
WO2017188188A1 (ja) 2017-11-02
MX2018013071A (es) 2019-01-30
AU2017256288A1 (en) 2018-11-15
EP3451770B1 (en) 2023-11-08
EP3451770A4 (en) 2019-12-25
AU2017256288B2 (en) 2021-12-09
JP2019110360A (ja) 2019-07-04
EP3451770A1 (en) 2019-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9315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11096024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18074071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187810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732922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907658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1804349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9156002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1700690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0999465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9076520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WO2018030493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1466145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WO2017209164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8051702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1448838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EP3537801B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WO2017179298A1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2018196077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5

Address after: No.1, Takumicho, Sakai Ward, Sakai City,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Sharp Corp.

Applicant after: FG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Takumicho, Sakai Ward, Sakai City,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harp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1

Address after: Japan's Osaka City. Sakai Sakai district town 1 times

Patentee after: Sharp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s Osaka City. Sakai Sakai district town 1 times

Patentee before: Sharp Corp.

Patentee before: FG Innov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